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解剖图
❶ 栀子花几月份换盆最好
秋天在农历八月的时候,春天在清明前后。
❷ 栀子花标本的制作
1)取材 取干标本上脱落的花或新鲜的花,花各个部分应保持完整、典型,避免使用破碎、腐烂或虫咬的材料。
2)软化 干花与新鲜花的预处理有所不同。干花取下后放入小烧杯中,加入运量自来水,用酒精灯煮沸直至花变软。如果煮得时间过长,会使花都失去弹性,不易展开,而且容易破碎;如使用新鲜花可用热水冲烫使其变软。
3)染色对于需要显示颜色的标本,软化后可进行染色。一般根据标本的原色进行,如红色花可用番红,紫色花可用龙胆紫,黄色花可用橙黄G,等等。限于篇幅,染色方法清参阅有关生物技术教材。但这种染色方法得到的是一种近似的颜色,一般标本上都有花色记录,也可以不进行染色。
4)解剖取洁净载玻片1片,加蒸馏水1滴,将染色后的花放在水滴中,在解剖镜下用镊子和解剖针将花各部分分离开,分离的花部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玻片上,如有折叠的部分,可将这一部分浸于水中,再用解剖针轻轻拨出来。整理后,吸去多余的水分,在标本上面再加1片载被片,用细线松松地缠扎起来。
5)脱水 上述标本放入50%酒精中脱水约l~2 h, 再换人70%酒精中脱水约1~2 h,然后换人纯酒精中2次,每次约l~2 h。
6)透明与封藏 经脱水的标本转入无水酒精与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中,透明约l h,然后取出换人纯二甲苯中约l h,最后将被片打开,在标本旁边空白处放一标签,标明标本名称、采集地点、标本号数、采集人等内容。标签最好用较透明的材料制作,字体应使用不溶于油的墨水书写;在标本上滴加树胶,盖上加另一片载玻片,轻压,使标本展平。然后用线捆扎,擦去多余树胶,晾干。
经过这样处理的标本,保存时间长,不霉变,可与一般玻片标本同样保存或直接附于腊叶标本上保存。它可用于直接观察,也可用显微镜进行低倍镜下的观察,还可直接当作底片用放大机进行照片制作(得到反相照片头无需进行翻拍。然而它也有其弱点,即一经封片,就不能再打开。如果制作将来需要打开的标本,可将上述第6步作如下变更:
经脱水的标本打开加上标签后,直接在空气中或放在烘箱中烘干,然后用透明胶带纸沿玻片四周粘合,放入有干燥剂的容器中保存。对于标本颜色没有特别要求的,也可将上述第3步“染色”忽略。经这样简易封装的标本,虽然保存起来较为困难,但在需要时,可随时打开取用其中的花都材料,更适合于腊叶标本上落花的处理保存,只要注意防潮,一般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笔者在多年的研究中一直采用这种简易的封藏方法,所用标本基本没有霉变,也不生虫。
❸ 狗牙花和栀子花的区别
看起来有点像,而且都是香的,但是狗牙花属于夹竹桃科,栀子花属于茜草科,从解剖结构上完全不同
❹ 描写墓地的环境或风景的句子,写的越像小说分越高!!!!!!!!!!!!!!!!!!!!!!!!!!!
我自己写的小说片段,女二独自一人到墓地时的情景:
上弦月高挂在夜空中,幽幽的银光斜斜地照在冰凉的石碑上。夜月下伊梦云才发现一个人在漆黑的墓地中,没有地图,没有目标,仅仅是待一晚,却又一种四处危险的感觉,人类本能怕黑,并且会将黑暗中的种种信息自动恐怖化。蟋蟀的凄切地叫着,墓碑都像笼上了一层朦胧的薄纱,远处看不清怪石影影绰绰愈显幽暗,树影飘动,好像恶魔的出场仪式。心里安慰着自己不怕,然而对未知的恐惧很快击垮了伊梦蝶,仅仅在墓地外围徘徊。不是闪过的阴影,未知鸟类的叫声,都让她神经紧张。伊梦蝶觉得似乎有什么在看她,“谁!”没有回答,仅仅飘出一个影子,看形状像一个人,却是一片漆黑,在斑驳的阴影中看不清是男是女,但很显然,不是人。
“啊————”伊梦蝶真的后悔了,拔腿就跑,完全不在乎什么约定了。一只只蝙蝠从她头顶优雅的掠过,吓得她加快了步伐,墓地长年无人打理荒草丛生,在连续摔倒三次,于是把衣服完全弄脏后跑不动了,见没有什么奇怪的东西追来,便不跑了,随便靠在一个墓碑上喘着粗气。冰冷的触感又让她赶紧离开,闭上眼睛,浑身都痛,地上和墓碑都凉凉的,加上各种虫鸣鸟叫,让她不敢闭眼。然后,伊梦蝶发现了一个更严峻的问题:迷路了。只有自己孤独的影子。进进出出的都是自己的脚步。
❺ 红花草的另一名称
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很艳丽,有香味。 有些学者认为裸子植物的孢子叶球也是“花”,而多数人则认为被子植物才有花,所以被子植物也称为有花植物。花的各部分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变化较小,所以长期以来,人们都以花的形态结构,作为被子植物分类鉴定和系统演化的主要依据(见被子植物门)。 2.可供观赏的植物。 3.形状象花朵的东西。例如:灯花/火花/雪花。 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别种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例如:花炮/礼花。 5.花纹。例如:白地蓝花/这被面花太密。 6.用花或花纹装饰的。例如:花./花篮.花灯.花车.花布。 7.颜色或种类错杂的。例如:花白.花猫.花花绿绿。 8.眼睛模糊迷乱。例如:眼花/昏花。 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诚实的。例如:花招/花言巧语。 10.比喻事业的精华。文艺之花/革命之花。 11.比喻女子。例如:姊妹花。 12.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例如:花魁/花街柳巷/寻花问柳。 13.指棉花。例如:轧花/弹花。 14.痘。例如:天花/种花。 15.作战时受的外伤。例如:挂了两次花(彩)。 16.姓氏。 17.使用、消耗。例如:花花公子;花费…… 编辑本段英文flower释义 n. 1. 花;花卉;开花植物[C] Bees gather nectar from flowers. 蜜蜂采集花蜜。 2. 精华,精英[the S][J][(+of)] They are the flower of our nation. 他们是我们民族的精英。 3. 开花;盛时[U] The narcissuses were in flower. 水仙花盛开着。 vi. 1. 开花 This bush flowers in the spring. 这种灌木春天开花。 2. 【书】发育,成熟;繁荣 Mozart's genius flowered at a very early age. 莫扎特的才华在年幼时就焕发了出来。 vt. 1. 使开花 2. 用花装饰 编辑本段花的结构 关于花结构的本质,比较一致的观点倾向于将花看作一个节间缩短的变态短枝,花的各部分从形态、结构来看,具有叶的一般性质。首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德国的诗人、剧作家与博物学家歌德(Goethe 1749-1832),他认为花是适合于繁殖作用的变态枝。这一观点得到了化石记录以及很多系统发育与个体发育证据的支持,并且能较好地解释多数被子植物花的结构,因而延用至今。 一朵完整的花包括了六个基本部分,即花梗(pedicel)、花托(receptacle)、花萼(calyx)、花冠(corolla)、雄蕊群(androecium)和雌蕊群(gynoecium)。其中花梗与花托相当于枝的部分,其余四部分相当于枝上的变态叶,常合称为花部(flower parts)。一朵四部俱全的花称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则称为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 花的各部分(如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等)及花序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适应性变异,因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类型。 花的形状千姿百态,大约25万种被子植物中,就有25万种的花式样。但是所有的花仍有共同的结构图式,它们的组成通常为: 花托 花与茎连接的部分,由节与节间组成,节上着生花的能育与不育的附属物。这些节往往由于节间的缩短和受抑制而紧密地拥挤在一起,导致花托显著变形,因此,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很不象茎。花托上所着生的不育部分(苞片、萼片、花瓣)可螺旋地或轮生地紧密排列在一起。轮生排列时,上下轮之间,常成交替的排列。有的植物的同一类器官,例如花瓣,可形成两轮或多轮(重瓣花),如重瓣的碧桃花。 花萼 在花的最外面,对花的其他部分起保护作用。可分成几个萼片,在形状和构造上十分近似叶子或苞片。绿色的萼片中含有叶绿体,表皮层上具气孔(器)和表皮毛,但很少象叶子那样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在形态学上,把花萼视为一种变形的叶子。萼片一般成轮状排列,但有些原始科,例如毛茛科为螺旋排列。它们也可成花瓣状,或与退化的花瓣结合在一起。萼片极度退化时,成为细齿、鳞片、刺毛或成小突起。受精后,花萼脱落或宿存,宿存的花萼对果实的发育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花冠 在花萼之内,花冠通常可分裂成片状,称为花瓣。花瓣一般比萼片大,在形态学中认为花瓣也是一种叶性器官。花萼和花冠合称花被。花瓣的表皮层上,也可有气孔和表皮毛。花瓣的大小和形状有很大变化。有的很大,有的则相当细小,甚至退化成鳞片、刺毛或各种腺体。花冠除了具保护作用之外,花瓣的颜色和香味,对于吸引动物传粉起着重要作用。花冠之所以有各种鲜艳的颜色,是由于细胞中含有有色体和细胞液中的色素,并受细胞内、外各种因素变化的影响。有些风媒花的花被很不明显,或呈绿色或近乎无色。 根据花瓣分离或联合的情况、花冠下部并合而成花冠筒的长短,以及花冠裂片的形状与深浅等特征,可将花冠的类型分为:筒状(向日葵的管状花)、漏斗状(甘薯)、钟状(桔梗)、轮状(番茄)、唇形(芝麻)、舌状(向日葵的舌状花)、蝶形(花生)和十字形(油菜)。其中由于筒状、漏斗状、钟状、轮状和十字形花冠,其花瓣的形状与大小较一致,故这类花为辐射对称。而唇形、舌状与蝶形花冠,其花瓣形状、大小不一致,则呈两侧对称。也有些花,如美人蕉的花是不对称的。 雄蕊群 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总称。各类植物中,雄蕊的数目及形态特征较为稳定,常可做为植物分类和鉴定的依据。一般较原始类群的植物,雄蕊数目很多,并排成数轮;较进化的类群,数目减少,恒定,或与花瓣同数,或几倍于花瓣数。在一朵花中,如有4枚雄蕊,其中两枚花丝较长,两枚较短,称二强雄蕊,如唇形科和玄参科植物;又如一朵花中有6枚雄蕊,其中4长2短的,称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另外,雄蕊中花丝或花药部分,常有并连现象,假如花药完全分离,而花丝联合成一束的,称单体雄蕊,如蜀葵、棉花等;花丝并联成为两束的,称二体雄蕊,如蚕豆、豌豆等;花丝合为3束的,称三体雄蕊,如连翘;合为4束以上的称多体雄蕊,如金丝桃和蓖麻等。相反,花丝完全分离,而花药相互联合,称聚药雄蕊,如菊科,葫芦科植物。 每一个雄蕊,通常由花药和着生它的一个细的花丝组成。花药在花丝上的着生方式可分为:①全着药,花药全部着生于花丝上,如莲;②基着药,仅花药基部着生于花丝顶端,如莎草、小檗;③背着药,花药的背部着生于花丝顶端,如油桐;④丁字着药,花药背部中央一点着生于花丝顶端,易于摇动,如小麦,水稻;⑤广歧药,药室完全分离成一直线,并着生于花丝顶端,如地黄;⑥“个”字药,药室基部张开,上面着生于花丝顶上。 通常每个花药由两个药瓣组成,每个药瓣有两个花粉囊,其中有花药壁和产生小孢子的药室(孢子囊)。花药壁到发育后期,可由表皮层、药室内壁、中(间)层和绒毡层等 4层细胞组成。每个孢子囊中有许多小孢子母细胞,它们各自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四个单倍体的小孢子。此后每个小孢子(核)又分裂一次,形成一个大的营养细胞(或称管核),和一个小的生殖细胞(核),这时具两细胞的花粉粒(即雄配子体)基本成熟。在成熟花药开裂以前,药室之间的分隔可能已破裂,四个孢子囊的花药即变成两个花粉囊。花粉粒即从开裂的花药中释放出来。花药开裂方式有:①纵裂,沿两个花粉囊的交界处纵行开裂,如油菜、牵牛花等;②横裂,沿花药中部横向裂开,如木槿、蜀葵等;③孔裂,在花药顶部具小孔状裂口,如茄、番茄等;④瓣裂,花药侧壁开裂成数瓣,如樟树、小檗等。 雌蕊群 一朵花中所有雌蕊的总称。雌蕊位于花的中心,由着生胚株的心皮所组成。一般认为心皮是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一朵花中可能有一心皮或多个心皮组成为雌蕊群。心皮是叶子的变态。心皮包卷以后、相接部分所形成的一条缝线,称腹缝线,而在相对的一边,即心皮的中肋处为背缝线。 由一个或多个心皮形成的雌蕊,常分化出基部能育、膨大的部分,称为子房,以及子房上面不育的部分,即花柱和柱头。依据子房在花上着生情况的不同,分为:上位子房——子房底部与花托相连,这种花称为下位花。如毛茛和金丝桃;下位子房——整个子房下陷于花托之中,并与花托完全愈合,这种花称为上位花,如南瓜;还有半下位子房——子房的下半部与花托愈合,这种花称为周位花,如甜菜等。周位花的花托多少扩大成杯状或壶状,子房着生在中央,花被和雄蕊围着子房仍是上位子房,如桃花,所以周位花可以具有上位子房或半下位子房。此外,根据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和结合方式不同,又可将雌蕊划分为单雌蕊和复雌蕊两大类。单雌蕊又称离生心皮雌蕊,其中一朵花只有一个心皮构成的雌蕊,如大豆,桃等;也有一朵花中由多数彼此分离的单雌蕊,如毛茛、草莓等。复雌蕊又称合生心皮雌蕊,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心皮联合形成,其中子房合生,花柱与柱头分离的,如蓖麻、石竹等;有子房与花柱合生、而柱头分离的,如棉花、向日葵;也有子房、花柱和柱头3者全部合生,如油菜、柑橘等。从系统发育的观点看,单雌蕊是比较原始的类型。 柱头位于花柱的上端,其表面粗糙而有粘液,这是接受花粉的地方。子房内着生一个或数个胚珠。胚珠着生的地方,称为胎座。胎座常分为:①边缘胎座,单心皮、子房一室,胚珠着生在心皮的腹缝线上,如豆类;②侧膜胎座,由两个以上心皮构成的子房,胚珠着生于心皮的边缘如油菜、黄瓜;③中轴胎座,由多心皮构成多室子房,胚珠生于子房的中轴部分,如棉花、柑橘;④特立中央胎座,由多心皮构成一室子房,胚珠着生在与子房壁分开的中轴上,如石竹科植物;⑤基生胎座,胚珠生于子房基部,如菊科植物;⑥顶生胎座,胚珠生于子房的顶部,如瑞香科植物。胚珠由珠被和珠心组织所组成。每个胚珠中,一般有一个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4个单倍体的大孢子,其中3个很快退化,只有1个大孢子经数次有丝分裂,产生多细胞的胚囊(即雌配子体)。 此外,花各部分的基部往往具有蜜腺,称为花内蜜腺。 一朵花,如果具有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4部分,称为完全花;若缺少其中一部分者,则称为不完全花。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都有的,称为两性花;有些植物的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这种花称为单性花。只有雄蕊的为雄花,只有雌蕊的为雌花,例如栎树和柳树的花。如果雌花和雄花同在一株上,这种植株称为雌雄同株,例如栎树、玉米;如果雌花与雄花各自着生在不同的植株,则称为雌雄异株,例如柳树、“活化石银”杏。有的植物,在同一株中可以有两性花和雄花与雌花,而有的种,既有两性花的植株也有雌花植株与雄花植株,如猕猴桃。 花模式和花程式 各类植物花的形态与结构特征,可用花的横切面图解来表示它的各部分的排列形式,称为花模式。例如棉花的花模式图(图7)。也可用某些符号及数字列成的公式表示,称为花程式。例如棉花的花程式为:K(5+3),C5,A(∞)G(3-5:3-5),其中K代表花萼,C代表花瓣,A代表雄蕊,G代表雌蕊。P代表花被。数字均写在代表字母的右下角,如数目很多用“∞”表示,排列一轮以上的用“+”表示,“()”表示联合的意思,在“G”字上面或下面或上下面加一横线,可分别代表下位子房,上位子房和半下位子房。“G”字右下角的数字中,冒号“:”前为心皮数,后为室的数目。在花程式前面的符号有“*”,代表辐射对称花,“↑”代表两侧对称花,“♀”代表雌花,“♂”代表雄花,“”表示两性花。 花的结构与话所在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不同地域的花的结构特点也不同。 编辑本段成花过程 植物生长发育到生殖阶段,茎干上部分或全部顶端分生组织停止发生营养叶,从无限生长变成了有限生长,花可以在主茎的顶端或在侧枝的端上发生,或者两处都发生。许多植物的成花,包含有花序的形成。 生殖阶段开始时,最容易看到的现象是体轴的迅速生长。在禾本科植物和具鳞茎的植物中特别明显。伸长的轴上产生单个花或 1个花序。如果花是着生在分枝的花序上的,当加速产生腋芽时,也就接近成花了。 成花诱导 花形成的时期(或称为花芽的分化时期)和方式是由植物内在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植物只有完成营养生长,并在某种外界环境下,达到一定的生殖阶段时,才能成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能否成花,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光照和温度等环境因素所决定,许多植物对昼夜相对长度的变化(光周期)和温度有一定的需要范围,在这两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入生殖时期。 在顶端诱发成花的时候,原来营养茎端的分生组织细胞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时细胞质明显的变得浓厚,原来具有的大液泡,分散成为许多小液泡。其他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数目大为增加,细胞的呼吸作用增强。以后,小液泡又明显增多变大,并伴有细胞核的增大,核仁的体积也显著增加。在这种增大的细胞核内,分散的染色体和浓缩的染色质的比率,在诱发的分生组织要比营养茎端上的高。这时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内,RNA合成加速,随着新的核糖体的形成,总蛋白质数量也增加。另外,早期随着成花因素的刺激,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十分旺盛,有丝分裂指数骤然升高。 诱发期后,也激起了DNA的合成和进一步的有丝分裂活动。这样,细胞的数量大为增多,从而发生出花原基。上述这一发生过程,也就是通常指的花形态发生时期。 成花的分生组织的发生 顶端分生组织在进入到生殖时期后,有相当明显的形态改变。这些变化与营养阶段无限生长的停止和各种方式产生侧生附属器有密切关系。在营养生长时期,顶端分生组织在新的叶间隔期开始以前,向上生长和增宽。相反,在花发育时,顶端分生组织随着花器官的连续发生,面积逐渐减少。有些花在心皮发生以后,还存留一些数量的顶端分生组织,但是停止了活动,而有的植物,则是由顶端分生组织的顶端部分产生心皮。根据花的不同类型,花器官可成螺旋顺序向顶端发生;或者某一种器官(例如花瓣),在同一水平上形成一轮或两轮,然后另一器官如雄蕊群,紧接着发生。 花器官的发生 花的各种器官发生之初,很象营养叶的发生,首先表皮原下面稍内的细胞开始平周分裂,位置有浅有深,其深度可因同一花中不同的花部而有变化。很多单子叶植物中,表皮原本身也有细胞分裂。通常花萼和花瓣开始发生时,细胞分裂的部位较浅,很象叶原基的发生。这一特征已作为花萼和花冠都是叶性器官的证据。这些原基细胞平周分裂后,接着有不同方向的分裂,形成突起。随着宽度和长度的增加,逐渐显出有背腹的叶原基状。其中萼片的发生更近似营养叶的发生。 雄蕊发生时,有较深入的细胞分裂,并逐渐形成了一种粗短的结构,在上端分化出花药,下面的花丝可由于居间生长不断地增长。 雌蕊的发育比较复杂,由于雌蕊是由心皮组成,而心皮相互之间及心皮与其他花部的并合,各有不同的形式,故变化多样。 如果是离生心皮,心皮没有联合,则各个心皮在花原基顶端经平周分裂并在某一点上开始发生。这一点成为心皮的中央部分,由此在近轴方向分裂增殖,从而形成了一种马蹄状或圆丘状的心皮原基。心皮原基继续向上生长,边缘并合成为一种囊状的结构。有的植物,心皮原基的基部发生居间伸长,并且在基部边缘首先并合。 合生心皮的子房,心皮可由各个原基接合形成一个单位结构,其中已看不出各个心皮的分界。不同的植物中,正在发育的雌蕊群上,可显出各种不同程度的先天性的和个体发育的并合。心皮在个体发育上可以完全并合,到成熟时几乎看不出缝线。这种并合含有表皮细胞的增大,有时还结合有表皮细胞的分裂。在子房上生长的合生心皮雌蕊群的花柱,根据心皮并合的程度不同,或者成为单个结构,或者每个心皮上面部分可以分开,各自成为花柱。 花粉粒从花粉囊输送到雌蕊群的柱头上的过程,称为传粉,一般可通过风、昆虫、水、鸟以及其他方式进行。 起源与演化 一般认为花的演化过程是与昆虫的演化过程平行发生的。但由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花的化石,所以一般不清楚它的来源。植物学家只能依靠现存植物类群的花,进行各种比较研究,推测花各部分之间、花与其他器官之间的关系,以及花的原始状态等等。 18世纪,J.W.von 歌德提出变态学说,认为花与茎、叶在本质上是同源的。20世纪30年代,W.齐默尔曼提出顶枝学说,却认为花是一种枝干系统,花与各种叶子只是一种平行进化的关系。然而一些花、特别是原始花的各部分开始发生时,不论从个体发育的来源看,或基本的维管组织结构看,都很象叶子。就是那些比较特化的花,也常可看到各种叶状的过渡结构。因此,如果从形态学上看,花是一种孢子叶球,如果从解剖学上看,那么花好像就是一个枝条,不过节间缩短,顶芽与腋芽消失,上面着生了与营养叶相似的花被、雄蕊和心皮等。 从比较原始的花,进化成高度特化的花的过程中,花的各部分有许多变化,例如花轴由长变短;花各部分的数目,由多变少;花各部分从螺旋排列趋向轮状排列;一轮中各部分由分离的变成连合;由辐射对称变成两侧对称;由完全花变成不完全花;有花被的进化到了无花被;由两性花演变成为单性花等等。 编辑本段花的颜色 万紫千红,红蓝交辉,都是花青素在不同的酸碱反应中所显示出来的。不论是花还是叶,它们的细胞液里都含有由葡萄糖变成的花青素。当它是酸性的时候,呈现红色,酸性愈强,颜色愈红。当它是碱性的时候,呈现蓝色,碱性较强,成为蓝黑色,如墨菊、黑牡丹等。而当它是中性的时候,则是紫色。 还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菊花,“金英翠萼带春寒”的迎春花,都呈黄色。菊科植物除了黄花以外,多橙色的花。橙色与柑橘、南瓜等果实的颜色相似,而最典型的是胡萝卜,所以表现这种色彩的色素,就被称为胡萝卜素。 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有些白花,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染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变色的一个特殊例子是添色木芙蓉,早晨初开白色,中午淡红,下午深红,一日三变,愈开愈美丽。又如八仙花,初开白色微绿,经过几天,变成淡红,或带微蓝,它不像添色木芙蓉那样朝开暮落。至于一般的花,大都初开时浓艳,后渐淡褪。 此外,还需要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或水滴的折射,会分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这七种颜色的光波长短不同,紫光波短。酸性的花青素会把红色的长光波反向出来,送到我们的眼帘,我们便感觉到是鲜艳的红花。同样,中性的花青素反射紫色的光波,碱性的花青素反射蓝色的光波,胡萝卜素有不同的成分,便分别反射黄色光波或橙色光波。白花不含色素,但组织里面含有空气,会把光波全部反射出来。有的花瓣,表面有较多的细微而排列整齐的玻璃球似的突起,看起来好像丝绒,能够像金刚石那样强烈地反向光线,色彩就更为鲜艳,如某些月季花就是。 花儿的颜色还有它生理上的需要。光波长短不同,所含热量也不同:红、橙、黄光波长,含热量多;蓝、紫光波短,含热量少。花的组织,尤其是花瓣,一般都比较柔嫩。在野生状态,红、橙、黄花都生长在阳光强烈的地方,反射了含热量多的长光波,不致引起灼伤,有保护的作用。蓝花都生长在树林下、草丛间,反射短光波,吸收微弱的含热量多的长光波,对它的生理作用有利。白花也多阴性植物,有些夜间开放,反射了全部的光波,是另一种适应措施。自然界少有黑色的花,只有少数的花偶然有黑色的斑点,因为黑色吸收全部的光波,热量过多,容易受到伤害。 从进化的观点来考察,它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裸子植物的花是原始的形态,都带绿色,而花药和花粉则呈黄色。在光谱里面,与绿色邻接的,长波一端是黄、橙和红,短波一端是青、蓝和紫。我们可以说,花色以绿色为起点,向长波一端发展,由黄而橙,最后出现红色;向短波一端发展,是蓝色和紫色。红色应是最晚出现的花色,在进化过程中居于顶峰,最鲜艳,最耀眼。 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苋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能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作用。 昆虫采蜜传粉,有一特殊的习性,就是经常只采访同一种植物的花朵。这个习性有利于保证同一种植物间的异花传粉,繁殖后代。这样可以固定种的特征,包括花的颜色。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当初有一种植物,花色微红,由于其中红色比较显著的花朵,容易受到昆虫的注意,获得传粉的机会较多,经过无数代的选择,在悠长的岁月中,昆虫就给这种植物创造出纯一、显著、鲜艳的红色花朵。昆虫参与自然选择的作用,造成各种不同的植物,也造成各种不同的花色。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还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纲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的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几十个品种。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自从美洲发现以后,才开始人工栽培,现在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上一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本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 编辑本段花的类型 1. 以花中各部分具备与否来分: (1) 完全花(complete flower):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都具备的花称之,如油菜、棉、桃、番茄等的花。 (2) 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缺少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中的任何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称之,如桑、南瓜、柳等的花。 2. 以花的对称性来分 (1) 辐射对称花(actinomorphic flower):通过花的中心,可作出2个以上对称面的,又称整齐花(regular flower),如棉、桃、茄等的花。 (2)两侧对称花(zygomorphic flower):通过花的中心,只能作出2个对称面的,又称不整齐花(irregular flower),如蚕豆、三色堇、水稻等的花。 (3) 不对称花(non-symmetry flower):通过花的中心,不能作出对称面的花,如美人蕉的花。 3.根据开花时间分类 春花(3-5月) 夏花(6-8月) 秋花(9-11月) 冬花(12-2月) 4.根据茎的性质分类 常用木本花卉:梅花、桃、牡丹、海棠、玉兰、木笔、紫荆、连翘、金钟、丁香、紫藤、春鹃、杜鹃花、石榴花、含笑花、白兰花、茉莉花、栀子花、桂花、木芙蓉、腊梅、免牙红、银芽柳、山茶花、迎春。 常用草本花卉:春兰、香堇、慈菇花、风信子、郁金香、紫罗兰、金鱼草、长春菊、瓜叶菊、香豌豆、夏兰、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莲、芍药、福禄考、晚香玉、万寿菊、千日红、建兰、晚香玉、铃兰、报岁兰、慈茹花、香堇、大岩桐、水仙、小草兰、瓜叶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腊红。
❻ 全球有毒的植物有哪些
有毒植物的种类 一、含甙类的植物
1、夹竹桃:常绿灌木,开桃红色或白色花,分布广泛,其叶、花及树皮均有毒。(我亲见过,小时候喜欢采它的花玩,现在学习的地方有好多夹竹桃,只能欣赏再不敢动手了)
2、洋地黄:亦称紫花毛地黄,草本植物,各地均有栽培。全柱覆盖短毛,叶卵形,初夏开花,朝向一侧,其叶有毒。
3、铃兰:草本植物,东北及北部山林中野生,花为钟状,白色有香气,全草有毒。
4、毒毛旋花:亦称箭毒羊角拗,灌木,我国云南、广东有栽培,花为黄色,有紫色斑点,白色乳汁,全株有毒。
5、毒箭树:亦称“见血封喉”,落叶乔木,分布于广西、海南等地,高20~25米,叶卵状椭圆形,果实肉质呈紫红色,其液汁有毒。
6、其他:高粱苗、木薯、杏桃李梅的仁、远志、桔梗、皂荚等。
二、含生物碱类的植物
1、曼陀罗:草本植物,高1~2米,茎直立,叶卵圆形,夏季开花,花筒状,花冠漏斗状,白色,全株有毒,种子毒性最强。(也是我小时候经常采摘的一种花,哈哈)
2、颠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一大一小,夏季开花,钟状,淡紫色,果实为浆果球形,成熟时黑紫色,其叶和根有毒。(吃过它的果实)
3、天仙子:草本植物,我国东北、河北、甘肃等地有野生,全株有毛,味臭,夏季开花,漏斗状呈黄色,全株有毒。
4、乌头: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中部及东部山地丘陵,茎直立,秋季开花,其根有毒。
5、毒芹:草本植物,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内蒙一带,根状茎肥大有香气和甜味,秋季茎中空,花为白色,全草有毒。
6、钩吻:亦称断肠草,常绿灌木,夏季开花,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有分布,其根、茎、叶均有毒,民间用来杀虫。(听过断肠草的大名,还没有亲见过。)
7、藏红花:多年生草本,花期11月上旬至中旬,毒素为秋水仙碱,中毒症状为恶心、呕吐及腹泻,大量使用可致命。
8、荷包牡丹: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具肉质根状茎。全株有毒,能引起抽搐等神经症状。(包括所有罂粟花都有毒性)
9、贝母:多年生草本植物,常作室内植物,全株有毒,含有贝母碱,会引起喉部过敏,大量摄入可引起喉咙肿胀窒息。
10、蓖麻:大戟科蓖麻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有毒,含有蓖麻碱和蓖麻毒素,可灼伤口喉,引起抽搐并可致死。
11、水仙:石蒜科多年生草本,为中国著名花卉之一,但却有毒,误食后有呕吐、腹痛、脉搏频微、出冷汗、下痢、呼吸不规律、体温上升、昏睡、虚脱等,严重者发生痉挛、麻痹而死。
12、夺命草:高约30~60厘米,茎基部着生长条形叶.花茎顶端稀疏着生绿白色六瓣花.分布于北美草地及多岩多林地区.,误食可引起消化系统障碍,中毒症状与百合相似,严重时可致死。
13、飞燕草:毛莨科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90厘米,全草有毒,其中以种子的毒性最大,主要含有生物碱,误食后会引起神经系统中毒,中毒后呼吸困难,血液循环障碍,肌肉、神经麻痹或产生痉挛现象。
14、风信子:风信子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球茎有毒性,如果误食,会引起头晕、胃痉挛、拉肚子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瘫痪并可致命。
15、商陆: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1.5m。根有毒,可引起消化障碍及中毒反应,但幼株叶在水煮,晒晾后可削弱毒性。
15、其他:雷公藤(根有毒)、马钱子(番木鳖)种子剧毒。
三、含毒蛋白类的植物
1、相思豆:亦称红豆,分布于我国南方广东、广西、云南等地,为木质藤本,枝细弱,春夏开花,种子米红色。其根、叶、种子均有毒,种子最毒。(当翻资料看到这些时,偶不愿意相信,呵呵。)
2、巴豆树:乔木,分布于云南、四川、广东、台湾等地,夏季开花,种子有毒。
四、含酚类的植物
1、常春藤:常绿木质藤本,各地均有分布,叶椭圆形,晚秋开花,果实球形,橙色。全株有毒。
2、毒鱼藤:亦称毛鱼藤,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叶小,夹果,根茎叶均有毒。主要对鱼类毒性大。
3、其他:栎树、野葛、漆树、地薯、槟榔等。特别说明:嚼槟榔可以增大口腔癌的发病几率。
五、其他
1、蘑菇:种类繁多,属于真菌类,此处不多螯述。
2、其他常见有毒植物:黄杨、菊花、升麻、冬青、风信子、仙人球、芒果(皮和种子)、榭寄生、桑椹、鸢尾、接骨木、杜鹃花、万年青等。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毒性分类 毒物,根据鉴定目的不同,分类方法也不尽一致,如在分析中毒症状及病理变化时,常采用按毒理作用分类;在进行毒物分析时,常采用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为追溯毒物来源、用途及其对机体的作用时,则多采用混合分类。对于普通公共安全来讲,主要采用的可能就是最后一种分类——混合分类法。
1. 按毒物的毒性作用分类:
(1)腐蚀毒。指对机体局部有强烈腐蚀作用的毒物。如强酸、强碱及酚类等;
(2)实质毒。吸收后引进脏器组织病理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重金属毒。
(3)酶系毒。抑制特异性酶的毒物。如有机磷农药、氰化物等。
(4)血液毒。引起血液变化的毒物,如一氧化碳、亚硝酸盐及某些蛇毒等。
(5)神经毒。引起中枢神经障碍的毒物。如醇类、麻醉药、安定催眠药以及士的宁、烟酸、古柯碱、苯丙胺等。
2. 按毒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1)挥发性毒物。可能采用蒸馏法或微量扩散法分离的毒物。如氰化物、醇、酚类等。
(2)非挥发性毒物。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分离的毒物。如巴比妥催眠药、生物碱、吗啡等。
(3)金属毒。采用破坏有机物的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砷、汞、钡、铬、锌等。
(4)阴离子毒物。采用透析法或离子交换法分离的毒物。如强酸、强碱、亚硝酸盐等。
(5)其他毒物。其他须根据其化学性质采用特殊方法分离的毒物。如箭毒碱、一氧化碳、硫化氢等。
3. 混合分类法。(即按毒物的来源、用途和毒性作用综合分类 )
(1)腐蚀性毒物。包括有腐蚀作用的酸类、碱类,如硫酸、盐酸、硝酸、苯酚、氢氧化钠、氨及氢氧化氨等。
(2)毁坏性毒物。能引起生物体组织损害的毒物。如砷、汞、钡、铅、铬、镁、铊及其他重金属盐类。
(3)障碍功能的毒物。如障碍脑脊髓功能的毒物,如酒精、甲醇、催眠镇静安定药、番木鳖碱、阿托品、异烟肼、阿片、可卡因、苯丙胺、致幻剂等;障碍呼吸功能的毒物,如氰化物、亚硝酸盐和一氧化碳等。
(4)农药。如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似除虫菊酯类、有机汞、有机氯、有机氟、无机氟、矮壮素、灭幼脲、百菌清、百草枯、薯瘟锡、溴甲烷、化森锌等。
(5)杀鼠剂。磷化锌、敌鼠强、安妥、敌鼠钠、杀鼠灵等。
(6)有毒物植物。如乌头碱植物、钩吻、曼陀罗、夹竹桃、毒蕈、莽草、红茴香、雷公藤等。
(7)有毒动物。如蛇毒、河豚、斑蝥、蟾蜍、鱼胆、蜂毒等。
(8)细菌及霉菌性毒素。如沙门菌、肉毒、葡萄球菌等细菌,以及黄曲霉素、霉变甘蔗、黑斑病甘薯等真菌。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检验砷的方法 砷现在检验砷中毒时,仍然采用雷因希(Reinsch)的铜片试验作筛选。其原理是,在盐酸溶液里,砷等重金属能与金属铜发生反应,在铜表面形成黑色的沉淀物。估计这个铜片试验与人们常说的“砷镜”原理是相似的。
此种试验通常做为是否有重金属中毒的筛选。阴性时可以排除此类毒物中毒;阳性说明有重金属中毒。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许多重金属都可以与铜片发生反应,所以铜片变黑并非一定是砷中毒。
砷的定性检验方法,是将雷因希(Reinsch)的铜片试验阳性的铜片进行加热升华,然后用显微镜检验。如果检见六面体或八面体结晶,可以确定为砷。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氰化物 氰化物固态的氰化物常见的有氰化钾、氰化钠,均呈白色固体,易潮解,易溶合水。液态氰化物主要是氰氢酸,但由于易挥发,也可以气体状态存在。固态氰化物需要吞服,气态氰化物则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或被皮肤吸收。氰化物属一级剧毒。氰化物中毒,有时也被称为“山奈”中毒,这是根据氰化物外文音译而来的。
氰氢酸及氰化物属最强烈的毒物之一,也是常见毒物中作用最快的品种之一。氰化物中毒的机理是阻止体内氧化酶的氧化还原作用,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血液中的氧,引起细胞内窒息。当吞服大量或吸入高浓度时,常引起“闪电式”死亡。中毒者突然发出尖叫,随即倒地,意识丧失,瞳孔散大,抽搐2~3次后死亡。如剂量较小,则引起急性症状,初有咽喉紧缩感,强度恐怖感、胸内抑闷感,眩晕、恶心、呕吐、眼球凸出,随后知觉丧失、冷汗、肌肉痉挛、脉快而弱、呼吸浅表,终因呼吸麻痹而死。前后经过可为10~30分钟,也可以更短。
氰化物中毒死的解剖尸体时,有时可以嗅到刺鼻的杏仁味,这一特征可以为确定氰化物中毒提供一些线索。但应注意,并不是所有氰化物中毒都会出现这一现象,同样,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嗅到它。死者尸斑可以是鲜红色,也可以是紫红色或暗紫色。
由于氰化物毒性强烈,致死量小、毒性发作很快,所以常被许多作者用于小说的毒杀描写。但是,在现实中,氰化物与其他许多剧毒物质一样,人类创造出来,并非是为了“毒杀”同类,呵呵!它在冶炼、电镀及其他化学工业生产过程中都被广泛地应用着,为人类造福。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十大有毒植物 第一位 柴藤
柴藤的造型颇为罗曼谛克:或蓝色或粉红或白色的象小甜豆大小的花朵茂密地蔓延下垂,它主要生长在南部和西南部地区,又名云豆树。它的全身都具有毒性,尽管有些报告说其花不带毒,但还是小心为妙。因为大量报道表明,一旦误食,会引起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要采用相应治疗,如静脉滴注和服用抗恶心药物等。
第二位 毛地黄
毛地黄的外表不可思议,虽然能长高至3英尺,但总是给人娇弱无力之感,浅紫、粉红或白色的花朵围着主枝茎生长。它还有个更被人熟知的拉丁名字叫“洋地黄”,其叶可用于商用,是治疗心脏病的药品“洋地黄”的原材料。如果你在野外误食了它的任一部分,就会先后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和口腔疼痛症状,甚至会出现心跳异常。医生对此会用洗胃等方法促进排毒,并通过服用药物稳定心脏。这类植物还有许多别名,如仙女钟、兔子花、女巫环等。
第三位 八仙花
八仙花外表艳丽,由于其花色繁多,从玫瑰红、深蓝到绿白色应有尽有,且生长迅速甚至能长至15英尺高,已成为装饰庭院的必选植物,在大家想象中它就象棉花糖和大圆面包一样理所当然是可以食用的,但实际上,一旦吃了八仙花,几小时后就会出现腹痛现象,另外的典型中毒症状还包括皮肤疼痛、呕吐、虚弱无力和出汗,还有报告说病人甚至会出现昏迷、抽搐和体内血循环崩溃。庆幸的是,现在已研制出一种八仙花中毒的解毒剂。
第四位 山谷百合
外形讨巧的百合花又名五月花,钟形的小白花象美人的秀发一样娇羞地低垂向下,其实它处处带毒,甚至包括其尖端都具有毒性。只是轻微接触山谷百合也许不会受伤,但如果你吃下去一些,就会出现恶心、呕吐、口腔疼痛、腹痛、腹泻和抽筋,心跳变慢或不规律;医生会通过洗胃等方法促使毒素排出,并通过服用药物使心跳复常。
第五位 花烛
花烛,别名火鹤花、红鹤芋,属植物的叶子和枝茎外形奇特:其叶颜色深绿,心形,厚实坚韧,花蕊长而尖,有鲜红色、白色或者绿色,周围是红色、粉色或魄的佛焰苞,它们全都有毒。此花又名弗拉门戈花或猪尾巴草,一旦误食,嘴里会感觉又烧又痛,随后使会肿胀起泡,嗓音变得嘶哑紧张,并且吞咽困难。多数症状会随着时间过去而减轻直至消失,如果想减轻痛苦,可以选择清凉液体、止痛药丸或者甘草类和亚麻仁的食物。
第六位 菊花
菊花,花形艳丽,颜色多样,从桔黄到黄色应有尽有,是万圣节和感恩节期间人们经常用来装饰前庭的盆栽之一。菊花分100到200个品种,通常都是长得不高的矮灌木。园工们种植菊花是为了不让兔子前来捣乱,知道原因何在吗--此花头部具有某种毒性,对人类也是如此。但尚感欣慰的是,虽然碰触到菊花会让人有点疼痛和肿胀感,医生只会将此做为一般的过敏或炎症处理。
第七位 夹竹桃
与其它植物只是枝叶或者树液具有毒性不同的是,夹竹桃的每一个部位都有毒,哪怕只是不小心吸入了一点焚烧夹竹桃产生的烟雾,也会带来不适。另外,用其树枝进行烧烤、饮用曾放置红色、粉色或白色夹竹桃花的水,都会产生中毒症状。作为常绿灌木,盆栽夹竹桃十分普及,在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和适合其生长的具有地中海式气候的地区,也是庭院内的常见品种。
夹竹桃中毒的典型症状是心率改变,有时是心跳过缓,有时是心悸,有时会出现高钾现象,医生所做的就是通过药物使中毒者的心跳变得规律,同时服用催吐药物、洗胃和吃吸收性强的木炭来吸收体内毒素。
第八位 小叶橡胶树
小叶橡胶树又被称为本杰明树,其叶子和树茎内均含有有毒的牛奶状树液。这类植物又分为树类、灌木、蔓类等,约800个种类,多数是在室内盆栽,有些品种在温暖地区也可种于室外,甚至能长到75英尺高。对小叶橡胶树中毒的最坏后果是皮肤疼痛肿胀,医生会以过敏或炎症来处理。
第九位 杜鹃花
杜鹃花及杜鹃所属花系属常绿灌木,因花形优美而在春天的庭院里怒放得格外引人注目,但实际上其叶子具有毒性,连用杜鹃花粉酿制的花蜜也有毒,误食其中之一会感到嘴里火烧火燎,然后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越来越明显的流涎症、恶心、呕吐和皮肤刺痛感。随之而来的的还有头痛、肌肉无力、视物模糊等。还会出现心跳过慢、心律失常,严重者还会陷入昏迷或经历致命的抽搐。当然,在此之前,医生会想办法减轻中毒后果,使你呼吸更顺畅一些,并让你服用药物,使心跳恢复正常。
第十位 水仙花
黄白两色相间的水仙花被视为春的使者,又叫长寿花,实际上如果较大量地食用其球茎,会有温和的毒性。有些人会将它和洋葱混为一谈--误食水仙花球茎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如果病情严重或者病人是儿童,医生会建议采取静脉滴注或口服药物的方法来减轻恶心、呕吐等病状。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含毒花卉 杜鹃花 : 又名映山红。黄色杜鹃花中含有毒素,中毒后会引起呕吐、呼吸困难、四肢麻木等症状。
夜来香 : 夜间停止光合作用时,夜来香会排出大量废气,对人的健康极为不利,因而在晚上不应在夜来香花丛前久留。
含羞草 : 内含含羞草碱,接触过多会引起眉毛稀疏,毛发变黄,严重的会引起毛发脱落。
郁金香 : 郁金香花中含有毒碱,人在这种花丛中呆上两小时就会头昏脑胀,出现中毒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毛发脱落。
夹竹桃 : 夹竹桃的茎、叶、花朵都有毒,它分泌出的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
水仙花 : 人体一旦接触到水仙花叶和花的汁液,可导致皮肤红肿;如果这种汁液不小心弄到眼睛里去,那么后果更为严 重。水仙花鳞茎内含有拉丁可毒素,误食后会引起呕吐。
一品红 : 全株有毒。白色乳汁一旦接触皮肤,会使皮肤产生红肿等过敏症状,误食茎、叶有中毒死亡的危险。
花叶万年青 : 花叶内含有草酸和天门科素,误食后会引起口腔、咽喉、食道、胃肠肿瘤,甚至伤害声带,使人变哑。
虞美人 : 全株有毒,尤其以果实的毒性最大,误食后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严重的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白花曼陀罗:原产于印度,近年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植株有毒,果实有剧毒。
南天竹:又名天竹,全株有毒,主要含天竹碱、天竹苷等,误食会引起全身抽搐、痉挛、昏迷等中毒症状。
五色梅:花叶有毒,误食会引起腹泻、发烧。
光棍树:茎干折断后,白色乳汁能使皮肤红肿,误入眼内能造成失明。
丁香、夜来香 :晚间大量散播强烈刺激嗅觉的微粒,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影响尤大。
有毒的花卉还有半夏、龟背竹、马蹄莲、霸王鞭、虎刺、珊瑚花、青紫木、石蒜、黄蝉等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52 种致癌植物 石粟、变叶木、细叶变叶木、蜂腰榕、石山巴豆、毛果巴豆、巴豆、麒麟冠、猫眼草、泽漆、甘遂、续随子、高山积雪、铁海棠、千根草、红背桂花、鸡尾木、多裂麻疯树、红雀珊瑚、山乌桕、乌桕、圆叶乌桕、油桐、木油桐、火殃勒、芫花、结香、狼毒、黄芫花、了哥王、土沈香、细轴芫花、苏木、广金钱草、红芽大戟、猪殃殃、黄毛豆付柴、假连翘、射干、鸢尾、银粉背蕨、黄花铁线莲、金果榄、曼陀罗、三梭、红凤仙花、剪刀股、坚荚树、阔叶猕猴桃、海南蒌、苦杏仁、怀牛膝。
四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古代有毒植物 迷榖,薰草,杜衡,檀槠,荣草,芒草,荀草,薬草.
芍 芊 芳 芦 芸 芽 芩 芬 萍 苗 苞 蕊 荫 茵 婆娑 莘莘 莆 编辑本段|回到顶部家庭适应的花草养殖 现代装潢材料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复合物质,或多或少会散发出甲醛、硫化氢、苯及苯酚等有害人体健康的气体,呆时间长了会有胸闷、气喘、恶心等症状。因此,对乔迁新居的朋友来说,最好的选择是那些能吸收这些有害气体的花草植物,如:虎尾兰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甲醛;玫瑰能吸收硫化氢、苯等气体,此外我们还可以选择杜鹃、桂花、栀子、山茶、菊花、吊兰、天竺葵、茉莉、苏铁、石榴、玉簪、月季等.
目前美容保健已成为时尚,特别是纯天然能用于保健的植物更是受到广大女士的青睐。例如,芦荟在美容保健方面就有非常神奇的效果,如果我们在家中养几盆芦荟,可直接把其涂在面部、头发和四肢上,在夏季如果受到蚊虫叮咬,抹其汁液可消肿止痒,还有预防皮肤过敏和治疗脚气的功效。此外还有减肥瘦身的仙人掌、活血除烦的栀子花、利眠安定的合欢花、解郁消食的茉莉花、养颜补血的月季等美容保健佳品。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老人和小孩,最好养一些有药用价值的花卉,如:用栀子花三朵与蜂蜜少许煎服,可治疗伤风肺炎;用仙人掌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效果良好;将杜鹃花15克与猪蹄适量一同煮服,可治疗月经不调,白带不正常;此外还特别向你推荐风热感冒必备的菊花、疏风活血的苏铁、哮喘咳嗽的克星杜鹃花,再有宽胸舒郁的金橘、行气宽中的兰花、温里去寒的桂花、化石有特效的金钱草、养心健脾的百合花、延年益寿的枸杞等等,在栽培过程中,既让享受了劳动的乐趣及花卉带来的情趣,又给我们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应该是居室养花的首选。
此外还有很多室内观叶植物,由于其本身的生活习性特别适合在室内漫射光下生长,叶色青翠可爱,姿态婀娜多姿,也特别受到人们的喜爱,如:观赏蕨类、兰草类以及文竹、绿萝、龟背竹、棕竹、万年青、花叶芋、常春藤、发财树等。
有少数观赏植物的确有一定的毒性,但我们也不必谈毒色变,据统计表明,大部分中毒事件的发生是误食后中毒,真正接触性中毒是极少数的,只要不去吃这些植物,其毒素一般都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人体是否会受花草分泌的有害物质的影响,也和个人的身体抵抗能力有关;即使有些植物含有挥发性的有害气体,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它们能使人致癌。植物毒素多种多样,能致癌的只是少部分,多数只是导致皮肤过敏。不过,在有小孩的家庭中,由于孩子具有活泼、好奇的天性,易导致误食,所以还是应当对这些有毒的观赏植物有所了解,最好不要在居室里养。如要养殖应当放在合适的地方,以防小孩攀爬误食。如:夜来香:夜间排出废气,会引起头昏、咳嗽、气喘、失眠。郁金香:花中有毒碱,会引起头昏,重者毛发脱落。水仙花:花中的汁液可使皮肤发红,鳞茎含拉丁可毒素,食后会呕吐。一品红:全株有毒,白色乳汁使皮肤红肿。马蹄莲:花有毒,含生物碱,误食会昏迷。虞美人:全株有毒,果毒性大。虎刺梅:白色乳汁有毒,导致不能入眠。五色梅:花叶有毒,误食会腹泻、发烧。万年青:叶含草酸,误食会使人变哑。珊瑚豆:全株有毒,告诫儿童,不要食其红果。南天竹:全株有毒,含天竹碱,误食后引起抽搐、昏迷。含羞草:含有含羞草碱,接触过多会眉毛稀疏、毛发变黄。仙人掌:刺内含毒汁,被刺后皮肤疼痛、瘙痒甚至过敏。总之,在居室种植适当的花草,只要我们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是不会危害健康的,只会对人体有利。种植花草同时,选择自己喜欢而无害的花草品种。
❼ 初一生物一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观察生物
1 生物与非生物
教学目标:
1、能列举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说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能列举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说出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
3、通过观察蜗牛,学会描述其形态和生活习性。
4、学会使用放大镜,学会观察的基本技能(要根据一定的次序进行)。
5、学会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动物和植物
难点: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让学生尽量都罗列出,强调动物和植物的区别的关键两点。
教学方法:探究、实验、讨论。
教具准备:蜗牛、放大镜、玻璃板、米醋、蔗糖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引入:
茫茫宇宙,亿万星系,地球在茫茫宇宙里是不是唯一有生命的?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时候,同时也在研究地球上的生命-------生命科学。这一章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上的各种生命(生物),科学探究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观察。第二章:观察生物
师:第一节我们来学习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板书)
师:首先让同学们猜个谜语:名字叫做牛,不会拉犁头,说它力气小,背着房子走。
生:是蜗牛。
师:对,是蜗牛。同学们有没有去抓过蜗牛,通常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哪些地方能找到?
生:草丛、石块下,潮湿的地方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请来的蜗牛。注意,我们要爱护它,珍爱生命。
师:便于更仔细地观察蜗牛,我们需要使用一种工具--------放大镜
学生活动:
3 阅读课本30页,获得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提高自主能力)
4 用放大镜观察指甲,铅笔等,描述出与肉眼直接观察的区别。
5 仔细观察蜗牛,找出蜗牛眼、口、足、壳、触角(两对)
[小组活动] 巡视、指导、记录结果,个别学生汇报。
师:蜗牛的眼在哪里?
生:(观察讨论交流),在上面那对触角顶上。
师:口在哪里?如何观察口?足的位置,如何爬动的?
生:把胶片反过来看。
师:将我们观察到的记录在书上,填写部分结构名称。
(让一位学生描述蜗牛结构)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在仔细观察各部分结构,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走马观花,应该依据一定的顺序,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我们同学在描述结构时,也应有一定的顺序。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结构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学生活动:讲述各结构的功能,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师:是不是真如你所讲?我们用实验来验证。同学们讨论一下设计怎样的方案来验证蜗牛的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
(学生有想法但表达不清)
师:好,我们看课本P31,列出的几种方法试试。
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生:灯光下爬行验证有没视觉不好做
师:由于实验室灯光很亮,所以现象不清,其实蜗牛是喜欢阴暗的地方,它会朝暗处爬。
小结:通过刚才和实验,我们知道了蜗牛有几种感觉?
生:4种,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师:蜗牛为何要四处爬行?爬行时留下痕迹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找食物,交配繁殖后代等,传递信息,
师: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还了解了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如铅笔头触碰)被蜗牛感觉,它会做出反应。
问:用铅笔触碰课桌,课桌会有反应吗?
生:没有。
师:这由于蜗牛是生物,课桌是非生物,生物会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这正是两者的区别之一。生物与非生物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它的区别,这个问有待我们下节课讨论。
作业:1、思考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思考动植物的区别?
3、完成作业本上的内容。
板书设计:
二、观察蜗牛
2、1生物和非生物
1、 放大镜的使用
2、 观察蜗牛
蜗牛的结构:口、眼、足、壳、触角
相应的功能
教后反思:
观察蜗牛这堂课,学生很有兴趣,但叫他们写观察报告记录时又有些问题,要老师总结后才能做好。在实验中,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验证蜗牛结构的功能,让其尝试多种实验方案,但往往成效不明显,而且蜗牛也被弄死了几只,要引导学生正确的实验探索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所以,对于实验课,课前的理论讲解是相当重要,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这样不至于实验课气氛活跃,但却没有效果。
第一节 生物与非生物(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旦受到外界的刺激被蜗牛所感觉,蜗牛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那么用铅笔触碰课桌,课桌有没有反应?
生:没有。
生物与非生物(板书)
师:目前人类只知道地球上有生物,其他星球没有生物。那么,生物和非生物有什么区别呢?前面我们观察了蜗牛,用笔尖触碰它时,会有反映,但课桌不会,说明蜗牛是生物,而课桌是非生物,区别在于——生物对刺激有反应,而非生物没有。 那为什么生物会对刺激做出反应呢?有什么目的吗?
生:避免危险,寻找食物,寻找光亮处等多种意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列举知道的生物和非生物 ,填在P32表格中。呆会儿请同学来回答。
生:生物有小猫、小狗、小猪、蟑螂,树木等等。非生物有汽车、石头、书包、桌子,椅子等等。
师:你为什么会把这些这样分呢?说出这样分的目的。这是因为生物与非生物存在着差别。
思考:婴儿会生长吗?汽车会生长吗?
猫吃东西吗?鹅卵石吃东西吗?
讨论:除了书上P33列举的三个差别,还有其他的吗?
小组学生讨论,并把结论填写在P32的表中。
【生物的基本标准】:
有严整的结构 由细胞组成
能进行新陈代谢 要营养,要排泄
会生长 能生长、长大
应激性 对刺激有反应
生殖和发育 能繁殖后代
遗传变异的特性 后代种类一样,但总有差异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会变化,进化
而非生物不具备以上特点。在自然界中的生物我们又常常把它分为动物和植物。
动物与植物——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生物
动物 | 植物 两界说:动物、植物
| 三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
| 五界说:动物、植物、原生生物、原核生物、真菌
(2)动物与植物的区别
1 获得营养的方式
植物:有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
动物:通过吃食物来获得营养,自己不会制造营养物质
(2)运动的快慢
植物:不能快速运动
动物:能自由快速运动
(3)讨论其他动植物的区别:(生活的地方,植物)
动物 | 植物
|
总结分类的理由,填写好P33的表格。
教后反思:
学生对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掌握的比较好,但是植物和动物的区别就有点困难,比如营养方式、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上的区别,另外还有些学生认为植物不具备生物的一些特征:如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生物会运动。
第二节 常见的动物
教材分析:
在学习了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以及动物和植物的区别之后,本节着重依据一定特征把动物进行了分类,要求学生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教师要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同时要帮助学生初步培养起一定的生物进化论的思想,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本节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相关的代表动物名称,不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的生理习性和生理结构。再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动物资源及其利用,引导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建立分类的理念,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养成爱护动物的美德。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2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3 说出五大类脊椎动物的分类标准及相关的代表动物的名称。
4、能够利用动物的特征进行一般的分类,建立分类的理念。
5、通过对动物的认识,让学生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逐级进行”这一分类策略。
教学难点:逐级分类
教学方法:探究式、游戏活动、讨论、归纳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把整个自然界进行了分类,分成了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又可分为植物、动物等。那么分类到底是什么样的概念,让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的例子:
无论是逛超市还是逛商场,我们总能很快的找到自己想要买的东西。除了指示的标志外,对于商品的分类也是非常重要的,请尝试对以下商品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名称以及分类的理由。
SONY摄象机 飘柔洗发水 雅戈尔西服 舒肤佳香皂 长虹彩电 罗蒙衬衫LG冰箱 鳄鱼体恤 奥妙洗衣粉
学生思考个别补充回答完成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要进行分类?根据什么进行分类呢?
生:交通工具,人,我们课桌里面的东西……等等,似乎所有的东西都需要分类,便于人类生活。
师:那既然分类在我的生活中应用这么广泛,我们分类的意义是什么呢?
生: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有条理,更容易认识、发现、研究事物等等。
师:平时工作、生活中常用到分类,有助于我们理顺事物,提高工作效率;科学研究的分类,更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同样在生物界里面,在动物界里面,面对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我们也都要进行分类,这样我们才能更容易,更好的认识动物世界。但在分类之前,我们先得进行仔细的观察和研究,了解动物具有什么特征,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再根据这些特征进行分类。
出示:几种动物的图片
师:比如,以上的动物根据水生还是陆生,可将它们分为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根据有没有羽毛,可将它们分为有羽毛的动物和没有羽毛的动物。除以上两种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
让学生观察以上四幅图片中的动物,写出几种分类方法。
(小组讨论,看哪一组写出最多种的分类方法)
(学生可能答:有没有足、有没有毛皮、有没有翅、有没有鳞片、有没有心脏、会不会飞、是不是用肺呼吸等)
师:你在给动物分类时,做了哪些工作?运用了哪些科学的方法?
生:观察、分析、比较。
师:从上面新的分类中可知,对动物也有多种分类方法。通过对不同动物的解剖,可以发现有的动物体内有脊椎骨(如狗),有的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如昆虫),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就是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大家对动物有这么多的分类方法,为什么科学研究用这种分类方法?可见,科学的分类是要抓住事物的最根本的特征。这样才能使研究更具科学性,使研究更方便。
师:你们在吃鱼的时候有没有仔细观察过鱼的骨骼?
请你仔细观察图2-10中4类动物的骨骼,他们有什么明显的相同特点吗?
(分组讨论,再由学生汇报、补充)
师:像鱼、蛙、鸟、兔等动物,他们的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有许多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你们吃过虾、乌贼等,也见过昆虫、蚯蚓等,它们的身体上有没有脊椎骨?
生:没有。
师:我们把身体上没有脊椎骨的动物称为无脊椎动物。
让学生说出哪些动物属于脊椎动物,哪些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分组讨论并写出,再由学生汇报、补充)
脊椎动物
师:今天的课中我们接着为脊椎动物进行分类。我知道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爱的动物是吗?其中有脊椎动物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由一个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脊椎动物(较熟悉)的名字写在纸上,交与一个当公证人的同学手中,然后由其他同学就动物的特征向他提十个问题,他只能回答“是”或“不是”,提问中不能涉及动物的名称,提问结束后让同学猜出他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如提问的同学大致猜出了动物的种类,则提问的同学获胜。
师:从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脊椎动物有相同的形态、生理特征,根据这些特征的不同,我们把脊椎动物又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类。
(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了解了分类的意义,知道科学的研究需要科学的方法,自然界中我们要研究的事物很多,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就先将它们进行分类。科学研究的分类,有助于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
课后反思:
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出发,从生活中的分类的例子引入,让学生明白分类的重要意
义。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不同的分类标准下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的意义,知道动物界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我们可以将所有的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又根据它们具有不同的形态、生理特征,我们把脊椎动物又分为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五大类。
鱼类:
出示:几种鱼的图片(第二课时)
师:在观看了以上几种鱼后,让同学们说说看鱼有什么共同的特征?鱼的鳃和鳍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回答)
师:鱼类大约出现在4.5亿年前,目前世界上大约有鱼类2.4万种,它们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适合水生生活。大家都熟悉哪些鱼?
生:鲫鱼、金鱼,带鱼。
师:淡水中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和海水中的黄鱼、带鱼、鲨鱼都是我们多熟悉的鱼类。其中“鳙鱼、鲢鱼、草鱼、青鱼”有四大家鱼的美称。
两栖类:
出示:青蛙一生的图片
师:观察图片,讨论青蛙生活在哪里?青蛙的一生在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青蛙的幼体和鱼有些相似,生活在水里,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它的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尾退化,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湿润的皮肤呼吸。象青蛙这样的动物就称为两栖类动物。两栖类动物大约出现在3.5亿年前,现存的种类比较少,你知道有哪些动物是两栖类的吗?
出示:两栖类动物的图片
师:大鲵:又称娃娃鱼,生活在深山清澈的溪流中,终生具有扁平的尾。蝾螈也终生具有扁平的尾。
牛蛙:肌肉发达,肉质鲜嫩,可食用。
树蛙(雨蛙):个体一般较小,多数为绿色,在我国分布很广。它的四肢末端有吸盘,可用来攀援树枝,下雨时喜欢鸣叫。
疣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头部扁平,吻端平切。除唇缘、指、趾及尾外,全身布满瘰粒与疣粒;头侧棱脊显著,背中线棱脊明显。体侧自肩部向后至尾基部各有一列整齐的瘰粒。前后肢几乎等长,指扁平,末端钝圆。体色除尾部腹缘及四指为橘红色外,其余皆为黑色。生活于海拔650-2500米山区溪流的塘边,多在夜间捕食。平时生活在陆地上,夏季繁殖期进入水池中。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
爬行类:
师:大家知道哪些动物属于爬行类?
出示:爬行类动物的图片
师:地球上真正的爬行动物大约出现在3亿年前。它们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如蛇、鳄鱼、龟、变色龙、蜥蜴、鳖等。
阅读:毒蛇和无毒蛇
鸟类:
师:大家熟悉什么鸟?(学生列举);
出示:鸟的图片
师:最早的鸟大约出现在1.5亿年前,他们的身体表面都有羽毛,前肢变成翅,体温恒定,能飞翔。
师:你们知道鸟类身体上有哪些特点利于他们的飞翔生活吗?
(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1、体表被羽毛,前肢特化为翼,胸肌发达。2、身体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的空气阻力。3、长骨中空,减轻飞行负担。4、双重呼吸,边飞行、边排泄,牙齿退化,卵巢、输卵管右侧退化。
哺乳类:
师:哺乳动物是目前动物世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最早的哺乳动物大约出现在2亿年前。图2-17中动物是不是哺乳动物?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讨论得出哺乳动物的特点:全身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哺乳)
出示五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出示各类动物中各种动物的图片)分类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别写出各类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
(学生讲述各类动物的特征)
教师总结:
类别 动物名称 归类理由
哺乳类 猫 体外有毛,胎生,哺乳
学生完成下列列表:
第三节 常见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生物与非生物》这章的第三节,学生在上完《常见的动物》后,已经初步具备生物分类的思想。教科书在对学生熟悉的花、果实进行描述后,引出了种子这一重要概念。后面的内容又以种子有否被果皮包被为标准,引出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概念。就学生普遍性的认知而言,他们对花是最熟悉、最喜欢的,以此为“前概念”,一方面确实遵循了植物的繁殖规律,另一方面为学生学习种子植物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果实”的教学中,教材就“果实”向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问,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果实”。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果皮”和“种皮”的区别,以防止学生错误的生活经验干扰。教材罗列了一些常见的并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对这类植物有一个概括性的分类。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2、说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3、说出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4、学会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重难点:
重点:1、种子植物: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区别。
2、没有种子的植物:藻类、苔藓、蕨类等三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一定程度的分类,明确种子植物与没有种子植物的根本性区别。
3、植物分类的方法。
难点:
1、果皮与种皮的区别。
2、没有种子的植物的孢子和种子的区别。孢子是植物产生的一种进行生殖或具有休眠作用的单细胞。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苹果、豌豆、红松的球果、胎生狗脊、葫芦藓、海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引入:
师: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动物并对他们进行了分类,你还记得我们对动物是如何分类的呢?
无脊椎动物
动物
脊椎动物: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鸟类
过渡:在生机勃勃的自然界中,除了活蹦乱跳的动物以外,还生活着其他一些生物。引出课题:常见的植物
以日本樱花为例介绍植物特征,从六大器官入手呈现樱花的根、茎、叶,介绍其开花、结果的过程,出示樱花结构的解剖图。
展示:几种熟悉的蔬菜和水果。
师:它们分别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
生:(讨论回答)
师:葱、青菜——叶;姜、洋葱、藕、荸荠、马铃薯——茎;胡萝卜、番薯——根 、 苹果、草莓、黄瓜——果实;豌豆、大豆、松子——种子;花菜——花。
师:思考你平时所吃的蔬菜和水果中哪些是果实?
学生自由发言…………
师:(课件)苹果被切成两半,我们会发现里面是什么?
生:有种子。
师:通常情况下,我们把这些繁殖过程中出现种子的植物,成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通常需要动物(昆虫)、风力、水力等自然外力来帮助传播花粉,进行有性生殖,出现种子来繁衍后代。比如说蒲公英、苹果、黄瓜、西瓜、郁金香、青菜、萝卜、水稻、板栗等等都是种子植物。我们在吃苹果的时候,经常可以发现里面有种子,这一颗颗的就是种子,这是种子的皮就叫种皮,包在种子外面的一层是果皮,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下面请同学们来比较一下苹果、豌豆和红松的种子,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出示苹果、豌豆、红松的球果)
生:苹果和豌豆的种子外面都有果皮包被,而红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师:很好。苹果的种子刚才我们介绍了,豌豆的果实,可以剥掉的是果皮,里面的一颗颗是种子。而红松的种子是没有被果皮包被的,其实一颗松子就是它的种子,它只有种子没有果实。这样我们就按照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把种子植物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没有真正的果实,只有种子,这种植物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种类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能力强。它们也有根、茎、叶和种子,但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都是常见的裸子植物(出示这些植物的图片)。请同学看这副图,这是一株银杏,你知道这些挂下来的是什么吗?
生:果实……种子……?
师:我们要判断它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
生:裸子植物。
师:是裸子植物。所以这些是银杏的种子,俗称白果,并不是果实,银杏是没有真正的果实的。被子植物是植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它们有根、茎、叶,还有花、果实、种子。像樟树、白兰花、栀子花、向日葵等都是常见的被子植物。你还知道哪些被子植物,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关?
生:穿的……吃的……住的……
师:对。现在我们知道了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有种子,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运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如何测定植物种子的质量和体积?
生:可用天平和盛了水的量筒进行测量(种子放进量筒前后“水”的体积差,除于种子数,就是种子的平均体积)。
师:很棒!选取足够数量的种子,这样测出的平均体积更接近于真实种子的体积。那么,接下来让同学们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呢?
教后反思
4 课堂上生动的画面、熟悉的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本节课中让学生结合第一章的内容来测量种子的质量和体积,使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了课堂气氛。
5 在下课前给学生留问题思考,引入下一节课。
第二课时:
引入:
在自然界中,还有一大类植物是没有种子的,如: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形态特点及生殖。
师:这些植物进行无性生殖,到一定的时期自身产生能繁殖后代的孢子。下面我们来看看孢子是怎么样的。(出示实物:肾蕨)让学生看看、摸摸。这些植物也有根、茎、叶。到了夏天,叶子的背面会长出许多孢子囊,里面有很多具有繁殖作用的孢子。这些植物一般生长在树木、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中,它们不开花,也没有种子,这类植物称作蕨类植物。你认为这些植物的孢子与前面的中指植物的种子有何区别?
生:种子植物的花需要经过传粉、受精后才能形成种子,而孢子是没有种子的植物到一定时候自身就能生成的。
师:也就是说种子植物需要经过有性生殖形成种子,而没有种子的植物自身能产生具有繁殖能力的孢子,即无性生殖。下面我们看到的是另一类没有种子的植物:苔藓植物。它们也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结构比蕨类植物更简单,它们没有根,有小的茎、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比如说:地钱、葫芦藓(出示葫芦藓的图片)。还有一类植物也是通过孢子生殖的,我们非常熟悉的紫菜和海带,它们属于藻类植物。池塘里的水绵也是藻类植物,它们非常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楚。这些植物的结构更简单(出示海带)。请同学观察这些藻类,它们有根、茎、叶或花、果实、种子吗?
生:没有。
师:无论是大型的藻类植物还是小型的,都是没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它们繁殖后代也是通过孢子的。前面我们学习了种子植物有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没有种子的植物有蕨类、苔藓、藻类植物。请同学们从生活环境、生殖、根、茎、叶等四个方面比较这五种植物。(出示表格)
生:填表格
师:通过比较,你对植物的进化有什么认识?
生:植物界的进化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师:我们按照给动物分类的方法,根据植物的一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0页,完成这张分类表。
练习:请用你已学会的分类方法对下列15种生物进行分类:
虎、梨、马尾松、螺、蕨、乌龟、葫芦藓、蛔虫、海带、鲢鱼、鹰、青蛙、蚊、蚯蚓、
海蜇
指导学生阅读:P51林耐与生物分类;人类与白菜分别在动物和植物分类等级上所处的位置。
教后反思:
首先让学生能够明白种子植物和没有种子植物的根本区别,并引导学生注意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的区别,这是教学的重点。对植物学生要求能进行逐级分类,让学生理解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第四节 细胞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细胞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动植物之后提出的,使学生从宏观认识转向微观认识。细胞作为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学习本节内容的意义就在于引导学生从细胞这个微观角度去认识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所以本节教材以人类认识细胞的历程为主线呈现,主要内容有细胞的发现、细胞的结构、细胞学说、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教学目标:
1 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
2 知道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3 说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4 了解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5、学习使用显微镜;学会制作简单装片;绘制细胞结构简图。
教学重点:
细胞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显微镜的操作。
教学难点: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对染色体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式、探究式、讲授式。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 显微镜、透明塑料尺、各种细胞装片、洋葱根尖细胞分裂装片、
橡皮泥,课件。
以1000得到以毫米为单位的身高数据。算一算,要有多少条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