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杜鹃花赏析
㈠ 杜鹃鸟承载着古代文人的怎样情感
传说杜鹃啼血的杜鹃鸟应当就是特指的俗称布谷鸟的四声杜鹃。因为细加端详,杜鹃口腔上皮 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所以又有杜鹃花的颜色是杜鹃鸟啼血染成之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全唐诗》 卷759成彦雄《杜鹃花》句)“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 应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风露也寒凄。”(秋瑾)
据李时珍说:“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装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啼,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田家候之,以兴农事。惟食虫蠹,不能为巢,居他巢生子,冬月则藏蛰。”
民间广泛流传着“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故事,说的是在古代蜀国有个名叫杜宇的人,作了皇帝以后称为“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杜鹃鸟之名,大概来源于此。
宋代的蔡襄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陆游也有诗曰:“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倾耳舜弦声。”诗中催耕的布谷鸟。即杜鹃鸟。南宋词人朱希真的“杜鹃叫得春归去,吻边啼血苟犹存。”更是充分地反映杜鹃为催人“布谷”而啼得口干舌苦,唇裂血出,认真负责的精神。
在春夏之际,杜鹃鸟会彻夜不停地啼鸣,它那凄凉哀怨的悲啼,常激起人们的多种情思,加上杜鹃的口腔上皮和舌头都是红色的,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因而引出许多关于“杜鹃啼血”、“啼血深怨”的传说和诗篇。
㈡ 杜鹃在古代的寓意是什么
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杜鹃这一意象富含深意。
2. 同时,杜鹃还可指一种花卉,俗称映山红,其开时正值杜鹃鸟啼鸣的季节。
3. 杜鹃花色红艳,人们自然将杜鹃“花”与杜鹃“鸟”联系起来。
4. 古有传说称,杜鹃鸟叫声似“不如归,不如归”,鸣时滴血,血滴花红,此花便成“杜鹃花”。
5. 如唐诗人韩偓所咏:“蜀魂先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描绘了这一凄美的传说。
6. 唐代诗人成彦雄亦有诗赞:“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姿悔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7. 由于杜鹃花与鸟的密切关系,诗人们在诗文中常由此联想到彼,或由彼联想到此。
8. 如李白在《宣城还见杜鹃花》中写道:“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月三春忆三巴。”
9. 杨万里在《晓行杜鹃》中则表达了:“泣露啼红做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不是征人泪滴成。”
10. “花”“鸟”同名,传承中激起读者的文学想象,“杜鹃”这一意象确实意味深长。
㈢ 杜鹃花原文_翻译及赏析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唐代·成彦雄《杜鹃花》 杜鹃花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成彦雄[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字文乾,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南唐进士。彦雄著有《梅领集》五卷,(《文献通考》作《梅顶集》二卷。此从《全唐诗》)传于世。
成彦雄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唐代·李世民《赋得花庭雾》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熏宫,新蕊半妆丛。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合吹八风金奏动,分容万舞玉鞘惊。词昭茂典光前列,夕曜乘功表盛明。——唐代·佚名《郊庙歌辞。夕月乐章。舒和》
郊庙歌辞。夕月乐章。舒和
合吹八风金奏动,分容万舞玉鞘惊。词昭茂典光前列,夕曜乘功表盛明。青阳告谢,朱明戒序。延长是祈,敬陈椒醑。博硕斯荐,笙镛备举。庶尽肃恭,非馨稷黍。——唐代·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赤帝征音》
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赤帝征音
青阳告谢,朱明戒序。延长是祈,敬陈椒醑。博硕斯荐,笙镛备举。庶尽肃恭,非馨稷黍。
㈣ 杜鹃在古代的寓意是什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意味颇丰。同时,杜鹃还可指一种花,又叫杜鹃花,俗称映山红。因此花开时正值杜鹃啼鸣的季节,且杜鹃花的颜色红艳欲滴,故人们很自然把杜鹃“花”和杜鹃“鸟”联系起来。古有传说:杜鹃“鸟”叫声象“不如归,不如归”,鸣时滴血,血滴花红,这花就成“杜鹃花”。“蜀魂先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唐诗人韩偓咏杜鹃花的绝句就是咏叹了这一悱恻哀感的传说故事。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同样叙写了“杜鹃鸟”和“杜鹃花”的密切关系。因为这种密切关系,诗人们在诗文里很自然会由此联想到比,或者由比联想到此。如李白的《宣城还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月三春忆三巴。”这首诗写作者曾在宣城见杜鹃花,触景生情,联想到在蜀常见的杜鹃鸟,引起了他对蜀中故地的回忆和眷恋。又如杨万里的《晓行杜鹃》:“泣露啼红做么生,开时偏值杜鹃声。杜鹃口血能多少,不是征人泪滴成。”诗人由杜鹃花想到杜鹃鸟,再联想到远行人的痛苦,忧国忧民的情怀,令人感动。“花”“鸟”同名,且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能激起读者类似的文学想象,“杜鹃”这个文学意象确实意味非凡。
㈤ 谁能告诉我描写、赞美杜鹃花的诗句,并附上意思
杜鹃花
也叫映山抄红,常绿或袭落叶灌木。叶卵状椭圆形。春季开花,花冠阔漏斗形,红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唐·白居易《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最惜杜鹃花烂漫,春风吹尽不同攀。
白话大意:山上高耸入云的台阁宫殿需要经过泥泞的山路才能到达,同游之人没有到达而我却不想下山。或许有人会说我是孤独才会这样面对的大雨,却不知道我是意兴所致而去寻访名山。本来应该早就把自己融入到万山之中,他们却因风雨的牵拌而来迟了一步。最可惜的是烂漫的杜鹃花被春风春雨吹落满地,我们无法一同欣赏她们。
此诗的言外之意我想你应该能明白,主要是讲双方的耐心及意志不同,所以有人能不畏艰难而上高山,看到美景,有人却不行,所以很遗憾地大家不能都同时到达同一个目标或地方,欣赏到杜鹃花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