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张大千梅花

张大千梅花

发布时间: 2023-07-21 04:50:44

1. 张大千的画怎么鉴定真假东画的老师们指教

张大千(1899-1983)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其山水,花鸟,人物,仕女画以及诗文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在当前艺术品市场中,他的作品成为抢手货,润格颇高,随之而来的赝品也很多。本文就如何辨别张大千书画作品的真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研究体会。
第一,要牢牢掌握张大千书画的用笔之法,或者说是他的艺术风格。
一个艺术家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形成的用笔之法和习惯,一个伪手要在短期内全部学会是不可能的,即使临摹,也只能是表面的形似,要做到气韵生动,神似是不可能的,伪张大千的画也是如此。按张大千的山水,人物和花鸟画,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早年即张大千1941年43岁赴敦煌以前,山水主要学习石涛和八大山人,且大量摹仿他们的作品。其用笔利落,灵秀,画风俊俏,爽利。虽然山水中的人物画得笔简神足,很似石涛,但无石涛古朴厚重的风骨。而这一时期的张大千伪画,容易在山水画中的小人物和水边的细草上出现破绽。张大千的作品风格雄健灵秀,人物面相圆润,衣纹线条严谨流畅,与画面整体协调;而伪张大千的作品笔力软弱,呆板无神,极少有整体感。张大千的人物仕女画主要学习清代画家改琦,所画仕女瘦削、柔弱,具有一种“病态美”。其所画花卉、蔬果画,主要学习明清小写意的画风,如陈淳、徐渭,八大山人等,尤喜画荷花、芭蕉,技法以写意为主,但工笔兼而有之。其画风清新活泼、俊爽,设色明净秀润。所画梅花老干如铁,有一种耐寒喜洁的笔意。所画兰花,幽香清远,处处体现一个“清”字。所画菊花,其叶尖是圆形的,其花态有一种凌寒傲霜之姿,绝无俯首随人之态。其画墨竹,竹枝吸收篆书的笔法;画竹叶,下笔劲利,多为个字或介字形态,几乎没有川字形状;而所画竹杆,下下粗细差不多,无两头大,间小,蜂腰鹤膝的弊端。张大千的荷花(泼墨除外),多用大笔蘸淡花青色扫出大体,再用汁绿层层渲染,然后用线条勾出花瓣的轮廓和斑纹,以表现花瓣正侧向背。
(二)中期是指张大千赴敦煌后到1957年59岁患病前艺术的成熟期。此时,张大千由于深受敦煌壁画的影响,画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山水画除在所画细草,皴法,设色上仍有石涛的影子外,主要取法王蒙茂密繁复的画风,画面由俊俏爽利变为瑰丽雄奇,功力也比早年深厚。此时所画人物画尤其是仕女画,人物面相圆润,体态丰盈,色彩浓丽,线描严谨,衣裙图案精致。此时,他的人物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即变小巧为精密,变小乘为雄伟,变病态美为健康美,寓革新于复古的创作之中。其所画仕女,飘逸妩媚,衣纹细劲圆润,多重渲染,并留有水线以加强衣纹的凹凸效果。而衬景中的修竹、芭蕉,多浓施石绿,以衬托人物雅洁的衣冠,从而形成古艳精丽的格调。此时的花鸟,走兽画,除仍保留早期陈淳、徐谓、八大山人的余韵外,又学习了敦煌壁画工笔重彩画法,如明代陈洪绶,宋代赵佶等的画风,形成造型饱满,色彩华美,神韵俱足,工意兼备的风格。而伪作的仕女画,几乎无传统功力可言。
(三)晚期从1958年60岁以后直到逝世,张大千的绘画品逐渐变工意兼备为大写意。此时,他苦心探索革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洋抽象主义画派的长处,创山水画破墨,泼墨,泼彩的新画风,使他的绘画创作达到最高峰。他的泼墨,泼彩画,把色与墨相融相间,将半抽象与写意的具象画法融为一体,是一种巧妙的中西合璧。而作伪之人容易把破墨,泼墨画成漆黑一团,无层次,灵秀之感。此时,张大千的人物画,多为写意之作,人物衣纹更趋于简练,点景多为意笔,笔墨酣畅,颇有“老大竟转拙”之意。此时他的花鸟,走兽画,主要以破墨,泼墨,泼彩为主,在继续保持陈淳,徐谓,石涛的影响外,又含英咀华,将水墨花鸟推向崭新的领域。
第二,张大千的署款书画作品上的署款和题跋,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也是伪者下功夫最多的地方。张大千的书法,早年学习曾熙和李瑞清,书风稚嫩潇洒,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
学习石涛,八大山人以后,其法书有两种面貌,一种是老师曾熙,李瑞清细秀,方平,略带隶书味的书风;另一种是学石涛笔法劲健,豪放,不拘一格的书风。张大千此时的楷书,横笔上挑,捺笔外撇,有很浓的隶书味。以后,他又学习魏碑,《瘗鹤铭》和宁代的黄庭坚,从而形成利落,平中求奇,隶楷相参的书风。张在千的署款很有特色,他初名季,季爰,早年的“爰”字有虫字旁,因为古写的“猨”,“蝯”,“猿”相通,故又名“济蝯”。他拜曾熙为师后,改名“爰”,21岁出家时,才有“大千”这个法号。而作伪之人,由于缺少这些知识,往往把款写错,或者时间上出现错位。关于“爰”字的写法,从传世作品看,又有早中晚期三种不同的写法。张大千早年,约34岁以前,“爰”字字形头小,底大,“爰”字头上所谓三横(实为撇点横笔)最后一笔短,“爰”字下半部大,形态像一只猿猴,如《江村渔归图》和《黄山松涧图》上的署款。大约34岁以后,“爰”字用行草书,字形上头变大,三横最后一笔比早年长,用笔

2. 历史上画梅兰竹菊的画家有几位

齐白石 《梅花双蝶》,

元 王冕 《墨梅图》 《南枝春早图》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元 邹复雷《墨梅图》

明 陈录 《万玉图》(画的梅花)

明 王谦 《卓冠群芳图》

孙克弘 《梅竹图》

清 金农 《红绿梅花图》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石涛 《灵台探梅图》,《兰竹双清图》 清

南宋 林椿 《梅竹寒禽图》

清 恽寿平 《五清图》

清 王翬 《夏五吟梅图》

清 萧晨 《踏雪寻梅图》

谢稚柳 《梅竹图》

李苦禅 《晴雪梅花图》

《水墨梅花图》黄胄 1984年

《兰竹石图 》明 文徵明

兰花图 明 徐渭

素竹幽兰 明 马守真

国香春霁图 清 恽寿平

兰花图 清 郑燮

万带兰 清 居巢

兰花图 清 余稺

香骚遗意图 吴昌硕

兰花图 徐悲鸿

兰花图 潘天寿

兰花图 张大千

兰竹图 启功

还有不少~~~上面这些都是各大博物馆收藏的,就不多列举了。

3. 描写梅花的诗,有激励意思的

早梅

唐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梅花

宋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词 和杨元素

宋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蹋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座客无毡醉不知。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著枝。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梅花绝句

蜀王小苑旧池台,江南江北万树梅。

只怪朝来歌吹闹,园官已报五分开。

和秦太虚梅花

宋 苏轼

西湖居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阑,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归。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知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江 梅

唐 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早,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梅 花

宋 陆游

家是江南友是兰,水边月底怯新寒。

画图省识惊春早,玉笛孤吹怨夜残。

冷冷合教亲处著,清癯难遗俗人看。

相逢剩作樽前恨,索笑情怀老渐阑。

梅痴

张大千

种梅结宅双溪上,总为年衰市中宣。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迟归总恋乡。

殷勤说与儿孙辈,识得梅花是国魂。

咏梅

秋瑾

举世竟言红紫好,缟衣素袂岂相宜?

天涯沦落无人惜,憔悴欺霜傲雪姿。

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玉楼傍古岑。

标格原因独立好,肯教富贵负初心?

梅花

清 刘灏

小窗静昼胆瓶古,长廊微雪珠帘垂。

一枝几案谁所置,便觉春意生睫眉。

蜡 梅

宋 董嗣杲

刚条簇簇冻蝇封,劲叶将零傲此冬。

磬中种厅英可嚼,檀心香烈蒂初容。

根依阳地春风透,瓶倚晴窗日气浓。

一样黄昏疏影处,悬知水月不相容。

-------------------------

蓝色的雪 能救人
冷凝的心 能杀人
我心已碎 血不动
我人已倒 不着衫
刀光剑影 江湖路
浮光掠影 逍遥游
万念具灰 气已决
气喘身斜 生活难
心碎身倒 楼我跳

作者: 蓝色的雪(dgh1983) 时间:2005-11-28 18:16:13 留言 个人文集 不良信息检举

编辑 编辑器 引用
蜡 梅

宋 杨万里

天向梅梢别出厅,国香未许世人知。

殷勤滴蜡缄封却,偷被霜风折一枝。

梅花落

南北朝 鲍照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

“问君何独然?”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

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

徒有霜华无霜质!”

咏早梅

南北朝 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春上来。

梅花

南北朝 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咏梅

宋 张道洽

才有梅花便不同,一年清致雪霜中。

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澹澹风。

生长元从琼玉圃,安排合在水晶宫。

何须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梦里通。

卡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 张大千梅花图上的咏梅诗句

张大千梅花图上的咏梅诗句: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版——曹雪芹《权香菱咏月·其二》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杜耒《寒夜》

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辛弃疾《临江仙·探梅》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张大千认为,梅有四贵:贵稀不贵繁,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

5. 梅花落满了南山

文/卜白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

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张枣的诗句,读到时,心头一紧。

当把这句子说给一个在南山山居的朋友时,他说,南山没有梅。

顿时,我们咫尺天涯。

诗人的南山,可以是终南山,也可以是诗经里的齐南山,曹南山,也可以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庐山。梅花可以是梅花,也可以是菊花,兰花,青竹,甚至杏花,桃花,迎春与狗尾巴花。

诗句里的意象充满无尽的诗意与遐想,只抵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境。美的

让看到的人蓦然。

可南山,真的没有梅吗?

山那么大,找找总归是有的吧。

我的南山,是一定要有梅的。要有瘦梅铺满山间,浅瓣镶满雪片,且最好是清淡素雅的绿萼梅。

踏雪寻的不是红梅,要寻得绿蒂白花的绿萼梅才够味儿。

梅花的品种很多,大类有30多个,小类可细分到300多个小种。按花型花色一般分为宫粉,朱砂,玉蝶,杏梅,绿萼等类。尤以绿萼花白色,萼淡绿,香味浓,最喜人。

识得一个美好女子,先不说容颜惊人,名字唤作绿萼。偶然听人说到,便心生美好。见了其人,知其又名梅子。人如其名,美到雪花乱颤。

想起她就想到青梅煮酒,西窗剪梅这样充满诗意的画面。见了就让人难忘,后来遂成了忘年之交。

一日,与她共赴一个朋友的新书发布会。会后众友把酒言欢。是夜,暮色西沉才散了场。

返回路上,我们稀稀疏疏的走在绿城昏黄的灯光下。我正出神于前面朋友们讨论的走访寺庙的私人体验,正说到哪座寺院的花美,气场好。忽然被后面的人追赶,来人是个又写又画的同好。寒暄了两句,就说我画在棉麻包包上的梅花,画的不圆。

第一次被这么评说。

顿时错愕。

梅花的形态是圆的,果然还是画家观察得细致。

但话又说回来,花是圆是扁重要么?是梅是杏重要么?

在我这里,无论是扁是圆,梅花终归是梅花,南山却不一定是南山。

但还是谦虚地回去翻了画谱。

果然,大抵丹青妙手,以画梅为善者,无不如画家所言。

学贯中西的张大千对画梅之法有详细的论断。其中就有说到画梅第一是勾瓣,其次是花须,花蕊,花蒂。

画花勾瓣要圆,所谓圆,并非匀整数珠一般,而是蓓蕾繁花都要有生长意恣,欣欣向荣之态。而且他以为梅以稀,以老,以瘦,以寒为贵。

作为四君子之一的梅,一身傲骨,探波傲雪,剪雪裁冰,自古就被视为高洁志士的化身,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寄意抒怀的介体,也正是他们汲汲以求,心神所往的南山。

画梅,南北朝就有人开始了,到宋代才渐成风气。

宋人仲仁和尚,首创墨梅。只用墨色深浅表现梅的风致。后又有杨补之用双钩之法,使落于宣纸的梅纯洁高雅,尽得风流。

元人王冕,自诩梅花屋主,学识深邃,能诗善画。用乳花石刻印,篆法绝妙,创造性地开启了传统文人篆刻艺术的大门。他是中国艺术史上第一位诗书画印的集大成者。

其人才华卓著,生性异秉。晚来隐于九里山,种豆植栗,自培梅花千树,引水灌溉,挖池养鱼。常年痴迷艺术,潜心书画,以《墨梅图》传世。

他的梅,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万蕊千花,疏密有致,一改宋人稀疏冷倚之气。繁花密蕊,枝叶簇簇,勾花顿挫,笔意清简,梅枝穿插得势,清润洒脱,花朵密而不乱,繁而有韵,给人以热烈,欣欣向荣的愉悦观感。

后人明陈录也喜墨梅以繁花示人,尤以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梅花图》为最。有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矛盾之美。

再有就是金农,汪士慎的梅花让人印象深刻。尤以金农的《红绿梅花图》是少见的梅花着色佳作。染了颜色,却不失清雅之气,着实难得。

作为四君子之一的梅,并非生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抒怀之物。梅花最早是作为酸味调料被人记录的。

《尚书说命》里记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梅主酸,是与盐中和可以调制美味羹汤的五味之一,该是类似于现在的柠檬。

自魏晋时始,梅才以花被人赏识,渐而声隆名旺,延至今日。

梅花之美在于其色,香,姿,韵。

梅花色淡气清,有出尘之致,枝条疏影横斜,老枝怪奇。花期没有树叶,花开孤瘦傲雪霜,花朵干瘦而清雅。

这些上苍赋予的天资,是其它之类无论如何都无法与之比肩的,梅自是孤芳集大成者。

后人以梅拟人,范成大《梅谱》说梅以韵胜,以格高,说的就是彻底虚化了的梅了。

若再配以外在景致,尤其月光,烟影,竹篱,苍松,古柏,清水,寒雪以及山涧,更能烘衬出梅花的高标俊逸。正像金农诗句所言“清到十分寒满地,始知明月是前身。”

梅与兰,竹,菊,都是常青出尘之物,却各有秉性,暗藏天机。

梅比菊开得更晚,但没有菊持久。

谁说开得晚就一定不盛,开得持久就一定长久。

正如,梅花落满了南山。是何梅,又是何山?

且得看是落满了谁的南山,谁遇见了谁吧。

卜白 花诗堂 2015.10.25

热点内容
新鲜花生发霉还能吃吗 发布:2025-02-06 21:09:44 浏览:413
一朵小狐狸 发布:2025-02-06 21:09:43 浏览:187
春潮烂漫海棠mp4下载 发布:2025-02-06 20:58:31 浏览:70
街边的一朵小花 发布:2025-02-06 20:56:14 浏览:514
花缸插花图片大全 发布:2025-02-06 20:51:56 浏览:413
百合鱼 发布:2025-02-06 20:47:47 浏览:236
大师油画花卉高清图片 发布:2025-02-06 20:25:44 浏览:166
玉兰花一样吗 发布:2025-02-06 20:24:58 浏览:678
海棠家里能养吗 发布:2025-02-06 20:08:59 浏览:27
没有情人节的句子 发布:2025-02-06 19:44:08 浏览: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