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诗字帖
① 中国古代文人的书斋名
1、陋室: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下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把自己的“陋室”与三国时诸葛亮的“茅庐”以及西汉文学家杨雄的“玄亭”相提并论,表现了高洁的品行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2、老学庵: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晚年的书斋名。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铭斋,立志要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3、苦斋 :明朝文学家章溢隐居在龙泉县一间陋室里进行学习和创作,他以苦为乐,发奋用功,写出不少著名的诗文。
(1)梅花诗字帖扩展阅读:
源起
古往今来,中国骚人墨客大都有为自己书斋冠名的雅习幽兴,诚如文博专家史树青所说:“斋号是一种文化现象,且历史悠久,品位高雅,寓意精深,可称是历代文人的一种雅嗜”。
特点
斋号往往由主人染翰书之,或恭请名家题赠,再行加工,雕于木,镌于石,或镶嵌门楣,或悬挂壁间,益发增添书房文采。除此,常借铭、诗、赋、文、联、画等形式以记之。有些斋主还配刻一方或几方斋名印章,钤在所作书画文章署名处。
书斋名常用尾字
书斋题名瑰丽多姿,常取室、庵、亭、轩、堂、馆、斋、园、阁、楼、庐、庄、村、洞、龛、屋、窗、舫、栖、处、院、巢、居、舍、圃、廊、宦、苑、台、簃、小筑、山房、书屋、草堂、书舍、精舍、村舍、山庄等尾字命名,以此表达主人的志向、情趣、品格。
书斋名的文化意义
斋号取义广泛,大致有所居之室,所寓之志,所藏之书(画),所敬之人,所宝之物,所爱之词。寓意亦丰富,或以言志,或以自勉,或以寄情,或以明愿,词隽意蕴,情溢于墨,理见其辞,耐人寻味。
历史名人书斋名
(蒲松龄:聊斋)、(杨雄:玄亭)、(舒位:瓶水斋)、(徐文长:湘管斋)、(翁方纲:复初斋)、( 王毅荣:天绘阁)、(黄宗羲:惜字斋)、(曾国藩:求缺斋)、(刘鹗:抱残守缺斋)、(梁启超:饮冰室)。
(吴昌硕:缶庐)、(张溥:七焚庵)、( 纪晓岚:阅微草堂)、(章钰:四当斋)、(毛泽东:菊香书屋)、(沈从文:窄而霉斋)、(柳亚子:弈楼)、(朱自清:犹贤博弈斋)、(李可染:师牛堂)、(丰子恺:缘缘堂)。
(闻一多:何妨一下楼)、(黄锦祥:知觉斋)、(何香凝:双清楼)、(胡洁青:双柿斋)、(刘海粟:艺海堂)、(丰子恺:缘缘堂)、(冯其庸:宽堂)、(赖少奇:一木一石斋)、(梁实秋:雅舍 )。
( 冯友兰:三松堂)、(梅兰芳:梅花诗屋)、(叶圣陶:未厌居)、(齐白石:寄萍堂)、(张善孖:大风堂)。
( 孙犁:耕堂)、(方渐:富文阁)、(杨树达:积微居)、(阮章竞:苦噪楼)、(姚雪垠:无止境斋)、( 贾平凹:静虚村)、(王力:龙虫并雕斋)、(李耕:菜根精舍)
② 些小楷有什么好处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 唐代的书法理论在三国、两晋、南北朝基础上更加精密、完善。如:孙过庭的《书谱》、张怀瓘的《书断》、《书仪》及张彦远的《法书要录》都被后人奉为准则,对后世书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代、宋、辽、金、元的书法是对晋、唐时期书法的追述与继承,这一时期由于战乱和政局不稳,呈现出复杂局面。书法家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的情感意趣的轨道。出现了北宋的“宋四家”,元代的赵孟頫等名家。书法理论也获得了发展,出现了如:《墨池篇》、《书史》、《宣和书谱》、《翰墨志》、《广川书跋》、《法书考》、《翰林要决》等理论著作。给当时及后世书法家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参考的文样和理论的指导。 明代书法艺术基本上是继宋、元帖学书法而后加以发展。而今人论及清代书法时,每以“帖学”、“碑学”划分为前后两期,大致以嘉庆道光之际为分期点。也就是以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为帖学时期,之后为碑学时期。这种划分是否合理当另当别论。不过,宋元之后,以二王书学为中心的所谓碑帖学时代,至今已转入最低潮,而学习汉魏以前的篆隶书法的作者,则逐渐增长,当是无可否认的事实。这时也是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而这时的书法理论比前代更有成就,《书筏》、《艺舟双楫》、《书概》、《广艺舟双楫》等理论著作相继产生。 明清的书法作品如同绘画一样传世、遗留的较多。当前见诸于市面上出现的也较多。中国的书法和绘画作品,至迟从魏晋以来,一直被历代宫廷和民间作为艺术品珍藏起来,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但在流传中竟出现了作品的真赝问题,困惑着收藏家、鉴赏家。而在历史上也曾经有过赝品的官案。明清时,由于部分沿海城市的工商业先后发展起来,书画的需求便日渐增多,明间制造赝品便应运而声。什么“苏州片”、“河南造”、“湖南造”、“后门造”,铺天盖地,无孔不入。这也是困扰收藏家、鉴赏家难题所在。明清的作品虽然流传很多,但里面鱼目混珠、滥竽充数者也大有其作。因此,对于当下艺术市场中的收藏家、收藏界来说,购买、收藏这部分作品时应保持谨慎的态度。年代 书法概况 主要书家著名书作及风格特点 书学著述 先 秦 远古 前 221 文字书体的创始期。仰韶文化期山东大汶口的陶文和西安村的符号为汉字书法最早的遗迹。由此至秦统一文字,汉字经历了不断创造的初级阶段,成熟的钟鼎大篆阶段,形体异同的春秋战国阶段,最终统一为小篆。 1、甲骨文笔法上细直坚挺,方折兼有圆曲;结体上疏密均匀,对称平衡,大小自然;章法上参差变化,虚实相生,呼应顾盼。2、金文(又称钟鼎文)环转中有方势,疏放中见谨严,字形参差不一,却又分布天然,富有宽博气度。名作有西周康王期《大盂鼎》铭文、昭王期《宗周钟》铭文、夷王期《虢公子白盘》铭文、厉王期《大克鼎》《小克鼎》《散氏盘》铭文、宣王期《毛公鼎》铭文、春秋战国时期《秦公簋》《秦公钟》《楚公钟》铭文等。3、大篆(称籀文)雄强深厚,朴茂自然,端庄凝重而又意趣汪洋。名作有《石鼓文》等。4、书家:仓颉(黄帝史官)。史籀(周宣王太史)。 秦 代 前 221 前 206 书史上重要阶段。一、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二、推行隶书。秦书有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样式有刻石、刻符、诏权、诏量、诏版、瓦当、竹简等。 1、李斯(?---前208)精大篆,为小篆之祖,作《仓颉篇》,名作有《峄山》《泰山》《琅琊台》《之罘》《碣石》《会稽》篆书刻石,总特点是:画如铁石,字若飞动,结构严谨,秀劲圆健。2、赵高(?--前207)作《爰历篇》精刻符书。3、胡毋敬作《博学篇》。4、程邈隶书之祖,传其在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之笔法,成隶书三千字。5、《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融篆于隶,拙中见巧,古中有新。 1、李斯《论用笔》 汉 代 前 206 220 隶书大盛,小篆仍在应用。行、草书产生,楷书萌芽。碑版、金文、砖文、印文、帛书俱有,篆隶楷行草诸体皆备。竹木简牍丰富多彩。以书取人为国家制度之一。 1.史游擅章草,《急就章》筋肉调匀,体态安稳。2.曹喜擅篆书,书中有“悬针法”“垂露法”。3.崔瑗(77—142)善章草,史称“草贤”。有篆书《张平子碑》传世。4.张芝(?—约192)今草创始人,史称“草圣”,其书精劲神妙,名作有草书《冠军贴》章草《消息贴》。5.蔡邕(132—192)擅隶书,《嘉平石经》结体方整,中规入矩。6.师宜官擅隶书,能大能小,名作有《狄球碑》,7.篆书碑有《袁安碑》。《袁敞碑》等,稳重宏伟,为汉篆精英。8.隶书碑①峻洁类:《礼器碑》《杨淑恭残碑》;②雍容碑:《华山碑》《乙瑛碑》《史晨碑》;③劲直类:《褒斜道刻石》《裴岑纪功碑》;④遒逸类:《石门颂》《杨淮表记》《三老讳字忌日刻石》⑤放纵类:《景君碑》《池阳令张军碑》;⑥丰媚类;《夏承碑》《校官碑》;⑦韶美类:《曹全碑》《朝侯小子碑》;⑧典重类:《张迁碑》《衡方碑》《张寿碑》《鲜于璜碑》;⑨朴拙类:《莱子侯刻石》《武梁祠堂画像题字》:⑩茂密类;《封龙山颂》《陠阁颂》。9.汉简以隶为主,存秦篆章草笔意,亦备楷书雏形。名迹有《流沙坠简》《银雀山竹简》《马王堆竹简》《居延竹简》等。 1.肖何《论书势》2..崔援《草书势》《八法阴阳迟速论》3张艺《笔心论》。4赵壹《非草书》。5蔡邕《笔论》《九势》。6曹喜《笔论》 三国 两晋 220 420 完成了汉字书体的演变,承上启下。产生一批重传统的篆隶佳品。楷、行、草定型完善。造就钟、王二杰。晋为书法的黄金时代,书风是“韵胜”“度高”。 1.钟繇(151—230)精研楷书,开创由隶入楷之新貌。其楷体太平扁,笔画遒媚,结构茂密。名作有《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基田丙舍》等帖。2韦诞(179—253)诸书并善,尤精题署,惜无书迹传世。3皇象章草入神,有《急就章》,意态沉稳;隶书入妙,有《吴大帝碑》,气质淳朴;篆书入能,有《天发神谶碑》,方严劲厉。4陆机(266—303)好用秃笔枯峰,中锋之下,笔有淡厚,名作《平复帖》在今、章草之间,朴质古雅。5卫瓘(220—291)善草书,飘逸潇洒,有《顿首饥民贴》等。6卫恒(?—291)擅古文隶书,有《往来贴》等。7索靖(239—303)善章草,骨气峻迈,笔力遒劲,有《月仪》《七月》《急就章》等帖。相传章草《出师颂》亦出其手。8王羲之(321—379)史称“书圣”自成家法,为古今之冠。草书浓纤折衷。楷书势巧行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纯出自然。传世名帖为行书《兰亭序》草书《十七贴》小楷《乐毅论》。行书《丧乱》《孔侍中》《快雪时晴》《奉桔》,草书《行穰》《远宦》《寒切》,小楷《黄庭;经》《东方画赞》亦为名迹。9王献之(344——386)善楷,行、草,用笔外拓,峻迈而有逸气,有草书《鸭头丸》《送梨》行书《中秋》《地黄汤》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等名帖。10王珣(350——401)其书遒劲劲飘逸,笔法古朴,有行书《伯远行》、草书《三月贴》等名帖。11晋碑朴拙多趣。晋禁立碑,石刻极少,仅存;《南乡太守郛休碑》《任城太守孙夫人碑》《齐太公望表》《关中侯刘韬墓志》《保母砖志》《枳阳府君碑》《爨宝子碑》。 1、成公绥《隶书体》。2、卫恒《四体书势》。3、索靖《草书状》。4、卫夫人《笔阵图》。5、王羲之《提卫夫人笔阵图》《书论》《笔势论十二章并序》《用笔赋》《记白云先生书诀》。6、杨泉《草书赋》。7、王珉《行书状》。8、刘绍《飞白势铭》 南 北 朝隋代 386 618 南北朝书法形成两大派。南朝帖多,北朝碑多。帖宜于行草,以流美为能;碑宜于楷隶,以方严为尚。大致而言,南朝书法婉丽清媚,富有逸气;北朝书法雄奇方朴,富有豪气。书家以无名者为多,书体以魏碑最胜。隋代书法臻于统一,熔南北于一炉,开启唐风。 1、羊欣(370—440)擅长隶书,有草书《笔精帖》等。2、王僧虔(426—485)善楷书,气骨风流,有《王琰帖》等。3、肖衍(464—549)书法意象雄强,结体密,有楷书《瘗鹤铭》。4、郑道昭(?--515)书法体高气逸,笔力雄健,以楷书《郑文公碑》最著名。5、智永有“笔冢”“铁门限”佳话。其书润圆劲,体兼众妙,精能之极,反造疏淡,有墨迹《正草千字文碑》与石刻《正草千字文碑》传世。6、南北朝碑《爨龙碑》《灵庙碑阴》雄强茂美;《石门铭》《郑文公》《瘗鹤铭》飞逸浑穆;《吊比干文》《灵塔铭》瘦硬峻拔;《张猛龙》《贾思伯》《杨 》正体雄峻;《始兴王》《李仲璇》俊美严整;《敬显俊》《朱君山》静穆茂密;《晖福寺》《温泉颂》丰厚茂密;《张玄墓志铭》《马鸣寺》质峻偏宕;《高植》《臧质》浑劲质朴;《李超》《皇甫驎》体骨俊美;《杨大眼》《魏灵藏》峻健丰伟;《刁遵墓志铭》《高湛墓志铭》虚和圆静。7、隋碑《龙藏寺》《苏孝慈》清峻瘦硬;《董美人墓志》稳秀端丽。 1、王愔《古今文字志目》。2、江式《论书表》。3、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续笔阵图》。4、虞和《论书》《笔意赞》。5、陶弘景《与梁武帝论书启》《论书启》。6、袁昂《古今书评》。7、肖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8、庾肩吾《书品》、9、释智果《心成颂》。 唐 代 618 907 书法鼎盛期,尤以楷书为最。书家辈出,初唐四家名显,鲁公巍然卓立,旭素狂草绝伦。书风“尚法”为主。统治者对书法非常重视,仿周以书为教,仿汉以书取士,仿晋置书博士,还设专门培养书法人才的“书学”。书法上一面直接继承六朝传统,一面突出、创新、发展,形成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壮观局面。 1、虞世南(558—638)其书锋芒不耀,内涵筋骨,色润意和,名作有楷书《孔子庙堂碑》、行书《汝南公主墓志铭》。2、欧阳询(557—641)笔力险劲瘦硬,意态精密俊逸,法度森严,平中见奇,楷书有《化度寺塔铭》《九成宫醴泉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等;行书有《张翰》《卜商》《梦奠》等帖。3、褚遂良(596—659)楷则温雅,疏瘦劲炼。有楷书《伊阙佛龛碑》《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孟法师碑》,传本墨迹《摹兰亭序》和楷帖《倪宽赞》。4、薛稷(649—713)用笔纤瘦,结字疏通,有楷书《升仙太子碑》《信行禅师碑》等。5、李世民(590—649)得二王法,善临古帖,行楷《温泉铭》《晋祠铭》圆劲流丽,神融笔畅。6、李邕(678—747)其书体势左低右高,笔力遒劲,险峭爽朗,名作有行楷《叶有道碑》《岳麓寺碑》《云麾将军碑》。7、陆柬之(583—638)楷书《头陀寺碑》《武丘东山碑》闻于当时,行楷墨迹《文赋》《兰亭诗》情意悠闲,笔力丰富。8、孙过庭(648—703)擅草书,墨迹《书谱》用笔破而愈完,纷而愈治,字飘逸愈沉着,婀娜愈刚健。9.张旭擅草精楷。草书连绵回绕,千变万化,有《肚痛帖》《古诗四帖》;楷书《郎官石柱记》端正谨严,中规入矩。10李阳冰有“笔虎”之誉。精篆书,名作《三坟记》劲厉豪爽,《怡亭铭》亦以瘦劲取胜。11.李白(701--762)书名为诗名所掩,草书《上阳台诗帖》雄伟豪逸,浪漫宏大。12颜真卿(709--786)品高书妙,书法雄强茂密,浑厚古朴,善用外拓笔法造包围之势,富有篆籀气,“折钗股”“屋漏痕”“印记”“画沙”兼而有之,时代气息浓厚,个性鲜明。楷书以《李玄靖碑》《颜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东方画赞碑》《告身帖》《多宝塔碑》最为著名:行草以《争座位帖》《祭侄文稿》《裴将军诗》最具特色。13.钟绍京小楷《灵飞经》笔势圆劲,字体精妙。14怀素(725—785)笔法精熟,超妙自得,狂草笔走龙蛇,游转飞动,名迹有《自述帖》《苦笋帖》《大草千字文》等;小草平淡肃穆,圆熟丰美,名迹有《论书帖》《东陵圣母帖》《藏真律公帖》《小草千字文》等。15柳公权(778——865)有“笔柬”美谈,精楷书,清劲瘦硬,菱角分明,爽利森挺,以骨取胜,名作有《李晟碑》《玄秘塔碑》《符璘碑》《金刚经》《神策军碑》;亦工行草,有行书《兰亭诗》、草书《蒙诏帖》。 1、欧阳询《八诀》《三十六法》《传授诀》《用笔论》。2虞世南《笔法论》《书旨述》3李世民《笔法诀》《论书》《指意》《王羲之传论》。4孙过庭《书谱》。5李嗣真《书后品》。6张怀瓘《书估》《书仪》《书断》《文字论》《六体书论》《论用笔十法》《玉堂禁经》《用笔法》《书诀》《评书药石论》。7.窦泉《述书赋》《述书赋语例字格》8.蔡希综《法书论》。9.徐浩《论书》。10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八法颂》。11.唐玄度《九经字样》。12李华《二字诀》。13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14韩方明《授笔要说》。15林蕴《拨镫序》,16韩愈《送高贤上人序》。17卢携《临池诀》。18释亚栖《论书》19.韦续五十六种书并序》。20.张彦远《法书要录》。 五代 907 960 书法存唐遗风,继承唐末余绪。总趋势是衰落。杨凝式为此期中坚。 1、杨凝式(873—954)用笔奔放奇逸,抒情性强,行书《韭花帖》字势敧侧,章法疏朗;行书《卢鸿草堂书跋》气势雄浑,笔法沉厚;草书《神仙起居帖》《夏热帖》纵肆狂放,满纸云烟,奇崛苍古,意趣深远。2、徐铉(?--991)精篆书,于卓约典丽中含健劲之势,于端庄中见飞动之貌,名作《篆文大观》极为精湛。 1、李煜《书述》。2、《永字八法》(佚名) 宋 代 960 1279 书法无汉、晋、唐之盛,然帖学大行,产生《淳化阁帖》等汇刻丛帖。书风“尚意”。苏黄米蔡四大家多才多艺,为人所重。宋有趋向权贵之歪风,故书法难以大进展。 1、李建中(945—1013)精楷行行书,《同年帖》《土母帖》字呈纵势,神气清秀。2、蔡襄(1012—1067)楷书庄重雄伟,有石刻大楷《昼锦堂记》《万安桥记》等;行书淳淡婉美,有《杜长官帖》等。3、苏轼(1037—1101)其书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字态丰腴,拙中寓巧。行书《天际乌云帖》《昆阳城赋》《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帖》、楷书《春帖子词》《醉翁亭记》《丰乐亭记》《赤壁赋》《祭黄几道文》《荔子丹碑》《表忠观碑》最为著名。4、黄庭坚(1045—1105)擅行、草、行楷《松风阁》《苏轼寒食帖跋》《华严疏》《伏经波神词诗》纵伸横逸,舒展开张;草书《花气诗》《诸上座帖》《竹枝词》《李白忆旧游诗》笔势跌宕,淋漓痛快。5、米芾(1051—1107)其书沉着痛快,意态偏侧,四面出锋,笔法丰富。名迹有行书《蜀素帖》《苕溪诗》《虹县诗》《研山铭》与草书《草书帖》《元日帖》等。6、赵佶(1082—1135)创“瘦金体”书法,独树一帜,有《正书千字文》《大草千字文》。 1、欧阳修《笔试》《集古录》。2、苏轼《论书》。3、朱长文《续书断》《墨池编》。4、黄伯思《东观余论》。5、黄庭坚《论书》。6、米芾《海岳名言》《书史》。7、赵构《翰墨志》。8、陈槱《负暄野录》。9、姜夔《续书谱》。10、洪适《隶释》。11、刘球《隶韵》。12、陈思《书苑精华》《书小史》。13、娄机《汉隶字源》。14、董更《书录》15、《翰林密论二十四条用笔法》(佚名)。16、《宣和书谱》(佚名) 元 代 1271 1368 宋习沿盛行帖学。初宗唐,后则宗晋。总趋势是沿着继承的路子慢慢发展。元书“尚气”。以楷、行、草成就最高。 1、赵孟頫(1254—1322)诸体俱能,尤精楷行。其书丰润妍丽,遒美俊逸。名作有楷书《仇锷墓碑铭》《三门记》《胆巴碑》《御服碑》,小楷《汲黯传》《过秦论》《度人经》《道德经》;行书《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韦苏州诗》。2、鲜于枢(1256—1301)草书用笔圆美流畅,意态横发,有《书唐人七律诗》《书唐绝句》《襄阳歌》;楷书妍丽秀润,有《书老子道德经》;行书笔意圆劲,有《苏轼海棠诗》等。3、康里巙巙(1295—1345)擅草书,结体放纵,笔画遒圆,名作有《渔父辞》《颜鲁公论书帖》《临十七帖》。4、杨维桢(1296—1370)草书狂放;行书清劲,名作有《壹月轩记》等。 1、郑杓作文、刘有定作注《〈衍极〉并注》2、陈绎曾《翰林要诀》《书法三昧》。3、陶宗仪《书史会要》。4、盛熙明《法书考》。 明 代 1368 1644 帖学大盛,法帖传刻活跃。产生《停云馆法帖》、《真赏斋法帖》、《戏鸿堂法帖》等。众多书家由元宋上追唐晋。简牍之美,几逾唐宋。明书“尚姿”。 1、宋克(1327—1387)楷书《七姬志》笔道刚劲,结构亦生亦熟;草书《杜甫壮游诗》参差跌宕,自然舒展,2、沈度(1357—1434)擅楷、隶。楷书《四箴帖》娴熟婉丽;行书《与镛翁书》飘逸雅致,尽得风流。3、祝允明(1460—1526)精小楷,《叙字帖》《前出师表》谨严浑朴,笔力矫健;又擅草书,《唐寅落花诗》《杜甫秋兴八首》神采飞动,情茂并胜。4、张弼工草书,怪伟跌宕,笔致圆转,有《“去年南郡赏元宵”草书轴》《“钟送鸡黄昏”草书轴》。5、文征明(1470—1559)小楷谨严工稳,有名迹《离骚》;行草苍劲有力,神气完足,有名作《赤壁赋》《滕王阁序》等。6、徐渭(1521—1593)其书韵胜于法,刻意求新。楷书《猪齿血化佛赞》古雅秀逸;草书《“幕府秋风入夜清”书轴》豪迈奔放,极尽意态。7、董其昌(1555—1636)习古大家。行书《琵琶行》圆劲苍秀;草书《琵琶行》情彩飞动;大楷《传赞》气度宏伟,笔势痛快。8、张瑞图(?--1644)书求新意,富于个性。草书《后赤壁赋》行间宽,字距密,气骨峻爽。9、倪元璐(1594—1644)书有新意,行书《“已作不栖鸦”书轴》结体紧密,骨硬筋强。 1、解缙《春雨杂述》。2、陈继儒《妮古录》。3、丰坊《书诀》。4、项穆《书法雅言》。5、杨慎《墨池琐录》。6、董其昌《画禅室随笔》。7、朱谋垔《书史会要续篇》。8、屠隆《考盘余事》。 清 代 1644 1911 书道中兴,书家甚多。嘉道以前为帖学期,会刻丛帖有《快雪堂法帖》《三希堂法帖》;嘉道后为碑学期。碑学期又分为二;嘉道之交为唐碑期。咸同至光宣为北碑期,包世臣、康有为著述立说尊碑抑帖。篆刻成就大。清书草体衰,篆隶盛,碑学兴。 1、王铎人称“伸笔”,有《拟山园帖》石刻。其行草苍郁雄畅,气势壮阔,名作有《石湖诗帖》《五言律诗条幅》《忆过中条语》等。2、傅山(1607—1684)倡“四宁四毋”小楷《逍遥游》得颜书真髓而又变化;行书《丹枫阁记》苍劲秀逸,笔致细腻;行楷《集古梅花诗》用笔利落,气清神贯;草书《“乾坤惟此事”诗轴》寓刚于柔,势若游龙。3、郑簠(1622—1673)善隶书,以姿取胜,《唐韦庄对酒诗》《鄂君子越人歌》《浣溪沙》,隶中参有草意,醇古飘逸。4、郑燮(1693—1765)人怪书怪,谙于八法,书如乱石铺街,错落有致,大小杂夹,斜趣横生,自号“六分半书”。名作有《难得糊涂》《书七绝十五首卷》《论书诗轴》《润格》等。5、金农(1687—1764)其书结体紧,体势侧。隶书《六朝名贤录》横长竖短,体势侧。隶书《六朝名贤录》横长竖短,体势略斜;楷书《消寒诗》雅拙朴厚,笔道方粗。6刘墉(1719——1804)其书貌丰态静,味厚神藏,有《米南宫诗帖》及行草书扇面等,并刻有《清爱堂帖》,为清代帖学之集大成者。7邓石如(1743——1805)各体俱工,尤擅篆书,与李斯、李阳冰为篆史上三高峰。其篆书朴厚沉雄,纵横辟阖,有《“龙跳天门 虎卧凤阁”联》《四屏赞》《大舜舞干戚赞》;其隶书遒丽淳质、结体严整,有《世虑全消屏》《熬陶孙诗屏》《黄鹤楼诗轴》;其行草清瘦开展,笔势磅礴,有行书《峻爽楼晚眺诗轴》《喜唔黄海诗轴》,草书《“海为龙世界 天是鹤家乡”联》;其楷书不失古法,金石味浓,有《泰山嵩岳诗轴》等。8.伊秉绶(1754——1815)最善隶书,体方笔圆,气质豪壮。名作有联对《翰墨因缘旧 烟云供养宜》、《文比韩公能识字 诗追杜老转多师》《变化气质 陶冶性灵》等。9.何绍基(1799——1871)创“回腕法”,众体俱工,疏放中见凝炼,遒劲中见飘逸。名作有楷书《西园雅集图记》《苏东坡诗》,行书联《退士一生藜苋食 散人万里江湖天》《扇写归田赋 屏张初雪园》,隶书联《始至若有得 稍深邃忘疲》,篆书联《红树雁声当夕阳 黄河诗思共秋高》等。10吴熙载擅篆隶,篆书联《茗杯瞑起味 书卷静中缘》、隶书联《举孝兴廉通才上选 成仁仙义乐志广居》笔道雄强苍健,极富金石意味。11杨沂孙擅篆隶。篆书《祭鲔荣堇采藕》结字规矩,并参有金文笔意;隶书联《因树为屋 有酒盈尊》遒媚平稳,骨肉匀称。14.张裕钊擅楷书,体格宽驰,意态清拔,名作有《滕王阁记》等。15赵之谦(1829——1884)笔力很强,隶书联《扫地焚香得清福 粗茶澹饮足平安》与楷书联《出宰山水县 读书松桂林》结体遒劲,碑味极浓;篆书《今人铭》秀丽活泼。16杨守敬(1839——1915)楷书《录文心雕龙》中规入矩,结体方正;行书《研朱点周易 饮酒和陶诗》联朴厚自然。17吴昌硕(1844——1927)金石书画大家。其篆书古拙雄厚,苍劲雄浑,名作有《临石鼓文》《录小戎诗三章》《张继枫桥夜泊诗》等。行草刚健挺秀,气势奔放,名作有《天池画覃溪题一亭并题之索题》《和笙伯均诗》等。18康有为(1858——1927)其书随便写作,笔画平长,转折多圆,气魄宏大。名作有行书《写旧作》《“弹琴闻政理 忘岳起仙心”联》,楷书《石门路》三字等。 写毛笔字的好处:提炼身心,四心:静心、耐心、舒心、宽心。 7
③ 谁能够找到与艺术有关的故事啊
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 是十八世纪后年叶以来世界最著名的德国音乐家。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他的祖父原是荷兰籍,移居德国后,曾任当地宫廷乐长。父亲是个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贝多芬生长的年代,正是约瑟夫二 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时期,波恩的统治者也实行了一些改良的措施。波恩成了当时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地之一。贝多芬的幼年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但是,贝多芬童年很不幸福,嗜酒成癖的父亲败坏了家业,他企图把四岁的贝多芬变成摇钱 树,一心想让自己的儿子也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他不只强 迫孩子练琴,而且常常夜半三更酗酒回家后把孩子从熟睡中拖起来拉琴,不满八岁的贝多芬被强迫在寇恩的听众面前表演、卖艺,十一岁的贝多芬就开始在剧院的乐队里工作。这种严酷的童 年生活,使贝多芬很早就走上了独立的以音乐谋生的道路,同时 也就养成了他坚毅倔强的性格。
从1781年起,贝多芬在剧院工作的同时,跟乐队指挥奈弗学习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和作曲法。奈弗是位很有修养、倾向于启蒙运动的作曲家.指挥家,他对发展德国的民族歌剧、清唱剧都曾有过贡献。贝多芬通过向这位老师学习,认识到学习德国 民族音乐传统的重要,并在奈弗的引导下也接受了启蒙运动的影响,对德国当时的进步文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1787年以后,贝多芬担起了全家生活的经济重担。但贝多芬并未被艰难困苦的适遇所屈服,他设法在波恩大学旁听哲学课,他醉心于诵读和研究古代神话、希腊文和拉丁文的古典文学,他对莎士比亚、席勒、歌德等人的作品非常喜爱。他虽然没有莫扎特的早熟天赋,也没有莫扎特优越的学习条件,而他那孜孜不倦的自学所取得的成就,是他所有的前辈都不及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莱茵河流域进步的反封建运动,对贝多芬的思想成长起了巨大的作用,他逐渐把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作为自己的政治理想。1790年他创作的大合唱《约瑟 夫二世之死》,把约瑟夫二世当做人民的救世主来赞颂,这一方面表现出他对共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贝多芬早年对改良主义的不合实际的幻想。这部作品也是贝多芬把声乐和交响乐溶为一体的最早尝试。
1792年,贝多芬在海顿的鼓励与支持下,来到维也纳定居。他起先是以一位天才的青年钢琴家出入维也纳的贵族门庭,并受到贵族们的热情接待和保护,他也曾一度产生过对上流社会的幻 想。但是,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毕竟与海顿,莫扎特的时代不同,时代赋予贝多芬更成熟的资产阶级自觉性和个人的自信和自尊。因而他一开始就不甘愿做贵族门的奴仆,而是要与贵族们有平等的地位。后来贝多芬渐渐发现自己的资产阶级理想和当时的封建 社会有着很大的矛盾,再加上他1796年开始面临耳聋的威胁,使贝多芬很快增长起一种对现实不满,对个人命运反抗的思想感情。
1797年后,贝多芬患了耳聋病,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说来,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而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
从1800年起,贝多芬在创作上很自然地逐渐 脱开海顿和莫扎特的影响,力求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追求新的理想。他于 1803年完成的《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了他在创作上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熟时期。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力极 为旺盛,表现出巨人般的工作能力,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品。贝多芬成熟时期作品的基本思想逻辑——“通过斗争,得到胜利",在这一时期中逐步得到确立,英雄性、群众性的交响乐新风格形 成了,革命的内容、戏剧性的交响乐发展手法、形式上的各种重 大革新等等,在这一时期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贝多芬最杰出的作品,几乎都是在他后半生三十年生涯的耳聋状态中创作的。
1815一1819年是贝多芬经历的四年危机时期。当时,欧洲陷入了反动的封建复辟时期,资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遭到扼杀,黑暗笼罩着欧洲大陆。这个时期贝多芬的思想较为复杂,他的自信和坚定被失望和动摇所袭扰;创作上的英雄风格向抒情性风格转变;作品很少,大部分时间花在收集、探索和改编欧洲各国的民 歌上。这充分说明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共和主义者是有其历史局限的。然而,贝多芬最后终于从沉默中挣扎出来,度过了他的危机 时期。从1819年起,贝多芬重又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反封建的 斗争中来。此时他创作的五首钢琴奏鸣曲、五首弦乐四重奏,乃至他创作中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等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意义。但贝多芬最后的晚年是他一生最悲惨、最痛 苦的年月,孤寂和贫困的威胁使他穷愁潦倒,孑然一身,1827年3月26日病逝于维也纳。据说在他临终的一刻,暴雨雷电交加, 贝多芬举起干枯的手臂向天空作最后的奋击。这种生命不息战斗 不止的精神,全部贯注在他那些不朽的巨作中。
贝多芬是人类艺术上最伟大的创造者之一。他一方面有着卓越的音乐天斌、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另一方面他那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而产生的崇高思想,形成他作为一个音乐家的特殊品质。他通过自己的创作,特别在他的九部交响曲中,反映了那个时代伟大的人民运动和最进步的思想。他以时代和个人的命运为题,通过深刻的哲理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相结合,写出了一系列交响乐作品,表现了从斗争到胜利、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快乐的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精神历程,他的九首交响曲象珍珠一样永远闪闪发光。
通过对贝多芬九首交响曲的研究和分析,特别是其中四首(即第三.五、六,九首)标题性交响曲的剖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贝多芬全部创作的基本面貌和他那伟大而纯真的思想,而且可以了解到交响乐创作上的重大革新,可以看到交响乐是如何从海顿、莫扎特时代过渡到以舒柏特、门德尔逊为代表的新发展时期。早在贝多芬在世时他就已被公认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音乐家, 他既是伟大的古典作曲家,又以浪漫派的先驱而载入史册。
④ “一去二三里”把这首古诗写在田字格。
这首古诗田字格格式如下:
(4)梅花诗字帖扩展阅读:
《山村咏怀》的作者邵雍是两宋理学奠基人之一,邵雍的哲学思想受到《列子》、《庄子》的影响,在吸收道家易与汉代《易》学思想成分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周易》的独到理解,其所作《皇极经世书》的基本精神是质诸天道而本于人事。
邵雍编制宇宙年谱的目的在于经世,其对道的概念的形而上理解超越了以往历代儒家,对于宋代理学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
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干支之数,参以天地变化之数和体四月三之原则,以导出象征生灵万有之动植通数。
再次,结合前两部分所探讨之天圆地方变化十六位数和阴阳刚柔奇偶动植通数,以呈现出一体用生物运行具象之数,以此代表天地万物的流行生化之象《天主运行,地主生化》。
再次,将天行刚健之数进一步具体细分为元会运世之数.以成就邵雍独创之历法纪年。
同时,将地生柔顺之数进一步体现于律吕声音之多元性和差异性来表现动植生物之不齐与参差。最后,以此五类大数施行、旁通而统贯于自然界与人文界之一切万有,以作为邵雍易学中穷理之学的终结。
⑤ 介绍中国毛笔书法历史及写毛笔书法的好处
因为自己学过书法,所以谈一下鄙见。
只说好处吧(历史前面已有人说了)。
从毛笔书法对自己的好处来看,除了能对硬笔书法有提高作用(能让你更注重笔尖动作),还可以锻炼手腕关节的灵活性,可以活血(写毛笔字的那只手冬天绝对不会生冻疮,前提是你认真练了)。书法能养人性情,比如暴躁的人长期练书法,能让其心境平和,性格内敛,不再那么锋芒毕露。再有,书法能锻炼人的构思能力,一个字在方格中所摆的位置,黑与白的协调,空间的比例等在书法中称“结字”,有利于提高人的安排协调能力。同时书法还能让人心细,毕竟书写中不但要注重气势还不能少了细节(对于行、草书),而书法就是培养你抓住细节,模仿甚至创造的能力。
⑥ 关于梅花诗句书法作品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书法字体字帖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楷体书法如下:楷书书法字体的特点:楷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6)梅花诗字帖扩展阅读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意思是: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此句不是古语,而是当今俗语时谚,最初出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早期,1983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俗语》权威著录。同时收录在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编写的《警世贤文·勤奋篇》,用以表达一个人如果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准备好面对各种困难的挑战,不断在历练中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不经过一次次磨练甚至失败,一帆风顺的只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时运气好,但也不会坚持长久。
2.明文徵明行书梅花诗卷的书法赏析
文徵明行书《梅花诗》卷,该诗卷为一般行书手稿,写得清新俊逸。文徵明在书法艺术上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所以这幅《梅花诗》卷仍带有很浓的小楷笔意。此卷行书熔晋、唐大家于一炉,而又不同于他们那种笔意连绵、体势险绝、极度夸张之作。在文徵明的笔下,明显洋溢着他自己那种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此卷运笔悠然老到,意气平和,牵来曳往,应规入矩,精谨而纯熟。全卷虽无纵横捭阖之势,但由于书家具有很强的驾驭中锋用笔的能力,故而整体笔势圆融婉转、飞动轻灵、开合有度、收放适宜。其笔墨流畅而不飘浮,点画纤细处而不显弱,骨气深沉,血肉丰润。偶作牵连萦带之笔,亦无拖沓之嫌。
文徵明此诗卷的结字似欹反正,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方圆肥瘦,疏密长短,各具姿态,随心所欲又不逾规矩。在用笔上,此卷以中锋为主,笔画起止有断有连、有虚有实,清爽利索,虽然变化多端,然而最终能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其章法疏空简阔,用墨浓淡相间,造成了黑白平衡的视觉效果。总之,此卷书法用笔虚和而骨力内蕴,用墨浓淡不拘而神韵反出,章法疏空而气势流宕。这也是文徵明行书的主要特征,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崇尚自然的率真情致。
3.《梅花》王安石的作品~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墙角有几枝梅花,正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
古人吟唱梅花的诗中,有一首相当著名,那就是在作者之前,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尤其是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更被赞为咏梅的绝唱。林逋这人一辈子不做官,也不娶妻生子,一个人住在西湖畔孤山山坡上种梅养鹤,过着隐居的生活。所以他的咏梅诗,表现的不过是脱离社会现实自命清高的思想。作者此诗则不同,他巧妙地借用了林逋的诗句,却能推陈出新。你看他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4.明文徵明行书梅花诗卷的作品介绍
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梅花诗》卷是文徵明遗留下来的较为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
此卷为行书,纵47.2厘米,横470厘米,共13行,每行五字。内容为文徵明自己所创作的《梅花诗》七律三首。作者署“壬子款”,为嘉靖三十一年,此时文徵明83岁。卷后钤“文徵明印”白文方印、“衡山”朱文方印,引首印钤“傍云”圆朱文。
5.明文徵明行书梅花诗卷的基本信息
行书《梅花诗》卷是明代书画家文征明书咏梅花诗三首,时年已八十有三。
此书卷纵四十七点二厘米,横四百七十厘米,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文徵明在书法艺术上成就最高的是小楷,所以这幅《梅花诗》卷仍带有很浓的小楷笔意。
此卷行书熔晋、唐大家于一炉,而又不同于他们那种笔意连绵、体势险绝、极度夸张之作。在文徵明的笔下,明显洋溢着他自己那种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
此卷运笔悠然老到,意气平和,牵来曳往,应规入矩,精谨而纯熟。全卷虽无纵横捭阖之势,但由于书家具有很强的驾驭中锋用笔的能力,故而整体笔势圆融婉转、飞动轻灵、开合有度、收放适宜。
其笔墨流畅而不飘浮,点画纤细处而不显弱,骨气深沉,血肉丰润。偶作牵连萦带之笔,亦无拖沓之嫌。
反映了士大夫文人崇尚自然的率真情致。
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颜体书法图片
颜体书法如下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是出自明代佚名《警世贤文·勤奋篇》。
白话文释义: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6)梅花诗字帖扩展阅读
颜体的书法特点:
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早期作品以《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为其代表作,个人风格尚未形成,结体谨严,清丽俊秀,成熟作品首推《颜勤礼碑 》为其代表作,此时外拓开张,刚劲雄强的个人风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则以《麻姑山仙坛记》等为代表,用笔结体多古拙之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网络-颜体
⑦ 名人的书斋及意义
1、陋室
唐代诗人刘禹锡担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时建造的居室,因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而为人所熟知。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
2、聊斋
蒲松龄的书斋名,在书斋中,蒲松龄设一茶棚,专门询问一些奇闻异事,然后把听来的这些事情加工润色之后记录下来。“志”便产生了(记录),“异”当然就是旨在说明自己所记录的事情都是奇闻异事。《聊斋志异》便由此而生。
3、饮冰室
梁启超故居书斋,新建楼房有个性,不可雷同;与周围景观谐调;兼顾艺术性和实用性。
4、绿天庵
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725~785)出家修行和练字的地方。怀素幼年出家为僧,酷爱书法。因贫无纸,便种植一片芭蕉,以蕉叶代纸,每次挥笔数千张。相传秃笔成冢,洗墨成池。后人因庵内外芭蕉成林,绿荫如云,故将此庵称为绿天庵。
5、缘缘堂
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先生的故居。“缘缘堂”不仅是丰子恺的现实家园,更是他的精神家园。他不仅几次撰文描述缘缘堂,还将自己的文章一再以缘缘堂的名义结集出版,如《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新笔》和《缘缘堂续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