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古文
㈠ 茶花女的名人点评
大前年病中无聊,随手捡起此书躺在床上重读,竟然一口气读完,且潸然泪下。年轻时读林琴南的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也曾感动过,但以我现在的年纪自以为不会这样投入了,想不到小仲马还能左右我的感情,所以我要把此书列为爱读的名单中。是什么感动了我呢?主要是这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但妓女和公子哥的这类爱情故事在中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茶花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大部分篇幅让茶花女的情人阿尔芒复述她的遭遇,最后又以她本人的日记更深地展示她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
--学者袁行霈
《茶花女》影响确是不小,作为一种流行,却是一百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作家叶兆言
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
--教育家严复
自有古文以来,从不曾有这样长篇的叙事写情的文章。《茶花女》的成绩,遂替古文开辟一个新殖民地。
--学者胡适
因为爱,勇敢跨越门第礼教;因为误解,终生陷入悔恨遗憾,一个令人为之叹息的爱情故事,一首首撩拨心弦的动人乐曲,造就全世界最受欢迎的歌剧名作。
--作曲家威尔第
在中国放了新剧的烽火。
--文学家松居松翁
㈡ 谁知道林译小说准确定义急!谢谢
二十世纪初由著名学者林纾翻译进来的一批世界名著,林纾本人不懂外文,但他与精通者合作译书时,却非他不可。他的文学造诣极深,要不是他思想封建了些,崇尚古文,反对新文化运动,现在的他的名声不会低于鲁迅
㈢ 《巴黎茶花女遗事》是谁根据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小说翻译的。谢谢
是林纾根据小仲马的《茶花女》翻译的
茶花女
在中国,《茶花女》可以说是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早在100多年以前,著名翻译家林纾用文言体翻译出版了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后,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故事在中国的读者群中迅速流传,深入人心。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林纾(1852-1924年),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福州莲宅人,是我国最早翻译西方文艺作品的人。清光绪七年(1882年)中举人。他能诗善画,文章擅叙事抒情,文笔婉约动人。自23岁起,即在南台从事教育工作。曾于他旧居所建的“苍霞精舍”任汉文总教习,主授《毛诗》和《史记》,颇受门人喜爱。林纾48岁离开福州,先后在杭州东文精舍、北京金台书院、京师大学堂等处教书。晚年住在北平,专门从事绘画和翻译。他不懂外文,依靠别人口译,用文言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70余种。他译笔流畅,文字优美,又能保持原著的风貌,很受欢迎。他翻译的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轰动全国。《鲁滨逊飘流记》、《伊索寓言》、《新天方夜谈》、《黑奴吁天录》等译著在当时都颇有影响,在我国翻译史上作出显著的贡献。
㈣ 古文翻译茶花女作者名字怎么读
林纾(shu)第一声
㈤ 《茶花女》谁的中文译本的比较好
一、上海译文出版社的王振孙译本比较权威,序言和关于小仲马的介绍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见地。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文笔很古雅,那生动传神、极富形象化的语言使小说《茶花女》的第一部中译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简介:
1、王振孙,浙江湖州人,1933年4月生,是个作家。迄今已出版译作约四百万字,主要有《茶花女》、《悲惨世界》、《左拉中短篇小说选》、《温泉》、《巴尼奥尔喜剧选》、《双雄记》、《王后的项链》、《不朽》、《胡萝卜须》等。
2、林纾(1852~1924年),近代文学家、翻译家。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晚称蠡叟、践卓翁、六桥补柳翁、春觉斋主人。室名春觉斋、烟云楼等。
早年曾从同县薛锡极读欧阳修文及杜瞎亮甫诗。后读同县李宗言家所藏书,不下三、四万卷,博学强记,能诗,能文,能画,有狂生的称号。光绪八年(1882年)举人,官教论,考进士不中。二十六年(1900年),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所作古文,为桐城派大师吴汝纶所推重,名益著,因任北京大学讲席。辛亥革命后,入北洋军人徐树铮所办正志学校教学,推重桐城派古文。后在北京,专以译书售稿与卖文卖画为生。曾创办“苍霞精舍”—氏凯—今福建工程学院前身。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於时。复肆力於画。山水初灵秀似文徵明,继而浓厚近戴熙。偶涉石涛,故其浑厚之中颇有淋漓之趣。其题画诗云:“平生不入三王派,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攻苦学名家?”花鸟得其师陈文台之传,淡墨薄色,神致生动。晚年居北京,求者多以山水,而花鸟则不复作矣。著畏庐文集、诗集、春觉斋题画跋及小说笔磨核宽记等。
三、《茶花女》简介: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
㈥ 茶花女最早翻译者
茶花抄女最早翻译者袭是林纾。
1897年,已步入不惑之年的林纾捧着《闽中新乐府》和让洛阳“一时纸贵”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开始了他迟来且丰硕的著译生涯。
当时恰逢林纾母亲去世,接踵而至又是妻子病故,魏翰、王寿昌等几位好友为帮林纾走出消沉的困境邀他一同译书,林纾接受了这一请求,《巴黎茶花女遗事》得到国人相当的认可,从某种程度上激励着林纾沿着翻译文学作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6)茶花女古文扩展阅读:
林纾翻译的作品
林纾工诗古文辞,以意译外国名家小说见称於时,他一生翻译了40余种世界名著,包括:《鲁滨孙飘流记》、《黑奴吁天录》、《巴黎茶花女遗事》。
《哀吹录》、《凯撒遗事》、《玉楼花劫》、《贼史》、《迦因小传》、《鬼山狼侠传》、《歇洛克奇案开场》、《撒克逊劫后英雄略》、《拊掌录》、《伊索寓言》、《梅孽》,等等。
㈦ 王寿昌的翻译茶花女
王寿昌爱好文学,兼擅诗、书、画。在法留学期间,他接触并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名著。归国时,带回小仲马父子名著等多部法国小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初夏,王寿昌在马江任职时,好友林纾因丧偶,抑郁寡欢,来到马江朋友魏瀚家散心解闷。为解其忧郁,王便主动与林纾谈起法国文学,向林介绍了法国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并建议与林合译这本名著。因为林纾不通法语,合作是由精通法语的王寿昌口述原著情节,林纾笔录的方式完成的。二人合作不到半年时间,此书全部译完,书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经校对后,这部以文言文译成的小说就以王、林二人的笔名“晓斋主人”、“冷红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月在福州首版发行了。此后这部小说风行全国,接着各种版本不断出现,计有二三十种之多,“国人见所未见,不胫走万本”,“一时纸贵洛阳”。这本译作令国人读后大开眼界,不少读者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洒下同情的泪水。当时严复有诗曰:“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就是对此译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真实写照。这本具反封建意义的文言小说,对当时的西方进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据说在二人合译此书过程中,王寿昌每日口译一小时,林纾笔录三千字。王口述要意给林纾,再由林纾用生花妙笔把它写下来,虽然用古文叙述,可是由于精神贯注其中,文笔动人,处处扣人心弦,使读者神往不已。这精彩的译文,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王对原文的准确理解。王寿昌不但法语精通,中文造诣也很高,既对小仲马的小说情节十分熟悉,又富于情感,同情茶花女的遭遇,所以在合译时,能把原著内容详尽、动情地口述出来,尤其是对女主人公马克的心态描述得委婉尽致、如泣如诉,成为林纾传神而流畅的译笔不可或缺的前提,使林在笔译时能够很好地表达原文的风格神韵,这才有了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诞生。
㈧ 翻译茶花女的叫林什么
林纾(shu)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