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茶花女中文

茶花女中文

发布时间: 2023-09-03 01:14:26

『壹』 茶花女 作者及介绍

《茶花女》(中文)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英文)
《La dame aux Camélias》 (法文)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24年7月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他为了与同为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Dumas, fils)。他本身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 《茶花女》(La traviata)亦是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作曲的四幕歌剧。意大利文剧本由皮亚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编写,改编自亚历山大·仲马於1848年出版的小说《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élias)。歌剧於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Teatro la Fenice)首演。作品名称「La traviata」解作「流浪的妇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著小说,亦被改拍成电影《茶花女》(Camille)(1936)。《情陷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蓝本改编。

1〉剧本简介
[编辑本段]
剧本。法国小仲马作于1848年。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2〉作者简介
[编辑本段]
小仲马(1824~1895),19 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他的父亲是以多产闻名于世的杰出作家大仲马。在大仲马奢侈豪华而又飘浮不定的生活影响下,小仲马最初“觉得用功和游戏都索然寡味”。20岁时,他就结识了一些有夫之妇,过着纸醉金边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马就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3〉作品简介
[编辑本段]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

4〉剧情详介
[编辑本段]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装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偶然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了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应只要她能改变自己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多钟,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普律当丝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是税务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阿尔芒·迪瓦尔,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

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律当丝向玛格丽特讲了阿尔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动。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病情突然发作,阿尔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并向玛格丽特表白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他现在还珍藏着她六个月前丢掉的纽扣。玛格丽特原已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尔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阿尔芒真挚的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热望,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和阿尔芒到乡下住一段时间。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一笔钱,就请阿尔芒离开她一晚上。阿尔芒出去找玛格丽特时,恰巧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顿生嫉妒。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激烈的信,说他不愿意成为别人取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并没有走,玛格丽特是他整个希望和生命,他跪着请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对阿尔芒倾述“你是我在烦乱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唤的一个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尔芒在巴黎郊外租把一间房子。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尔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车马来支付生活费用。阿尔芒了解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经纪人要他去签字,他离开玛格丽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来是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写的,他想骗阿尔芒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一个体面的少年,那家打听到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如果阿尔芒不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就要退婚。玛格丽特痛苦地哀求迪瓦尔先生,如果要让她与阿尔芒断绝关系,就等于要她的命,可迪瓦尔先生毫不退让。为阿尔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牺牲,发誓与阿尔芒绝交。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尔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又开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尔维勒男爵的追求,他帮助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阿尔芒也怀着痛苦的心情和父亲回到家乡。

阿尔芒禁仍深深地怀念着玛格丽特,他又失魂落魄地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无情无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特面对阿尔芒的误会,伤心地劝他忘了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尔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过誓,阿尔芒误以为她和男爵有过海誓山盟,便气愤地给玛格丽特写信侮辱她,并寄去了一叠钞票。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一病不起。新年快到了,玛格丽特的病情更严重了,脸色苍白,没有一个人来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迪瓦尔先生来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已写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诉了阿尔芒,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尔芒。

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行官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弥留之际,她不断地呼喊着阿尔芒的名字,“从她的睛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她始终没有再见到她心爱的人。

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尔芒重回到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从日记中,阿尔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尔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坟安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公务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受父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大仲马很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传说曾经有人问大仲马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大仲马自豪地回答:小仲马。和大仲马侧重表现历史,专写历史剧和历史小说不同,小仲马则专写现代剧。小仲马幼年饱尝家庭不幸带来的种种辛酸和痛苦,亲眼看到大仲马一生受累于种种桃色事件,并因此落得晚景贫困凄凉。所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扬家庭及婚姻的神圣,对资产阶级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抨击了娼妓社会对家庭婚姻的威胁,歌颂了纯洁高尚的爱情,成为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之一。

小仲马的代表作是《茶花女》,开始为小说,后被改编为话剧,它赞颂了玛格莉特出自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话剧一上演,立即轰动了整个巴黎。小仲马从此后专门从事话剧创作,其他比较有名的作品有《私生子》、《金钱问题》、《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半上流社会》《阿尔丰斯先生》《福朗西雍》等。大都以妇女、婚姻、家庭为题材,真实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他的作品富有生活气息,感情真切自然,语言通俗流畅。
◆一段故事:不想坐在父亲的肩头摘苹果
起初,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父亲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有味道。”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於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直到后来,这位编辑得知,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时疑惑地问道:“您为何不在稿子上署上您的真实姓名呢?”。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

.《茶花女》
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
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一场俗世的爱情成全了一个漂亮女人最终的美丽。
19世纪法国优秀作品
世界百部经典著作之一
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经典译作
在中国,《茶花女》可以说是读者最熟悉、最喜爱的外国文学名著之一。早在100多年以前,著名翻译家林纾用文言体翻译出版了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之后,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故事在中国的读者群中迅速流传,深入人心。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小仲马一举成名之后,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时,剧场爆满,万人空巷。《茶花女》也许在社会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马争得好的评价,但却实实在在令这位作者在死后依旧名垂千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璧"的奇观。
大前年病中无聊,随手捡起此书躺在床上重读,竟然一口气读完,且潸然泪下。年轻时读林琴南的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也曾感动过,但以我现在的年纪自以为不会这样投入了,想不到小仲马还能左右我的感情,所以我要把此书列为爱读的名单中。是什么感动了我呢?主要是这个处于社会底层的女子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但妓女和公子哥的这类爱情故事在中国和外国的文学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茶花女》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以大部分篇幅让茶花女的情人阿尔芒复述她的遭遇,最后又以她本人的日记更深地展示她的内心世界。这种叙事方式使读者感到格外亲切。
--著名学者 袁行霈
我读《茶花女》是向好朋友挪的十小时,从晚上八时我便拼命看,夜间一时看完,让我妹妹起来看,翌晨五时,妹妹回到床上睡觉。我一边翻看第二遍,一边走到轮渡过海去还书。还记得那晚停电,点两盏油灯。仿佛听见窗下有人哭泣,几次撩开窗帘,望着发白的小路,我已泪流满面。
--著名诗人 舒婷
《茶花女》影响确是不小,作为一种流行,却是一百年前的事情,当时正赶上"戊戌变法"失败,人心沮丧,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只好将就着胡乱看小说。《茶花女》在中国本土的诞生,是生逢其时。

『贰』 王寿昌的翻译茶花女

王寿昌爱好文学,兼擅诗、书、画。在法留学期间,他接触并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名著。归国时,带回小仲马父子名著等多部法国小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初夏,王寿昌在马江任职时,好友林纾因丧偶,抑郁寡欢,来到马江朋友魏瀚家散心解闷。为解其忧郁,王便主动与林纾谈起法国文学,向林介绍了法国小仲马的名著《茶花女》,并建议与林合译这本名著。因为林纾不通法语,合作是由精通法语的王寿昌口述原著情节,林纾笔录的方式完成的。二人合作不到半年时间,此书全部译完,书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经校对后,这部以文言文译成的小说就以王、林二人的笔名“晓斋主人”、“冷红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二月在福州首版发行了。此后这部小说风行全国,接着各种版本不断出现,计有二三十种之多,“国人见所未见,不胫走万本”,“一时纸贵洛阳”。这本译作令国人读后大开眼界,不少读者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洒下同情的泪水。当时严复有诗曰:“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就是对此译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的真实写照。这本具反封建意义的文言小说,对当时的西方进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据说在二人合译此书过程中,王寿昌每日口译一小时,林纾笔录三千字。王口述要意给林纾,再由林纾用生花妙笔把它写下来,虽然用古文叙述,可是由于精神贯注其中,文笔动人,处处扣人心弦,使读者神往不已。这精彩的译文,很大程度上是有赖于王对原文的准确理解。王寿昌不但法语精通,中文造诣也很高,既对小仲马的小说情节十分熟悉,又富于情感,同情茶花女的遭遇,所以在合译时,能把原著内容详尽、动情地口述出来,尤其是对女主人公马克的心态描述得委婉尽致、如泣如诉,成为林纾传神而流畅的译笔不可或缺的前提,使林在笔译时能够很好地表达原文的风格神韵,这才有了中国近代文学翻译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巴黎茶花女遗事》的诞生。

『叁』 《茶花女(1936)》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网盘资源

《茶花女》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LMgm_C13cNzBO-L-lhzvbQ 提取码:3jmp
《茶花女》
导演: 乔治·库克
编剧: 佐伊·艾金斯、弗朗西丝·玛丽恩、詹姆斯·希尔顿
主演: 葛丽泰·嘉宝、罗伯特·泰勒、莱昂纳尔·巴里摩尔、伊丽莎白·艾兰
类型: 剧情、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1936-12-12
片长: 109 分钟
巴黎风尘女郎玛格丽特约见华维尔男爵却与青年亚芒认识。后俩人在书店相遇,玛得知亚芒每天送花探病,深受感动邀其参加生日宴会。亚芒见她强颜欢笑更加怜惜,遂对她示爱。当晚男爵回来亚芒吃了闭门羹,懊悔之余斥责她无情,请求父亲资助他出国旅行。玛赶去见他并互吐心意,玛同意和男爵分手随他到乡下调养身体。亚芒父亲劝玛放弃亚芒,玛因真心爱亚芒,为其着想,骗亚芒与其分手。几个月后亚芒与男爵及玛在赌场相遇,不料亚满大赢,叫玛随他走,玛拒绝,亚芒盛怒之下加以侮辱,并与男爵决斗,男爵受伤,亚芒畏罪潜逃。玛深爱亚芒,却拒绝任何资助,病情加重,待亚芒了解真相玛已撒手人寰。

『肆』 茶花女 的介绍

http://www..com/s?tn=ytxe_pg&bs=%B2%E8%BB%A8%C5%AE&f=8&wd=%B2%E8%BB%A8%C5%AE+ppt

这里全是人家做的PPT,需要下内载一下容。

『伍』 茶花女二重唱歌词中文

茶花女来二重唱歌词中文
男:让我自们高举起欢乐的酒杯
杯中的美酒使人心醉
这样欢乐的时刻虽然美好
但诚挚的爱情更宝贵
当前的幸福莫错过,大家为爱情干杯。
青春好像一只小鸟,飞去不再飞回。
请看那香槟酒在酒杯中翻腾,像人们心中的爱情。

合:啊,让我们为爱情干一杯再干一杯。

女:在他的歌声里充满了真情,它使我深深地感动。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快乐,我为快乐生活。
好花若凋谢不再开,青春逝去不再来。
人们心中心中的爱请不会永远存在。

合:让东方美丽的朝霞透过花窗照在狂欢的宴会上

『陆』 茶花女是一部什么题材的书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结识了阿尔芒,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的爱情故事。《茶花女》是一部世界文学经典,曾被多次搬上舞台银幕。
[编辑本段]文学巨著
《茶花女》(中文)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英文) 《La dame aux Camélias》 (法文)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 (Alexandre Dumasfils 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的代表作,他为了与同为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Dumas, fils)。他本身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茶花女》是小仲马的代表作。 《茶花女》(La traviata)亦是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 Verdi)作曲的三幕歌剧。意大利文剧本由皮亚威(Francesco Maria Piave)编写,改编自亚历山大·仲马於1848年出版的小说《茶花女》(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La dame aux Camélias)。歌剧於1853年3月6日在威尼斯凤凰歌剧院(Teatro la Fenice)首演。作品名称"La traviata"译作“流浪的妇人”,或“失落的人”。 故事的原著小说,亦被改拍成电影《茶花女》(Camille)(1936)。《情陷红磨坊》(Moulin Rouge!)(2001)亦是以茶花女作蓝本改编。 《茶花女》最早由林纾(即林琴南)译作汉语。
剧本简介
剧本。法国小仲马作于1848年。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泪而死。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茶花女》就是根据他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爱好文学,音乐,谈吐不俗。一次在剧院门口咳血时被阿尔芒看见,阿尔芒甚是心痛。玛丽也非常感动,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后来阿尔芒和玛丽的感情出现了问题。一次阿尔芒回到巴黎时听说了玛丽的离去,异常后悔,愧疚,于是写出了这部文学史上的经典。在一些版本里,您会看到这本书的第一页就是小仲马为玛丽·杜普莱西写的一首诗,名叫《献给玛丽·杜普莱西》。此外,由于小仲马的母亲并不是大仲马的妻子,大仲马曾不肯相认。小仲马也借此为当时所有母亲这样的女人说话。

『柒』 茶花女哪个译本好

问题一:《茶花女》哪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好? 对于外国文学作品我是主张多看几种译本的。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著名翻译家林纾便用文言体翻译、出版了小说《茶花女》(中文译本的书名是《巴黎茶花女遗事》)。林纾的译文虽然未必完全忠实于法文本原著,但他那生动樱粗消传神、极富形象化的语言使小说《茶花女》的第一部中译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人们又陆陆续续读到了刘半农等人翻译的话剧《茶花女》和夏康农等人翻译的小说《茶花女》。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故事能够在中国的读者群中迅速流传,深入人心,外国文学翻译界的这些前辈们的努力是功不可没的。
在一九四九年至“文化革命”结束之后这长达三十年的历史时期内,《茶花女》却经历了一番曲曲折折的遭遇。这样一部重要的外国文学作品居然没有新译本奉献给新中国的读者,而旧译本的再版为数也极为有限,到了后来,《茶花女》干脆销声匿迹了,以至于在年轻一代的读者心目中,《茶花女》不仅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甚至还顶着种种不应该有的恶名。粉碎“四人帮”以后,大批外国文学名著终于重见天日,振孙先生就是在这抚一种背景下着手翻译小说《茶花女》的,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的新译本《茶花女》不仅忠实于法文原著,而且生动地表达了原作的感 *** 彩,因而受脊知到了读者的喜爱和欢迎。小说《茶花女》新译本自一九八○ 年问世以来,一版再版,至今累计印数已达百万余册,可以说是这部作品影响最大,流行最广的一部中译本。

问题二:茶花女的那个译本最好,谢谢诶! 最早的当然是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文笔很古雅,民国时,比较流行的是刘半农和夏康农的,78年骸后的,郑克鲁,王振孙的比较权威。

问题三:茶花女谁翻译的好?王振孙还是郑克鲁? 觉得郑克鲁的不错,另外一本没看过。

问题四:茶花女哪个译文版的好,哪个出版社翻译的比较好?? 上海译文出版常的最好,最接近原著,我觉得是最好的,且前面的序言和关于小仲马的介绍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见地。。。我很支持上译的版本。
人民文学的主要是看版本,序言好的才要,译林的我觉得相当不好,整个走形了,所以最喜欢的还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

问题五:《茶花女》谁的中文译本的比较好? 是应该多看几个译本

问题六:茶花女的中文译本 出版时间译者出版社1979年陈林、文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王振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夏康农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陈林、文光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年王振孙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郑克鲁译林出版社1993年黄甲年长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文光河北大学出版社1995年张保庆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赵学桥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年臧藏接力出版社1998年杨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9年黄友玲精品出版社2000年孙良方海峡文艺出版社2001年王振孙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王殿忠浙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胡小跃漓江出版社2003年夏冰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王振孙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王瑞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刘远征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李文军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齐俊红广州出版社2007年杨松河华夏出版社2007年赵虚年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陈琳秀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李登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年李雨农村读物出版社2008年谢磊广州出版社2009年水木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李玉民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刘超哈尔滨出版社2011年董强译林出版社2011年黄甲年长江文艺出版社

问题七:茶花女哪个版本好??为什么?急! 建议你看博集天卷版本的,很厚很全,字迹也很清晰,我刚好买了一凳兄本。

问题八:世界名著的最佳译本有哪些 ・俄国・
《战争与和平》-- 草婴,短期无法超越。(可惜由于草婴先生撤版,已不能出了。)
《战争与和平》-- 高植,也很好。(上海译文八十年代)
《战争与和平》-- 刘辽逸,人民文学版。
《安娜卡列尼娜》-- 草婴
《安娜卡列尼娜》-- 罗稷南(三联)
《复活》-- 汝龙
《复活》-- 草婴,这两个译本都是经典。
《前夜》-- 丽尼
《贵族之家》-- 丽尼
《父与子》-- 巴金
《卡拉玛左夫兄弟》-- 耿济之
《罪与罚》-- 朱海观 王汶
《 *** 》-- 南江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 南江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刘辽逸 楼适夷 陆风
《高尔基短篇小说选》-- 瞿秋白 巴金 耿济之 伊信
《猎人笔记》-- 丰子恺
《猎人笔记》-- 冯春,未知如何。
契诃夫作品 -- 汝龙
《当代英雄》-- 翟松年
《静静的顿河》-- 金人
《普希金诗选》-- 查良铮
《家庭的戏剧》-- 巴金
《死魂灵》-- 满涛
《一个人的遭遇》-- 草婴
《阿列霞》-- 蓝英年
《日瓦戈医生》-- 蓝英年 张秉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梅益
《谁之罪》-- 楼适夷
《苦难的历程》-- 王士燮
《往事与随想》-- 巴金,上海译文79年版。
・法国・
《悲惨世界》-- 李丹 方于,短期无法超越。
《悲惨世界》-- 郑克鲁,也很好。
《巴黎圣母院》-- 陈敬容
《海上劳工》-- 陈筱卿
《笑面人》-- 郑永慧
《笑面人》-- 鲁膺,上海译文,也相当不错。
《九三年》-- 郑永慧
《冰岛的凶汉》-- 陈筱卿
《雨果诗选》-- 程曾厚
雨果戏剧 -- 许渊冲
《包法利夫人》-- 李建吾,短期无法超越
《包法利夫人》-- 周克西(译文),也很好。
《约翰克利斯朵夫》-- 傅雷
《欧也妮葛朗台》-- 傅雷
《高老头》-- 傅雷
《幻灭》-- 傅雷
《巴尔扎克中短篇小说选》-- 郑永慧
《恶之花》-- 钱春绮
《茶花女》-- 王振孙
《红与黑》-- 郝运
《巴马修道院》-- 郝运
《都德小说选》-- 郝运
《一生 漂亮朋友》-- 王振孙
《吉尔・布拉斯》-- 杨绛
《莫里哀喜剧六种》-- 李建吾
《娜娜》-- 焦菊隐
《吉尔布拉斯》-- 杨绛
《基督山伯爵》-- 蒋学模
・德国・
《浮士德》-- 郭沫若,1959年人民文学版。
《浮士德》-- 董问樵,1983年复旦大学版。
《浮士德》-- 钱春绮,1982年上海译文版。
《浮士德》-- 绿原,人民文学版。
《少年维特之烦恼》-- 郭沫若
《席勒戏剧诗歌选》-- 钱春绮等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冯至 姚万昆
・英国・
《唐璜》-- 查良铮
莎士比亚戏剧 -- 朱生豪
《莎士比亚悲剧四种》-- 卞之琳
《傲慢与偏见》-- 王科一
《孤星血泪》-- 王科一
《牛虻》-- 李Z民
《卡斯特桥市长》-- 侍桁
《性心理学》-- 潘光旦
《雪莱抒情诗选》-- 查良铮
《一九八四》-- 董乐山
《鲁滨逊漂流记》-- 徐霞村
《德伯家的苔丝》-- 张谷若
《无名的裘德》-- 张谷若
《还乡》-- 张谷若
《大卫?考坡菲》-- 张谷若
《呼啸山庄》-- 张玲 张扬
《名利场》-- 杨必
《傲慢与偏见》-- 张玲 张扬
《失乐园》-- 朱维之
《福尔赛世家》-- 周煦良
《董贝父子》-- 祝庆英
・美国・
《瓦尔登湖》......>>

问题九:茶花女cd版本哪个最好 建议用上海译文出版社的。 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最好,最接近原著,且前面的序言和关于小仲马的介绍也是很好的,全面而有见地。人民文学的主要是看版本,王振孙的译本就不错。译林的不好,整个走形了,所以还是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译本好。

问题十:「茶花女」有这个句子的译者和出版社版本。我不够富,不能像我希望的 70分 我喜欢这句话

『捌』 茶花女的主要内容概括(中文)

<<茶花女>>的意大利名称为Traviata,原意为"一个堕落的女人"(或"失足者"),一般均译作"茶花女"。歌剧描写了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社交场上一个具有多重性格的人物--玛格丽特。她名噪一时,才华出众,过着骄奢淫逸的妓女生活,却并没有追求名利的世俗作风,是一个受迫害的妇女形象。虽然她赢得了阿尔弗雷德·阿芒的爱情,但她为了挽回一个所谓体面家庭"的"荣誉",决然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使自己成为上流社会的牺牲品。剧情梗概是因喜爱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原是一名商店职员,沦落为娼妓后,虽然过着一掷千金的生活,但精神与肉体上却蒙受着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位青年阿芒,阿芒已在暗中爱了她4年。见面后,玛格丽特正巧发病,其他人对此漠不关心,而阿芒却真诚地照护她、体贴她。玛格丽特深受感动,接受了阿芒的爱情。

为了摆脱那种奢华但又令人窒息的环境,她倾全部积蓄,与阿芒到乡间居住,平静的生活中两情缱绻,十分恩爱。不料阿芒的父亲闻讯后大怒,赶来乡间兴师问罪,当他得知玛格丽特对自己儿子确是一片真心后,有所触动,但仍坚决要求她与儿子断绝关系。玛格丽特考虑到阿芒将来的幸福,忍痛答应阿芒父亲的要求,给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称自己已做了别人的情妇,又重回巴黎。阿芒不知内情,指责她为了享乐而负心绝情。玛格丽特遭此打击,顿时晕倒,病情加剧,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亲才将真情告诉儿子,阿芒怀着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后带着无法实现爱情与家庭幸福的遗恨,离开了人间。

热点内容
花店创业分享 发布:2025-02-02 09:45:22 浏览:802
西兰花炒豆芽 发布:2025-02-02 09:39:00 浏览:474
红掌怎么插花 发布:2025-02-02 09:34:03 浏览:509
一枝玫瑰花的包装方法 发布:2025-02-02 09:29:19 浏览:174
泥炭盆栽 发布:2025-02-02 09:28:30 浏览:624
紫罗兰妈咪 发布:2025-02-02 09:18:16 浏览:392
七夕搞笑钻石 发布:2025-02-02 08:44:44 浏览:798
舒亦花卉 发布:2025-02-02 08:35:02 浏览:923
花语为暗恋的花 发布:2025-02-02 08:33:02 浏览:24
全网花店 发布:2025-02-02 08:23:54 浏览: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