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的来源
㈠ 梅花香,是一种什么味道
梅花香,是一种淡淡的清香,没有桃花甜,但是很幽。
梅花香味别具神韵、清逸幽雅,被历代文人墨客称为暗香。“着意寻香不肯香,香在无寻处”让人难以捕捉却又时时沁人肺腑、催人欲醉。探梅时节,徜徉在花丛之中,微风阵阵掠过梅林,犹如浸身香海,通体蕴香。
梅花盛开,远远都能闻到那一股馨香扑鼻而来,那是一种悠远的香,飘渺的香,冷冷的香,直钻进了人的心坎里,回味悠远。
(1)梅花香的来源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赏梅贵在“探”字,品赏梅花一般着眼于色、香、形、韵、时等方面。
探梅赏梅须及时。过早,含苞未放;迟了落英缤纷。古人认为“花是将开未开好”,即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时为佳,故名“探梅”。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 观赏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讲究。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石着为贵。”所以在诗人、画家的笔下,梅花的形态总离不开横、斜、疏、瘦四个字。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
㈡ 梅花为什么在冬天开花,而不是在春天或夏天
有2个原因,一个是温度,一个是光照。
各种花都有不同的生长季节和开版花习惯。梅花权不怕寒冷,0℃左右是最适合它开花的温度,所以梅花总是要到冬天才开花。
梅花属于短日照植物,需要光照在短于12至14小时才能正常生长开花,而冬天在我们中国昼短夜长,光照是梅花在秋天开花的原因之一。
大多数植物都在春天和夏天开花,可是梅花却与众不同。它在温暖的季节里只长叶子不开花,偏偏要到寒冷的冬天,才会开花。
梅花在冬春季节开放,但是,过于寒冷的天气会让梅树停止生长,甚至冻死。在寒潮来临之前,园艺师叔叔们会为梅树做好保暖措施,较小的梅树还可以移到室内,以此来保证梅树安全过冬。
(2)梅花香的来源扩展阅读
梅花养殖的注意事项
1、梅花喜润怕涝,浇水要适时适量。冬季花期保持盆土常稍润为好,花全谢后浇1次透水,不干不浇,常在傍晚向枝叶及附近地面喷水。
2、梅花冬季落叶后,将其移至不结冰的冷室内,或放在低温的阳台上,注意开窗通风,使其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
3、冬天的时候需要每日向枝条及花盆周围喷水,保持空气湿润。
㈢ 有关于“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历史故事或名人的故事
1、米勒学画
米勒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他生于农家,年轻时跟人学画,因为不满其老师浮华的艺术风格,便离开了他的老师。后来,他在巴黎以画裸体画糊口,渐渐地他对此种艺术感到厌倦,但其他题材的画也卖不出去,因此,一度陷于贫困、苦恼和绝望的深渊。
为生活所迫,他只好离开巴黎,住到乡下。在农村,他依然未能摆脱贫困,但美丽的大自然、淳朴的农民和农家生活,激起了画家的创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艰难,坚持创作,创作出了许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种者》等。
2、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
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宰相。
3、达芬奇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多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便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番苦功不可。”
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时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4、柳公权
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儿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
小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个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
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奋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处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
5、海伦·凯勒
她在出生的第十九个月时因患急性胃充血、脑充血而被夺去视力和听力。1887年与莎莉文老师相遇。1899年6月考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68年6月1日逝世,享年88岁,却有87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在此时间里,她先后完成了14本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故事》、《石墙故事》。她致力于为残疾人造福,建立了许多慈善机构,1964年荣获“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选的“二十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
㈣ “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哪里
出自《警世贤文》
全文为:
有田不耕仓禀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需下死功夫。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是:梅花之所以芳香扑鼻是因为它经受住了寒霜的摧残,不畏严寒,经历一番彻骨的寒凉之后,才换来了它扑鼻的芳香。
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我们应学习梅花傲霜凌寒的坚韧品格,不惧人生道路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勇于逆流而上,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