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里的茶花
Ⅰ 白雪塔茶花种植需要什么土壤,怎么施肥
茶花惧风喜阳、地势高爽、空气流通、温暖湿润、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质版壤土,黄土或腐权殖土。pH5.5-6.5最佳。适温在20-32 ℃之间,29℃以上时停止生长,35 ℃时叶子会有焦灼现象,要求有一定温差。环境湿度70%以上,大部分品种可耐-8 ℃低温,在淮河以南地区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并要求较好的透气性。
通常可用泥炭,腐锯木,红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质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阴,夏天可用50%遮光处理。江西绿农编赠。
Ⅱ 雪里开花到春晚——咏山茶花古诗词赏析(三)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着花不已》,赞扬山茶花的花期长:
东园三日雨兼风,桃李飘零扫地空。
唯有山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
陆游是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因坚持抗金遭主和派排斥。一生创作颇丰,有《渭南文集》50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古近体诗9138首);《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等。
诗题就写得很明确,山茶花自冬至清明后仍然花开不已,诗人为之心动,写诗称颂。
“东园三日兼风雨,桃李飘零扫地空”,实际是以桃花、李花在风雨中飘零扫地作为衬托之笔,然后一句转折点题:“唯有山茶偏耐久”,突出山茶花花期长。“绿丛又放数枝红”一句作结,形象鲜明。
山茶花盛开于冬末春晓,一朵茶花能开二十多天,甚至弥日不落,这首诗就是极力称赞山茶花“雪里开花到春晚”。当桃花、李花在春风春雨中开花,又在春风春雨中飘零扫地枝头为之一空时,山茶花树却是花开不断。这首诗前三句是为最后一句作铺垫。通篇用赋体,直言道来,一目了然。结末“绿”与“红”色彩相对有鲜明形象感,“放”字又给人以生机勃发的感觉,更突出了山茶花的可贵之处。
陆游向以爱梅、咏梅、以梅自喻著称于世,他的这首咏山茶花诗并没有以梅花来同山茶花比较。陆游嘲桃李易凋落,赞山茶花之耐久,表明了山茶花在他心目中也占据重要位置。
陆游的另一首《山茶》诗,同样赞美山茶花花期“耐久”:
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
凭阑叹息无人会,三十年前宴海云。
前两句“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直接赞扬山茶花的花期长,在先一年的冬天开花,一直开到春晚,花期如此耐久,世间花中少有。后两句“凭阑叹息无人会,三十年前宴海云”,诗人感叹如此好的花无人看重,三十年前在海云参加宴会,就见过此花。隐含有自己抗金复国壮志无人重视之憾。
南宋诗人胡仲弓的《春晚山茶花数朵艳甚》,也赞美山茶花的花期长:
万红雕落尽,留住隔年花。
独艳迎人笑,残妆带雨斜。
物情无老少,春意自繁华。
颜色休相妒,风流别一家。
胡仲弓虽登进士第,为会稽令,但很快被黜。此后浪迹江湖以终。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
首联“万红雕落尽,留住隔年花”,是说到了春末,万花都凋落尽了,唯独留住“隔年花”任其开放。“隔年花”,先一年开的花,一般指梅花,这里指山茶花。颔联“独艳迎人笑,残妆带雨斜”,写山茶花在暮春独芳,艳丽的花朵迎人绽放。虽经风吹雨打,仍然留有残妆。后两联诗人感叹道:“物情无老少,春意自繁华。”万物生长无论时间长的还是时间短的,都有自身的节律,春天自有春天的繁花。“颜色休相妒,风流别一家”,众花对山茶花的艳丽不要嫉妒,各花自有各自的风韵特色。
诗人赞美山茶花的花期长,装点着暮春大地。感叹百花自有各自的特长,不要嫉妒别花。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山茶》,突出了山茶的坚贞劲节、高尚纯洁:
树子团团映碧岑,初看唤作木樨林。
谁将金粟银丝脍,簇饤朱红菜碗心?
春早横遭桃李妒,岁寒不受雪霜侵。
题诗毕竟输坡老,叶厚有棱花色深。
杨万里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中兴四大诗人”。他广师博学,一生作诗两万多首,被誉为一代诗宗,诗歌作品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活泼自然,饶有谐趣的“诚斋体”。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这首《山茶》诗,从它明快而多彩的笔调里,飘逸出诗人欣快明朗的情趣,展示一种以花为友、借花自况的心志。
诗的首句,从山茶树形的勾勒起笔,并刻画了山茶花形的特色。 “树子团团映碧岑,初看唤作木樨林”,“岑”,小而高的山。那青翠可爱的山茶树,团团布满山冈,与傍近绿茵茵的小山相互映衬。乍一看去,竟错把它当作桂花林呢(“木樨”,桂花的别称)。这是一个远镜头的视觉形象,诗人从总体上把握了山茶树的粗犷轮廓。接着,他又马上把“焦距缩短”,投视点移向了山茶树上面。“谁将金粟银丝脍,簇饤朱红菜碗心”,“脍”,细切。“饤dìng”,食物堆于器皿中。这一句,将外瓣殷红,内蕊金黄,大如碗碟的山茶花,十分逼真地用精美的菜肴餐具比喻出来,恰似切得精细的黄色桂花丝条,堆放在朱红菜碗的碗心。似乎人们可以透过习习清风,嗅到菜肴的香气。请看,这朱红的“菜碗”,“金粟银丝”的“碗心”,配上外围茶树和“碧岑”,这是多么美丽的色彩组合啊!诗人运用从远及近的大跳动笔法,不仅造成强度极大的色彩效应,而且也形成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反差。从而呈现出互相扶衬的艺术效果。此外,“谁将”一句略带俏皮的反诘,它给诗意添进特有的文学功效。那么是“谁将”山茶花栽制得如此妥帖呢?人们都明白,它不是人工的力量,而是天造地设,是大自然的匠心。仿佛诗人在把孩子一般的“童心”融进大自然当中,显得那样活泼稚气,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量。
诗人在彩绘山茶花的外观之后,又转而去揭示它的内在气质。“春早横遭桃李妒,岁寒不受雪霜侵”,抓住山茶的生态特征,从“春早”到“岁寒”,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里,或遭桃李妒忌,或受霜雪侵凌,但都不曾改变它丝毫的色浓香重的秉性。山茶可谓坚贞劲节,可谓高尚纯洁,为此,引起诗人赋诗赞美的欲望也就十分自然。然而,“题诗毕竟输坡老,叶厚有棱花色深”,在苏东坡之后写诗却自愧弗如,惟恐写不出好诗,糟踏了山茶的高雅,则贻笑天下。产生这样的担心也是酣畅的。在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跌宕的一笔,转而排出“叶厚”、“有棱”、“花色深”三个短朴的词句。“叶厚”,指山茶树叶革质肥厚,呈卵型;“有棱”,指山茶籽果有纯棱;“花色深”,指山茶花色殷如血。那么,诗人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三个词句去概括山茶的形貌和特征呢?你看,“叶厚”可以不顾“桃李妒”,不避“雪霜侵”;“有棱”才会免遭禽畜采啄;“花色深”能够添情彩于人间,增繁荣给世界。
其实,诗人给山茶画的这幅“像”,不过是他的自画像而已。他生逢乱世,壮心不已,却受奸佞猜忌。他所喜爱的山茶的品性,也正是自己处世的信承。于是,他以最为平俗却生动的语言,谱出最为强劲的音符,当作心府粗犷的呐喊。
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写有一首《梅花山茶》诗,赞美梅花、山茶花的品性:
月淡玉逾瘦,雪深红欲燃。
同时不同调,聊用慰衰年。
范成大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作有《石湖词》。其作品在当时即有显著影响,到清初则影响尤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剑南”指陆游《剑南诗稿》)之说。范成大十分喜爱梅花,写有我国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诗人将山茶花与梅花同列,同样赞许,可见他对山茶花也十分喜爱。
前两句“月淡玉逾瘦,雪深红欲燃”分写梅花和山茶花。像白玉半晶莹剔透的梅花,在淡淡月色的映照下,更加清瘦奇崛。在大雪中绽放的山茶花,红艳夺目,似燃烧的火焰。诗人抓住白梅花与红山茶的特点,进行了生动的比较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两句“同时不同调,聊用慰衰年”,是诗人的赞许。这两种同时开放的奇花,虽然格调不同,但都具有不畏严寒、笑傲风雪的坚强品格,都是诗人的所爱。诗人欣赏她们,让她们陪伴,姑且宽慰自己的晚年生活。表达了对梅花与山茶花的喜爱之情。
Ⅲ 雪里看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什么意思
茶花的花期在冬春,霜雪中仍能花盛叶茂。茶花姿色俱佳,潇洒自若,国人寓意“从容自在”,又因其寒冬怒放而寓意“不畏严寒及强暴”;欧美寓意红山茶为“天生丽质”,寓意山茶花为“美极”。 宋代陆游的《山茶》诗云:"雪里开花到春晚,世间耐久孰如君?"称赞山茶开花能从冬到晚春,说世间能如此"耐久"的,有谁能比得上茶花呢?
Ⅳ 犀甲鹤头傲霜雪——咏山茶花古诗词赏析(五)
元朝诗人方回的《山茶花》,赞美山茶花不畏严寒和花期悠长:
石楠岩桂万年枝,方驾分花占四时。
犀甲鹤头傲霜雪,入春犹见岁寒姿。
方回字万里,是元朝诗人、诗论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其著作有《桐江诗集》。
前两句“石楠岩桂万年枝,方驾分花占四时”,写石楠、岩桂、山茶的花期分占四季。“石楠”,石楠花,开于夏季。“岩桂”,即桂花,开于秋天。“方驾”,比肩;媲美。石楠、岩桂这些树龄很长的树,它们分别在夏天、秋天开花,同冬春开花的山茶花一并分占四季。
后两句“犀甲鹤头傲霜雪,入春犹见岁寒姿”,着重写山茶冬春开花。山茶树叶厚实似犀甲,花红如鹤顶红的头顶,在严冬笑傲霜雪而开;到了春天还可以见到冬天开的花仍然挂着枝头。突出了山茶花不畏严寒的品格和花期悠长的特征。
明代诗人归有光的《山茶》,赞扬山茶有“奇质”:
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
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
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
岁寒无后凋, 亦自当春风。
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梅君特素洁,乃与夷叔同。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字熙甫,人称震川先生。嘉靖进士,官南京太仆丞,著有《震川先生集》。他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状物叙事记人,情真意切,委婉动人,显示了其散文高超的艺术手法。
这首咏山茶花诗,我们仍然可以体味到诗人那种以平易畅晓语言,状物抒情的简省雅洁的风格。
诗的开头两句从外观上概括山茶花给人的印象:“山茶孕奇质,绿叶凝深浓。”说是山茶有奇特的品质。这种奇质究竟奇在什么地方?“绿叶凝深浓”,绿叶颜色深浓,是一奇。二奇即“往往开红花,偏在白雪中”。山茶系常绿灌木或乔木,四季常青,冬春开花,花大色艳,多为大红。花期较长,经冬历春,吐蕊于红梅之前,凋零于桃李之后,弥月不衰。白雪中见红花,自然就是一奇。红与白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也是很壮美的。明代诗人沈周《红山茶》说“猩红点点雪中葩”,宋代诗人陆游也说:“惟有小茶偏耐久,绿丛又放数枝红。”(《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着花不已》)都强调山茶花经久耐雪。
第三奇就是“虽具富贵姿,而非妖冶容。”山茶花,花大色红叶厚,显得庄重、典雅,气度不凡。艳丽而不妖冶,凝重而不板滞。这种美好姿容在百花中是少见的。第四奇就是“岁寒无后凋,亦自当春风。”山茶四季常青,经冬雪而迎春风,自然非寻常花木可比。苏轼说“长共松枝耐岁寒”“雪里盛开”(《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其二),也都是赞美山茶花的坚强品格。大凡世上美好事物总难十全十美,即以花卉而言,艳丽而难庄重,典雅则易板滞,春花烂熳难以持久,秋花傲霜又不丰腴。惟有山茶花有奇质。花期长,耐冬雪,花色艳而不妖,枝叶绿而不衰,姿容富贵,品格坚贞。
诗人赞叹道:“吾将定花品,以此拟三公。” “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大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后又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诗人准备将山茶花比作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最后又以梅花作比较:“梅君特素洁,乃与夷叔同。”夷、叔,即商末伯夷、叔齐弟兄俩,二人互让王位,为古人称为恺悌的模范。这里比喻山茶和梅花是密不可分的弟兄。
诗的首句点明山茶花有“奇质”,接下来分别从绿叶深浓、雪中开花、富贵而非妖冶、经冬雪而迎春风四个方面展示山茶花的奇质,最后以梅花作比,突出二者的高洁品质。全诗层次分明,形象鲜明,让人读后印象深刻。
明代诗人杨慎的《山茶花》,描绘了山茶花傲雪盛开的美丽形象:
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
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
杨慎字用修,号月溪、升庵等,四川新都人,明代著名文学家。 他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后追谥“文宪”。其著述多至100余种,主要有《升庵经说》、《升庵诗话》、《升庵诗集》、《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
这首诗描写山茶花傲雪盛开的美丽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山茶花的喜爱之情。
“绿叶红英斗雪开,黄蜂粉蝶不曾来”,银白的雪花漂洒在山川大地上,采花的蜜蜂和轻佻的蝴蝶都不见了踪影,只有火红的山茶花在绿叶的陪衬下迎风傲雪怒放。用衬托的手法,映衬出山茶花傲雪盛开、冰清玉洁的美丽形象。一个“斗”字,活现了山茶花不畏严寒、冒雪绽放的英姿。
“海边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珠树”,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似玉如珠的树。“玉台”,传说中天帝的居处。与山茶花相比,海边似玉如珠的仙树没有艳丽的颜色,只好害羞地把美玉似的树枝映照在天帝的宫台上。诗人进一步用神树玉枝的素颜寡色与山茶花相比,突出了山茶花的美艳动人。
明代诗人文震亨的《山茶》,称赞山茶花是“耐久花”:
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
飘香送艳春多少,犹见真红耐久花。
文震亨字启美,大才子文征明的曾孙。天启中以恩贡官中书舍人,明亡绝食而死。家富藏书,长于诗文会画,善园林设计,著有《长物志》十二卷,为传世之作。并著有《香草诗选》、《仪老园记》、《金门录》、《文生小草》等。
开头两句“似有浓妆出绛纱,行光一道映朝霞”,描写山茶花像美女早晨从绛纱帐中出来,画着浓妆,迎着朝霞,一路走来,泛起一道光彩。用拟人手法,突出了山茶花的美艳动人。
后两句“飘香送艳春多少,犹见真红耐久花”,赞扬山茶花在春末仍然飘香送艳,装扮春色,是真正的“耐久花”。在诗人的笔下,山茶花的“真红耐久”,似乎有着言外有意。明亡之后,诗人饱受社稷易主之痛,竟绝食而亡,保持了坚贞的民族气节。诗人赞美山茶花花期“耐久”的品格美,大约隐喻了自己的人格追求。
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山茶花》,赞美云南的山茶花“尤奇妍”:
古来花事推南滇,曼陀罗树尤奇妍。
拔地孤根耸十丈,威仪特整东风前。
玛瑙攒成亿万朵,宝火烂熳烘晴天。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明朝官员、诗人。 他历任左柱国、内阁首辅大臣等,在政治上多采取忍让的态度。著有《怀麓堂稿》、《怀麓堂诗话》等,是茶陵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这首咏山茶花诗所写系我国著名山茶花发源地南滇的山茶花。南滇,指云南,其境内有滇池。战国至汉武帝前为滇国属地。自古以来,滇地就以花事名世。而山茶花——又称曼陀罗树,尤为奇妍。《云南通志》载称“云南茶花奇甲天下”。据说云南大理至今尚有一株上千年山茶老寿星,花开时节,红花满枝,被誉为万朵茶。诗人说“拔地孤根耸十丈,威仪特整东风前”,即是称颂山茶花树干高大挺拔,山茶花生命力顽强。正如《广群花谱》中赞美的“凌寒强比松筠秀,吐艳空惊岁月非。冰雪纷纭真性在,根株老大众园稀。”
此诗以山茶花的树之高、威仪之整作为其花的陪衬,重点还是突出花,所以紧接着就以生动的比喻,写茶花有如“玛瑙攒成亿万朵,宝火烂熳烘晴天。”真是气象万千,蔚蔚大观。这是一株山茶,也是千万朵山茶。山茶花红如宝石玛瑙,晶莹明亮,使之天空为之烘晴天。这种夸张的浪漫手法,写出了山茶花的气势,较之那些就一枝一叶的精雕细刻更令人神往,可以说是有特色的咏花之作。
全诗七言六句,结构上也奇特,以奇特格式写奇妍的山茶,就颇有奇特韵味。
清代著名诗僧担当和尚的《山茶花》,赞美云南的山茶花红似火:
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
担当,清代诗僧。名普荷,又名通荷,字担当;云南晋宁人。俗姓唐,名泰,字大来。明初从浙来滇,世居晋宁。明亡后,出家为僧,出世弘法,住鸡足山石钟寺。曾学诗书画于董其昌、陈眉公、李本宁诸大家门下,有诗、书、画“三绝”之誉。为人志存气节,放浪形迹,故画作飘逸有奇气。著有诗集《翛园集》、《罔措斋联语》、《杂偈》、《橛庵草》、《拈花颂》等。
前两句“冷艳争春喜烂然,山茶按谱甲于滇”,写山茶花始开于寒冷的冬天,到春天与百花争艳,依然花容灿烂。按《茶花谱》记载,云南的山茶花应该排在前列。
后两句“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赞美山茶树头万朵花齐放,花红似火,融化了残雪,映红了半边天空。诗人用比喻、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力赞美山茶花美艳动人。
Ⅳ 茶花诗句经典名句
《咏朱墨斋山茶花》宋朝·金朋说谁掇孤根墙解栽,天然农艳衬瑶台。岁寒松柏如相问,一点丹红雪里开。2.《山茶·游蜂掠尽粉丝黄》宋朝·苏轼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
《题画·其十二·山茶》清朝·成鹫绿叶丹葩迥自殊,何须琪树秀三株。清风袭袭生衣袂,一笑相看人姓卢。
《山茶》宋朝·刘克庄青女行霜下晓空,山茶独殿众花丛。不知户外千林缟,且看盆中一本红。性晚每经寒始拆,色深却爱日微烘。人言此树尤难养,暮溉晨浇自课僮。
《白山茶杂花》宋朝·陈宓奇葩冬后蕊,羞涩见东风。不变冰霜操,从他百卉红。芍药包红锦,橘花烂明珠。不复忆海棠,飘零烟雨中。
《题卧屏十八花·山茶》宋朝·葛立方十月幽园开晓风,层层绛蕊艳芳业。江南只惯收鹰爪,谁顾山前鹤顶红
《次韵伯父茶花·真态妖香自不言》宋朝·苏籀真态妖香自不言,斲冰修月妙无痕。直须哜啜松风碗,岂患诗魔渴醉魂。
《春晚山茶花数朵艳甚》宋朝·胡仲弓万红雕落尽,留住隔年花。独艳迎人笑,残妆带雨斜。物情无老少,春意自繁华。颜色休相妒,风流别一家。
《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宋朝·范成大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客鬓花身俱岁晚,妆光酒色且时新。海云桥下溪如镜,休把冠巾照路尘。
《山茶花·花近东溪居士家》宋朝·俞国宝花近东溪居士家,好携樽酒款携茶。玉皇收拾还天上,便恐筠阳无此花。
《山茶》明朝·于若瀛丹砂点雕蕊,经月独含苞。既足风前态,还宜雪里娇。
《茶花》宋朝·洪刍万卉千葩画不如,芬芳合比白云腴。应凭巧绝传神笔,幻出江南没骨图。
《梅花山茶》宋朝·范成大月淡玉逾瘦,雪深红欲燃。同时不同调,聊用慰衰年。
Ⅵ 为什么说迎春花与梅花、水仙和山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
三九严寒,百花寂寥,万物凋零,而梅花、山茶花、水仙花、迎春花却迎着寒风绽开。
踏雪寻回春何处是?“雪中四答友”璨然开。
她们被文人雅士誉为“雪中四友”,亦被医家本草视为治病良药。
其中迎春花虽然开在早春时节,但冬寒未逝。
满意请及时采纳哦~
Ⅶ 烂红如火雪中开——咏山茶花古诗词赏析(二)
到了宋代,山茶花进一步走进了文人的视野,咏山茶花的诗词层出不穷,出现了不少佳作。
宋代大诗人苏轼写了许多咏山茶花的诗。先看《邵伯梵行寺山茶》:
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
说似与君君不会,烂红如火雪中开。
邵伯镇在今江苏江都县北。
这首诗作于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咏在邵伯镇梵行寺中所见的红山茶花。
“山茶相对阿谁栽?细雨无人我独来”,诗人一见到山茶花就发问,“阿谁栽”不得而知,自己冒雨而来却是真切无误,由此可见赏山茶之情的执着。“说似与君君不会”,有的版本作“君不见”,意思是因独自雨中赏山茶心中有感,想要说给人听,人或听而难得一见,或听而不信。这倒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诗人要告诉读者的是“烂红如火雪里开”这一鲜艳夺目的形象。诗人是深深为之感动了。红火与白雪形成强烈对比,这最后一句堪称画龙点睛之笔。
苏轼另有一首《赵昌四季·山茶》诗:
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
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
诗中前两句“游蜂掠尽粉丝黄,落蕊犹收蜜露香”,是写山茶花香气浓郁,游蜂频顾。后两句“待得春风几枝在,年来杀菽有飞霜”,是说山茶花开于雪中,其至春时,在者能几,最终还有杀菽之霜,使之凋残。这句反过来说因有杀菽之霜,故不能多枝留待春时。一说是以比遭受贬谪之人,不能再承受春和雨露的滋润,可供参考。
这首咏山茶花诗题中的赵昌字昌之,宋代花鸟画坛的杰出画家。他擅长书法、绘画,擅画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虫,没骨花鸟自成一派。苏轼另在《王伯敭所藏赵昌花四首》中写道:
萧萧南山松,黄叶陨劲风。
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
能传岁寒姿,古来惟立翁。
赵叟得其妙,一洗胶粉空。
掌中调丹砂,染此鹤顶红。
何须夸落墨,独赏江南工。
赵昌所绘的是红山茶花。苏轼称红山茶花“谁怜儿女花,散火冰雪中”,同“烂红如火开雪中”是同调,而且进一步指明:“能传岁寒姿,古来惟立翁”,山茶花这种岁寒姿值得推崇,只有赵昌老先生能传其神韵。
苏轼还有一首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写的《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其二写道:
长明灯下石阑干,常共松杉守岁寒。
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顶丹。
久陪方丈曼佗雨,羞对先生苜蓿盘。
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归后更谁看。
诗人对山茶花雪里盛开有极深印象,诗的首联同样赞美山茶花“常共松杉守岁寒”的坚贞品格。颔联“叶厚有棱犀甲健,花深少态鹤顶丹”,写山茶的叶子厚实,果实有棱角,如同“犀甲”般坚硬;花色深浓,如丹顶鹤的红顶一样红艳,引入注目。
颈联“久陪方丈曼佗雨”,显然是指山茶花又名称曼佗罗花(实非一物),传说佛说法时曾有天雨曼佗罗花。“羞对先生苜蓿盘”,“苜蓿盘”是用典故,形容小官清苦冷落的生活。唐五代王定保《唐摭言·闽中进士》载:“薛令之,……累迁左庶子。时开元东宫官僚清淡,令之以诗自悼,复记于公署曰:‘朝旭上团团,照见先生盘。盘中何所有?苜蓿长阑干。饭涩匙难绾,羹稀筋易宽。只可谋朝日,那能度岁寒!’”
尾联“雪里盛开知有意,明年归后更谁看”,写山茶花很有情意,特意在雪里盛开供诗人欣赏。诗人感叹世事难料,明年开的花可能就看不到了。
这四首咏山茶花诗虽作于不同时期,但其共通之处还是十分明显,一赞其雪里红花鲜艳异常,二赞其岁寒之姿,品格坚贞。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历尽磨难,政治观点虽不无可非议之处,其操守品格,表里如一,不肯随时俯仰却令人敬佩。他赞美山茶花,喜爱山茶花,这其中未始没有借物托志之意。
苏轼的胞弟苏辙也写有《山茶花二首》,其一写道:
黄蘖春芽大麦粗,倾山倒谷采无余。
久疑残枿阳和尽,尚有幽花霰雪初。
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
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
苏辙(公元1039—1112年),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1],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宰相。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
这首诗写山茶的生长情景。前两联写山谷间的山茶树,到了春天,山茶树的旧枝发出新芽,长到大麦粒大小时,被采摘一空,只留下一些残花。,让人叹息。颈联“耿耿清香崖菊淡,依依秀色岭梅如”,写山茶花浓郁的清香让山崖上的菊花香气显得清淡;花色清秀艳丽如岭上盛开的梅花。尾联“经冬结子犹堪种,一亩荒园试为锄”,过了冬天结的山茶籽还可以栽种,让一亩荒地变成绿园。表现了山茶旺盛的生命力。
诗中描绘了山茶一年四季的生长情况,赞美了山茶花的香浓、花艳,以及山茶旺盛的生命力。
再看南宋诗人王十朋的《山茶花》:
莺声老矣移虽晚,鹤顶丹时看始佳。
雨叶鳞鳞成小盖,春枝艳艳首群花。
王十朋(公元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生于温州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南宋政治家、诗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宋高宗亲擢为进士第一(状元)。官秘书郎。孝宗立,累官侍御史,历知饶、夔、湖、泉诸州。乾道七年(1171年),王十朋逝世,年六十。绍熙三年(1192年),追谥“忠文”。有《梅溪集》等。
这首七绝写出诗人所移植的山茶花,枝繁叶茂长势良好的景象。
“莺声老矣移虽晚”,是说在黄莺鸟啼叫时才移栽,虽然为时稍晚些,但诗人也自有独到见解,因为“鹤顶丹时看始佳”,丹顶鹤幼时头顶不红,及长大始红。这里以喻山茶花含苞待放,说它含苞孕花时,正是赏山茶花最好的时光。
接着就转入了对山茶花叶的描绘:“雨叶鳞鳞成小盖,春枝艳艳首群花。”写山茶花叶芽在夏季雨时渐次抽成,长大成叶。到第二年二至三月但可着花。“春枝艳艳首群花”,乃为群花之首的意思。
这首咏山茶花诗并不着意写山茶花花朵如何,而是针对移栽之时,尚未开放,须养护蓄芳以待来春这一特定情景而发,以丹顶鹤美在其幼时作陪衬,写山茶花此时别具风彩,也堪赏玩。这种写法也很别致。
诗人另有一首咏山茶花诗《表兄璐挺二道人以山茶一根见赠,植于便便阁前,每黑甜馀,开窗寓目,茗碗不捧,精神自清,因成小诗》写道:
一枕春眠到日斜,梦回喜对小山茶。
道人赠我岁寒种,不是寻常女儿花。
这首诗的题目很长,交待了写这首诗的缘由。
此诗记叙他梦醒后见到山茶花的欣喜感慨之情。这山茶花是否就是他上首诗所写的移栽后的那株不能判定。但他对山茶花的喜爱之情却是确实无疑的。
前两句“一枕春眠到日斜,梦回喜对小山茶”,写春眠午睡到傍晚,梦醒后面对窗外的小山茶花心情非常高兴。后两句“道人赠我岁寒种,不是寻常女儿花”,诗人称赞山茶花是“岁寒种”,“不是寻常女儿花”,写出了山茶花耐寒经冬、不畏霜雪的品格,那些柔弱娇嫩的女儿花就难免相形见绌了。
这两首咏山茶诗都记叙了诗人的作为,一为移栽,一为春眠,都同山茶有关。咏花而兼记事,以记事衬托咏花,很有宋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