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茶花女大都会

茶花女大都会

发布时间: 2023-07-29 04:19:46

① 三大男高音

三大男高音是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1935-2007),世界著名的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早年是小学教师,1961年在雷基渥·埃米利亚国际比赛中的扮演鲁道夫,从此开始歌唱生涯。1964年首次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登台。翌年,应邀去澳大利亚演出及录制唱片。1967年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独唱者。从此,声名节节上升,成为活跃于当前国际歌剧舞台上的最佳男高音之一。

帕瓦罗蒂具有十分漂亮的音色,在两个八度以上的整个音域里,所有音均能迸射出明亮、晶莹的光辉。被一般男高音视为畏途的“高音c”也能唱得清畅、圆润而富于穿透力,因而被誉为“高音c之王”。他是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之一。

2007年9月6日当地时间凌晨5时在他位于意大利莫迪那的寓所内逝世,享年71岁。去年男高音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并于2007年8月开始接受集中治疗。这一消息是由帕瓦罗蒂的经纪人公布的。在一份声明中,他的经纪人说道:“老帕与胰腺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最后还是被病魔夺走的生命。与病魔所作的斗争也正是他那光辉一生的典范和缩影,他毕生都对生活充满乐观和积极态度,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多明戈
(Placido Domingo,194l-),西班牙著名男高音。1941年1月21日生于马德里,1950年随父母到墨西哥,学钢琴和指挥,后又学声乐,1957年首次以男中音在西班牙方言歌剧中演唱,演唱男高音则始于1960年在《茶花女》中饰演阿尔弗雷德。多明戈1962-1965年为以色列国家歌剧院成员,在12部歌剧中演唱了300多场。1965年,多明戈被邀请到纽约市歌剧院,1968年大都会歌剧院上演契雷亚的歌剧《阿德里安娜·莱科夫露尔》,原定主演科莱里有病,他顶替而演唱,引起轰动。1971年,多明戈与萨瑟兰合作演出《拉莫摩尔的露契亚》,与泰巴尔迪合作演出《艺术家的生涯》,与普赖斯合作《游吟诗人》,与尼尔森合作《图兰朵》,在大师的扶植下,他渐渐成熟。1969年多明戈首次录制唱片,由梅塔指挥,录《游吟诗人》,与他合作的是普赖斯、柯索托和米尔恩斯。70年代是多明戈艺术上最辉煌的时期,他成为公认的威尔第和普契尼作品的诠释者。1974和1975年他分别突破了威尔第歌剧中难度最高的两个男高音角色:《西西里晚祷》中的阿里戈和《奥赛罗》中的奥赛罗,奥赛罗的形象成为他饰演的作家角色。整个70年代,他每年要演出75场歌剧,平均每5天唱一场,差不多所有最受欢迎的歌剧的唱片都邀请他演唱,他的演出场次到1986年时已达1900场,相当于两个人的演出生涯。进入90年代,多明戈主要是与帕瓦罗蒂、卡雷拉斯的联袂演出。

多明戈原本是以男中音起家,但音域宽广的他立刻在男高音领域获得非凡的成就。尤其他不凡的表演天分和执著的事业心,使得多明戈能不断尝试新的戏码,从最初的抒情男高音到后来的戏剧男高音及瓦格纳歌剧,甚至跨足指挥领域,全都赢得观众的热爱。多明戈的演唱以抒情性见长,充满情感和戏剧性的征服力,他的舞台感觉好,表演细腻准确,表演上的才能甚至高于演唱的技巧。多明戈的高音不如帕瓦罗蒂漂亮,但他有一种美丽的音色,嗓音宽厚,他演唱带悲剧色彩的男高音尤有魅力。多明戈在歌剧中的表现,除奥赛罗之外,应该是与萨瑟兰合作的《霍夫曼的故事》、与科特鲁巴斯合作的《茶花女》以及和里恰蕾莉合作的《阿伊达》。

何塞·卡雷拉斯
(Jose Carreras,1946-),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十岁在法雅的木偶剧《彼德罗先生》中饰报幕少年,二十二岁始登歌剧舞台。在意大利威尔第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后,曾到意、西、法等国巡回演出,并先后在纽约市立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演出《茶花女》、《唐·卡洛斯》等剧目。七十年代中期被卡拉扬挑选为威尔第《安魂曲》的男高音演唱者。

他的嗓音流畅抒情、清峻柔美,气息均匀、线条清晰,任何时候都不放纵声音。他是目前西方最负盛誉的男高音之一。

② 安吉拉·乔治乌的艺术生涯

1995年乔治乌与DECCA德卡公司签订了她的首个独家唱片协议,并为后者灌录了数张唱片,包括DVD:《茶花女》(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演出现场实录,CD & DVD)、《爱之甘醇》(里昂歌剧院I'Opera de Lyon演出现场实录)、《波希米亚人》(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管弦乐团,CD);个人录音室专辑:《安吉拉·乔治乌:咏叹调》(都灵皇家剧院Teatro Regio di Torino)、《威尔第女英雄》(米兰威尔第管弦乐团Orchestra Sinfonica di Milano)、《我的世界: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歌曲》和《宗教咏叹调》 (伦敦爱乐乐团Londo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1998年乔治乌签约第二家唱片公司——百代古典EMI Classics(现为Warner Classics),此后她与罗伯特·阿兰尼亚(Roberto Alagna)和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作合作录制了一张二重唱和咏叹调专辑《Duets & Arias》,与伦敦交响乐团(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合作录制了普契尼的歌剧《燕子La Rondine》、与图卢兹国家管弦乐团(Orchestre National Capitole Toulouse)合作录制了古诺的歌剧《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et Juliette》,并与罗伯特·阿兰尼亚共同录制了第二张二重唱专辑《威尔第的二重唱》,这次与他们合作的是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由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指挥。
她与百代合录的唱片还有:普契尼歌剧《三部曲》中的第三部《贾尼斯基基Gianni Schicchi》、马斯奈的歌剧《维特Werther》(伦敦交响乐团)和《曼侬Manon》(布鲁塞尔蒙奈交响乐团Orchestre Symphonique de la Monnaie Brussels)、威尔第的歌剧《游吟诗人Il Trovatore》(伦敦交响乐团)、比才的歌剧《卡门Carmen》(图卢兹国家管弦乐团)、纪念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登基二十五周年的庆典音乐会(2005年4月29日,阿姆斯特丹,CD & DVD)、斯卡拉歌剧院独唱音乐会现场实录《Live at La Scala》(2006年4月3日,米兰)。
继她的个人录音室专辑《圣洁女神》之后,乔治乌发行了多张现场实录专辑,包括《仲夏夜的爱情二重唱》(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Staatskapelle Dresden)、威尔第的弥撒《安魂曲》(柏林爱乐乐团Berliner Philharmoniker)以及2001年6月8日在伦敦皇家歌剧院的独唱音乐会实录《Live from Covent Garden》,以上专辑都已发行了CD和DVD版本。2008年,乔治乌发行的包含十多支普契尼咏叹调的个人录音室专辑《Puccini》也再次印证了她极高的艺术造诣。这张专辑广受欢迎,使得EMI多次改版再发行。
近年来,乔治乌陆续与德国留声机公司合作发行了马斯卡尼(Pietro Mascagni)的《好友费瑞兹L'Amico Fritz》和乔达诺(Umberto Giordano)的《费朵拉Fedora》两部歌剧的完整录音。与EMI Classics合作发行了DVD《燕子》(2009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现场实录)和《浮士德Faust》(2004年英国皇家歌剧院现场实录),又于2012年与DECCA Classics合作发行DVD《阿德里安娜莱科芙露尔Adriana Lecouvreur》(2011年英国皇家歌剧院现场实录)。
2008年,EMI Classics邀请乔治乌和乔纳斯·考夫曼(Jonas Kaufmann)在罗马歌剧院领衔录制新版本的普契尼歌剧《蝴蝶夫人》,此时距离EMI上一次录制蝴蝶夫人已过去数十年。
2011年11月,乔治乌发行了个人录音室专辑《向玛丽亚·卡拉斯致敬》,曲目均选自法国和意大利的歌剧中广受欢迎的咏叹调。本次策划的灵感来源于传奇天后玛丽亚·卡拉斯这位已故女高音歌唱家的艺术生涯和唱片。与之合作的是意大利指挥家马可·阿米利亚托(Marco Armiliato)和英国皇家爱乐乐团(Royal Philharmonic Orchestra)。
2015年3月,Warner Classics为乔治乌发行了一套包含8张CD和1张DVD的签名合辑《Autograph》,以纪念她首次商演以来25年的艺术生涯。这套合辑由乔治乌亲自参与选曲,收录了大量她为EMI Classics、DECCA Classics和Deutsche Grammophon留下的重要录音。
她所有的唱片都广受好评,获奖无数,譬如英国留声机奖 、法国音叉唱片奖 、法国世界音乐奖 、比利时塞西莉亚奖 、德国回声奖 、意大利最佳外国歌剧奖 以及美国影评人奖 等。乔治乌还在2001年和2010年两度荣获全英古典音乐奖“年度最佳女艺术家”称号。
1999年,乔治乌参加了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迈克尔·杰克逊和他的朋友们》慈善演唱会,演出大获成功;1999年12月和2001年5月23日, 她先后为重新开放的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和威尼斯马里布兰剧院进行开幕演出;2002年6月1日,她在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登基50周年音乐会上献唱,这场音乐会后来还被录制成DVD;她也多次在不同场合为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子献艺;2003年,她在诺贝尔和平奖音乐会上演唱;2005年5月,她在巴伦西亚新建的歌剧院开幕音乐会上演唱,西班牙王后索菲亚也亲临观赏了演出。
2000年12月,乔治乌在伯努瓦·雅克(Benoit Jacquot)执导的歌剧影片《托斯卡》中饰演主人公托斯卡,该片在全球公映后反响热烈,广受好评。美国《歌剧新闻》评论:“她是人们心中最迷人的托斯卡之一……安吉拉·乔治乌的热情和美丽是托斯卡的完美再现,仿佛集卡拉斯版和苔芭尔迪版托斯卡于一身。”(She is one of the most sensuous Toscas imaginable... Angela Gheorghiu's passion and beauty are ideal for Tosca, as if the best qualities of Callas' and Tebaldi's portrayals had come together.) 乔治乌于2001年参加了该片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首映。另外,乔治乌也曾在影片《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诠释过朱丽叶一角,该片后由古典在线发行了DVD版本。
在过去的十年中,乔治乌备受赞誉的演出包括在英国皇家歌剧院上演的《波希米亚人》、《茶花女》、《燕子》和《丑角》、在法国欧宏桔歌剧节和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英国皇家歌剧院和蒙特卡罗歌剧院上演的《浮士德》、在英国皇家歌剧院上演的《父女情深》等歌剧,以及她在萨尔茨堡音乐节、维也纳金色大厅、阿姆斯特丹(纪念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登基二十五周年)、纽约(与纽约爱乐合作的新年音乐会)、费城、洛杉矶、布加勒斯特(2010年12月“Angela, We Love You庆功音乐会)温哥华、多伦多、首尔、上海、巴利亚多利德、伦敦(2011年7月再度与多明戈合作于O2体育场)、多哈(2011年12月卡塔拉露天剧场开业演出)、阿曼(2012年4月)、布加勒斯特(2013年12月圣诞音乐会)、布宜诺斯艾利斯(2014年于科隆剧院)、巴登巴登(2014年12月新年音乐会)等地的音乐会。乔治乌在以上演出均赢得了极高的评价。
2006年1月,她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茶花女》大获成功,4月首度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举办独唱音乐会,5月她出席戛纳电影节开幕仪式,6月她在英国皇家歌剧院首演《托斯卡》,这是为乔治乌量身定制的全新版本,2007年3月她回到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上演了一轮《父女情深》和一场盛大的《茶花女》,11月,她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波希米亚人》。
2007年,安吉拉·乔治乌在罗马和米兰再次演唱《茶花女》,并在巴黎(普莱耶音乐厅和巴黎歌剧院)和纽约成功举办音乐会。2007年9月,弗拉迪米·克斯玛(Vladimir Cosma)的歌剧《马利尤斯与范妮Marius et Fanny》在马赛歌剧院举行全球首演,乔治乌在该剧中演唱主角。之后,她在旧金山上演了几场《燕子》。乔治乌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波希米亚人》的实况通过高清转播技术被传送到全球各地的影剧院,全世界共有超过1,500,000名观众同步欣赏到这场演出。此外,她在米兰和罗马上演的《茶花女》、在旧金山和纽约上演的《燕子》均被剧院转播。
2011年,英国皇家歌剧院新一轮的电影季(Cinema Season 2011/12)便以乔治乌担当主演的三部歌剧打头阵,分别是《浮士德》(2011年9月)、《阿德里亚娜·莱科芙露尔》(2011年10月)、《托斯卡》(2011年11月),此后还在全球数以百计的剧院纷纷上映。
2010年,乔治乌举行了契莱亚《阿德里亚娜·莱科芙露尔》的首演,该剧由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歌剧院全新制作。英国《观察报》评论:“很难找到比安吉拉·乔治乌更适合这个角色的人了。她的嗓音轻盈自如、醇美柔和,但本质上是清脆刚劲的,与她在舞台上流畅的走位相契合。她天生就是一个演员,她可以将一幕难以想见的死亡场景表现地令人无比心碎,而她标志性的那曲咏叹调《可怜的花》简直让人无法忘怀 。”(It's hard to imagine anyone bettering Angela Gheorghiu in this part. Her voice, feather-light and creamy yet with a core of steel, matches the liquid way she moves on stage. She's a natural actress and made the improbable death scene heartbreakingly believable and her signature aria Poveri fiori simply unforgettable.)
2011年7月,乔治乌与安东尼奥·帕帕诺(Antonio Pappano)领衔主演了全明星版《托斯卡》。2011年9月,她回到伦敦参与了《浮士德》的复排,该剧在演出时得到影院的现场直播。2012年6月,乔治乌再次回到伦敦科文特皇家歌剧院这个令她一鸣惊人、功成名就的舞台,举办了自己的20周年庆典音乐会。
2014年,乔治乌在维也纳演出了《阿德里亚娜·莱科芙露尔》,在巴黎、伦敦和纽约演出了《波希米亚人》,在特拉维夫演出了《燕子》;她在巴登巴登举办了两场音乐会,包括2月的独唱音乐会和12月的新年音乐会,并在巴塞罗那、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雷根斯堡、黎巴嫩贝鲁特、比利时根特、广州、上海、巴黎、奥地利格雷兹、阿姆斯特丹等地举办了音乐会。10月,她在Cluj Napoca音乐学院获得荣誉博士学位;12月,她重返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演出《波希米亚人》再度获得媒体高度评价 。 从1990年首度登台布加勒斯特国家歌剧院之后,安吉拉·乔治乌在世界各地的顶尖剧院成功塑造了约20部歌剧的主要角色,包括: 歌剧角色首演年份及场馆首演剧照普契尼: 波西米亚人
Puccini: La Bohème 咪咪
Mimì 1990
布加勒斯特国家歌剧院 莫扎特:唐·乔万尼(唐·璜)
Mozart:Don Giovanni 采丽娜
Zerlina 1992.7
东京文化会馆 多尼采蒂: 爱之甘醇
Donizetti: L'elisir D'amore 阿蒂娜
Adina 1992.10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暂无图片普契尼: 图兰朵Puccini: Turandot 柳儿
Liù 1993.2
伦敦皇家歌剧院 暂无图片威尔第: 法斯塔夫Verdi: Falstaff 安妮塔
Nannetta 1993.3
维也纳国家歌剧院 暂无图片马斯奈: 谢吕班
Massenet: Chérubin 妮娜
Nina 1994.2伦敦皇家歌剧院 比才: 卡门
Bizet: Carmen 米凯拉
Micaëla 1994.5
伦敦皇家歌剧院 威尔第:茶花女Verdi: La Traviata 薇奥列塔
Violetta 1994.11
伦敦皇家歌剧院 古诺: 罗密欧与朱丽叶
Gounod: Roméo et Juliette 茱丽叶
Juliette 1998.3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普契尼: 燕子
Puccini: La Rondine 马格达
Magda 1998.5 音乐会版
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
2002.5 歌剧
伦敦皇家歌剧院 马斯卡尼:友人弗立兹
Mascagni:L'amico Fritz 苏赛勒
Suzel 1999.3蒙特卡洛歌剧院 奥芬巴赫: 霍夫曼的故事Offenbach:Les contes D'Hoffmann 安东妮亚
Antonia 2000.9
伦敦皇家歌剧院 古诺: 浮士德
Gounod: Faust 玛格丽特
Marguerite 2003.3
纽约大都会歌剧院 莱翁卡瓦洛: 丑角
Leoncavallo: I Pagliacci 内达
Nedda 2003.7
伦敦皇家歌剧院 威尔第:西蒙‧波卡涅拉Verdi: Simon Boccanegra 阿梅莉娅
Amelia 2004.2
伦敦皇家歌剧院 普契尼: 托斯卡
Puccini: Tosca 托斯卡
Tosca 2006.6
伦敦皇家歌剧院 弗拉迪米·克斯玛:马吕斯与芬妮
Vladimir Cosma:Marius et Fanny
(为乔治乌创作的歌剧) 芬妮
Fanny 2007.9
马赛歌剧院 契莱亚: 阿德里亚娜·莱科芙露尔
Cilèa: Adriana Lecouvreur 阿德里亚娜
Adriana 2010.10 音乐会版
德意志歌剧院
2010.11 歌剧
伦敦皇家歌剧院 马斯奈; 维特
Massenet: Werther 夏洛特
Charlotte 2015.3
维也纳国家大剧院 除在歌剧院演出了上述角色之外,乔治乌还为百代古典(现为华纳古典)、德卡古典和DG留声机公司留下了其它歌剧角色的完整录音(下方表格不再列出已在歌剧院演出的角色): 歌剧角色专辑初次发行年份初次发行封面普契尼: 三联剧 -贾尼·斯基基
Puccini:Il trittico -Gianni Schicchi 劳蕾塔
Lauretta 1999 马斯奈: 曼侬
Massenet: Manon 曼侬
Manon 2000 威尔第: 游吟诗人
Verdi: Il Trovatore 莱奥诺拉
Leonora 2002 比才: 卡门
Bizet: Carmen 卡门
Carmen 2003 普契尼: 蝴蝶夫人
Puccini: Madama Butterfly 巧巧桑
Cio-Cio-san 2009 乔达诺: 费朵拉
Giordano: Fedora 费朵拉
Fedora 2011

③ 三大男高音是谁

世界三大男高音是指普拉西多·多明戈、卢恰诺·帕瓦罗蒂、何塞·卡雷拉斯。它们的国籍分别是意大利、西班牙、西班牙。

这三位的资料见下:
三大歌王的传奇故事

帕瓦罗蒂:靠耳朵和特殊符号学歌

即将放歌紫禁城的帕瓦罗蒂全名叫卢恰诺.帕瓦罗蒂,1935年10月12日生于意大利的摩德纳。令人惊奇的是,这位号称“高音C之王”和“世界首席男高音”的歌唱家并不识谱。他自己在一次演出结束后透露说,他是依靠他的耳朵和他自己的符号替代音符系统来学习歌曲的。

帕瓦罗蒂有一次在罗马翁布里亚区小镇卡斯泰洛举行的万国音乐节期间对记者说:“是的,这是真的。我不识谱,我不是音乐家。我没有研究过专业的东西。乐谱是一回事,唱歌是另一回事。如果我记得一种音乐并且能用我的音喉把它唱出来,那就已经很好了。”

帕瓦罗蒂是在一位歌剧演员维托里奥.加斯曼说他发现这位男高音不看乐谱后作这番透露的。此前加斯曼说过,他发现他们在准备一首二重唱时帕瓦罗蒂不参照乐谱。加斯曼说:“我非常震惊。我是在排练期间认识到这点的。他用耳朵掌握曲调节奏,但是没唱错一个音符。”

伴奏师莱昂内.马杰拉说,帕瓦罗蒂用他的耳朵以及拿笔在乐谱上做记号,帮助他记忆曲调的升降处。马杰拉说:“卢恰诺在这方面有点儿不利。我认识到这一点是因为他时不时地与乐师们发生争论。他本来是想通过正规渠道学习音乐的,但是现在太晚了。”

帕瓦罗蒂青年时代曾受教于A.波拉等名师。曾在雷基渥.埃未利亚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因在歌剧《艺术家生涯》中扮演鲁道夫而一举成名。其后又成功地扮演了埃德加、曼图亚公爵等角色。

全世界的专家公认,帕瓦罗蒂的嗓音丰满、充沛,带有透明感的明亮。其中高声区统一,音色宽厚,带有强烈的自然美感。

多明戈:花甲老人歌犹壮

普拉西多.多明戈今年整整60岁,按照中国人的说法早已过了知天命的年龄,但是他依然以“歌剧之王”盛誉驰骋于全世界最著名的舞台之间。现在,当雄浑有力的男高音从这位花甲老人喉咙里发出时,“人们惊讶地发现,他的演唱似乎说明他还处于盛年”。

美联社曾经评论说,普拉西多.多明戈的歌剧表演也许并非次次成功,但大多数是成功的。而且,他的演唱一旦成功,就是登峰造极的成功。

这位当代最大的三位歌唱家之一的大师出生于马德里的一个音乐世家。其父母是西班牙传统小歌剧的演员。他曾在墨西哥城国立音乐学院学习,1959年十八岁时开始歌剧生涯。1961年在墨西哥的蒙特雷首次正式演出歌剧,因演唱《茶花女》一举成名。

多明戈曾在约50部世界著名歌剧中担任主角,与世界著名歌剧院签订的演出合同中包括《托斯卡》、《罗密欧与朱丽叶》、《阿依达》、《游吟诗人》、《唐.卡洛斯》、《命运的力量》、《杜兰朵》、《奥赛罗》、《卡门》等节目。1984年他在纪念大都会歌剧院成立100周年的庆祝会上,演唱瓦格纳的《罗恩格林》获得极大成功。

多明戈擅长表演各种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是当今蜚声世界歌坛的男高音歌唱家,有“歌剧之王”之称。1982年他还参加拍摄了影片《蝴蝶夫人》。多明戈录制的音带有《阿依达》、《假面舞会》和《托斯卡》等。

卡雷拉斯:险些溺死河中的“不凡之人”

何塞.卡雷拉斯是三大男高音中最年轻的一位,1946年12月出生在巴塞罗那的一个普通家庭。两岁时,卡雷拉斯险些溺死河中,幸亏被母亲及时救起。对他疼惜有加的母亲认为,大难不死的爱子定会成为“不凡之人”。在母亲的教导下,卡雷拉斯5岁时便立下了当歌唱家的远大志向。他经常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连续数小时练习意大利和西班牙民歌。

6岁时,卡雷拉斯观看了音乐电影《伟大的卡鲁索》,立即沉浸在马里奥.兰扎的美妙歌声中。回家后,凭借超凡的音乐记忆,他一音不差地唱出了片中所有的咏叹调。

初登舞台,卡雷拉斯出演的多是抒情轻音乐剧,如《露克雷齐亚.博尔吉亚》中的詹那罗、《蝴蝶夫人》中的平克顿、《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鲁道夫等。他英俊潇洒的舞台形象倾倒了无数歌迷,但他没有止步于此,而是冒着失声的风险,不断拓宽自己的戏路。他曾选择了非己所长的威尔第歌剧《奥塞罗》和普契尼的《图兰朵》等许多难以驾驭的曲目以挑战自我。他说:“不犯错误,没有失败的艺术生涯枯燥难耐。如果成天为嗓音提心吊胆,老是拘泥于某些角色,对我来说太痛苦了。我希望生活更加多彩,哪怕艺术生命短暂也在所不惜,毕竟我是为生活而歌。”

在三大男高音中,卡雷拉斯声音的戏剧表现力不及多明戈和帕瓦罗蒂,但他擅长抒情,不肆意放纵,也不恃音凌人,这正是其特色。

卡雷拉斯外表沉默寡言,内心却激情澎湃。他还是巴塞罗那队最忠实的球迷,每逢重大赛事,他总要去赌场为心爱的球队赌上一把。

生活中的卡雷拉斯也是个性情中人。1972年,在拍摄《艺术家的生涯》一片时,他与戏中搭档、意大利最负盛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恰蕾莉坠入爱河,这段甜蜜而痛苦的恋情维持了13年。此后,他又和奥地利空姐埃格尔一见钟情,并与其共同生活19年。

1987年,正值事业巅峰的卡雷拉斯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然而,只用两年时间,他又奇迹般地重返舞台,以盛况空前的欧洲巡回演出来庆贺自己逃脱死神的魔爪。3年后,三大男高音也冰释前嫌,首次同台演出,轰动全球。“当然,我的嗓音已不如30年前了,然而,我唱出的每个音符却更富表现力。歌手应该用心灵去歌唱,如果过分地追求花哨,那绝不是真正的歌者。”卡雷拉斯如是说。

④ 电影茶花女,其中女主角是谁

哪个版本的《茶花女》??
除了葛丽泰.嘉宝之外,还有:安娜·拉德旺、伊莎佩尔·于回佩尔和Teresa Stratas

安娜·拉德旺答的详细资料:
http://www.mtime.com/person/1189626/

⑤ 谁知道《肖申克的救赎》里《费加罗婚礼》选段是哪年那个版本的

t is the et "Sual'aria, Che soave zeffiretto," from Le Nozze di Figaro, sung by Anna Moffo as Susanna and Elizabeth Schwarzkopf as the Countess.

伊丽莎白-施瓦茨科普夫1915年12月19日生于现波兰雅罗钦市。从小学钢琴,入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后,学习声乐(花腔)和中提琴。38年在柏林市立歌剧院饰演瓦格纳的《PARSIFAL》中的卖花姑娘而出道。42年被伯姆选中,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扮演《蝙蝠》中的女仆成功。47年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出演《唐璜》,此后转向抒情女高音。得意角色:《费婚》的伯爵夫人、《女人心》的菲奥德里希、与卡拉扬合作的《玫瑰骑士》的元帅夫人评价最高。另外,演唱的沃尔夫的艺术歌曲无人能比。维也纳轻歌剧也是拿手好戏。47年到科文特花园剧院演出,之后又到大都会等世界著名剧院巡演。丈夫是EMI公司的高层决策人,也是她的经理人。与卡拉斯并称百代两大摇钱树。76年引退,指导、讲学。

女高音歌唱家安娜·莫福(Anna Moffo)于2006年3月11日逝世于纽约,享年73岁。据她的继女说,她死于患病十年之久的乳腺癌并发症。

莫福1932年6月27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一个有意大利血统的鞋匠家里。高中时她擅长篮球和曲棍球。毕业后好莱坞向她招手,尽管她的妈妈想让她当修女。1954年,她还是加入了费城爱乐乐团并通过“年轻艺术家声乐考试”,在费城科蒂斯音乐学院从格莱戈里主修声乐。她获得了“富布莱特法案基金会”奖学金,去到罗马深入学习声乐、意大利语和歌剧演出。她是位培养出来的音乐家,她还学习过钢琴和中提琴。

莫福第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955年的意大利电视节目中演唱《蝴蝶夫人》中的乔乔桑,担任指挥的是她未来的丈夫Mario Lanfranchi。她的声音和迷人的外貌使她后来在电视节目中活跃多年。1957年,她在美国芝加哥抒情歌剧院以《艺术家的生涯》咪咪一角引起轰动。1959年11月14日,她在大都会首次登台演出《茶花女》。《纽约时报》评论家Harold C. Schonberg评论她扮演的维奥列塔时说:“她的演唱更个性化一些就更好了(a little more personality)。”他补充道:“她有智慧、能力、声音和美貌,如果再添一份音乐的气质(musical temperament),她的未来不可估量。”很快她成为大都会的宠儿,并延续到六十年代。她演出歌剧200余场,包括1961年参加科莱里、尼尔森主演的《图兰多特》的传奇演出,她扮演剧中柳姑娘。这个现场录音现在收录在大都会限量发行的唱片中。1965年1月4日她与贝尔贡济合作演出《拉美摩尔的露契亚》,《纽约时报》Theodore Strongin评论道:“她的演出是哀婉而抒情的,有着纯净的音乐线条。她的露契亚文雅而婀娜多姿,演唱水准高于同期的女高音们。”六十年代后期,她的嗓音变得很不可靠。她最后一次在大都会正式演出是在1976年3月15日演出维奥列塔,那时她才四十多岁。这次演出后,她的嗓音严重坏损没有显著恢复。

1969年在意大利演出的电影Una Storia d'Amore过分裸露引起舆论哗然。1972年她与Lanfranchi分手,两年后与Robert W. Sarnoff结婚。Sarnoff当时是RCA公司的主席,对她的妻子非常迷恋,RCA公司后来围绕她进行很多演出和录音活动。Sarnoff于1997年去世,他和莫福没有生育子女。七十年代后期,莫福找到著名音乐教师Beverley Johnson,形式上她的演唱生涯还在延续,但她最佳时期已经过去久远了。她晚年居住在曼哈顿。

莫福的嗓音低沉丰满、幽雅,线条明晰匀称。虽然音量不大,但音色温暖而丰富,有着柔和的色彩和天鹅绒般舒适的低音区。她敏捷的花腔技术使她能胜任露契亚这样的高难度唱段。他与男高图克和男中音梅里尔合作演出的《茶花女》以她赋予主人公细腻感伤的演绎至今仍为人们称道。

让我们共同怀念这位女高音歌唱家,她的歌声散发着玫瑰般柔和恬淡的芬芳。

⑥ 欧美经典歌曲的歌唱家有哪些

卡鲁索(EnricoCarm,1873~1921)意大 利男高音歌唱家。曾从师于威尔琴和隆巴地。1895 年在家乡那不勒斯初次以男中音登台演唱《浮士德》1898年以扮演《费杜拉》一剧中的罗列斯始唱男高音角色。后旅行热那亚、圣彼得堡等地演唱,深受欢迎。1904年赴英国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一举成名。毕生刻苦磨练,演出歌剧五十余部,在纽约的十年内即演唱过六百余场,,随时能演出的曲目有五百多首,嗓音既刚劲宏亮又柔润甜美,呼吸控制及分句法十分完美,再长的乐句也能唱得从容自如。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男高音"。 1909年嗓子动过手术后,于1913年重返歌坛,虽仍受到热烈欢迎,但已不如当年。1921年逝世于那不勒斯。是第一个录有唱片的歌唱家,拍过电影,又长于雕塑和漫画。著有《歌唱法》一书传世。

夏里亚宾(Fedor lvanovlch ChaliAPIN,1873 ~1938)俄国男低音歌唱家。生于喀山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当过鞋匠艺徒及商店抄写员,又在外省流动歌剧团充当配角。1892年在梯弗里斯随乌萨托夫学习声乐。翌年始登歌剧舞台。1894 年为彼得堡马利亚剧院歌剧团录用。1896年在莫斯科马蒙托夫歌剧院演出了一系列俄罗斯歌剧和意、法歌剧,得到高度赞扬。1901及1904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出。此后不断演唱于欧美各大城市,获得很高的国际声誉。十月革命后,任马利亚剧院艺术指导。1922年获准出国巡回演出,后侨居国外,在巴黎逝世。以唱、做俱佳,表达乐曲人木三分,刻划人物栩栩如生著称,是俄罗斯声光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擅唱《伏尔加船夫曲》、《波斯恋歌》、《两个掷弹兵》等歌曲;擅演苏萨宁、鲍里斯、磨坊主人、巴西里奥、梅菲斯托菲利斯等角色。

鲁福(Tita RuffO, 1877一1953)真名:鲁福·卡菲艾罗·梯塔。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比萨。曾在罗马圣西西莉亚音乐学院从佩尔西契尼学习声乐,后在米兰随卡西尼深造。1898年以扮演《罗恩格林》中的海拉尔德初露锋芒于罗马。后去里约热内卢献艺。归国后在意大利各大歌剧院及巴黎、维也纳、伦敦等地巡回演出。1912 年在美国费城首次公演)1922年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舞台。1926 年返罗马,1937年因反对墨索里尼反动统治而遭传讯,后迁居佛罗伦萨直至逝世。其音量宏大,高声区畅达,演技相当出色。著有《我的寓言》一书。

斯基帕(Tito SchIPA,1889~1965)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雷基渥。从小具有优异的童声嗓音,青年时从师于业余歌唱家杰伦达和米兰著名声乐教师匹科里。1911年在维尔切里首次登台,饰《茶花女》中的阿尔弗莱德,后经常演出于米兰、芝加哥、纽约等地著名歌剧院。晚年定居美国。擅演《茶花女》、《塞维尔的理发师》、《迷娘》、《曼依》等歌剧中的抒情角色。嗓音柔涧甜美,感情诚挚热忱,处理细致,趣味高雅,给人以难忘的印象,被公认为本世纪最优秀的男高音之一,咏唱那坡里歌曲的高手。

加里一库契(AmoIlta Ofilli一Onrci, 1882-- 1963)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于米兰。1903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钢琴、作曲专业,赖自学获得高超的声乐技巧。1909年在米兰首次登台扮演《弄臣》中的吉尔达。翌年赴南美及意大利各地演唱。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前往美国,在芝加哥首演《弄臣》,初露头角。1921年在大都会歌剧院主演《茶花女》,后在该院演唱十年。晚年定居加利福尼亚州。是本世纪初期花腔女高音的典型,擅演意、法歌剧中的抒情角色,如咪咪、拉克美、朱丽叶等。

吉里(Beniamino Gigli,工890~1957),意大 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雷坎纳蒂。少时曾充教堂歌童,后入罗马圣西西莉亚音乐学院从罗萨蒂学习声乐。1914年获帕尔玛国际歌唱比赛头奖。同年在咸尼斯附近的罗维戈首次登台,扮演《歌女》中的恩佐。后去都灵、罗马等地演出。1918年在斯卡拉歌剧院演唱, 1920年起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连续演唱了十二个演出季,受到热烈欢迎。在此期间还赴欧美各国演出。晚年返意大利,于工955年在罗马举行告别音乐会。是二十世纪音色最美的男高音歌唱家之一。演唱时嗓音柔美、洒脱,感情热烈、真挚,能打破与观众间的隔阂。擅演威尔第、普契尼等歌剧中的抒情一戏剧型或抒情型角色。

基普尼斯(Alexander Kipnis,1891~)俄国男低音歌唱家。生于乌克兰。孩提时即在儿童歌剧院唱童高音。 1912年毕业于华沙 音乐学院,曾在军乐队当指挥,后人柏林克里德沃斯一夏尔温加音乐学院从格林泽巴赫学习声乐。1915年在汉堡首次登台演唱韦伯的《自由射手》。后在威斯巴登、柏林、美国等地演出。1932年后在柏林国家歌剧院演唱。1937年随瓦格纳音乐节歌唱家小组去美国表演。 1939年应聘为大都会歌剧院主要演员。嗓音宽厚丰满而又深沉有力。除歌剧外,又是深有修养的艺术歌曲演唱家。

罗伯逊(Paul Robeson, 1898~1976)美国 男低音歌唱家、演员、社会活动家。生于普林斯顿奴隶出身的黑人牧师家庭。在穆维尔高级学校求学时就参加过莎士比亚戏剧的演出。大学学习期间当过足球教练和运动员。 192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此后,从事演剧和拍摄电影等工作。 1925年于纽约哈伦剧院举行第一次黑人灵歌独唱会,以优异的声乐天赋和艺术才能为社会各界所瞩目。三十至四十年代,曾亲临西班牙内战前线,并去苏联访问演出。通晓多国语言,能用英、法、汉、俄等二十余种语言歌唱。我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曾用汉语演唱《义勇军进行曲》,以示同情和支援。晚年疯瘫,卧病在家、因脑溢血逝世于费城。所著《我站在这儿》一书,表达了他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论文《黑人民族的歌曲》等,阐述了民歌与民族特性、民族风俗的密切联系。

库勒o苏姆(Om Kulghum,1898~1975)埃及女中音歌唱家。生于曼苏腊省贫苦农民家庭。自幼爱好歌唱,十六岁起在开罗学习声乐,同时博览群书,求教于文学、诗歌专家。她用通俗的语言为阿拉伯人民演唱,以音色优美浑厚、感情与听众融成一片、持续演唱两三小时毫不减色而见称。人们赞佩她的声音后面还有一个声音,声音中含有她的个性,个性中蕴藏着她的精神,精神中有一股巨大的意志力量。从事演唱五十年,曲目达七百余首。曾获阿拉伯各国授予的国家荣誉奖、头等艺术奖等最高奖赏。1975年逝世时,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深表惋惜,埃及政府宣布为她举行国葬。下葬那天,开罗百万人倾城出动,国家领导人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列。

庞斯(Li1y Pons,1904~)法国女高音歌唱家。早年在巴黎。音乐学院主修钢琴。二十一岁起从戈罗斯梯阿加学习声乐。三年后,在阿尔萨斯的米卢斯首次登台扮演拉克美。1981年以《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中的露契亚一角声震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舞台。1931~ 1938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居院和布宜诺斯艾利斯科隆歌剧院演院,同时又去欧美各地旅行演出。1940年人美国籍。1972年在纽约爱乐协会交响乐团的伴奏下,举行晚年的一次成功的独唱会。嗓音优美流畅富于高度的灵活性,音域宽广,表情生动,是本世纪前半叶西方最受欢迎的花腔女高音之一。露契亚、拉克美、育尔达、罗西娜、迷娘、阿米娜等是她最拿手的角色。

毕约林(Jussi Bjorling,1911~1960)瑞典 男高音歌唱家。生于斯托拉·杜纳。六岁即随父兄在欧美各国演出四重唱。曾先后受学于皇家音乐学院及斯德哥尔摩皇家歌剧学校。1930年首诈登台。 1935年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阿伊达》大获成功后,为欧美各大歌剧院及唱片厂争相聘请。1938年在大都会歌剧院扮演《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鲁道尔夫。翌年又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扮演《游吟诗人》中的曼里科。之后返回瑞典,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在大都会歌剧院复出,并往返演出于欧美各国歌剧舞台。音色漂亮,感情真挚,趣味高雅,既富于冷静的思考,又具有奔放的热情。被公认为本世纪除卡鲁索、吉里外最负盛誉的歌唱家。

瓦伦(Leonard Warren,1911~1960)美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纽约。曾从斯通学习歌唱并去意大利深造。1939年以《西蒙· 波卡涅拉》中的帕渥罗一角登上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的舞台。后演出于欧美各著名歌剧院。一生演出六百余场,扮演过二十六部歌剧中的主要角色。嗓音优美柔润而又坚实奔放,富有戏剧性的特质。被认为是当代最杰出的男中音之一。1960年8月4日在《命运之力》的演出中碎然逝世。

费里尔(Kathleen Ferrier,1912~1953)英国女中音歌唱家。生于兰开夏郡的上沃尔顿。初学钢琴,一度以电话接线员为生。二十五岁开始学唱,1943年以独唱家身份出现。1946年在格林德伯恩歌剧节上首演《罗克丽蒂亚受辱记》后曾两度赴美巡回演出。被认为是英国最卓越、完美的女中音歌唱家。因癌症早逝,终年四十一岁。

戈比(Tito Gobbi,1915~)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生于威尼斯。早年在帕图亚大学攻读法律,后在米兰和罗马从克里米学习歌唱。1938年以《茶花女》中的亚芒一角,在罗马开始登台演唱。 1942年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后唱遍欧美各大歌剧院。1952年在米兰演出贝尔格的《沃采克》。1965年首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扮演《托斯卡》中的斯卡皮亚。擅演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以唱做并佳著称于世。

德尔·莫纳科(Mario del)Monaco, 1915~)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佛罗伦萨。幼年住在罗西尼的故乡佩萨罗,童年受喜爱音乐的母亲的影响。十三岁首次非正式登台,后人佩萨罗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和雕刻,同时在罗西尼音乐学院研习声乐。钢琴、理论及音乐史。二十岁时应著名指挥家赛拉芬之请,入罗马歌剧院当研究生。 1911年开始舞台生涯,此后不断演出于欧美各大歌剧院。具有宏大的音量、优美的音色和深刻的艺术表现力,被誉为"黄金小号"。以擅演威尔第、普契尼歌剧中的抒情-戏剧型和戏剧型角色,如奥赛罗、卡伐拉多西等著称。

施瓦尔茨科甫(EliIzabeth Schwarzkopf,1915~)德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波兰波兹南附近的雅罗钦。在波兰度过其少年时代。1932年人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学习声乐,同时研修理论、作曲、钢琴和中提琴,1938年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国际联盟奖。后被吸收为柏林歌剧院独唱演员。引人注目的第一个角色是《那克索斯岛上的阿丽安娜》中的泽比涅塔。出色的表演,使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向她发出邀请。1947年起,从花腔女高音转向抒情女高音,首次登上斯卡拉歌剧院的舞台。1951年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初演时任第一女主角。1955年在旧金山首次饰演《玫瑰骑士》中的玛莎琳,九年后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饰演同一角色。表现风格细致深刻而又丰富多采。不仅探究作品的风格和内容,而且有卓越的句法处理。擅演莫扎特、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和德奥艺术歌曲。

梅里尔(Roberto Morill, 1917~)美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纽约。曾从其母亲及玛尔戈利斯学习声乐,起初专唱轻音乐。1945 年获大都会歌剧院广播演唱比赛奖。同年在该院首次扮演《茶花女》中的亚芒,后饰演过斗牛士、瓦伦丁、费加罗、弄臣、雅果、斯卡皮亚等角色,并演唱意、法歌曲,是该院受欢迎的主要演员。托斯卡尼尼在美国进行最后一次广播演出时,他被邀任《茶花女》和《假面舞会》中的男中音主角。后在英国、阿根廷作过成功的演出,以嗓音畅达晾亮、感情真挚生动见称。

赫里斯托夫(Boris Christoff, 1918~)保加利亚男低音歌唱家。生于索非亚。曾在罗马从斯特拉齐阿里学习声乐,并去萨尔茨堡深造。1946年在罗马首次登台,随后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 1956年在美国旧金山歌剧院上演《鲍里斯。戈壮诺夫》时,曾被誉为夏里亚宾再世。此后常在欧美各大歌剧院及著名音乐节演出,音域宽广,音量宏大,兼有粗犷和细致两种不同素质的美。擅演俄罗斯歌剧和抒情独唱曲,及威尔第、瓦格纳歌剧中的男低音角色。对鲍里斯、伊戈尔王、苏萨宁等角色富于独创性的处理,为歌剧界所首肯。

达鲁哈诺娃(Zara Doluhanova, 1918~)真名:扎鲁依。阿加西叶芙挪·达鲁哈诺娃。苏联女中音歌唱家。生于莫斯科:193;年毕业于格涅辛音乐师范学校。1939年任亚美尼亚埃里温歌剧一舞剧院独唱演员。1944年在全苏广播电视艺术团供职。1959年成为莫斯科爱乐协会交响乐团女中音独唱家。五十年代中期曾获亚美尼亚、俄罗斯联邦加盟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称号。具有异常宽阔的音域和热情而内在的表现能力,对快速经过句和灵活的音阶进行等演唱技巧尤为娴熟。主要从事广播和音乐会演唱。曲目极广,俄罗斯经典作品、西方古典声乐曲等均所擅长。

尼尔森(Birgit,Nilsson, 1918~)瑞典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卡鲁普。少时爱好歌唱并参加卡鲁普地方合唱团活动。1041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从希斯罗普学习声学。1946年在瑞典皇家歌剧院初次登台,扮演《自由射手》中阿迦德一角获得好评。1948年后演出一系列歌剧名作,赢得很高的国际声誉。1951年参加格林德伯恩歌剧节。此后成功地演唱了瓦格纳的《诸神的黄昏》、《尼伯龙根的指环》等剧,被公认为继弗拉格斯塔德之后,当代最出色的演唱瓦格纳乐剧的女高音歌唱家。1956~1958年先后在旧金山、纽约、米兰等地演唱。由于其功底深厚,至今仍活跃于演出第一线,艺术质量不减当年。

科莱里(F4ranco Corelli, 1921~)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安科纳,父亲是教堂合唱指挥。从小具有非凡的童声嗓音,后当过制图工人。三十岁时参加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声乐比赛获奖, 1952 年在斯波莱托首次登台公演。以后在斯卡拉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演出,1960年起成为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台柱。嗓音通畅、宽厚、宏亮,音域广阔,激情充沛,风度潇洒,名列当代男高音前茅。胜任抒情一戏剧型和戏剧型男高音角色,又擅唱那不勒斯歌曲,并灌有唱片。

迪.斯岱法诺(Giuseppe di Stefano, 1921~)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西西里岛卡塔尼亚近郊的莫尔塔。从小喜爱歌唱。在米兰上中学时,正式从路易·蒙蒂桑托学习声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征入伍,当部队奉命调往德国布防时逃往瑞士,并在瑞士作过几场 "起步式"的演出。战后回到米兰继续声乐学业。此后,不断演出亏斯卡拉、大都会等世界著名歌剧院。他那温暖、抒情而富于魅力的音色和发自深心的炽热、恳切而动人的感情,使他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半期与莫纳科齐名。除歌剧外,还擅唱那不勒斯歌曲。

苔巴尔迪(Renata Tebaldi,1922--)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帕尔马的兰希拉诺。从小在当歌唱演员的母亲身边长大,十三岁开始学钢琴,十七岁由佩沙罗音乐学院转入帕尔马音乐学院从梅里斯学习声乐。1944年以《梅菲斯托菲利斯》中的叶莲娜一角开始其舞台生涯。1946年经卡拉扬推荐参加斯卡拉歌剧院的演出活动,从此声名日盛,足迹遍及欧洲备著名歌剧院。1955年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奥赛罗》后,成为该剧院台柱。风格、感情的表达恰如其分,嗓音极其柔润流畅,加之优雅的仪态和无懈可击的音准,使其成为当代最卓越的女高音歌唱家之一。

德.洛斯·安赫莱斯(Victoria de Los Angeles,1923…)西班 牙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巴塞罗那。童年爱好歌唱和吉他。十七岁入当地音乐学院师从多罗列士·弗劳,曾一度在巴鲁曼斯研究所学习声乐。十八岁首次参加歌剧演出,二十一岁举行第一次独唱会。1947年获日内瓦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奖。此后曾与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吉里同台演唱《艺术家的主涯》并在巴黎、米兰、纽约等地演出,盛况空前。不久成为美国大都会歌剧院主要演员,还经常去意、英、奥、荷、瑞典、阿根廷等国旅行演出。1961年在巴塞罗那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法雅的歌剧《阿特兰基达》,是国际乐坛上的盛举。嗓音流畅、丰满而又灵活、柔美,高音鲜明而有光彩,中声区热情而富于迷人的魅力,善于揭示作品的蕴含,并能赋予歌声以亲切的抒情感和崇高的诗意。既是具有广阔音域的行情女高音,又擅于表演西班牙民族歌舞。

卡拉斯(Maria CaIlas, 1923…1977)真名:葫茜莉亚·索菲亚·安娜·玛丽亚·卡罗盖洛波乌罗斯。美籍希腊女高曾歌唱家。生于纽约。八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岁开始唱《卡门》中的咏叹调,十三岁入希腊雅典音乐学院从希达尔戈学习声乐,十五岁以《乡村骑士》中的桑土查一角绽露锋芒。 1947年应邀去意大利维罗那露天圆形剧场演出歌剧《歌女》,激起听众狂热的反响、此后不断演出于世界各地,以对角色深刻的理解和细致而富于创造性的处理,使听众进一步领略到歌剧的音乐美和戏剧美,并对十九世纪早期美声风格的歌剧如《梦游女》等有新的认识。一生演出歌剧百部以上,音量幅度极宽,从轻巧的花腔女高音到最壮实的戏剧性声部都能胜任,有机地把富有强烈戏剧性和有俏丽灵活特点的花腔唱法结合在一起。擅于形体表演,具有崇高、隽永的雕塑美。是世界公认的全能女高音歌唱家。

西艾皮(Cesare Siepi, 1923~)意大利男低音歌唱家。生于米兰。 1941年首次登台。 1946年成为举世闻名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主要演员。1951年起在美国大都会歌剧院连续演唱了好几年。曾一度在百老汇演唱过音乐喜剧,1966年起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成员,同时又去英国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等欧洲重要歌剧演出中心献艺。嗓音柔润丰满而又挺拔有力。唐磺、费加罗及《浮士德》中的魔鬼等是他最擅长的角色。

贝尔贡济(Carlo Bergonzi, 1924~)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威尔第故乡帕尔玛。曾当过乳酪工人、卡车司机和面包师。从小是个歌剧迷,年事稍长,充当一段时间临时演员后,毅然进入帕尔玛波伊托音乐学院专攻声乐。1948年毕业后首次扮演《塞维尔的理发师》中的费加罗(男中音)。1950年意外发现自己可以唱到"高音 C",于是用三个月时间调整嗓音,从此改唱男高音。媒音宏壮、嘹亮,阅历广泛,知识渊博,出色掌握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奥赛罗》、《命运之力》、《阿伊达》、《茶花女》等是他的代表性剧目。被认为是威尔第歌剧的权威诠释者。

阿尔希波娃Irina Arkhipova,1925~)苏联女中音歌唱家。生于莫斯科。1948年毕业于莫斯科建筑专科学校。1953年毕业于莫斯科音乐学院声乐系。1956年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次登台。此后, 经常演出于意、奥、法、美等国著名歌剧院。1966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以嗓音圆润有力、色调丰富多彩、表情深刻动人见称。演出剧目达二十八部以上。除俄罗斯、苏联歌剧外,卡门、安涅利斯等均是她所拿手的角色。

菲舍尔一迪斯考(Dietrich FischIer-Dieskau,1925~)德国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柏林。幼时从母亲学钢琴,年轻时从巴赫歌曲演唱专家沃尔特研习声乐,并在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受学于威森波伦。1947 年在弗赖堡首次登台,演唱勃拉姆斯的《安魂曲》。他是现今德国首屈一指的男中音歌唱家,以演唱贝多芬、舒柏特、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沃尔夫、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艺术歌曲著称,亦擅于演唱歌剧。嗓音清畅、浑厚而又富于生气。音色变化丰富,表情深刻,艺术上一丝不苟。是巴赫和马勒用管弦乐队伴奏的独唱歌曲的解释者,又是颇有才华的指挥家。

盖达(Nicolai Gedda,1925~)瑞典男高音歌唱家。生于斯德哥尔摩。父亲是俄国人,曾在著名的顿河哥萨克男声合唱团中唱男低音;母亲是瑞典人,是一个具有相当声乐造诣的银行职员。1952年首次登台演出亚当的三幕喜歌剧《朗朱穆的驿骑》。翌年,卡尔·奥尔夫的歌剧《爱神的胜利》在米兰首演时,他任男主角。后在巴黎和伦敦登台。1957年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同年,初露锋芒于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具有清醇甘美的嗓音和精深、全面的艺术素养,演唱风格纯正、乐感敏锐。通晓俄、德、意、法等六国语言,格鲁克、海顿、莫扎特、瓦格纳、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歌剧,均所胜任。

金(James King,1925~)美国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堪萨斯州的道奇。原是餐厅、酒吧歌手。三十二岁才从师改唱男高音。1961 年迁居欧洲。翌年在柏林举行首次公演,并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演出《伊菲姬尼在奥利德》。1962~1965年是西德柏林歌剧院主要演员。先后在维也纳音乐节、拜雷特歌剧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美国大都会歌剧院和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演出:是名噪欧洲的美国歌唱家。,演出剧目以瓦格纳、贝多芬等的德国歌剧为主。技巧稳固坚实,表情真挚感人。

维谢尼南斯卡娅(Galina Yishnevskaya,1926~)苏联女高 音歌唱家。生于列宁格勒。1944年毕业于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后,在当地轻歌剧院任演员。1952年人莫斯科大剧院,扮演过蔽奥莱塔、阿伊达、托斯卡、蝴蝶夫人,以及俄罗斯、苏联歌剧中的许多重要角色。演唱风格纯正,表情深刻,嗓音宽厚有力而又柔润清畅。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66年获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同年在歌剧影片《卡捷琳娜·伊斯迈洛娃》中饰女主角。1973年偕丈夫--苏联著名大提琴家、持不同政见者罗斯托罗波维奇去西方演出,被迫全家客居美国。

麦克莱肯(James McCracken,1926~)美国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印第安纳州的嘉里。青年时攻读于哥伦比亚大学。1952 年在纽约市府中心扮演《艺术家的生涯》中的鲁道尔夫。翌年披大都会歌剧院录取为只能演配角的男高音演员。 1957年毅然离职去欧洲寻求发展。后在瑞士苏黎世初步确立声名。1959年去米兰深造。次年在欧洲和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相继演出《奥赛罗》,获很大成功。因得到卡拉扬的赏识和邀请,曾到欧洲许多著名歌剧院演唱、是一个具有宏大音量和强劲力度的英雄性男高音,奥赛罗、唐·霍赛等是他擅演的角色。

萨瑟兰(Joan Sutherland,1926、)澳大利亚女高音歌唱家。生于悉尼。年轻时就学于悉尼音乐学院。1947年以音乐会形式演出歌剧《狄东与伊尼阿斯》开始其艺术生涯。1949和1950年两度获澳大利亚声乐比赛奖。1951年赴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进修,翌年在修道院花园歌剧院登台。1954年与著名指挥家波宁吉结成伉俪,并在其指导下改唱花腔女高音,如米卡埃拉、帕米娜等行情=花腔角色。先后在欧洲各地著名歌剧院和音乐节演出。工邵今年衣米兰斯卡拉歌剧院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时引起轰动,谢幕达三十次之多,被公认为花腔艺术的典范。嗓音清亮剔透、华美淳厚,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美声唱法传统。她总是将非凡的技巧问丰富的感情、深刻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即使是最缺乏个性、最器乐化的句子,也要赋以活生生的感情内窖,而绝不炫耀卖弄技巧。

维克斯(Jon Vickers,1926~)加拿大男高音歌唱家。生于南非,学于多伦多。1956年在斯特拉德福音乐节首演《卡门》中的唐·霍赛,后在拜累特、维也纳、旧金山和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唱。嗓音铿锵有力而又粗犷奔放,适合于表现英雄性和悲剧性人物。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演唱瓦格纳和威尔第作品的能手之一。

普莱斯(Leontyneben Price,1927~)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密西西比州的劳勒尔。父母都是黑人。原想当教师,后接受罗伯逊建议,转入纽约朱利亚特音乐学院从基肖尔姆夫人学习声乐。1952 年扮演《法尔斯塔夫》中的福特夫人一角,为音乐界所瞩目。毕业后演过《波吉与贝丝》中的女主角贝丝。1955年被美国广播公司电视中心选为演播歌剧《托斯卡》的主要演员。1957年普朗克《卡尔美教派修女的对话》在旧金山公演对,经作者推荐任主角。1958年首次在伦敦修道院花园歌剧院代替契尔凯蒂出台演唱《阿伊达》,获得空前成功。从此阿伊达成为她最拿手的角色。1961年第一次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登台扮演《游吟诗人》中的莱奥诺拉。嗓音圆润、浓密而色彩丰富。不论高、中、低音,都有"黄金般的特质"。真实、深刻的感情表现和女性角色的内向与温柔,使她被公认为当代晕杰出的 "阿伊达"。

卡普契尔里(pero Cappuccilli,1929~)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生于托里埃斯特。少时就学于那波里圣西西莉亚音乐学院。 1957年首次登台于米兰新剧院,扮演《丑角》中的佟尼奥。1964年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拉美莫尔的露契亚》中的安里科一角,被歌剧界所重视。嗓音优美嘹亮,加之音域宽广、表情生动,使其成为当今意大利男中音的出色代表。擅长演唱威尔第的歌剧,西蒙·波卡涅拉、马克白斯、亚戈等是他拿手的角色。

盖乌洛夫(Nicolai Chaurov,1929~)保加利亚男低音歌唱家。生于维林格勒。1949年人索菲亚音乐学院从布伦巴罗夫学习声乐。翌年去莫斯科音乐学院深造。1955年获世界青年与学生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金质奖章及巴黎国际声乐比赛大奖。后在索菲亚、莫斯科、维也纳等地歌剧隐登台,演出《浮士德》中的魔鬼等角色。 1959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次演出,以《鲍里斯·戈杜诺夫》中的瓦尔拉木一角博得好评。从此成为该院的台柱及当代最负盛名的男低音歌唱家之一。嗓音丰满、流畅、宽厚,演唱时声情并茂,技巧稳固。西方与俄罗斯古典歌剧均所擅长。

西尔斯(Bcverly Sills,1929~)真名,贝尔·西尔佛曼。美国女高音歌唱家。生于纽约州的布鲁克林。十二岁开始从里勃林学习声乐,十七岁在费城首次登上歌剧舞台。1955年以扮演《编蝠》中的罗萨琳达名震纽约市歌剧院舞台,成为该院专属歌唱家,演唱了二十多年。1966年扮演《朱理斯·凯撒》中的克里奥佩特拉获得巨大名声,从此登上欧美著名歌剧院舞台。她是典型的花腔女高音,虽音量不大,却能巧妙地发挥美声唱法的长处。风格独特,曲目广泛,是当代演唱"曼依"最好的演员,不但声情俱佳,而且法语准确。现任纽约市歌剧院总指导。

⑦ 茶花女原型有多美

茶花女的原型人物虽跟书里女主一样都是天仙般容颜,但在实际生活中,她却是一个愿意为了钱财而折服的女人,他们之间的感情比起单纯的爱情更为复杂。

在原著里,茶花女的与众不同在于她对待情感的专一,茶花女可以为了生活而出卖自己的身体,也可以为了爱情而放弃生活的一切。茶花女的与众不同是对于男主来说的,更多的是男主的主观感受。而现实生活中玛丽跟茶花女一样与众不同,甚至比角色更有魅力。

虽然玛丽出身于农村家庭,但她在上流社会中的仪态和谈吐却惊艳了所有人。凡是接触过玛丽的人,都会发现她不仅拥有闭月羞花的容颜,苗条的身姿,她身上雍容大方的气质和高雅不俗的谈吐让富家子弟趋之若鹜,连各个领域的名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玛丽之所以能够成为巴黎交际圈名动一时的名妓,跟她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息息相关。她去世后人们发现她的房间里摆满了艺术作品,包括雨果、大仲马、卢梭、莫里哀等名人的作品(很多是倾慕之人赠与她的),这就可以解释她为何跟客人们谈论文学和画作等艺术作品时,往往能提出独到而让人惊艳的见解。

热点内容
韶山鲜花快递 发布:2025-02-06 06:56:38 浏览:41
前开的荷花 发布:2025-02-06 06:55:10 浏览:947
屋顶绿化盆栽 发布:2025-02-06 06:54:38 浏览:309
栀子花能放水里养吗 发布:2025-02-06 06:51:51 浏览:961
京都盆景园 发布:2025-02-06 06:45:04 浏览:959
褪色的玫瑰 发布:2025-02-06 06:44:07 浏览:745
毛峰兰花香 发布:2025-02-06 06:42:30 浏览:792
贵港看荷花 发布:2025-02-06 06:33:15 浏览:106
野生金豆盆景 发布:2025-02-06 06:31:43 浏览:363
七夕情人节最后的说唱 发布:2025-02-06 06:31:04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