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病
㈠ 杜鹃花的常见病害有哪些
杜鹃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叶斑病、缺铁黄化病等。以根腐病、疫病、缺铁黄化病为害较严重。
1.根腐病
(1)症状特征
根受害后,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片渐渐发黄、发红,继而脱落,直至全株死亡。根腐往往要到叶上出现变色、坏死、脱落时才发现和引起注意。因此,平时要精心管理。立秋后气温渐低,南方大部地区室内外温度较低,杜鹃盆土和叶的蒸发量变小,根、叶新陈代谢相对减弱,水分消耗少,故此时要注意浇水适当,做到干后再浇,时间间隔应适当长,否则极易造成根部损伤。
(2)防治方法
①病霉引起的根腐病,可在发病前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②发病初期喷洒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③由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浇灌50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多菌灵300倍液、50%杀菌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2.疫病
(1)症状特征
疫病多为害根部,使根变黑、腐烂,地上部失水发黄。在发病条件适宜时,叶部会急性染病,从叶缘开始失绿,呈水渍状,病健交界处呈波浪形,叶背现白色霉层。这时枝条也可染病,变褐,呈水渍状,也长出白色霉层,严重时落叶或全株死亡。病原菌随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杜鹃苗木的繁殖基地应采取高畦栽培,或地膜覆盖地表,减少与病菌的接触。
②发病后及时喷施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2~3次。
③长途北运时,装车前适当浇水,但不宜过多。途中适当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必要时也可装车前喷上述杀菌剂预防。卸车后如病情较重,须脱盆散湿,使盆土尽快干燥。
3.缺铁锌黄化病
(1)症状特征
杜鹃花缺铁时,叶片大面积由黄化变褐色。是因碱性水灌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可溶性铁流失所造成的。枝梢顶部叶片明显变小,叶质硬脆,叶缘略向背面翻卷,叶色褪绿,有时现黄褐色锈斑,叶尖变为黄色至黄白色,顶端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成簇叶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致整株死亡,为缺锌所表现的症状。当土壤pH高于6时,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当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时,形成难溶性磷酸锌,也会造成缺锌。另外,当土温高于30℃时,小叶病发生多。
(2)防治方法
①对于杜鹃花缺铁引起的生理病害,栽植杜鹃花时需要酸性土。多施有机肥增加对铁的吸收。可喷施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15天1次为宜。夏季避免强光照直射植株,适当遮阳。
②秋后每平方米土中施硫酸锌1.5克。施锌后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利锌肥发挥作用。每2年施1次即可。
③根外喷施硫酸锌加消石灰水溶液,每10千克水中加硫酸锌20~40克、消石灰1~10克。
㈡ 杜鹃花主要有哪些病虫害
1.病害:(1)褐斑病:是杜鹃的主要病害。发病初期叶面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成暗褐色大型斑块,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或灰褐色小点。受害叶片变黄,极易脱落,不仅影响当年开花,而且对来年花蕾发育也有很大影响。梅雨季节发病较重。发病后应及时清除病叶,并喷洒50%托布津800倍液防治。
(2)杜鹃饼病:主要发生在嫩叶、嫩芽和嫩茎上。嫩叶受害后病部明显肿大,背面凹下,正面隆起,呈半球形,所以又叫叶肿病。初期病斑呈淡红色,后变成黄褐色,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变成褐色,严重时全叶肿大,或者畸形卷曲,最后枯萎脱落。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一年有2次发病,一次为春末夏初,另一次是秋末冬初,以春季发病最重。在病部产生白色粉末物之前摘除病叶,并喷洒65%代森锌600倍液防治。
此外尚有花腐病、叶枯病、煤烟病等。
2.虫害:(1)军配虫:成虫体小而扁平,长3.5~4.0毫米,黑褐色。前翅折叠时形成“X”形花纹,翅面密布网状纹。若虫体暗褐色,身上有明显的刺状物。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叶背主、侧脉附近吸食为害。被害叶面上出现黄白色斑点,同时在叶背还可见到很多黑褐色虫粪和(脱)皮壳。可喷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乳剂1000~1500倍液防治。
(2)短须螨:主要在叶背主脉附近刺吸汁液,7~9月为发生盛期,常引起杜鹃大量落叶,严重影响生育和观赏。
此外还有叶蜂、介壳虫和蓑蛾等。
3.生理病害:杜鹃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土壤碱性;杜鹃喜酸性土壤,若栽植在碱性土中会使杜鹃叶片发黄,甚至枯死。缺铁;培养土中铁元素不足,叶绿素合成受到影响,叶片变小,呈黄白色,尤以幼叶表现最为明显。二者有连带关系,碱性往往导致缺铁。养护不当;光照过强或不足、浇水过多、施肥过量或不足、土壤黏重等,都会引起生理障碍,使杜鹃生长不良,叶片出现黄化、脱落等现象。对黄化病应针对上述原因,对症下药。如因缺铁引起的黄化,可喷洒或浇灌0.2%硫酸亚铁水溶液,每隔7天浇1次,连续浇3~4次,叶片即由黄转绿;对因土壤碱性引起的黄化,要对土质进行酸化处理,可以换用以腐叶土为主的酸性培养土;如因养护不当引起的黄化,则需采取综合性养护措施。
㈢ 杜鹃花有哪些常见的病虫害
病虫害防治。杜鹃常见的虫害有红蜘蛛、杜鹃冠网蝽等。红蜘蛛在夏季高温干燥时盛行,为害内严重,使叶色枯黄,直容至脱落。在芽绽期可喷石硫合剂进行预防。一旦发病,选择20%三氯杀螨醇乳油500~600倍液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冠网蝽是杜鹃的主要害虫。在发生少量害虫时,可人工捕杀。为害严重时,可用杀虫剂(如50%杀螟松乳油2000~4000倍液)喷杀。
常见病害有叶斑病、褐斑病等。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0天喷一次,连喷几次,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
㈣ 杜鹃花什么病
杜鹃花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疫病、黑斑病、叶斑病、缺铁黄化病等。以根腐病、疫病、缺铁黄化病为害较严重。
1.根腐病
(1)症状特征
根受害后,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叶片渐渐发黄、发红,继而脱落,直至全株死亡。根腐往往要到叶上出现变色、坏死、脱落时才发现和引起注意。因此,平时要精心管理。立秋后气温渐低,南方大部地区室内外温度较低,杜鹃盆土和叶的蒸发量变小,根、叶新陈代谢相对减弱,水分消耗少,故此时要注意浇水适当,做到干后再浇,时间间隔应适当长,否则极易造成根部损伤。
(2)防治方法
①病霉引起的根腐病,可在发病前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②发病初期喷洒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③由镰刀菌引起的根腐病可浇灌50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多菌灵300倍液、50%杀菌王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
2.疫病
(1)症状特征
疫病多为害根部,使根变黑、腐烂,地上部失水发黄。在发病条件适宜时,叶部会急性染病,从叶缘开始失绿,呈水渍状,病健交界处呈波浪形,叶背现白色霉层。这时枝条也可染病,变褐,呈水渍状,也长出白色霉层,严重时落叶或全株死亡。病原菌随病残体存在于土壤中。长期大水漫灌、浇水次数多、水量大,发病重。
(2)防治方法
①杜鹃苗木的繁殖基地应采取高畦栽培,或地膜覆盖地表,减少与病菌的接触。
②发病后及时喷施70%乙磷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灭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1次,防治2~3次。
③长途北运时,装车前适当浇水,但不宜过多。途中适当通风,防止湿气滞留。必要时也可装车前喷上述杀菌剂预防。卸车后如病情较重,须脱盆散湿,使盆土尽快干燥。
3.缺铁锌黄化病
(1)症状特征
杜鹃花缺铁时,叶片大面积由黄化变褐色。是因碱性水灌溉,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可溶性铁流失所造成的。枝梢顶部叶片明显变小,叶质硬脆,叶缘略向背面翻卷,叶色褪绿,有时现黄褐色锈斑,叶尖变为黄色至黄白色,顶端生长缓慢,节间缩短成簇叶状,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致整株死亡,为缺锌所表现的症状。当土壤pH高于6时,有效锌含量明显降低;当土壤中含磷量高或施入大量磷肥时,形成难溶性磷酸锌,也会造成缺锌。另外,当土温高于30℃时,小叶病发生多。
(2)防治方法
①对于杜鹃花缺铁引起的生理病害,栽植杜鹃花时需要酸性土。多施有机肥增加对铁的吸收。可喷施0.2%的硫酸亚铁水溶液,15天1次为宜。夏季避免强光照直射植株,适当遮阳。
②秋后每平方米土中施硫酸锌1.5克。施锌后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利锌肥发挥作用。每2年施1次即可。
③根外喷施硫酸锌加消石灰水溶液,每10千克水中加硫酸锌20~40克、消石灰1~10克。
㈤ 杜鹃花的锈病有哪些症状
(1)症状: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早期症状呈圆形水渍状小斑,小斑两面均有,后期圆形增大,有疱状突起。病斑呈橙褐色至褐色,边缘出现黄绿色斑环,直径2~6毫米,病部小疱状突起开裂,散出橘黄色粉末,多先在背后,后延及叶面。冬天在病斑上产生黑褐色粉末,严重受害的病叶病斑累累,并可连成大块,形成形状不定的坏死区域。
(2)病原:杜鹃花锈病是由担子菌亚门锈菌目的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菌为专性寄生菌,寄生于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上。在常绿杜鹃中主要为害长序杜鹃花(R.poticum)、亮叶杜鹃(R.venicorum)和一些落叶类杜鹃。除为害杜鹃花外,还可为害月季、菊花、海棠、毛白杨等植物。在其整个生活史中会产生5种类型的孢子,即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与担孢子。孢子主要靠气流传播,其中夏孢子为再侵染源,而以冬孢子在染病的落叶或植株上越冬。夏季高温能直接促使孢子死亡,如又遇高温则死亡更快。如冬季温度过低亦能促使冬孢子死亡。夏季温度较高时,病害一般不严重。栽培管理不善、通风透光不良、积水、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等,锈病常常发生严重。
(3)防治方法:①选育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用氮、磷、钾肥料,及时排除盆内积水,防止土壤过湿。③及时剪除发病枝叶及清除枯枝落叶并集中烧毁。④4~6月份杜鹃花发芽前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发病前喷洒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敌锈钠300倍液(每100千克药液加100~200克洗衣粉)或石硫合剂0.3~0.4波美度。
㈥ 杜鹃花生病了!
把土翻一下,一般花店里卖的土都是用化肥养的土特别紧水根本透不进去,如果不行的话那就上外面买营养液来滴
㈦ 杜鹃花应该怎么防治病虫害
1.根腐病:杜鹃花患根腐病后,生长衰弱,叶片萎蔫、干枯,根系表面出现水渍状褐色斑块,严重时,逐渐腐烂脱皮,木质部变黑。此病在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下最易发生。防治方法:在翻盆前对培养土严格消毒,并保持土壤疏松、湿润,使其有良好的通透性,避免积水。如果发现植株患病,要及时处理病株及盆土,可用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或2%的硫酸亚铁淋洗病株,再用清水冲洗后重新上盆,并用70%的布托津可湿性粉剂加1000倍水制成溶液喷洒盆土。2.黑斑病:初发时,叶面出现褐色小斑点,逐渐发展成不规则形大斑点,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色或灰褐色小点使受害叶片变黄、脱落,影响当年开花及翌年花蕾的发育。此病常发生于梅雨季节湿度大的时候。防治方法:平时注意让植株通风透光,不使湿度过大,并增施有机肥及氮、磷、钾混合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如果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集中烧毁。病害发生初期,喷洒0.5%波尔多液,并加4%面粉增加黏附力。3.红蜘蛛:红蜘蛛个体微小,但对杜鹃花危害严重。高层楼房莳养杜鹃最容易出现此类虫害。防治方法:首先是进行人工捕杀。药物杀虫可用石硫合剂喷,也可用胡桃叶、夹竹桃叶、青蒿各等份,捣碎浸泡出液汁,加水稀释后喷洒。4.蚜虫:主要为害杜鹃花幼枝叶,轻者可使叶片失绿,重者使叶片卷缩、变硬、变脆,不能吸收养分,进而影响开花。防治方法:平时要特别注意越冬期的蚜虫,入冬后可在植株上喷洒一次石硫合剂,消灭越冬虫卵,铲去花卉附近杂草,消灭虫源。在蚜虫为害期,用40%的乐果或氧化乐果加1200倍水制成溶液进行连续喷治,3~4次即可见效。
黑斑病病叶
㈧ 杜鹃花病了。有知道这是什么病的吗
这个杜鹃花这么茂盛。应该他是花盆太小土壤太少了缺少养分而导致叶片干枯内。如果你把它种在大自然里,容根本就不会出现这种状态。
就像我这个虽然种植在花坛里,但是很长时间没有移栽。所以养分不足。才会导致叶片发黄。
㈨ 杜鹃花的黄化病有哪些症状
黄化病又称黄叶病,是杜鹃花栽培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植株发生黄化病时,叶片逐渐由绿变黄,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叶片大量脱落直至死亡。气温忽高忽低变化剧烈,或光照不足,盆土状况不良、营养元素缺乏等也会引起黄化病发生。常见的有下列几种情况:
(1)碱性黄化:主要由盆土过碱或长期浇灌偏碱的水而引起。盆土中碱性增强,会严重影响根系对氮和铁的吸收,导致植株缺铁、缺氮,进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而使叶片黄化。叶片黄化后自下而上逐渐脱落,严重时只剩嫩枝梢部的幼叶,对生长有很大影响。这在水土趋碱性地区尤为多见。对此,应首先对水进行酸化处理,消除盆土碱性,盆中也可施硫酸亚铁,注意不能施得太多,等恢复正常以后,再更新酸性土,保持土壤pH:5~6,并常年浇灌弱酸性水。
(2)缺铁黄化:杜鹃花对铁元素的需求量较大。土壤中缺乏铁元素时,会影响杜鹃花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由绿变黄,伴随分枝少、叶狭不展且生长缓慢等现象发生(见彩图)。防治方法:可用少许硫酸亚铁撒入盆中,每次用量1~2克,浇水后溶解于土中,也可喷施1%~5%的硫酸亚铁水溶液,每半月一次,连续3~4次,便会逐渐好转。
(3)综合黄化:黄化病除缺铁、碱性以外,多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如土质渗水性差、浇水过频、盆内积水现象严重,或光照不足、冷热剧变以及追肥过量等,尤以大水大肥引起的黄化更为常见。植株表现为生长迟滞,分枝少且细弱,叶片薄而色黄,逐渐脱落或突然大量落叶。防治方法:在弄清病因以后采取相应的养护管理措施,改善盆土的通透性,增强根系的呼吸及吸收能力,适当增加光照与通风等。
㈩ 杜鹃花得了小叶病怎么办
杜鹃花小叶病是杜抄鹃较常见的营袭养缺素症之一,是由土壤中缺锌所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杜鹃缺锌小叶病在春季至秋季均有发生,在夏季发生较为普遍,当气温超过30℃时,极易发生小叶病。
植株发病后,枝梢近顶端叶片明显变小,叶质薄而脆,叶缘向背面翻卷,叶色缺绿,出现黄褐色锈斑。叶间变成黄色或黄白色,枝条顶端生长受阻,节间缩短,叶片聚生,呈簇叶状。小叶病的发生可使整个植株生长不良,着蕾率明显下降,花期延迟或不开花,甚至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春季可视杜鹃花盆的大小,每盆施用硫酸锌1~2克,尽量少施磷肥和有机肥,以免降低锌的有效性;由于锌肥在土壤中保持时间较长,可两年施一次。2.发病后向嫩芽嫩叶处每隔10~20天喷施1次500~600倍液的国光锌,或稀释1500~2000倍液灌根,效果显著。
1 改善土壤结构,浇水要干湿交替。
2 防止高温闷热,夏季加盖遮阳网,适当控制栽培密度。
3 增施硫酸锌肥,也可喷施稀土复合肥或小叶敌3~4次,效果比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