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樱花纪念品
① 武大保留的樱花是日本人侵占时候留下的这种误解是如何产生的
日军从本国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栽植的时间,最早应是在1939年。一般认为,日军在此种植樱花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因此,珞珈山的这第一批樱花,可以说是日本侵华的罪证,国耻的象征;同时也是今日武大樱花的缘起。
据当时留守校园的武大老一代园林工人回忆,日军当年在武大种下的日本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抗战胜利后,武大于1946年10月复归珞珈山;1947年3月,武大生物系师生观察发现,校园里共有28株樱花树开花,它们均匀地分布在老斋舍三个拱门之间及其两侧的四个门栋前(每个门栋前各有7株)。
到了1949年初,有人建议将樱花树砍掉,而当时驻守武汉的国军将领张轸师长被中共地下党策反,于3月份投诚后表示,武汉大学是座宝库,里面的一草一木都要保留,于是樱花树得以保存。
1957年,武汉大学主管部门对这些樱树进行了更新。1973年,武大农场又从上海引进了一批山樱花,同时再次更新了已老化的樱树。由于樱花树的生命周期很短,一般只有二三十年,1939年由日本人种下的第一批日本樱花,50年代更新时已基本死绝。
因此,我们今天在武大樱花大道上所看到的日本樱花,已远非当年日军所留下的花种了,而多为原种的第二、第三代。近20年来,武大园林工人还不断对其进行补栽。
日本国的樱花再次来到武大珞珈山,已经是30多年以后的事情了。但这次已非国耻的印记,而是和平与友谊的象征。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大山樱,其中800多株留在了北京,种植在玉渊潭、植物园及陶然亭等京城几大公园里(虽然呵护有加,但绝大部分樱花还是死去了)。
100株植于周恩来曾居住过的南京梅园新村;由于周恩来也曾在武汉大学居住过,于是中央有关部门便将其中50株转赠给武汉大学,由园林部门栽植于半山庐前,1976年开花。
1983年1月15日,为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京都府日本友协和日本西阵织株式会社的迁先生向当时在京都大学学习的武汉大学生物系教师王明全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经王明全转赠给学校后,栽植于枫园三舍南侧公路边和樱园附近,1986年全部开花。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广岛中国株式会社内中国湖北朋友会砂田寿夫先生率团访问武汉大学,赠送樱花树苗200株,后栽植于八区苗圃。
② 玉渊潭樱花开得真旺,我国还有哪些观樱圣地
春天是樱花开放的时节,春暖花开到处鸟语花香的,正是人们喜欢出行的日子。随着清明节前的一段雨季离去,天气渐渐晴朗起来,温度也舒适宜人,到处都变得清脆鲜艳,游玩的人在开始寻找赏樱花的地方,位于北京市的玉渊潭是一个赏樱的好去处。北京人口众多,到了假期上班族也都出来了,都选择去玉渊潭看樱花,于是到处挤满了人显得热闹非凡。
不管是去哪个地方,只要心情愉快就好,春季是天气多变的时候,大家出门旅行要随身携带备用衣服,玩得开心。
③ 武大女生拾千片樱花送校友,她为校友制作了怎样的特殊礼物
这个女生为校友制作了樱花瓶,看起来非常的漂亮,同时也包含了满满的心意。每年的3月份都是武汉大学樱花盛开的时期,每到这个时候就会有很多游客来这边赏花。这位女生原本是2020年的本科毕业生,当时因为疫情的影响,他们并没有拍摄毕业照,甚至也有很多人连毕业典礼都没有机会去参加。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礼轻情意重吧,一片小小的樱花虽然并不值钱,但是其中却包含了很深的情谊。
④ 武大女生做樱花瓶寄校友,你觉得这样的礼物有意义吗
最近武汉大学一位研究生把飘落在地的樱花花瓣拾起来做成了樱花瓶,寄给去年毕业的近30位老同学的新闻,引起了不少网友们的关注,更是让大家感觉到非常的暖心,那么这样的方式用来纪念同学情谊到底有没有作用?有时不值得我们来学习呢?
这不仅没有破坏掉校园里面原有的风景,同时还给很多飘落在地的樱花,找到了新的价值,另外也减轻了清洁工人的压力,可以说这样的方法也是一举多得,所以通过多个方面来综合进行分析,大家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样的方法还是特别值得我们提倡的。
当然像武汉大学这样有着风景优美环境的学校,数量可能并不是特别多,但是任何学校里面都会有着自己独特的特色,可能在很多地方看来都是稀奇平常,但是在这个学校里面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那么大家在给自己的同学送出礼物的时候,就可以选择这些有着独特意义的物品,让他们来寄托学校对于这些学生的关爱,也让这些学生能够永远记住自己的母校。
⑤ 武大樱花的观后感
三月是花的世界,也是樱花开放的季节。
因为学习,我第二次来到武汉这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有黄鹤楼、东湖、珞珈山以及武大的樱花,特别是武大的樱花,是我最向往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樱花的美丽,也因为它在武汉大学校园里,有几分文化底蕴。一下火车,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的'和同事一起去武大看樱花。怕晚去一会儿樱花就会凋谢。
恰逢周末,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旅客如织如潮,上万计的游客慕名而来。从武大正大门沿自强大道到樱花大道都是人山人海,一路都是拍照的人。正逢樱花节,路边摆有各种围绕樱花为主题的纪念品,还有武汉本地和全国的名小吃,在赏花之余还可以品尝美食。
武大樱花开于三月中旬,至下旬最为鼎盛,花期较短,仅13-20天左右。武大校园内的樱花最早由侵华战争时期占领武汉大学的日本军人所种植,武汉三镇光复后,武大的师生们又引进了更多的樱花品种,周恩来总理也曾于1972年转赠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送的其中50株大山樱给武汉大学,经过多年来的培育已经形成很大的规模。
一说樱花,就会想起日本,我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但我喜欢樱花。它的花语是:生命、幸福一生一世永不放弃,一生一世只爱你,命运的法则就是循环,等你回来。樱花,敢于不掩饰自己美丽的芬芳留下自己的娇美给路人评说。美好的东西总是有太多的人去追寻,我也不例外,也是一个追求美好事物的人。
流年似水,一去不返。看见自己走过的青春岁月,有些好生欢喜和悲娱,我有时不敢想自己的事情,任何的冥思苦想只会打乱我生活的节奏,我宁愿埋入自己的世界里,看那风轻云淡,看那云卷云舒。樱花也是如此,盛极一时,也无法逃脱衰落的局面。在生命的最绚烂时刻,有着无数人的追捧,渐渐地,花凋叶落,在没有过多的留恋,有的或许是一些伤感和落寞。
总感觉美好事物的渐渐离去是生命中的一种悲哀,一种无助。人定胜天?为何阻止不了樱花的凋零?为何改变不了人那复杂的情怀?人还是如此的弱小。
唯只感叹花落如此,人如斯。
⑥ 武汉大学的樱花怎么来的,为啥那么出名
樱花女神
⑦ 武汉大学的樱花有百年的历史吗
武汉大学的樱花没有百年历史,1939年春之前,武汉大学校园内并没有樱花。这之后,侵华日军从本国运来樱花树苗,在武大珞珈山校园里种下了象征国耻的、最早的一批樱花树。
1973年,有关部门将日本友人赠送给周恩来总理的20颗“山樱花”(又名“福岛樱”、“青肤樱”等,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转赠武大,由学校栽植于珞珈山北麓的半山庐前。1989年春,武汉大学还从东湖磨山植物园引进了原产于我国云南的“红花高盆樱”16株,栽植在校医院旁。
1992年,在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之际,日本对华友好人士赠送“日本樱花”树苗约200株,栽植于人文科学馆东面的八区苗圃。武大校内樱花约1000多株,以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大叶早樱和红花高盆樱4种为主。这些花既有侵华日军当年所留下的“国耻之花”,也有中日恢复邦交后由日本友人多次赠送的“友谊之花”。
提起武大樱花最初的来历,这里面还有一段曲折的历史往事,它记载了一段令人辛酸的国耻。20世纪30年代,初创的国立武汉大学在珞珈山大兴土木,辟山建校,逐渐将这片原本乱石丛生、坟冢遍地的荒山野岭,变成了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校园。经过9年的植树造林,珞珈山林木葱茏,花丛掩映,成为华中最好的植物园,被郭沫若盛赞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然而,正当武大的发展势头蒸蒸日上之时,日寇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节节败退,半壁河山很快沦于敌手。至1938年初,武汉形势吃紧,武汉大学亦是岌岌可危。这时,郭沫若来到武汉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并于4月底住进了珞珈山。而在此时,为了躲避战火,武大正在举校西迁到他的家乡——四川乐山。10月底,武汉三镇沦陷,武大珞珈山校园亦遭日军侵占。
后来,郭沫若在其回忆录《洪波曲》中写道:“在这大学区域还有最好的防空设备,有因山凿成的防空洞,既深且大,也有高射炮阵地环列在四周。但却不曾遭受过一次轰炸。敌人是应该知道这儿是做着军官训练团的,有高级的人员集中着,但它却从不曾投过一次弹,尽管对于武昌城是炸得那样频繁,而每次敌机的航路又都要经过这大学区的上空。
“我们在当时是作着这样的揣测:无疑敌人是爱惜这个地方,想完整地保留下来让自己来享福。
“这揣测,后来是猜中了。敌人占领了武汉之后,把大学区作为了它的司令部。”
而事实也正是如此,1938年10月24日,在日军攻占武汉前夜,九江的日寇华中派遣军前方指挥所畑俊六(甲级战犯,战后被判处死刑)向所属部队下达了进占武汉及入城后的注意事项,其中第11项规定:“须保护汉口、汉阳、武昌的建筑物、庙宇、大学、图书馆、博物馆(见附表所列)。”在这张附表中,“武汉大学”的名字赫然入列。第12项又指出:“武汉有各国租界及使馆,本军一举一动世界瞩目,因此正是以实际行动宣扬皇威,使其理解皇军真姿的绝好时机,所以每人对此务须慎戒,且鉴于过去之教训,防止因日久而松懈。再,武汉为本军今后长驻和作战之基地,一切建筑、设施,严禁破坏。”由此可见,慑于由诸如南京大屠杀等“过去之教训”所激起的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日军在侵占武汉之后,没有进行过类似的大规模屠杀行为;而出于自行享用之目的,日军果然将武汉大学珞珈山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
早在1938年7月,当武大校长王星拱和迁校委员会委员长杨端六率领最后一批师生离开珞珈山前夕,曾委托以汤子炳(又名汤商皓)先生为首的五位教职工留守护校。汤商皓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后东渡日本留学深造;1937年抗战爆发后,携其日本夫人铃木光子回国,并返校任教;抗战胜利后去台湾参加接收工作,后又辗转任教于台北各大专院校;1979年赴美国定居,1997年去世。1985年5月,汤老回到阔别多年的珞珈山母校参观访问,其间负责接待的校友总会刘以刚老师,曾委托当时一道陪同的、汤老当年的同窗学友张培刚先生问及武大校园内樱花树的来历,并请求汤先生将此事写成文章。汤先生回美国数月后,寄来一篇《1985年回国重游珞珈母校武大忆往感怀记》,详细叙述了这段历史,以当事人对自己亲身经历的珍贵回忆材料,弥补了抗战期间珞珈山这段史实的不足。
⑧ 武汉大学的樱花的来历
武汉大学的樱花,却是与抗战的一段屈辱历史有关,武大最初并没有樱花,他们原本内是,清华日军所种植。
武汉容大学就这样被种上了樱花,日军所种的樱花不超过30株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樱花大道上,樱花的寿命一般只有几十年,到了五六十年代,日军所种的第一批樱花已基本死亡,1972年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向周恩来总理赠送了1000株樱花,由于周总理曾经在武汉大学居住过,所以武汉大学也被转赠20株,这样逐渐的繁殖越来越多。
⑨ 武汉大学的樱花是日本人种的吗有什么记载
每年到了一定的季节,武汉大学的樱花就会盛开的非常美丽。有很多人会比较好奇,那么这批樱花到底是来自于哪里,会有什么样的历史。其实这批樱花是来自于日本,而且也就是大家所说的日本人种的。
三、总结
不管大家选择去哪里看樱花都要提前做好攻略,因为现在疫情还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大家如果要远行去看樱花,那么一定要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要提前想好交通工具,而且在出行的时候也要佩戴好口罩和一次性的手套,这样可以防止大家被感染,而且在选择去的目的地也要提前订好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