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记又称
Ⅰ 牡丹花简介
牡丹花介绍
学名:Paeonia suffruticosa.
别名:木芍药
科属:毛莨科,芍药属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群芳谱>>中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载培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目前,除洛阳之外,以山东荷泽赵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宋代的文豪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曾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可见牡丹早在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大地区,广为栽培,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自唐、宋以来千余年间,众多的诗人、骚客,专家、学者,用诗、歌、赋,笔记、小说,图象、花谱,从多方面记述了牡丹花绚丽多彩、国色天香的芳容,其中有些诗词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牡丹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有经济价值。花可醇酒,根可入药。它有根皮经过加工称“牡丹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有泻伏火、散淤血、止吐衄之效。
牡丹喜肥,适宜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耐严寒酷暑,耐旱怕积水,“筑台植牡丹”也就是说:牡丹栽植宜高不宜低,低则积水,积水烂根。
Ⅱ 洛阳牡丹记图书简介
洛阳牡丹记,由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撰写,内容丰富多样,分为十六个部分:叙事、宫禁内的描述、贵族家庭、寺观、府署的牡丹故事,以及元白诗人的相关篇章,还包含了对当时社会现象的讥讽、吴蜀地区的牡丹诗集、奇异之事的记载以及杂记等。书中还特别提到了本朝的牡丹文化,双头花的奇特现象,以及进献花谱的场景。最后,书中附有梅尧臣的跋文,尽管有人认为其内容有虚构之处,但显示出宋朝时期另有一本牡丹相关的著作。在《宋史·艺文志》中,这本书被列为《牡丹谱》,而非《牡丹记》。
这部作品总计万余字,展示了欧阳修对于牡丹的深入研究和细致观察,不仅揭示了洛阳牡丹的盛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诗人们的创作。尽管其中部分记载可能源于作者的想象,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不容忽视。对于想深入了解宋朝牡丹文化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2)牡丹记又称扩展阅读
宋欧阳修撰。修有《诗本义》,已著录,是记凡三篇。一曰花品,叙所列凡二十四种。二曰花释名,述花名之所自来。三曰风俗记,首略叙游宴及贡花,馀皆接植栽灌之事。文格古雅有法,蔡襄尝书而刻之於家,以拓本遗修。修自为跋,已编入《文忠全集》,此其单行之本也。周必大作《欧集考异》,称当时士大夫家有修《牡丹谱印》本,始列花品,叙及名品,与此卷前两篇颇同。
Ⅲ 牡丹起源于什么时候
牡丹原产我国西北部,秦岭和陕北山地多野生。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南北朝时已声成为观赏植物。唐时盛栽于长安,宋时称洛阳为牡丹为天下第一,故牡丹又名洛阳花。<<群芳谱>>中记载牡丹有180多种,有一千五百多年的载培史。
牡丹为花中之王,有“国色天香”之称。每年4-5月开花,朵大色艳,奇丽无比,有红、黄、白、粉紫、墨、绿、蓝等色。花多重瓣,姿丰典雅,花香袭人。我国人民把它作为富丽繁华之象征,称之为“富贵花”、“百两金”。早在唐代都城长安栽植和观赏牡丹之况极盛,白居易诗曰“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目前,除洛阳之外,以山东荷泽赵公社牡丹最盛,每逢4-5月间牡丹盛开之时,五彩缤纷,香艳各异,吸引着全国园艺工作者和无数国际游人。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它雍容华贵,端妍富丽,是吉祥昌荣的象征。宋代的文豪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曾写道:“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可见牡丹早在我国黄河上下,大江南北,广大地区,广为栽培,深受我国广大人民的喜爱。
自唐、宋以来千余年间,众多的诗人、骚客,专家、学者,用诗、歌、赋,笔记、小说,图象、花谱,从多方面记述了牡丹花绚丽多彩、国色天香的芳容,其中有些诗词已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
牡丹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木,而且有较高有经济价值。花可醇酒,根可入药。它有根皮经过加工称“牡丹皮,是名贵的中药材,有泻伏火、散淤血、止吐衄之效。
宜在凉爽气候条件下生长,不耐严寒酷暑,耐旱怕积水,“筑台植牡丹”也就是说:牡丹栽植宜高不宜低,低则积水,积水烂根。
牡丹喜肥,适牡丹分类三类十二型。即单瓣类、重瓣类、重台类。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皇冠型、绣球型、菊花台阁型、蔷薇台阁型、皇冠台阁型、绣球台阁型。以下举例说明。
单瓣型:花瓣1—3轮,宽大,雄雌蕊正常。如“黄花魁”、“泼墨紫”、“凤丹”、“盘中取果”以及所有的野生牡丹种。
荷花型:花瓣4—5轮,宽大一致,开放时,形似荷花。如“红云飞片”、“似何莲”、“朱砂垒”。
菊花型:花瓣多轮,自外向内层层排列逐渐变小,如“彩云”,“洛阳红”、“菱花晓翠”。
蔷薇型:花瓣自然增多,自外向显著逐渐变小,少部分雄蕊瓣化呈细碎花瓣;雌蕊稍瓣化或正常。如“紫金盘”、“露珠粉”、“大棕紫”。
托桂型:外瓣明显,宽大且平展;雄蕊瓣化,自外向内变细而稍隆起,呈半球型。如“大胡红”、“鲁粉”、“蓝田玉”。
Ⅳ 梦到牡丹花是什么意思(莲藕香散池馆空。什么意思)
牡丹记又叫什么
牡丹记也叫牡丹谱。
牡丹记全文约2700余字,分三篇。
一曰“花品叙”,列出牡丹品种24个。指出牡丹在中国生长的地域,认为“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
二曰“花释名”,解说花名由来:“牡丹之名或以氏或以州或以地或以色或族其所异者而志之”。列举了各品种的来历和主要的形态特征。
三曰“风俗记”,记述洛阳人赏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方法;并说为将花王送到开封供皇帝欣赏,采用了竹笼里衬菜叶及蜡封花蒂的技术。
牡丹海棠如梦中,莲藕香散池馆空。什么意思
这是宋代白玉蟾的《悲秋辞》中的一句。大意是,秋天到来后,牡丹、海棠渐渐凋落,回想盛开之时,仿佛一场梦;莲花业已开败,池塘空阔,馆阁也人去楼空,也好似一场梦。
赞美女人如牡丹花的诗
答:牡丹咏。文咫岚陈贤忠。国色天香始于隋唐欲论成名惟尊洛阳。
千载传颂百花之王嫣妍绿叶天下无双。
雍容典雅羡煞群芳窈窕淑女慕倾颜裳。
风流才俊拥梦入帐笔墨丹青陶尽凝香。
牡丹花,长于中华。誉满天下。
它之神韵夺目惊讶。有千姿百态,万般之变化。
美,如画。堪称锦绣中奇葩。
牡丹,于中原大地落户安家。清新脱俗,无暇。不失雍容典雅。除了传承悠久民族文化。还留下一一。一夜之间的不朽神话。由于它,丰姿挺拔。个性娇媚,奢华。故以冠称富贵之花。
千载传颂,千年,羡煞。络绎不绝的访者。
梦绘卷海棠与牡丹海棠有啥区别
梦绘卷海棠与牡丹海棠有区别,花朵颜色不同,形状不同。
Ⅳ 最早关于牡丹的专书是哪本
《洛阳牡丹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牡丹专书。为宋代明道及景祐年间欧阳修所撰。共计有三篇,第一篇为花品叙,其中品定了牡丹有名品种24种的次第。第二篇为花释名,叙述了有名品种的来历。第三篇称风俗记,记述了洛阳人赏花、接花、种花、浇花、养花、医花的方法等。
Ⅵ 牡丹花的历史以及来历
相传在很早以前,洛阳邙山脚下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夫妻,丈夫上山挖药砍柴,妻子在家纺纱织布,日子过得很快活。四十那年,他们生了一个孩子,两人爱如至宝,取名叫英哥。英哥九岁时,他爹死了,后来,他妈又得了个很奇怪的病,每天夜晚发热,白天发冷,面黄饥瘦,四肢无力。为了治好妈妈的病,英哥到处请医生看病抓药,可是跑遍了周围九乡十八镇,还是没把他妈的病治好。后来,英哥自己也累病了,他妈说啥也不让他再去请医生了。
这一天,英哥听别人说,邙山顶上有个仙人台,台旁长有灵芝草,谁要是吃了,能起死回生除百病。英哥就瞒着他妈,偷偷地向山里走去。他走啊走啊,不知翻了多少山,路越走越陡,有些地方得脚蹬手攀地向上爬。当他快爬上山顶时,头也晕,心也跳,肚子饿得咕咕叫;脚一抖,手一软,“骨碌碌”从上面摔下来,昏了过去。 醒来的时候,英哥见身边坐着一个白胡子老头,笑眯眯地看着自己。他赶紧爬起来,问那老头哪里有灵芝草。那老头问他要灵芝草干啥,他说:“俺妈得了一个奇怪的病,俺要找灵芝草给他治病。”那老头听了,摇摇头,说:“灵芝草也治不好你妈的病。”英哥一听,伤心地大哭起来。那老头点点头,从身边摸出一根碗口粗的大铁棍,递给他说:“你把它磨成一块一分厚,一寸长工的小铁片,到那时我就有办法。”英哥接过铁棍,二话没说就走了。他在小溪边不分白天黑夜地磨起来。磨呀磨呀,胳膊累肿了,手也磨烂了,一滴一滴的血不信地滴到铁棍上。谁知那血一滴到铁棍上,铁面无私棍就缩小一点。滴着滴着,那铁棍突然“啪”一声裂开了,从里面跳出一把金光闪闪的小钥匙。英哥慌忙拾起来,正要去找那老头,不料一转身,发现老头就站在自己身后。老头笑嘻嘻地说:“好孩子,真有决心!好了,好了,你可以去了。那天上有个瑶池,瑶池里有个王母娘娘,在王母娘娘的花园里,有一间小房子,那是王母娘娘的炼丹房。你只要进去拿到一粒仙丹,就能治好你妈的病。”英哥问:“天那么高,我咋去呢?”老头说:“这好办。”说着,从腰间摸出一只小葫芦,从里边倒出一颗红药丸,递给英哥,说:“你把它吞下去。”英哥吞下那颗药丸,顿时觉得体轻似燕,飘飘欲飞。他向老头拜了三拜,然后身子一纵,冲天而去。
不一会,英哥只见一大片亭台楼阁在五彩云中时隐时现,阵阵仙乐随风飘来,近前看时,门额上写着“瑶池”两个金字。英哥按照白胡子老头说的,左拐右弯来到王母娘娘的花园。只见花园里面奇花簇簇,异草铺地,一座小房子金光四射,房门上写着“丹房”二字,一人比头还大的石锁锁在门上。英哥欢喜异常,急忙掏出钥匙,朝石锁孔里一拧,那石锁“哗啦”一声自动落了,房门也跟着不推自开。英哥进得门去,见桌上放着很多长脖子细瓷瓶,瓶里装满了仙丹。他想:凡间有很多人,我应该多带些回去,送给他们一点,如果他们以后得这种病,也能治好。想着就脱下身上的布衫,狠命包起来。就在这时,只听“镗镗镗“一阵锣响,英哥情知不妙,背起衣兜就跑。原来,王母娘娘听到丹房有动静,带人直奔这里而来。英哥来到南天门后,见王母娘娘带阒人仍紧追不放,心里想:背得多了跑不快,还是把这东西扔到人间去,不管谁拣着,都能治病。看看快到邙山了,后面王母娘娘已经追了上来,衣兜一抖,尽数倒了下去,想到只要妈妈拣着一粒,就能治好莱坞病,心也宽了。
王母娘娘见英哥把仙丹全部撒到人间,勃然大怒,举剑朝英哥头上砍去。不料那剑却被拂尘挡住了,原来是那位白胡子老头来了。王母娘娘气得双脚直蹦:“好哇!又是你这个老头,你还我的仙丹!”老头哈哈一笑,说:“圣母息怒,只因天下百姓有灾难,玉帝让老朽拯救,老朽才命英哥来借你仙丹一用。”王母娘娘听说玉帝有令,只好作罢,悻悻回天廷去了。原来这老头是南极仙翁。南极仙翁对英哥说:“你撒下去的仙丹已入土化作棵棵仙花,你把仙花的根皮剥下来煎成汤,你妈一喝就好了。” 英哥回到家里,见母亲昏倒在门口,急得手足无措,忽然想起南极仙翁的话,慌忙到外边去找,只见房前屋后,溪边路旁,长满了很多没有见过的鲜花,那花千姿百态,鲜艳无比。英哥知道这是仙丹所化,急忙挖了一把,取其根皮,煎汤让他妈喝。他妈喝下去果然灵验,毛病很快就好了。当时有很多人也害这种病,英哥也让他们喝,他们的病也很快都好了。
因为这花是王母娘娘的仙丹所化,人们就叫它“母丹”。母丹因有仙丹灵气,开的花异常美丽,香气四溢,成为名贵花草,世上都称它“天香国色”。后来,人们又发现这花分为睢雌、雄两种,雌的称“牝”,雄的称“牡”。雌的慢慢演变成了芍药;雄的,人们又给他改名叫“牡丹”。至今,人们还称牡丹和芍药是姊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