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花写诗
㈠ 形容三月的诗句
1、《宣城见杜鹃花》
唐代: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曾经在蜀国见到过杜鹃鸟,在宣城又见到了杜鹃花。杜鹃叫一回,我的泪流一次,伤心欲绝。明媚的三月春光啊,我时时念叨着家乡三巴。
2、《玉楼春·春恨》
宋代: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译文:在绿杨垂柳、芳草萋萋的长亭古道上,他好像情侣轻易地抛下我就登程远去。楼头的钟声惊醒了五更的残梦,心头的离愁就像洒在花底的三月春雨。
无情人哪里懂得多情的人的苦恼,一寸相思愁绪竟化作了吵肢万缕千丝。天涯地角再远也有穷尽终了那一天,只有怀人升丛世的愁思却是无限绵长、没有尽期啊。
3、《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译文: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她登楼向远处望去,却看不见那通向章台的大路。
春已至暮,三月的雨伴随着狂风大作,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郑早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㈡ 描写杜鹃花的优美句子
杜鹃花正盛放,一簇簇花团锦簇,犹如亭亭玉立的仙女。花朵颜色丰富,粉红、乳白、桔黄交织成一片绚丽的画卷。
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杜鹃花红艳艳的盛开,仿佛一幅美丽的图画。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诗赞美杜鹃花:“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诗句中充满了对杜鹃花的喜爱和赞美。
杜鹃花千姿百态,有的洁白如雪,有的殷红似火,有的粉红如婴孩的笑脸。它们有的浓妆艳抹,有的淡若缟素,有的丹唇皓齿,有的芬芳沁人。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杜鹃花,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初识杜鹃花是在冬季的花市,满枝的花朵让我惊叹。花瓣密密匝匝,蕊靠着蕊,瓣贴着瓣,相互依偎竞相辉映。纤细的枝苗撑起了美丽的花伞,在寒冷的季节里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杜鹃花的另一品质是兼从容和雅致于一身。非花时节,它默默舒展枝叶;花开时节,它从容不迫地绽放,色彩浓郁、香气扑鼻。这种平民性格让人倍感亲切。
杜鹃花虽普通却顽强,没有精心呵护也能在路边悄然生长。这让我对杜鹃花的生命力感到震惊和敬佩。
在玉龙雪山脚下,杜鹃花的花期已过但越往山上走,大片大片的杜鹃花映入眼帘。那层层叠叠的花海随着山势起伏跌宕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美。
虽然杜鹃花没有牡丹的富贵、荷花的娇贵、菊花的金贵和梅花的稀贵但它盛开时如火般热烈象征着纯洁的爱情和诚挚的友谊。
我爱杜鹃花因为它与松柏为邻与寒梅为友。它勇于拼搏、敢于张扬的品质值得称赞。
去年春天我家种下了两盆杜鹃花不久后它们便开出了几朵小花。盛开的杜鹃花如同穿着彩裙的仙女在阳光下翩翩起舞美丽又可爱。
杜鹃花又叫映山红。想象山间一片紫红色都如红霞般绚烂。绿叶作为底色红花点缀其间如天然雕琢的被子映衬在阳光下如蝶儿翩翩飞舞。这不是山丹丹花开却也是织造锦缎的样子。
默默注视着杜鹃花那遒劲的枝干铭记着它走过的风雨;那墨绿的叶片渗透了它饱经霜雪的苦难;那柔美的花瓣演奏了酸辛旅程的胜利乐章。每一次怒放都展现了生命的奇迹。
㈢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为何要称杜鹃为“花中西施”
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大诗人,诗仙李白,诗王白居易,乃是各中翘楚,白居易不同于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但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杜鹃花改变了他的写诗风格,因为喜爱,所以当即做了一首《山石榴寄元九》赠予好友,也因为这首诗,奠定了杜鹃花“花中西施”的地位。
杜鹃花花语:爱的喜悦,珍重,永远属于你,最适合送给恋人,家人和朋友,杜鹃花比不过“花中皇后”牡丹,“花中君子”兰花,确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平凡心愿的寄托。平凡的生活,平凡的寄托,“花中西施”当之无愧。
㈣ 描写“杜鹃花”的古诗词有哪些
1.
《山石榴寄元抄九》唐:白居易
山石榴,一名山踯躅,一名杜鹃花,杜鹃啼时花扑扑。
九江三月杜鹃来,一声催得一枝开。江城上佐闲无事,
山下劚得厅前栽。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
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麹尘。泪痕裛损燕支脸,
剪刀裁破红绡巾。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
2.
《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
《寒食日题杜鹃》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4.
《锦瑟》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
《杜鹃花》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㈤ 晚春杜鹃花美诗六首:最惜杜鹃花烂漫,一声啼处满山红
晚春杜鹃花六首赏读: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喜欢杜鹃花。晚春时候,杜鹃花开始打苞,像一捻红色的火苗,或者玫红的丝绸掖在小花苞里。仿佛是一夜之间,喇叭一样的花朵绽放。
杜鹃花是灌木,在城市的园林,相比大型的花树要矮小,但是成片在脚下,在晚春绿多红少的时期,连片的杜鹃无疑是视觉的惊艳和靓丽,打破沉闷。而在山林,常年野生的杜鹃花枝条较高,蓬勃茂密,花开满树,可以形成几米高的巨大花球,当连绵成片,铺满谷地山头时,那种壮美绚烂,有一句古词可以确切表达——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杜鹃花是山地灌木,适合500米到2000米的海拔山地,长江流域的山林,乃至黑龙江山林都有。但是壮丽绚烂的杜鹃,在古代,以四川为盛,因为那里土壤含酸性高,崇山峻岭,气候温润,空气洁净。
杜鹃花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汉代人编写的《蜀王本纪》描写了先秦时代蜀国没有被秦国灭亡之前的历史。
蜀国最先的部落和王叫做蚕虫,柏灌,鱼凫,各自延绵了几百年。那个时候蜀地还人烟稀少。
后来有以男子鸣叫杜宇,自立为蜀王,号称望帝,他治理汶山有功劳,人们纷纷吹阿里拥戴他,人口增多。后来四川玉山发大水,有一鳖灵善于治水,望帝因为爱上了鳖灵的妻子,觉得德行不如鳖灵,就将王位禅让给鳖灵。杜宇离开的时候,有无数的鸟儿鸣叫,仿佛是在说,请不要离开,所以这种鸟叫“子规”,这个子,是你的意思,也是半夜的含义,规是规劝。
古蜀和古楚,都有鸟类崇拜,杜鹃鸟被认为是杜宇的灵魂。
一种说法是杜宇死后化作杜鹃鸟,仍旧年年操心此地的农业和人民生活,用布谷布谷的叫声催耕。
一种说法是,杜宇是被迫禅位,死后化作杜鹃悲鸣。而后来,蜀国真的被秦国灭亡了。
当杜鹃鸟的叫声日夜啼唤之时,恰好满山的红花开放,且上面的斑点如同血迹,人们说,那是杜鹃鸟啼哭的鲜血,不信,你看看杜鹃鸟,它嘴巴还有血痕了。
在蜀国,杜鹃花和杜鹃鸟同时存在,一个名字,含着花鸟两名,更指向他们曾经的王,杜宇。
这些传说,基本在汉朝时候,就已经定型。古蜀的人们用以纪念自己的历史。而随着秦汉一统,这种鸟,叫做杜鹃,也就在中国广大地域传开。
“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 魏晋 · 无名氏《子夜四时歌 其六 春歌二十首 》
子夜是晋朝吴国的一个歌女,可以说在晋朝的吴地,人们都知道这种鸟,不管这种鸟之前叫什么,但是已经有了统一的名字,叫做杜鹃。
杜鹃鸟在竹林里鸣叫,梅花正在仲春了飘落。
美丽的女孩子们一起踏青,裙子在芳草间摇曳。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盛唐 · 李白宣城①见杜鹃花(762年3月}
虽然有很多人考证李白的出生地是碎叶城,现在的吉尔吉斯坦,但是李白的童年少年是在四川长大,他的故乡,应该是四川。四川的大山大水,激发着他少年的激情,他考察过蚕虫古国。杜鹃鸟和杜鹃花是他的家乡之花。至少他在四川生活了接近20年。
然后在25岁之后,出川游历,最后成为和盛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伟大诗人。
60到62岁的李白,因为安史之乱的政治原因,到达他人生最后一个低谷,在宣城和镇江之间贫苦往返,且已经多病。
这里的三月,也有着满城的杜鹃花开,经过汉朝的移植,杜鹃花早已经从四川走出,又或者本地也有原始的杜鹃花,经过汉唐的长期审美栽培,宣城的杜鹃花也开得如此绚烂。
高岸一生如同仙人一样的李白,终于有了深切的怀乡之感。
在蜀国,曾经听见过杜鹃鸟那凄厉的啼叫,在这里,又看到了如同故乡一样的杜鹃花啊。
那杜鹃鸟叫一声,让人心情百感断肠,叫人在 这三月的春天里,忆起了故乡三巴。
李白,后世推崇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他的本心,是以才华而涉足政治,施展治国的理想。但是他死的时候,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贫病困窘的他根本无力回乡,再浪漫的诗人,也有着这种悲愤无奈的呻吟。
他死在62岁。病死,喝酒醉亡,自杀,看你相信哪种?
“杜鹃花里杜鹃啼,浅紫深红更傍溪。
迟日霁光搜客思,晓来山路恨如迷。” 唐 · 杨行敏《失题二首 其二》
只有在自然环境最好的山地,才能同时见到杜鹃花和杜鹃鸟。因为城市的杜鹃花往往低矮。
能够在杜鹃枝头啼叫的杜鹃鸟,其花木本身,肯定高大数米。
在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区山路,你可以看到连片的杜鹃花,甚至在山中的溪水边,它们得天独厚,水分充足,那玫红的大红的杜鹃花傍水而生,那倒影都叫人着迷啊。
这是早上的山路,且是雨后新晴,一路的杜鹃花,让人流连,山重水复,走不尽的满山红艳,是欢喜这花开满路吧,只是担心着这样的好景好花迟滞了脚步,让时间迷失在山林啊。
我很担心,像他这样的走法,黄昏是否可以到达驿站?
如果是要赶路的人,真是乱花迷眼,只怕同行的人都要心生焦躁了。
“云中台殿泥中路,既阻同游懒却还。
将谓独愁犹对雨,不知多兴已寻山。
才应行到千峰里,只校来迟半日间。
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 ” 唐 · 白居易《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
晚年的白居易,性子越发悠缓。他的好友刘十九是个急性子。
李白曾经有首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很多人是从这首诗,认识刘十九,觉得白居易还有这样一个随时对酒的朋友。不过细品这首诗,刘十九比白居易主动豪爽,白居易是看到天色即将下雪,才赶紧邀约,但是我想,刘十九一定第一时间到。因为刘十九性子急。
在这样一首晚春游山的诗里,充分暴露了白居易行动迟缓,让人不耐。
已经约好了去附近香山寺庙看杜鹃花,也应该不是大雨,结果白居易迟了半天,是真正的半天,才赶上山来,结果刘十九真的等得不耐烦,先走了。白居易自知有愧,赶紧写诗赔罪。
首先还叽叽哇哇辩解,这山高路远,道路泥泞,和你不能一起到,结果我来晚了,却发现这里真美,我还不想下山。
我原来以为自己会很郁闷,因为你走了,我只能一个人对着雨天,但是这里真美啊,我打算就在这里多转悠一下。
我来到这杜鹃花盛开的山峰,我想,你为什么不多等等我呢,我不过是迟来半日而已。
我最喜欢这里浪漫的满山杜鹃啊,在春风春雨中摇曳,只是我来的时候,你走了,不能一起攀折。
这白居易,来晚了,还怪别人不等他,要知道人家可是独立晾在杜鹃花里几个时辰,该看的早就看够了。遇到白居易这样慢腾腾的性子,刘十九估计脸色都饿黄了。
但是这里的杜鹃也是真的美啊。
“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繁艳向人啼宿露,落英飘砌怨春风。
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谁将老子同。
惟有此花随越鸟,一声啼处满山红。” 唐 · 李绅 《新楼诗二十首 其四》
唐朝人已经杜鹃花普遍用于园林种植。
比如李绅就在庭院里种植了大量的杜鹃花。
杜鹃花如火盛开,千朵花房一起打开,在黄昏里遍布红色的栏杆外。
那种繁艳之美,在早上是带露花开,如同美人含泪。
而落红也好,一种闲愁闲适在芳草地上,仿佛一种清愁怨恨。
我曾经那么盼望和佳人一起看梅花,但最终,是自己独自徘徊在春天的月光下。
只有杜鹃花给人那种安慰感,因为只要杜鹃鸟以啼叫,它就有灵气的照应了鸟的声音,让杜鹃鸟不寂寞,开出了漫山遍野的红。
这尾句的诗,特别耐读。
仿佛是杜鹃鸟一声寂寞,一声啼叫,一声欢喜,杜鹃花就马上回应,我来了,我用满山的花开回应你,安抚你。虽然这是自然应者节气开花的杜鹃花,但是这样写来,别有一种深沉的互动和灵气。
那么对照李绅所感慨的是什么呢,人间的守望,是那样的孤独。有约不至,无人陪老啊。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一声寒食夜,数朵野僧家。
谢豹出不出,日迟迟又斜 。”南唐 · 成彦雄《杜鹃花 》
这是杜鹃花和鸟双写。
杜鹃花和杜鹃鸟,艳丽的花悲怨的鸟,它们守在一起,是世上何等的奢侈情感。
那杜鹃花让人怀疑是杜鹃鸟口中的薛,滴成了枝头上美艳的花。
在寒食节的晚上,一声杜鹃鸟的声音,就催开了寺庙数朵杜鹃花啊。
我就是想等待杜鹃鸟在白天也出现,只是只看到杜鹃花开,没有看到杜鹃鸟来。
这首诗让人联想。
谢豹,也是杜鹃鸟的别称,是吴地方言。
半夜听见杜鹃声音,早上只看到杜鹃花,那杜鹃鸟在哪里呢?
难道是传说的,它哭死在夜里?那么又一轮黄昏到了,还能听见杜鹃鸟的鸣叫吗?
这首诗的名字叫做杜鹃花,那是杜鹃花的等待,等到她心爱的鸟而出现,她自己站成了最美的守望。
用我的艳安抚你的悲伤。不要哭死了,杜鹃花对杜鹃鸟说。
杜鹃一叫,满山花开。
我忽然读懂了古人内心那种深刻的爱的情怀。
当这世界失去了所有,不怕,还有我,在你的哭泣里笑脸盛开。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㈥ 写杜鹃花最经典的古诗词
在《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常常被引用,用来形容杜鹃花的顽强生命力。杜鹃花因其在干旱季节野火过后依然能在荒芜之地绽放,展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了文学作品中象征不屈不挠精神的植物之一。
杜鹃花不仅在中国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还经常出现在歌曲和小说中,成为传递各种情感和寓意的媒介。它不仅是春天的象征,还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青春与美的化身。这些象征意义使得杜鹃花在文学和艺术中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研究。
杜鹃花的美丽与精神内涵不仅在诗词中得到了充分展现,还被许多艺术家赋予了新的生命。通过各种形式的艺术创作,杜鹃花的象征意义和美学价值被进一步挖掘和传播,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追求美好生活的载体。
随着时间的推移,杜鹃花在中国文化中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生命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杜鹃花常常被用来表达作者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追求。这种植物不仅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美丽的花朵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更以其所蕴含的文化寓意激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杜鹃花在中国文学和艺术中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它的自然美上,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无论是诗词、歌曲还是小说,杜鹃花都成为了作者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工具,使得这种植物的文化内涵得以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