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玫瑰花刺
A. 《红楼梦》“带刺的玫瑰”是谁
三姑娘探春,出自贾琏小厮之口,李纨为大菩萨,迎春为二木头,探春为玫瑰花。
此外小厮说遇见林黛玉薛宝钗不敢出气,因为怕吹倒了林姑娘,吹化了薛姑娘。
B. 贾探春、史湘云的性格特点
(一)贾探春
她精明能干,富有心机,能决断,有“玫瑰花”之诨名,连王夫人与凤姐都忌惮她几分,抄检大观园时她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她工诗善书,趣味高雅,曾发起建立海棠诗社,是大观园中的一位大才女;她关心家国大事,有经世致用之才,曾奉王夫人之命代凤姐理家,为了捧太太重用的奴婢袭人而打压赵姨娘,造成明明是奴婢家眷不该有丧礼费却高过身为姨太太赵姨娘的家眷,并主持大观园改革,是一位雄才伟略的政治家、改革家。
贾探春与赵姨娘疏远,不认赵国基这个舅舅,以此被指不孝。其实,贾探春是正邪两赋而来的清净洁白女儿,与母亲弟弟道不同不相为谋,难免爆发冲突;她满心里要尽孝,可是母亲舅舅要求她“越发拉扯拉扯”,这正是中国数千年来“人情政治”的弊端。
所以她的“不孝”含有反抗“人情政治”的因素;她发放赵国基丧礼赏银铁面无私,还因形势特殊,当时刁奴蓄险心,她必须找几件事来立威,所以不能误以为她六亲不认。“孝”本是人的自然情感,就在茉莉粉事件中,作者大书贾探春对赵姨娘是真有孝心,她先喝住芳官等人,自己带赵姨娘离开现场,好言劝慰,事后便命人查是谁调唆的,足见她是有情人。
只不过,后世道学家给“孝”字添加了社会压迫、人情政治、世俗功利、虚伪礼教等杂质,所以遭到先进知识分子的批判,鲁迅道:“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二)史湘云
史湘云是一个极爱说话的人,是“话口袋子”,对人对事都表现出热情。香菱要学诗,不敢啰唆宝钗,向湘云请教,她“越发高兴了,没昼没夜,高谈阔论起来。”为此,宝钗批评她“不守本分”,“不像个女孩儿家”。她表里如一,心直口快,说话不防头儿。
一次看戏,凤姐儿指着戏台上的一个小旦说:“这孩子打扮起来活像一个人。”众人都知道,凤姐指的是黛玉,就怕得罪她,便不肯说出来,湘云却直言不讳地说:“我知道,像林姐姐。”为此她不仅得罪了黛玉,而且还与宝玉发生了矛盾。后来她到贾府,总与宝钗同住,因为宝钗待她最好,“如亲姐姐一样”,“我但凡有这么一个姐姐,就是没了爹娘,我也情愿”。
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 白日里佻达洒脱, 顾盼间神采飞扬,须眉也须自拙。在大观园中,史湘云的身世既富且贵,虽因家道中落、不复为富,却也不端着贵族的空架子。
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这和宝钗、黛玉大为不同。宝钗虽识大体又善施小惠,但人事的轻重在她的行事中是层次清晰的;黛玉为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一身才情,孤芳自傲是黛玉的本性。
(2)红楼玫瑰花刺扩展阅读
(一)贾探春
贾探春,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荣国府贾政与奴婢出身的妾室赵姨娘所生的女儿,贾宝玉同父异母的妹妹,贾府通称三姑娘,宝玉及三春均在贾母身边抚养长大,所受教育极好,与嫡姐元春无异,林黛玉进贾府后搬到王夫人住处,元春省亲后住大观园。
贾探春虽受良好教育,因系奴婢所生,又因赵姨娘生了个儿子,所以得不到太太重用,继而不认没有背景的亲娘及其亲戚,维护太太的利益,得到太太认可。虽在凤姐病假期间暂执权杖发动大观园改革,但权力有限,为时已晚,难以挽回贾府颓势。抄检大观园时,她万分悲愤地发表“百足之虫论”。她的命运结局融入海疆戡乱这条重要的朝政主线,由父亲贾政做主远嫁海南镇海统制周家,躲过抄家一劫。当海疆靖寇凯旋,她得以回京省亲。
(二)史湘云
史湘云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金陵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史家的千金,父母在她还是襁褓中婴儿的时候就已经亡故,由叔叔婶婶养育。她是贾母的内侄孙女,贾府通称史大姑娘。
史湘云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令人喜爱的豪爽女性。但她毕竟是薄命司中的女儿,自幼父母双亡,由于史家经济拮据,也没有过上贵族小姐娇生惯养的生活;经史湘云的判词中推测,她最后嫁了一位才貌俱佳的郎君,但夫婿很快亡故,过着拮据的孤寡生活。
C. 玫瑰刺手(打一《红楼梦》人名)谜底及原因
玫瑰刺手(打一《红楼梦》人名)是什么?
答案:花袭人
解题思路:“玫瑰”指的是玫瑰花,扣:“花”。“刺手”说明袭击人,扣:“袭人”。
D. 同样都是庶出的,为什么探春比贾环的地位高
探春的地位高于贾环,原因很多。
首先,探春比贾环讨喜,这个讨喜指的是容貌,指的是言行举止,指的是头脑聪明。
探春自小和众姐妹一起随贾母生活。古代的女子没有继承权,探春再能干出息,都无法继承家产,也无法走出家门,干一番事业。如此,探春不会对宝玉的地位构成威胁。但贾环不一样,贾环可以得到家产,可以对宝玉的地位构成威胁,如此,王夫人和凤姐自然不喜欢贾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