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介绍
『壹』 中国梅花鹿之乡的介绍
2011年8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家养梅花鹿产业的意见》,内确立了长春市“双容阳区”、“东丰县”为全省梅花鹿产业发展两大核心园区。双阳梅花鹿产业园区,辐射长春、吉林、延边地区,形成3大产业基地,构建长、吉、图产业轴;东丰梅花鹿产业园区,辐射辽源、四平、通化、白山,形成4大产业基地,构建四、辽、通、白产业带。通过“双核”驱动,形成以两大产业园区为核心、七大基地为支撑的梅花鹿产业格局。
『贰』 用一段英语来形容梅花鹿。
语文老师: 梅花就犹如美丽的小姑娘!美丽圣洁 数学老师:梅花有5个花瓣回,把花瓣的点答用线段连接起来就会行成一个五边形 美术老师:梅花颜色红白相间,色彩淡雅 音乐老师;我爱你,梅花 历史老师:梅花在中国古代就被发现了,古代诗人经常写有关梅花的诗 地理老师: 梅花一般盛开在东南部并且一般在山涧里
『叁』 梅花鹿介绍50个字以下
梅花鹿体形匀称,毛色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在背脊两旁和下缘镶嵌着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
『肆』 梅花鹿习性特征
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版窄而尖,权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 。
梅花鹿群居性不是很强,成年雄性往往是独自生活,夏季和冬季会做短距离的迁移,有一定的领地意识,特别是繁殖季节。发生争端时,常以鹿角和蹄子作为主要武器 。
(4)梅花鹿介绍扩展阅读:
梅花鹿的寓意:
梅花鹿是中国古代吉祥物的化身,由于鹿和禄的发音类似,而禄则代表着富裕,所以梅花鹿也被认为是富裕的代名词。如果蝙蝠和梅花鹿同时出现,那就代表着福禄双全。
此外梅花鹿还带着地位和权贵,我们常说的逐鹿中原指的就是争夺权位,因此梅花鹿的寓意中还有权位和荣誉。在古代还有将鹿作为瑞兽的传统,传言白鹿可以活上千年,在满五百岁之后的鹿才会变为白色,因此鹿还代表着长寿。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梅花鹿 (鹿科哺乳动物)
『伍』 介绍梅花鹿(不少于200字可加分)
梅花鹿是一种中型的鹿类,体长-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它的体形匀称,体态优美,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在阳光下还会发出绚丽的光泽,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差不多,借以隐蔽自己。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故人们往往以为它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是其生存斗争的有力武器。
梅花鹿雄兽的旧角大约在每年4月中旬脱落,再生长出新角。新角质地松脆,还没有骨化,外面蒙着一层棕黄色的天鹅绒状的皮,皮里密布着血管,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鹿茸。这时若不采茸,继续长到8月以后,鹿茸就逐渐骨质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渐脱落,整个鹿角变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动脱落,重新长出鹿茸。
在鹿茸生长发育过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其外部形态也随着发生变化。人们给各个生长阶段都起了一些形象的俗名。野生的梅花鹿未经锯茸而脱掉骨质角称为脱掉"干杈子"或者脱掉"清枝",饲养梅花鹿经过锯茸而脱下残留的骨质角称为"脱花盘"或"脱盘"。花盘脱落以后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迹,这种状态称为“老虎眼”。以后茸芽组织由四周皮部向内生长,与中间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状,称为“灯碗子”。此后,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组织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长,呈粉红色,初期时称为“拔桩”,生长至1.5-2厘米时称为"磨脐子",再经过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长3-4厘米时称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干分生眉枝时,形状很象马鞍,称为“小鞍子”,当主干生长到比眉枝高出时称为“大鞍子”,再继续向上生长到一定高度又称为“小二杠”,当主干比眉枝高出6-7厘米时,其外表的形状恰似黄瓜,所以又称为“瓜角”。主干生出第2侧枝的初期称为“小嘴三杈”,生出第2侧枝的中期称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侧枝前在形态上表现出主干、眉枝和第2侧枝,共有3个杈,所以称为“三杈”。到第3侧枝分生之后则称为“四杈”。一般认为它可以最多生长到4-5个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说法。骨质化的稚角则称为“毛杠”,脱皮后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称为“清三杈”或“清四杈”。
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在国外见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河北兴隆,山东,山西太原、四川红原、江苏太湖、镇江、南京,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广西、广东等地。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因为不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丛较为深密,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它的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善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姿态优美潇洒,能在灌木丛中穿梭自如,或隐或现。
梅花鹿的生活区域还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梅花鹿的集群性很强,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3-5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春季和夏季,群体主要是由雌兽和幼仔所组成,雄兽多单独活动。每年8 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兽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而雄兽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棉羊一样的“咩咩”叫声。繁殖期间雄兽饮食显著减少,性情变得粗暴、凶猛,为了争夺配偶,常常会发生角斗,头上的两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击的武器,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只健壮的雄兽通常可以拥有10多只雌兽,在一个繁殖季节,雌兽可以多次发情,其发情周期为5天,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产仔于翌年5-6月,一般每胎仅产1仔,也有少数为2仔。产下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也有白色的斑点,只需几个小时就能站立起来,第二天就可以随雌兽跑动。雌兽对幼仔非常爱护,觅食的时候自己要先走到林间草地上四处探望,确信没有任何危险后,才回到林中把幼仔带出来,一旦发现险情,它就会发出惊叫,带着幼仔飞奔逃进密林之中。哺乳期为2-3个月,4个月后幼仔便可以长到10公斤左右。1.5-3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年。
『陆』 本人急需鹿的英文介绍 带中文翻译的
鹿介绍
Between 1861 and 1919, more than 250 red deer ( Cervus elaphus ) were released in New Zealand for sport. 1861年和1919年之间,超过250红鹿( 马鹿 )被释放在新西兰的运动。 They were either brought directly from the UK or came via Australia.他们要么直接从英国带来的或通过澳洲来了。 The liberation of red deer continued until 1926.红鹿的解放,一直持续到1926年。 Most came from the great English parks and some from the Scottish Highlands.大部分来自伟大的英国公园和来自苏格兰高地的一些。 Only the Scottish deer were from pure wild strains.只有苏格兰的鹿是从纯野生菌株。
Red deer were the most successful of the introced deer ( Cervidae family).马鹿是大多数)成功引进的鹿( 鹿科动物的家庭。 However, also liberated were fallow deer ( Dama dama ), originally from the Middle East; wapiti (North American elk, Cervus canadensis ); sambar ( Cervus unicolour ), sika ( Cervus nippon ) and rusa ( Cervus timorensis ) from Asia; and white-tailed deer ( Odocoileus virginianus ) and moose ( Alces alces ) from North America.不过,也解放了法洛迪尔(大鹿 ),最初是从中东和鲁萨( 鹿timorensis)由亚洲;)北美麋鹿, 梅花鹿黄花 );水鹿( 鹿unicolour),梅花鹿( 梅花鹿马鹿( 日本和白色尾鹿(Odocoileus virginianus)和驼鹿)来自北美( 驼鹿驼鹿 。 By the early 2000s, red deer were the most common deer in the wild.到2000年初,马鹿是在野外最常见的鹿。 Wapiti are found in northern Fiordland; fallow deer occur in low-altitude forests; and sika, sambar and rusa live in North Island forests.马鹿被发现在北部峡湾;法洛迪尔发生在低海拔的森林,以及梅花鹿,水鹿和鲁萨居住在北岛的森林。 White-tailed deer are found on Stewart Island and near Lake Wakatipu.白尾鹿被发现在斯图尔特岛和附近的瓦卡蒂普湖。
『柒』 简单描述梅花鹿的样子和生活习惯
形态特征:
体长125至145厘米,体重70至100千克。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尾较短。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棕黄色或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类似。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
生活习性:
梅花鹿群居性不强,雄鹿往往是独自生活,活动时间集中在早晨和黄昏,生活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主要以草、水果、草本植物、树芽、树、农作物为食。
梅花鹿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
(7)梅花鹿介绍扩展阅读
分布:
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主要分布在是俄罗斯东部、日本和中国。中国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台湾亦分布有一个特有亚种 。
保护级别:
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 。
列入中国《人工繁育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一批)》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