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梅花
A. 苏轼咏梅的诗词
苏轼《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内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容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赏析: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的上阕写惠州梅花的风姿、神韵。起首两句,突兀而起,说惠州的梅花生长在瘴疠之乡,却不怕瘴气的侵袭,是因这它有冰雪般的肌体、神仙般的风致。接下来两句说它的仙姿艳态,引起了海仙的羡爱,海仙经常派遣使者来到花丛中探望;这个使者,原来是倒挂在树上的绿毛小鸟。以上数句,传神地勾勒出岭南梅花超尘脱俗的风韵。
下阕追写梅花的形貌。“素面常嫌粉涴”,岭南梅天然洁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铅粉来妆饰的。岭南的梅花,花叶四周皆红,即使梅花谢了,而梅叶仍有红色,称得上是绚丽多姿,大可游目骋情。面对着这种美景的东坡,却另有怀抱:“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晓与朝叠韵同义,这句里的“晓云”,可以认为是朝云的代称,透露出这首词的主旨所在。
B. 苏轼写梅花的诗
关于苏轼梅花的古诗句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 苏轼《西江月•梅花》
高情已逐晓云空。 —— 苏轼《西江月•梅花》
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笑时犹带岭梅香。 —— 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 苏轼《西江月•梅花》
争抱寒柯看玉蕤。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一点微酸已著枝。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好睡慵开莫厌迟。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 苏轼《洞仙歌•咏柳》
海仙时遣探芳丛。 —— 苏轼《西江月•梅花》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 苏轼《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
坐客无毡醉不知。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婉香。 —— 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花尽酒阑春到也,离离。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蹋散芳英落酒卮。 —— 苏轼《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自怜冰脸不时宜。 —— 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C. 苏轼的《梅花》翻译…急求!!
翻译:
春天幽静的山谷里溪水潺潺,冬天未谢的梅花在花草岩石间闪烁点点繁华。
忽然一夜的东风袭来,风起石落,伴随着满天的飞雪渡过关山。
苏轼《梅花》原文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3)苏轼诗梅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由北宋文学家诗人苏轼创作。这首诗既有对暴虐的狂风飞雪的揭露与控诉,有对不幸而坚强的梅花同情与尊敬,同时借此抒发了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守自我不肯低头的情感。托物抒情,将个人遭际及复杂情怀都是寄寓梅花这个形象之中。
梅花生长在远离世俗的幽谷之中,荒芜的草棘之间,并且遭到了狂风暴雪的猛烈摧残,处境十分恶劣。它品格坚贞,傲立荒谷,顽强生长;尽管遭到打击,枝损花飞,但仍然半守残枝,坚强不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苏轼古诗词作品: 《书戴嵩画牛》 《过岭寄子由·七年来往我何堪》 《乌说》 《书上元夜游》 《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 《游白水书付过》 《记游松风亭》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 《又答王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