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茉莉花
『壹』 亲爱的朋友们,有谁知道茉莉花这首民歌的出处和来历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是众所周知的,因为江苏的版本最早、也最具代表性,但发源地却颇具争论。现在的主流观点是《茉莉花》起源于扬州。
上世纪90年代,江苏省的南京、盐城等城市争相站出来说他们是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而且还在一些媒体上发表文章,加以证明。2000年10月16日,两位扬州文化人在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的文章,此后再没有听到其他不同的声音了。这两位文化人分别是扬州清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朱祥生和副主任聂峰。其中,聂峰先生还师从于近代的扬州清曲表演大师王万青。长期沉淀的清曲知识,使两人坚信《茉莉花》源于扬州清曲。
扬州清曲又称扬州小曲、扬州小调。《茉莉花》最早属于扬州的秧歌小调,后经扬州清曲历代艺人的不断加工,衍变成扬州清曲的曲牌名【鲜花调】。清乾隆年间出版的一部汇集当时流传广泛的地方戏曲的《缀白裘》集里,收集刊登了《鲜花调》,有曲谱和曲词。曲词除了个别字与现在的《茉莉花》不同外,其他一字不差,这是目前为止,发现在的关于《鲜花调》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载。由此足以证明,《茉莉花》源自扬州清曲。两位文化人又从其他方面,列出种种证据,佐证《茉莉花》与扬州的渊源。文章出来后,异音立即没有了。后来不少其他地方的学者文人,也开始渐渐发表文章,称《茉莉花》出自于扬州。
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国,且影响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
发展和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隶属江苏省扬州市的仪征市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歌词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话。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贰』 为什么总是把茉莉花当作中国人的象征
《茉莉花》自古以来流行全国,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叁』 茉莉花歌曲的由来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3)上戏茉莉花扩展阅读: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词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
『肆』 不同地区民歌《茉莉花》的风格特征
江苏的《茉莉花》,其旋法以五声音阶曲折的级进为主,旋律婉转流畅版,有典型的南方权民歌的特点,宛如一幅江南水乡风土人情的图画。歌词一般只有开始关于茉莉花的几段,不唱《西厢记》的故事。民歌手往往采用吴语演唱这首歌曲,其风格细腻优雅,听来感到新颖亲切,生动地刻画了古代少女追求美好生活的形象,很有艺术感染力。 与江苏的《茉莉花》比起来,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曲调则更具有叙述性质。它的速度缓慢,旋律的进行委婉。民歌表演者为了加强对歌中古代人物形象的塑造,有时从戏曲音乐中汲取素材来丰富这首民歌,河北南皮《茉莉花》的最后有一个较长的拖腔,其旋律材料就是取自吕剧“四平腔”的常用拖腔,但用得很贴切。 而东北民歌更直接更爽快。在曲调上江苏民歌婉转抒情,而东北民歌则热情爽朗
『伍』 茉莉花的简介
茉莉花,别名:茉莉,拉丁文名:Jasminum sambac (L.) Ait,木犀科、素馨属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米。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圆形、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常明显,微凸起,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先端圆或钝。果球形,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茉莉的花极香,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叶药用治目赤肿痛,并有止咳化痰之效。
图片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中文学名:茉莉花
拉丁学名:Jasminum sambac (L.) Ait.
别称:茉莉、香魂、莫利花、没丽、没利、抹厉、末莉、末利、木梨花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捩花目
亚目:木犀亚目
科:木犀科
亚科:素馨亚科
族:素馨族
属:素馨属
种:茉莉花
分布区域:原产印度、中国南方和世界各地
花语:忠贞、尊敬、清纯、贞洁、质朴
『陆』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出自什么电视局
电视剧《 茉莉花>>应用了这首歌。【主要演员】
陈道明--饰 顾绍棠 陶 红--饰 晴 宇
李宗翰--饰 林唯贤 贾一平--饰 公孙雷
李 念--饰 顾佳慧 魏宗万--饰 胡团防
程 前--饰 洋买办 王菁华--饰 梅三娘
【故事简介】
三十年代,“一·二八”战事刚完,上海附近的一处水乡小镇,烟雨凄迷。民族资本家林桐箴、“青帮”龙头顾绍棠与本埠巨商公孙长生正在上演一出“三国”戏。一番激烈的“斗茶”大赛,公孙长生的“第一香”终夺“茶魁”。
老道的顾绍棠早欲吞占“第一香”并窃取窖制花茶的秘笈,雨夜雇凶血洗公孙宅。从死亡边缘逃脱的公孙家遗孤公孙雷兄妹从此踏上了报仇血恨之路。
林桐箴之子林唯贤从上海的洋人学堂学成归来,却无趣接替父亲生意,一心只想收集江南民谣。顾绍棠密谋抢夺“第一香”,派相好京剧名伶晴宇前去亲近林桐箴。不料,对顾绍棠早存失望的晴宇顺势暗投林桐箴,二人联手对付顾绍棠。
镇上河边,公孙雷、林唯贤、胡奕三个青春少年回忆儿时,道出各自理想,并结义兄弟。
大气淡定的林桐箴携忠心的老管家岳乐一道巧妙应对誓夺“第一香”的顾绍棠和一心抢回家产的公孙雷。最后的拍卖会,一番惊心动魄的争夺,林桐箴终于夺得“第一香”。
晴宇寄居林家,然始终得不到内心高傲而冷漠的林桐箴的信任与温情。晴宇绝望中,渐渐移情于孤孑而胸怀复仇霸气的公孙雷。胡团防之子胡奕与顾绍棠的爱女顾佳慧虽早年定过“娃娃亲”,但佳慧对其终无动心。佳慧在第一香的花海中三次偶遇林唯贤,二人之间悄生爱意。
公孙雷为实现复仇大计假意投奔顾绍棠,并故意亲近佳慧。胡奕得知林唯贤与佳慧相恋,伤感离镇,南下投考军校。林唯贤也内心痛苦领受父命前往上海操盘股市。林桐箴与顾绍棠在股市激烈斗法,进退胶着。卷土重来的顾绍棠此次拉拢沪上洋商、买办、青帮等强力后盾,并利用女儿与林唯贤的关系,窃得林桐箴的全盘计划,最后一番精彩大战,终在股市上彻底击垮林桐箴。
林桐箴愤而自杀。顾绍棠欲斩草除根。老管家岳乐冒死强拉林唯贤离别小镇……
五年后,已经积聚经济实力的林唯贤回沪。此时顾绍棠已成上海商界和“青帮”的无冕之王,公孙雷已是顾绍棠的得力助手,胡奕奉重庆之令潜回上海,跟汪伪特工组织“76号”展开了一番当时沪上闻名的特工战。
一心想暗助公孙雷夺回“第一香”的晴宇再次忍辱投入顾绍棠的怀抱,但私下仍与公孙雷偷情。此时顾绍棠借“特工大战”的混乱局面,暗使公孙雷除掉心患,以独霸商界。这时心中早有报复计划的林唯贤正借机会接近公孙雷的妹妹、当红明星公孙令婉。
老谋深算的顾绍棠查出出卖自己的竟是公孙雷,欲令佳慧解除与公孙雷的婚约。但毕竟当前还有更大的敌人,心照不宣的顾绍棠和公孙雷两人合力对付前来复仇的林唯贤。只是此时的公孙雷已暗有打算……
就这样,在这片看似宁静、美丽的茉莉花海背后,轮番上演着两代人为各自利益的血腥争斗。苏州河边,夕阳欲坠。乐谱随水飘零,那首似淡似烟的《茉莉花》歌声苍凉响起,歌声随风越飘越远……
『柒』 《茉莉花》歌曲创作背景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 ,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
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 ,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最终形成了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民歌《茉莉花》。
《茉莉花》
演唱形式:女声合唱
重要传唱者:何仿(整理改编)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7)上戏茉莉花扩展阅读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
《茉莉花》在两个大陆相互隔绝的时代跨越了地理距离的藩篱,成为象征中欧人民友谊和交流的生动符号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首改编后的《茉莉花》唱响中国。此后,众多世界级亮相让这首民歌引起苏皖多地关注 。2002年10月,南京市六合区以该首民歌为名举办了首届中国南京六合《茉莉花》音乐文化节。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颁奖仪式的现场《茉莉花》出现总共77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