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墓看梅花
⑴ 诗词梅花谷原文
玄墓看梅花
作者: 雪山法师
特访梅花信,漫行春谷中。
路随云共白,村与树俱空。
色浅如萦雾,香寒不递风。
虬枝吾欲折,长揖问山翁。
⑵ 作者在山寺赏梅中去什么看梅花
作者在山寺赏梅中去灵峰寺看梅花
⑶ 洞庭山看梅花记译文
《洞庭山看梅花记》译文
江苏吴中的梅花,要数玄墓、光复两座山最为出名,刚进入春天的时候游人便会纷纷而至,车马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梅花不必这两座山差,而且又在偏远的洞庭湖之中,很少有 游人到达那里。所以啊我年来都会避开玄墓、光复这两个地方,专门到洞庭湖中观赏梅花。庚子正月八日,乘船送昆山出发,第二天渡过洞庭湖,在山南路便的苏生家居住。
这时梅花还没有开放,我也就做些画画写字之类的事,到了正月十五后才开始准备游玩的事。正月十七,侯月鹭、翁于止两人各代了就来到郑薇令的花园。花园中有梅花百余株,一眼看去如雪一般,芬芳的花香就飘荡在袖间。临近池塘的地方也生长着几棵,绿色的花萼像玉一样层层相叠红白色的梅花镶嵌与期间。仓古枝干和繁盛的花朵,交相映照在池塘的清波之中。
其中一颗梅花横于水面之上。我酒喝正当尽兴,便躺在它的上面,看水中的额花影和人影。灵感突然涌现,随口咏诵了两首绝句,大醉而归。正月十八,才到长圻游玩,大概长圻的梅花,也就凭借着一座山还可以观赏。乘坐篮舆小轿,大家一起翻山通过平岭经过周湾,一路赏梅到杨湾,晚上在周东藩家住宿。第二天,东藩和絜山中酒伴一同来到长圻,先去了梅花林深处的李湾,在湖边的有名的寿山前停止。
怪石嶙峋,山势锋利,与西山的石公山要相对望。太湖的水泊,拍打着寿山的悬崖,远近的山峰,外湖的外边环绕。然后登上高耸的山丘,则小山,船坞,湖水,村庄二十余里,放佛是玉雕的树林,白色的海洋,全部收入严重。回来,路过能仁寺,寺中的的梅花有几百株,树的年龄格外古老,有很多苔藓生长在树上,看上去斑斑点点,晴天时候微风佛过,梅花便随风飘落满怀,这时候在树下饮酒作乐,天色变暗,酒席结束,大家各自散去,我便借宿在寺中的翠岩房。
第二天,让老的僧人作为向导,扶着手杖寻找梅花,高矮偏避,没有不到的地方,在景色美好的地方,有被称为西方景览胜石、西湾骑龙庙的地方。每天都随意选择地方,有的时候知道一处,有的时候要到几处,有时带着酒,有时带着菜或者笔墨纸砚,棋具等。召唤登山的客人来对弈几局,就这样在其中游玩,偶尔做几句诗词,其他人都以为见到了仙人。
累了,则回到能仁寺。山中的朋友知道我在寺中居中,经常带着酒前来拜访,我便于梅花树下宽待他们。常常和客人一起挥毫泼墨,没有那天不醉的。我的想法是像这样一直等待梅花残落方才离去。正月二十四日,路苏生又称坐着轿子前来迎接我,所以我有趣了山的南面。第二天,持手杖到了法海寺,回来的时候听说曹坞梅花可以观赏,雨下的非常大,不能去。
只能在远处遥望了一下。又过了一天,前往翁港赏梅,又遇到了雨,这次手持着雨伞行走。二月初一,雪后初晴,郑薇令对我说:“我家的花园中的梅花尚未凋残,可以前往已尽兴致。”我非常高兴的应允。郑薇令还在书馆的时候,我已经先到了他的花园,登上高处举目远眺,梅花像雪一样没有改变。
在池塘上徘徊,则白色的梅花还在争艳,红梅如玉相叠,颜色并没有什么凋敝,绿色的花儿光彩依旧鲜艳,像是虢国夫人的容颜,又似姓赵的舞姿,这玉石般的美人,如玉般发出珊珊的响声,还没有叨叨楼下,美丽的容貌已经浮现在眼前,看到这样的景象令人非常高兴。随身靠着树躺下,想做几句诗词还没有成句,郑薇令从外面进来,郑薇令喜欢读书和学道,是我的好朋友,故意蹭着高兴,取出酒来一起共饮。
这时候夕阳垂落树梢,画衬出的光线格外整洁,落英纷纷,坐垫褥在上,酒喝到一半,饮下一杯酒后环绕池塘而行,把酒倾倒在梅树的根部,边倒边祝贺,又是一次大醉,每种梅画都了折了一枝然后离开,探寻梅花的兴致,从 郑家的花园开始,在郑家的花园中结束了这次出行。
因为梅花被著称的地方有五岭、罗浮,都在千里之外,没有机会到达。也就这洞庭,近在咫尺,聊以为自娱自乐。在长圻遇到了九年前的梅花主人,已经认不出了,只能通过大体的容貌来辨识,而这环境还和以前一样 ,我的行迹也和之前一样,这样又怎么会没有点慨叹。
昨天跟郑薇令讲述这件事,郑薇令说:“人生就像是一场逆行的旅程,现在有正逢乱世,九年之后,没有遭遇什么病痛灾祸,能够再次到这里寻花,已经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了。”他的话中透露着悲伤,我也经常劝诫自己,也只有在这乱世,才能在这山中偷闲度日,这个半月个的时间,以后不可能再轻易获得。索性把它记录下来。(3)玄墓看梅花扩展阅读:
《洞庭山看梅花记》这是一篇观梅散记。全文以赏梅为中心,以时间为贯穿始终的线索,或记叙,或描写,或抒情,或议论。记叙则朴素自然,繁简得当;描写则生动传神,情趣盎然;抒情则即景写情,情景交融;议论则起伏跌宕,韵味无穷。从而深刻、细腻地传达了作者钟情于梅,寄情于梅的雅士情怀。
⑷ 唐诗李白《梅花谷》
关于杜撰的诗歌《梅花谷》
李白的魂也没有看到过所谓的《梅花谷》,更遑论写作该凑合的诗了。为了不让搞笑(该凑合的诗每一联的首字组成“特朗普选举获胜”,特朗普为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获胜者)的凑合者误导读者,特将此凑合诗各句的出处列示如下:
“特访梅花信,漫行春谷中。”出自明代雪山法师的《玄墓看梅花》:“特访梅花信,漫行春谷中。路随云共白,村与树俱空。色浅如萦雾,香寒不递风。虬枝吾欲折,长揖问山翁。”
“朗月升东隅,流辉照苦颜。” 出自明代皇甫涍 (字子安,长洲人,嘉靖壬辰进士,官至司直。与兄冲、弟汸、濂称四皇甫并有才藻。时以为盛事所著有少玄集)的《代古》:“朗月升东隅,流辉照苦颜。愁思抚清夜,房拢凄以闲。玉墀花稍积,檐鸟双飞还。凝熏空锦衾,游尘集绮弦。驰波岂尽意,浮云难结言。所恨千里遥,所望一水闲。”
“普门在何处,莫向海门寻。”出自明代杨循吉的《吴中普门长老乞语》:“普门在何处,莫向海门寻。只此吴城中,便有紫竹林。古以水与月,而赞白衣士。举头即见月,掘地即得水。朴哉明长老,今往住普门。济度说已尽,我复将何言。虽然无可言,愿且举水月。月在水中明,此理分明说。”
“选任逢明主,休嗟尚散郎。” 出自宋代余靖的《酬和苏梦得运使》:“选任逢明主,休嗟尚散郎。远均天雨露,全抚越封疆。早振连城价,尝陪照乘光。宦途更险易,人事变炎凉。遽喜輶轩至,同期远俗康。交情重推致,民意乐舒长。况有江山助,无怀节物伤。罇前且欢醉,一别久相望。”
“举世争趋进,谁能事息机。” 出自明代陈淳的《东园四首》(嘉靖庚寅夏秋作):“懒拙无能事,独栖聊自存。竹扉低近水,花径曲通园。老婢强供爨,愚儿日应门。今古多尔尔,何处向人言。举世争趋进,谁能事息机。穷来犹不悟,老去渐知非。骨肉贫招弃,交游懒致稀。衰年须却步,自识此心微。运命生多蹇,羁穷老自胜。行藏如逐客,况味一枯僧。久病医难治,长贫盗亦憎。旁人讶长啸,错比是孙登。独酌林皋下,厌厌不计筹。似能添野兴,还可慰羁愁。月色十分好,虫声一片秋。壁间何物在,寒气隐吴钩。”
“获处从西鄙,胡然瑞物臻。”出自宋代刘克庄的《西狩获麟》:“获处从西鄙,胡然瑞物臻。子因书曰狩,世始识为麟。出匪于中国,来常以圣人。皆云麕且角,谁辨兽而仁。已叹吾无位,于嗟汝不辰。茂陵好奇怪,得者惜非真。”
“胜游不惜屡,余兴尚淋漓。” 出自明代邹迪光(1550~1626,字彦吉,号愚谷。明无锡人。万历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官湖广提学副使。万历十七年罢归,在惠山下筑愚公谷。)的《吴门归入惠山寺》:“胜游不惜屡,余兴尚淋漓。竹路青相借,花宫翠乱披。酒阑留月住,曲半受风吹。为问梁溪夜,何如吴苑时。”
⑸ 洞庭山 梅花 译文
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1];入春则游人杂沓,舆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罕至[2],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庚子正月八日,自昆山发棹,明日渡湖,舍于山之阳路苏生家。时梅花尚未放,余亦有笔墨之役,至元夕后始及游事[3]。
十七日,侯月鹭、翁于止各携酒至郑薇令之园。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口占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其明日,乃为长圻之游,盖长圻梅花,一山之胜也。乘篮舆,一从者携襆被屐过平岭,取道周湾,一路看梅至杨湾,宿于周东藩家。
明日,东藩移樽并絜山中酒伴同至长圻。先至梅花深处名李湾,又止湖滨名寿址者,怪石屴崱,与西山之石公相值[4]。太湖之波,激荡其涯,远近诸峰,环拱湖外。既登高丘,则山坞湖村二十余里,琼林银海,皆在目中。还,过能仁寺,寺中梅数百株,树尤古,多答藓斑剥。晴日微风,飞花满怀。遂置酒其下,天曛酒阑,诸君各散去,余遂宿寺之翠岩房。
自是日,令老僧为导,策杖寻花,高下深僻,无所不到。某胜处,有所谓西方景览胜石、西湾骑龙庙者。每日任意所之,或一至,或再三,或携酒,或携菜及笔砚弈具,呼弈客登山椒对局.仍以其间。闲行觅句,望见者以为仙人。足倦则归能仁寺。山中友人,知余在寺,多携酒至,待于花下。往往对客吟诗挥翰,无日不醉。余意须俟花残而去。
二十四日,路氏复以肩舆来迎,遂至山之阳。
明日,策杖至法海寺。归途闻曹坞梅花可观,雨甚,不能往,遥望而已。
又明日,往翁港看梅,复遇雨,手执盖而行。
二月朔,天初霁。薇令语余:“家园梅花尚未残,可往尽余兴。”欣然诺之。薇令尚在书馆,余已先步至其园,登高阜而望,如雪者未改也。徘徊池上,则白梅素质尚妍,玉叠红梅,朱颜未凋,绿萼光彩方盛,虢国淡扫,飞燕新妆[5],石家美人,玉声珊珊,未坠楼下,佳丽满前,顾而乐之。就偃树而卧,方口占诗句未成,而薇令自外至。薇令读书学道,吾之畏友,顾取余狂兴高怀,出酒共酌。时夕阳在树,花容光洁,落英缤纷,锦茵可坐。酒半,酌一卮环池行,遍酹梅根,且酹且祝。已复大醉,每种折一枝以归。
探梅之兴,以郑园始,以郑园终。以梅花昔称五岭、罗浮[6],皆远在千里之外,无缘得至;区区洞庭,近在咫尺,聊以自娱。在长圻遇九年前梅花主人,已不复相识,盖颜貌之衰可知矣。而世事如故,吾之行藏如故,能无慨然?昨为薇令述之。薇令曰:“人生逆旅,又当乱世,九年之后,尚得无恙,复来寻花,已为幸矣。”其言尤可悲也。已复自念,惟当乱世,故得偷闲山中耳,半月之际,勿谓易得也。退而为之记。
————来自网络知道
⑹ 等君不见来,鹊巢喜声哀, 但看梅花后,夏日莲花开,请教解释
应该表述的是等待的心情。
前两句意思等了好久也不来,听喜鹊的叫声都觉得哀伤。
后两句表述的是时间,梅花在冬天开,莲花在夏天开,意思是等过了冬天又等到了夏天,等待的人依然没来。
⑺ 李白的«梅花谷»有吗
李白没有写过这首诗,也不知道有没有一首叫梅花谷的诗
“特访梅花信,漫行专春谷中。 (《属玄墓看梅花》 明 雪山法师)
朗月升东隅,流辉照苦颜。 (《代古》明·皇甫涍)
普门在何处,莫向海门寻。 (《吴中普门长老乞语》 杨循吉)
选任逢明主,休嗟尚散郎。 (《酬和苏梦得运使》宋·余靖)
举世争趋进,谁能事息机。 (《东园四首》嘉靖庚寅夏秋作)
获处从西鄙,胡然瑞物臻。 (《竹溪直院盛称起予草堂诗之善暇日览之多有可》
宋·刘克庄)
胜游不惜屡,余兴尚淋漓。” (《吴门归入惠山寺》明·邹迪光)
上面这首有人说是«梅花谷»但这本身就不是一首诗,而是由其他诗人的诗句拼凑起来的东西
⑻ 李白诗:梅花谷,
有人说那是雪山法师的诗歌,不是李白的。玄墓看梅花作者: 雪山法师特访梅花信,漫行春谷中。路随云共白,村与树俱空。色浅如萦雾,香寒不递风。虬枝吾欲折,长揖问山翁。
⑼ 且 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此痛苦,雪尽后 再看梅花什么意思。
该句出自近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吴汝伦的《百字铭》
一句话专评价:这句话属于白话文,但有情有景,文属笔极佳,我是这么分析的——
——————
此处,“挨”应该是“捱”的意思。
捱:心焦地等待
三冬四夏:三四年,
(为何不用春和秋来算呢?因为春秋太温柔,冬夏才炽烈,也可能是一句隐喻:“等你的时候,只余冬夏再无春秋。”)
暂受些此痛苦:暂时先忍受着这些痛处和苦难
【字译】雪尽后,再看梅花:雪落完之后,再看/欣赏梅花绽放的美好。
【意译】
雪:正在经历的痛苦
梅花:苦尽甘来的美好
等正在经历的这些痛苦过去,再享受苦尽甘来的美好。
(因为古人诗中,梅花总会在雪后绽放,这里便把梅花比作苦尽甘来的美好)
全文译:
再捱三四年,暂时先忍受着现在的这些痛苦,等这些痛苦都过去了,再享受苦尽甘来的美好。
其实是一句挺好的句子,比较有节律感,但也不知道是作者水平的原因,还是故意,句中没有刻意押韵,但句中有用到几个很有意思的意向,包括形容三年五载时不用春秋而用冬夏,包括以雪映冬借景呈情。
⑽ 归庄(洞庭山看梅花记)文言文翻译
江苏吴中的梅花,要数玄墓、光复两座山最为出名,刚进入春天的时回候游人便会纷纷而至,车马答中的人都可以相互看到。洞庭梅花不必这两座山差,而且又在偏远的洞庭湖之中,很少有 游人到达那里。所以啊我年来都会避开玄墓、光复这两个地方,专门到洞庭湖中观赏梅花。庚子正月八日,乘船送昆山出发,第二天渡过洞庭湖,在山南路便的苏生家居住。这时梅花还没有开放,我也就做些画画写字之类的事,到了正月十五后才开始准备游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