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栀子花诗是一首什么诗

栀子花诗是一首什么诗

发布时间: 2025-02-19 16:09:31

❶ 李东阳栀子花原文及诗赏析

《栀子花·栀子花》咏栀子花诗鉴赏

李东阳

抽黄媲白总称才,谁遣山栀入画来。

似为诗家少知己,杜陵吟罢不曾开。

时当夏日,艳阳如火,栀子花喷香盛放,玉洁无瑕的花容,真给人一种“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的感受。

明人李东阳这首七言绝句,写法上别开生面,是从欣赏一幅栀子花图着笔的。“抽黄媲白”是指栀子花白果黄,“总称才”,是说果实可以染色,又可入药。诗人接着提问,是哪位丹青妙手画的?诗与画应该珠联璧合,画上怎么没有诗人的题咏呢?诗人又自问自答:莫非是因为唐代的诗人杜甫已有咏山栀的佳篇,因此后人就只能“眼前有花道不得”了呢?

杜子美咏花诗不多,可是却有点偏爱栀子花。他诗中曾吟过“栀子红椒艳复殊”之句。在另一首五言《栀子》诗中,写出了此花的精神:“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红取风霜买,喜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诗中之栀子花,颜色可能是红的。据《花镜》载:“昔孟昶十日宴芳林园,赏红栀子花,清香如梅,近日罕见此种。”《万花谷》及《野人闲话》两书中,亦均有红栀子花的记载,可惜今不复见。

“似为诗家少知己”,李东阳这话似乎太武断了点。我国历代咏栀子花的诗篇很多,如唐人王建的“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又如宋人朱淑真的“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再如明人陈淳的“竹篱新结度浓香,香处盈盈雪色妆,知是异方天竺种,能来诗社搅新肠”;又如明人沈石田的“雪魄冰花凉气清,曲阑深处艳精神,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都从不同角度勾描出栀子花的秀色清姿。

栀子花不仅色香俱佳,而且树身挺秀,枝干苍劲,临池横枝,尤为动人。故栀子花树有“水横枝”之美称。南朝梁简文帝有《咏栀子花》诗赞赏它:“素花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里叶,复类雪封枝。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今岭南人多喜锯古枝,浸植于案前,朝夕品赏,以悦心目。李东阳是明文坛茶陵派首领。他与何景明树起复古旗帜,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因此《栀子花》一诗的后两句,就有竭力推崇杜甫而贬其他诗家之意。平心而论,这是一种偏见。盛唐的李、杜,固然是中国诗坛上的两个高峰,但亦并非每一首诗都是绝唱,中唐、晚唐、五代宋明的诗歌中,也不乏佳作。上引杜甫的《栀子》五言,也井非“三吏”、“三别”那样的名诗,较之其他诗人吟咏栀子花的篇什,没有什么突出之处,为什么说:“杜陵吟罢不曾开”?李东阳写了不少诗,但内容空泛的较多,这大概与他身居高位养尊处优有关。封建时代,一个文人仕途通达,诗就往往不能“穷极而后工”了,这一点,正如曹刿所断言的:“肉食者鄙。”

❷ 关于栀子花的四字诗句

1.求一首关于栀子花的诗

南朝梁·萧纲。

《咏栀子花》:“素华偏可喜,的的半临池。疑为霜裹叶,复类雪封枝。

日斜光隐见,风还影合离。” 唐·杜甫。

《栀子》:“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唐·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宋·朱淑真。《水栀子》:“一根曾寄小峰峦,苫葡香清水影寒。

玉质自然无暑意,更宜移就月中看。” 宋·杨万里。

《栀子花》:“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 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 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宋·苏籀。《栀子花一首》:“镂裁雪羽元同质,合辑龙沈更一家。

气袭禅僧鼻端白,葩敷溪女鬓唇斜。牵缠芗色诚虚幻,结习因缘可叹嗟。

芍药调和传汉殿,酴醿脂泽有浑耶。” 宋·刘过。

《咏余商卿栀子花》:“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

梅子已黄犹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地卑山近征衣润,不费熏炉一炷烟。”

宋·舒岳祥。《栀子花》:“六出台成一寸心,银盘里许贮金簪。

月中不著蝇点璧。春过翻疑蝶满林。

陆地水光山院静,炎天冰片石坛深。杨州只说琼花好,漠漠风水何处寻。”

宋·董嗣杲。《栀子花》:“玉瓣凉丛拥翠烟,南薰池阁灿云仙。

芳林园里谁曾赏,檐卜坊中自可禅。明艳倚娇攒六出,净香乘烈袅孤妍。

风霜成实秋原晚,付与华灯作样传。” 宋·王义山。

《栀子花诗》:“当年曾记晋华林。望气红黄栀子深。

有敕诸官勤守护,花开如玉子如金。此花端的名薝卜。

千佛林中清更洁。从知帝母佛同生,移向慈元供寿佛。”

宋·陈造。《次栀子花韵》:“居士窗前檐卜花,清香不断逗窗纱。

伤和错底风过关,照夜偏怜玉雪葩。琼树未应矜洁白,金神端为发英华。

世间俗眼便红紫,试遣诗翁较等差。” 明·李东阳。

《栀子花》:“抽白媲黄总称才,谁遣山栀人画来?似为诗家少知己,杜陵吟罢不曾开。” 元程棨《三柳轩杂识》中谓栀子花为花中之“禅客”。

2.关于桅子花的诗

《栀子花》宋 董嗣杲

玉瓣凉丛拥翠烟,南薰池阁灿云仙。

芳林园里谁曾赏,檐卜坊中自可禅。

明艳倚娇攒六出,净香乘烈袅孤妍。

风霜成实秋原晚,付与华灯作样传。

《栀子花》宋 蒋堂

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枝。

未结黄金子,先开白玉花。

《栀子花》宋 杨万里

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

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

如何山谷老,只为赋山矾。

《栀子花》宋 舒岳祥

六出台成一寸心,银盘里许贮金簪。

月中不著蝇点璧。

春过翻疑蝶满林。

陆地水光山院静,炎天冰片石坛深。

杨州只说琼花好,漠漠风水何处寻。

《栀子花诗》明 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供参考。

3.帮我找几首关于栀子花的古诗

咏墙北栀子诗

【南朝】谢抄朓

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

金蕡发朱采。映日以离离。

幸赖夕阳下。余景及西枝。

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

余荣未能已。晚实犹见奇。

复留倾筐德。君恩信未赀。

江头四咏袭·栀子

【唐】杜甫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伤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知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

【唐】刘禹锡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栀子花

【宋】杨万里

树恰人来短,花将雪样年。

孤姿妍外净,幽馥暑中寒。

有朵篸瓶子,无风忽鼻端。

如何山道谷老,只为赋山矾。

4.谁能帮我作一首关于栀子花的诗呀

栀子花诗

(宋)王义山

当年曾记晋华林。望气红黄栀子深。有敕诸官勤守护,花开如玉子如金。此花端的名薝卜。千佛林中清更洁。从知帝母佛同生,移向慈元供寿佛。

「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刘禹锡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雨过山村」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5.哪句描写了栀子花形态的句子

描写栀子花形态的句子很多,选部分如下:

1、栀子花的的花朵是白色的,它分大栀子和小栀子两种,大的有拳头那么大,小的只有两三根手指头那么小。它有许多花瓣,一层挨着一层,都看不见中间的花蕊了。我轻轻地掰开层层花瓣,终于看见了它黄色的花蕊,花蕊的四周有许多约1厘米长的嫩黄色的细条像卫兵一样,围绕着黄色的花蕊,守卫着它。栀子花的花瓣呈坏雨滴状,摸起来就像婴儿的皮肤,也像上等的绸缎,滑滑嫩嫩的,非常舒服。

2、盛夏之夜,点点繁星影影绰绰的缀在夜幕,朦胧的月光好像一层轻纱覆盖着大地,月亮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栀子树上,那美丽的栀子花此时宛如一位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又宛如正欲起舞的蝴蝶。这时,你可以找一把凉椅,看着皎洁的月亮高悬在空中,绿茸茸的小草含着露水,静静的伏在凉椅上,呼吸着栀子的清香,享受着月光清凉的抚摸,这一切都是多么的宁静祥和啊……

3、花朵两侧碧玉般的叶子往下垂着,有的嫩黄带绿往里卷曲,有些深绿色的叶子像匕首一样往外伸展着。一片片叶子像一个个士兵保护着美丽的花朵。一阵微风吹来,几棵栀子树随风舞动,婆娑起舞,扭动腰肢,美丽极了!

4、栀子花的根泡在水里,一些叶片浮在水面,就像一个正在浴池里洗澡的少女。它的叶子绿得发亮,细细的长长的;有的新芽儿直挺挺的站在那;即便是花枯萎了后它的叶子也会保持几天碧绿的状态。

❸ 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原文及赏析

《栀子花·和令狐相公咏栀子花》咏栀子花诗鉴赏

刘禹锡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正开。

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

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

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

令狐相公即令狐楚,是同刘禹锡过从甚密的诗友之一。令狐楚写有咏栀子花的诗(今已失传),刘禹锡就和了这首诗。这首诗所写栀子花系四川栀子花。“蜀国花已尽”是说蜀地花已开尽之时。栀子花开在6至8月间,其间蜀地岂能无花,只是多少而已,或以名花为计,说尽。这是一种夸张,借此突出栀子花开时节,格外惹人注目。“越桃今正开”即指栀子花的别称。接着说栀子花“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说栀子花的花色洁白好象琼玉所雕的树,其香浓烈四溢,大概是从玉京处飘来。玉京,道教称天帝所居之处。琼树即指仙树。这两句是写栀子花的色与香,二者都好象上天神仙处所有之物,非人间凡物可比,极言栀子花的神奇美妙。“且赏同心处,那忧别叶催”因无令狐楚之作,很难明确此句含意。从这句推断是针对令狐楚诗中所言。似乎在令狐楚诗中有说到花开盛时虽堪玩赏,时光即逝,秋风即来,栀子花随时都要萎谢而被别叶,即别的花所替代。栀子花系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翠叶婆娑,不曾凋落,谢眺曾写道“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但其花虽香气浓烈几天后就转黄褐而枯谢,难免有令人感伤之处,这显然是一种极为习见的伤时感叹的写法。刘禹锡既是和作在后,自然要有所反映,有所应对,不能重复其原意而应有新意,这新意就是且不必忧虑别叶相催还是趁着栀子花正开之时,来同心观赏吧! 最后一句“佳人如拟咏,何必待寒梅”也是这一意思,即及时把握时机,不必延宕等至将来。佳人要打算吟咏诗句,也正当其时,不一定非等到寒梅那种花开之时不可。刘禹锡诗歌风格极为健朗,有“诗豪”之称,这同他的充满昂扬乐观的精神品格相一致,他的酬答白居易诗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就是针对白居易诗中“徒为尔”、“不奈何”“长寂寞”“独蹉跎”“才名折”“折太多”等充满伤感压抑情调而发的。他的这首咏栀子花诗盛赞栀子花的神奇,劝导友人及时玩赏、吟咏,充分表现了刘禹锡对栀子花的赏爱之意和达观之情,是一篇很有个性特色的咏花之作。

❹ 杜甫栀子原文及赏析

《栀子花·栀子》咏栀子花诗鉴赏

杜甫

桅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

于身色有用,与道气相和。

红取风霜实,青看雨露柯。

无情移得汝,贵在映江波。

这首诗是《江头五咏》组诗的第三首,这是杜甫在成都度过第三个春天所写。其时杜甫已年过半百,流离多年,暂得小憩,自然有心咏花鸟。但杜甫的咏花另有寓意,正如王嗣奭所说:“公之咏物,俱有为而发,非就物赋物者,盖诗之比也。”(《杜臆》卷之四)

栀子花芬芳特异,色白,型大,且花冠六裂,世所罕见。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三,木篇”称:“诸花少六出者,唯栀子花六出。”栀子花的果实象酒器——卮,故名栀子。

这首诗首先通过栀子与众木的对比,总写其与众不同,诚为人间少有的佳木。接下去具体描写栀子特出之处时,并不是一般地从花的香味、花片的数量及果型的特殊等方面去着笔,因为那些固然是栀子的特点,但不是它的本质特点,只是其表面特征。

第二联从实际功能和价值方面礼赞栀子。它的果实可取黄色,作为染料可以染帛与纸;它的果实性寒味苦,中医以之入药,功能是清热泻火。《本草纲目》称栀子解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其理气调和之功自然是清楚的。“色有用”、“气相和”两句充分肯定了栀子的经济价值和医药价值。第三联以鲜明的色彩再现了栀子的姿容,与第二联相谐,一表一里,一貌一神,将栀子的观赏价值描写的更广更深。栀子不但花是硕大美丽的,而且全身枝叶、果实皆可欣赏。能欣赏栀子的枝叶、花朵、果实,人们欣赏的时间,机会,角度就极大延长、增多、变化了,从中获得的乐趣也自然更醇美。“红取”、、“青看”两句,首先将颜色字映入人们眼帘,异常醒目。枝叶着雨翠绿欲滴,果实经风霜由青而黄,中仁深红。在盎然生机中,在发展变化中,写出栀子的枝、果的可爱,写法灵活,生动形象。

看完前三联,再回头咀嚼“人间诚未多”句,其含义更深更广了。

栀子之贵,诚由其观赏、经济、药用等价值决定。然更可贵的还在于它“但取映江波,更无心移植上苑也”(《杜诗镜铨》卷九)。谢眺有《咏墙北栀子》诗:“有美当阶树,霜露未能移,……还思照绿水,君阶无曲池。”意为“期在见用”(浦起龙《读杜心解》卷三之三)杜甫翻谢意,“此公自伤以杏之安而孤冷不合于时,甘自老于江湖也。”(《杜诗镜铨》卷九)难怪严武荐举他,他坚辞不干。诗人一直心系朝廷,忧念苍生;但坎坷困顿,已使他在仕途上不抱任何幻想。然根本不能移的,是诗人忧国忧民之心,这是最可宝贵的。

热点内容
榔榆盆景叶子变黄掉落 发布:2025-04-24 03:17:15 浏览:703
在情人节送女朋友 发布:2025-04-24 03:08:44 浏览:954
愹树盆景 发布:2025-04-24 03:02:06 浏览:944
红兰花刺 发布:2025-04-24 02:53:20 浏览:996
莱州七夕 发布:2025-04-24 02:42:48 浏览:606
老婆别人情人节1314 发布:2025-04-24 02:33:36 浏览:257
农村盆景植物 发布:2025-04-24 02:24:29 浏览:154
花店电商平台 发布:2025-04-24 01:45:42 浏览:107
一朵云的创意画 发布:2025-04-24 01:45:42 浏览:414
邓丽君的山茶花歌词 发布:2025-04-24 01:45:41 浏览: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