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元代梅花

元代梅花

发布时间: 2023-08-23 03:29:46

❶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的诗诗中写到的梅花的形态是什么梅花的气味是什么体现了梅

墨梅
元朝·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形态:朵朵花开淡墨痕。

气味:清气。

体现了梅花不慕荣利,清白自守的精神。

❷ 元朝关于梅花的诗句

1.哪位能告诉我元朝描写梅花出名的诗句我急需

刘禹锡 庭梅咏寄人

早花常犯寒,繁实常苦酸。

何事上春日,坐令芳意阑?

夭桃定相笑,游妓肯回看!

君问调金鼎,方知正味难。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2.哪位能告诉我元朝描写梅花出名的诗句我急需

《梅花 十四》年代: 元 作者: 王冕面墨已无情,岂但心如夷?昨宵疏影横,空山半窗月。

《梅花 十五》年代: 元 作者: 王冕明洁众所忌,难与群芳时,怀贞岁华晚,只有天地知。《墨梅》年代: 元 作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白梅 元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立春日赏红梅之作 元·元淮 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才消。

晓来一树如繁杏,开向孤村隔小桥。 应是化工嫌粉瘦,故将颜色助花娇。

青枝绿叶何须辨,万卉丛中夺锦标。忆梅 元·段克己 姑射仙人冰雪肤,昔年伴我向西湖。

别来几度春风换,标格而今似旧无。西湖梅 元·冯子振 苏老空毕堤边玉一林,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不为繁华易素心。鸳鸯梅 元·冯子振 并蒂连技朵朵双,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题画墨梅 元·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铁线圈成个个花。阳山道中 元·释善住 雨余春涧水争分,野雉双飞过古坟。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3.请问元朝描写梅花的诗词给我说下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第二十七首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梅花 其一》年代: 元 作者: 王冕朔风吹撼处士庐,冻云隔月天模糊。无名草木混色界,广平心事今何如?梅花荒凉似无主,好春不到江南土。

罗浮山下蘼芜烟,玛瑙坡前荆棘雨。相逢可惜年少多,竞赏桃李夸豪奢。

老夫欲语不忍语,对梅独坐长咨嗟。昨夜天寒孤月黑,芦花卷风吹不得。

髑髅梦老披蒙节,黄河万里无颜色。老夫潇洒归岩阿,自锄白雪栽梅花。

兴酣击剑长啸歌,不问世上官如麻。疏枝错落花灿烂,正似推篷溪上看。

冻痕不剥五更霜,藓色犹存百年干。孤山处士诗梦寒,罗浮仙人酒兴阑。

天荒地老行路难,谁传春色来人间?君不见江南物色今匪昔,大谷长林尽荆棘。岁寒何处论襟期?坐对云山空叹息。

东楼女儿白□歌,西楼美酒唤杏花。总有高人爱高洁,踏雪谁肯来山家?老我无能惯清苦,写梅种梅千万树。

霜清月白夜更长,每是狂歌不归去。只今潦倒霜苎垂,世情恬淡俱忘机。

读书写字两眼眵,断白搔堕随花飞。转首江南隔尘土,白月流光双鹤舞。

一声羌管过南楼,夷石心肠亦凄楚。安得唤起陈云龙?长船满载玻璃红。

浩歌拍拍随春风,大醉惊倒江南翁。《满江红·腊后春前》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腊后春前,高楼外、梅飘香馥。

正□□云*初下,瑶池西曲。罗幕笙歌围粉黛,阶前青紫团兰玉。

更如宾、相待衮衣新,尊浮*。柔懿范,康宁福。

荣耀事,都齐足。向宝薰烟里,寿祺同祝。

□雪仙姿元不老,丹台已注长生*。问从今、欢宴几何年,蟠桃熟。

4.元代的一位画家写的关于梅花的诗是哪首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斗高芹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释: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念灶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5.元朝的与花有关的诗句

1、数点幽花的砾

王冕

《梅花 其二》

2、疏枝错落花灿烂

王冕

《梅花 其一》

3、断白搔堕随花飞

王冕

《梅花 其一》

4、千花万花开白雪

王冕

《梅花 其二》

5、春风不来花自开

王冕

《梅花 其三》

6、看花诗在只堪悲

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

7、朵朵花开淡墨痕

王冕

《墨梅》

8、风花片片落瑶台

王冕

《漫兴 其三》

9、都在闲花野草间

王冕

《漫兴 其一》

10、多少花门子

王冕

《漫兴 其一》

11、花梦破橘窗

王冕

《漫兴 其十》

12、疏花暖送珍珠胎

王冕

《梅花 其四》

13、乳鹿依花卧

王冕

《村居 其一》

14、疏枝错落花灿烂

王冕

《梅花》

15、断白搔堕随花飞

王冕

《梅花》

6.元代的一位画家写的关于梅花的诗是哪首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

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释: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

[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7.有关梅花的诗句

赠范晔

陆凯 南朝 宋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山园小梅

林和靖 唐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擅板共金樽。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忆梅

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梅花绝句(之—)

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绝句(之二)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高标逸韵君知否, 正是层冰积雪时。

梅花绝句(之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早梅

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王维

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杂咏

唐·王维

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心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忆梅

唐·李商隐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❸ 元代诗人王冕写的墨梅中的梅花是怎么样的品格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

❹ 元代以泼墨法作梅花的代表画家是谁

元代最大的画梅来大师应该首推王冕源,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王冕(?-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农家,屡试不第后,遁迹江湖,遍游名山大川。后归隐九里山,朱元璋进军浙东时出山,任谘议参军,不久病死。他能诗善画,尤工于墨梅,继承了南宋扬无咎之法并推崇华光和尚所画梅花,自成一家,以胭脂作没骨梅花是其首创。他的画梅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并著有《梅谱》传世,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画梅经验。传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图》轴等。《墨梅图》是《元五家合绘》卷中的一段,纸本墨笔,画枝干挺秀的梅花一枝,穿插得势,淡墨点花瓣,浓墨勾蕊,显得极为清润。并有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得益彰,画家借画墨梅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

❺ 墨梅 王冕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王冕的《墨梅》梅花的特点: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写出了墨梅的淡雅,不珍奇斗艳.只有淡淡墨痕,高洁.托物言志的说出了作者与墨梅一样,不与俗人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墨梅》是元代诗人王冕所作

原文如下: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白话译文:

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5)元代梅花扩展阅读:

文学赏析:

此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一二两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

三四句则宕开一笔,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洵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❻ 王冕的《墨梅》中哪一句是描写梅花的

王冕的《墨梅》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是描写梅花的。

《墨梅》

元代 王冕

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6)元代梅花扩展阅读

《墨梅》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画作为《墨梅图》。自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元章为良佐作。”钤“元章”、“文王子孙”。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及鉴藏印。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点染花瓣,再以浓墨勾点萼蕊,墨色清润,高情逸趣溢于笔端。

《墨梅》作者简介:

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绍兴诸暨人。出身农家,幼年丧父,学识深邃,能诗,青团墨梅。画梅以胭脂作梅花骨体,或花密枝繁,别具风格,亦善写竹石。

兼能刻印。著有《竹斋集》《墨梅图题诗》等。所作诗文常流露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元末隐居九里山卖画为生,所画梅花枝繁花密充满生意。

热点内容
玉兰花腐病 发布:2025-02-04 03:44:47 浏览:847
小米和百合 发布:2025-02-04 03:39:50 浏览:102
女兰花便装 发布:2025-02-04 03:39:14 浏览:703
怎样观察一朵花 发布:2025-02-04 03:28:18 浏览:455
七夕傻瓜 发布:2025-02-04 03:26:43 浏览:830
绿植净化空气排名 发布:2025-02-04 03:26:13 浏览:998
各种室内盆栽绿植品种 发布:2025-02-04 03:12:13 浏览:300
杜鹃花浇淘米水好吗 发布:2025-02-04 03:09:56 浏览:339
风中玫瑰剧情 发布:2025-02-04 03:08:14 浏览:498
白色情人节英语介绍 发布:2025-02-04 02:58:51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