咏丁香
1. 陆龟蒙《丁香》诗句
一、原文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二、译版文
我就像权丁香一样身自高洁,生活在远离尘俗的大江之上得不到普通人的关注,十几年的积累也只能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罢了。如若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才能,飘香万里。
三、出处
唐·陆龟蒙《丁香》
(1)咏丁香扩展阅读:
丁香寓意
丁香花朵纤小文弱,花筒稍长,故给人以欲尽未放之感。历代咏丁香诗,大多有典雅庄重、情味隽永的特点。丁香花未开时,其花蕾密布枝头,称丁香结。唐宋以来,诗人常常以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难以排解,用来写夫妻、情人或友人间深重的离愁别恨。
2. 杜甫的《咏丁香》是什么体裁的
五言咏物诗
3. 咏丁香 杜甫 诗中尾联表达作者什么理想
杜甫写这首诗,意思是积极的,在写一种柔弱的生物,也有坚强的特质。大家以为雄壮的松树柏树岁寒而知后凋,没注意到柔弱的丁香也是有这种坚强的特性。丁香一辈子,生前死后都发出了它的特质,虽然长得一点也不雄壮。所以,大事不全是强者做的,弱者也可以做不小的事,如果结局是粉身碎骨,弱者也许不敢做。但如果‘休怀粉身念’,不必多想它,最后弱者做出的功德,也不一定小呢。
4. 历代文人墨客描写丁香的诗句
李商隐的‘代赠’
5. 江头回咏丁香杜甫
应该是《 江头五咏·丁香》吧!杜甫的,全诗如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专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属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赏析:
春日花园,万紫千红,争妍竞丽。惟有丁香,心甘冷落,娇羞无语。作为花中君子,它似乎只能与隐士为伴,如果堕入靡丽的花丛之中,就不能自保其身了。杜甫自从抛弃官职,携家远游后,对仕进已经心灰意冷,只求能保全晚节:“衰年甘屏迹,幽事供高卧。”“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屏迹三首》)故借吟咏丁香,以见其意:“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丁香》)这几句诗,若护若诫,深婉可味。
6. 江头五咏丁香这首诗的基本意思
意思是春日花园,万紫千红,争妍竞丽。惟有丁香,心甘冷落,娇羞无语。作为花中君子,它似乎只能与隐士为伴,如果堕入靡丽的花丛之中,就不能自保其身了。杜甫自从抛弃官职,携家远游后,对仕进已经心灰意冷,只求能保全晚节。
唐代杜甫的《江头五咏·丁香》
全诗如下: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6)咏丁香扩展阅读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7. 关于“丁香”的诗词有哪些
江头四咏·丁香
(唐)杜甫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
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
晚堕兰麝中,休怀粉身念。
赋得池上双丁香树
(唐)钱起
得地移根远,交柯绕指柔。
露香浓结桂,池影斗蟠虬。
黛叶轻筠绿,金花笑菊秋。
何如南海外,雨露隔炎洲。
《丁香》
(唐)陆龟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蒋侯神歌》
(唐)温庭筠
楚神铁马金鸣珂,夜动蛟潭生素波。
商风刮水报西帝,庙前古树蟠白蛇。
吴王赤斧斫云阵,画堂列壁丛霜刃。
巫娥传意托悲丝,铎语琅琅理双鬓。
湘烟刷翠湘山斜,东方日出飞神鸦。
青云自有黑龙子,潘妃莫结丁香花。
《代人寄远六言》
(唐)杜牧
绣领任垂蓬髻,丁香闲结春梢。
剩肯新年归否,江南绿草迢迢。
《别药栏》
(唐)王建
芍药丁香手里栽,临行一日绕千回。
外人应怪难辞别,总是山中自取来。
《代赠》
(唐)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醉花间》
(唐)冯延巳
独立阶前星又月,帘栊偏皎洁。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夜深寒不寐,疑恨何曾歇。
凭阑干欲折,两条玉箸为君垂,此宵情,谁共说。
月落霜繁深院闭,洞房人正睡。
桐树倚雕檐,金井临瑶砌。
晓风寒不啻,独立成憔悴。
闲愁浑未已,离人心绪自无端,莫思量,休退悔。
8. 杜甫的咏丁香
丁香很柔弱,结子又多,叶子和花都漂亮,但是是素色中的美丽,不是艳丽的。把丁香种在房子后面,为了是给有思想的人欣赏。丁香自己呢?它早晚像兰麝一样发出芳香,但却不必想到自己会磨成粉的。整首诗的意思是,一个柔弱美丽的生物,它该知道自己的特质,完成自我,虽然自我的最后完成恐怕是粉身碎骨,也不必多想了!杜甫写这首诗,意思是积极的,在写一种柔弱的生物,也有坚强的特质。大家以为雄壮的松树柏树岁寒而知后凋,没注意到柔弱的丁香也是有这种坚强的特性。丁香一辈子,生前死后都发出了它的特质,虽然长得一点也不雄壮。所以,大事不全是强者做的,弱者也可以做不小的事,如果结局是粉身碎骨,弱者也许不敢做。但如果‘休怀粉身念’,不必多想它,最后弱者做出的功德,也不一定小呢。
-----------------------------------------------------------------------------------------------------------
这是一首五言咏物诗,丁香因花筒细长如丁,香气浓郁而得名,分为紫白两种,紫花艳而白花香。此首咏的是白丁香。
因是明咏,首联起笔点题,描写了丁香花盛开的一个全景。花朵细小繁茂,细枝纠结缠绕。“柔弱”和“乱结”两个在力量感上相差甚远的词,突出了丁香虽花体娟秀却依然开得盎然炽烈,如锦似霞。起笔就明确了全诗描写丁香的角度。
颔联承上,继续明写,对仗工整。境头从全景走向细节。描写了丁香花细小的叶片上带着微微的绒毛,每一朵白色的小花都那么楚楚动人。这两句不但使丁香的形象更加立体而且使诗的画面具有了层次感,丁香花到这里已经如一位“两鬓鸭雏色”的白裙少女,幽雅柔弱,清丽动人。
颈联转写,由景入情。用“深”和“小”字写出丁香花虽然美丽却不张扬,只希望与宁静安闲的人相依相伴。这句超越了丁香的形态,从性情上展现了丁香花于众不同恪调和情操。诗的情感也由轻灵转向深沉。
尾联更加深入丁香花的内心,不管花是多么的细小,力量是多么的柔弱,也要像兰花一样的芬芳,而不去想有一天会粉身凋落。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辗转漂泊的途中,经历过种种艰辛已后,并没有放弃人格,改变处世态度。诗人看到丁香花联想到自己,虽然力量微弱,却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管有没有希望,不管会不会万劫不复,没有犹豫,没有选择,只做自己应该做的。
尾联是全诗的诗眼所在。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可见丁香花在古诗中多是充满离情幽怨的象征,但在作者眼中,丁香花却没有这种小儿女的哀怨,他写丁香而又从丁香宕开,情感不但不缠绵而且几尽绝决,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也充分展现了杜诗内蕴深广,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9. 陆龟蒙《丁香》诗意
唐代诗人陆龟蒙《丁香》
江上悠悠人不问,十年云外醉中身。
殷勤解内却丁香结容,纵放繁枝散诞春。
译文:像丁香一样身自高洁,生活在远离尘俗的大江之上得不到普通人的关注,十几年的积累也只能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罢了。如若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才能,飘香万里。
陆龟蒙是唐朝著名的农学家诗人,屡次进士不举,过期隐居生活,然而内心自然并未平复,这首《丁香》借以自喻。
(9)咏丁香扩展阅读:
丁香花自古以来的寓意:
丁香花拥有天国之花的光荣外号,因为它高贵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视。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样姣好美丽,品格像丁香一样高雅圣洁,心绪也像丁香一样忧愁惆怅。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而受到这种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辉的人生。
10. 分析杜甫的《咏丁香》中,丁香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一、解析:
1、形象是:愿意为理想事业奋不顾身,义无反顾,积极坚强的形象
2、象征意义:托物言志,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象征诗人自身(或这样的仁人志士)刚柔并蓄,坚守自我,达到自我的理想。
二、《咏丁香》原文:
江头 四咏·丁香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
深栽小斋后,庶近幽人占。晚堕兰麝中,休怀粉人念。
三、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咏物诗,丁香因花筒细长如丁,香气浓郁而得名,分为紫白两种,紫花艳而白花香。此首咏的是白丁香。
因是明咏,首联起笔点题,描写了丁香花盛开的一个全景。花朵细小繁茂,细枝纠结缠绕。“柔弱”和“乱结”两个在力量感上相差甚远的词,突出了丁香虽花体娟秀却依然开得盎然炽烈,如锦似霞。起笔就明确了全诗描写丁香的角度。
颔联承上,继续明写,对仗工整。境头从全景走向细节。描写了丁香花细小的叶片上带着微微的绒毛,每一朵白色的小花都那么楚楚动人。这两句不但使丁香的形象更加立体而且使诗的画面具有了层次感,丁香花到这里已经如一位“两鬓鸭雏色”的白裙少女,幽雅柔弱,清丽动人。
颈联转写,由景入情。用“深”和“小”字写出丁香花虽然美丽却不张扬,只希望与宁静安闲的人相依相伴。这句超越了丁香的形态,从性情上展现了丁香花于众不同恪调和情操。诗的情感也由轻灵转向深沉。
尾联更加深入丁香花的内心,不管花是多么的细小,力量是多么的柔弱,也要像兰花一样的花芬,而不去想有一天会粉身凋落。
这首诗写于杜甫晚年辗转漂泊的途中,经历过种种艰辛已后,并没有放弃人格,改变处世态度。诗人看到丁香花联想到自己,虽然力量微弱,却必须坚持自己的理想,不管有没有希望,不管会不会万劫不复,没有犹豫,没有选择,只做自己应该做的。
尾联是全诗的诗眼所在。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可见丁香花在古诗中多是充满离情幽怨的象征,但在作者眼中,丁香花却没有这种小儿女的哀怨,他写丁香而又从丁香宕开,情感不但不缠绵而且几尽绝决,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也充分展现了杜诗内蕴深广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