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针梅花针
『壹』 如何治疗脱发呢
解决脱发的方案目前市面上有大概这么几种:
防脱洗护产品
在脱发初期,即刚刚开始脱发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防脱洗护的产品,比如霸王防脱洗发水、力士汉方防脱、韩国黑吕防脱等等;
2.外用生发制剂
在使用了防脱洗护产品有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没有明显的效果,脱发愈发严重,很多发友开始从洗护产品转向了外用的生发制剂;即米诺地尔,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激素刺激长出绒毛;
3.内服的生发药物
内服的生发药物有分中药和西药;中药有养发生发胶囊、固肾生发丸等;西药有非那雄胺;不过呢西药主要是针对脂溢性脱发、遗传性脱发、雄性激素性脱发;中药针对的是精神性脱发、产后脱发、斑秃;不同症状的脱发对应不同药物,不然会起到反作用。
4.辅助产品
常见的辅助产品有梅花针、微针、激光生发盔、激光生发帽等,不过关于针扎类的解决方法,建议大家谨慎选择,因为对头皮有损伤,如果使用不当容易造成头皮感染,而且效果微乎其微。
5.增发纤维
增发纤维是有静电效应使纤维粉与头发及头皮结合,让细软、稀薄的头发附着无数的纤维粉,在远距离看可以起到一个浓密性的效果。不过这个适合头发稀疏的人群使用,秃顶的发友用不了。
6.假发/织法/补发
这个众所周知,就不做多解释了。
7.植发
植发手术是目前唯一能让头发再次生长的医疗技术;这也是很多发友会优先选择的方式之一,但是很多发友不知道植发的原理,植发是提取后整部健康毛囊作为发源,移植到脱发区域,那么会根据不同植发手术留下不同的疤痕,有线性疤痕和蜂窝性疤痕。利弊可谓都是好坏两个极端的选择。
8.纹发
纹发,属于一个新的技术,很多人都不知道。也叫头皮微色素着色技术;原理是利用专业的设备和色素在脱发区域进行着色,以仿真毛囊的形态在视觉上呈现出寸头的效果。只是视觉上的效果;好处是操作时间短,效果操作完立马见效,后续无需打理,没有任何副作用,而且适用各种脱发类型。当然了不好的是仿真的毛囊没有办法生长,技术如果不过硬的话效果会不够立体,也不够持久,色素容易晕色、变色、扩散。
目前治疗脱发的方式方法基本就这些,每一种解决方案都有利有弊,看个人权衡吧。
『贰』 古代的医疗针具介绍
1、毫针
九针之一。《灵枢·九针论》云:“七曰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也。又形容其治针之形“令尖如蚊虻喙。《黄帝内经》各篇所载“微针,皆指此而言。
毫针为现代临床常用主要针具,是用高级合金不锈钢制成(其中以铬镍不锈钢者为最佳)。这种针硬度强,坚韧而富有弹性,不易折断,且锋利无比。毫针种类发展很快,根据针身长度不同,有0.5寸、1寸、1.5寸、2寸、2.5寸、3寸、4寸等。除此以外还有5寸至10寸或更长者,称为芒针。现根据针体粗细规格又可分为26号、28号、30号、32号等数种。更有粗于26号者,称为巨针。临床最多用者为28号及30号,其长为1寸或1.5寸。
2、圆利针
圆利针又作员利针。系九针之以一。《灵枢·九针十二原论》云:“员利针者……且员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今所用之圆利针,针体粗于毫针,一般为26号钢丝制成,其尖圆锐,质坚硬,多用于寒邪客体着痹疼痛。临证多于针后(不留针)配以拔罐法,其治验速效。亦可用于较小痈疖,其脓已成,点刺适当深度(以勿伤皮肉为度),将脓排出,或配以拔罐排脓。成人晕厥及小儿疾患亦常用此针。
3、三棱针
三棱针古称锋针。系九针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云:“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又《灵枢·九针论》说:“四曰锋针,取法于絮针,筒其身,锋其末,长一寸六分,主痈热出血。明·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也载有:“今所谓三棱针者是也。三棱针宗锋针之制,针体为圆柱形,即“筒其身,针锋呈三棱,三面合而至尖,即“刃三隅。
三棱针可作点刺、散刺、挑刺之用。《灵枢·官针》有:“络刺者,刺小络之血脉也。即点刺放血之法,运用于高热惊风,昏迷抢救,乳蛾点刺等。又云:“赞刺者,直入直出,数发针而浅之出血。亦为较深部瘀血之散刺放血疗法,或用于痈脓之排除。又云:“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亦为散刺之法,适用于丹毒、外伤瘀血等。挑刺为后世医家之发展,是将左手捏起或按压施术部位皮肤,右手持三棱针挑刺所治之腧穴或局部皮肤,深入皮内,再将针身倾斜,轻轻挑断该局部结缔组织纤维,称挑治疗法。如挑痔点,治痔之法即是。
4、梅花针
梅花针系皮肤针之一。因以五枚短针集束一起,右手拇、食指捏、持直接刺向皮肤;或将集束之针安装于针柄,叩打皮肤,故又有称从针者。因其五枚针尖围列似梅花而得名。此针由古之毛刺、杨刺发展而来。《灵枢·官针》云:“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又云:“杨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也。其“刺浮痹皮肤已明言皮肤针;其“正内一,傍内四恰如梅花五枚针。若装七枚短针者,即称七星针。除此外,《灵枢·官针》还载有:“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内伤,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今人在此基础上,又发明了滚刺筒,即能达到刺激皮肤面积广的目的.,又能刺激均匀,不致刺伤皮肉。
施用皮肤针选用梅花针法较多,也有人称作七星针疗法、神经刺激疗法,临床适用于高血压、头痛、失眠、神经麻痹、肠胃病、皮肤病、神经痛、以及妇科、儿科等疾患。因尤重用于儿科,故又称小儿针。
5、 芒针
毫针加长后称做芒针,因其形似麦芒而得名。系沈金山于解放前创制。其针形如毫针,针身长5寸、7寸、8寸、1尺、1.5尺、2尺、2.5尺、3尺不等。粗细型号有28、29、30、31、32等号。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取穴不同而选用。其进针方法不同于毫针,必须双手操作,右手拇、中、食指捏持针柄,做捻转手法,左拇、食指捏持近尖端之针体,中指与无名指、小指紧贴皮肤,选定所针穴位,徐徐刺入、捻进,直到有针感为止。亦可以做各种运针手法,其针刺角度、方向、深度均随病情需要及所取穴位之不同而定。久病、体虚、孕妇、过敏体质及小儿禁用此针。
6、皮内针
皮内针系微型特制小针。因为其只针在皮内而不达皮下,故又称皮内针。此法由古代毛刺及留针方法发展而来。目前皮内针有两种类型,一种称为麦粒型针(也称颗粒式针);一种称揿钉型针。二种针均由合金钢丝制成,一般选用较细的30号或32号合金钢丝其长度一般为1~1.5厘米。针柄小如半颗麦粒者为麦粒型针;若将针尾制成圆型,尖如图钉向下,针长仅0.3~0.5厘米,即为揿钉型针。二种皮内针,临床皆用于皮内埋针,但针法不同,麦粒型针横行斜向刺入皮内,揿钉型针垂直刺入皮内。
总而言之,针具的发展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其最终目的是为更有效的治疗疾病服务。临床上只有灵活的运用,才可以明确的为疾病治疗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