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茉莉花阅读理解
① 茉莉花的散文
茉莉花的散文
茉莉花的散文,茉莉有着碧绿的叶,娇白的朵,茉莉隐约透香,你喜欢什么花,下面我整理了茉莉花的散文,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茉莉花的特别吧!
茉莉花的散文1
我家栽有一盆茉莉花,它总是那么迷人。这盆茉莉花,是我爷爷送我的,也真的很美,时时刻刻点缀着阳台,它的枝干靠拢,互相绕开,逐渐向上伸展开来,这每一个挫折都恰到好处,错落自致;它那油油亮亮的叶子又为虬枝充满了生机,叶子中部宽,头尾大,大约六七厘米,宽在四五厘米左右,叶子呈深绿色,而新生的是淡绿色,一片片青翠欲滴,一片片巧夺天工,一片片滑润无比。这样一片片的叶子为枝丫增添了生机;茉莉花的花瓣约十八,十七片左右,中间的花蕊呈淡黄色,在白色花瓣的衬托下,更加突出。
这茉莉花更让我喜爱的是它的清香,你只要稍微离近一点,只有阵阵幽香漂过,那种沁人的清香,在配上茂叶丛中的茉莉花,真是别有一番风味,如果你不近看,还真不出那层层晶莹洁白的花瓣,像玉雕的一样,似乎一碰就要碎了一般,十分娇嫩,这真可冰肌玉肤。银花点点,幽香缕缕,柔风飘送,沁人心肺,这真是一种清新,舒适之感!
茉莉花在树繁叶茂之时,长长的枝条在微风中摇摆,就像杨柳的树条一般;如果修剪后放入客厅,客厅马上就有一种幽香迷漫。我喜欢用茉莉花来做茶,这样做入茶后,有一种清爽之感,刚入口中时,茉莉的清香顿时迷漫口中,久久不会散去,这样的茶水在夏日可以做清凉饮料。
可茉莉花并不完全代表清爽,在我眼里认为,茉莉花也可以当做成一种思念。这盆茉莉是我八岁时爷爷送我的,小时候小,不懂事,经常折断它的枝干,这也引来许多责备,可只有爷爷没有,爷爷只是说下次注意,爷爷永远只说这句,每次犯错也都这样。
还记得有一次,我趴在阳台上,手指摆弄着茉莉花枝,嘴里埋怨着怎么不开花!可爷爷总是说不着急,可我总是顶撞他老人家:“还说等,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可每次说完都会感到后悔。可都屡次不改。终于有一天,茉莉开花了!爷爷把茉莉花摘下来做成了茉莉花茶,那是我第一次喝,就是这一次,就让我爱上了茉莉花,也就是那时我学会了一首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可就是这首歌,陪我度过了许许多多的春秋。可岁月不饶人,我渐渐长大了,可爷爷变老了,就算是在爷爷临死前,都看着茉莉花。
爷爷走了,我却一直学着爸爸修剪树枝,浇水等,我也学会了泡茶,每次做作业的时候,看看茉莉花,就像看到了爷爷,就感觉爸爸在笑似的,心情也就会舒畅了许多。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丫……”我爱茉莉花,我爱爷爷!
茉莉花的散文2
起风的傍晚,一人独坐小院。忽闻一阵清香入鼻,于是起身找寻。终在贴着墙角的一处不起眼的地方发现了一株茉莉。
碧绿的叶,娇白的朵,细细的茎,浓香的味。没有玫瑰之艳,没有牡丹之媚,却在最不惹人注目的角落里,静静地开着自己的花,静静地吐着自己的芳。
若不是有这阵香气袭来,我竟似已忘记了它的存在。只是把注意力都放在那些绚烂多彩的花植上,看它们在浅风日光下搔首弄姿,引来蝴蝶献舞,引来蜜蜂献吻。
这株茉莉应是去年从一路边花贩手中买下。当时看它娇小玲珑,煞是可人,再加上花贩的极力推荐,也就顺手买下。回到家中,便把它随意放在小院的一块空缺之处。从此任它吸收自然雨露、日月之精华,任它自由生长,任它繁华落寞。
想来,这一年,我倒是亏欠它许多。没有对它精心照料,没有为它停留过自己的目光。只是把它当作一种陪衬的风景,一种无心的点缀。
惟这股悠长浓郁的香气,倒着实让我惊喜不已。它未开时,会把自己的姿态低到尘埃之中,但一但盛放,却傲艳群花,香满整园。
我怜它,疼它,更多的则是敬它。我敬它的坚强而又从容的生命态度;我敬它的不卑不亢的做人之道;我敬它的清高低调的处世品格。
而我向来都是爱花之人,从不忍去折一朵鲜花插瓶欣赏,只默默地立在一旁,闻着它的香,赏着它的美。
但查阅有关茉莉花的一些资料,才知晓它从花开到花谢的时间最长不过两日,最短不过一晚。我猜它定不愿终老枝头,就此枯萎,它应很乐意把最美好的年华,留给世间所有珍爱之人。
于是此后,每日清晨,采摘些许。或取五六朵泡入茶中,喝一口,顿觉清香入喉;或取两三朵别在发梢,淡淡的清雅小柔;或择一些鲜美之朵,晾晒于阳光之下,待干透之时,便与岁月一起珍藏。
既可封入坛内,如酿一坛老酒,待日后取出烹食煮茶;又可装入香囊,挂于窗前,每遇风时,便会香气四溢,也可把香囊随身携带,隐约透香。
想必,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茉莉。取一个宁静璀璨的夜晚,在月光下听一首《茉莉花》,想着旧时庭院里的一群素衣洁净的女子,虽不曾亲睹她们的容颜,却也定是端庄雅静的。
而就在昨昔,我已把茉莉移至离我闺房最近的一处窗台上。从此闻着它的香入梦,看着它的容醒来。
茉莉花的散文3
在茉莉花香浮动的日子里,一袭白衣飘飘的少女,眼眸水般轻灵,深黑色的眼珠里透着少女特有的活跃与清纯,在花丛中慢慢悠悠的小步前行,洁白干净的手轻轻抚摸着花的绿意盈盈的叶儿。叶儿像一把把反射着青色光泽的起了褶皱的小扇子,在少女轻柔的碰触下摇摇头,抖抖身,仿佛被秋姑娘那万般温柔的手搔了庠,便像婴儿般傻傻的、纯真的笑起来,听,少女仿佛听到了叶儿的笑声,嘴角也微微的上扬,露出浅浅的小酒窝。
你看那花蕾,乳白中晕染了些许淡淡的鹅黄,小小的,饱满的,像是微微颤抖的婴儿的身体,那样可爱,那样弱不禁风,那样惹人怜爱!仔细欣赏,便又觉它像极了婴儿的小手,肉肉的,嫩嫩的,在风中轻轻摇摆,仿佛是小手在一张一弛。几个花蕾围成一圈,最大的那个特别的调皮,抢了其它几个的营养,拼命的向着阳光伸懒腰,它要赶在时间的前头,向阳光打招呼,以便博得秋日阳光的青睐。
看,茉莉花开了,有的像穿着雪白舞裙公主,在空中不断的旋转着,沉醉自己的美丽;有的开得像穿着时尚礼服的模特,不修边幅,不讲轮廓,这边伸出它我纤细的手臂,那边又像又叠罗汉似的重了几层;有的有开得富态,像极了那天上披着白色轻纱跳舞的.仙女;有的开得极雅致,像雪域高原线上的雪莲,白得清纯,白得娇嫩,白得如阳光下那位白衣飘飘的少女!
在这片茉莉花丛中,少女轻轻的走着,跳着,旋转着,极目远眺,在另一片花丛中,有着各色的茉莉花,红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各种形态,各种模样,姿态万千,妖娆多姿。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迎风展翅;有的像毛茸茸的雪球,开得丰满可爱;有的像宫廷舞女,身披彩带,衣裙华美绝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抹微笑,就足以触动所有人的心跳!
茉莉花香,自古有名。少女是闻香而来的,在浓浓的花香中,少女观叶赏花。走着走着,少女被这浓得化不开的香气紧紧环绕,这香入了鼻,润了肺,醉了心房!一阵轻风吹来,香气便如透明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少女张开双臂,任凭香风的温柔抚摸,好像,它要把少女卷到天上,连着五彩斑斓的茉莉花一起,飞到云朵的最高处!
轻轻地提起步伐,生怕伤了这些自然界的尤物。绿叶一片片,迷醉一重重!轻风挑逗着齐腰的茉莉花树,叶儿轻轻舞动,示意着友好。一些叶儿,长得缓慢,青绿中带着几分嫩黄,像还未发育成熟的黄毛小子;一些叶儿,贪婪吸收着土地的营养,长得丰满油亮,已经颇有绅士的范儿。轻轻抚摸这些可爱的小生物,感觉它们是那么的脆弱。薄薄的身躯,仿佛是一片绿色的纸,柔嫩轻盈;又似天上的云朵,轻飘飘,一阵风便可将它们吹得瑟瑟发抖。仔细看,树儿的顶端已长出了花蕾,三五成群束于一棵树上,吸收着母体的精元。风儿,是它们传递花语的使者;阳光,是它们即将绽放的力量;雨水,是它们展开笑脸的动力。 文章阅读
向纵深的“海洋”深处寻找,发现,这里的海拔更高,阳光更充足,看啊,一朵,两朵,三朵,从近及远,好几处的月季盈盈盛放!种种颜色,各种姿态,妩媚万千!这一朵,手指般大小,洁白如雪,淡雅如略施粉黛的邻家少女,清纯娇小,却透露出藏不住的少女风韵;那一朵,一层层,一片片,由里向放旋转式地开放着,如舞蹈中的妙龄少女,穿着层层叠叠的舞衣,在深秋的阳光中,在轻摇的微风中,在绿色的舞台中,毫不隐藏婀娜的身段,曼妙的舞姿,心无旁骛地陶醉在绿野秋光里。
远处,有一雅舍,专供爱好茉莉之人品尝茉莉茶香。此处便是少女最终所达之处。此处花茶,不同超市的那样经过加工和包装,它重在新鲜、天然、荼香更弥久悠远!少女坐在古色古香的石橝凳上,清洗茶具,将少量花茶放入滚烫水中浸泡,期间,茶壶轻轻摇动几下,让荼香弥漫到水中的每一处,少顷,少女将茶倒入小巧玲珑的瓷杯中,将长发往后捋,将鼻子稍稍靠近瓷杯,用手轻轻将香气扇入鼻子里,此时,茶香通往少女的头部、全身的经脉、血管里……
一口茶下去,五脏六腑开始放松,少女的思绪却不断起伏,曾经,少女爱上一位如茉莉花般的男子,他英俊、儒雅、大方,最吸引她的就是他也喜欢月季和月季花茶。山盟海誓,有茉莉作证,每次看到他,她就有一种清新的感觉,每次握着他的手,就有一种温暖的甜蜜,如喝到茉莉的芳香的甜;每次拥入他的怀抱,就有一种丝丝入扣传遍全身的幸福感:那是男子的体香抑或是茉莉花香环绕全身的感觉呢?
如今,我与少女在茶社相遇。有一朵茉莉花儿,四片相连,似停驻在树尖的蝴蝶,美丽优雅,清淡无暇。我欲蹲下,闻其香味,只见一袭白衣的她,早已亲吻了这可人的花儿。“好香啊!”她茉莉花般清雅的声音如天籁之声飘入我的耳朵,如喝了一口茉莉花茶,香了鼻间,润了嗓子,醉了心田!
我蹲下,想看清她的面容,于是四目相对,她的眼如茉莉一般在阳光下流露出清新与纯洁;她的肤色如茉莉一般晶莹透白;她的发,披在胸前,如茉莉花的海洋,飘着迷人的芳香!我们相视一笑,起身,朝茉茉莉开得最绚烂的地方走去。
我们谈着对花的喜爱,谈着花的香气,谈着一切有关花的故事。也许,这就是一见钟情!每个周末的早上,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在花海中相遇。我坐在茶亭里,将新鲜采摘的茉莉花放进古色古香的茶壶中,待一旁清冽的泉水煮沸,便将它倒入茶壶中,花儿跟着水的流动,欢快地跳起舞来,自然有力地扭动着身躯,兴高采烈地唱着幽幽清香的歌谣。她坐在我的对面,面前有一张木制的褐色长桌,桌上放着七弦琴,你挺直腰杆,稍稍侧着头,将秀发习惯性地拂置胸前,不一会儿,一曲《茉莉花香》便悠悠荡荡飘于天际......
② 泰戈尔在哪首诗里赞美过“茉莉花”
泰戈尔在“最初的茉莉”中赞美茉莉花
《人间四月天》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泰戈尔访华,请一袭白衣的林徽因朗诵他的《最初的茉莉》。他说他觉得林徽因如洁白的茉莉般美好,徐志摩做的同声翻译。
傍晚, 徐志摩敲开林徽因的家门,把长衫前襟里的一捧新鲜的茉莉花抖落在林徽因的手心 一言未发,转身离去。林徽因把茉莉花泡在一碗水中。几天后,她为茉莉花换了最后一次水。
徐志摩陪同泰戈尔周游中国,而林徽因也嫁做他人妇 ,林徽因茉莉般清纯 ,但终不是茉莉般温婉的女子。
最初的茉莉花
泰戈尔
呵,这些茉莉花,这些白的茉莉花!
我仿佛记得我第一次双手满捧着这些茉莉花,
这些白的茉莉花的时候。
我喜爱那日光,那天空,那绿色的大地;
我听见那河水淙淙的流声,在黑漆的午夜里传过来;
秋天的夕阳,在荒原上大路转角处迎我,如新妇揭起她的面纱迎接好的爱人。
但我想起孩提时第一次捧在手里的白茉莉,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回忆。
我生平有过许多快活的日子,在节日宴会的晚上,我曾跟着说笑话的人大笑。
在灰暗的雨天的早晨,我吟哦过许多飘逸的诗篇。
我颈上戴过爱人手织的醉花的花圈,作为晚装。
但我想起孩提时第一次捧在手里的白茉莉,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回忆。
英文版
the first jasmine
Tagore
AH, these jasmines, these white jasmines!
I seem to remember the first day when I filled my hands
with these jasmines, these white jasmines.
I have loved the sunlight, the sky and the green earth;
I have heard the liquid murmur of the river
through the darkness of midnight;
Autumn sunsets have come to me at the bend of the road
in the lonely waste, like a bride raising her veil
to accept her lover.
Yet my memory is still sweet with the first white jasmines
that I held in my hands when I was a child.
Many a glad day has come in my life,
and I have laughed with merrymakers on festival nights.
On grey mornings of rain
I have crooned many an idle song.
I have worn round my neck the evening wreath of
BAKULAS woven by the hand of love.
Yet my heart is sweet with the memory of the first fresh jasmines
that filled my hands when I was a child.
③ 求一篇泰戈尔《新月集》中的名篇,除了《金色花》《告别》《榕树》,再加上内容概括
一、作者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是印度近代著名诗人、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在诗歌、戏剧、小说、哲学、政治及音乐绘画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作。他的全部作品构成印度文艺复兴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的一个重要历史侧面,对印度的社会生活和文艺运动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1961年5月7日,泰戈尔诞生在印度加尔各答的一个商人兼地主家庭,属波罗门种性。加尔各答当时是印度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所。泰戈尔的家庭在加尔各答知识界颇有影响。祖父、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兼学者,兄弟姐妹中有许多人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均有成就。泰戈尔的少年时代在一个充满知识、智慧和理想的氛围中度过,领受了印度传统文化和近代西方文明的熏陶。
泰戈尔自幼喜欢诵读《吠陀》和《奥义书》中的诗歌,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他曾几度进入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刻板的学校生活、粗暴的教育方式,使他恐怖而厌恶。他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业,而是在家中接受父兄的教育。家里为他请了家庭教师,讲授梵语经典、文学艺术。他经常参加家庭文艺演出会。此外,他还从村妇、石匠、帮工和农夫那儿,聆听生动有趣的民间故事。这样,他从小就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八岁开始写诗,17岁发表叙事诗《诗人的故事》,并协助二哥办《婆罗多》杂志。
1878年,泰戈尔遵照父兄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以便回国后做一名律师或文职官员。但他的诗人气质促使他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1880年,经过西方文明洗礼的泰戈尔回到祖国,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不久,他跟随父亲和哥哥旅游屯印度北方,接触社会,欣赏瑰丽的自然风光。1884年,他参加“梵社”并任秘书。历时20年。当时他与保守民族主义者兼大作家般给姆•查特吉在杂志上展开了关于印度社会理想的辩论。
这时期是作家创作上的探索阶段。在著名的抒情诗《晚歌》(1882)和《晨歌》(1883)中,畅饮着青春之酒的泰戈尔,纵情地抒发青春的欢乐,描述甜蜜的情恋和绚丽的大自然。1886年发表的《新月集》洋溢着纯朴的母爱和儿童天真烂漫的幻想。由于这部诗集的问世,泰戈尔被誉为“儿童诗人”。总之,这时期泰戈尔的诗宛如一泓清泉,湿润了枯寂的印度大地,开创了一代新诗风。
当时印度正处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英国殖民主义者既在经济上对印度进行掠夺,又从文化上对印度加以渗透。作为殖民地的爱国知识分子,泰戈尔敏锐地意识到印度应该在协调东西方文化方面起到特殊的作用。他说:“在印度,当我们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同化西方文明中永恒的东西时,我们将处于协调两个伟大世界的地位。”从此,泰戈尔或者在加尔各答协助父亲从事社会改良运动,或者在乡下的庄园里积极探索农民问题。
1890年,他应父亲的请求,接管了家族的产业,定居在流经家园附近的帕德玛河的一条船上。他经常泛舟河上,到处飘流,饱览了湖光山色,广泛地接触了乡村社会,目睹了农民的艰辛痛苦的生活以及英国殖民当局的专横暴戾。残酷的现实震动了诗人的心弦,他对地主剥削制度开始进行抨击,对殖民当局表示愤概。1898年,他挺身而出,撰文抨击殖民当局对民族激进派领袖提拉克的迫害,并怒斥对孟加拉的分裂政策。1894年,他担任孟加拉文学协会副主席。
泰戈尔这时期的创作是丰富多彩的,诗作达九卷之多,其中包括优秀诗篇《云使》。1894年,他写了著名诗篇《两亩地》,1900年,他在民间故事基础上写了《故事诗》,这是最为印度人民传诵的诗篇,是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这段时期最重要的创作是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他那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摩诃摩耶》等许多作品,都可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1901年,他离开舍利达家园,抱着改造社会的目的,投身到教育改革中。他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实验。在他呕心沥血的培育下,这所学校在1921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英国推行孟加拉分裂政策,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诗人闻讯后,毅然离开乡村,来到加拉加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他慷慨陈词,发表演说,抵制英货,领导示威游行,并创作了不少激动人心的爱国歌曲。不过这时他的思想十分矛盾,他既主张与殖民主义作斗争,又幻想通过宗教、教育和道德手段来实现民族自治,反对暴力斗争。
但是,泰戈尔仍是随着时代步伐而前进,没有安于象牙塔里的生活。当1919年英国殖民者在阿姆里察屠杀手无寸铁的印度人民,迫使印度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第二次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时,泰戈尔马上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支持群众斗争。
这时期是泰戈尔一生创作的最辉煌时期。尽管泰戈尔的世界观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但在文学上仍提供了大量反映民族独立运动的作品。如1910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戈拉》,虽则是描写19世纪70、80年代的印度社会生活,实则展示了20世纪早期社会及其时代特征。这部史诗般的小说描述了印度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正统派新印度教徒和梵教徒在印度民族独立问题的斗争。他还写了剧本《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其中以《红夹竹桃》最有影响,可以说开创了戏剧的新天地。
这时期泰戈尔的诗歌达到了完美的地步。1912年问世的抒情诗集《吉檀迦利》,曾获诺贝尔文学奖,它以优美的抒情格调和秀丽的诗句,表达他与神交流自己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炽烈情感。1913年,泰戈尔又先后发表了诗集《飞鸟集》和《园丁集》,它们荡漾着对人和自然的热爱情感,对于人在世上的使命寄于了更大期待,人必须把世间变成天堂,而不是往别处寻找天国,显示了比《吉檀迦利》更为积极的进取精神。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泰戈尔的思想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他声明放弃英王授予他的男爵称号,以示对英国殖民者的抗议。他四处奔走,寻求印度民族的出路。他于1916年到过日本和美国,1920-1921年访问法国、丹麦、瑞典、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24年访问中国,1930年到过苏联。他在各国发表演讲,反对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他开始反省自己的思想,创作上的神秘主义色彩和改良主义情调被政治热情和战斗精神所取代。1941年8月7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的祖宅里去世。
泰戈尔的创作生涯长达60多年,留下了数量惊人的文学作品。他的诗要主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主要剧作包括《邮局》《摩克多塔拉》和《红夹竹桃》;《沉船》和《戈拉》是长篇小说的代表作;短篇小说的优秀之作有《摩诃摩耶》《喀布尔人》等等。
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以印度的传统哲学思想为主,但也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他接受了印度教正统派的哲学思想,认为作为宇宙精神的“梵”与作为个体精神的“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梵我合一,达到最高的快乐境界。同时他也提倡东西方文化互补论,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不以东方的精神情感抹煞西方的意识形态,从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观。
在诗歌创作方面,他在50余部诗集均用孟加拉语和英国写成,因此,他拥有世界范围的广大读者。在诗歌创作技巧上,他受到印度古典文学和孟加拉民间诗人的抒情歌曲的影响。而他更赞赏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他说:“标出诗的格律没有用处——为了领会一首诗之美用不着从学究那里去学习什么。有一件事情我注意到了,不懂世故的心灵能抓住诗歌的可爱之处,那些分析诗歌的人们决不会决得到的。他们已经失掉了心灵这种本质,或者从来就没有过。问题是,诗歌必须以同情与感觉才能接近。”泰戈尔所推崇的自由诗不是印度传统的诗歌形式,所以,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主要接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
在小说创作方面,印度古代几乎没有小说创作的传统。泰戈尔完全是在西方的影响下进行小说创作的。他的小说,除了内容之外,从形式到技巧都是西方化的,没有任何印度色彩。
泰戈尔生活在东西方文明剧烈冲突的时代,他一生致力于在冲突中寻求和谐、在对抗中寻求对话的伟大事业。他以自己的丰富创作完成了这项使命。他的伟大作品成为东西方人民的共同精神财富。在印度和孟加拉,他被奉为“诗祖”,每逢的他的诞辰日,印度都要举行庆典,把他当作民族英雄顶礼膜拜。在欧洲,他也受到热烈的欢迎和广泛的赞誉。总之,站立在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泰戈尔,对东方,对世界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
二、作品提要
《泰戈尔诗选》包括以下内容:
《诗选》。这是泰戈尔的一部相当重要的英文诗集,共收入诗歌130首,并有序诗一篇,由国际大学出版社在诗人逝世翌年出版。诗集中除了最后9首之外,均为诗人自己从孟加拉文译成英文。诗选时间范围从1886年至1941年,跨度达56年。诗集中的重要诗歌基本可以分为三个类型,即宗教抒情诗、写实的诗和政治抒情诗,此外还有一些杂诗。宗教抒情诗具有神秘的色彩,比较难于理解,但却十分耐人寻味。第九十四首、第一百首均系写实诗歌中的名篇,前者以传神之笔描绘了一条小河的神韵,后者热情赞颂了矫健的山达尔妇女。政治抒情诗在这部诗集中占有显著地位。它们表现了诗人维护正义和嫉恶如仇的凛然正气。例如,第一O二首抒发了诗人对殖民者蹂躏非洲人民的强烈义愤,第一O八首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丑恶嘴脸。
《故事诗》。这是泰戈尔前期诗歌创作中一部极其重要的孟加拉文叙事诗集,在印度历来被视为诗人留给人民的最好的精神遗产之一。诗集收入诗歌24首,并有序诗一首,初版于1900年。当时,诗人不但正处于创作井喷阶段,也处于爱国主义激情汹涌之时。诗集主要取材于印度古代经典作品中的历史传说,其中既有佛教故事、印度教故事和锡克教故事,也有拉其普特人及马拉塔人的英雄传说。诗人热情歌颂了民族英雄的抵御异族入侵时英勇献身的精神。其中《被俘的英雄》无异于一部锡克教徒英勇斗争的史诗。在莫卧儿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英雄们的鲜血洒遍五河之邦,七百个英雄连同他们的首领般达都因战败被俘,全部壮烈牺牲。《戈宾德•辛格》一诗充分表现了锡克教祖师戈宾德•辛格百折不挠的坚强斗志。他在战斗失败之后仍然对未来信心百倍,怀着豪迈的英雄气概去重整旗鼓,“等待着晓日初升的黎明出现”。这些诗歌来荡气回肠,令人感叹。《故事诗》中的佛教和印度教故事,表现了诗人对民本文义的弘扬和对真善美的礼赞。这部诗集在当时极大地激励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意志,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吉檀迦利》。这部英文宗教抒情诗歌是泰戈尔的代表作,是20世纪世界文坛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诗集共收诗歌103首,1912年在伦敦出版后随即风靡西方世界。这些诗歌,是诗人从其同名孟加拉文诗集和另外几部孟加拉文宗教抒情诗集选择出来的。孟加拉文泰戈尔有着严格的韵律,而英文《吉檀迦利》则以散文为体。“吉檀迦利”的意思是“献歌”。纵观诗集,我们不难看出,它是诗人献给一位神的。在诗人笔下,这位神有着种种名称和身份。诗人时而称为他“主人”,时而称他为“朋友”,时而称他为“父亲”,时而称为他“国王”,但更多的时候还是直接称为他“神”。在翻译这部诗集时,诗人借用了英语中“God”一词,但他诗中的“God”并不是基督教的上帝,而是从印度哲学中玄而又玄的“梵”这一抽象概念演化而来的一具有人格的宗教神。两者虽然同为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但实在是风马牛不相及。泰戈尔的宗教哲学思想,主要来源于印度古代奥义书哲学和印度教毗湿奴派教义。这是一种类似于泛神论的思想。奥义书哲学认为,万有同源,皆出于梵,梵是宇宙的最高本质和最高实在,泰戈尔认为,梵是一种无限的存在,而现象世界和人是有限的存在;人的灵魂与宇宙精神具有实质的同一性。达到梵我一如是诗人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在“有限”中证悟“无限”的欢乐,是他宗教抒情诗歌创作的母题。他在这部诗集中表现出来的热爱人民和祖国的赤忱之情感人至深,他对自然、人生、欢乐、光明和歌颂洋溢着奋发、热烈的情绪。诗集中关于神在自然中和人类社会显现的描写,蕴含着现实主义的因素,飘散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艺术上,诗歌语言朴素自然,清新流丽;感情热烈真挚,含蓄细腻;意境宁谧深邃,耐人寻味;形象鲜明具体,生动活泼。诗集熔哲理与诗情与一炉,充分体现了泰戈尔诗人兼哲人的本色。《吉檀迦利》就是这样一部以形象化的艺术手法表现诗人宗教哲学思想的抒情诗集。
《新月集》。这是泰戈尔的一部以儿童生活和情趣为主旨的英文散文诗集。共收入诗歌40首,初版于1913年。这些诗歌是诗人从自己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翻译出来的。诗集中天真的孩子与慈爱的母亲正是诗人的爱子与贤妻。这部儿童诗集被认为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它也深受我国数代读者的钟爱。诗人依照儿童的逻辑,以朴素的语言、明快的格调和瑰丽的譬喻,描绘出儿童的种种动人情态和奇思妙想。
《园丁集》。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英文抒情诗集,诗体为散文诗。共收入诗歌85首,初版于1913年。诗集中的大部分诗歌是诗人从自己拓19世纪90年代创作的几部孟加拉文诗翻译而来的。不难发现,这些诗歌流溢着青春的动人朝气,闪射着爱情的美丽色彩。《园丁集》表现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儿女情爱,美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庞德认为,《园丁集》中的诗歌犹如“天上的星辰”。诗人采用象征等手法,细腻而又含蓄地表现恋爱中的种种情绪,其言外之意,发人深思,引人遐想。
《飞鸟集》。这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共收诗325首,初版于1916年。其中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诗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余,不断有淑女求其题写扇面或记念册。考虑到这一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诗何以大多只有一两行。诗人曾经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诗体的影响。因此,这些诗以深刻的智慧和简短的篇幅为其鲜明特色。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先生认为,这些小诗“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是丰富的、深刻的。”可谓言之有理。
在“1921-1941年诗选”中,《问》、《边沿集》第十八首和《生辰集》第十首等都是诗人晚年的名篇。面对世界上弱肉强食、侵略横行的现实,他在《问》一诗中表达了对宗教泛爱之说的强烈质疑。《边沿集》第十八首写在法西斯主义猖獗的年代。年代八旬的诗人大义凛然,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生辰集》第十站是这部《泰戈尔诗选》的压轴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回顾并反省了自己的一生。
三、思想内容
泰戈尔是一位很有思想深度的作家,要理解他作品的思想就必须理解其复杂深邃的思想。泰戈尔生活的时代正是印度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时代精神的洗礼和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使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他注重发扬民族传统,唤起民族觉醒,提高民族自信心,同时又不排除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与学习。他《诗选》中的重要部分,表现了一位爱国人维护正义和疾恶如仇的凛然正气。他的《向母亲致敬》这首歌,在印度独立后被定为国歌。他的爱国诗篇,如《洪水》、《不要介意,我的心啊》、《敬礼佛陀的人》等等,在印度广为传扬,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
泰戈尔又是一位“泛爱”“泛神”论者。他的世界观是很丰富而矛盾的,呈进步色彩的同时,又具有唯心主义色彩。诗人认为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主宰者,这个主宰是一个无形无影而又无所不在的实体—梵。梵就是神。泰戈尔在《人格》一书中写道:“在印度,我们的文学大部分是宗教性的,因为与我们同在的神并不是一个遥远的神;他属于我们的寺庙,也属于我们的家庭。我们在所有恋爱与慈爱的人性关系中,都感觉到他与我们亲近,而在我们的喜庆活动中,他又成了我们尊敬的主宾。在开花与结果的季节,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在秋天的累累果实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披风的边缘,而且听到他的脚步声……”人们只有达到与梵即神完全合一的境界,才会真正感到快乐与幸福。著名诗篇《吉檀迦利》所表现的就是对于这种境界的追求和感受。如第65首:“你的世界在我的心灵里织上字句,你的快乐又给它们加上音乐。你把自己在梦中交给了我,又通过我来感觉你自己的完满的甜柔。”这就是追求“梵我同一”感受到的异乎异常的快乐。
泰戈尔自幼受《奥义书》影响。《奥义书》是印度古老的哲学经典之一。泰戈尔吸取了积极的“梵我同一”的思想,对其中消极的“轮回解脱”说却持独特见解,他不主张遁世、厌世,而是主张入世、爱世。如在《刚与柔》的第1首诗里,他满怀激情地唱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热——“我不愿舍弃这美丽的世界,/我愿同光辉的太阳在一起,/我愿同盛开的鲜花在一起,/我愿同人们生活在一起。”在《园丁集》第43首诗里,他说“永不会做一个苦行者”“这是我坚定的决心……/不,我的朋友,我将永不离开我的炉火与家庭,去退隐到深林里面,/如果在林阴中没有欢笑的回响;如果没有郁金色的衣裙在风中飘扬;/如果它的幽静不因有轻柔的微语而加深。/我将永不会做一个苦行者。”(冰心译)
最为可贵的是,泰戈尔在不惑之年仍然可以用儿童的眼光和一支有魔力的笔,将读者带到云端,带到波浪尖上,带到妈妈温柔静谧的臂弯里。《新月集》正是一本这样的诗集。诗人用成人的心理揣摩着孩童的志趣,以朴素的笔调,明快的语言,清新的意境,刻画出一幅幅孩提时代欢乐的生活图景。
泰戈尔称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他自己便是异乎寻常地迷醉于大自然。他的《飞鸟集》有小草对大地的依傍、阴影对光的追逐、海鸥对波涛的呼唤……万千事物翩若惊鸿,宛若游龙纷呈沓至,涌达胸际,流泻笔端,泰戈尔忘情于自然,使他的精神境界非常高尚。“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这似乎在隐喻两种人,一种是为他人服务,生命有价值的游吟诗人,一种是离群索居、自生自灭的林中隐士,对比鲜明,发人深思。作者在写自然的同时,也传递出对世态人生的探讨,正是借大自然的有声、有色、有光、有形的事物—审美客体,表达自己作为审美主体无声、无色、无形的情思。
歌颂爱情也是泰戈尔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诗人为什么要写爱情诗呢?他在《园丁集》第2首写道,他不愿意“坐在生命的岸边默想着死亡和来世”,而宁愿“看守着”“是否有年轻的飘游的心聚在一起,两对渴望的眼睛切盼着音乐来打破他们的沉默并替他们说话”,因而决心为情侣们编写热情的诗歌。他的爱情诗摹写了恋爱中的青年男女各种各样复杂微妙的思想感情,更多的似乎只是传达一种情感,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总之,泰戈尔诗的思想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他对自由、民主的呼唤与追求,他对自然、人生的礼赞与剖析,他的人道主义、爱国主义、“梵神合一”等进步思想仍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涵咏咀嚼,品味不尽。
四、艺术特色
泰戈尔之所以能够获得世界声誉,除了它那耐人寻味、丰富多彩的思想内容外,还与诗人卓越的艺术表现能力有关。
首先,诗人善于使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插上想象的翅膀,任其自由驰骋,随意翱翔,构成一幅幅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图画,显得优美动人。如《吉檀伽利》第61首诗连续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是否有——“这掠过婴儿眼上的睡眠——有谁知道它是从哪里来的吗”,“在婴儿睡梦中唇上闪现的微笑——有谁知道它是从哪里生上来的吗”,“在婴儿的四肢上,花朵般喷发的甜柔清新的生气,有谁知道它是在哪里藏了这么许久吗”;然后逐一加以回答——在萤火朦胧的仙村里有两颗甜柔迷人的花蕊吻着婴儿的眼睛,一线新月的微光触到消散秋云的边缘生出来了微笑,当母亲还是少女时充塞在她心里的温柔安静的爱幻化为婴儿四肢上的生气。这首诗通过美丽的遐想,生动地描绘了婴儿的可爱神态,表达了爱的主题,颇具艺术力量。诗人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营构诗篇。有许多诗形式上短小但容量极大,就是因为诗人联想、想象新奇,意蕴悠远。如《飞鸟集》第92首:“绿叶的生与死乃是旋风的急骤的旋转,它的更广大的旋转的圈子乃是在天上繁星之间徐缓的转动。”谁都见过树叶的凋落,也见过斗转星移,诗人却能从树叶的生死入手写到星辰,让读者不禁想到树叶的又一次飘落,嗟叹“逝者如斯夫”了。又如《飞鸟集》第240首“爆竹呀,你对于群星的侮蔑,又跟了你自己回到地上来了。”诗人将骄傲的人比喻为爆竹,爆竹凭借自己在黑夜中短暂的光亮自命不凡,最终很快又落回地面,形象地说明了人不可妄自尊大。
其次,诗人善于使用自己的思想感情比为具体的形象,显得生动活泼,富有魅力。例如《吉檀迦利》第8首诗用“那穿起王子的衣袍和挂起珠宝项链的孩子”,在游戏中失去一切快乐,为怕衣饰的破裂和污损,不敢走进世界,甚至于不敢挪动的形象,说明人们应当保持艰苦本色,不要追求华美,以免“使人和大地健康的尘土隔断,把人进入日常生活的盛大集会的权利剥夺去了”。阅读泰戈尔诗集,我们时常发现诗人诗歌的意象往往富于象征色彩,使笔下形象充满深层含义,寓情于景。像《园丁集》中的第12首、第55首,《新月集》中的《对岸》《玩具》等等,都是寓理性思考,抽象情感于生动丰富的物象的佳作。泰戈尔的诗多短小精悍,《飞鸟集》中诗大部分只有一两行,极少数是三四行,但能做到景、情、意、理四妙兼得。诗与哲理的结合也是泰戈尔诗的一大特色。且哲理的内容又不减弱诗的形象性,相反,由于泰戈尔高超的表现水平,使他的诗的意境更为深远和含蓄。如《飞鸟集》126首:“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善。”味外之者,韵外之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如第6首:“如果你因失去太阳
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告诉人们不要因过去而沮丧。第65首:“小草呀,你的足步虽小,但是你拥有足下的土地。”片言只语,都包含着渺小与伟大的辩证哲理。他的诗言简意赅,隽永深邃。
泰戈尔的诗歌,以其高度的语言艺术吸引着、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读不懂泰戈尔诗的人或许有之,但主为泰戈尔的诗歌语言不美的人却从来没有。如同一切大诗人一样,泰戈尔也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艺术巨匠。他的抒情诗,清辞丽句,能让人陶醉;他的故事诗,朴素无华,却动人心魄。也就是说,在表现不同内容的诗歌中,他的语言表现出不同的色彩变化。泰戈尔十分注意语言的形象性,为此,他常常借助于比喻。他的比喻每每别出心裁,千变万化,富于艺术魅力。他还常常以自然人格化,赋予各种事物以生命。他在写到自然风光时,力求将所写的对象画面化,敷上种种不同的色彩。他写景喜欢使用白描手法,这在叙事诗中尤为明显。他还十分注意语言的音乐性。孟加拉语本来就是一种富于音乐性的语言,泰戈尔在诗歌中又巧妙地运用各种拟声词,用以模拟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因而使得语言音韵铿锵,悦耳动听。泰戈尔又十分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使其表现出强烈的抒情性,因而增强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泰戈尔力求语言的大众化。他不但学习书本语言,而且学习人民大众的语言。他认为诗人应当“像质朴的人那样讲话,用质朴的散文语言”写作。
泰戈尔的艺术风格当然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单一的。生活是多方面的,有才华的多产的作家往往需要而且也能够写出具有多样风格的作品。他那些清新流利、富于美感的爱情诗以及大量描写自然风光的诗作代表了他光风雯月、静穆恬淡的一面。但他又写过一些雄浑豪壮、气魄宏大的自然诗,写过歌颂英雄、气贯长虹的故事诗,还写过尖锐泼辣、入木三分的讽刺诗,这些诗代表了他豪放激烈、怒目金刚的一面。但这些诗又有共同的特色,这便是泰戈尔之所以为泰戈尔的地方,不管写哪种风格的诗,泰戈尔都表现出极大的抒情能力。他的诗歌的抒情特色不仅在爱情诗、自然诗中十分鲜明,而且叙事诗中表现得也很强烈。他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天才的抒情诗人。
思考题:你认为泰戈尔的诗歌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④ 泰戈尔 第一次的茉莉花 主要内容
最初的茉莉
啊 这茉莉花 这白色的茉莉花
我仿佛记得当回我第一次捧着这些茉莉花
这白色的茉答莉花
我爱那阳光 那天空 那绿色的大地
我听淙淙的河水自幽深的午夜里传来
秋日的夕阳落在荒原上
在大路的转折处
如同新娘 轻揭面纱
去迎接她的爱人
但至今
那芳甜的记忆仍在我心
初次捧在手里的那朵洁白的茉莉
我的一生有过许多快意的日子
在节庆的夜晚 我随众人笑语狂欢
在灰霾的雨天早晨 我吟咏着不成调的歌曲
在向晚的暮色中 我颈上戴着以爱亲手为我编织的花环
但至今
那芳甜的记忆仍在我心
初次捧在手里的那朵鲜嫩的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