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螳螂

梅花螳螂

发布时间: 2021-01-15 03:05:27

梅花螳螂拳和太极梅花螳螂拳有什么区别

正名应为梅花太极螳螂拳,梅花太极螳螂拳公认宗师郝宾在一九六三年十内月撰写的文章;和容一九八四年的遗嘱中都明确指定为“梅花太极螳螂拳”。我们继承发扬老一辈的武术遗产都应遵循他的意愿,传承他的精神,把他们传承的螳螂拳形和意、态和神完整的继承。“梅花螳螂”、“太极梅花螳螂”“太极螳螂”都是郝家螳螂拳的曾用名。只要是传承郝家门的螳螂拳的传承人都要精诚团结,把郝家梅花太极螳螂拳形意、神态完整的继承发扬按郝宾宗师的遗愿建立全国性的群众联谊组织而努力。最好是都叫“梅花太极螳螂拳”这个正名。
希望采纳

Ⅱ 什么是梅花螳螂拳

梅花螳螂拳为山东威海都莲茹所传,以后传至东北及南方和全国各地,其拳偏刚,故有人称为”硬螳螂”。身法要求:拧腰坐胯,意形并重,内外兼修。步型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蹋步、路虎步、玉环步。歌诀:“骑马登山吞托式,御敌跨虎姿。”称为“螳螂八势”,为梅花螳螂拳之基本功。

梅花螳螂拳套路很多,有牧童指路、白猿偷桃、崩步、拦截、梅花螳螂翻车、勾法、螳螂扑蝉、螳螂展翅、螳螂行、八肘等;器械有螳螂刀、枪、剑、棍等。

其手法有掌、勾、爪、拳、指5种。手法概括有12个字,即提拿封闭、粘黏帮贴、来叫顺送,动作灵活多变,非常机警,进退自如,神形具备。爆发力及寸劲最多。

梅花螳螂拳各种劲法齐全,腿法与脚法有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和撩脚、杵脚、扣心脚等。

尤其突出肘法,套路就有“四套八肘”,其肘法有黏肘、叠肘、墩肘、拐肘。顶肘、转肘、扑肘、朝天肘、掀肘等何止八肘,只不过叫八肘而已。

螳螂拳之小臂由肘到小臂尺骨及臂之顶端部位,在技击手法上皆称为“肘”,这样肘法就更多了,如臂肘、弥肘皆是。

谱上说:“全身十二捶,闪赚双手扣”。其十二捶是:“头脚手肘肩膀膝胸背腹臀心”,扣者如纽扣之扣。故又有“采衣人扣”之说。真可谓全身是打,无处不打。

Ⅲ 梅花螳螂拳的介绍

梅花螳螂拳是一项技击性较强、实用性较高的汉族武术拳种。它源于技击格斗,又博专采诸拳绝招、属妙手,几经相传、细研、创新,逐步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在攻防技术上独具风格的汉族武术流派。 螳螂拳为明末清初陕西省淳化县王郎,即王文成所创。王文成初练少林功夫,后与习通背功的张琦比武失败,在回乡途中,看到螳螂斗鸟,由此得到启发。他回家后苦心钻研,取螳螂的活动特点,集十八家拳法的精华,编创出“崩补”和“八肘”两套拳,并取名“螳螂十八凑”。

Ⅳ 梅花螳螂拳的拳术套路

⒈动作分解:⑴左脚向左跨一步,腿成四六步。向左转身90°,左钩变掌,随着转身向前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变钩,钩尖朝左后方,高与肩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目视左钩。(图231)⑵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右钩内旋转,随着转腰探身直臂向前方冲出,钩尖朝右,高与眉平,左钩变掌,外旋转,屈肘收到右肘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同时,腿变左麒麟步。目视右钩顶。(图232)
⒉用法:敌方用手向我上或中部直着打来,我左手采他来手之腕或小臂,用右手击打他面部。
⒊力点:采敌方的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击打敌方面部时,力点在右钩顶。 ⒈动作分解:⑴接前式,身向后坐,向右转腰拧胯调膀,腿变四六步。左拳变掌,外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右后方划弧,摆动到头前,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高与头平,肘部弯曲,肘尖朝下;同时,右拳外旋转,向右后方划弧,摆动到腹前,拳面朝前,拳心朝左,肘部弯曲,肘尖朝右下方。目视左掌。(图244)⑵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右拳变掌,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上——左方划弧,摆动到头前左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头平;同时,左掌屈肘向右——下——后方划弧摆动到腹前,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右,肘尖朝下。目视右掌。(图245)⑶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腿变左麻花步。双掌各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同时向下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掌在左掌前,双腕朝掌背边弯曲,双掌指朝前,掌心朝下,高与胯平,双肘微弯,左肘尖朝后,右肘尖朝右后方。目视右掌。(图246)⑷腰向右转。双掌变拳,右拳外旋转,双拳随着转腰向后——上——前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拳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后,高与头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左拳位于右肘下方,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同时,右脚向前上一步,腿成右麒麟步。目视右拳。(图247)2.用法:敌方用双拳连击我面部,我用双掌左右里合,招出来拳,然后进右步,用右拳击打他头部。3.力点:招敌方来拳时,力点在左右掌心。击打敌方头部时,力点在右拳背。

Ⅳ 梅花螳螂拳的特点

螳螂拳在演练时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在学习时,要求以空气为最佳练功器械,在汉族武术各拳类中具有显著的独特风格。
崔寿山前辈所著《太极螳螂拳谱》之《叙言》中写道“公(李秉霄)得异人传,能取内外两家之长而兼之、、、”,集内家的跌法和外家的短打于一身,吸取了螳螂的许多特长编制的一类优秀拳术。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又广泛地吸收其它拳术的一些优点加以改造,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独立拳派。 梅花螳螂拳为山东威海都莲茹所传,以后传至东北及南方和全国各地,其拳偏刚,故有人称为硬螳螂。身法要求:拧腰坐胯,意形并重,内外兼修。步型有马步,弓步、虚步、丁步、蹋步、路虎步、玉环步。歌诀:骑马登山吞托式,御敌跨虎姿称为螳螂八势,为梅花螳螂拳之基本功。
梅花螳螂拳套路很多,有牧童指路、白猿偷桃、崩步、拦截、梅花糖储翻车、勾法、螳螂扑蝉、螳螂展翅、螳螂行、八肘、摘要一至七套、器械有螳螂刀。枪、剑、棍等、其手法有掌、勾、爪、拳、指五种。手法概括有十二个字,即提拿封闭、粘黏帮贴、来叫顺送,动作灵活多变,非常机警,进退自如,神形具备。暴发力及寸劲最多。各种劲法齐全,腿法与脚法有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和撩脚、杵脚。扣心脚等。尤其突出肘法、套路就有四套八肘、其肘法有黏肘、叠肘、墩肘、拐肘。顶肘、转肘、扑肘、朝天肘、掀肘等等何止八肘、只不过叫八肘而已。螳螂拳之小臂由肘到小臂尺骨及臂之顶端部位,在技击手法上皆称为肘,这样肘法就更多了,如臂肘、弥肘皆是。
谱上说:“全身十二捶,闪赚双手扣。”其十二捶是:“头脚手肘肩膀膝胸背腹臀根心位(根字即和的意思)。”扣者如钮扣之扣。故又有“采衣人扣”之说。真可谓全身是打,无处不打。故梅花螳螂拳为长短具备,刚柔相济之拳术。总之技击性很强,属于短打类型的拳术。行功歌诀:子午卯酉昼夜还,烧酒房事不可贪,轻击重打有先后,日将月就勿间断,昔日依此成罗汉,我辈学来作奇男,千锤万炼犹嫌少,何惜工夫一百天。 七星螳螂拳相传为姜化龙所传。“七星螳螂与梅花螳螂内容与技击特点大同小异,其练功方法,以七星步而得名,又说是七星拳而得名。七星拳强调七星式”,实为七个部位,即头、肩、肘、拳、膝、胯、脚作为种技击手段。有七星拳、崩步、拦截、梅花辘、梅花拳、白猿偷桃、白猿出洞、白猿攀枝、扑蝉、八肘、摘要等30余套。器械套路有刀、枪、剑、棍、拐子、流星、三节棍、大梢子、大刀、双钩等等。
其劲法偏刚,亦有柔劲,是刚柔相济的劲法。有长手有短手,其长可放长击远.其短有肩肘胯膝。身法是腰为轴,以胯为核心。
拳法之主要特点:朴实、明快而有力,不招不打,招之即打,连招带打。真所谓“不招不架就是一下,招招架架一连十下。”此是螳螂拳拳法、技击上总的要求。欲达此目的非一日之功。 六合螳螂拳是以山东招远市穿林家林世春所传的螳螂拳,因林以农为业,传人不多,林之师魏三,因其左手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有蹼相连,人称为鸭子巴掌,以后得知其名叫魏德林,是江洋大盗、实是反清复明的义上,越狱逃至林世春家避难。自称是王郎之再传弟子。
六合螳螂拳是螳螂拳系中的一个流派,过去在山东黄县、招远等地胜极一时,演练者甚众。以后流传至东北、北京、南方以及港台等地。
六合螳螂拳与其它各种螳螂拳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由外形上看偏柔,由套路上看以暗刚暗柔劲为主,很少有暴发力,其劲多为内含,故有人称为软螳螂。
在身法上要求,既不同于太极拳的含胸技背,又不同于长拳的挺胸收腹,也不同于八卦掌的紧背空胸。而是要求胸宽腹实,松肩探膀,腰如钻杆,手仅机轮。并要求内外兼修,意形并重。
步型步法有弓步、马步、提前拖后步、前摆步、后摆步、三角步、滑步、闪骗步、坐步、流水步等等。其坐步近似形意拳的三体式,左右闪骗步、三角步近似通臂拳的步法。其中的提前拖后步是前脚一收,足跟提起,速大步前进,后脚拖进,非常快速向前逼近,前后摆步随身转动,向外门逼近。三角步、闪骗步更是灵活多变。
手型有拳、掌、指、勾、爪五种。握拳时中指凸出即尖拳又名锥子捶。手法上有十六字即勾搂刀采、崩砸挂劈、沾黏贴*、闪赚腾挪并多缠绕旋转及风扫劲的手法。所以说有鲤鱼扫尾,棍牛鞭之(棍音困,是抽的意思,是山东地方语)的劲造。
腿法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等。在技击使用手法时突出表现快近严密,手手连环,连击不止。怎练怎用。五漏之手,缠丝之手,是技击性很强的一种短打型拳术。
眼法要求,手到眼到,有神似猫捕鼠,眼若鹰捉鸡的说法。
六合螳螂拳所以有人称为马猴螳螂,因其动作似马猴,两臂松柔而长,松肩探膀,放长击远,故有马猴形象、螳螂技巧之说。演练起来绵绵不断、一气呵成,非常连贯紧凑,亦很舒展大方。
六合螳螂拳套路有:三捶(此为拳是基本套路)截手圈、仙手锛、铁刺、叶底藏花、照面灯、双封、镜里藏花、短捶等等。
六合螳螂拳的劲法,以暗刚暗劲为主,很少有爆发力,但不是完全没有。分析起来其劲法是比较全面的,包括有20余种劲法,分为两大类,即主劲与辅劲。主劲有明刚劲、暗刚劲、明柔劲、风扫劲、缠封劲、锯挫劲等6种。辅助劲有长劲、短劲、粘黏为劲等等19种之多。

Ⅵ 梅花螳螂与七星螳螂的区别

呵呵楼主问错版了啊.梅花比七星柔一些,动作多连续性.

Ⅶ 梅花螳螂太极螳螂太极梅花螳螂拳是一种拳吗

梅花螳螂,太极梅花螳螂拳是一种拳,主要以山东烟台郝宏宗师所创,其后人为代表并发扬光大的螳螂拳分支。太极螳螂是以烟台‘’莱阳三山‘’螳螂拳宗师为代表并发扬光大的螳螂拳分支。

Ⅷ 太极梅花螳螂拳

太极梅花螳螂拳的套路有翻车(四路),指路,摘要(六段),八肘(四段),崩补,拦截版等套路。一权般以毕手寒鸡步待敌,桩法有骑马,登山,吞,托,御临,塌,猴,跨等势。手法主要是螳螂钩,步法有钩子脚等,拳法有锥子捶,瓦楞拳等。螳螂拳讲究七长八短,八刚十二柔,八打八不打等。
初学者从基本功入手,而后可习翻车,指路,摘要等。螳螂拳以“拍案”两人对练
莱州路旺祝家的王积亮,祝学平等先生是烟台螳螂拳名家郝恒禄前辈之弟子祝德森,郝恒禄之子郝宾先生的徒弟。
对螳螂拳的套路和实战颇有研究。

Ⅸ 梅花螳螂拳的主要流派

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他比武失败后,看到螳螂捕蝉的灵巧激烈情况,有所启发,便捕捉螳螂,观察其运用两个前臂的搏斗技巧,从而创造了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等多种武术手法,成为别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
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各派技术却极相似。上述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
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太极”、“七星”、“梅花”、“六合”四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
“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遇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好比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拳。
少林螳螂拳是少林寺正宗拳法之一,属于象形拳,讲究臂肘出击灵活,变化多端,动作敏捷,刚柔相间。集技击与修身于一体,活学活用,配合实战教学,攻防自如,实用性更强!
其主要流派如下:①太极螳螂拳。来由于宋子德宗师,在继承古传螳螂拳的基础上,创编了《崩步》套路,演化出365手《摘要》,使螳螂拳加以完善。它以《乱接》练手稍之劲,以《崩补》练身法之变化,以《八肘》为母演劲法之变化,更以《摘要》为纲,演全身之变化。内功以《三回九转罗汉功》筑基,以《神仙起居法》、《易筋经》、《太上养生法》、《十二动功》辅之,讲究以“空气”为绝佳之练功器械。器械方面有《老子鸿门文武剑》、《十八枪》、《太极玉环刀》、《掠水棒》等。②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拳大体相似。套路有翻车、蹦步、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③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六合螳螂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 明、暗、 滑五劲。套路主要有短锤、双封、铁刺、藏花、仙手奔、照面灯、截手圈以及六合摘要、九十三手等。
螳螂拳又可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拳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与南拳各派相似。螳螂拳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按发劲的形式划分,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属硬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等属软螳螂拳。
除上述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刚柔并重,强刚极柔,处处带有弹性;长短兼备,上下交替,内外相接,处处保持完整性态势;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还强调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拳谚有“腰送客走,胯坐帅府”和“移动靠腿脚,力蓄在裆腰,挡风阻雨两臂摇”之说。其动作要求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螳螂拳被列为全国 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螳螂拳流派现今螳螂拳衍生许多派别,以王朗为主的即分为[硬螳螂](七星和梅花)与[软螳螂](六合)两种。前者以刚烈强劲为主;后者以和缓招式为主。硬螳螂之后又衍生[秘门][摔手]及[光板]等门派.近年亦创始[八歩螳螂拳],是由七星派高手姜化龙于民国初年(1912年),协同[八卦拳]的王中庆和[形意拳][通背拳]的陈某等三人所创。
六合是指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六 合螳螂拳对“以意变导形变”的要求更为严重严格,讲究轻灵、柔顺、巧妙;要求活似机轮、圆似刚球、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类主要分明、暗、刚、柔、滑五劲,从劲路和套路组合形成看有更明显的演化特点。六 合螳螂拳同“七星”“梅花”在动作的组合结构、套路内容、演练风格上差距较大,在刚柔劲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柔,因此有人称它为“软螳螂”。人体的结构同螳螂的结构不同,要把螳螂的特点在人体上提练成“拳术化”,避免“动物化”,势必“重在取意”。

热点内容
花店创业分享 发布:2025-02-02 09:45:22 浏览:802
西兰花炒豆芽 发布:2025-02-02 09:39:00 浏览:474
红掌怎么插花 发布:2025-02-02 09:34:03 浏览: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装方法 发布:2025-02-02 09:29:19 浏览:174
泥炭盆栽 发布:2025-02-02 09:28:30 浏览:624
紫罗兰妈咪 发布:2025-02-02 09:18:16 浏览:392
七夕搞笑钻石 发布:2025-02-02 08:44:44 浏览:798
舒亦花卉 发布:2025-02-02 08:35:02 浏览:923
花语为暗恋的花 发布:2025-02-02 08:33:02 浏览:24
全网花店 发布:2025-02-02 08:23:54 浏览: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