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画梅花
① 国画梅花谁画的最好
梅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色、香、韵、姿俱佳。古往今来,不少画家与梅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或绘之以画,或寄之以情,留下了许多轶闻逸事:
宋代大画家宋伯仁,笃志画梅,每当梅开时节,便从早到晚在梅园中细致观察,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开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精选出100余幅不同姿态的梅花装订成册,并在每幅下题五言诗一首,留下了著名的《梅花谱》。由于他的梅花画得“喜神”,后人称他的《梅花谱》为《梅花喜神谱》。
元末画家王冕不仅为梅花作传,而且隐居九里山中,植梅千株,结草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他擅画墨梅,淡墨点染花瓣,浓墨勾点蕊萼,独见新妍,所画的一幅《墨梅图》题画诗:“事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留得清气满乾坤。”流露了画家以梅自喻的心声。他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
明代画家王谦爱画梅花,笔法苍古,雄劲超逸,他笔下的梅花多苍老蟠屈,枝柯如铁,千枝万蕊,姿致万千,在郁密之中具有清奇的韵致。他与人合作的《岁寒二雅图》,世称杰作。
清代画家金农擅长画梅花,梅干用浓淡墨随意写之,顿挫有如篆书,花瓣用意笔圈之,并在老干和花萼上点以重墨,独具风格,所画梅花既瘦且繁,繁枝密萼,生机勃发。他特别喜欢画寒梅,所画的寒梅有“凌寒独自开”的欺霜傲雪之英姿,寓意自己孤傲不阿的节志,如《梅竹图》上的“凌霜雪,节独高;我与君,共岁寒”便是突出一例。
清代画家李方膺性爱梅花,家乡居室命名为“梅花楼”,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笔法苍劲老厚,老干新枝,虬龙盘曲,铁骨铜皮,苍劲稳健,自成一格,正如他在一首题画诗中所云:“铁干铜皮碧玉枝,庭前老树是吾师。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和补之。”他所作的大幅梅花,古干横空,蟠塞夭娇,苍老浑朴,墨气淋漓,体现出一种宁折不弯的倔性格。
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一生酷爱梅花,早年曾在故里亲植梅花三十余株,每当寒梅着花,徘徊园中,反复观赏,难怪自称“苦铁道人梅知己”。他谓画梅为“扫梅”,单这一个“扫”字就体现了他画梅的特点,真可谓自辟町畦,独立门户。他喜以朱砂、洋红点红梅,极富韵致。所作雪梅,墨华水韵,碎玉横空,使人不知是雪是梅。他曾用诗和画赞美赏梅胜地超山,在一幅梅花的题画诗中写道:“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人花前倾一杯。”大师去世后,埋骨超山,以梅为伴,被传为美谈。
著名画家关山月从小就喜欢梅花,其父曾在家中园内种有红梅、白梅,让他浸染其中。他所画的梅花有“关梅”之称,素享“当今画梅第一人”之誉。他笔下的梅花高雅而热烈,飘逸而凝重,潇洒而朴茂,枝骨如铁,花枝繁盛,花开热烈,如火如荼。他的以梅花为题材的《俏不争春》、《香港回归梅报春》等名作已成为珍贵的艺术品。
② 为什么有的国画画家画梅花时要画花瓶和酒壶,酒杯
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很多都具有“吉利”、“平安”、“延寿”等寓意,可以说有的是为了自己内讨个彩头,而容有些这是对受画者的恭维、敬意。
一、画梅花带花瓶:
梅花和花瓶的花鸟画,一般寓意“岁岁平安”。梅花+花瓶的组合常常在“岁朝清供图”题材中,梅花寓意新年,花瓶代表了平安。如吴昌硕1915《岁朝清供图轴》(下图)
③ 吴昌硕梅花诗句
吴昌硕梅花诗句
1. 艳于赤城霞,罗浮春正早。年年看花人,颜色如花好。
2. 茅亭势揖人,顽石默不语。风吹梅树花,着衣幻作雨。池上鹤梳翎,寒烟白缕缕。
3. 梅花铁骨红,旧时种此树。艳击珊瑚碎,高倚夕阳处。百匝绕不厌,园涉颇成趣。叹息饥驱人,揖尔出门去。
4. 老夫无酒资,写幅梅花卖。春风入毫端,腕底走百怪。墨池飞霹雳,黑龙挂天外。古苔点虬枝,香彻大千界。笑彼煮石农,高名盖当代。勒石在西泠,只如女郎画。
5. 古雪埋秋藤,日久化梅树。空山颇不无,见者果何处?梦踏菖蒲潭,拾级仰元尘。烟云沸虚窦,蛟虬舞当路。脚底莓苔石,一往一却步。野鹤惊人来,叫得寒天曙。
6. 十年学画梅,颇具吃墨量。兴来气益粗,吐向苔纸上。浪贻观者笑,酒与花同酿。法疑草堂传,气夺天池放。能事不能名,毋乃滋尤谤。瘦蛟舞腕下,清气入五脏。会当聚精神,一写梅花帐。卧作名山游,烟云真供养。
7. 一枝清气满乾坤,玉骨冰肌绝点尘。俯视人间闲草木,空山高卧不知春。
8. 轮囷老干似孤松,数点花开太华峰。鳞甲之而落点满,欲乘风雨化苍龙。
9. 寒香风吹下空碧,山虚水深绝人迹。石壁矗天迥千尺,梅花一枝和雪白。和羹调鼎非救饥,置身高处犹待时。冰心铁骨绝世姿,世间桃李安得知。
10. 老白渡口潮浑浑,踏浪招得梅花魂。雪压一林天孕月,梦醒五夜愁挂村。临池惜无画水力,穿石定有拿溪根。我所思兮酌清醑,瞢腾一醉眠苔痕。
④ 梅花月影图的作者是谁
梅花月影图可以看作一类图,就像猛虎下山、猛虎上山图一样,是一类传统版的题材。可权以查到的绘制此图比较有名的画家是吴昌硕。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梅花月影图轴》(1903),画面上月色轻笼,梅枝横斜,花影忽浓忽淡。题诗曰:“梅溪水平桥,乌山睡初醒。月明乱峰西,有客泛孤艇。除却数卷书,尽载梅花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