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山茶花
❶ 山茶花为什么要晚上拍
因为在晚上,气温降低,在山茶花表面凝结成水珠。
当晚上打开闪光灯拍山茶花后,闪光灯与水珠相结合,从光影构图就很好看。山茶花是中国古老的花卉之一,也是世界十大名花之一。
山茶花,早在汉朝就有人栽培了。迄今为止,据说已经培育出来两千多个品种。花朵艳丽缤纷,可谓是“天生丽质”的观赏花卉。
❷ 请问哪位大人有电影《山茶花》,就是那个三段式的,好像是韩国、泰国导演合拍的,有宋慧乔的那个。
再等等,11月在韩国日本泰国上映后,网上会传来,台北电影节看过的朋友说宋慧乔的戏份不多,我们等慧乔主演的《今天》10月27日公映
❸ 请问各位大神这是茶花里的什么品种,今天拍的,在线等!
你好,这个是山茶科植物茶花品种之花露珍
又名:“花绣球”、“花蝴蝶”。 国内传统名贵品种,为红露珍培育而成,牡丹型,中到大花,花径10-13厘米,花色为红底带白色云状斑纹,富丽堂皇。植株立性生长,叶色较绿,叶面亮度高,有光泽,叶长约7—9厘米,宽约5—6厘米,叶型匀称,接近椭圆型,叶质较饱满,树型较高大。较耐热、耐旱,生长旺盛,但比红露珍略差,很适合培育成较大的盆花和绿化大树
❹ 登中坡山,赏山茶花散文
三月,草长莺飞,花事纷繁,樱花、桃花、玉兰花、梨花等当家花旦约好了似的,纷纷亮相,养人的眼,悦人的心。
“走,到中坡山看茶花去!”我提议,家人响应。
每年的一到三月,是茶花的盛花期,春节前后去中坡山赏茶花,是山城市民必不可少的花事之一。
赶赴一场茶花的盛宴,岂可错过花期。
我们从中坡山的西门而入,目的让小宝贝长长见识。在游乐场逗留了一会,尔后搭乘游览车上山。一路上山路盘旋,百鸟和鸣,泉水叮咚,原始森林和次生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中坡之美,美在生态。
二十分钟后,到达茶花园。
茶花园位于五溪景园双清湖旁,面积三百余亩,主要由山城独有的物种——大花红山茶(植物新种)组成。另外还从全国各地收集了五十多个山茶花品种,如七星球、芭蕾舞演员、玛瑙、花牡丹、金银鸿运、浓香克瑞姆,等等。山上的茶花四季常绿,枝叶浓密,从每年十月到翌年的五月次第绽放,五颜六色的奇葩,把中坡山点缀得分外靓丽。
大花红山茶,是早年林科所的一位职工在雪峰山考察时,发现了开着大红色漂亮花朵的茶花树,便带了几株回到中坡山栽种下来,经过多年的嫁接、培育,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大花红山茶。
一走进茶花园,就被数万朵茶花所吸引,繁花渐欲迷人眼。茶花园云雾缭绕,花香袭人,恍若仙境。山路两边,茶树一株挨着一株,枝头开满了硕大的茶花,花瓣层层叠叠,像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迎接游人的到访。
一夜春雨,时雨润花,茶花分外清丽,空气格外清新。
迤逦而上,且赏且行。山坡上花团锦簇,争奇斗艳。几拨游人不顾泥土湿滑,艰难地爬上坡去,近距离感受茶花绰约的风姿,兴之所至,率性而歌,还摆出不同的造型拍照。
人在花海游,歌在花海飞。儿子和儿媳大概被感染了,也小心地爬了上去,寻觅花开醉美的那一株。正在蹒跚学步的小宝贝不乐意了。他忽闪着一双小眼睛,迈着小腿,挣着身子也想上去。我们想帮小家伙一把,实现他登高的愿望,怎奈无路可走,坡上湿漉漉的,只好作罢。
家乡有一位喜爱养花的老哥哥,也是我的忘年之交。我想给他一份惊喜,就把一组山茶花图片发了过去。老哥哥很快回了信息。
“好美的山茶花,漫山遍野都是,好像长成了树。”
“是的,大多是生长了几十年的山茶树。”我回应。
“山茶树,稀罕,没见过。”
山茶花,老哥哥没见过,我以前也没见过。作为北方人,第一次在江南的山城遇见她,就被她的姿色和场面所震撼。
山茶花,不仅具有“唯有山茶殊耐久,独能深月占春风”的傲梅风骨,又兼具“花繁艳红,深夺晓霞”的凌牡丹之鲜艳,自古以来就是极富盛名的木本花卉,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山茶花,还以它的花姿丰盈,端庄高雅,跻身于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中,也是世界名花之一。
山茶花,不仅可供园林观赏,还是山城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山茶花把自身的价值无私奉献给了世人。山茶花,可亲可敬的花,名贵却平易。
陶醉于花丛,不觉来到茶花园尽头,山路边立一块大理石碑刻,上面简介了山城著名医生向士求的生平。向医生从医五十余载,一生勤俭乐观,助人无数,向往美好世界。家人为纪念向医生,特捐建“向往亭”,其寓意深远。
不远处的“向往亭”,位于苍松翠柏之中,结构精巧,飞檐翘角。亭内舞曲悠扬,游人翩翩起舞。几位游人赏罢茶花,余兴未尽,在此尽情释放自己。
站在亭边俯视,中坡山迷人的景色尽收眼底,漫山遍野的`茶花汇成花的海洋,气势磅礴。一朵朵色彩缤纷的山茶花,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含羞,美不胜收。
我想,向医生虽然去了,但先生的精神不朽,必将像山茶花一样盛开在人间,春色永驻。
山茶花的历史文化悠久,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历代文人墨客留下许多有关山茶花的佳作。
宋朝大文豪苏轼,曾作数首诗赞美茶花,其中一首《山茶》:“东园三月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诗中赞誉了茶花的凌寒坚忍、执著奔放的品格。现代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对山茶情有独钟,诗人在《咏茶花》中赞美:“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先生的散文《山茶花》“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清秋活在我壶里了!”短短一百七十八字,意境优美,情趣深浓,含蓄淡远,把山茶花比作清朗秋天的象征,堪称经典。
三月,春风大雅能容物,茶花尽染中坡山。三月,放飞心情,拥抱春天!
❺ 西安山茶花哪里可以拍照
西安市曲江新区南三环路与花朝路交汇处。
西安市新城区自强东路585号。
西安市曲江新区南三环路与花朝路交汇处。
❻ 延时摄影多少时间拍一张茶花
首先要做延时摄影,你得知道你想要拍摄的这个物体,从开始到结束需要的总时长为多少,比如我们需要30秒茶花开花的视频。那就是30×25=750
假如茶花开花的时长为一天24小时。那么就是24×60×25=36000
750÷36000=0.020833
0.020833×25=0.520825也就是说,我们大概需要0.5分钟拍摄一张照片。也就是你每一张照片的间隔为30秒。持续拍摄24小时就可以得到一张茶花完整的延时摄影。
❼ 夹山蕻 茶花盛开一片红
昨天下午我和家属再次骑行夹山蕻,在水库西侧半山腰夹山蕻山荘上面柏油路的西侧有2大片茶花区,满树红茶花竞相绽放,那么夺目那么可爱,就像五星红旗耀眼鲜艳, 放眼望去一片红,映红了一片天空。人们纷纷在茶花树前争相拍照,驻足留影,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走近茶花园,看那绽放着笑脸的山茶花,几十片心形的花瓣叠叠层层,开得芬芳馥郁,开得欢快舒畅。她们有的缀在枝头“荡秋千”,犹如一位正在表演精彩舞蹈的少女;有的挂在枝腰,张着大嘴,正用甜美的嗓音歌唱春天的到来;有的嵌在树叉间,仿佛在积蓄力量,迎接挑战;还有的用绿叶遮住半边脸,显得很害羞,又好像在跟我捉迷藏……每朵山茶花里,小花瓣中都藏着浅黄色的花蕊,显得十分清雅。
山茶花,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珍品之称。
枝青叶秀,花色艳丽多彩,花型秀美多样,花姿优雅多态。
红山茶光增醉酡霞,金茶花是茶花中之珍品,享有“茶族皇后”之美誉。
山茶花艳若桃花而不妖,大如牡丹耀眼而生辉,观后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古往今来为世人所喜爱,为文人墨客所倾倒,也被许多的诗词歌赋所赞怀。
山茶是常绿阔叶灌木或小乔木。枝条黄褐色,小枝呈绿色或绿紫色至紫褐色。叶片革质,互生,椭圆形、长椭圆形、卵形至倒卵形,花两性,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或叶腋间。
花梗极短或不明显,苞萼9~10片,覆瓦状排列,被茸毛。花单瓣,花瓣5~7片,呈1~2轮覆瓦状排列,花朵直径5~6cm,色大红,
花瓣先端有凹或缺口,基部连生成一体而呈简状;雄蕊发达,多达100余枚,花丝白色或有红晕,基部连生成筒状,集聚花心,花药金黄色。
山茶花,是由德国一位植物学家取名,并推广到世界各地的。山茶花,它总是在晚秋天气稍凉时,静静地开在庭院之中。
山茶不像桃花一样,整个花朵掉落下来,而是花瓣一片片地慢慢凋谢,直到生命结束。
那么小心翼翼的凋谢方式,不就和人们追求理想中伴侣的态度一样吗?所以渐渐地山茶花就成为对心中爱慕女性表达心意的代言人了。
在几乎所有的花朵都枯萎的冬季里,红色的山茶花格外令人觉得温暖而生意盎然。而且,种在庭园中也能让人欣赏她淡淡的花香。
红色山茶花:天生丽质、可爱、谦让、理想的爱、谨慎、赋有诱人魅力。
送你一朵山茶花,红红的好像天上的太阳。你的模样真漂亮,像太阳一个样……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飘香送艳春多少,犹如真红耐久花。”
“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及茶。”
红色山茶花的花语:天生丽质、谦逊的美德、高洁的理性。
❽ 山茶花的剧情
一曲两岸骨肉亲情的颂歌,一部充满伤怀的军旅悲情剧,一幅当代军人的励志画卷,一段浪漫情缘的山茶花之恋。
25集电视连续剧《山茶花》将于2011年3月26日在雄险奇秀的九乡风景名胜区隆重开拍。该剧剧名与昆明市市花山茶花同名,剧中女一号夏云是傲雪怒放山茶花的象征与写照,她的成长过程、她的性格、命运和她的人生轨迹支撑着全剧的主题定位,形成该剧特殊的亮点,象征着昆明市花的精神。
全剧以夏云、夏天和齐进南三人之间的感情戏为主线,通过对与夏云其它相关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命运描写,反映了当今社会和军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展现了新一代中国军人的励志精神及铸造当代军魂的心路历程。
该剧以描写我军从正规化到现代化建设的变革历程为背景,形象地表现了当代军人的崭新风貌和时代精神,是近年来开创表现军旅阴柔之气的言情剧, 堪称电视剧《士兵突击》的姊妹篇、中国版的《生死恋》。该剧题材厚重大气、主题立意独到、人物设计新颖、故事催人泪下,是难得的怀旧、悬疑、悲情年代剧,展现了海峡两岸和平发展, 复兴中华民族大业的时代主题。
据悉,该剧编剧由荣获“全军文艺创作新作品一等奖”、“巴金文学奖”的军旅女作家王曼玲执笔;请著名编剧杨白钊担纲改编;该剧的总制片人由闻名海内外电影《红河三部曲》的编剧和制片人孟家宗担纲,北京天勤影视艺术公司李敦伟任制片人;该剧导演由国家一级导演、获奖专业户段果平担任;该剧制作班底由曾参与电视剧《八路军》、《士兵突击》、《解放》等人员组成;主要演员由获北京电视台影视剧新秀奖的饶敏莉、台湾影视歌明星黄维德担纲男女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