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道人是
① 吴镇生平事迹是什么
梅花道人即吴镇,南宋灭亡的第二年,他出生在这里。少年时,因家境贫寒,辍学在家,自学诗书,习字绘画,非常用功。可是他有一个怪脾气,喜欢与卖卜者及贫僧穷道结交,而不愿与纨绔子弟来往。他找到一幅宋人董源、巨然的《秋原山水图》,如获至宝,天天看呀,临摹呀,逐渐心领神会,掌握了画画的技巧。
这一年是大比之年,在家人再三劝说下,他终于答应上京赶考了。可是,他一出家门,竟只顾游览山川名胜,广交文人朋友,从松江的醉白池到镇江的金山寺,从苏州的玄妙观到湖州的道场山,从苕溪两岸到杭州孤山,一路上靠卖些字画度日。年复一年,离家时尚是年轻人,回来时已经两鬓斑白了。这时,他的诗、字、画已很有名望,但其脾气丝毫未改,凡有达官贵人请他作诗绘画,他总是冷眼相待。而对那些贫民穷士,却是有求必应。有时还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取出,任人挑选,慷慨相赠。当年过半百的吴镇回到魏塘时,家人皆已亡故,故居也只剩下断墙残壁。于是,他就在旧基上重建了三间陋室,在屋的四周种上梅花。他唯一的伴侣,就是一头小黑骡。一天,他坐在堂中饮酒作诗,见门前的一枝梅花分生五叉,枝上朵朵花儿绽开,越看越喜爱,觉得梅花的性格就像自己的性格一样,于是自号梅花道人,也称梅花和尚。从此,他的字画上就以这种别号代替了吴镇的真姓名。乡里人也知道这里住着一位一不念经、二不做道场的梅花道人。每当魏塘的集日,吴镇就牵过黑骡,将一个竹篓往它颈上一挂,篓里放上几幅字画和盛油装米的器皿,然后轻轻一拍,送它出门。小黑骡整天伴随主人,已非常懂得主人的心思,待吴镇装好东西,就迈开四蹄,得得得得地走出院门,走过小桥,穿过花园弄,直到东门集市上才停住。赶集人见到黑骡上街,纷纷上来观看。要求字画的人,照例从篓里取出,然后看看夹在里面的字条,按照梅花道人写的所需要的物品,如数一一买好,放入篓内。接着,小黑骡就会摇头摆尾,不声不响地离开集市,得得得得地迈开四蹄,由原路回到梅花道人身旁。
元朝至正十四年,一天,魏塘集市上又聚集着一些想求梅花道人字画的人,在等着小黑骡。可是,这天集市已过,还不见小黑骡的影子,大家都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便相约到花园弄去看个究竟。果然,当人们来到梅花庵时,只见小黑骡站在梅花道人的床边,这位当代的名画家已经与世长辞了。桌上,留着一张纸,上面写着“梅花和尚之塔”6个大字。众乡亲将梅花道人埋在他自己屋旁,这6个字也就被镌成墓碑。700年过去了,那块他亲手写的墓碑,还树立在他的墓前。梅花庵现在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庵内至今还保存着梅花道人吴镇的遗作八竹碑及草书《心经》呢。
② 吴镇为何自号梅花道人
一天,他坐在堂中饮酒作诗,见门前的一枝梅花分生五叉,枝上朵朵花儿绽开,内越看越喜爱,觉得梅花容的性格就像自己的性格一样,于是自号梅花道人,也称梅花和尚。从此,他的字画上就以这种别号代替了吴镇的真姓名。乡里人也知道这里住着一位一不念经、二不做道场的梅花道人。
③ 我若有亭林深处,也思归去听秋声.是什么意思
1、“我若有亭林深处,也思归去听秋声”是晚清画家蒲华写在拟梅道人山水图上的。梅道人是元代的画家吴镇,一生隐居。这句话的意思是——
我如果在树林的深处也有亭子,我也想隐居那里听听秋声。这句话主要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2、详解:
“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又如嘉禾八景之《酒泉子》词。词既弇陋,其《序》末乃称梅花道人镇顿首。偶自作画,为谁顿首耶?即题竹佚句之“我亦有亭深竹里,也思归去听秋声”,“亦”字、“也”字重叠而用,镇亦不应昧於字义如此。)
3、梅花道人简介:
吴镇(1280—1354),元代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尝署梅道人。浙江嘉善人。早年在村塾教书,后从柳天骥研习“天人性命之学”,遂隐居,以卖卜为生。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取马远、夏圭,干湿笔互用,尤擅带湿点苔。水墨苍莽,淋漓雄厚。喜作渔父图,有清旷野逸之趣。墨竹宗文同,格调简率遒劲。与黄公望、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精书法,工诗文。存世作品有《渔父图》、《双松平远图》、《洞庭渔隐图》等。
4、蒲华简介:
蒲华(1839-1911)字作英,亦作竹英、竹云,浙江嘉兴人。号胥山野史、胥山外史、种竹道人,斋名九琴十砚斋、九琴十研楼、芙蓉庵,夫蓉盦、剑胆琴心室等。晚清著名书画家,与虚谷、吴昌硕、任伯年合称"海派四杰"。
早年科举,仅得秀才,遂绝念仕途,潜心书画,携笔砚出游四方,后寓居上海,卖画为生。善花卉、山水,尤擅画竹,有"蒲竹"之誉。书法淳厚多姿;其画燥润兼施,苍劲妩媚,风韵清健。
1911年去世,好友吴昌硕为其料理后事。
传世作品有《倚篷人影出菰芦图》、《荷花图》、《竹菊石图》、《桐荫高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