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特性
A. 描写的栀子花具有什么特征
栀子花芳香,通常单朵生于枝顶,花梗长3-5毫米;萼管倒圆锥形或卵形,长8-25毫米,内有纵棱,萼檐容管形,膨大,顶部5-8裂,通常6裂,裂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30毫米,宽1-4毫米,结果时增长,宿存;
花冠白色或乳黄色,高脚碟状,喉部有疏柔毛,冠管狭圆筒形,长3-5厘米,宽4-6毫米,顶部5至8裂,通常6裂,裂片广展,倒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5-4厘米,宽0.6-2.8厘米。
(1)栀子花特性扩展阅读;
栀子花养殖的注意事项
(1)栀子花喜肥,但怕浓肥。一般在显蕾前追施2次含磷、钾较多的饼肥水,显蕾后停止施肥,若施肥过多,易烧根引起落蕾。生长期每半个月施1次腐熟的饼肥水或粪肥水,并加入1%~2%的硫酸亚铁以防土壤碱化。
(2)栀子喜半阴,怕强光直射,要求阴蔽度为50%左右。如遭曝晒,则叶子发黄、发白直至脱落,所以夏季须放在屁阴处或具有散射光的地方养护。使其早、晚见光,以免叶子发黄。
B. 栀子花的习性及繁殖特性有哪些
栀子花的习性及繁殖特性:
[习性]
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内耐半阴,怕积水容,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pH5~6时生长最好)的砂壤土。不耐干旱、瘠薄。对二氧化硫抗性强。易萌芽,耐修剪。
[繁殖]
常用扦插和压条繁殖。扦插,在梅雨季节剪取嫩枝15厘米长,插于苗床,10~12天生根。压条,4月选取2年生枝条,长20~25厘米,压埋在土中,保持湿润,约30天生根。夏季与母株分离,翌春分栽。
C. 栀子花有哪些特征
栀子花的购买特抄征识别:栀子袭为常绿灌木,小枝绿色,叶对生,披针形或倒卵形,先端和基部为钝尖,全缘,表面青绿色而有光泽。花为白色,顶生或腋生,有短梗,极芳香,花冠基部为筒状,回旋排列,未开时卷曲,裂片6枚为肉质。花期在5~7月。果实为卵形,有纵直六角棱;种子扁平,球形,外被有黄色黏质物。
D. 栀子花有什么特性
栀子花是茜草科栀子花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学名Gardenia.jasminoides,别名栀子、黄栀子、山栀、白蟾花等。其枝繁叶茂,叶片四季常绿,花洁白如玉、花开时馨香浓郁,沁人肺腑。各地普遍栽培。
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萼筒卵形或倒圆锥形,有棱,萼片5~6,线形,绿色。花梗短,花冠高脚碟状或筒状,花芽时花瓣旋转排列,原种花瓣6,花径4~5厘米,白色肉质。现在栽培有许多变种,如大花重瓣的,花径7~10厘米,花瓣卵圆形,张开后略向外卷,花浓香。雄蕊5~11,着生于花冠喉部,内藏,花药线形,子房下位。花期5~8月,果熟期11月。果卵形,橙黄色,有6条纵棱,顶端有宿存萼片。树高1~3米,小枝绿色。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表面深绿有光泽,不平滑,椭圆形状卵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厘米,侧脉明显。
喜阳光,也耐阴,强光暴晒易灼伤叶片。喜温暖,生长最适温度20~28℃,较耐寒,成年植株可忍耐短期-5℃低温。冬季温度降至-12℃,叶片即受冻害,一般淮河以北地区需盆栽室内越冬。要求空气相对湿度70%以上。喜通风良好的环境。宜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适宜pH5~6。怕积水,不耐干旱瘠薄。
E. 栀子花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栀子花的抄形态特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桅子花树干高0.5~2米,桅子花枝干灰白色,嫩枝绿色,顶端芽尖,或腋间花芽。叶片革质,椭圆状倒卵形或矩圆状倒卵形。叶片表面油绿色,郁郁葱葱,富有光泽,背面黄绿色或白绿色。花朵单生于枝端或叶腋间,有短柄,花朵直部筒状,一经绽开,呈现出高脚碟状,花瓣白色。栀子花果实黄色,卵形至长椭圆形,生有六角棱络,种子多数金黄色。果实9~10月成熟。
F. 栀子花的特征
栀子花特点抄:
高度为100-200厘米的常绿灌木或小树,主要是低矮的植物。干灰色,绿色小枝,对生叶或轮生主枝,倒卵圆形,长5-14厘米,可疑且有光泽,全部沿直线排列,单枝顶端或叶腋有花,白色且芳香;花冠托盘状,6裂,肉质。果卵球形,有6根纵向肋;种子扁平,花期为6-8月,果实成熟期为10月。
木本花卉四季常绿灌木,高1米以上,叶对生或3片叶轮,茎短,叶革质,倒卵形或长方形倒卵形,顶端渐细,头部稍钝,光滑面,短毛仅集中在下脉轴上,叶鞘状支持叶。这些花很大,白色,芳香,茎短,顶端只有一个分枝。萼裂片倒卵形到倒披针形,展开,雄蕊外露。
这种花有6个花瓣和两个花瓣(栀子花)。花期相对较长,从5月至6月至8月。果实在10月成熟,果实黄色,卵圆形到长方形,有5-9个直翅和1个室。肉质胎盘中埋有许多种子。
G. 栀子花有哪些特点
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原产中国。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耐半阴,怕积水,要求疏松、肥沃和酸性的沙壤土。属茜草科、栀子属。常绿灌木。小枝绿色,叶对生,革质呈长椭圆形,有光泽。花腋生,有短梗,肉质。果实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1室;种子很多,嵌生于肉质胎座上。5—7月开花,花、叶、果皆美,花芳香四溢。根、叶、果实均可入药,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之功效。栀(zhī )子花的话语是“永恒的爱,一生守侯和喜悦“。 传说中栀子花的花语是等待的爱情。
栀子花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100-200厘米,植株大多比较低矮。干灰色,小枝绿色,叶对生或主枝轮生,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4厘米,疑而有光泽,全线,花单生枝顶或叶腋,白色,浓香;花冠高脚碟状,6裂,肉质。果实卵形,具6纵棱;种子扁平,花期6~8月,果熟期10月。
生态习性 栀子性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的照射,适宜在稍蔽荫处生活;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性喜温暖,湿润,好阳光,但又要避免阳光强烈直射,喜空气温度高而又通风良好,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是典型酸性土壤植物。不耐寒,耐半阴,怕积水,在东北、华北、西北只能作温室盆栽花卉。栀子对二氧化硫有抗性,并可吸硫净化大气,0.5千克叶可吸硫0.002~0.005千克。
H. 栀子花特征
1、栀子花植株大多比较低矮,高1.2米,干灰色,小枝绿色。单叶对生或主枝三叶轮生,叶片呈倒卵状长椭圆形,有短柄长514厘米,顶端渐尖稍钝头,叶片革质,表面翠绿有光泽,仅下面脉腋内簇生短毛托叶鞘状。
2、花单生枝顶或叶腋,有短梗,白色,大而芳香,花冠高脚碟状,一般呈六瓣,有重瓣;品种大花栀子,花萼裂片,倒卵形至倒披针形伸展,花药露出。
3、花浆果,卵状至长椭圆状,有59条翅状直棱黄色或橙色,1室,种子多而扁平,嵌生于肉质胎座上。花期较长从5-6月连续开花至8月,果熟期10月。
I. 栀子有哪些特征
(林谋信)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别名山栀子、黄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四川等省,以湖南产量大,浙江品质佳;此外,河南、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区亦产。我国栽培栀子甚早,在秦汉时(公元前3—2世纪)就有栽培。元代的《农桑辑要》,却详细记述了栀子用种子繁殖的方法。以成熟的果实入药。内含京尼平甙、栀子甙、栀子新甙、山栀子甙、京尼平、京尼平甙酸、鸡矢藤次甙甲酯、番红花甙、番红花酸、去乙酰车叶草甙酸及其甲酯、β-谷甾醇、二十九烷等,果皮中尚含熊果酸。药理试验表明:本品有利胆、降血压、镇静、镇痛、止血等作用。栀子甙有致泻作用;栀子素、藏红花酸能使胆汁分泌量增加;栀子水浸液(1∶3)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味苦,性寒。有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血瘀的功能。用于热病高烧、实火牙痛、口舌生疮、鼻衄、吐血、眼结膜炎、疮疡肿毒、黄胆型传染性肝炎等。外敷可治扭伤瘀肿。
一、形态特征
树高可达2m。茎多分枝。叶对生或3叶轮生,革质,椭圆形至广披针形或倒广披针形,长7—14cm,深绿色,有光泽;托叶膜质,在叶柄内侧通常2片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较大,单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筒部与裂片近于等长,花冠开放后呈高脚碟状,通常6瓣,有时5瓣或7瓣,栽培者常见重瓣,白色,芳香。果大,肉质,倒卵形或长椭圆形,表面有翅状纵棱5—8条,成熟时金黄或黄红色。种子多数,鲜黄色(图15—65)。
图15—65 栀子形态图
1.果枝 2.花枝二、生物学特性
(一)主要器官的生长发育特性
1.根系
根系的生长,及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年龄有关。一年生植株主根明显,侧根多呈45—60度角向土壤四周伸长;三年生植株侧根可达14条,生长比主根发达,呈30—40度角分布在土壤中;十三年生植株主根生长不明显,侧根呈15—25度角分布在土壤中。其中75%的侧拫分布在40cm的土壤表层。根系在10cm土层的温度达12℃时,开始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土温超过31℃,如土壤含水量低,则根系活动趋于停止。根系的生长与枝梢的生长交错进行。一年中,根系的生长有三个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在春梢停止生长后至夏梢抽发前,此次发根数量最多,伸长较快;第二次在夏梢抽发后,发根数量次之,伸长最快;第三次在秋梢停止生长后,发根数量较少,伸长较慢。
2.枝梢
在年生长周期中,枝梢的生长有春、夏、秋梢之分。春梢多在3月下旬至5月下旬抽发,群体抽生较整齐;夏梢在6月初至8月初于春梢顶端抽生,群体抽生不整齐;秋梢在8月至9月抽生,群体抽生较整齐,枝条生长充实。在抽生的枝梢中,夏梢是扩大树冠的主要枝条,秋梢则是主要的结果母枝。11月上旬以后,枝梢停止生长。
3.叶、芽
根据芽着生的位置,有顶芽和腋芽之分。春梢顶芽为叶芽,大多萌发抽生为夏梢。秋梢的顶芽多形成花芽。腋芽多呈隐芽,萌发率低,但在主干根颈部的隐芽萌发力较强。一年可萌芽展叶3次,展叶与枝梢生长同步进行。春、夏梢上的叶片较大,秋梢的叶小,较厚。一年中有两个落叶时期。第一次在4—5月,当春梢长出新叶后,翌年秋梢老叶自下而上逐渐脱落;第二次在8—10月,当年春、夏梢上的叶片脱落可达90%。
4.花、果
花期5—6月,群体从初花至终花约经55天。花蕾多在18—22时开放。单朵花从花瓣展开到凋萎,可达120—150小时。花的颜色由白变至黄棕色。果期7—11月,果实的发育,从开花至果熟,约经150天。根据果实发育的状态,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生理落果期、果实膨大期、果实着色期和果实成熟期。落果多在谢花后的幼果期(6月中下旬),落果率达28.2—41.6%;果实膨大期在7—8月,此期果实迅速膨大,需要充足的营养;果实着色始于9月初;10月底至11月初果实已完全着色,表明果实成熟。每果种子多达340粒,千粒重3.2g。由于栀子的花芽多形成在当年生的夏梢和秋梢的顶端,因此,普遍存在着结果部位年年上移的现象。
(二)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光照
栀子生长发育对光照的要求与生长的年龄有关。结果前的植株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度,30%的荫蔽条件下,生长良好。但进入结果年龄后(四年生以上),喜充足的光照。如过荫,生长纤弱,花芽减少,落果率提高,果实成熟期推迟,单株产量可下降29.6%。
2.温度
栀子采果后,种子经60天后熟处理,浸种24小时,在30—35℃下催芽,4天现胚根。直播种子在气温16—22℃下,15天左右萌芽出土。成年植株在-20℃下,地上部分受害,但地下部分仍能保持不死。在年生长周期中,当日平均气温10℃以上时,地上部分开始萌芽,14℃开始展叶;18℃以上花蕾开放,低于15℃或高于30℃,均可助长落花落果;11月中旬,气温下降到12℃以下,植株地上部分停止生长,进入休眠。
3.水分
喜湿润的气候,适宜在年降水量1300mm左右、降水分布较均匀的地方生长。忌积水,较耐旱。5—7月开花座果期间,如降雨较多,落花落果明显。
4.土壤
栀子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紫色土、粘土、黄壤、卵石土、红壤中均能生长,但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透气良好的冲积土、砾质土为好。盐碱地不宜栽培。土壤酸碱度以pH值5.1—8.3为适。对地势要求不严,平原和400m以下的小山上均能生长。
5.肥料
栀子在江南,一年四季常绿,年生长周期中,多次抽枝,开花结果率也较高,需要充足的营养。除了在秋冬重施农家肥外,应根据栀子的树势、抽枝和开花结果习性,适时追施氮肥和磷钾肥,以控制和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育苗地应选择东南向的山脚处或半阳的丘陵地为好。土壤以疏松肥沃、透水通气良好的砂壤土为宜。播前深翻土地,耙细整平,作成宽1—1.2m、高17cm左右的苗床。
定植地宜选座北朝南或东南向、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排灌方便的冲积壤土、紫色壤土和砾质土栽培。重粘土和重盐碱土不宜种植。坡度以缓坡或斜坡为宜。选地后,于冬前深翻,使其冻垡。栽前再按株行距1.3—1.8m开穴,穴的直径和深均以40cm为宜。如在平地成片栽培,每2—3行开一排水沟,以防积水。
(二)繁殖方法
可用种子、扦插和分株三种方法繁殖。其中,因种子繁殖的苗木数量大,成株后生长势强,是目前生产上主要的繁殖方法。
1.种子繁殖
春、秋二季均可播种,以春播为佳。春播多在2月下旬至3月初,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播前将果皮剥开,取出种子,置水中浸泡,并轻搓种子,然后将浮于水面的杂物和不饱满的种子捞除。取沉在水底的种子,用45℃温水浸种24℃播种,或用湿润细砂相拌待播。播前,苗床先泼施基肥(人粪尿)1500—2000kg,整平后按行距20—25cm,开深约2cm的浅沟,再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内。播后,覆盖火土灰或细土,厚约2cm,稍行压实并盖草保湿。每亩用种量2—3kg。出苗后,保持苗床湿润,分次间苗。移植时,保持株距5—8cm。注意遮荫、除草、追肥。育苗一年,苗高约达35cm,便可定植。
2.扦插繁殖
春秋两季均可进行。春季多在2月中下旬,秋季在10月前后。插条宜选健壮植株上的2年生枝条。扦插时将枝条剪成13—16cm长的插穗。根据扦插的场地不同,可分为苗床扦插和大田扦插两种。
(1)苗床扦插
插床可按种子繁殖的方法整地。然后按株行距7×16cm,将插条的2/3斜插入土,压实浇水,保持插床湿润。成活后,加强管理。培养一年,便可定植。
(2)大田扦插
按株行距1.3—1.5m开25cm见方的穴,深25—30cm,挖松底土,施入杂肥或厩肥,并与土拌匀,每穴插2—3枝,填土压实(插条约1/3露出土表),浇透水分。
3.分株繁殖
栀子根部萌蘖较多,可在早春或秋季挖开表土,将母株根部周围16—20cm高的萌蘖苗,从母株相连处切割分离,然后按定植时的株行距栽植。
(三)定植
种子育苗或扦插育苗,一年后苗木高可达30—40cm,便可在春季2—3月,或秋季10—11月定植。栽前,先在穴底施入土杂肥或厩肥。起苗时,苗木尽量带土,每穴栽苗1株,填土后稍踏实土壤,并浇定根水。栽后,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以提高成活率。种子育苗者,定植后3—4年结果;扦插育苗者,2—3年结果。
(四)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定植后,每年在春、夏、冬三季各中耕除草1次。春、夏中耕除草宜浅。冬季除草应结合根际培土,这是保温防冻的有效措施。
2.施肥
栀子进入结果年龄后,一年施肥4次,其方法有盘状、放射状和沟状施三种。第一次施春肥,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施用,每亩用尿素3—4kg,以促进树势恢复和叶芽萌动,利于枝叶生长。第二次施壮果肥,多在6月下旬(落花后)进行,每亩施复合肥4—6kg,其用量应视树势和结果量而定。树势强,结果少的,应酌减;树势弱,结果多的,应多施。对落花落果严重的树,可适当增加磷、钾肥,这对防止落果有明显的效果。此外,应控制氮肥的用量,以防夏梢过多抽发而导致结果部位上移。这次肥主要是提高坐果率和加速果实生长。第三次在8月上中旬,施“抱子怀胎”肥。以氮肥为主,磷、钾结合。尿素每亩5—6kg,人畜粪和枯饼沤制的泡肥每株4—5kg,以促进果实发育和花芽分化,为翌年开花结果打好基础。第四次在10月下旬至11月,即采果后结合清园施冬肥,以基肥为主,每亩加施磷肥30kg,以利树势恢复,增强植株越冬抗寒能力。另据试验,在植株挂果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和1%的尿素,或3%过磷酸钙和尿素溶液进行叶面施肥,对果实的发育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排灌
江南一带,4—6月为雨季,应开沟排水,以免根系生长不良,枝叶生长黄弱;7—9月为少雨季节,此期正是枝梢抽生盛期,果实膨大迅速,适当灌溉,能促进枝梢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
4.整枝与修剪
栀子整形多在定植的当年进行。多采用单主干三分枝自然形的整形方法。即定植后的第一年,将离地面25—35cm茎干上的萌芽抹除,定为主干。然后,在其上选留三个强壮的、且向不同方向生长的枝梢,培养为主枝,主枝的间距10cm左右。在主枝的恰当位置上再培养副主枝和侧枝,使树冠呈开张状。定植后,如管理良好,有的植株在第二年便有少量试花,为利于树冠的迅速形成,应将花摘除。
栀子的修剪,多在冬季或早春进行。宜轻剪。修剪时,先抹除主干根颈部的萌蘖和主干、主枝上的萌芽,然后将病虫枝、枯枝、交叉枝和生长部位不当的徒长枝,从基部剪除,对树冠内部生长过密或细弱的枝条,则行疏删,使枝条分布均匀,以利通风透光。夏季修剪,须对早期抽生(7月中旬以前)的夏梢进行摘心,这是减慢结果部位上移,促进秋梢抽生的有效措施,此外,应及时做好除萌工作,减少营养消耗。
5.冬培管理
栀子进入结果期后,因挂果时间长,营养消耗大,采收后,搞好冬培管理,是恢复树势的重要环节1所以,在清理果园后,在行间翻松土壤,并于冬前结合施肥,进行根际培土,以利保温防冻。如冬旱,还应适当灌溉,提高土壤含水量。
(五)病虫害及其防治
1.褐斑病
(Pestalotia sp.)
为害叶片和嫩果。叶片发病多数始于叶尖和叶缘。初期,在嫩叶、枝梢和嫩果上呈水渍状、卷缩焦枯,中期叶、果上呈灰白色小点或晕圈,以后病斑停止或扩大,连接而形成较大的病斑。病斑初为黄绿色,以后变为褐色至深褐色,后期病斑中央部位坏死,变成白色,病部有开裂现象。栀子受害后,叶片失绿,变黄,变褐,导致落叶,早期落果,造成减产。在25—28℃和多湿条件下易发病。5月下旬至6月和8月中旬是发病盛期。防治方法:选用无病苗木;发病前(5月中旬和8月上旬)喷洒50%托布津1000倍液和1∶1∶100倍的波尔多液,每隔15天一次,连续2—3次。
2.大透翅天蛾(Cephonodes hylas L.)
又名咖啡透翅天蛾。一年发生4—5代,从5月上旬至12月均有为害。幼虫为害叶片和嫩梢,4—5龄幼虫为暴食期。栀子受害后,造成光杆而枯死。防治方法;栀子收获后,结合田间管理进行冬垦,杀死越冬蛹和破坏蛹室,提高越冬死亡率;保护天敌,利用斑鸠、八哥、野鸡、山雀等鸟类捕捉成虫和幼虫;在幼虫三龄前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1000倍液毒杀。
3.龟蜡蚧
(Ceroplastes japonicus Green)
一年发生一代,以雌成虫在栀子树上越冬。5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上旬至下旬为孵化盛期。初孵化的若虫在新梢叶片上为害,以叶端主脉两侧为最多,吸取叶液,造成叶片枯黄,植株枯死,并能诱发煤烟病。防治方法:冬季修剪垦复后用15倍机油乳剂液或10倍松脂合剂液进行喷雾;7月上旬,用15倍松脂合剂液,或用40%乐果乳油混合50%敌敌畏乳剂1∶1∶1000倍液喷洒。
4.栀子三纹螟
(Archernis tropicalis Walrer)
一年发生四代,幼虫取食嫩叶的表皮及叶肉,且能将新叶缀合成苞。从5月中旬开始为害,7—9月为害最重,受害后,严重影响夏秋梢的抽生和花芽的形成,使翌年产量下降。防治方法:5月下旬用90%敌百虫原粉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雾;7月上旬在幼虫高峰期用90%敌百虫原粉加40%乐果乳油1∶1∶1000倍液,或50%敌敌畏加40%乐果乳油1∶1∶1000倍液喷杀。
四、采收与加工
(一)采收
在10月中、下旬,当果皮由青转为枯黄色时采收。采摘时,分批将大、小果一律摘尽,不要摘大留小,否则,影响翌年发枝和产量。亩产鲜栀子800kg左右。折干率为6∶1。
(二)加工
采摘后,除去果柄杂物,置蒸笼内微蒸或放入明矾水中微煮,取出后晒干或烘干。亦可将果实直接晒干或烘干。在干燥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如用炭火烘烤,火力宜先大后小,勿使烘焦,至果肉坚硬干燥时即可。以皮薄、饱满、色红黄者为佳。
五、留种
有单果选留和单株选留两法。不论单果选留或单株选留,其母株均应具本品种的特征和优良特性。单果选留,即在果实老熟时,选择果大饱满、无病虫为害的果实作种。单株选留,即选生长势强,进入旺盛结果年龄,无病虫害的植株为留种母株,并注意疏花疏果,加强田间管理,待果实成熟后,再按单果留种法挑选。然后,将果实晒至半干,剥开果实,取出种子,放水中轻轻搓散,捞除浮于水面的果瓢杂质和不充实的种子,收集下沉水底的饱满种子,晒在竹席上,置通风处晾干分,装入布袋挂藏。
J. 栀子花的习性
一、略喜阳光
栀子花略微喜欢阳光,适合在半阴环境下生长,不能接受强烈的阳光刺激,可放在散光环境下生长,每天只需要保证2-3个小时即可,这样能促进养分合成。夏季注意遮阴,不能暴晒在烈日下。
二、喜酸性土
栀子花喜欢在酸性壤土中生长,碱性土中容易出现黄化病,造成长势衰弱的情况。盆土长期浇水导致偏碱的话,可用硫酸亚铁兑上清水,然后浇灌到花盆中,每间隔15天施一次,这样能改善盆土的酸碱值,利于植株生长。
三、喜高湿环境
栀子花原生地在南方,所以适合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除了根部施水之外,还要喷水保持湿度,向周边和地面上多喷水,这样能增加空气中的湿度,达到植株生长所需的环境。也可以将花盆浸在水盆中,通过这种方法增加湿度。
四、能耐修剪
栀子花的萌生能力很强,所以一段时间不修剪,枝条容易长的又杂又乱,能耐得住修剪,养殖过程中需及时修剪。
(10)栀子花特性扩展阅读:
病虫害防治。栀子花比较容易出现黄化病、叶斑病以及蚧壳虫,尤其是开花的夏季,天气闷热潮湿,真菌感染诱发病害、虫害。发现后及时喷洒药剂消毒,与其他的植株隔离了,避免传染。
栀子花的生命力旺盛,小苗由几厘米长到几十厘米,所以要根据植株的大小换盆。当植株的枝干长与花盆口径的2~3倍时,需要换盆。换盆时要及时修剪老根,换一半的土,浇透水,放在半阴处一周,长出新芽后移到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