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有傲骨
A. 梅花有傲骨 香自苦寒来 什么意思 2
所谓“岁寒三友”松竹梅,各有品质。松以坚韧,竹以气节,而梅则以其傲骨。
你看那雪中的梅花,多像一位傲迎风雪的斗士啊!他那遒劲有力,伸向天空的枝干不就是其桀骜不驯的风骨吗!经过了暴雪风霜的洗礼,突然有一天在他的枝头绽放出了美丽芬芳的花朵!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 梅花有傲骨 香自苦寒来。这句诗什么意思
诗句“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警世贤文》之勤奋篇“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专自苦寒来属。”,梅花香自苦寒来全诗及赏析如下:
一、《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 伟大出自平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译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译文为: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C. 形容梅花傲骨的唯美句子
1、你看那梅花,像极了纯白的雪,只是那雪花融化之后,留下的只是一滩污迹,华而不实,虚假的很,而梅花,她是真真正正的纯白,有时还带着一点点粉红,她留下的,是似有似无的芳香。她的朴质与素雅,也不是常人能所及的。
2、在寒冷冬天的早晨,一股别具神韵、清逸幽雅的清香就从窗外飘来——那就是梅花。它虽然从不与百花争春,但经常被古今诗人画家所赞美。梅花以它那种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被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民,称作为——中国国花。
3、梅花分冬梅、腊梅等。梅花的颜色大体有黄的、白的、红的。我看到公园的的梅花是腊梅。无论我离它多远,总有一股淡淡的香味随风飘进我的鼻子里。这香味肯定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并把我的痛苦和烦恼全部”扔到“九霄云外了。
4、梅花虽没有玫瑰的风情万种,没有荷花的高贵典雅,也没有牡丹的流光溢彩,但它却有着凌寒独放的勇气。梅树的姿态是十分优美的。干枯的主干曲曲折折,盘旋而上,树冠都是繁枝细杈,婀娜多姿的屹立在风雪中,它的花儿开得是那么的美不胜收,红的似火,白的如雪,粉的像霞,五彩缤纷,好不可爱!
5、此时,就在这漫天遍野的雪中,就在这万物的哀叹声中,梅花出现了,就在这雪地中傲然挺立着。她那高而细的枝干,丝毫受不到风雪的影响。傲雪临霜。在风雪中怒放,充满了豪情,挺立着,挺立着,任凭风雪的吹打……
6、冬日里寒风阵阵,北风呼啸纵使人穿在厚的衣服也会觉得冷。大家都各自呆在家里,很少有人出门。都各自待在自己的家里。洁白的雪花给大地穿上了美丽的银装,一切都尽都了深深的沉睡之中。只有它迎风雪而坚强毅力,与洁白的大地相称之中显示出非凡的气质,寒气逼人,它依然傲气不衰。
7、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赞美它,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为世人所重。梅花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立志奋发的激励。
8、中国人爱梅花,是爱 梅花傲雪斗霜的精神,爱梅花谦逊的精神。爱的是”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爱的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爱它不怕困难,于无声处,傲然挺立。爱它甘愿在幕后无私奉献的心。爱的是梅花有灵魂、有骨气、有品格的精神。
9、那花白里透红,花瓣润滑透明,像琥铂或碧玉雕成,有点冰清玉洁的雅致。有的艳如朝霞,有的白似瑞雪,还有的绿如碧玉。梅花开或有早有迟,在同一颗梅树上,可以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粉红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几只小蜜蜂钻了进去,贪婪的吮吸着花粉;有的盛开许久,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梅花,如今花瓣以凋谢。
10、梅花放弃了百花争艳的春天,带着一副独有的傲骨,毅然开放在静寂的严冬,严冬吞噬了无数娇媚的花卉,而梅花却为败落、稀零、单调的寒冬,增添了闪亮的色彩,这也许也是一种大无畏精神,放弃了环境温和的春,在冬散发着芳香,也正是选择了这个冷寂的季节,她才会变得更加引人注目,梅花不可泯灭的美的精神。
11、你看那在风雪中傲然挺立,怒放着的梅花,难道你就丝毫没有感受到她的美吗?难道在漫无边际的白雪中,你突然看到前方有一株挺立着的梅花,你就不被她那种不畏寒霜,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染吗?
12、愈是寒冷,花开得便愈发地灿烂。尽管接受了暴风雪的洗净后,梅花仍然能一如既往地挺直腰,没有被恶劣的环境所打倒。
13、梅花不像别的花,春天来临时,从不与它们争夺明媚的春天。你瞧!它在寒冷的冬天,开的那么鲜艳、迷人。花瓣润滑透明,有点冰清玉洁。那些梅花,有的刚刚绽放,就有效蜜蜂飞进去,采集花粉;有的完全绽放了,粉红柔嫩的花瓣若人喜爱。
14、梅花不是娇贵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古人有句话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吹拂它的不是清风,而是凛浰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露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射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残阳。它有这一副傲骨,但从不骄傲自大,夸奖自己。
15、梅花不仅花香,花朵也美。那一朵朵向下垂的腊梅,就像几位身穿黄衣,亭亭玉立的、害羞的仙女。它们都低着羞涩的头。当我弯下腰去看那些花朵时,才能发现它是多么的美丽……
16、虽然梅花没有兰草清秀的枝叶,没有玫瑰娇嫩的花朵,但它那幽幽的清香,却为人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只要一靠近梅花,那股清香就会迎面扑来,让人感到流连忘返。这时,你深深吸上几口气,顿时会觉得精神倍增,心旷神怡。
D. 梅花生傲骨下联
上联:梅花生傲骨
下联:雪莲表贞心
谢谢采纳!祝学习进步哦!
E. 那个比喻梅花的傲骨的诗句叫什么来着急
1.卜算子 · 咏梅(南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2.梅花(北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3.雪梅(南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5)梅花有傲骨扩展阅读:
《卜算子 · 咏梅》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上片四句“情景双绘”,读者可以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可以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
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梅花生在世上,不争奇斗妍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梅花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它的品格就像它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
《梅花》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又像写人。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后两句,重点放在梅花的幽香上,“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气谯溢。
《雪梅》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首句采用拟人手法写梅花与雪花相互竞争,都认为自己是最具早春特色的,而且互不认输,这就将早春的梅花与雪花之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出来了。次句写诗人在两者之间难以评判高下。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就洁白而言,梅比雪要差一些,但是雪却没有梅花的香味。“三分”形容差的不多,“一段”将香气物质化,使人觉得香气可以测量。
F. 关于梅花傲然自立的诗句(赞美梅花傲骨的诗句都有哪些)
1.赞美“梅花傲骨”的诗句都有哪些
1、诗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自:唐代·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释义: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2、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出自:宋代·王安石《梅花》
释义: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
3、诗句: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出自:唐代·张谓《早梅》
释义: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4、诗句:冰骨清寒瘦一枝。玉人初上木兰时。
出自:宋代·吴文英《浣溪沙·题李中斋舟中梅屏》
释义:一枝玉骨冰清傲霜的梅。那时刚上了友人的木兰舟中。
5、诗句: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出自:宋代·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释义:白雪皑皑,满眼银色世界。就在这银色的世界里,一树寒梅点缀其间。那覆雪悬冰的梅枝,晶莹剔透,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姣洁。就是从这傲雪而放的梅花,人们才知道了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
2.描写梅花独立雪中的诗句
1、宋·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4、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浪发:滥开,开得太烂漫。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暗香:清幽的香气,此指梅花的清香。
3.赞美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放高贵品质的诗句是
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出自:宋代·卢梅坡《雪梅·其一》释义: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2、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出自: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二首》释义: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自: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释义: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4、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出自:宋代·王安石《梅花》释义: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盛开。5、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出自:清代·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释义:月光中疏淡的梅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银色里丝丝的柳枝又似带露初干。
4.描写梅花独立雪中的诗句
1、宋·卢梅坡《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2、宋·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唐·张谓《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4、天憎梅浪发,故下封枝雪 浪发:滥开,开得太烂漫。
宋·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5、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吕本中《踏莎行》 6、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暗香:清幽的香气,此指梅花的清香。
5.梅花独立雪的诗句
1、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杜甫《江梅》
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齐己《早梅》
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5、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刘基《古戍》
6.卜算子咏梅赞颂梅的顽强的诗句
《卜算子·咏梅》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
那时陆游正处在人生的低谷,他的主战派士气低落,因而十分悲观,整首词十分悲凉,尤其开头渲染了一种冷漠的气氛和他那不畏强权的精神。卜算子 ·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此词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词的上半阕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
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梅花“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令人怜惜了。无人照看与护理,其生死荣枯全凭自己。
“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唯有断烂木石,更是人迹罕至之处。由于这些原因,它只能“寂寞开无主”了,“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
“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平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
范成大《梅谱序》说:“野生不经栽接者,……谓之野梅,……香最清。”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能会,无人领略其神韵。
这犹如“幽居见。那么,野梅为何又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呢?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这也如前人闺怨诗所说:最难消遣是黄昏!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
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诗人的心血! “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2]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
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
(《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下半阕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
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妍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但是这样仍摆脱不了百花的嫉妒,可能会被认为“自命清高”、“别有用心”甚至是“出洋相”……。
正像梅花“无意苦争春”一样,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同时,不论外界舆论如何,我以不变应万变,只求灵魂的升华与纯洁,即使花落了,化成泥土了,轧成尘埃了,我的品格就像我的香气一样永驻人间。这精神不正是诗人回首往事不知悔、奋勇向前不动摇的人格宣言吗!“群芳”在这里代指“主和派”小人。
[2] 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梅花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
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
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
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
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
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
不媚俗.不屈邪.清真绝俗,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