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钩吻鸟
① 樱花钩吻鲑的外形特征
特征:身体侧扁呈纺锤状,背部青绿色,腹部为银白色,体侧中央有椭圆形云纹斑点,口部斜裂而广至眼睛下方。除了鲑鱼基本的外部形貌,例如纺锤形且侧扁的身躯、大口裂且端位、圆鳞、远离胸鳍而比较靠近泄殖孔的腹鳍、腹鳍基侧的腋窝突与背鳍后方的脂鳍外,河川型的樱花钩吻鲑,背部呈黑青绿色,腹部银白色,体侧有8~12个黑色椭圆形云斑,侧线上方有11~31个小黑点,体长可达30~40公分。由于其降海型在性成熟溯返淡水溪流的产卵场时,体侧呈现桃红色不规则云斑,遂被日本人称为樱鲑(Sakuramasu);至于其下颚朝上弯曲呈钩吻的特徵,则是所有雄性太平洋鲑鱼,在生殖期共有的成熟标记。台湾的樱花钩吻鲑与日本、韩国或中国东北等地方所产的樱鲑或马苏大麻哈鱼,在形态上极为相似,彼此间的差异仅是前者的臀鳍与胸鳍鳍条数平均较少(约少2根)、脊椎骨数较少(约少3个)、体侧的小黑点也较少(约少50个)。
② 樱花钩吻鲑的简介
樱花钩吻鲑,科别:鲑科(Salmonidae)学名:Oncorhynchus masou (Jordan et Oshima)别名:台湾鱒、梨山鱒、次高山鱒、高山鱒、台湾鲑鱼、台湾鲑、台湾樱花钩吻鲑、台湾陆封型樱鲑、大甲鱒、樱鲑、石田氏鲑鱼、、台湾马苏麻哈鱼、三文鱼、本邦(bunban泰雅族语)
③ 樱花钩吻鲑的种群现状
樱鲑(Oncorhynchus masou)是七种太平洋鲑鱼中,亚洲地区的特产,分布范围涵盖日本、韩国与中国东北(俗称马苏大麻哈)。台湾的樱花钩吻鲑Oncorhynchusmasou formosanus) 是陆封型的鲑鱼族群,受到冰河时期与地质变动的交互作用,而终生栖息于寒冷的高山溪流,所以是硕果仅存『冰河孓遗』生物的代表之一。就地理位置而言,这个特有亚种乃世界鲑鱒鱼类分布的第二南限,纬度仅略高于分布在墨西哥的陆封型虹鱒,其珍贵可见一般。
④ 樱花钩吻鲑的生活环境
鲑鱼是温带鱼类,必须生长在水温摄氏16度以下的溪流中。
食物与天敌:樱花钩吻鲑主要利用视觉来觅食,通常被归类为食虫性(Insectivore)的鱼类,其实他们的食物除了来自水栖昆虫与跌落或接近水面的陆栖昆虫之外,活动于溪流生态系内两生类的蝌蚪与成蛙,像梭德氏赤蛙(Rana sauteri)也有被樱花钩吻鲑吞食的记录。根据调查,单仅七家湾溪至少就分布了6目31科61种以上的水栖昆虫,可见樱花钩吻鲑的食物来源极为丰富。至于樱花钩吻鲑的天敌,可能就以鸟类为主了。在七家湾溪附近经常出现的鸟类,包括铅色水鸫、河乌、绿簑鹭及鸳鸯四种,其中仅绿簑鹭有捕食樱花钩吻鲑的记录,但是海拔1600公尺已经是绿簑鹭分布区域的上缘,因此七家湾溪附近绿簑鹭的数量十分有限,对樱花钩吻鲑族群应该不至于有过度的捕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