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068期码梅花诗风流皇帝

068期码梅花诗风流皇帝

发布时间: 2023-06-01 00:09:54

❶ 腊梅山禽图诗句

《腊梅山禽图》
赵佶
山禽矜逸态①,梅粉弄轻柔。
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注释】
①山禽:指白头翁。矜:矜持,有自负意。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代画家。在位期间,政治上黑暗腐败,生活上奢侈淫靡,对百姓横征暴敛,激化社会矛盾。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破汴京城,他和儿子赵桓被掳至北方,绍兴五年(1135),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书画家,雅爱翰墨丹青,书法学黄庭坚,自创“瘦金体”。他擅长画花鸟画,设色匀净,富丽典雅,造型生动精妙,受黄派画家和吴元翰的影响很深。汤垕说他:“徽宗性嗜图画,作花鸟、山石、人物,入妙品,作帆毁墨花墨石,间有入神品者。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画鉴》)他扩充宫廷画院,培养绘画人才,命人编篡《宣和书谱》、《宣和画谱》,搜罗历代书画,编为《宣和睿览集》,为宋代书画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过一定贡献。现存作品有《腊梅山禽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祥龙石图》等,其中有些可能是画院诸人所作。
据现存文物考察,最早在画空肢上题诗的是赵佶。赵佶以前的题画诗,只是以绘画作品作为题咏对象,题写在画卷的首尾,或则另纸书写。赵佶选择画面空白处,用瘦金体题上诗句,自申画意,真正将诗、书、画三种艺术和谐地融合在一个作品中,互渗互补,构成统一的艺术整体。这不仅将我国的题画诗的创作,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也促使中国画艺术进入一个新阶段,自此以后,中国诗、书、画以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赵佶的艺术实践是很有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的,在我国诗歌史、绘画史、书法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赵佶自题的诗,是打开画家心扉、体识鉴赏《腊梅山禽图》的一把钥匙。诗的前三句,径直描写画面上的花鸟。画面上的白头翁,停在清香的腊梅枝上,自由安详,闲情逸态,颇有点自负的样子。绘画无法表现出“鸟语”的声音和内容,然而赵佶用“矜逸态”的诗句,申补了画意,将白头翁态亏备自鸣得意的神态描绘出来,读画人仿佛听到了它的鸣叫声。画面上腊梅初绽,粉蕊呈露,摆弄着它那轻柔的身姿,散发着清馨的香气,诗人着一“弄”字,境界全出,将腊梅的风韵逼真地传达出来。
诗的下半首,由鸟名“白头”生发立意。古诗有“白首同所归”(潘岳《金谷集作诗》)抒写朋友间的坚贞情谊,白头不渝。“丹青”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颜料,因颜色不易泯灭,暗喻友情坚贞。阮籍《吟怀诗》:“丹青著明哲,永世不相忘”。赵佶运化阮籍诗意,说朋友间已经有了坚贞不渝的信约,因此指着白头翁,表白千年不变的心意。全诗巧借双关语意,涵蕴深秀,表述自己画作这幅《腊梅山禽图》构思之意的初衷。

❷ 带湖的爱情诗句

1. 关于明湖的爱情诗句
关于明湖的爱情诗句 1. 关于西湖爱情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西湖爱情的诗句有

1.《泖滨见荷花(二首)》

年代: 元 作者: 邵亨贞

每爱西湖六月凉,水花风动画船香。

碧筒行酒从容醉,红锦游帷次第张。

月殿承恩沾沆瀣,星槎流影下陂塘。

江南秋冷红衣落,离立西风旧恨长。

2.《梅花引·耨银云》

年代: 宋 作者: 余观复

耨银云,锄璧月,

栽得寒花寄愁绝。阳和一点来天要,

春满江南谁漏泄。珊瑚作树玉为肤,

沉水熏香檀吐屑。野桥横,

寒涧洁,斜梢舞破屋角烟,

老树压残墙角雪。风流不肯王谢俦,

孤高尚笑夷齐劣。萧然与俗最无缘,

此语难明向谁说。绝爱西湖君,

暗香浮动月黄昏。亦爱东坡老,

竹外一枝斜更好。二仙去矣花寂寥,

着语压花花不倒。谁能淡笔传其真,

谁能楚语招其魂。参横月落兴未了,

三叫花神闻不闻。花影摇摇情默默,

冷透吟脾醒醉魄。问渠桃李岂知春,

西抹东涂受春役。自然香,

无色色。谯楼角动霜初飞,

萧寺钟鸣天欲白。披衣绕遍树头行,

判断人间风月国。

3.《和宇文汉州□□气房楼记诗》

年代: 宋 作者: 魏了翁

房公胸中妙刀尺,翦刻玻璃贮寒碧。

今侯着楼於其上,竹色荷光得良觌。

诗来殷勤问故侯,别日虽赊情转密。

因思当年飞盖游,鸥鹭不惊潜鲤出。

春浓雪絮人影乱,秋老云松半天屹。

苏公二十四桥月,尚爱西湖风月夕。

江山好处余恋嫪,纵不即人人自即。

况今檐撩云与齐,激楚高歌友朋集。

向来寒乞翻自嗤,诗扫黄泥已无迹。

功名老我后加鞭,文字余人先夺席。

欲搜万象供刻画,自有此湖难此笔。

终当为君记斯游,摹写苍颜真六一。

4.《送李殿丞通判蜀州》

年代: 宋 作者: 梅尧臣

尝闻蜀国海棠盛,因送李侯宜有诗。

日爱西湖照空锦,醉看春雨洗燕脂。

郡无公事中园乐,民喜群邀匝树窥。

望帝乌啼空有血,相如人恨不同时。

最鲜深浅非有染,解赋才华未得知。

闻说赵昌今已老,试教图画两三枝。

5.《玉连环影 为夏丐尊题小梅花屋图》

年代: 近代 作者: 弘一

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2. 描写大明湖的名言、名句或诗句都行最好是今天给我谢谢啦
虽然家住济南,但因为自己的心情太过于平静,很少走进济南的山,很少亲近济南的泉,也很少去感受湖里的云烟.近日,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后,忽然想风庸附雅,也去荷塘边走一走,看一看.于是,在立秋的那天,我走进了多年未曾谋面的大明湖. “倒影摇青嶂,澄波映画楼”.走进大明湖,澄碧的水波荡漾着亭榭楼台,拂疏的花木清幽了幽径回廊,沿湖的垂柳摇曳着曲桥流水,荡波的小舟划破了佛山倒影,跳波的鱼儿跃起了海佑的神秘,掠水的鸢鸟飞出了名士的传奇. 那白如雪、红似霞的十顷荷花,穿越了秦汉的明月,依然“出淤泥而不染”,飞掠了六朝的时光,依旧“濯清涟而不妖”;她栉唐时风依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沐宋时雨依旧“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她承恩于风流皇帝的扇面之上,争渡于文人骚客的重重青盖之下,跃然于丹青妙手的水墨之中,演绎了生命的情愫,洋溢了华彩的诗章,滋润了每一颗钟爱清荷的心灵. 我没有来得及亲近岸边的绿柳,也没有在遐园里停留,径直穿过杨柳垂荫的铁翁祠,解下游船的缆绳,跳上泛湖的小舟,拔开缕缕柳丝,划向了荷丛深处. 清波翠盖的湖面上,满是田田的叶子,叶子高低层叠,大小不同,有的出水很高,如娇阳下撑起的绿色遮阳伞;有的出水很低,湖面上漂浮着的大大小小的玉盘;有的欲展还卷,犹如含羞的少女半遮着容颜;有的迎风招展,宛似临风的少男在不经意间挺直了腰板……在层层叠翠的叶子中间,一朵朵荷花挺立着粉色的嫣然:有的如出浴的红粉佳人,羞羞答答地躲在叶子的后面;有的调皮地歪着小脑袋,半露着妩媚的小脸,似乎在同我一道欣赏这如诗如画的风景.一阵风儿吹过,但见绿叶迎风弄资,红荷穿破碧波,那吐艳的花瓣,弹出了嫩黄的蕊丝儿,仿佛在吐露着荷的语言,荷的芬芳,还有荷的清丽,荷的纯朴,荷的高洁,给人一种灵性的豁然. 我拔开缥缈的轻烟,泛舟于绿荷深处,那掠水的鸢鸟,忽隐忽现,划破了寂静的湖面;那穿梭的鱼儿,清闲散淡,嬉戏于玉立的清荷之边;那错落的荷叶,碧绿如染,扶摇在浩渺的湖波之上,招展着“掉拂荷珠碎却圆”的轻灵雅淡.映日的荷花,映衬着湖畔的绿柳,与佛山倒影一起,勾勒着一城的美景. 我采撷一只白荷,“惊起一滩鸥鹭”,采撷一只红荷,“紫荷香里听泉声”,在浓郁的荷香气息中,物我两忘,与碧水清荷融为了一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赞美的是济南大明湖的美景.五一长假,我们一家来到了大明湖游玩,果然,大明湖真是旅游胜地啊!刚进入大明湖景区,湖畔的柳树就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柳树在微风中舞蹈,小手轻轻地抚摸着湖面,像一位圣洁的女神.在湖心,一片片荷叶浮在水清见底的湖面上.恍惚中,我都分不清我们是在人间,还是在仙境了.可惜我们来早了点儿,不然就可以看到“四面荷花三面柳”的美景了.走进一点,就来到了大明湖畔.湖畔早已种上各种植物,映在了清澈如镜的大明湖上,好像一个个小姑娘在对着湖水梳妆打扮呢!湖水碧绿碧绿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如一块淡绿色的绸缎.柳丝轻摇,微波荡漾,让人看了陶醉其中.沿着小路,我们来到了又一处美丽的景点——汇波楼.汇波楼为两层城楼式建筑,登上城楼,往南看是大明湖美景.红墙绿瓦绿树,构成了一幅丹青高手也难以描摹的风景画.再往前走,便到了大明湖公园的重要景点之一——铁公祠.铁公祠前面可以看到大明湖全景.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前,想好好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从铁公祠那儿往下看,整个大明湖尽收眼底:大明湖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小鱼在嬉戏,水草在跳舞;大明湖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人们感觉不到水在流动;大明湖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它是一块无暇的珍贵的绿宝石.大明湖真美啊!令我们流连.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来大明湖。
3. 西湖边的爱情诗句
咏白蛇传事白蛇初下峨眉山,坐对青峰结翠鬟。

白蛇初见西湖水,游女如花彩云里。不慕繁华不为恩,自爱西湖万种春。

谁知波上同舟子,便是三生石上人。雨露初结湖上缘,还依湖水作家园。

解炼金丹图济世,便是鸳鸯亦是仙。可怜琴瑟有人妒,悲歌却起无声处。

都缘佛子太愚执,肯信鸳鸯能独宿。柔肠有愤亦如雷,千里江南一片哀。

零雨暗从阊阖下,海潮飞压镇江来。虹霓缭乱与云低,百万鱼龙天上嬉。

最怜意气倾肝胆,同行妙手空空儿。雷峰塔下重门闭,想见报仇心未死。

到今岁岁有余波,广陵潮吞金山寺。沧海桑田谁复记,雷峰亦已当风屺。

更待西湖彻底干,此间应有再生缘。
4. 关于爱情的诗句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天不老,情难绝 ,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缘散份尽,奈何爱情弄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姻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斜人静.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荥迥,借问一枝如玉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忆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

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解连环 周邦彦 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

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

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 汀洲渐生杜若。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渔家傲 陈袭善 鹫岭峰前阑独倚。

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别袂。

情何已。 登山临水年年是。

常记同来今独至。孤舟晚扬湖光里。

衰草斜阳无限意。 谁与寄? 西湖水是相思泪。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

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

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

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千秋岁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

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 无人尽日飞花雪。 莫把幺弦拨。

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兰花 张先 相离徒有相逢梦,门外马蹄尘已动. 怨歌留待醉时听,远目不堪空际送. 今宵风月知谁共,声咽琵琶槽上凤. 人生无物比多情,江水不深山不重. 生查子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

❸ 白居易为什么写《长恨歌》“恨”表达什么意思

您好!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猜咐陪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白居易的《长恨歌》恨表达的思想有三种:

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

其二穗蠢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简衫君主;

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

❹ 赞美李师师的诗句

1. 关于描写李师师的诗句
关于描写李师师的诗句 1. 谁能提供一下有关于描写李师师的诗句
李师师与诗词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伎,其事迹多见于野史,笔记小说。

李师师最擅长的是“小唱”,所唱多“长短句”,即今之宋词。宋代有多位著名词人曾经李师师有过交往,留下了多首跟她有关的词作。

张先曾专为李师师创作新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云: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

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

纵乱云垂地。 都空敬城池苑夸桃李。

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於珠子。

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武功员外郎贾奕曾与李师师交情深厚,由于宋徽宗常去李师师处,别人去不大方便,颇有怨言。一日偶遇李师师,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发,写了一首讽刺宋徽宗的词: 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

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宋徽宗听说后大怒,差点杀了他,最后被贬到琼州做了个参军。

秦观曾作《生查子》词写她的色容: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颖川花,不似师师好。
2. 李师师诗句
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闷闷不乐,时有高俅、杨戬在旁陪侍,高俅见了,便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何事不可为!正可及时行乐,以期不负韶华,况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未免老大徒伤。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当排遣愁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正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管弦之声。徽宗说:“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廛景拆森至,恨无其由。”杨戬立即说:“这个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样。我等装成仆从,自后窄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市廛风景了。”就这样徽宗被两个奸里引出皇宫。一路穿大街、过小巷,但见到处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兴,天色将暮的时候,来到金环巷。这里的风趣又与他处不同,户户家家,帘儿底笑语喧哗,门儿里萧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所在地,原来高俅常常在这里出入,尤其认得名妓李师师,特地把徽宗引来。有诗一首形容李师师的美貌: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欧阳修晏殊同时代的“张三中”(因其《行香子》词中有“心中事,眼斗御慎中泪,意中人”之句)“张三影”(因其曾自举平生得意之三词带影字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剪牡丹》)])之称的著名词人张先张子野,曾专门为李师师新创词牌《师师令》,并有一词曰:

香钿宝珥,拂菱花如水。学妆皆道称时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长胜未起。纵乱云垂地。 都城池苑夸桃李。问东风何似。不须回扇障清歌,唇一点、小于珠子。正是残英和月坠。寄此情千里。

“苏门四学士”之一、善写男女情爱、“文丽而思深”的秦观秦少游,描写李师师妆容相貌的词作,就更加言简意赅,生动传神。一首《生查子》,广为传唱:

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妆罢立春风,一笑千金少。 归去凤城时,说与青楼道: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

秦观另一首赠给李师师的词作《一丛花》写出了一代名妓的风情韵致。词曰:

年来今夜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外,露华上、烟袅凉口。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假期谁料久参差。愁绪暗萦丝。相应妙舞清歌夜,又还对、秋色嗟咨。惟有画楼,当时明月,两处照相思。

而最富传奇色彩的是精通音律、享有“词家之冠”美名的周邦彦(字美成)的几首词。南宋张端义《贵耳集》记载:一天,风流皇帝宋徽宗赵佶突然驾临李师师寓所。先他而至的周邦彦避之不及,情急之下,便躲到了睡床底下。宋徽宗当时给李师师带去了一枚江南进贡的新鲜橙子,对坐享用,一番缱绻言谈。徽宗离去之后,周邦彦根据床下亲闻,写成一首《少年游》词,如下: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后来有一次李师师在徽宗面前唱起这首词,徽宗问是谁的作品,李师师不敢隐瞒,据实以告。宋徽宗听后,狎妓秘密被人窥知的恼怒和醋意兼而有之,心中不悦,很快便下令将周邦彦“押出国门”。一二天后,徽宗再到李师师寓所时,适逢李师师给周邦彦饯行去了。坐等至深夜初更的宋徽宗,见到愁容满面、脸带泪痕的李师师,怒问其何事晚归。得知是饯别被自己黜出京城的周邦彦去了,便问周邦彦离别之际有何词作,李师师告以有一首《兰陵王》,“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不料,听李师师唱罢此曲,徽宗龙颜大悦,随即下令召周邦彦回汴京,委以“大晟府乐正”一职——当时朝廷音乐机关的最高长官。

故事可能系附会演义而成,未必真有其事。但周邦彦跟李师师往来,写过跟她有关的词作,大约却是事实。宋代无名氏《大宋宣和遗事》记载,周邦彦有一首《玉兰儿》,记录了他初见李师师的印象,“铅华淡伫新妆束,好风韵,天然异俗。彼此知名,虽然初见,情分先熟。。。”。宋人陈鹄《耆旧续闻》记载,周邦彦到过李师师家后,写了一首《洛阳春》,“眉共春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恐花也如人瘦。。。“
3. 水浒传施耐庵形容李师师的那首诗
香消玉殒知何处——宋徽宗与李师师

文人皇帝自有文人气,与李师师的风流韵事为后人流传。

一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闷闷不乐,时有高俅、杨戬在旁陪侍,高俅见了,便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何事不可为!正可及时行乐,以期不负韶华,况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未免老大徒伤。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当排遣愁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正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管弦之声。徽宗说:“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廛景至,恨无其由。”杨戬立即说:“这个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样。我等装成仆从,自后窄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市廛风景了。”就这样徽宗被两个奸里引出皇宫。一路穿大街、过小巷,但见到处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兴,天色将暮的时候,来到金环巷。这里的风趣又与他处不同,户户家家,帘儿底笑语喧哗,门儿里萧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妓院所在地,原来高俅常常在这里出入,尤其认得名妓李师师,特地把徽宗引来。有诗一首形容李师师的美貌: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据说她生下来不曾哭过,一直到三岁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俗,他父亲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为她摩顶时,才突然放声大哭,声音高吭嘹亮,声震屋瓦,那老憎合什赞道:“这小小女孩真是个佛门弟子!”当时一般人都把佛门弟子叫做“师”,“师师”的名字就由此而来。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妓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不久名满汴京。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就连山东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及时雨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为的是一亲芳泽,事后还在墙壁上留词纪兴: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奴?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绞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消得?回想芦草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想万极,醉乡一夜头白。

李师师当时名声日高,寻常人难得一见。宋徽宗被高俅领来,听说要见名妓李师师,开始还说:“这恐未便。”在高、杨二人信誓旦旦地担保绝不会走露风声后,立即说:“既没甚妨碍,朕就进去一游,只是略去君臣名分,勿使人识破机关。”高俅领命立即引徽宗入内,李师师早已迎了上来,徽宗见到师师暗暗地喝一声采,李师师瞧着高俅对她微微一笑。徽宗三人各报一个假名,李师师原就与高俅相识,这时不由一愣,她原还以为是高球来玩,后来见高球在另一人面前居然还卑躬媚笑,她何等心灵性巧,立刻就知道那人来头更大,那一份精神劲儿立即改变方向。宋徽宗看着李师师轻佻微逗、眉目传情,早已忘记了自己是皇帝,便与李师师百般调笑起来。高、杨两人乘机从旁鼓助兴致,渐渐地谑浪笑傲,绝无禁忌,高、杨二人知趣退出。徽宗见二人退出,便抱起李师师人踩上床,李师师明知他是位大贵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觉味道新鲜,欢娱无比。李师师有一种怪癖,凡是到她这里来,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诗词一首。

她见宋徽宗雍容华贵,雅致非常,当然不会放过。宋徽宗诗词、书画无不冠绝古今,这时又正在兴头上,欣然命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写道: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4. 水浒之燕青写给李师师的情诗是什么
相遇

琴声悠悠绕梁行,远山含黛璎珞动。

冰肌玉骨轻纱舞,芊芊十指嫩如葱。

桃红粉面点朱唇,明眸皓齿巧笑生。

莲步款款香阵阵,娇羞百媚万种情。

厅中才俊美貌男,仪容佼佼赛潘安。

谈吐不俗多礼道,琴棋书画亦通晓。

声声姐姐飘入耳,醉口醉心心鹿跳。

疑是前缘今生定,一见钟情情醉了。

v 一见倾城无不晓,两见倾国帝折腰。

三眼呆塑难挪步,四眼但愿君不老。

不求天地共长生,但求与君共相好。

燕青师师相会时,代做此文把情表。
5. 寻找一些关于青楼的诗句
忆青楼

破砖残瓦似相识,

孤燕细语亦相知。

犹记纸醉金迷时,

秦淮河水尽胭脂。

叹青楼

抬头望,

饭已凉,

残雪遍木床,

昔日青丝尽白霜,

人老珠黄,

晚景更凄凉。

旧时多少痴心汉,

山盟海誓皆相忘,

问苍天!

我辈何罪?

所遇尽为负心郎!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1.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原指唐人韩君平,他在安史之乱中与妻子柳氏失散。战乱之后,他不知道妻子是否还活着,更不知道她在哪里、是否改嫁?于是请人带了一袋黄金和一页诗文去寻访妻子的下落。

而与丈夫失散若干年之后的柳氏已经削去头发作了尼姑,呜咽之余回信是一首《杨柳枝》:“杨柳枝,芳菲节,所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后有以章台柳比喻妓女

2. 欢寝方浓,恨鸡声之断爱;

思怜未洽,叹马足以无情。

使我劳心,因君减食;

再期后会,以结齐眉。

长安名妓刘国容,国色天香,才思敏捷,常与诗人们迭吟递唱。她与新科进士郭昭述情浓似酒,离别时赠情郎的一首短诗。

虽写离别,但却是何等风光旖旎。

3.遣怀 作者:唐·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此追忆扬州岁月之作。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当时他三十一、二岁,颇好宴游。从此诗看,他与扬州青楼女子多有来往,诗酒风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忆,乃有如梦如幻、一事无成之叹。

小杜也算是唐诗人中的风流才子

表面放荡不羁,留连胜色,可其实他诗忧国忧民吧。

他另一首写歌女的诗: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这说到后庭花,不得不说南朝陈后主的贵妃张丽华,她本是歌妓出身,发长七尺,光可鉴人,陈后主对她一见钟情,据说朝堂之上,还常将其放在膝上共商国事。当时杨坚正积蓄兵力,有夺取天下之心,而陈后主并不在意,还整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陈后主在光照殿前,又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居临春阁,张丽华住结绮阁,龚孔二贵妃同住望仙阁,整日只作饮酒赋诗之事。

陈后主曾做一首《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5.白居易的《琵琶行》里亦有几句: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倒像是写青楼女子的一生。

6.李贺的将进酒里有:

琉璃钟,琥珀浓, 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 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 皓齿歌,细腰舞。

(可用作青楼酒宴描写)

7.淫词滥调:

幸因今日,得睹娇娥。眉如初月,目引横波。素胸未消残雪,透轻罗。朱含碎玉,云髻婆姿。

两眼如刀,浑身似玉,风流第一佳人。及时衣着,梳头京样,素质艳丽青春。善别官商,能调丝竹,歌令尖新。

十指如玉如葱,凝酥体雪透罗裳里。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以上虽然恶俗,有点低级趣味,但可用作青楼女子描写的说。

以上是本人平时积累和刚刚的寻找,希望能帮上忙。。。

其实应该还蛮多的,你可以多找找那些经常留连青楼的诗人、词人的作品。
6. 描写妓女的诗词
姜夔,柳永……古代诗词人许多都写过。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李白《对酒》: 葡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白居易《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结伴归深院,分头入洞房。彩帷开翡翠,罗荐拂鸳鸯。留宿争牵袖,贪眠各占床。绿窗笼水影,红壁背灯光。索镜收花钿,邀人解袷裆。暗娇妆靥笑,私语口脂香。”

《醉后题李、马二妓》:“行摇云髻花细节,应似霓裳趁管弦。艳动舞裙深似火,悉凝歌黛欲生烟。有风纵道能回雪,无人何由忽吐莲。疑是两般心未决,雨中神女月中仙。”

杜牧《赠别二首》: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一丛花》:“年时今晚见师师,双颊酒红滋,疏帘半卷微灯处,露华上,烟袅凉,簪髻乱抛。偎人不起,弹泪唱新词。”

❺ 风流皇帝赵构及其诗词书画有哪些

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河山,朝天阙。

【简析】

陈廷棹云此词:何等气慨!何等志向!千载下读之,凛凛有生气焉。“莫等闲”二语,当为千古箴铭。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简析】
陆游酷爱梅花,因为它象征着气节。他的《落梅》诗说:“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梅花开时不畏严寒,落时不恋春光,来得光明,去得磊落。陆游所心折的正是梅花的这种高洁品格。他甚至幻想“何方可化身千亿,一对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 希望终身与梅花为伴。此词咏梅,实际上是借梅花的品格自明心迹,自抒怀抱。上片感遇。“驿外”二句,说梅花流离沦落,所居非地;“已是”二句,说梅花备受风茄拍扒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下片咏梅历尽磨难,留得芳香而去。从中不难看到作者身世与人格的投影。陆游早年因爱国议论触犯秦桧被黜,后来又因“力说张浚用兵”免职。他在南宋苟且偷安的环境中,一直颇遭时忌,但爱国斗志始终不衰,甚至老而弥笃。此词或许是他晚年贺让所作,借咏梅以表达其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政治节操。虽然不免有自悼自伤的消极成 份和孤芳自赏的意味, 但主要精神是积极的, 他在词中对周围恶浊的环境、“群芳”嫉妒的卑劣行径以及自身遭受的种种迫害,所表现出的高度蔑视,也是令人感佩的。咏物词贵在“不离不即”、“不粘不脱”,做到托物寄意,物我相融。此词不雕镂梅花形貌,而着重摄取其神韵,借以自我写照,是咏梅的上乘之作。

武陵春

【宋】李清照颤昌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简析】

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摸鱼儿

【宋】元问好

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谛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几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简析】

大雁亦殉情,禽鸟所为竟如此,词人对之不禁深怀感怆,于是写下了这首讴歌天地间至情的杰作。此词咏雁,但读都 的感受早已分不清其中充溢的真情究竟是雁之情还是人之情了,人们已由殉情的大雁想到梁祝那样的人间爱情悲剧,为之一挥悲泪。"情"之感人也深矣!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热点内容
丁香芽尖茶 发布:2025-02-13 11:37:35 浏览:934
五一去哈尔滨看郁金香 发布:2025-02-13 11:27:34 浏览:66
玫瑰黑糖批发 发布:2025-02-13 11:27:26 浏览:886
手工绿植墙 发布:2025-02-13 11:26:48 浏览:585
阳光玫瑰葡萄的管理 发布:2025-02-13 11:18:48 浏览:935
武汉江汉区鲜花 发布:2025-02-13 11:17:19 浏览:352
名媛花店 发布:2025-02-13 11:15:08 浏览:54
六枝有樱花吗 发布:2025-02-13 11:15:07 浏览:935
山茶花油怎么样 发布:2025-02-13 11:15:01 浏览:914
花铁海棠 发布:2025-02-13 11:07:10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