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扇面
1. 插花怎么做
(1)我国梅花插花的历史 我国梅花插花的最早记载,至少应在魏、晋之际。据《荆州记》载:“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并赠诗云:‘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风甚盛。李嵩画有《花篮图》,在此画中,一个精致的藤篮中插有梅花、蜡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丰满、细腻。张道洽的《瓶梅》诗云:“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陆游作有“瓶里梅花夜来香”的诗句,戴复古作有“古瓶斜插数枝春,此即吾家劝酒人”的诗句,杨万里作有“胆样银瓶玉样梅,北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寞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的诗句。明、清梅插花及艺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现插花的专著,如张谦德《瓶花谱》、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节云:“余之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为梅为海棠”;“品第”一节云:“梅以重叶、绿萼、玉蝶、百叶缃梅为上”;“使令”一节云:“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为婢”。《瓶史》很快传入日本,并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为主,如陈书绘制《瓶供》图,梅花与牡丹交辉,更显得梅花插花的清丽高洁。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丰硕,如《芥子园画传·梅菊谱序》就有“出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之句。其他还有陈淏子的《花镜》、沈复的《浮生六记》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应用在规模、风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举办的梅展,据考证,可能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届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国花协梅花、蜡梅分会成立后举办过九届全国梅展,均设有梅花插花展区。
(2)插梅的构图与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须显出富丽堂皇;玉兰洁白、清丽,插玉兰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娇艳、缤纷,插桃杏可烘托热闹的气氛……梅花,不以华丽取宠,而以韵格为胜,具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及风格。所以插梅的构图与立意与众花不同。
人们爱梅,不只是欣赏梅的外在风姿,更在于梅的“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品格,人们视梅为坚贞、顽强、幸福及友情的象征。因此,我们插花之前应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里开花的梅花为主体,配以苍松、翠竹,构成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或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陈亮)为题来歌颂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晋·陆凯)以寄予友人之情谊;或以“赏梅倍思亲”来抒发亲人团聚的愿望;或以“喜迎佳节春意闹”,象征欣欣向荣的景象。关于梅花的插花艺术,《瓶史》中谈到:十一月插红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挂式插梅3种: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净者均可,铜质和陶瓷的古朴花瓶更能显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华丽的花瓶,以免喧宾夺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摆动,可剪几根短枝架设瓶口,也可将花枝基部的中间切开,使它能夹住瓶内的小横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较轻不易立稳,瓶中可投铅、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红、白、绿等色,可一色单插,也可几色合插,但必须以一色为主,以免纷杂。插梅时也可适当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调和色彩与层次。
盆景式插梅:一种插器是浅身阔口的水盆器皿,一种是用以制作小型写意盆景的各种观赏浅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须借助于花插座(也称剑山),这是由金属铸制而成的,圆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较多针刺,用来固定花枝之用。根据自己的立意要求进行构图,在插“岁寒三友”图时,由于竹枝易干枯,必须将它尽量低插,近于水面为好。若松枝过于笨重粗大,不能平稳放置,可先将其基部钉在方块木板上。置于盘中后用卵石盖压木板,这样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较粗,可在花枝下中间处,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应比剑山的针约长两倍,切好后再插。挑选好横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咏梅的佳句名言为意境,创作寓意深刻的写意盆景,置于书房几案,以假乱真,同样可收到极好的观赏效果。其制作方法为:用湿棉花或湿纱布将梅枝基部缠绕,用塑料布包好后,根据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于盆中,并适当点缀一些蕨类、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类的小配件,再用土铺成起伏不定的山峦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体,最后用苔藓将土体全部铺盖;这样,一盆梅花写意盆景就制成了,只要经常在苔藓上喷些水就可欣赏数日之久,花谢后可再换梅枝。
壁挂式插梅:采用竹器、陶瓷等悬挂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长蔓,这样刚毅的梅枝与摇曳的长藤在合适的背景前交相辉映,一刚一柔,别有风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适宜弯曲处,锯1~2个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巩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鲜技术 花瓶口小身高,水应盛至瓶身最宽阔处,使水与空气有较大的接触面。以雨水为佳,河塘水亦可,浑浊者须澄清方可使用。自来水中因有氯气,须贮放数日再用。唯井水碱性大,切勿使用。水温应与气温相一致。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盐或1/4000的高锰酸钾或适量的硫磺,并注意经常换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时空气侵入枝茎导管中,利于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扩大吸水面积,增大吸水量。在切口处多开裂缝,也可达到此目的。用厚报纸将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许食盐或明矾的沸水中10秒钟左右,这既可排除切口细菌,又能将导管中所存空气排出。或者将梅枝切口用火烧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国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鲜措施,如宋代范成大云:“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浊气煤烟,皆时杀花。”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载:“煮鲫鱼汤可插梅。”清代陈淏子《花镜》载:“梅宜用猪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结冻,虽细蕊皆开。”明代《瓶花谱》载:“古铜壶龙泉均州瓶,有极大高三二尺者,别无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烧折处,固渗以泥。”又云:“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气,可不冻。”大家不妨一试。
2. 口布折花120款的作品目录
目 录前言盘花1.令箭荷花2.牡丹花鲜3.梅花玉树4.含苞欲放5.荷花笔筒6.卧鸽7.老鹰栖枝8.池中填鸭9.同舟共济10.慈禧扇面11.雨后春笋12.烟叶13.马蹄袖口14.迎风帆船15.船型僧帽16.皇冠17.和服归箱18.田野风楼19.玉马元宝20.寒冬冬笋杯花21.雨打芭蕉22.橡皮树叶23.一片叶24.灵芝菇25.仙人掌26.双叶27.马蹄莲28.单叶慈姑29.千叶莲30.大叶海棠31.三叶32.并蒂慈姑33.春芽34.枫叶35.翠叶长青36.慈姑叶37.四叶38.双叶争辉39.花香慈姑40.扇面牡丹41.碧桃牡丹42.含苞欲放43.马莲花44.凌波仙子45.月季花46.美人蕉花47.荷叶慈姑48.海螺花49.蝴蝶花50.水仙51.玉兰慈姑52.牛耳草53.单叶荷花54.龙须菜55.玉兰花56.鸡冠花蕊57.双叶荷花58.扁豆花59.迎春花60.牵牛花61.丹凤朝阳62。孔雀开屏(一)63.孔雀开屏(二)64.沙鹳啼鸣65.海鸥66.黄鸟67.大鹏展翅68.非洲鸵鸟69.美洲鸵鸟70.弯尾鸟71.青鸟72.山洞鸟73.花背鸟74.玉带鸟75.驼背鸟76.山雀77.长尾鸟78.双尾鸟79.春燕闹春80.孤雁南飞81.太阳鸟82.丹顶鹤83.喜鹊报春84.和平鸽85.信鸽86.鸟戏慈姑87.慈尾鸟88.凤凰展翅89.子母同行90.小鸟在巢91.鸳鸯戏水92.双鸟团聚93.对仙鹤94.比翼双飞95.对鸟开屏96.对孔雀97.春鸟相思98.鸟驮牡丹99.鸟语慈姑100.雪地松鸡101.对鸡102.雄鸡傲立103.雄鸡报晓104.初春笋鸡105.圣诞火鸡106.雄鸭浮水107.幼鸭掠石108.白玉盒袍109.芭蕉扇110.松鼠111.鹌鹑飞翔112.蜜蜂113.龙虾114.蝴蝶115.兔耳116.双尾金鱼117.飞鱼118.四尾金鱼119.鲤鱼跳跃120.企鹅
3. 苏工扇面与宣纸扇面的区别
苏工扇面与宣纸扇面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工方面苏工扇面好,也叫薄面。用一种类似树皮纸加工的,耐用,开合使用周期比宣纸的时间长。穿中高档扇骨比较好看。
2、书画效果方面宣纸面好。普通扇骨用就可以了。普通的整体效果没有苏工扇面好看,厚,显得臃肿,反复开合容易坏。
3、制扇材料方面苏工扇面上有明矾,宣纸扇面则没有。
(3)牡丹花扇面扩展阅读:
苏扇是苏州特产,以雅致精巧,富有艺术特色而著称。包括折扇、檀香扇和绢宫扇三大类,统称为“苏州雅扇”。明清以来,苏扇主要在苏州及周边地区广泛流传。苏州雅扇集各种精湛工艺于一身,包括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工艺。
苏州一向有制扇传统。“乌竹骨泥金扇”就是代表。檀香扇是从折扇发展来的,以檀香制扇,散发出天然香味。
苏州市檀香扇的发源地,采用拉花”、“烫花”、“雕花”、“画花”工艺,扇面上绘上山水花鸟景色,休闲雅致。绢宫扇,主要有圆形、六角形、长方形、腰圆形等形状,绘以山水、花鸟、人物等画,也题有名人诗句,古色古香,极具观赏性。
苏州雅扇集各种精湛工艺于一身,包括造型、装裱、雕刻、镶嵌、髹漆等工艺。它们把吴地的山山水水、花鸟人物浓缩绘描,其精湛的手艺本身就构成了吴文化中绚烂多姿的篇章。
4. 描写景物山,水,花的句子100字左右!本人急需!!!!!
唐寅题山水花鸟画诗(2007-07-11 06:01:30)转载
【咏鸡诗,题金鸡报晓图】
其一武距文冠五色翎,一声啼散满天星;铜壶玉漏金门下,多少王侯勒马听。
其二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其三血染冠头锦做翎,昂昂气象羽毛新;大明门外朝天客,立马先听第一声。
征鸿图
白露蒹葭八月秋,征鸿又作稻梁谋。一群嘹呖相呼处,多在萍荒浅水洲。
败荷鹡鸰图
飞唤行摇类急难,野田寒露欲成团。莫言四海皆兄长,骨肉而今冷眼看。
杏林春燕
燕子归来杏子花,红桥低影绿池斜。清明时节斜阳里,个个行人问酒家。
秋塘诗景图
家居东南云锦乡,心魂原是水花香。哦诗想入秋塘景,鸳鹭惊飞一夕忙。
落花图咏
1、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鬓边旧白增新白,树底深红换浅红。
漏刻已随香篆了,钱囊甘为酒杯空。向来行乐城东路,青草池塘乱活东。
2、溪水东流日转西,杏花零落草萋迷。山翁既醒已然醉,野鸟如歌复似啼。
六代寝陵埋国媛,五陵车马斗家姬。邻东谢却看花伴,陌上无心手共携。
3、忍把残红扫作堆,粉粉雨里毁垣颓。蛤蜊上市惊新味,鹈鴃催人在洗杯。
肯唱骊歌送春去,悔教羯鼓彻明催。烂开赚我平添老,知到来年可烂开。
4、蛰燕还巢未定时,村翁散社醉扶儿。粉粉花事成无赖,默默春心怨欲私。
双脸胭脂开北地,五更风雨葬西施。匡床自拂眠清画,一缕茶烟扬鬓丝。
5、芝鞋布蚁罢春游,粉蝶黄蜂各自愁。池面风回公簇聚,陌场人散鞠场休。
胶粘日月无长策,酒对荼蘼有近忧。苏小堤头试翘首,碧云暮合隔红楼。
落花图
空山春尽落花深,雨过林阴绿玉新。自汲山泉烹凤饼,坐临溪阁待幽人
【题菊花图】
1、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仅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
2飒飒金飙拂素英,倚栏璚朵入杯明。秋光满眼无殊品,笑傲东篱羡尔荣。
3、九日风高斗笠斜,篱头对酌酒频赊。御袍采采扬妃醉,半夜扶归挹露华。
画盆石菖蒲二首
1、水养灵苗石养根,根苗都在小池盆。青青不老真仙草,别有阳春雨露恩。
2、早起虚庭赋考盘,稻田新纳十分宽。呼童摘取菖蒲叶,验到秋来白露团。
牡丹图扇面
倚槛娇无力,临风香自生。旧时姚魏种,高压洛阳城。
牡丹图
1、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
2、故事开元重牡丹,沉香亭北冷泉南。如今颜色还依旧,风雨江东月润三。
菊花图
1、野菊日烂漫,秋风随分开。寒香与晚色,消受掌中杯。
2、佳色含霜向日开,余香冉冉覆莓苔。独怜节操非凡种,曾向陶君径里来。
墨菊图
1、白衣人换太元衣,浴罢山阴洗研池。铁骨不教秋色淡,满身香汗立东篱。
2、绿云架上草龙蟠,马乳含秋露下干。昨日文园愁肺渴,几丸嚼破蔗浆寒。
梅花图
白贲谁为偶,黄中自保真。相看经发改,独领四时春。
梅枝图
东风吹动看梅期,箫鼓联船发恐迟。斜日僧房怕归去,还携红袖绕南枝。
竹图
1、萧萧美人脱凡俗,蕉姓称罗各碧玉。月昏潇湘烟水深,为君一弄江南曲。
2、修竹当窗白日达,山僧出定客来时。欲从节下题诗句,妙在无言不在诗。
雨竹图
解笔淋漓写竹枝,分明风雨满天时。此中意恐无人会,更向其间赋小诗。
竹枝图
鸠雨初晴苦竹生,满江明月动秋声。他年炼骨轻如叶,拟踏风梢散袖行。
枯木图
枯木萧疏下夕阳,漫烧飞叶煮黄鲿。与君且作忘形醉,明日驱驰汗浣裳。
山水图
1、潦净泉声涩,秋高木影疏。天涯来旅雁,江上有鲈鱼。
2、淡雾滃山腰,清风集树梢。听泉人习静,伫立面平桥。
3、落日山逾碧,孤亭景自幽。苍江寒更急,客发自中流。
4、寒溜浸幽壑,危亭点翠微。忽惊双鹤泪,有客款荆扉。
5、空山绝人迹,阒寂如隔世。泉头自趺坐,鹃声出枫树。
6、绿树含春雨,青山护晓烟。携筇出矶上,何以地行仙。
7、山回水抱独往,路深树密迷家。有客隔林借问,惊禽蹴落藤花。
8、树合泉头围绿阴,屋横涧上结黄茅。日长来此消闲兴,一局楸棋对手敲。
9、山隐幽居草木深,鸟啼花落书沉沉。行人杖履多迷路,不是书声何处寻。
华山图
白缘襕袗碧玉环,身于世事玛相关。风情抵老如潘朗,颠倒骑驴过华山。
濂溪图
草苫书斋石垒塘,栏杆委曲娆溪傍。方床石枕眠清画,荷叶荷花互送香。
【我爱秋香】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秋月溶溶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震泽烟树图
大江之东水为国,其间巨浸称震泽。泽中有山七十二,夫椒最大居其一。
夫椒山人耿敬霁,与我十年为旧识。昼耕夜读古人书,青天仰面无惭色。
令我图其所居景,烟树茫茫浑水墨。我也奔驰名利人,老来静拂尘埃迹。
相期与君老湖上,香饭鱼羹首同白。
洞山图卷
吾闻淮水出桐山,古来贤哲产其间。君令自称亦私淑,渔钓须当借一湾。
枯木竹石图
翠竹并奇石,苍松留古柯。明窗坐相对,试问兴如何。
山水堂轴
松涛谡谡响秋风,云影峦光净太空。何事幽人常独立,只缘诗意满胸中。
【题画师周东村之郊秋图】
鲤鱼风急系轻舟,两岸寒山宿雨收;一抹斜阳归雁尽,白萍红蓼野塘秋。
【题沈石田壑舟图】
洞庭有奇士,楼室栖云霞;窗榻类画舫,山水清且嘉。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寒雀争松图
头如蒜颗眼如椒,雄逐雌飞向苇萧。莫趁螳螂失巢穴,有人拈弹不相铙。
匡山新霁图
翁昔少年初画山,苍松苍竹杂潺湲。直疑积雨得深润,不假浮云相往还。
世外空青秋一色,岩前远黛晓千鬟。天台鹤鹿同人境,尚恐翁归向此间。
山路松声图
女几山前野路横,松声偏解合泉声。试从静里闲倾耳,便觉冲然道气生。
金阊暮烟图
霜前柿叶一林红,树里溪流极望空。此景凭谁拟何处,金阊亭下暮烟中。
5. 在明清以前题扇面牡丹花有哪些诗词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木末:树梢。芙蓉花:指辛夷花,花形和颜色都近似荷花。
唐·王维《辛夷坞》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晚发:花开得晚。
唐·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天下真花独牡丹。
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
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
姚黄魏紫:两种名贵的牡丹花。
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诗》
篔筜竟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篔筜:大竹名,节长而竿高。踯躅:即羊踯躅,杜鹃花科,春季开花,花红黄色,鲜艳夺目。
唐·韩愈《答张十一》
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
南朝陈·徐陵《侍宴》
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
唐·骆宾王《晚泊》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唐·王维《山居即事》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芙蓉:荷花。
唐·王维《临湖亭》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人》
从来不著水,清净本因心
不著水:不沾水,指荷叶不没于水。
唐·李颀《粲公院各赋一物得初荷》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唐·李白《别储邕之剡中》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唐·杜甫《为农》
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
翠筱:小竹。娟娟:美好貌。净:光洁。雨裛:湿透。红蕖:荷花。冉冉:柔弱貌。
唐·杜甫《狂夫》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唐·杜甫《暮春》
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
唐·刘长卿《留题李明府霅溪水堂》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芙蓉:荷的别名 东风:春风。
唐·高蟾《上商侍郎》
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
宋·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宿雨:指荷叶上隔夜的雨水珠。清回:形容荷叶清净圆润。风荷举:晨风吹动着荷叶在水面上舒展开来。
宋·周邦彦《苏幕遮》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红。
宋·米友仁《临江仙》
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西陵:西兴镇,在今浙江萧山。
宋·姜夔《湖上寓居杂咏》:苑墙曲曲柳冥冥,人静山空见一灯。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
接天莲叶无究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出净兹寺送林子方》
胭脂雪瘦薰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胭脂雪瘦:形容红中稍透白色的荷花颜色。沉水:沉香,闺房熏用。
走夜光:反射月光的露珠在荷叶上滚动。指荷叶上滚动的水珠。
金·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牡丹在我国被誉为“国花”、“国色天香”、和“花中之王”,在世界上也负有盛名。
牡丹花,娇艳多姿 ,雍容大方,富丽堂皇。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是很自然的。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象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一些很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六十余人,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唐朝殷文圭诗:
迟开都为让群芳,贵地栽成对玉堂。
红艳袅烟疑欲语,素华映月只闻香。
剪裁偏得东风意,淡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李孝光的《牡丹》诗,颇能表达人们对牡丹的赞美之情:
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
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
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
徐夤在《郡庭惜牡丹》中,那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更是动人: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