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梅花坚
㈠ 描写梅花的句子
1、卜算子·咏梅——【作者】毛泽东 【朝代】近代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
风风雨雨把冬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尖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梅花她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
2、雪梅·其一【作者】卢梅坡 【朝代】宋代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3、墨梅——【作者】王冕 【朝代】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4、清平乐·别来春半——【作者】李煜 【朝代】五代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译文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肠寸断。阶下落梅就像飘飞的白雪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要回去的梦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5、早梅——【作者】张谓 【朝代】唐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译文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靠近溪水提早开放,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㈡ 梅花画法
梅花入画历史悠久,观赏梅花之风的兴起,是从汉朝时期开始的,根据《西京杂记》里面的记载,在汉朝初期修建上林苑的时候,有来自远方各个国家所进献的名果异树,这些名果异树里面有朱梅和胭脂梅两种。
梅花是花鸟画常见的题材,代表了坚强和高洁,象征着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有吉祥如意、不趋荣利的寓意。
[爱心]梅花五瓣,便是象征五福。梅花的第一瓣象征着人类最渴望的和平,第二瓣象征快乐,第三瓣象征顺利,第四瓣象征长寿,第五瓣象征幸运。它的存在是一种精神,它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真正的做到“为自己代言”。
枝干的刻画: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务必注意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
花头的刻画: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表现。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画好主要枝干,决定画面大局,画好一部分旁枝后开始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这样交替进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
今晚梅花作品用色:
枝干:浓墨、淡墨
花头:朱砂、曙红、胭脂、浓墨
背景:淡墨
雪景:钛白
小写意梅花花鸟画,梅花,自古就是文人画家们吟咏歌颂的对象,代表了坚强和高洁,象征着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有吉祥如意、不趋荣利的寓意。
画梅顺序
老干-枝干-花头
一、确定老干位置(中间线左下方往右下方延伸,有弯曲弧度)
老干墨色以干、枯墨为主
二、枝干(上方延伸两枝,一粗一细、一长一短)次要小枝伸向四方 ,主枝墨色重,次枝淡。
[庆祝]梅花花头调色细节
一、朱膘+藤黄调底色,笔尖调曙红色(大概笔尖1/3曙红色)
二、藏锋点出花瓣,根据花头姿态花瓣有大小、宽窄变化。
三、主枝交错处花头比较密,颜色较重。往上下次要部分延伸花逐渐变疏变淡。
四、浓墨勾花丝、点花托。
最后是表达雪景的关键步骤
中国画特色表达雪景的借地为雪法
一、调淡墨(过程可以反复尝试,可以多调色,保证画面背景墨色的统一性)
二、大号毛笔铺染背景(枝干、花头上方留白),毛笔中水分不要太多
三、调浓钛白点撒雪点,营造生动的雪景氛围
[礼物]勾皴法这可是我们枝干刻画的重点了
一、画外轮廓
中侧锋用笔、墨色较干枯
下方轮廓(颜色重,线条粗)
上方轮廓(颜色淡,线条细)
二、皴擦
把毛笔铺开,干笔枯墨皴擦,下浓上淡
小枝干的四面出枝法
1、中锋行笔画枝干,越往尖端线条越细(提按用笔)
2、小枝方向变化丰富(主体往上)
3、“女”字穿插
雪花,拿调色盘挤上钛白色,毛笔蘸水份将钛白色调成酸牛奶状,水份不要太多哈,拿一只毛笔作为支撑点,另外一支调好钛白色的毛笔在支撑点的毛笔上面去敲就可以了哈,雪花就撒落下来啦[呲牙]
㈢ 写梅花不畏艰难的品质 200字
梅花具有天生的丽质芳姿:花形秀美多样,花姿优美多态,花色艳丽多彩,
气味芬芳袭
人。
梅花不与百花争时光,不和群芳斗艳丽。
每到百花凋零,
严寒刺骨的冬季,梅花便如婀
娜多姿的仙女,
悄然飘落在山岭坡间、
园林径旁
……
别有韵致:
含苞的娇羞欲语,
脉脉含情;
乍绽的潇洒自如,落落大方;怒放的赧然微笑,嫩蕊轻摇。有的娇小玲珑,憨态可掬,像初
生婴孩般可亲;有的青春洋溢,热情奔放,似亭亭玉立少女般可爱;有的超凡脱俗,端庄大
方,如持重贵妇般可敬。她们或仰、或倾、或倚、或思、或语、或舞、或倚戏秋风,或笑傲
冰雪、或昂首远眺
……奇姿异态纷呈,美不胜收。
梅花的颜色最常见的有红、粉红、白色。红色的梅花艳若桃李,灿如云霞,又如燃烧的
火焰、舞动的红旗,极为绚丽,颇具感染力。观之使人受到鼓舞,感到振奋,心中腾起异样
的激动。
粉红色的梅花如情窦初开的少女的面颊,
带着十二分的羞涩,
如描似画,
柔情似水。
置身其中赏心悦目,遐思无限,流连忘返。白色的梅花如银雕玉琢雪塑,冰肌玉骨,是那么
清丽超然,清雅脱俗,清白无瑕,清正无邪,令人望之肃然起敬。
梅花甘于寂寞,妩媚脱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她不因没有彩蝶缠绕而失落,亦不
为没有蜜蜂追随而沮丧,更不似那癫狂柳絮随风舞,也不学那轻薄桃花逐水流,而是无私、
无怨、无悔地默默绽放于严寒之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美的享受。
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她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人们见到梅花,便会受到坚强、刚正和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梅花为梅兰竹菊之首,古往今来为世人所崇尚。“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经典名言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成为许多有识之士和成功人士的格言和座右铭。这正是因为梅花品格高洁,不畏严寒、不畏霜雪、不畏风银铅暴,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心胸坦荡,独自芬芳的魅力。不畏艰难险阻,凌寒独放梅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它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核搏野世人所敬重。中国历代文人志士爱梅、颂梅者极多。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有关梅的传说故事、梅的美好寓意在我国流传深远,应用极广。几阵风雨渐渐地将春天送回人间,漫天的飞雪迎接着春天的到来。飞雪隆冬的季节,悬崖上挂着万丈凌冰,在这奇寒无比的时候,居然还有一株不畏严寒的梅花在怒放,俏丽无比。梅花虽然开的很艳丽俏美,但却不和百花争夺美好的春天,她的怒放,只是把春天要降临
的信息向百花预告。等大地春回后,梅花也一同与百花分享胜利的喜悦,发出会心的微笑。
梅花不畏严寒,不怕孤立,不居功自傲,不管是风欺雪压,她都没有倒下,这种精神值得我
们任何人敬佩。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
不屈不挠,
奋勇当先,
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
它却不一样,
愈是寒冷,
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它那迎
雪吐艳,
凌寒飘香,
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
奋
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
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
“
龙的传人
”
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
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
梅花是广东省梅州市的市花,同时也是武汉,南京市市花。
梅
花高风亮改喊节
。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
花期独早,
“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
被誉为花魁。
“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
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称为
“
岁寒三友
”
梅花培
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
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
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梅花的花语和象征代表意义:坚强和高雅
意义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国花具有国家名片的象征意义
(我国社科院陶庆梅博士
语)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
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
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
奋勇开拓,
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
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
“
龙的传人
”
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
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
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
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
量。
㈣ 雪中梅花的描写
雪中梅花的描写如下:
中国人爱花,爱的不仅仅是花的颜色和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喜菊坚贞不屈;周敦颐爱莲,写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孔子曰:“兰当为王者香”,意为兰花在所有的花中是最香的。
人们尊梅敬梅,故称赏梅为“探梅”,信轮踏雪寻梅,一探幽芳,为千古大雅之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飞雪落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严冬中盛开的梅花,被视为美丽的报春花使,因此古诗词中不乏这样的意象。
㈤ 关于梅花的精神的诗句有哪些
1.有关梅花精神的诗句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红楼梦>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卜算子
咏 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 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祝您成功
2.有哪些关于梅花精神的名句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国花具有国家名片的象征意义(我国社科院陶庆梅博士语)。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
“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3.谁知道描写梅花精神的诗句
1、宋代:陈亮《梅花》
原文选段: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释义:
稀稀落落的梅树枝条歪歪轻斜地挂满那洁白如玉的雪花,使得枝条上一朵又一朵的梅花花萼泛着斑斑点点的雪花在阳光照射下闪着晶莹的光采。忽然有一朵梅花最先绽开放,这使得想要在春天竞吐芳香的种种百花都落在梅花的后面了。
梅花要想把春天悄然而来的信息传递出去,又怎么会害怕被厚厚的积雪所深深埋藏呢!请玉笛不要再吹奏那令人伤感的古曲《梅花三弄》了,让主宰春天的神东君为梅花留住春天,不要让开在早春的梅花因一支悲伤曲调而过早地凋谢。
2、宋代:陆游《梅花绝句·其二》
原文选段: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释义:
一树梅花长在背阴的山谷,加上枝条伸向北方,阳光终年罕至,所以每年开花总是比较迟。但你可知道它那高尚的气节、优美的风度?要知道,当它吐苞,正是那冰雪覆盖、最为严酷的寒冬时节啊!
3、唐代: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原文选段: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释义:
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芳香。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4、宋代:王安石《梅花》
原文选段: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释义: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远远的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因为有梅花的幽香传来。
5、唐代:罗邺《梅花》
原文选段: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释义:
一簇簇梅花绽放压低了枝头,不用翻山越岭到处栽种,随处都可成活。
只是权贵之家却看不到梅花的坚毅品性,和煦的春风迟迟不肯到来。
4.表示梅花精神的诗句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庭梅咏寄人 唐·刘禹锡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梅花 唐·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雪里觅梅花 唐·萧纲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下枝低可见,高处远难知。俱羞惜腕露,相让道腰羸。
定须还剪采,学作两三技。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梅花 宋·陈亮 疏技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冬日杂兴 宋·张耒 空山身欲老,徂岁腊还来。 愁怯年年柳,伤心处处梅。
绿蔬挑甲短,红蜡点花开。 冰雪如何有,东风日夜回。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 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 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
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 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
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 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
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 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
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 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
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 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
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 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 夏馥从来琢玉人。
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
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
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
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
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
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春晚杂兴 元·方回 芳草茸茸没屦深,清和天气润园林。 霏微小雨初晴处,暗数青梅立树阴。
冬词 元·郭钰 疏林晴旭散啼鸦,高阁朱帘 地遮。 为问王孙归也未?玉梅开到北枝花。
寄迹武塘赋之 明·夏完淳 逢花却忆故园梅,雪掩寒山径不开。 明月愁心两相似,一枝素影待人来。
题画梅 明·徐渭 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王元章倒枝画梅 明·徐渭 皓态孤芳压俗姿,不堪复写拂云枝。 从来万事嫌高格,莫怪梅花着地垂。
明·唐寅 题画 雪压江村阵作寒,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亦有疏梅唤客看。
早春 明·陈继儒 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宋徽宗画半开梅 明·赵友同 上皇朝罢酒初酣,写。
5.有梅花精神的诗
描写梅花精神的诗句
1:更把梅花比那人(宋·辛弃疾·《鹧鸪天》)
2:向此时、何以对梅花(宋·李曾伯·《满江红》)
3: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4: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5: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馀香低惹袖,堕蕊逐流杯。
6: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
7:折得梅花古渡头(宋·陆游·《梅花绝句》)
8:梅花犹榉即(宋·葛立方·《满庭芳》)
9: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0:曾共梅花相尔汝(宋·方岳·《满江红》)
11: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2: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13: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14:我与梅花有旧盟(宋·陆游·《梅花》)
15:纸帐梅花归梦觉(宋·辛弃疾·《满江红》)
16:《梅花》作者:陈亮
17: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6.描写梅花高洁品质、精神的诗句
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卜算子·咏梅》陆游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早梅 李公明
只有梅花吹不尽,依然新白抱新红。
忆梅 李商隐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梅花 庚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新栽梅 白居易
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
初识梅花 卢撰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十一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红 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
红梅 王十朋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
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
梅花绝句之二 陆游
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
岭上红梅 范大成
满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倾城在空谷。
梅花绝句之三陆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题梅花图 杨无咎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探梅 杨万里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
雪梅之一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题画梅 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
雪梅之二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岭梅 张道洽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
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7.有梅花精神的诗
描写梅花精神的诗句 1:更把梅花比那人(宋·辛弃疾·《鹧鸪天》)2:向此时、何以对梅花(宋·李曾伯·《满江红》)3: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4: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5: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馀香低惹袖,堕蕊逐流杯。
6: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7:折得梅花古渡头(宋·陆游·《梅花绝句》)8:梅花犹榉即(宋·葛立方·《满庭芳》)9: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10:曾共梅花相尔汝(宋·方岳·《满江红》)11: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12: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13: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14:我与梅花有旧盟(宋·陆游·《梅花》)15:纸帐梅花归梦觉(宋·辛弃疾·《满江红》)16:《梅花》作者:陈亮17: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8.梅花精神品质诗句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绝句 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 王安石 墙角数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一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是层冰积雪时.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江上梅 唐·王适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梅花 唐·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几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入得来?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白头朝夕自相摧.斩新一朵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赠岭上梅 宋·苏轼 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墨梅 宋·朱熹 梦里清江醉墨香,蕊寒枝瘦凛冰霜.如今白黑浑休问,且作人间时世妆.题杨补之画 宋·楼钥 梅花屡见笔如神,松竹宁知更逼真.百卉千花皆面友,岁寒只见此三人.雪梅 宋·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从张仲谋乞腊梅 宋·黄庭坚 闻君寺后野梅发,香蜜染成宫样黄.不拟折来遮老眼,欲知春色到池塘.钓雪舟倦睡 宋·杨万里 小阁明窗半掩门,看书作睡正昏昏.无端却被梅花恼,特地吹香破梦魂.寒夜 宋·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古梅 宋·萧德藻 湘妃危立冻蛟背,海月冷挂珊瑚枝.丑怪惊人能妩媚,断魂只有晓寒知.瓶梅 宋·张道洽 寒水一瓶春数枝,清香不减小溪时.横斜竹底无人见,莫与微云淡月知.红梅 苏东坡 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珍重多情关伊令,直和根拨送春来.早 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莫怕长洲桃李嫉,今年好为使君开.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墨梅 元 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梅花 元·王冕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
9.有关梅花精神的诗句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 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 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醉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卜算子 咏 梅 陆 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 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㈥ 写梅花的诗词很多,古今诗人为什么非常喜欢写梅花
1,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运,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
2,梅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的傲雪精神,它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所以,她象征:雪压梅花
一:、隐者高士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二、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 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三、高风亮节的人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3,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液差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其中有一首古诗是这么写的: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拦橘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花高风亮节。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简埋团,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㈦ 表现“梅花”品质的句子,诗句也可以。
梅花的花语:坚强和高雅。 梅花的寓意,象征: 1,春落梅枝头。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福,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梅花的五片花瓣,分别象征着吉祥。 2,梅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陈志岁微型诗《梅花》这样写道:“为使与严寒搏斗之俦侪坚持下去,便把春消息透露给人。”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自古以来,人们都赞美它的傲雪精神,它的孤独的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的美。所以,她象征:
一、隐者高士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二、霜美人、雪美人、冷美人 家住寒溪曲,梅花杂暖春,学妆如小女,聚笑发丹唇 三、高风亮节的人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3,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民间传说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其中有一首古诗是这么写的: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有骨气的花!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花高风亮节。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松,竹,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还在岁岁作花。梅花在人们心目中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诗赋词曲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梅花
【注释】 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 ②东君:司春之神。 梅花 百花争艳也争娇,不经风雨自会凋。 松竹清高共品格,冰雪寒香赋诗骚。 爱立严冬行春令,生有铁骨弃尘嚣。 未与群芳同温暖,却在枝头独欢笑。——《读月楼诗存》 梅花 王安石(宋代)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毛主席评梅花: 毛泽东有一阕著名的咏梅词,《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阕词是毛泽东喜爱梅花的最好写照。 显然,《卜算子·咏梅》是一首怀念诗。 毛泽东喜爱梅花。瞻仰过毛泽东遗容的人大都看到过,在毛泽东纪念堂里,水晶棺前摆放着五盆梅花。这是根据毛泽东生前酷爱梅花的性格而摆设的。毛泽东生前,无论是居室还是工作室,都要摆上几盆梅花。 看到这一段引含着什么背影呢?再看下面。 他在1949年的《和柳亚子先生》一诗中有“落花时节读华章”之句,在他手稿之初曾为“暮春时节”,后改为“落花时节”。春末夏初,仍是花繁时节,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英缤纷的日子,读美丽的诗句,诗花人相悦。他写《蝶恋花?答李淑一》,为“我失骄杨君失柳”,让“吴刚捧出桂花酒”。他笔下有过“疏枝立寒窗,笑在百花前”,以梅品格悼赞亡友。 以梅品格悼赞亡友--------看来伟大的领袖用梅花来赞美死去英雄。 梅花
梅花象征英雄,梅花岭上赞英雄,人人皆知。 可见坚韧内敛宁愿牺牲自己的美德英雄。 毛泽东作写这首诗时,那时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我们还在战争中,毛泽东看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看了后写出了这首诗。毛泽东写这首诗是为了鼓励战友。那时先是在部队传,战争过后,这首诗就传出了,表达的一代伟人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块能明显表现出来。
其他古诗
晋·陶渊明《蜡月》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 唐·张谓《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 唐·杜牧《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唐·薛逢《奉和仆射相公送东川李支使归使府夏侯相公》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两句写早梅开放。传说诗中“一枝”原作“数枝”,郑谷为改,齐己因称郑谷为“一字师”。 唐·齐己《早梅》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宋·晏殊《蝶恋花》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 宋·晏几道《虞美人》 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春红依旧。 宋·晏几道《清平乐》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宋·晏几道《临江仙》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宋·苏轼《红梅》 溪源新腊后,见数朵江梅,剪裁初就。 宋·周邦彦《玉烛新》 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宋·黄庭坚《虞美人》 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宋·张道洽《岭梅》 小春何处有梅花,想见水边篱落,数枝斜。 宋·吴则礼《虞美人》 不与群芳争绝艳,化工自许寒梅。 宋·叶梦得《临江仙》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东风已有过来信,先返梅魂。 宋·王灼《丑奴儿》 月笼明,窗外梅花瘦影横 宋·李重元《忆王孙·冬词》 不知墙外夜来梅,忍寒添得疏花否。 宋·侯真《踏莎行》 雪后疏梅,时见两三花。 宋·辛弃疾《仆算子》: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宋·辛弃疾《贺新郎》 明代高启《梅花九首》中的第一首,全诗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早梅 李公明 东风才有又西风, 群木山中叶叶空。 只有梅花吹不尽, 依然新白抱新红。 红梅 苏轼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早梅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梅花 蒋维翰 白玉堂前一树梅, 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重重闭, 春色如何入得来? 雪梅(其一)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其二) 卢梅坡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卜算子· 咏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 居简 莫恨丹青废画工,不须求异只须同。 玉容不及寒鸦色,故托缁尘异汉宫。 早梅 齐已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 枝开。 墨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墨梅 赵秉文 画师不作粉脂面,却恐傍人嫌我直。 相逢莫道不相识,夏馥从来琢玉人。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 贡性之 眼前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寒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 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 曾几 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 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暗香疏影 姜夔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 、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孤雁儿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临江仙·梅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 殢人娇·后亭梅开有感 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玉楼·红梅 李清照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六幺令 晏几道 雪残风信, 悠扬春消息, 天涯倚楼新恨 ,杨柳几丝碧 ,还是南云雁少。 锦字无端的 ,宝钗瑶席 ,彩弦声里 ,拚作尊前未归客。遥想疏梅此际 ,月底香英白 ,别后谁绕前溪, 手拣繁枝摘 。莫道伤高恨远 ,付与临风笛 ,尽堪愁寂 ,花时往事 ,更有多情个人忆。 蝶恋花 欧阳修 帘幕东风寒料峭,雪里香梅,先报春来早。红蜡枝头双燕小,金刀剪彩呈纤巧。 旋暖金炉薰蕙藻。酒入横波,困不禁烦恼。绣被五更春睡好,罗帏不觉纱窗晓。 梅花引·荆溪阻雪 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 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不?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 。 墨 梅 张臬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早 梅 万宽 独异梦阑冲雪身,分明清耀续花尘。 人间最重相思骨,惹得春风第一颦。 梅 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旭日红梅》,朱宣咸(作)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㈧ 张建新的相关信息
天健网消息(记者 葛春家)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由大连市委宣传部,大连军分区政治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国色·军魂”---军旅画家张建新梅花作品展,25号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开展。大连市政协主席刘俊文,沈阳军区政治部原副主任韩锡平,沈阳军区联勤部副部长王江,辽宁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康晓晖,大连军分区司令员李志军,市委常委、大连军分区政委丁春,副市长朱程清,市政协副主席董长海、杨爱民出席画展开幕式。国家一级演员、《建党伟业》中周恩来的扮演者刘劲作为画展开幕的嘉宾主持。
部队和地方领导共同为本次画展开幕剪彩。
周恩来的扮演者著名演员刘劲作为画展开幕的嘉宾主持。
此次由军地联合举办的大型梅花专题画展:“国色·军魂——张建新梅花艺术品展”,共展出张建新近10年来的精品力作120幅,分为六大系列:
冰雪梅花系列:由冰寒梅艳作为主基调,赞颂梅花特有的风骨和精神品格。
古意梅花系列:重在学习借鉴,“古为今用”。在笔墨、形式、材料、语境中勇于创新探索。
紫韵梅花系列:梅中贵族,高雅清芳,独具姿色,紫气东来,赏心悦目。
绿香梅花系列:形态万千,气势磅礴,清香袭人。重在表现其生机盎然,清芳灵动之态,给人以清新、清香、清逸之感。
彩墨系列:继承并发扬了传统艺术,承载了画家的思索与探求,也蕴含着画家的情感寄托。
水墨系列:国画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境界。或具象、或抽象、或意象的语境交汇中所表达出来的语言和情怀,以纯和而高远旷达,以韵律而生机勃发。
本次展出的作品不仅表现了张建新艺术作品里高古清雅的艺术格调,更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视觉盛宴。“国色·军魂——张建新梅花艺术作品展”的成功举办,为军地文化交流拓展了新的领域,也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本次展出时间为7月25日——8月15日。
本次画展由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连军分区政治部、大连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大连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大连市民政局联合主办,由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长河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大连亿心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协办。
张建新以画梅花闻名,不同于吴昌硕、关山月和王成喜,他的梅花设色大胆,用色强烈,把西方绘画透视和色彩与放笔挥洒的写意笔墨结合起来,独树一帜。
张建新作为军旅画家,他特有的禀赋气质,始终围绕梅花高洁这个主题展开,他把灵魂主题意绪化与诗性化,并进而形成鲜明的艺术特点——审美把握与生命灵魂共铸作品空间。具体而言,在张建新画的梅花里,无不浸透着他童年时代就滋生的审美体验和人文关怀。他童年生活在著名画家叶浅予的家乡杭州桐庐,曾目睹一须发皆白的高龄老人每天清晨燃香拜一株老梅树。老人说,梅花通灵性、知时节,又叫五福之花、报春之花。人们赋予了梅花极其丰富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内涵,并已经形成了拟人化的审美倾向和完美主义的理想寄托。如不畏严寒、铁骨铮铮的顽强抗争精神;历尽沧桑、宁折不屈的傲骨风范;俏不争春、潇洒人间的高雅品质。这也使梅花具有广泛的审美群体。从此,张建新这40余年,总是在读梅、寻梅、品梅、画梅。他把画梅当做自己一生追求的课题来学习研究,“可以用魂牵梦绕,以心相许来形容”。张建新画梅的灵魂,当是一种浸润着中国文化精神的生命理想和情怀,它来自画家的精神追求。也就是说,在张建新的写意梅花时空中,蕴藏着一种自由的精神追求和深刻的审美体验。好比中国画史上王冕画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澹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表现人们对高洁灵魂的珍视。
张建新追求的就是人品与艺术的统一,书画家陈十田说“写意精神强调了主体精神世界的表现,通过‘寓物于物,寄乐于画’,实现个体的畅神”,但写意与载道并非互不相关,个体的“意”直接联系着精神品格与道德理想,所以古人说“人品不高,用墨无法”。好比中国美学有“比德”说。《管子·小问》:“物可以比君子之德。”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也是“比德”。老子的“上善若水”,同样可以视为“比德”。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常常被用来象征某种道德思想。中国诗歌的“比兴”传统,也含一种“比德”思想。中国艺术中重品的倾向,则是“比德”说的新发展。正是在这一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梅花艺术中存在着一种将人品联系起来的观点。有梅花的高洁,方能有第一流的人品,这几乎成了中国艺术与人品的定论。“在我眼中梅花是有灵性的生命。我熟悉她的体貌特征和气味,了解她的生物属性和人文链接。对古人‘三嗅梅花胜一杯’‘我思梅花梅思我’的情愫也有了同样的感受。在我的价值观念中,梅花是高雅脱俗、纯洁无私的象征,梅花也是虔诚善美、吉祥安泰的图腾,梅花是‘四君子’之首,日夜与君子相伴,岂不乐乎!”这里张建新对梅花精神品格的阐释,足见其精神追求。他总是思接自然,视通万里,表现出独与梅花相往来的精神境界。自然博大精深,无始无终,而人的生命只是短暂的存在,只有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才是极致。张建新品梅花目注神驰,怦然心动,再品,物我相融;画梅花深入化境如精神之旅,最终使自由的精神追求找到了归宿,同时自由的精神也因回归自然而获得解放。
张建新用心灵和画笔画梅花,作品饱满,张力十足,似乎在力求表达一种人格的力度。因此,他画梅花通过注入个人的气质性情及其所感到的时代心声,便具有了不同寻常的撼人的艺术力量。像《紫气香魂》《傲雪图》《题梅》等作品枝干挺拔,花朵圆润而潇洒,在用笔上粗犷朴厚而打动人心,强化和纯化了梅花写意的意象,把梅花的孤芳傲骨,不屈寒苦,推向极致,务求极简朴、极粗犷、极强烈、极浓重,在简化大写意梅花的艺术语言上求精神性的加强,因此达到了形简情茂、笔厚意丰的艺术效果。像《紫香》《梅图畅月》《紫香图》《绿萼迎春》《沁·幽》《梅颂》《古香图望》《瑞雪寒香》《灵峰第一香》等作品中,他将红梅、黄梅、绿梅、白梅、紫梅置于不同的地理环境赋予它们各自不同的精神和特质。这些作品采用饱满开张的布局,极尽夸张的梅花形象,层次丰富而又拙劲大气的色墨,还有粗犷朴厚而打动人心的笔法,必然多了一个可以追认的精神价值。这些作品具有审美的气度,一方面得益于张建新对传统笔墨的领悟;另一方面得法于西方绘画艺术的色彩和构图透视。张建新认为“我们所处的这个多彩的世界,正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趋向。毫无疑问,绘画必然受到价值观念深层影响而留下时代的烙印,一个对色彩多元化需求的时代已经到来”。蒋兆和、李可染之兼融中西,大量借鉴素描与光影而自成面目,张建新接续此脉,借鉴西方色彩和透视,创造了自己的写意梅花。在细小的动作上,张建新把握得当,如《惜春》《紫香图》中都画了两个小鸟,可以看出张建新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位善于观察的画家,从鸟的神态描绘到梅花的灿烂而浑融,这是张建新写意梅花打动我们的原因。
张建新的写意梅花,活色生香,充满生机与新意,赋予这一源远流长的艺术品种以鲜明的现代样式,走出了以中为主、中西结合的中国画之路,这对于新世纪的中国画坛,具有重要的意义。
张建新为金鸡百花电影节创作的纪念瓷盘。(摄影记者朴峰)
在刚刚落幕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由景德镇烧制的纪念瓷盘《报春图》,深受与会者的喜爱。一只雄鸡立于梅花怒放的枝头,昂首鸣叫,似向人们报出说不尽的好消息,寓意喜上“梅”梢。这一作品是出自生活在大连的中国画梅名家、军旅画家张建新之手。
“梅花是百花之首,所以以盛时的梅园为背景,梅枝上立一只雄鸡,雄鸡一唱天下白,通篇皆是深沉的黑白基调,反衬得雄鸡火红的鸡冠和嫩黄的双脚尤为扎眼,寓意雄鸡在传递着好消息,它的歌声让世界充满了亮丽的色彩。 ”受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之托,张建新前一阶段创作了《报春图》,并交付景德镇瓷窑制作,赋予了更深刻的中国意义。画中的梅花远近相依,虚实相应,给与会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姜宝林曾这样评价张建新的梅:“笔墨厚重流畅,刚柔相济,韵味和空间感十足,想法立意新。 ”张建新说,他的梅有这样的气质可能和他的军人身份有关。在他眼里,梅,苍劲灵秀,潇洒奔放,没有俗花那些矫情谄媚。这个江南的孩子幼时最爱做的事,就是跑到梅园,听扫梅老人讲故事,“梅花通灵性知时节,又叫五福之花、报春吉祥之花,花开如何可预示一年的兆头。”那苍老的声音似从时空遥远处传来,至今响在张建新的心里。
回忆前途,读梅、寻梅、品梅、画梅的痴心40年里,张建新足迹遍布神州大地,这个铁汉军人有时很是善感的,陪同他数年的战友小闫说,大将沿途出手无数,却绝少留名。走在路上的张建新是快乐的,还记得山西那个破败土屋里的老妈妈看到他的画时脸上疏朗的表情,还记得临走时他默默留下钱,被发现后老妈妈捧着大坛的醋追出来道谢……
2012年6月27日上午,辽宁省相关专家、名家在辽宁社会科学院举行了“张建新梅花作品学术研讨会”。学术总主持,由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辽宁省美学协会会长王向峰先生担当。与会的有:辽宁省委省政府文化顾问、东北大学文法学院名誉院长彭定安,辽宁省原文联主席、著名的诗人、书画家牟心海,辽宁省省委副秘书长、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家耿军,辽宁社会科学院书画艺术研究中心主任程义伟,辽宁省美协原副主席白国文,辽宁省美协副会长白长青,辽宁省文学院副院长、著名作家徐光荣,辽宁省著名评论家杨宝峰,社会科学研究院书画研究中心潘德柏,著名篆刻家杨桂臣,著名评论家、书法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喆,辛酉文化董事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赵爱权,辽宁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中青年学术领军人物吴玉杰,著名女画家、沈阳教育学院教授柳咏絮,著名油画家、沈阳书画院院长于晨等。
属辽宁省内顶级的文化学者、领导、画家以此形式研究、讨论、总结张建新的梅花艺术现象。
程仪伟:张建新先生以画梅花闻名,他的梅花把西方的绘画和色彩与中国画的笔墨结合起来。作为军旅画家,他特有的气质始终围绕着梅花高洁展开,审美的感悟与生命灵魂期间,我认为张建新所画的梅花正是把握他的精神感觉,他不再是主观审美,更多的带有一种心灵的陶冶。通过梅花可以见到他笔墨的提炼,更可见到他的思想,他的笔墨显现出他的精神内涵,也构成了张建新写意梅花整体的风格,使我们对梅花艺术在后工业社会,去抚慰大众的心灵。
王向峰:今天我们集中探讨张建新同志的绘画,他的绘画是集中以画梅花为主要的绘画对象。我刚才浏览了一下画册,和之前印的咱们现手里拿到的册子,这里面是他一些代表作品,尤其是我们现在后面展示的和画在武汉东湖的一幅雪里梅花,我看了这些作品之后,在所有的梅花里面这一幅,最能集中代表建新梅花的神韵和风骨。在绘画对象里面不同的画家都各有选择,应该说梅花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当中,无论是他自身和这个对象当中人们所能够向他渗透的和赋予的精神,没有任何一种花卉可以超过梅花,所以选择这样一个对象来对自己审美世界的展开,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
柳咏絮:以画梅为主题去搞一个大型的展览,这个难度是相当大的。因为这一个题材要办成一个展览的话,那就是对梅花的了解要非常有深度。对梅花的自然属性和人文的感受都是要求很高的。我自己就是画画的,我自己假如说擅长的那个题材去办个展览会怎么样呢?很胆怯。但是建新能知难而进,以一个题材去挑战难度和高度。风格不同、意境不同,所以建新第一步去做这个事情就值得我们敬仰。从整个展览,我感觉到他既有传统,又有创新,又有时代的审美趋向,不是老生长谈,不是吃别人的馍,他有自己的独到的东西,这一看他就是建新的符号,这就是他。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思考的结果,就是要深入到生活当中去,走到生活第一线,从生活当中去观察、体验。就像他自己的文章中写到,自己和梅花合二为一了……
白国文:看了建新的展览,非常打动人,无论是色彩上还是笔墨味道上,两年前的展览也是非常好的,但是这次和之前很多作品比起来确实提高了。我从中学习了很多,他画的梅花和其他大家画的梅花是不一样的。建新那种清新的感觉,很少有熟悉的味道。因为他笔墨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已经研究得非常透了,快成一个植物学家了。整个我们全国专门画梅花的也不算太多,建新画梅花应该是非常有成就的。他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有很多结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建新确实是打破了很多极限,利用笔墨把西画的东西融入了很多……
杨宝峰:看到作品,感觉比较新颖。梅花这种题材是中国历代画家喜闻乐见的。但是建新的画儿在每一幅作品前,我都可以观察它。每一个作品都有一个表现的方式。梅花虽然喜闻乐见,但是画起来很难,画不好就有一种俗的感觉。但是建新的画儿,感觉确实有很多东西,不单调也不俗套……
娇玉珍:建新老师的作品,我看了,有感觉。用笔用墨功夫很到位,有清秀的构图,也有学术性很强的构成和肌理。我和建新老师一样,在部队工作,建新老师是我们的一个骄傲。将来会向建新老师多多请教。同时也祝建新老师梅花艺术作品展览成功……
于晨:我通过这个画册对建新老师有一种新鲜感,也有一种亲切感。他是孙老师的学生,孙老师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也拉近了距离。建新老师的画首先在构图,从国画角度叫经营位置,这个构图是很新颖的,不管是折枝也好,这里面的曲式还是独到的,一些点线面的构成,再有就是黑白灰,黑白灰是墨的一种颜色,这种黑白灰相对的空间感很强,这样的话他在画梅花相对于传统来说,这个还是有突破。再有就是他在意境的营造上,我也是看他各种颜色的梅,这种墨的掌握,干湿浓淡,这个墨让人很舒服。还有就是画面技巧,他的用笔用墨,很轻松。这点可能是来源于他对梅花的观察,这种体验和理解,也是他深入生活形成自我的一种状态……
牟心海:看了建新的画,给我的感受:第一,他是一个很勤奋,也很有才气的一个国画家,他用了大量的时间研究,他的国画我看不仅是画梅花的,其他山水画也都在画,来研究这个绘画,画出来这么多的作品,那需要大量的时间。没有这个勤奋也不会得到这个成果。第二,他的梅花,从我们传统的绘画来看,不仅他的画儿很到位,而且他还作了很深入的研究。对客体做了仔细的观察。好像达到了植物学家的研究,对一个对象的研究还是很深刻。第三,就是他在画梅花所用的一些国画的技法,我看都摸索到了,这样就表现出来他在绘画上达到了很高的一个美的境界。第四,从他绘画的梅花,画出了梅的这种精神,画梅花用梅这是一个载体,要表现人心灵,颂扬的客体对象是什么,达到人的高洁,有勇气克服困难这种性格的追求,也可以看出画家对心灵深处的挖掘,这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肯定。
另外,他还把梅作为一种符号,吸收一些西方的东西,在色彩上,强烈对比,这是有着西方油画当中未来派和野兽派的风格,比如说这幅画儿叫《彩韵图》有点吸收西方的油画的特点了。不仅在色彩上,而且在构图上打破了中国画文艺画的局限性了……
徐光荣:梅兰竹菊是四君子,梅花和松树又是岁寒三友。在中国的传统里面,梅花不再是单纯的花儿,变成了一种人格高尚,气质风韵,这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对花卉绘画的区别,成为中国传统问题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所以历代无论是文学上还是绘画上都把梅花作为人格的一种象征,就像梅花香自苦寒来,可以是自己说自己,也可以说给青年一代,你要想成为一个好的画家,要想成为好的艺术人才,必须通过自己的不断奋斗。
今天我特别高兴的是,我终于看到一个能够把中国的画梅花的传统集于一身的画家。但是现在在中国画梅花的画家当中,大部分还是重复,个别有绿梅的,今天我看到你的画儿紫梅,确实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你还有彩墨,你1983年毕业,明年就是30周年。确实把梅花琢磨透了,古人能够利用这么多色彩,现实生活中这些画家不大敢去了,雪白的、蜡黄的,尤其是紫梅还很少,你能够在继承传统画梅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把传统的东西赋予新的东西。我注意了一下,每张画我觉得都是很有特点的,绿萼清韵,红梅确实是给人红红火火。我看你画册上还有一个龙梅,确实给人一种传统的春天到来,春天来了的一种喜庆。紫梅我看一般画紫梅都和月亮结合那种色彩,你很用心来创造你的新的意境。我觉得你还是用心的。
我看天津美院的舒清丰那确实是当代的花鸟大师,我看他对你的评价也是很高。你确实现在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可喜的是你在色彩的运用,在构图上,在创新上都有特点。我特别欣赏你这里的书法和画题,好多画家都是喜鹊登梅,迎春图,但是你就不一样,紫玉、紫梅、绿萼,这里面能够点出这个画的意图,这也是你一大特色。我看你还写了一个诗,你这个是功夫在画外,把你平常对文学的积累和画儿结合起来了,尤其你这里的书法,书法也不错,还写了一些诗,我见到你还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耿军:今天能够参加建新老师的研讨会,特别高兴。第一个对你这次展览感到高兴;二是各位老师的发言也感到为你振奋。我觉得你的梅花是体现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体现出一种自强不息,体现的是对生活的美好的愿景,再就是有一种风格,非常坚强。第三个你这种非常深厚的美学功底,我也送一个祝福,希望你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创新发展,出现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白长青:我觉得赏梅不光是文人和上层的包括老百姓都特别喜欢的,但是我感觉赏梅和画梅是两个层面的东西。赏梅和画梅为什么难,我觉得梅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文化口号。这种文化口号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位置,有他非常独特的位置。具体来讲他具有一种象征性,具有一种通用性,也具有一种民族性。所以这个就对画家提出一种很高的要求。这三个特点应该是可以掌握的,他的这种象征性的核心是什么,梅的文化符号的核心是什么,就是高洁,有那种洁雅和高洁,另外就是民族性,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赏梅也好,画梅也好,如果看成是一种中国文化的传承载体,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是很艰巨的任务。通过梅,我也觉得是中国文化的梅离不开一种军职,再往深联想到一种气质,从这种气质又联想到一种责任,就是一种担当意识,所以我觉得写梅也好、颂梅也好、画梅也好,是中国文人的一种使命,我们老百姓做不到这样,西方画家也做不到这样,但是我觉得应真正把写意运用传统的文化的技法来表现。
还有一点,梅书画是一体的,我就想到毛泽东的咏梅他那个梅写的个性一个是笑,一个是俏,最后是她在丛中笑。陆游的那个心中写的是香,梅也是很香,另外很幽,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们心目中梅的个性,还有他们的红梅赞,所以我认为写梅必须得有个性。第三点就是建新同志的个性,他认为他的个性是追求一种意境的东西,追求一种高洁的东西,我特别喜欢你的紫梅,我觉得你这个紫梅和绿梅是最有特色的。这种紫色的东西和白色的雪的审美搭配,最后再加上一种黑的树干,造成了另外一种个性的审美意境。如果在这里又配上一种月色,在月色的朦胧下,更表现了一种朦胧的审美的搭配,那种紫色的,白色的朦胧的色彩的结构,构图的那种冲击力,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但是一般都喜欢那种红梅,更表现出了人的一种精神气质。我希望你在月下的紫梅再进行探讨。这是我欣赏的……
马喆:首先建新老师的作品还有这样的特点,就是具有诗兴诗意的评论。我们追述画梅的历史,应该是发掘于盛唐,整个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下,体现出一种中国的人文精神。建新老师的绘画多是胶墨和浓墨,远处是一种淡墨,他就有一种墨痕的气韵,所以说建新老师的写意梅花我给他概括一下就是“疏枝苍劲,轻气袭人”。建新老师有一种厚重的主题含量,这是我们在传统的梅花作品中很少见到的。建新老师所经历的军营生活和历练,使他的审美趋向是一种正大的阳刚之气的,是一种博大的雄浑的向上的一种力量。所以,他写意的梅花创作就突破了这个层次和内涵表现……
潘德柏:感受建新先生的作品,第一是具有文学性。为什么讲叫文学性不是诗性呢?文学性可能更宽泛一点,也更好理解一点,感觉他在这种画前感觉心里面一种痒痒的,诗人痒痒的就是有诗,普通老百姓痒痒的想说啥但是说不出来。这就是他这种东西是打动人的。第二就是格调。我看了一下,我拍了很多照片,我认为格调就是用两个字:雅逸。因为我们在当代画梅花也看得很多,能做到雅逸是很难的。建新老师的这个画儿,我想在雅的过程中一定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挖掘而且还融合了古今中外很多东西,我想这个风格在同时代画家比,还是有他的特点的。能做到这种风格雅逸是很难的。梅花画形容易但是画神很难,所以这一点我觉得在格调这一块儿,我觉得在当代画梅的画家应该是很不容易的。我觉得这一点是很值得我钦佩的。第三点画梅花现在应该讲能基本形成自己的一个图式。这种不同于关山月的、也不同于王常喜的图式,基本上他有自己的图式,建新在整个图式这方面有一个自己的基本风格,虽然还不是很突出,但是我想他会不断地走下去……
吴玉杰:我有三点感受。第一点是他的画面构图与空白之间的关系。因为我用了一些术语,这是摄影的术语。我不知道张老师的绘画和摄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但是我看到的构图一种是框式构图和另一种是隧道式构图。框式构图是符合人的视觉观赏经验,而且产生强烈的空间感和透视效果。隧道式构图是非常暗淡的颜色,里面突出的是鲜艳的颜色,给人一种对比集中感的物体,还有非常沉稳的感觉。第二点就是梅花的丰腴和艺术饱满的关系。这样的丰腴与他的逸韵,他的逸韵是非常饱满的,我非常欣赏他的紫色的,我觉得写得是非常好的。我看到几个画面里面梅和冰之间的关系,或者是梅和雪之间的,不是笑傲霜雪,而是梅花和霜雪很融合的状态,这就和传统的绘画里面是不一样的。第三个方面我想到这种情思绵长与精神自辩。我在这里面看到的,张老师可能是有一种风骨或者是豪放,而我看到的更是这种绵绵的情意,我刚才说隧道和框架式构图,中间表现的是对梅花的主体的印象,我认为是一种绵长、绵厚的感觉。后面就是精神自辩。好像张老师说过了,我画梅花,梅似我。这里面张老师在哪儿?是在所有的梅花的哪一点上,或者是哪一个具体的物象,或者是一只鸟儿,或者是大树下面两个小树其中的一个……可能画家在画不同画的时候会把自己的主体画在画儿上,这个是表达他自己的一种人格,是对自我的人种追求,这是一种自我的欣赏。可能这种自我欣赏和别人画梅花是不一样的,这并不是一种病态的,不是一种很拒绝外面世界的东西,而是一种自我向上的精神自辩……
彭定安:文化现在是很热门的一个关键词,但是真正关注文化,真正倾心文化的人是不多的。张建新同志不断地画画,文学艺术说到底还是时代的产品,张建新选择画梅不是偶然的,是和时代相关的。刚才看到了两个短文,看到他特别喜欢梅花,对梅花有一种寄托,所以不是偶然的,他是一种寄托。这个时候画梅花是和社会对话,我喜欢的是梅,我表现的是梅,任凭你是金钱你是权力,你是声色犬马,张建新画梅,这就是一种价值……
五、2013台历扇面欣赏
六、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㈨ 对梅花进行描写,寄托自己的某种感情
1. 梅花的花朵不大,像一个个害羞的姑娘,所剩无几的绿叶衬托着梅花。也许是为了让花
2. 在寒冷的冬季里是腊梅花开得最茂盛的时候。雪季里,腊梅花盛开了,娇嫩的花却不怕凛冽的北风,星星点点地散落在叶头,十分美丽。白雪覆盖着它,远远望去,好似朵朵白云嵌在树枝上,把冬天点缀的更加美丽-----其他季节里,腊梅花虽然没有露面,但腊梅树却依然矗立在山坡上。
3. 走进灵峰,远远地看去,只见一株株梅树笔直地挺立在草丛边上。那红梅像是被颜料染过似的,鲜艳夺目,一片一片的红梅树看起来就如同一丛丛火苗在跳跃。渐渐走近了,才发现有几朵红梅还是含苞待放的,那花苞上还有个小孔,像一个瓶盖子口,又如一个羞涩的小女孩红着脸;有几朵散稿还是探头露脸的花骨朵儿;还有几朵已经完全开放。
4. 那花朵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梅花开或有早有迟。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惹人喜爱,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
5. 梅花是蔷薇科的一个乔木树种它的花瓣呈阔卵型,花上有五个花瓣或五的倍数。花朵是坠在树枝上的,很像耳环坠在耳朵上的样子。梅花有白色、红色、墨红、粉红,等多种颜色。梅花的生命力还很强,它不像兰花那冲歼孝么娇弱,不像玫瑰那么刺人,它如果被别人撇下一根树枝,只要放在水里,它还是成活的。梅花散发出的清香味儿,能让人把烦闹都通通抛掉,活得开开心心,自由自在。
6. 梅花,小小的花瓣,细而有劲的枝,淡淡的粉白,缠绕在周身的芳香。那是一种在冬天才傲然开放的花,那是一种在雪中才显得更加纯白的花,那是一种雪花压不到的花。是的,那就是梅花。在冬雪中傲然挺立的风景线。
7. 正陶醉在红梅的美丽中,突然背后又有一阵淡淡的香气传来。原来,我背后有一株梅树。在远处便看见那株梅树上开着许许多多的白梅,洁白洁白,仿佛在一棵树上覆盖着雪,又如一只只白蝴蝶在树枝上嬉戏。在近处,呀,那花犹如银盘托着金碗,花瓣雪白雪白,花蕊金黄金黄,比那红梅更显得美丽。
8. 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改辩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
9. 我透过窗子向外望去,嗬,好一株梅花!枝头上既有含苞欲放的花蕾,也有绽放的花朵。火红的花瓣,淡黄的花蕊,雪片落到花瓣上,红里带白,白里透红,我仿佛闻到了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心情不由得豁然开朗,走到院子里欣赏这完美的“傲雪寒梅图”!
㈩ 为什么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
梅花是我们中华民族与中国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国人赏花,不仅欣赏花的外表,更欣赏花中蕴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元年(1068),王安石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主张“发富民之藏”以救“贫民”,富国强兵,进行全面改革。而反对者谤议不断,熙宁七年(1074)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王安石罢相。次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
熙宁九年(1076),再次被罢相后,心灰意冷,放弃了改革,后退居钟山。此时作者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傲雪凌霜的梅花有着共通的地方,因此写下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