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寄梅花
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是什么意思
驿寄梅花解释: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出处:三国·专陆凯《赠范晔》诗:属“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卿寄一枝春。”鱼传尺素释义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出处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Ⅱ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的翻译
驿寄”句化用南朝陆凯故事:陆凯与范晔交好,尝自江南寄赠梅花一枝,并附诗一首:“折版梅逢驿使,寄与权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这便是“寄梅”的由来。“鱼传”句则典出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里,所谓“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实际上是喻指友人频频来信慰解。天涯知己,互通款曲,这本不失为人生快事之一,但作者因久经压抑,胸中的愤懑郁结已深,很难排遣,所以,友人的慰解非但不能驱散包裹着他的浓重的愁云,反倒更勾起他“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迁谪沦落之恨。“砌成此恨无重数”,这“恨”,岂不正是指迁谪沦落之恨?“无重数”,既是极言绵绵此恨的漫无边际、渺无绝期,也是暗示:在这迁谪沦落之恨中,糅入了多种复杂的成分,它包括理想受挫的忧愤、同志星离的悲伤、有乡难回的感慨等等。而一个“砌”字,则妙在化无形为有形,使其“恨”成为可以触摸的实体,不仅作用于读者的感觉,也作用于读者的视觉。结尾两句于极度愁闷中忽发奇想,埋怨江水无情,益见沉痛。
Ⅲ 驿寄梅花是什么意思
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中的“驿寄梅花”用的是南宋时陆凯寄梅花和诗给友人范晔的典故,诗里面有“折梅逢驿使”、“聊寄一枝春”的句子。后者词语名称:
尺素
词语解释:
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②书信:时传尺素,以寄相思。
所以古诗词中“尺素”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常用白绢来写,长约一尺左右,素就是白的意思嘛!所以称为“尺素”,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
1
Ⅳ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表达了什么意思
表达的意思是: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这句词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踏莎行·郴州旅舍》
原词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暮霭沉沉,楼台消失在浓雾中,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断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也无处可寻。怎能忍受得了在这春寒料峭时节,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本来是环绕着郴山奔流,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4)驿寄梅花扩展阅读:
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词的上阕在写景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一出语便已入哀景之中,从后句“桃园望断无寻处”可以想到,楼台、津渡都是因情所设之景,可能现实中并不存在。是由词人内心的不被人理解的情怀,无处宣泄所生出无人问津之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又将情景拉入到了悲凉之谷底,可堪孤馆和一个寒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孤苦凄凉,杜鹃啼血,本就凄凉又怎堪残阳日暮。自古日暮是归途,词人或许是在感叹自己生命将暮,或许在感叹仕途将暮。
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寄梅传素”远方的亲友送来安慰的信息,按理应该欣喜为是,但身为贬谪之词人,北归无望,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每一封裹寄着亲友慰安的书信,触动的总是词人那根敏感的心弦,奏响的是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和痛省今时困苦处境的一曲曲凄伤哀婉的歌。每一封信来,词人就历经一次这个心灵挣扎的历程,添其此恨绵绵。
“砌成此恨无重数。”一切安慰均无济于事。离恨犹如“恨”墙高砌,使人不胜负担。一个“砌”字,将那无形的伤感形象化,好像还可以重重累积,终如砖石垒墙般筑起一道高无重数、沉重坚实的“恨”墙。恨谁?恨什么?他的恨,与飘零有关,他的飘零与党祸相联。于是化实为虚,作宕开之笔,借眼前山水作痴痴一问:“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无理有情,无理而妙。
Ⅳ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是什么意思
尺素:(1)小幅的绢帛.古人多用以写信或文章.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版边草,绵绵思远权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吕向注:“尺素,绢也.古人为书,多书于绢.”陆机《文赋》:“函绵邈于尺素,吐滂沛乎寸心.”亦泛指小幅纸张.宋韩驹《题画太乙真人》诗:“龙眠画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魏了翁《跋尤氏‘遂初堂藏书目录’序后》:“晁文元累世所藏,自中原无事时已有火厄.至政和甲午之灾,尺素不存.”刘师培《与友人论文书》:“龤钟律于朱弦,彰玄黄于尺素.”(2)指书信.《周书.王褒传》:“犹冀苍雁赤鲤,时传尺素;清风朗月,俱寄相思.”唐张九龄《当涂界寄裴宣州》:“委曲风波事,难为尺素传.”清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词:“残更目断传书雁,尺素还稀.一味相思,准拟相看似旧时.”
Ⅵ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是什么意思
驿寄梅花成语 驿寄梅花 发音 yì jì méi huā 解释 请邮差寄送梅花。比内喻向远方友人表达思念之情。 容出处 北魏·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卿寄一枝春。” 示例 ~,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词。 用法 作谓语;表示对亲友的问候及思念。 故事,陆凯与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作者范晔友好,常以书信来往。当时南朝北朝处于敌对状态,但是陆凯与范晔暗地里不断通信,互相诉说对时世的看法和感愤。陆凯于北魏景明二年(501年),把一支梅花装在信袋里,暗暗捎给江南好友范晔。范晔拆开信一看,里面赫然放着一支梅花,并有诗一首: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支春。 范晔被陆凯这种一身清白、忠心爱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精神所感动,潸然泪下。这件事传出以后,被南北两方文人称赞不已。后人以“一支春”作为梅花的代称,也常用作咏梅和别后相思的典故,并成为词牌名。
Ⅶ 驿寄梅花是什么意思
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内
杜鹃声里斜容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中的“驿寄梅花”用的是南宋时陆凯寄梅花和诗给友人范晔的典故,诗里面有“折梅逢驿使”、“聊寄一枝春”的句子。后者词语名称: 尺素 词语解释: 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②书信:时传尺素,以寄相思。 所以古诗词中“尺素”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常用白绢来写,长约一尺左右,素就是白的意思嘛!所以称为“尺素”,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
1
Ⅷ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是什么意思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
出自《踏莎行·郴州旅舍》,是宋代词人秦观的作品。此词大约作于绍圣四年(1097)春三月作者初抵郴州之时。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省高邮市人,字少游,号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北宋婉约词人。
原文如下: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如下: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8)驿寄梅花扩展阅读:
此词为作者绍圣四年(1097)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于郴州旅店所写。当时作者因新旧党争先贬杭州通判,再贬监州酒税,后又被罗织罪名贬谪郴州,削去所有官爵和俸禄;又贬横州,此词作于离郴前,元祐六年(1091年)七月,苏轼受到贾易的弹劾。
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亦附带被劾,便立刻去找有关台谏官员疏通。秦观的失态使得苏轼兄弟的政治操行遭到政敌的攻讦,而苏轼与秦观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人认为,这首《踏莎行》的下阕,很可能是秦观在流放岁月中,通过同为苏门友人的黄庭坚,向苏轼所作的曲折表白。
Ⅸ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作者运用此典故的意图
前者见《荆州记》:“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回,并赠诗曰:‘折梅逢答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后者是说鱼能传递书信,典出《玉台新咏》题名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的“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两句是说作者在郴州旅舍,不断收到亲友的寄赠。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词中将无形伤感形象化。
Ⅹ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是哪首诗里的
出自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诗上片写谪居中寂寞凄冷的环境,下片由叙实开始,写远方友人殷勤致意、安慰。而这两则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分见于《荆州记》和古诗《饮马长城窟行》: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中的“驿寄梅花”用的是南宋时陆凯寄梅花和诗给友人范晔的典故,诗里面有“折梅逢驿使”、“聊寄一枝春”的句子: 后者词语名称: 尺素 词语解释: 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②书信:时传尺素,以寄相思。 所以古诗词中“尺素”指书信——古人的书信,常用白绢来写,长约一尺左右,素就是白的意思嘛!所以称为“尺素”,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 最早出自东汉蔡邕(读音为càiyōng哦)的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 所以又有“双鲤尺素”的说法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