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是长在哪
㈠ 杜鹃花的产地分布,和杜鹃花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杜鹃花在中国被称为十大名花之六,产地主要分布中国中南及西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其中江西、安徽、贵州省用杜鹃花定为省花,还有以杜鹃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7、8个。杜鹃花的主要品种春鹃品种、夏鹃品种、西鹃品种、东鹃品种、高山杜鹃品种。
一、杜鹃花的产地分布
1、杜鹃花产自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2、中国江西、安徽、贵州省以杜鹃花为省花。
3、以杜鹃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7、8个,如长沙、无锡、九江、镇江、大理、嘉兴、赣州等城市。
4、1985年5月,杜鹃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六。
二、杜鹃花的产地环境
1、杜鹃花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在钙土中生长不好,甚至不生长,因此土壤学家经常把杜鹃作为酸性土壤的指示作物。
2、杜鹃花性喜欢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怕冷,生长适温从12℃到25℃,夏天气温超过35℃,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
3、杜鹃花夏天要注意防晒,冬天要注意保温防寒。避免暴露在阳光下,适合在光强度小的散射光下生长,光强,嫩叶容易烧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植物死亡。
4、冬季露天栽培杜鹃花应采取防寒措施,确保安全越冬。在观赏类杜鹃花中,西鹃花的抗寒能力最弱,气温低于0℃容易产生冻害。
三、杜鹃花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世界杜鹃属物种有900多种,近一个世纪来,世界上已有近万种园艺品种,中国从1920年代到30年代从日本欧美等国引进杜鹃种植,也有少量通过杂交种植新品种,杜鹃花分为五大品种,即春鹃品种、夏鹃品种、西鹃品种、东鹃品种、高山杜鹃品种。
1、春鹃
春鹃花原产中国,在马来半岛和亚洲南部高山也有分布。中国四川、云南、贵州山区常绿杜鹃花种类极为丰富,落叶杜鹃花从东北分布到华南。天然群落分布在高山上,生长在阴坡上,属于半阴性植物。杜鹃花喜欢凉爽的气候,空气湿度大,酸性的土壤,但不耐积水的地方。
2、夏鹃
夏鹃在春天长枝叶,5~6月初时才会开花,所以被称为夏鹃,夏鹃的主要品种被称为高月杜鹃、5月杜鹃。
3、东鹃
东鹃是日本的石岩杜鹃的变种及其多种杂交的子孙,从日本引进,因与西方杜鹃相对应而被称为东鹃。在东鹃花期的春天,有些地方把它们放在春天的布谷鸟里。
4、西鹃
西鹃的花朵艳丽,是受欢迎的种类,特别是比利时杜鹃,因为它是由欧美杂交的园艺栽培出来的品种,所以被称为西洋鹃,也被称为西鹃。日本在1892年引进后,西鹃的品种名称被翻译成日文,所以中国从日本引进的品种仍然用日文翻译。与此同时,中国在西鹃的杂交中也培育了一些新品种,因此,中国的西鹃品种大约有200-300种。
5、高山杜鹃
高山杜鹃是杜鹃花科高山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株高1~3米,枝粗,叶丛枝顶,厚革质,长6~12厘米,宽2~5厘米。在4~5月时候会开花,花型以套瓣、重瓣为主,也有少量单瓣,花期约1个月。花色有白、粉、淡、桃、黄等。一般生长在海拔600-800米的山野之间,适应性强,经过人工驯化、培育,有望成为园林绿地中的常绿观赏植物。
㈡ 鏉滈箖鑺辩殑绠浠
鏉滈箖鑺
鍒鍚嶏細灞辫腐韬呫佸北鐭虫Υ銆佹槧灞辩孩銆佺収灞辩孩銆佸攼鏉滈箖锛岃姳璇锛氭案杩滃睘鍑宠厰绾充簬浣狅紝鐖辩殑鍠滄偊锛岃姳鏈燂細4~5鏈堛傛潨楣冭姳鍘熶骇浜庝笢浜氾紝鏄涓鍥戒笁澶ц嚜鐒堕噹鐢熷悕鑺变箣涓锛屼篃鏄涓栫晫鍥涘ぇ楂樺北鑺卞崏涔嬩竴銆傚洜鑺卞啝椴滅孩鑹诧紝鍏锋湁杈冮珮鐨勮傝祻浠峰硷紝鏈夋槬楣冦佸忛箖銆佽タ楣冦佷笢楣冦侀珮灞辨潨楣冧簲澶у搧绯汇
鏉滈箖鑺卞瘬鎰忎汉浠瀵圭敓娲荤儹鐑堢編濂界殑鎰熸儏锛屼篃璞″緛鐫鍥藉剁殑绻佽崳瀵屽己鍜屼汉姘戠殑骞哥忕敓娲伙紝鏉滈箖鑺辫繕鏄闀挎矙銆佹棤閿°佷節姹熴侀晣姹熴佸ぇ鐞嗐佸槈鍏寸瓑鍩庡競甯傝姳銆
鍏绘姢鎶宸э細
鏉滈箖鑺卞枩閰告у湡澹わ紝鍦ㄩ挋璐ㄥ湡涓鐢熼暱寰椾笉濂斤紝鐢氳嚦涓嶇敓闀裤傛潨楣冨枩鍑夌埥鍦嗗摋銆佹箍娑︺侀氶庣殑鍗婇槾鐜澧冿紝鏃㈡曢叿鐑鍙堟曚弗瀵掞紝鐢熼暱閫傛俯涓12鈩冭嚦25鈩冿紝澶忓f皵娓╄秴杩35鈩冿紝鍒欐柊姊銆佹柊鍙剁敓闀跨紦鎱锛屽勪簬鍗婁紤鐪犵姸鎬併傚忓h侀槻鏅掗伄闃达紝鍐瀛e簲娉ㄦ剰淇濇殩闃插瘨锛屽繉鐑堟棩鏆存檼锛岄傚疁鍦ㄥ厜鐓у己搴︿笉澶х殑鏁e皠鍏変笅鐢熼暱銆
鏁呬簨锛
鐩镐紶杩滃彜鏃惰渶鍥藉浗鐜嬫潨瀹囷紝寰堢埍浠栫殑鐧惧擄紝绂呬綅鍚庨殣灞呬慨閬擄紝姝讳簡浠ュ悗鍖栦负瀛愯勯笩锛堝張鍚嶅瓙楣冿級锛屼汉浠渚挎妸瀹冪О涓烘潨楣冮笩锛屾瘡褰撴灒娌℃槬瀛o紝鏉滈箖楦熷氨椋炴潵鍞ら啋鑰佺櫨濮撯滃揩蹇甯冭胺锛佸揩蹇甯冭胺锛佲濆槾宸村暭寰楁祦鍑轰簡琛锛岄矞琛娲掑湪鍦颁笂锛屾煋绾浜嗘极灞遍亶閲庣殑鏉滈箖鑺便傗滆渶鍥芥浘闂诲瓙瑙勯笩锛屽e煄杩樿佹潨楣冭姳銆備竴鍙涓鍥炶偁涓鏂锛屼笁鏄ヤ笁鏈堝繂涓夊反銆傗濃斺旀潕鐧
㈢ 杜鹃花属于什么植物类型
杜鹃花是被子植物门、杜鹃花科、杜鹃属的植物,多生长在海拔500-2700米的地区。杜鹃花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还是一种长日照作物,是可以水培养护的。此外杜鹃花是有种子的,属于被子植物,植株花后有着卵球形的蒴果长出,种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
杜鹃花植物类别
杜鹃花是被子植物门、杜鹃花科、杜鹃属的植物,多生长在海拔500-2700米的地区,品种众多,常见的有东鹃、比利时杜鹃、皋月杜鹃、高山杜鹃、黄杜鹃等。
杜鹃花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还是一种长日照作物,喜欢凉爽、湿润、通风的生长环境,不是水生植物,但是可以水培养护。
杜鹃花是草本还是木本
杜鹃花属于落叶灌木,是一种木本植物,植株的分枝很短,茎干的木质化严重,有着木本植物的主要特征。
杜鹃花是什么子叶植物
杜鹃花是双子叶植物,因为种子的胚上有两个子叶,杜鹃花是分为落叶和常青两个品种,有的品种在一年四季都能保持常绿的状态。
杜鹃花是被子还是裸子
杜鹃花是有种子的,属于被子植物,植株花后有着卵球形的蒴果长出,种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所以就是被子植物。
杜鹃花长什么样子
杜鹃花是一种落叶灌木,株高2-5米不等,分枝短且纤细,叶片呈革质常集生在枝端,花芽呈卵球形,花朵多簇生在枝顶,花期在4-5月。
㈣ 杜鹃的产地在哪
学名:Rhododendronsimsii
英文名:IndianAzalea
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科名:杜鹃花科
观赏特性:
落叶或半常绿灌木。高可达3米,分枝多而细直,有棕色或褐色伏毛。单叶轮生或互生,叶被有棕色扁平糙状毛。常绿杜鹃叶多为革质,较大,披针形至长椭圆形。落叶杜鹃叶较小,多有绒毛,披针形。花2~6朵簇生枝顶,花冠阔漏斗状,径3~4.5cm,玫瑰红色,浅深不一。花期4~6月。有白、粉红及条纹变种。雄蕊10枚,子房10室,朝果卵圆形,密被糙毛。同属种类很多,我国约有600种,为世界著名观赏植物。
产地与分布:
在世界杜鹃花的自然分布中,种类之多、数量之巨,没有一个能与中国匹敌,中国,乃世界杜鹃花资源的宝库!今江西、安徽、贵州以杜鹃为省花,定为市花的城市多达七八个,足见人们对杜鹃花的厚爱。杜娟花是一个大属,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而以亚洲最多,有850种,其中我国有530余种,占全世界种类的59%,特别集中于云南、西藏和四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一带,是世界杜鹃花的发样地和分布中心。
喜马拉雅山脉的不丹、锡金、尼泊尔、缅甸、印度北部,种类也较多,日本、朝鲜、苏联西伯利亚和高加索仅有少数种类。此外,新几内亚~马来西亚地区约有280种,是杜鹃花的次生分布中心。其中新几内亚有160余种,印尼100余种,菲律宾、越南和马来半岛10~20种,由于该区为热带岛屿山岳,属多湿气候,所产杜鹃花几乎全为附生灌木型,其种子有奇异的丝状长尾状附属物,形成热带高山的特殊类型。北美洲仅有24种,分布于美国沿大西洋、太平洋的两岸,以及加拿大、阿拉斯加和格陵兰。欧洲更少,仅有9种,个别种分布在环北极。大洋洲仅有1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的昆士兰,同属热带高山类型。
我国杜阳花的分布经近代植物学家的调查研究,已经基本清楚,长江以南种类较多,长江以北很少;云南最多,西藏次之,四川第三,离此中心愈远,种类愈少。新疆、宁夏属干旱荒漠地带,均无天然分布。各省(区)杜鹃种数大体如下:云南257种、西藏174种、四川152种、广西75种、广东35种、贵州43种、湖南37种、福建35种、台湾30种、江西27种、湖北27种、浙江18种、甘肃15种、陕西13种、青海13种、安微9种、吉林5种、江苏4种、辽宁4种、黑龙江4种、内蒙古3种、山东2种、河南、河北、山西各1种。垂直分布,可上至海拔4500~5000米。
我国杜鹃花主要产地是滇、藏、川三省区的横断山脉,其错综复杂的地形、地势,构成了特殊的气候,雨量分布极不均匀,冬春干旱,夏秋多雨,垂直分布明显。在1000~2000米低平谷地,有尖叶杜鹃、大树杜鹃等2000~2800米处,气候温凉,有亮毛杜鹃、粗柄杜鹃、云南杜鹃、腋花杜鹃等。2800~4000米沟谷阳坡,为常绿阔叶与藩叶阔叶的混交林,在其林缘或草坡由黄杯杜鹃、白雪杜鹃、团花杜鹃、毛喉杜鹃、草原杜鹃等组成密不可入的杜鹃林或港丛,这里杜鹃花种类最多,花期4~7月,五颐六色,璀璨如锦,有时可覆盖整个山头达一二十平方公里。4000~4500米地带,乔灌木很少,高10~20cm的多技杜鹃、平卧杜鹃、黄金杜鹃等成为垫状植物,繁衍于石砾坟地或流石滩上。4500米以上无杜鹃花分布。高山常绿杜鹃长期生长在湿润、冷凉的高海拔山区,引种必须创造类似的环境条件,如地面不积水,土壤PH5~6,通透性好,富有机质,并有蔽萌、喷水、降温等设备。
映山红是落叶杜鹃的代表,分布最广,北至河南、山东,南到珠江流域,东及福建、台湾,西达四川、云贵,高山、低丘、阴坡阳坡、溪谷山岩、林中林缘、荒草灌丛,均有其踪迹。江南在3~4月开花,嫣红一片。山民以此为薪柴,屡砍屡发,足见其适应性和生命力之强。以往移植难活,与未曾重剪有关。园艺品种虽经人工改良,仍反映出原种耐寒怕热的基本习性,并要求土壤肥沃酸性、疏松通透。有些杜鹃花寿命很长,如云南有500年以上的大树杜鹃,无锡有50余年露地种植的锦绣杜鹃。
繁殖与栽培:
繁殖方法:杜鹃的繁殖可用播种、扦插、嫁接、压条等方法。
1.播种繁殖杜鹃结实率高,种子多,发芽率高,且实生苗的可塑性及生活力强,但生长慢,培养难,后代不一定理想,因而生产上很少用种子繁殖。只有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用:一是培养砧木用;二是杂交育种获得新品种时用;三是遇到优良的野生种需要引种时用。
(1)种子采收:肖果实由绿色变成棕褐色,上部刚刚开裂时即采下果子,放在室内晾干,果瓣全部开裂后就可以采收种子,贮放在室内干燥处。
(2)播种:春季于盆播。用浅盆、木箱或在地床内,用撕碎的水藓作播种基质,潮湿的水藓要压实,达到原来厚度的3/4,在表面撤布一层3mm厚松散的水藓,用细喷壶喷透水,因种子小,用撒播的方法进行播种。插后不必覆土,可加盖玻璃,上盖一层报纸,保持15~20℃,2~3周即可发芽。
(3)管理:发芽后,可将覆盖物除去,并逐渐加强通风,提高幼苗抗性。保持盆土湿润,待幼苗长到2~3片真叶,高1.5~2.5cm即可移植,株距4~5cm,秋后3~4cm高时,可移植1次。苗期注意避免强光、大风等不利环境。
2.扦插繁殖
(1)剪插穗:取当年生节间短而粗壮的半木质化枝条作插穗,长lOcm左右,剪去下部叶片,留上部2~3片叶,有的须剪去顶梢,下切口正好在节下。
(2)扦插:西鹃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鹃在6月上旬至中旬,夏鹃在6月中旬至下旬扦插基质可用少病菌、消过毒的兰花泥、黄山土、河沙或蛭石、珍珠岩等。少量的可用盆插,大量可用床插。先用木棒在基质上捣孔,然后插入插穗,深度为插穗长的1/3或l/2。插后用细雾喷水,喷透。盆插则将花盆用塑料袋罩上,四周绑紧,保持空气湿度和温度,经常保持盆土湿润。
(3)管理:插后防止阳光直晒,但也不能过分遮荫,光线不足生长缓慢、纤弱,保持温度25~30℃,经常喷雾,提高空气湿度,注意避免积水,一个月左右即可生根,第二年上盆,第三年就可开花。
3.嫁接繁殖
嫁接方法一般采用嫩枝顶端劈接,时间在5~6月份。砧木选毛白杜鹃或其变种,如“毛叶青莲”、“玉蝴蝶”、“紫蝴蝶”等。选2年生独干植株作为砧木。在西鹃母株上剪取3~4cm嫩梢,去掉下部叶片,留上部2~3片叶,将基部削成长0.5~lcm的平滑楔形。将砧木当年新梢3~4cm处剪断,摘除叶片,从平剪口纵切lcm左右,插入接穗,对准形成层,用塑料带绑紧,接后套袋,保温保湿。
其他有切接法、靠接法、芽接法等方法。
4.压条繁殖一般用高压法,在春、夏鹃的花谢后进行,一般3个月生根,成活率较高。
栽培管理:
由于杜鹃品种繁多,有的既可露地栽植,又可盆栽,有的仅只能盆栽,如西鹃。下面分别介绍:
1.露地栽培如毛鹃、东鹃、夏鹃等。
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pH4~5.5的酸性上壤,如果上壤不适宜,须进行改良。依据生态习性须有遮荫措施,避免栽植地夏日暴晒。浇水要充足,但要避免积水。冬季来临,落叶杜鹃进入休眠期,要浇一次透水,此后可减少浇水次数。常绿杜鹃冬季要正常浇水。冬季来临,地栽杜鹃要采取措施进行防寒,以保其安全越冬。在杜鹃的生长期间要结合修剪进行整形,如摘心、修枝。摘心多在幼株进行,人为地将顶芽或花芽去掉,节约养分,促进下面新枝早发。修枝用于整理树形,可修去病虫害枝、重叠枝、交叉枝、光秃枝及冬季冻伤枝。为使杜鹃生长健壮,须结合追肥使得开花繁茂,花色艳丽,根部施肥需注意土壤酸碱度的影响。根外追肥可在晴天的傍晚进行,浓度不宜过大,喷布要周到均匀,要避免雨天或者有风的天气。
2.盆栽如西鹃。西鹃盆栽选盆不宜过大,因杜鹃是须根系,根系较浅,生长缓慢,若盆过大,则易肥水失控,不利生长。盆一般用透水透气能力强的素烧舷为好。盆土用排水良好、土层疏松、肥沃、pH5.5~7之间的酸性土为宜,如:松针土、腐叶土、兰花泥、锯末等。盆栽杜鹃一般在春季出室或冬季入室时上瓮,先在瓮底摆放粗粒的排水层,然后填入培养土,一手扶苗,一手填土,填土不可过多,要留出浇水的空间。上盆后先放阴凉处加强喷水、浇水管理,使其迅速缓苗,5~7天后可放在适当的位置进入正常管理。浇水以不含碱性、清洁卫生的河水或塘水为好,如用自来水,先用水缸贮放1~2日,使排出氯气和水温与土温接近。浇水多少应依据天气情况,盆土干温情况,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而定。西鹃施肥以豆饼水、鱼腥水等为好,要薄肥勤施,施肥时适当配入硫酸亚铁,以调节土壤pH值。西鹃修剪以疏剪为主,幼苗在3年左有为加速树型形成,常摘去花蕾,不使其开花,进行摘心、摘除新梢,促使萌发新枝。成年树要疏剪去病虫枝、多余枝、交叉枝等。
园林用途:
杜鹃花观赏价值极高,全年表现出树形秀美端庄、神态自若,不仅花美,更长时间展示全株的叶色,体形随季节而发生变化。西藏细叶钟花杜鹃和云南鳞柱杜鹃,叶片上有一层冰蓝色的果霜,十分壮观。云南革叶杜鹃,春季银灰色的嫩茎上生出黄褐刨的新叶或发亮的白色幼叶,富有美丽的色彩。杜鹃花的花瓣宛如轻纱,彩色富于变化,割季远眺满山开遍的杜鹃花姹紫嫣红,仿佛在万绿丛中泼撒上点点胭脂;远看满树新绿删绽,微风拂过,朵朵繁花恰似有无数披红挂彩的少女翩翩起舞。此花满山怒放,烂漫删锦,富有诗情画意,古诗云“杜鹃花与鸟,怨艳雨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花虽经风雨,仍灼灼可爱,叶虽遭霜雪,犹苍翠独茂。杜鹃花在园林绿化上,无论花色上的组合和其他植物的组合,都会产生一种不同的气氛和不同的风光。如大叶的杜鹃中的大花杜鹃、巨魁杜鹃等和雄伟的大树配植一起,会产生热带的气氛。牧野杜鹃和云南卷叶杜鹃,具有较软的斜者狭长叶片,具有一泥束分的情调。玉山杜鹃,株形紧密,圆叶杜鹃和半圆叶杜鹃,密生叶片,匀整的树形,正是日本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在此基础之上,背后以灌木为背景,或者是一片林子。厚朴树、枇杷叶树、山芋树、杏树、桃树等前面用杜鹃形成一个花镜园,沿着园子周边,把清雅无喧的草地围起来,形成幽隐的杜鹃花园;园内分区布置,用杜鹃花为主题,绿篱,基础种植,岩石园花镜等,因种类繁多,选择范围很广,比一个花坛式的杜鹃园更显得自然而别致。
在园林绿化上还应考虑到,不同底色的杜鹃花和不同开花期品种的搭配、颜色的搭配都给人一种刺激。如红、紫红、橙红、粉红等色,虽然颜色有差别,但是都以红色为基础的变种,聚在一起有协调感,属于近似色调的调和,感情上会引起轻度的兴奋,装饰性较强。大草坪地上的红花杜鹃对比,红配绿,特别引人注意,但是色块不能太大。白色杜鹃可以用为隔离两种色调,不能单一种植,太单调,混种易冲淡其他花的色调。由于品种不同,可适合在绿化各方面的应用。产于云南杯萼杜鹃、茶花叶杜鹃、亮鳞杜鹃、红棕杜鹃、碎米杜鹃,产于西藏的兰花杜鹃,这些品种适合于在园林绿化上作为绿篱用。产于云南的弯柱杜鹃、紫背杜鹃、平卧杜鹃、茎根杜鹃等这些品种可作地被用。产于四川矮生疏叶杜鹃、青海密枝杜鹃等这些品种可作地被用又可作边缘装饰用。产于西藏花白杜鹃、白背杜鹃、云南少花杜鹃、似血杜鹃、杯萼杜鹃、灰背杜鹃。产于原苏联的雅库杜鹃,华北的迎红杜鹃这些品种适合园林绿化基础种植。
杜鹃花在园林布置上,可依据不同物种的生态习性,依山、就石、伴水大面积栽培,营造“自然古朴、清幽飘逸、曲径通幽”的园林氛围,构成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山水园林景观;可根据杜鹃花的形态与色彩差异,采用多种乔、灌木杜鹃混合种植,构成立面高低错落、平面层次分明的园林组群;可以效仿自然生长,将杜鹃花密植于山岗坡麓,形成杜鹃山、杜鹃岭、杜鹃谷等景观;有条件的公园还可以根据杜鹃分类系统布置,近缘种相邻布置,不同类群以园中小路分隔,不仅能营造特有的景观氛围,同时能让广大游人在参观中增长植物学知识。在造景上,可根据杜鹃形态、习性艺术地搭配,植株矮小、枝叶繁茂、耐修剪的灌木状杜鹃可以列植路边、墙根或花坛草坪边缘,构成绿篱;常绿型大灌木杜鹃可组成树墙、花屏;体形高大、枝干挺拔、花多、叶亮、冠形浓密或造型独特的常绿杜鹃可孤植于草坪等开阔地带;主干细长、分枝稀少的杜鹃可数株丛植,结合园林修枝,形成树球、花丛;大面积造景则应以片植为主,配以色块组合,以多取胜,突出杜鹃造景主体。为增添整体的观赏效果,杜鹃景区还可配置一些背景花木,如松、柏、桂花、茶花、槭树、梅花、紫薇、樱花等林下点缀蝴蝶花、白穗花、酢酱草、丝兰、蕨类及菊科植物,以形成立体景观。
㈤ 介绍一下杜鹃花的形态.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
1. 杜鹃花的形态:杜鹃花的花蕾呈卵球形,鳞片中间和上面覆盖着粗糙的毛,边缘则有睫毛。花通常两到三朵簇生于分枝的顶部。花梗长约8毫米,密布亮棕色粗糙毛。花萼五裂,裂片为三角形长卵形,长约5毫米,带有粗糙毛,边缘亦生睫毛。花冠呈宽漏斗状,颜色多样,包括玫瑰色、亮红色及暗红色,长度约为3.5至4厘米,宽度在1.5至2厘米之间。
2. 杜鹃花的生活环境:杜鹃花生于海拔500至1200米的山地,常见于灌木丛或松林中。它偏爱酸性土壤,不适宜在石灰性土壤中生长。
3. 杜鹃花的生活习性:杜鹃花偏好凉爽、湿润且通风的半阴凉环境,对高温和低温都较为敏感。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2至25摄氏度之间。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时,新梢和新叶的生长会减缓,植物进入半休眠状态。
(5)杜鹃花是长在哪扩展阅读:杜鹃花对酸性土壤有较高的依赖性,因此在种植时应选用酸性土壤。理想的土壤配方可以是泥炭土、园土和沙按照5:3:2的比例混合,以满足杜鹃花的生长需求。土壤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排水性,同时保持疏松和肥沃。
杜鹃花需要充足的光照,但夏季时应适当遮荫以防晒伤。在其余季节,应将杜鹃花放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以促进花朵的美丽绽放。施肥时应适量,避免浓肥和生肥,以免造成根部腐烂和植株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杜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