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梅花奖得主名单
⑴ 银川市秦腔剧团的主要演员
柳 萍 女,国家一级演员,“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中国剧协理事,全国青联委员, 宁夏文联副主席,宁夏剧协副主席,宁夏青联常委,银川市青联副主席;宁夏九届人大代表,银川市十届政协常委,银川市优秀专家,宁夏“313”人才工程奖获得者,宁夏2004年“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现任银川市秦腔剧团团长。工小旦、花旦、武旦;
1998年被陕西省电视台金牌戏曲艺术栏目《秦之声》特邀参加西北地区秦腔艺术青年新秀联袂电视实况演出;
1997年 在9 7“广厦昊都杯”宁夏十大杰出青年文艺家评选活动中当选为杰出青年文艺家;
2000年11月,饰演大型秦腔改编剧《狸猫换太子》上、下本主要人物刘妃荣“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2002年4月,荣膺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2年和2004年,先后两度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录制四期秦腔名段节目。
岳双七,男,国家二级演员, 银川市戏剧家协会理事。 工须生。
2000年10月领衔主演《狸猫换太子》一剧中陈琳荣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
2002年和2004年,先后两度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录制两期秦腔名段节目。他还在《劈山救母》、《金沙滩》、《八件衣》、《法门寺》、《玉凤簪》等数十本剧目中担任主演,并在唱功及表演方面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具备了形神兼备的表演素质。
屈莲英 女,国家二级演员,银川市戏剧家协会会员。 工须生。
2000年主演折子戏《新杀驿》(饰吴承恩)在第四届银川地区专业青年秦腔演员展演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00年10在西安“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参赛剧目《狸猫换太子》(上本)中主演宋真宗赵恒,该剧上本荣获优秀剧目奖,她清唱的《生死牌》选段(饰黄伯贤)荣获清唱一等奖 ,
2002年11月在兰州“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参赛剧目《杀驿》中主演吴承恩荣获表演一等奖;
2002年和2004年,先后两度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录制两期秦腔名段节目。
张新侠 女,国家二级演员,银川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工青衣。
2000年11月,在西安“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参赛剧目大型秦腔改编剧《狸猫换太子》(上本)中主演李妃,该剧上本荣获优秀剧目奖;与此同时,她清唱的《杨门女将》选段(饰佘太君)荣获清唱一等奖;
2001年主演的《卖妙郎》、《卷席筒》、《狸猫换太子》(上本)等被陕西太平洋影音公司录制影碟发行;
2002年11月,配演折子戏《看女》(饰亲家母)荣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折子戏比赛表演三等奖;
2003年11月,领衔主演折子戏《卖子》(饰刘会英)荣获“首届西北五省(区)首府市秦腔名家新秀折子戏精品荟萃演出”优秀表演奖;
2002年和2004年,先后两度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录制两期秦腔名段节目。
徐宝林 男 ,国家二级丑角演员。
早期随父徐惠民学艺,后师承席子才、龚乃中、钟新民等大师学艺。曾任银川市秦腔剧团副团长、团长、中国剧协会员、宁夏戏剧家协会理事、银川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银川市第六届青联委员、银川市振兴秦腔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2000年在《狸猫换太子》中饰郭槐获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表演奖;
2000年和2001年连获宁夏宁创文学基金一等奖、银川市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
2001年在小品《人活一口气》中饰双喜荣获第二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二等奖;
2002年元月应邀参加了在西安举办的西北五省(区)春节戏剧晚会特别节目--西北名丑闹长安。 赵瑞钢 男、国家二级丑角演员,银川市剧协会员。
2000年11月,领衔主演大型秦腔改编剧《狸猫换太子》(下本)中的范中华在西安“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荣获优秀表演奖,该剧下本同时荣获剧目奖;
2004年5月,主演小品《爷们儿结扎》(饰牛娃)荣获第二届山东博兴国际小戏小品艺术节比赛表演银奖。
杨萍 女, 国家二级演员,银川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工小生。
曾在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周仁回府》中的周仁、《谢瑶环》中的袁行健、《火焰驹》中的李彦贵、《三滴血》中的周天佑等一系列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并多次获得省(区)级及地市级奖励。
2003年11月,主演折子戏《娄昭君(逼宫)》(饰魏明帝)荣获;“首届西北五省(区)首府市秦腔名家新秀折子戏精品荟萃演出”优秀表演奖;
2004年,曾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名段欣赏》栏目录制一期秦腔名段节目。
邵晓玲 女,国家二级演员 ,宁夏剧协理事,银川市剧协理事兼副秘书长,工小生。
2000年11月,主演大型秦腔改编剧《狸猫换太子》(下本)中新皇赵桢在西安“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荣获表演奖,该剧下本还荣获剧目奖;
2001年4月,参加演出的戏剧小品《人活一口气》(饰女主人公杏花)荣获“第二届中国曹禺戏剧奖 -小品小戏奖”暨中国剧协百优小品大赛剧目二等奖及个人表演奖。
2004年9月,她与柳萍合作演出的《小宴》代表银川市远赴日本松江市访问演出。邵晓玲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表演严谨细腻、刻划生动传神、台风洒脱大方等艺术风格特点和优良的艺德表现,成为深受区内外广大观众喜爱的优秀青年女小生演员。
张卫东 男,国家二级武生演员,银川市剧协会员。
2000年11月,领衔主演《汉宫惊魂》(饰刘秀)在西安“首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折子戏比赛中荣获优秀表演奖;
2002年7月,领衔主演的《汉宫惊魂》被自治区文化厅推荐参加湖南长沙全国地方戏曲折子戏评比展演暨全国优秀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并在比赛中荣获三等奖。
白大平 男,国家二级演员,工花脸、小生。
2002年11月,主演折子戏《白逼宫》(饰汉献帝)荣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折子戏比赛表演三等奖;
2003年8月,主演小品《甜甜的日子、浓浓的情》(饰村长)荣获第三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二等奖;
虎淑蓉 女,国家二级演员,工媒旦、老旦。
2001年6月,领衔主演小品《疼孙子》(饰外婆)荣获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比赛银奖;
2002年11月,主演折子戏《看女》(饰柳树精)荣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折子戏比赛表演一等奖;
2003年8月,主演小品《甜甜的日子浓浓的情》(饰金花)荣获第三;“中国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二等奖;
沈银华 男,国家二级演员,银川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工须生。
1997年8月,主演戏剧小品《鱼塘会》(饰李富山)荣获文化部第七届群星杯金奖;
2002年11月,撰写的论文《依“情”而歌》在兰州荣获第二届中国秦腔艺术节论文研讨一等奖;
2003年2月,荣获“银川市文学艺术家突出贡献奖”。
李小雄,男,国家二级演员,第二十四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1985年7月,年仅16岁的李小雄考入甘肃省定西地区戏曲学校学习戏曲表演艺术,主攻文武须生行表演。2007年5月,他进入银川市秦腔剧团。2009年4月14日,戏剧梅花奖决赛北方片区比赛在河南平顶山开赛,李小雄带着参赛曲目――秦腔折子戏《杀庙》、《寇准背靴》、《太庙请罪》角逐梅花奖。在银川市秦腔剧团的配合与支持下,他凭借扎实的唱功和精湛的表演技艺,从50多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取了第二十四届梅花奖。李小雄曾先后在《斩姚期》、《野猪林》、《铡美案》《金沙滩》、《八件衣》、《黑叮本》、《闯宫抱斗》等数十个传统及现代剧目中担任主演。多年来,他的舞台基本功、高难技巧、唱功做功及艺术刻画功力日臻成熟,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具备了形神兼备的素质。
罗晓英 女,国家一级演员,原银川秦腔剧团团长,代表剧目《祝福》、《狸猫换太子》、《洪湖赤卫队》、《杨门女将》、《红灯记》等等
此外剧团演员还有鱼量 龚龙岗 李梦聪 李媚 王凡 王慧 邓文 孙小鹏 杜银凤 朱小丽 吴冰  李亚兰 侯艳等著名演员和青年新秀。
⑵ 秦腔十大名旦排名
秦腔十大名旦排名从前往后分别是: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窦凤琴、侯红琴、雷通霞、苏凤丽、李淑芳、惠敏丽。
1、李梅
李梅擅长正小旦,能够熟练运用秦腔、眉户、碗腕腔的技巧,因此被人称为“三门抱”。李梅还是我国的国家一级演员,曾在陕西第十三届中国戏剧中获梅花奖,还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担任团副。曾主演过《杨七娘》、《鬼怨杀生》、《隔门闲》、《西湖遗恨》、《留下真情》、《迟开的玫瑰》、《西部风景》等剧。
文化特征
秦腔作为一种地方文化,其中最大特点是所谓的唱、念全都是以陕西关中方言为基础的,同时也融人了我国汉唐时期的一些诗、词、曲的语言,这些语言特点与音乐特点相融合,共同形成了秦腔艺术独特的声腔风格,即语调高亢激昂、语音生硬、语气硬朗结实等。
秦腔的唱词语言节奏也是非常丰富的,唱词结构是永言体,唱词的句子按照表现思想内容的需要有长有短,但其句式基本上可归纳为十字句、七字句、五字句、散文句等。常见的有十字句和七字句,也就是整出戏词如同一首无韵诗歌一样排列整齐。
秦腔的唱腔为板式变化体,也就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的变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秦腔唱腔包括“板路”“彩腔”两部分,板路有二六板、慢板、箭板、二倒板、带板、滚板等六类基本板式。
彩腔,俗称“二音”,音高八度,多用在人物感情激荡,剧情发展起伏跌宕之处。秦腔用假嗓唱出,其中的拖腔必须归人“安”韵,一句听下来饱满酣畅,极富表现力,这也是秦腔与其他地方戏曲不同的地方。
⑶ 获得戏剧梅花奖的演员不少,哪几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梅花奖是咱们国家对戏曲表演者的最高奖项,之所以叫“梅花奖”,可能是有一句话叫“梅花香自苦寒来”,从事戏曲表演艺术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就这个意思吧,获此殊荣实属不易,我自己猜想获得大奖的表演者必须有自己的代表作吧。从84年到现在举办了27届了,加上全中国大小剧种几百个,期间涌出的艺术家何其多!戏曲表演是舞台艺术,是立体呈现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舞台上讲究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是为“四功”,手眼身法步叫做“五法”),讲究人物的塑造要有血有肉,要立体,要有 情感 上的跌宕起伏,很不容易。所以就有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一说。
现在说正题,我是陕西人,只对我们省的地方剧种回答一下。西北五省主要流行秦腔,是梆子腔的鼻祖,很古老的一个剧种了。按照戏曲艺术的行当来说:生旦净丑,千生万旦,一净难求,丑行更是人才稀缺。所以,戏曲梅花奖更多的讲的是生角和旦角行当。这个秦腔生角旦角梅花奖获得者数不胜数,但本人生角喜欢李爱琴老师、李东桥老师、红生的康建海老师、刘随社老师,还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的包东东老师,他们各自都有很精彩的作品呈现,就不一一列举了。旦角更喜欢省戏曲研究院马友仙老师,三意社肖(玉玲)派的侯红琴老师,还有甘肃“陇上金凤凰”之称的窦凤琴老师。她们在各自的舞台上塑造人物活灵活现,十分鲜明,有自己的特色或者叫特点,有的都成了秦腔大家,成绩斐然,毋庸讳言。
其实,秦腔戏曲舞台上涌现的好演员不在少数,尤其是民间,也是高手频现。(比如甘肃的羊倌)真正的高手在民间,这样最好了,秦腔艺术植根在老百姓的沃土中一定会薪火相传生生不灭发扬光大的。[微笑]
尚长荣是给我印象很深的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他曾三次获得梅花奖,是唯一获得梅花大奖的演员。
尚长荣出身梨园世家,父亲是四大名旦尚小云。尚长荣本工花脸,发声自然,非刻意模仿,能以传统程式刻画人物,演绎的每个人都能生动感人。他不但能把《李逵探母》《将相和》等前辈演红的剧目演出新意,还创新排演了《曹操与杨修》《廉吏于成龙》等新编 历史 剧。剧中的快原板等在继承的基础上确有发展和创新,令人耳目一新。
再一位令我推崇的是二度梅获得者河南豫剧演员李树建,他是豫剧李派的创始人,是国家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在传统豫西调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创立了唱腔深沉委婉低回醇厚,表演生动感人催人泪奔的豫剧新流派。新创剧目《程婴救主》《清风亭》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再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梅花奖得主是现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火丁。张火丁是京剧的大青衣宗程派。她曾受教于很多程派名家,后拜在赵荣琛名下。张火丁继承流派又不拘泥流派。把刻化人物放在首位。她的唱腔深沉委婉迂回幽咽。非常感人心魄,比传统的程派更好听更有新鲜感。她演的传统戏中规中矩,新编剧出彩出新。由她首演的现代京剧《江姐》是样板戏后最成功的新编戏之一。不但好看好听还满满的释放了正能量。里面的唱段《红岩上红梅开》和《绣红旗》以及《春蚕到死丝不尽》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李梅,李娟,齐爱云,窦凤琴,侯红琴,李小锋,李淑芳,惠敏莉,李东桥,任小蕾,张蓓,袁丫丫,谭建勋,张涛,孙存蝶,李君梅,窦凤霞,李小青,雷通霞,柳萍等。他们的梅花奖实至名归。我心中的梅花奖还有康亚婵,丁良生,马璐璐,薛广民。
中国戏剧梅花奖,始于1983年,取意“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旨在表扬在戏剧领域取得成就的中青年艺术家,苦尽甘来,予以肯定。作为爱好秦腔文化艺术的西北人,当然我们最为关注的就是获得梅花奖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因为这是戏剧界的最高荣誉勋章!
苏凤丽,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人。秦腔旦角演员,2013年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是秦腔泰斗李正敏先生(敏派)传人、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女士亲传弟子,主攻正小旦,擅长唱腔表演大家闺秀,其风格大气流畅,追求内秀。在艺术上不张扬,实实在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对自己的艺术要求非常严格。在唱腔上比较讲究,做工细腻。为人谦和,业务是老乡吧,印象深刻。可谓庄浪大山里飞出来的金凤凰!
韦小兵, 祖籍甘肃省庄浪县,现为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花脸演员。第28界梅花奖获得者。1986年,11岁的他因为爱好和特长,以优异成绩考入甘肃省庄浪戏校学习秦腔表演艺术, 1989年7月戏校毕业后在甘肃省庄浪县秦腔剧团参加工作、一干就是13年,从艺以来,足迹几乎走遍了陕甘宁喜好秦腔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把自己的汗水挥洒在了秦腔艺术的大地上。其唱腔宽宏有力,质感强,风格独特,深受观众喜爱。他和苏凤丽都是庄浪人的骄傲。每次回家乡来演出,乡亲们都热烈欢迎,他两也很谦和,总是说回乡演出感觉亲切,也算是汇报演出!
谭建勋,陕西凤翔人,18界梅花奖获得者。主攻小生,须生。谭建勋戏路很宽,小生、须生都能演,他的《斩姚期》不论做工还是唱腔都堪称精品,他做派稳健大气,唱腔很有感染力,为人真诚敬业。在庄浪来演出过几次,其《周仁回府》感情饱满真挚,感染力强,令观众落泪!
还有其他梅花奖得主,都非常出彩,不在一一列举,你心中的醉美梅花是谁?分享给大家听听!
刘长瑜——她就是一个为戏而生的一个人!她扮相好,声腔好,表演好,修养好!
她塑造了一系列只属于她的艺术形象,活泼可爱的梅香,俏皮的春草,悲情的燕燕,温婉的乐昌公主………还有那个坚强不屈,英勇顽强的小铁梅。无疑,这些角色已经成了中国戏曲画廊中最具光彩的艺术形象!
舞台上的她光芒四射,舞台下的她温婉可亲!
她就是一朵雪中红梅,花色娇艳动人,馨香扑鼻暖心。这就是常说的德艺双馨吧!
这在戏剧界是不多见的!
最喜欢的梅花奖获得者是李胜素和于魁智,她们是最美的一对舞台表演艺术家,唱 念 做 打 堪称一流!还有王艳和孟广禄的演唱也是我的最爱!她们的演唱及表演,功底扎实,潇洒自如!
梅花奖是戏曲届的最高奖项,今天咱们其它戏曲奖项不谈,专门来谈一谈近年来秦腔的梅花奖获得者。下面是第三届到第24届秦腔梅花奖获得者名单。
第3届 李东桥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届 戴春荣 秦腔《卓文君》
第13届 李 梅 眉户《留下真情》
第14届 窦凤琴 折子戏《斩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届 雷通霞 折子戏《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
第17届 候红琴 秦腔《火焰驹》
第18届 谭建勋 秦腔《飞将军李广》
第18届 孙存蝶 秦腔《柳书传奇》
第18届 李 娟 秦腔《杨七娘》
第19届 柳 萍 折子戏《武松杀嫂》《月下来迟》《打神告庙》
第21届 李小锋 折子戏《白逼宫》《打柴劝弟》《盘肠战》
第21届 齐爱云 秦腔《郑英娇》
第21届 边 肖 折子戏秦腔《白逼宫》陇剧《坐楼杀惜》《苏武归汉》
第23届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届 王新仓 折子戏《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届 张小琴 折子戏《斩窦娥》、《杀狗劝妻》、《劈棺惊梦》兰州戏曲剧院
第23届 张哓琴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月下来迟》《李逵探母》青铜峡文工团
第24届 张 蓓 折子戏《虞姬泪》《杀狗》《鬼怨.杀生》
第24届 惠敏莉 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第24届 屈巧哲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背女》《赶坡》
第24届 李小雄 折子戏《杀庙》《寇准背靴》《太庙请罪》
截止到第24届,秦腔演员共有22人获得秦腔梅花奖 。他们是秦腔届的精英,秦腔届的顶梁柱,是观众心目中的名家!
问那几位演员留下的印象最深,我说他们都不错,是秦腔届的骄傲!至于印象最深的演员,我来说说。
第一、窦凤琴,甘肃省秦剧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先后在30多部戏中,担任女主角,代表剧目有《白花曲》、《斩秦英》、《窦娥冤》、《玉蝉泪》、《梨花情》、《思源》等。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汲取秦腔艺术丰富营养的同时,又把民歌、流行歌曲的一些发声、行腔的特色,溶入秦腔演唱之中,高亢嘹亮而又委婉细腻,在秦剧旦行表演艺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演唱风格,有“陇上金嗓子”、“秦腔界的金凤凰”之美称,与谭建勋、张兰秦并称为“陇原三俊杰”。
第二、雷通霞,1967年出生,甘肃省靖远县人。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六届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甘肃省剧协副主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攻正旦、小旦。秦腔肖派传人,师承国家一级演员、着名秦腔表演艺术家肖玉玲和京剧表演艺术家陆淑绮。代表剧目有《官鹅情歌》、《王宝钏》、《秦香莲》、《胡杨河》、《窦娥冤》、《女儿如花》、《黎秀芳》等。
她的成就最主要的是把肖(玉铃)派艺术传承和发扬,肖派的戏她演的惟妙惟肖!
第三、李小峰,1965年出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副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秦腔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二十一届中国"梅花奖"获得者。主攻文武小生。他先后在《白逼宫》、《周仁回府》、《清水衙门糊涂官》、《打柴劝弟》、《西湖遗恨》、《花亭相会》、《盘肠战》、《寇准升堂》等几十个大小剧目中担任主要角色,以娓娓动听的唱腔、扎实的功底塑造了众多性格迥异的舞台艺术形象。
当然,其她梅花奖得住我也很喜欢,比如王新仓、侯红琴、李梅、李娟张蓓等名家都很厉害,是秦腔届的翘首,我同样也爱他们!
大家好,我是老芦听戏,今天说说我最喜欢的梅花奖演员,京剧程派演员张火丁。
张火丁作为当今京剧舞台少数极富艺术魅力与个人魅力的领军人物,“程腔张韵”早被戏迷们口口相传。张火丁的演出,常常一票难求。她的程派唱腔收放合度,充分又得体,每一个小腔从她沉敛的嗓音中细细地、清晰完整地吐出来,迷倒了无数观众,更为她赢得了“第一票房青衣”的美誉。张火丁以极佳的天赋和良好的悟性,很快成长为程派后学中的佼佼者。其音色纯正幽远,行腔低回婉转,表演节奏鲜明,身段丰富多彩。
我最爱的是《锁麟囊》,尤其是2015年2月7日,上海大剧院的演出给我印象最深,戏中登朱楼水袖的表演堪称一绝。后来这一次的演出看了很多遍,很是过瘾,爱听、爱看。我也就成了火粉,没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就是喜欢张火丁。这就是我的回答,一个京剧爱好者的偶像张火丁。
昆曲名家张继青,首届梅花奖榜首;京剧名家尚长荣,首位梅花大奖(三度梅)获得者;
梅花奖是两年选一次,这是颁给那些在艺术上有极高成就的艺术家,也是对艺术家最高的奨励。我映象最深刻的是京昆表演艺术家裴艳玲先生,她是位女性,但表演的男性角色那真是绝了。记得60年看她演的"林冲夜奔"心里真是崇拜到五体投地,裴先生把林冲的绝望,孤独,沧凉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唱,午,动作配合得丝丝入扣。裴先生的表演称得上是到了戏剧表演的最高境界,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地,她是我国戏剧界的国宝级人物。
⑷ 秦腔梅花奖有几位
第3届 李东桥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届 戴春荣 秦腔《卓文君》
第13届 李 梅 眉户《留下真情》
第14届 窦凤琴 折子戏《斩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届 雷通霞 折子戏《失子惊疯》、《探窑》、《谢瑶环》
第17届 候红琴 秦腔《火焰驹》
第18届 谭建勋 秦腔《飞将军李广》
第18届 孙存蝶 秦腔《柳书传奇》
第18届 李 娟 秦腔《杨七娘》
第19届 柳 萍 折子戏《武松杀嫂》《月下来迟》《打神告庙》
第21届 李小锋 折子戏《白逼宫》《打柴劝弟》《盘肠战》
第21届 齐爱云 秦腔《郑英娇》
第21届 边 肖 折子戏秦腔《白逼宫》陇剧《坐楼杀惜》《苏武归汉》
第23届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届 王新仓 折子戏《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届 张小琴 折子戏《斩窦娥》、《杀狗劝妻》、《劈棺惊梦》兰州戏曲剧院
第23届 张哓琴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月下来迟》《李逵探母》青铜峡文工团
第24届 张 蓓 折子戏《虞姬泪》《杀狗》《鬼怨.杀生》
第24届 惠敏莉 秦腔《柳河湾的新娘》
第24届 屈巧哲 折子戏《赵五娘吃糠》《背女》《赶坡》
第24届 李小雄 折子戏《杀庙》《寇准背靴》《太庙请罪》
⑸ 第二十六届梅花奖得主是谁(秦腔)
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二十六届获奖演员(2013年)
一度梅:34人 二度梅6人 梅花大奖:1人
一度梅:34人
姚百青(浙江省绍剧团) 方汝将(温州市瓯剧团) 王滨梅(浙江越剧团)郑国凤(杭州越剧院)
吕洋(天津京剧院) 姜亦珊(北京京剧院) 孙劲梅(福建京剧院)
刘建杰(山东省京剧院) 吕淑娥(山东省吕剧院)
周利(重庆市京剧团有限责任公司) 黎安(上海昆剧团)
王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 刘露(成都市京剧研究院)
陈亚萍(云南省滇剧院)
苏凤丽(甘肃省秦腔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佟红梅(甘肃省陇剧院)
赵杨武(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 屈连英(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詹春尧(湖北省地方戏曲艺术剧院,楚剧)
王琴(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 孙娟(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范乐新(南京市京剧团) 董红(张家港市艺术中心,锡剧)
崔玉梅(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
刘雯卉(河南省济源市戏剧艺术发展中心)
王红(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 贾菊兰(山西省运城市蒲剧团)
雷玲(湖南省昆剧团)
边点旺久(西藏自治区藏剧团)
袁泉(中国国家话剧院)、张艳秋(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王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马力(中央戏剧学院)
陈小朵(中国歌剧舞剧院)
二度梅获得者是:
李东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景雪变(山西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
柳萍(宁夏演艺集团秦腔剧院)
刘子微(武汉京剧院)
茅善玉(上海沪剧院)
张秋歌(中国国家话剧院)
梅花大奖:
冯玉萍(沈阳评剧院)
点评:35人参评一度梅,34人获奖。来自台湾的萧扬玲遗憾与梅花奖失之交臂。7人参评二度梅,6人获奖,来自甘肃省话剧团的朱衡并未获奖,不过依照惯例,萧扬玲与朱衡已经预定了下一届的梅花奖。本次大赛,京剧、秦腔与越剧成为大赢家。京剧共8人(北京、天津、重庆、江苏、四川、山东、湖北、福建各有一人)获奖,其中一人(湖北武汉京剧院刘子微)获得二度梅,无愧为中国第一大剧终。秦腔此次共有5人获奖(陕西2人;宁夏2人;甘肃一人),其中两人获得二度梅。越剧共有4人获奖,全部来自浙江。传统戏曲大省河南仅有1人获奖,且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仅有此一人获奖。这值得河南方面关注,希望下一届梅花奖河南和豫剧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本次梅花奖评选,来自甘肃的陇剧与来自西藏的藏剧都是首次参加梅花奖的评选,并且一举摘梅。上一届惜败的沈阳评剧院冯玉萍凭借《我那呼兰河》冲刺梅花大奖成功,国家话剧院袁泉凭借《简·爱》、北京人艺王斑凭借《我们的荆轲》都榜上有名。
另外,本届梅花奖,从各省申报之处就争议不断。来自福建的王君安,呼声极高,但是最终未能入选参评名单,这让喜爱王君安的戏迷心痛不已。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河南,河南省梅花奖申报评选的过程中,排名第一的曲剧刘艳丽最终没能拿到前往成都申梅的车票,反而是排名第二的济源市豫剧团刘雯卉最终入选,这让河南许多戏迷大呼不公。客观来讲,河南作为戏曲大省,没能在此次评选中获得2个或2个以上的参赛资格,河南省剧协领导要进行反思。当年魏俊英没能参选是多少豫剧迷的心中痛。不过此次刘雯卉能够获奖,我们还是要恭喜她,来自济源一个小城市的豫剧团演员,能够凭借努力获奖,难能可贵。值得一提的是,刘雯卉也是马金凤大师的众多弟子们中,第一个获得梅花奖的,这和常香玉大师众多弟子及再传弟子获得梅花奖正好形成对比。马派传人柏青至今没能获得梅花奖,也是极大的遗憾。
梅花奖风风雨雨走过了26届,许许多多的行家一生都未得到梅花奖的肯定,戏曲大省因为名额争得头破血流,省内的竞争程度丝毫不亚于梅花奖的最终评选。希望中国剧协能够考虑山西、河南、浙江这些戏曲大省的实际情况,在每次评选梅花奖的时候,适当的向这些省份倾斜。并且要鼓励民营剧团的戏曲演员参赛,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
⑹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01、李东桥(荣获第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版中荣获“二度梅”权) 眉碗团02、李 梅(荣获第1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评选中荣获“二度梅”)青年团03、谭建勋(荣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秦腔团04、李 娟(荣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青年团05、孙存蝶(荣获第1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青年团06、李小锋(荣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青年团07、齐爱云(荣获第2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秦腔团08、任小蕾(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青年团09、王新仓(荣获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秦腔团10、张 蓓(荣获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青年团11、李军梅(荣获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青年团12、赵杨武(荣获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秦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