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梅花中药
『壹』 含有梅的中药名
含有梅的中药名
含有梅的中药名,梅的种类有很多,梅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对于不同种类的梅具有的效果都是不相同的,很多时候一些梅是可以当成中药材的,下面分享含有梅的中药名。
含有梅的中药名1
(生梅、青梅)酸、平、无毒。
(乌梅,即青梅熏黑者)酸、温、平、涩、无毒。
(白梅、盐梅、霜梅,即青梅用盐汁渍者,久则上霜)酸、咸、平、无毒。
功能主治
1、痈疸疮肿。用盐梅烧存性,研为末,加轻粉少许,以香油涂搽患处四围。
2、喉痹乳蛾。用青梅二十枚、盐十二两,淹五天;另用明矾三两,桔梗、白芷、防风各二两,皂荚三十个,共研为末,拌梅汁和梅,收存瓶中。每取一枚,噙咽津液。凡中风普厥,牙关不开,用此方擦牙,很有效。
3、泄痢口渴。用乌梅煎汤代茶喝。
4、赤痢腹痛。用陈白梅同茶、蜜水各半煎服。
5、大便下血及久痢不止。用乌梅三两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煮米糊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
6、小便尿血。用乌梅烧存性,研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送下。
7、血崩。用乌梅内七枚,烧存性,研末,米汤送服。一天服二次。
8、大便不通。用乌梅十颗,泡热水中去核,做成枣子大的丸子,塞肛门内,不久好可通便。
9、霍乱吐泻。用盐梅煎汤细细饮服。
10、蛔虫上行。出于口鼻,用乌梅煎汤频饮,并含口中好安。
11、主咳。用乌梅肉微炒, 去筋膜、蜜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睡时蜜汤调下。
12、伤寒。用乌梅十四枚,盐五合,加水一升煎取半升,一次服下取吐,吐后须避风。
含有梅的'中药名2
梅的功效与作用
花蕾(梅花):微酸、涩,平。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果实(乌梅):酸、涩,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蒙药】哈日一桂勒斯:果实用于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慢性腹泻,痢疾,崩漏《蒙药》。
【彝药】茎叶用于热毒内陷,湿重气滞,胸热胀满,久热不退,肠痈痢疾,滑胎漏胎《哀牢》。果实治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月经过多,癌瘤,牛皮癣《大理资志》。
【傣药】埋骂风:用于清暑,除烦,降火《傣医药》。埋骂风,嘛风:果实用于肺虚久咳,口干烦渴,胆道蛔虫,胆囊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腹泻,月经过多,癌瘤,牛皮癣;外用于疮疡久不收口,鸡眼;树皮用于牙痛,咳嗽《滇省志》。
【水药】女凤:果实治久泄久痢《水医药》。
【傈僳药】十九:果实治咳嗽,痢疾,尿血,便血,胆道蛔虫《怒江药》。
【白药】千其千:果治疗消化不良,腹泻《滇药录》
梅的用法和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蒸热熏。
梅的食用禁忌
用药适量。
含有梅的中药名3
乌梅的功效
乌梅是药食同源的制品,是青梅经过加工后的中药材之一。味酸、微涩,性平。归肝、脾、肺、胃、大肠经。质润敛涩。 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敛肺止咳。用于肺气虚所致的久咳、干咳。
涩肠止泻。治疗脾气虚弱、久泻久痢。
生津止渴。适用于虚热引起的消渴、热病伤津的口干渴。
安蛔止痛。治疗蛔虫引起的胆绞痛。
《随息居饮食谱》中讲:“梅,酸温,温胆生津,孕妇多嗜之。”《本草新编》提及“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
《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乌梅的食用禁忌
1、小孩不适合服用乌梅:这是因为孩子的身体处于一个正在生长发育的时间点,肠胃功能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相对来说身体以及肠胃的抵抗力比较差,如果说大量的服用了乌梅,这种酸性物质会腐蚀肠胃,不利于身体健康。
2、女性在月经期间以及分娩前后需要慎用:在我国的中医名著之中就有记载,女性格在月经期间以及分娩前后服用乌梅,容易损害身体健康。除此之外,在刮痧以及祛痘之后都是不能够服用乌梅的。
3、平时服用乌梅需适量:专家告诉我们,如果没有节制的服用乌梅,很容易损害我们的牙齿,同时身体中也会上火,导致咳嗽痰多,不利于身体健康。
4、感冒发热的患者使用乌梅需慎重:对于感冒患者来说,特别是那些伴随有咳嗽痰多症状的缓缓,千万不要服用乌梅。除此之外,患有肠炎的朋友也最好不要服用乌梅,避免病情加重。
『贰』 鸡血藤跟梅花入骨丹有什么区别
梅花入骨有什么区别?建议你登录一下有关的药材网站
『叁』 梅花有什么用药价值
梅花,中药名。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花蕾。初春花未开放时采摘,及时低温干燥。入药以白梅花为主,主产于江苏、浙江等地;花冠红色者称“红梅花”,主产于四川、湖北等地。
性味
微酸,平。
归经
归肝、胃、肺经。
功效
疏肝和中,化痰散结。
主治
用于肝胃气痛,郁闷心烦,梅核气,瘰疬疮毒。
相关配伍
1、梅花蛋:鸡蛋1个,一端开孔,放入绿萼梅7朵,封口,饭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个,连服7日。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此取绿萼梅疏肝理气以散结。用于瘰疬不消。
2、梅花粥:粳米30~60g,煮成稀粥,加绿萼梅3g,再煮至花刚熟即成。一次服用。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此取绿萼梅“助(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粳米养胃气。用于素体脾胃虚弱,湿犯脾胃则清阳之气不升,以致脘闷,食欲减退。
3、梅花茶:绿萼梅3~6g,蜂蜜适量。用沸水浸泡,代茶饮。源于《本草纲目》、《百花镜》。本方取绿萼梅清热生津、除烦,蜂蜜清热润燥。用于暑热或热伤胃阴的心烦口渴。
用法用量
3~5g。
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拾遗》:“纲目载梅花无治方,止言点汤煮粥助雅致而已。食物宜忌云∶梅花味酸涩、性平,并无主治。殆亦不知梅花之用,入药最广,而功效亦最大。百草镜∶梅花冬蕊春开,其花不畏霜雪,花后发叶,得先天气最足,故能解先天胎毒,有红、白、绿萼,千叶、单叶之分,惟单叶绿萼入药尤良。采能不犯人手更佳。含苞者力胜。性寒或曰平,味酸涩清香,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止渴生津,解暑涤烦。
『肆』 中药梅花片的功效及归经
你好。 梅花别名 酸梅、黄仔、合汉梅、白梅花、绿萼梅、绿梅花 【性味】 微酸、涩,平。【归经】 归肝、胃、肺经。【功效与作用】 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
『伍』 中药梅花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腊梅花一棵在冬天盛开的花,他芳香美丽。可大家只知道他的美与香却不知他有着其他的功效与作用,腊梅花还可以食用。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梅花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梅花的功效和作用
1、梅花可以清肝护肝,对于头疼眼热的症状有显著疗效。梅花还对人们的胃有保护作用,可以治疗胃气痛导致的食欲不振、头晕眼花等症状。不只是肝和胃,对于人体其他的内脏器官来说,食用梅花制成的相关产品,都可以起到保护的作用。
2、梅花还能入药使用,可以有效地减轻白细胞下降的症状,具有活血化瘀的显著疗效。对于人们来说,梅花带来的药理作用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去珍惜利用的。
3、梅花还能制成清香扑鼻的梅花粥,不仅能点缀粥的样子,还能疏肝通气,醒脑明目,起到健脾开胃的作用。
梅花的主要价值医用价值
梅原产我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观赏价值
在园林、绿地、庭园、风景区,可孤植、丛植、群植等;也可屋前、坡上、石际、路边自然配植。若用常绿乔木或深色建筑作背景,更可衬托出梅花玉洁冰清之美。如松、竹、梅相搭配,苍松是背景,修竹是客景,梅花是主景。古代强调“梅花绕屋”、“登楼观梅”等,均是为了获得最佳的观赏效果。
另外,梅花可布置成梅岭、梅峰、梅园、梅溪、梅径、梅坞等。梅花冰清玉洁,纯贞高雅,是冬春之季观赏的重要花卉。它可成片丛植也可作盆景和切花,以美化庭院等环境。梅子生食,可生津止渴,也可制成话梅、梅干等各式蜜饯和梅酱、梅膏等物。果子入药,具有解热镇咳、驱虫止痢的功效;花、根人药,能活血解毒,利肺化痰。另外,果及树皮还可制作染料;树干材质优良,纹理细腻,是用于手工艺 雕刻 的重要材料。
雕刻价值
梅花是寒冬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人们冬季重要的观赏植物,梅花在很多的园林、庭院、公园等地方被广泛 种植 ,园林中搭配岁寒三友——松柏和竹子与梅花相互映衬,成为很多地方布景的重要的一个手法。梅花已经被广泛用于美化城市、开发旅游的一种重要的资源。梅树的果实可以食用,它晾晒干后可以制作成就是我们平常食用到的话梅。另外梅子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化痰止咳,它的酸甜可以增加进食。另外梅树还可以作为雕刻用的木材。
梅花泡水喝的禁忌第一:保存
梅花如果想要保存更长的时间,那么应该晒干后放入密封罐中,然后放在通风、阴凉并且干燥的位置,这样还能够有效的预防受潮以及虫蛀。放置的高度应该稍高,不能够让 儿童 以及取食。
第二:科学的使用
梅花服用后具有一定的促进白细胞下降以及活血化瘀的作用,平时生活中使用梅花一定要注意用量。如果是将梅花泡水喝,那么早上服用的梅花茶不能够太浓,每天的总用量也需要控制,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一般人群都是可以使用梅花的,但是生活中用量要控制。如果是将梅花煎汤服用,那么每次的用量应该控制在2克到6克之间,千万不要大量服用。若是将梅花外用,应该选择新鲜的梅花捣烂,而干燥的梅花效果则会减弱。
第三:孕妇不适合服用梅花
如果是怀孕期间的女性建议最好不要服用梅花。梅花很多人都把他当做是一种花茶来使用,事实上孕妇不能够使用,生活中更是不应该长期服用。生活中若使用梅花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身体出现副作用。
猜你喜欢:
1. 芙蓉花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怎么吃
2. 川牛膝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3. 葫芦草有什么功效作用
4. 水菖蒲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食用禁忌有哪些
5. 梅花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食用方法
6. 野艾蒿和艾草有什么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