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梅花
A. 鲁迅在桌子上刻“早”的那篇文章的原文
三味书屋从前是一个书塾,鲁迅小时候在那里读过书,现在是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
书屋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着一棵古松,树底下卧着一只梅花鹿。画前面是先生的座位,一张八仙桌,一把高背椅子,桌子上照从前的样子,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戒尺。
学生的书桌是从自己家里搬来的,分列在四面,鲁迅的那一张在东北角上。当年鲁迅就在那里读书、习字。有时还画画,把纸蒙在《西游记》一类的小说上描绣像。
鲁迅的书桌上刻着一个小小的“早”字。字横着,很像一个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又像一支小小的火把。这个“早”字有一段来历∶鲁迅的父亲害了病,鲁迅一面上书塾读书,一面帮着母亲料理家务,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当铺去换了钱,再到药铺去给父亲买药。
有一天早晨,鲁迅上学迟到了。教书认真的寿镜吾老先生严厉地对他说∶“以后要早到!”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
(1)学做梅花扩展阅读:
他的书桌右角,至今还刻有一个约一寸见方的“早”字,刀法简朴挺直,它是鲁迅幼年手刻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木刻文物。
至于它的来历,据说是这样的:有一天,鲁迅上学迟到了,受到塾师的责备,他就用小刀刻下了这个方方正正的“早”字,来督促、提醒自己不要迟到。从此,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
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鲁迅眼中的书屋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被收入散文集《朝花夕拾》当中。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未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
同时,书屋中学生和老师都读一些晦涩绕口的词句,更加的凸显出了旧时私塾教育的不尽人意。
B. 梅花小蛋糕哪里可以学
梅花小蛋糕可以在上海优美西点烘焙学校学习。
梅花小蛋糕配方:
第一种:水 1.1斤,白糖 2.2两,鸡蛋3个,泡打粉23克,柠檬黄9滴,蛋糕油10-20克,牛奶香精(大半勺) 10-15 克,蛋白糖 (半勺) 5-10克,小米面 1两,白面 9两。
第二种:第一步: 160克白砂糖+鸡蛋6只放在搅拌器中拌匀,再加入水120克左右,纯牛奶100克左右,色拉油100克左右(有黄油可加点黄油)再在一起拌匀。
第二步:低筋粉300克先过筛,加上牛奶香粉适量(牛奶香粉可不加)泡打粉11克左右在一起拌好后,倒入上面拌好的料中再打匀。
第三步:制作机器先预热。温度180到200左右,两面翻下,熟了即可。
第三种:配料:鲜鸡蛋19公斤,川白糖14公斤,特粉14公斤,饴糖2.5公斤,植物油3公斤。
梅花小蛋糕:
崇州最具有人间烟火气的老牌“梅花蛋糕”。一走进这间乡村小屋,满屋都弥漫在浓郁的奶香味,食客们纷纷翘首以盼,一旁打着麻将的嬢嬢些对此早已司空见惯。老板双手握举着一根巨大的木棍,木棍的另一端挑着一盆烧得通红的木炭,一锅冒着奶香热气的梅花小蛋糕就出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