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枝牡丹纹
❶ 清康熙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文物简介
这款精美的康熙时期文物,是一件直径为15厘米、高7.8厘米的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它的外形设计独特,碗口宽广且带有微微撇沿,口沿至腹部的曲线流畅地收束,腹部微微鼓起,呈现出一种圆润饱满的美感。圈足部分则稳定而精致,为整体增添了一份稳重感。
碗的内部装饰简洁大方,没有多余的纹饰,仅以光滑的表面展现其高雅的气质。然而,外部装饰则显得异常华丽。以黄色作为底色,碗上用红、蓝、绿、粉、藕荷等丰富的色彩,描绘出一朵朵盛开的缠枝牡丹花纹,图案繁复而生动,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碗底的蓝料方框内,清晰可见的"康熙御制"双行楷书印章款,这是对这件瓷器皇家御用身份的有力证明,彰显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地位。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康熙时期珐琅彩工艺的精湛技艺和皇家的审美追求。
❷ 缠枝莲和缠枝牡丹纹的区别
缠枝纹约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宋元和明清。明代或称为“转枝版”,以植物的枝权杆或蔓藤作骨架,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线式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循环往复,变化无穷。缠枝莲、缠枝牡丹、缠枝草蔓均属此类。缠枝纹以牡丹组成的称“缠枝牡丹”;以莲花、葡萄组成的称“缠枝莲”和“缠枝葡萄”;以人物和鸟兽组成的称“人物鸟兽缠枝纹”。
❸ 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简介
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其造型设计匠心独运。撇口、束颈、垂腹、圈足,整体呈现匀称、协调之美,展现出一种端庄典雅的气质,对后世玉壶春瓶的造型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瓶身内外饰以繁复的图案,内外颈部装饰有蕉叶纹、回纹、卷草纹,上腹绘有倒垂花叶纹,腹中部则以缠枝牡丹花纹为中心,下腹则以仰莲瓣纹环绕,足边则点缀以筛卷草纹,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装饰效果。瓶底采用白釉,无款识,保持了瓷器的简洁与纯粹。
此瓶是洪武瓷器的典型代表,其造型与纹饰设计蕴含深厚的文化意蕴。相较于元代玉壶春瓶的瘦长形体,此瓶在设计上更注重形体的平衡与比例的协调,体现出一种更加和谐与稳定的美学追求。在纹饰选择上,此瓶继承了元代瓷器纹饰注重表现汉地传统文化的倾向,以缠枝牡丹纹等经典图案为主,不仅展现了牡丹的高贵与典雅,也蕴含了对自然与生命美好的向往。同时,布局上保留了元代严整的特征,使得装饰画面显得规整饱满,展现出一种严谨而又不失生动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不仅在造型设计上实现了对传统审美的继承与创新,而且在纹饰选择与布局上,完美融合了汉地传统文化与艺术风格,成为洪武瓷器中的瑰宝,对后世瓷器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3)缠枝牡丹纹扩展阅读
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❹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的介绍
高44厘米,口径5.4厘米,梅瓶花色共分为五层,也就是说器身自上而下有五层圈带专纹饰,肩上部绘有一周覆莲纹属,内有珊瑚、灵芝等“杂宝”纹样。接下来是一圈缠枝牡丹纹饰。腹部周身绘满缠枝牡丹青花图案,紧接着是一条较窄的卷草边饰。胫部装饰有卷草纹及仰莲如意纹一周。纹饰带有宽有窄,其间以弦纹相隔,青花构图严谨,层次分明,主题突出,浑然一体,显得繁而不乱。笔意深沉有力,青色艳丽之中又带古朴,风格生动豪放。
❺ 玉壶春瓶明洪武青花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这款明洪武时期的玉壶春瓶,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展现了一种典雅的美感。瓶身采用了撇口、长颈、垂腹和圈足外撇的造型,体现出稳重与平衡。通体青花装饰,内口沿绘有忍冬纹,颈部则结合了蕉叶纹、回纹和卷草纹,肩部装饰着垂云纹,腹部则是四朵盛开的牡丹花,这些牡丹花象征着富贵,沿袭了元朝的装饰风格,同时又赋予了明朝瓷器新的生命力。近足处的莲瓣纹和足墙的忍冬纹相互呼应,整体布局疏朗而不失繁复,展现出艺术的和谐之美。
洪武青花瓷器,特别是釉里红器,因其稀有性而显得尤为珍贵。这款玉壶春瓶的品相堪称完美,实属罕见。其采用的国产青料含铁量低、锰含量高,但提炼工艺略显不足,使得釉色呈现出青灰色调,发色虽不甚稳定,但能够烧制出如此均匀亮丽、纹饰清晰的瓷器,本身就是技艺的体现,十分不易。
对比景德镇出土的洪武时期青花瓷器,其器型与釉里红器型存在相似之处。2006年,史提芬永利这位赌场大亨在佳士得拍卖会上购得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不仅与这款瓶子在造型、纹饰和尺寸上高度一致,而且以创下的世界纪录,进一步强调了这款瓷器在收藏市场上的重要地位。
(5)缠枝牡丹纹扩展阅读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