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混声大合唱茉莉花

混声大合唱茉莉花

发布时间: 2024-10-15 03:50:44

① 造成茉莉花曲调的原因是什么

《茉莉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也是第一首流传至海外的民歌。《茉莉花》曲调在中国家喻户晓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之时;在西方,《茉莉花》曲调同样也受到作曲家的青睐,同样也以此曲调旋律进行改编。然而,《茉莉花》曲调在中西方的再创作中,却是因其音乐审美观的不同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音乐形象。
茉莉花》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来源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在扬州清曲中又称为“鲜花调”,在数代扬州清曲艺人的不断加工下,最终成为了是扬州清曲的曲牌之一。
而以工尺谱形式出版,是在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茉莉花》首次刊登在贮香主编的《小慧集》中,但其名仍为《鲜花调》。
正因《茉莉花》曲调优美、动听,所以此曲调在多地都有各自版本的《茉莉花》,光在此曲的发源省份江苏,就有数首《茉莉花》和《鲜花调》,如“流行于扬州、苏州、泗阳、徐州的《鲜花调》5首,六合、兴化的《茉莉花》2首,在扬州清曲、扬剧、南京白剧、锡剧琴书等戏曲、曲艺中也有《茉莉花》《鲜花调》流传”。而在其他省份中,也同样流传着各自的《茉莉花》,像河北民歌《茉莉花》、东北民歌《茉莉花》、陕西民歌《茉莉花》等等。这些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虽然在曲调上却大同小异,但却融入了自身地方的特点。
不仅如此,在中国,《茉莉花》还被许多作曲家、演奏家改编或再创作,如作曲家鲍元恺就将《茉莉花》进行了再创作、竹笛演奏家王铁锤改编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作曲家金巍将《茉莉花》改编成了一首混声合唱、台湾歌手梁静茹的歌曲《茉莉花》也是根据江苏民歌《茉莉花》主题改编的等等。其中,作曲家李文平于1999年改编创作的交响版《茉莉花》,其不但是北京交响乐团经常演出的曲目,也是同名作品中被指挥家与乐团演奏频率最高的作品。

② 声乐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标准答案是6个!

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合唱、对唱、重唱、轮唱六种。

1、独唱

一个人单独演唱歌曲,称为"独唱"。人声分类中的任何声部都可以担任独唱。演唱时一般用钢琴或小乐队伴奏,有时还可加入人声伴唱。

2、齐唱

很多人一起演唱单声部的歌曲,称为"齐唱"。齐唱的人数多少不限,可以是男女混声齐唱,也可以是男声齐唱或女声齐唱。

3、合唱

将许多人分成几个声部,同时演唱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曲调的歌曲,称为"合唱"。常见的合唱形式有:混声二部合唱(由男女声混合组成),混声四部合唱(由女高、女低、男高、男低四个声部组成),同声合唱(分男声、女声、童声的二部、三部合唱)等形式。

4、对唱

两个人或两人作对答式的演唱,称为"对唱"。对唱有男女声对唱,男声对唱,女声对唱等形式。 对唱大多是单声部歌曲,气氛热烈而欢快。

5、重唱

多声部的歌曲每声部只有一人(或二人)演唱的,称为"重唱"。重唱有男女声二重唱,男声或女声重唱(包括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唱)等形式。

6、轮唱

将许多人分成两个或三个、四个声部,各声部相隔一定的拍数,先后演唱同一曲调,称为"轮唱"。 轮唱时,各声部形成此起彼落、相互呼应的热烈气氛。这种手法叫做"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

(2)混声大合唱茉莉花扩展阅读:

声乐的唱法

1、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产生于17世纪初叶的意大利,以音质圆润饱满,音色华丽流畅而著称。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美声唱法因为有大批专家学者的精心研究,其歌唱理论与训练方法在三种唱法中,是最完整和系统化的。

美声唱法在演唱方法上又分竖唱法和横唱法两种。所谓“竖”唱法是因为歌唱时嘴巴上下拉开,形成长条型或椭圆状的O型; 喉咙以上下打开为主,会厌软骨充分“竖”起,声音给人有“竖”或垂直的感觉。

所谓“横”唱法则是歌唱时嘴巴左右拉开,露上齿亦像在笑;喉咙前后打开,不强调会厌充分“竖”起,而突出声带的张力——阻力为发音主体。由于声带的位置呈前后向,因而声音则有“横”的感觉。

在歌唱实践中是选择“竖”唱法还是选择“横”唱法,主要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生理条件及歌唱爱好者心目中所向往的声音模式而定。总而言之,不论选择哪种唱法,只要运用得法,都可能达到歌唱表演的最佳境界。

2、民族唱法

中国民族民间唱法是我国传统民族唱法的一个总称,它是以演唱民歌为主要目的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演唱模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汉民族而言,由于各地区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形式上的差异,其表现民歌内在含意的重要手段一唱法及其风格也是不相同的。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应该说还是来自于不同的民族种类与不同的民歌风格的影响。

我国的民歌种类繁多、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与变化之中,逐渐形成了属于各民族自己的多品种的民歌形式,这其中以汉族北方的山歌和南方的小调最有影响力和最有穿越时空界限之能力,并作为中国民歌的主要形式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北方的山歌具有粗犷质朴、直爽豪放的特点,如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以及内蒙的《爬山调》等,给人以一种身居山间旷野之中,领略高原牧场自然美景的爽朗舒畅之感。

而南方则以江苏的小调为最有特色,如歌曲《茉莉花》、《无锡景》、《姑苏风光》等,曲调细腻委婉、脍炙人口、柔和而又流畅,给人以鸳鸯戏水、鸟语花香,小河潺潺流水之美感。

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民歌风格,代表了中国民族唱法的基本表现风格,但在唱法的技能技巧方面,民族唱法还强调“字正腔圆”,注重发声的自然性和声音靠前、在行腔咬字中唇与齿的有力配合,以获得“字清”而“韵正”的最佳效果等特点。

3、流行唱法

流行唱法是“流行歌曲唱法”的简称,又称通俗唱法。“流行歌曲”这个概念是不准确的,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歌曲。它的市场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因而流行唱法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歌曲唱法”。

流行唱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唱、通俗方便。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其影响力已超过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正所谓:极易上口,人人歌之。

流行唱法是一种具有较强即兴性的唱法,由感而发,随口可唱。在技能技巧的运用上不同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那样规范,而着重强调其“感觉”。一个歌手是否能够发展成为歌星,不是要看他是否具备一副优质的嗓子,而是要看他是否具有较强的乐感和摹仿力。

由于流行唱法具有追求个性与特色的特点,在唱法分类上有“气声”唱法、“沙哑式”唱法和“喊式”唱法等几种。“气声”唱法的特点主要是喉部松弛,基本保持吸气的状态,发声时声带不需要闭紧而留有较大的空隙,以使其漏气,声音空和暗,因而也可称其为“漏气式”唱法。

“沙哑式”唱法的特点是喉器上提,气息集中冲击松弛的声带且着力于喉部,使之出现气泡声,故有沙哑感。

所谓“喊式”唱法,主要是运用大本嗓去歌唱,并且刻意使声音横向发展。由于用力较大,声音既白而又尖硬,故有“喊”的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声乐

网络—演唱形式

③ 缇庝附鐨勭炶瘽锛氱敺濂冲0棰嗗敱涓庢贩澹板悎鍞憋細浜旂嚎璋变笌绠璋辩洰褰

浠ヤ笅鏄鍏充簬鐢峰コ澹伴嗗敱涓庢贩澹板悎鍞辩殑缇庝附绁炶瘽鐩褰曪紝鍖呭惈涓绯诲垪缁忓吀鐨勬瓕鏇插拰涓鍥戒紶缁熶寒琛闊充箰浣滃搧:



  • 1. 鑼夎帀鑺 - 涓鍥芥皯姝岀殑闊靛懗

  • 2. 鎬濆康 - 姣涢樋鏁忔繁鎯呮紨缁

  • 3. 缇庝附鐨勭炶瘽 - 瀛欐犱笌闊╃孩鍚堜綔鐨勭數褰变富棰樻洸锛屾棆寰嬪姩浜

  • 4. 鐗垫墜 - 鑻忚姰鐨勬俯鎯呬箣浣

  • 5. 鏄ユ睙鑺辨湀澶 - 涓鍥戒紶缁熼煶涔愮殑鐟板疂

  • 6. 鍖栬澏 - 銆婃佺濄嬩腑缁忓吀鏃嬪緥涔嬩竴

  • 7. 钂欏彜浜 - 鑵炬牸灏旂殑鑽夊師椋庢儏

  • 8. 鍖椾含鍠滆鍒拌竟瀵 - 姘戜箰鍚堝忕殑鐑闂逛笌娆涔

  • 9. 鍦ㄩ偅閬ヨ繙鐨勫湴鏂 - 鐜嬫礇瀹炬敼缂栫殑浼犱笘涔嬩綔

  • 10. 涓鍥芥暚宸炶厰灏戞暟姘戞棌姝屾洸鑱斿敱 - 澶氬厓姘戞棌闊充箰鐨勭洓瀹

  • 11. 鏂扮枂涔嬫槬 - 绠″鸡涔愬睍鐜扮殑鍦板煙椋庢儏

  • 12. 鍥炲樺 - 娌冲寳姘戞瓕鐨勪翰鍒囦笌娓╂殩

  • 13. 褰╀簯杩芥湀 - 鏈堣抗璐ュ滀笅鐨勮瘲鎰忔棆寰

  • 14. 鏄ヨ妭搴忔洸 - 鏂板勾鐨勫枩鎮︿笌鏈熷緟

  • 15. 鍦ㄩ摱鑹叉湀鍏変笅 - 鐜嬫礇瀹剧殑娣辨儏閰嶆瓕

  • 16. 濂戒汉濂芥ⅵ - 瀛欐偊涓庨偘姝e电殑鍜岃皭鍚堝敱

  • 17. 鍗冮噷涔嬪 - 鍛ㄦ澃浼︾殑鍒涙柊婕旂粠

  • 18. 鑿婅姳鍙 - 鐢靛奖銆婃弧鍩庡敖甯﹂粍閲戠敳銆嬬殑涓婚樻洸锛屽懆鏉颁鸡鐨勫姏浣

  • 19. 鏈堜寒浠h〃鎴戠殑蹇 - 閭撲附鍚涚殑姘告亽缁忓吀

  • 20. 鐢滆湝铚 - 閭撲附鍚涚殑鐢滆湝鎯呮瓕

  • 21. 灏忓煄鏁呬簨 - 閭撲附鍚涚殑缁嗚吇鍡撻煶

  • 22. 涓嶄簡鎯 - 钄$惔鐨勬繁鎯呰癄閲

  • 23. 浣犵殑鐪肩 - 钄$惔鐨勭嫭鐗归瓍鍔

④ 鏈夋病鏈夐煶涔愭暀甯堬紝鎺ㄨ崘涓棣栫畝鍗曪技鍜屽0濂斤技绡囧箙涓嶅ぇ鐨勬贩澹板悎鍞辨洸鐩

銆婂彲鐖辩殑涓鏈电帿鐟拌姳銆嬨婇樋鎷夋湪缃曘嬨婂崡娉ユ咕瑁傞珮琛銆嬨婂崐涓鏈堜寒鐖涓婃潵銆嬨婅寜鑾夎姳銆嬨婂皬娌虫穼姘淬嬨婄編涓界殑鐨勮崏鍘熸垜鐨勫躲嬨婂僵浜戝康宀╄拷鏈堛嬶紙绋嶉毦锛夊彲浠ユ壘鎵捐倖鑵旈粦楦瀛愮殑涓撹緫锛屽ス浠鐨勫拰澹版瓕鏇查兘寰堢編銆

⑤ 混声!混声!怎么唱出来啊!

当你从低音往上唱时,唱到一定的地方,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卡壳,这就是到了换声区了,这时,你必须运用某种方法才能继续入上唱。歌唱者首先应基本掌握了虽声区的唱法,然后因人而异地作具体调整。有几种方法大家可以实践一下:

1)“倒抽一口气”的动作 就是歌者在唱到换声的音时(发元音的同时),做一个倒抽一口气的动作,好像“吓一跳”的生理状态,让喉头稍向下,向后退让,以使口咽腔充分打开,同时将中声区歌唱时向上齿龈背后发送的气息,随着音高逐渐向上挪动,嘴也随着逐渐张开,此时声音感觉更向上,向更远的前方发送。这时声音就自然地进入了换声区。

2)母音转换手法 就是在唱到换声区的时候提前让声音掩盖一点,声音暗一点,出气量小一点,小舌头抬起一点。在碰到换声点时,有一点必须强调指出,就是你感到声音唱上去困难时,甚至声音感到要出现破音时,千万不要变化发声器官的形态,不要乱动,乱使劲,一定要坚持迎着声音唱下去就可以了。其实换声点的总是就是一个“混声”的问题,就是真假声结合的问题。掩盖一些的声音就是有了假声的成分,但又不能全假,必须与真声混合在一起,声音的衔接才不会有痕迹,声音才不会虚和空。所以学会换声点的过渡也就学会了假声的唱法,而假声位置对唱歌、解决声音的统一是大有好处的。

所谓“假声”是指演唱时通过有意识的控制而只使部分声带发生振动所发出来的声音,这种声音比由整个声带都振动的“真声”要高要弱,而且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 大部分流行歌手(无论男女)是用真声演唱的,以获得一种自然、亲切、贴近口语的风格。有些女歌手(如齐豫、黄莺莺)在演唱音域较宽、艺术性较强的歌曲时则以假声为主的。男歌手在演唱伴唱声部时常用假声,如美国的“西蒙与伽芬科尔”重唱组中的伽芬科尔,和台湾“优客李林”重唱组中的林志炫等。这也是乡村音乐风格重唱的一个重要特征。但像“摩登谈话”(Modern Talking)中的主唱那样的纯用柔美的假声来演唱的男歌手是不多的。 发出优美的假声的关键是要有比较高的发声位置,在运用假声时要注意真假声之间衔接转换的光滑流畅,不能有断裂。一般说来,假声比较缺乏力度,但在必要时也可将假声转换成一种半真半假、半嘶半哑的叫喊。许多重金属摇滚乐歌手就喜欢用嘶哑的假声来演唱。 假声还可以作为一种修饰声音的方法,将真假声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声”能产生一种柔和、细腻、略带飘渺的艺术效果。比较一下童安格与屠洪纲演唱的《生命过客》,前者是用纯粹的真声,而后者用的是介于真假声之间的音色来演唱的。刘欢和齐秦演唱的《大约在冬季》也有这样的区别。 童安格的《忘不了》、伍思凯的《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所使用的真假声间的突然转换,朱哲琴的《一个真实的故事》结尾处用假声演唱的华彩段,都是流行歌曲中常见的假声应用方法。惠特妮.休斯顿的《所有的爱都留给你》中先用温馨的混合声在中低音区轻轻吟唱,然后用挺拔高亢的真声将歌曲逐渐推向高潮,及至歌曲的最高点,突然改用极柔美的假声。这是在演唱中运用真假声的转换变化来表现起伏跌宕的情感的一个优秀的范例。

⑥ 何仿的作品介绍

在长期的革命和音乐创作、指挥生涯中,何仿写出了《毛泽东的战士人民的兵》、《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我的名字叫中国》等一批激动人心、广泛流传的歌曲和《大翻身》等歌剧音乐,在全国全军多次获奖,并收集、加工、整理江苏民歌《茉莉花》。1949 年7月6日,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的音乐会上,何仿指挥第三野战军文工团演唱《淮海战役组歌》,毛泽东主席听后高兴地说,三野的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1964年,参加指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一曲清丽优美的民歌《茉莉花》,唱红了中国,响彻了全球,也给它的收集加工者何仿带来了很高的声誉。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 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江苏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何仿早期创作的歌曲难免幼稚粗拙,但也有一些优秀作品,如《民兵之歌》(何捷明词)、《反攻》(何仅词)等。这两首歌词曲朴素,曲调是以民族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七声宫调,没有装饰音和大的音程跳跃,然而雄壮有力,节奏性强,很适合当时的战士和民兵演唱,因此在淮南根据地及苏北、山东一带流传较广,起到了很好的宣传鼓励作用。
三年解放战争期间,何仿常有佳作流传。1947年,他创作的歌曲《练兵》(杨浓词),在华东野战军中广为流传,并获得创作奖。1947年7月,孟良崮战役结束后,何仿及时创作了《去掉一个大祸害》(自己作词),歌声响彻齐鲁大地。接着,他又陆续创作了歌曲《打死老疯狗》(缪文渭词)、歌剧《两种作风》的主题歌等,流传甚广。当年冬,文工团集体创作了反映土改反霸斗争的大型舞剧《大翻身》,何仿与吴祖庚负责作曲。此剧演出后产生了轰动效应,一直成为该团的保留节目。1948年10月,何仿随军参加淮海战役追击战,创作的队列歌曲《拉开两条飞毛腿》(葛培武词),在部队中迅速流传并获奖。 1950年秋,何仿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干部进修班学习深造。第二年春,他创作了献给志愿军的颂歌《慰问前方战士》(程今词),1951年夏,又创作出队列歌曲《前进在陆地天空海洋》(洛辛词)。
1957年秋,何仿回到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任合唱队队长兼指挥。此时正值总政调该团到北京汇报演出和公演,何仿指导排练了安徽民歌《姐在田里薅豆棵》,浙江民歌《李三宝》,苏皖民歌《茉莉花》。《茉莉花》演唱后反响更大。《茉莉花》体现了何仿在学习民间艺术、搜集加工整理民歌方面的突出成就,构成了他艺术生命的一个辉煌侧面。
此后,何仿的主要精力用于组织建设合唱事业方面,前线歌舞团男女声小合唱、混声合唱的艺术水平空前提高,《澧水船夫号子》、《五个炊事兵》、《我们是千里海防的巡逻兵》等合唱,都曾名动一时。1964年,何仿被选调北京,参加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指挥。这构成了他艺术生命的又一个重要侧面。 上世纪80年代,何仿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谱写了《将军骑马上雪山》、《我从江南到天山》等,一如既往地歌颂社会主义祖国、歌唱民族大团结、歌唱人民军队。
何仿新时期歌曲创作的艺术风格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战歌风的宣传鼓动歌曲,旋律雄健豪迈,多用来歌唱祖国、军队、长城等庄严重大题材;一类是带有民歌风的抒情歌曲,旋律委婉多姿,多用来歌唱地方风物和乡情等题材。但不论哪一类歌曲,其调式或旋律都既继承了民族音乐传统,又汲取融化了西洋音乐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2009年春,81岁高龄的何仿应来安县政府之邀,为“中国·来安第二届白鹭岛生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歌舞晚会”谱写了女声独唱《美丽的白鹭岛》(严希作词,张其萍演唱)。这首歌的曲调具有皖东民歌元素,富有地域文化色彩。听过这首歌的人们都说非常好听,何仿本人亦很满意。这首歌充分展示了何仿老年阶段蓬勃的艺术生命力。

热点内容
沙河网上鲜花 发布:2024-11-24 11:21:59 浏览:408
玉兰花壁画 发布:2024-11-24 11:16:15 浏览:804
好养的绿植植物 发布:2024-11-24 11:15:01 浏览:946
白百合美句 发布:2024-11-24 11:12:33 浏览:227
梨树海棠共生 发布:2024-11-24 11:11:52 浏览:362
种郁金香卖 发布:2024-11-24 11:10:53 浏览:659
绿植寿命长 发布:2024-11-24 11:01:33 浏览:622
插花图片手绘 发布:2024-11-24 10:53:43 浏览:10
紫罗兰多久发芽 发布:2024-11-24 10:49:24 浏览:156
七夕完整 发布:2024-11-24 10:48:16 浏览: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