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赞歌
1. 琼枝只合在瑶台——明代咏梅诗赏析
琼枝只合在瑶台
——明代咏梅诗赏析
王传学
咏梅诗经过宋代的辉煌以后,到明代趋于平常。不过由于一些诗人的努力,仍出现了一些咏梅佳作。
在明代咏梅诗中,首推高启的《梅花诗》:
琼枝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
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
东风愁绝几回开。
高启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咏梅是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此诗写梅花有着仙风道骨,来到人间,栖居在大雪铺满的深山里,只有到那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才能见到它清秀动人的姿容。月下梅花之状又何其高洁绝尘!诗中将雪与梅当作是匹配的高士美人,塑造出一个孤高、隐逸的梅花形象。梅伴雪生,正生出梅的坚强与高洁;雪为梅衬,又衬出梅的美丽与多情。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诗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心态变化融入梅花形象,赋予梅花崭新的情感内涵,具体表现为孤高中的激愤之情、乱离惊惧之感和故友挚交之情。他打破了两宋以来重复单调的咏梅模式,为咏梅诗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高启的梅花诗对传统的新变主要表现为其浓厚的主体色彩、复杂化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悟。
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的 刘基也写有一首《题墨梅》:
夭桃能紫杏能红,
满面尘埃怯晚风。
争似罗浮山涧底,
一枝清冷月明中。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的开国元勋。他在诗中将梅花与桃花杏花对比,讽刺桃花杏花的软弱无骨,突出梅花的高洁雅致,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再看明代诗人方孝孺的《画梅》:
微雪初消月半池,
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
未话寻常草木知。
明成祖朱棣的“黑衣宰相”姚广孝说,“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可朱棣不管这些,连最信任的军师的话也不听了,还是杀了方孝孺,并诛“十族”。读明史读到这里,常常让人动容落泪。方孝孺的《画梅》,描写了微雪初消时的美丽梅花,写出梅花的清幽纯美,清香宜人。 “清香传得天心在”,极写梅花的清香溢满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寄寓了自己的高洁情致。
再看明代诗人唐寅《题画二十四首》之二十三:
雪压江村阵作寒,
园林俱是玉英攒。
急须沽酒浇清冻,
亦有疏梅唤客看。
江南才子唐伯虎,诗、书、画俱佳。他的这首题画诗,写雪压江村、寒气逼人的严冬,园林里的梅花凌寒怒放,晶莹剔透如满树美玉。诗人突发奇想:这些被冻的美玉须要美酒才能把它们浇开吧!其中也有一些梅花没被冻着,好像在呼唤客人前来观看。诗人把天寒地冻中的梅花写得很有生气,给人以晶莹洁净之美感。
明代诗人陈继儒的《早春》,充满生活气息:
春风无力柳条斜,
新草微分一抹沙。
欲向主人借锄插,
扫开残雪种梅花。
诗人先写早春的景物:春风无力,柳条斜依,新草微绿,一抹荒沙,似乎还缺乏必要的生机活力。接着笔锋一转,写自己想向主人借锄头,扫开残雪种植梅花,迎接春天的到来。诗中表现的清新的生活气息令人向往。
明代诗人陈道复的《画梅二首》之二,读诗如见画:
梅花得意占群芳,
雪后追寻笑我忙。
折取一技悬竹杖,
归来随路有清香。
诗人笔下的梅花,先于群芳得意而开,人们看我雪后追寻梅花,不禁笑我太忙。我折取一枝梅花悬挂在竹杖上,归来的路上一路有梅香相伴。读此诗,想象画家的梅画,如在眼前,似闻梅香。
明代诗人薛暄的《梅花落》,情趣盎然:
檐外双梅树,庭前昨夜风。
不知何处笛,并起一声中。
薛暄是明代理学大师。他将梅花的开放和笛声联系在一起,好像那梅花就是这笛声同风声一起催开的。诗写得新颖别致,很有情趣。
再看明代诗人王鏊的《真适园梅花盛放》:
花间小坐夕阳迟,
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杖藜到此忽成诗。
王鏊是明代名相,博学有识鉴,经学通明,制行修谨,文章修洁。善书法,多藏书 。为弘治、正德间文体变革的先行者和楷模。因不满宦官刘谨专权,辞官还乡。此诗是诗人在隐居地真适园,见梅花盛开而作。诗人在花间小坐,夕阳里看到千枝万枝梅花盛开,一片花海中清香四溢,顿时诗兴大发,遂成此诗。表现了诗人爱梅、咏梅的高雅情趣。
明代诗人李日华的《丁卯新正三日写梅》,充满了节日的欢乐:
檀口粉肋含笑语,
春风拂拂为开怀。
酒人得此添狂兴,
诗句从天泼下来。
李日华官至太仆少卿,性淡泊,与人无忤,工书画,精善鉴赏,世称博物君子。此诗写于春节后三日。梅花在春风的吹拂下含笑盛开,饮酒的人见此美景增添了狂放的兴致,提笔写诗,诗句好似从天而降。诗写得春意盎然,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再看明代画家徐渭的《题画梅》:
从来不见梅花谱,
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
东风吹着便成春。
徐渭是画家,又是诗人,可谓诗、书、画俱佳。这首诗,是诗人为自己的“墨梅”画题诗。诗人画梅,从来没有参照,或者说没见过“梅花谱”,所画的梅花,都是信手拈来,但又神形兼备、自有风韵。如果不信,就请看千千万万条树,冬天还是光溜溜的,东风一来,就染上了春绿。
洒脱不羁,率意而为,妙趣天成,这就是徐渭写诗、画画乃至做人的信条,这就造就了他崇尚自由的性格特征,以致后来造成性格扭曲,自残自辱的现象出现。
从这首诗来看,似乎告诉人们,不要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而是要勤于实践,大胆创新。“东风吹着便成春”一句,本来是形容“不拘一格”,崇尚自然法则的创作方法,但现在,也用来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景象,是一曲春的赞歌。
2. 《疏影》翻译及赏析
导语:《疏影》是一首梅花的赞歌,又是一首梅花的咏叹调。下面就由我为大家带来《疏影》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疏影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苔枝缀玉①,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②。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③。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④。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⑤。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⑥。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⑦。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⑧。
注释
①苔枝缀玉: 范成大 《梅谱》说绍兴、吴兴一带的古梅“苔须垂于枝间,或长数寸,风至,绿丝飘飘可玩。” 周密 《乾淳起居住》:“苔梅有二种,宜兴张公洞者,苔藓甚厚,花极香。一种出越土,苔如绿丝,长尺余。”
②有翠禽二句:用罗浮之梦典故。旧题 柳宗元 《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游罗浮山,夜梦与一素妆女子共饭,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绿衣童子,笑歌欢舞。赵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株大梅树下,树上有翠鸟欢鸣,见“月落参横,但惆怅而已。” 殷尧藩 《友人山中梅花》诗:“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吴潜 《疏影》词:“闲想罗浮旧恨,有人正醉里,姝翠蛾绿。”
③无言句: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④昭君四句: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雨,环佩空归夜月魂。” 王建 《塞上咏梅》诗:“天山路边在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
⑤犹记三名:用寿阳公主事。
⑥安排金屋:《汉武故事》载武帝小时对姑母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
⑦玉龙哀曲:马融《长笛赋》:“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玉龙,即玉笛。 李白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哀曲,指笛曲《梅花落》。
⑧小窗横幅:晚唐 崔橹 《梅花诗》:“初开已入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陈与义 《水墨梅》诗:“睛窗画出横斜枝,绝胜前村夜雪时。”此翻用其意。
译文
苔梅的枝梢缀着梅花,如玉晶莹,两只小小的翠鸟儿,栖宿在梅花丛。在客旅他乡时见到她的倩影,像佳人在夕阳斜映篱笆的'黄昏中,默默孤独,倚着修长的翠竹。就像王昭君远嫁匈奴,不习惯北方的荒漠,史是暗暗地怀念着江南江北的故土。我想她戴着叮咚环佩,趁着月夜归来,化作了梅花的一缕幽魂,缥缈、孤独。
我还记得寿阳宫中的旧事,寿阳公主正在春梦里,飞下的一朵梅花正落在她的眉际。不要像无情的春风,不管梅花如此美丽清香,依旧将她风吹雨打去。应该早早给她安排金屋,让她有一个好的归宿。但这只是白费心意,她还是一片片地随波流去。又要进而钌玉笛吹奏出哀怨的乐曲。等那时,想要再去寻找梅的幽香,所见到的是一枝梅花,独立飘香。
题解
作于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是年冬,作者造访范成大,应主人之请而谱新声。夔自度《暗香》与《疏影》以咏梅花,实系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梅花的赞歌,又是一首梅花的咏叹调。词中先绘出梅花不同凡俗的形貌,又表现了她那孤芳自赏的清姿和高洁情怀,再化用杜甫、王建诗意,把远稼异域不能生还汉邦的昭君故事神话化,将眷恋故国的昭君之魂和寒梅的幽独之魂合而为一,带有极深的悲剧意味,境界又极凄美。下片则眼前梅花盛开推想其飘落之时,用寿阳公主及陈阿娇事,寓无限怜香惜玉之意,又借笛里梅花哀怨的乐曲,加深怅惋的感情,末二句想到梅花凋尽,唯余空枝幻影映上小窗,语意沉痛。全词用事虽多,但熔铸绝妙,运气空灵,变化虚实,十分自如。篇中善用虚字,曲折动荡,摇曳多姿。 张炎 极口称道本词及《暗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词源》)。许多词评家认为此篇寄托了徽、钦二帝北狩之悲但却很难指实。力主抗敌的爱国大臣吴潜与 姜夔 曾有交谊,姜去世后,吴潜曾次韵《暗香》、《疏影》二词,却并无一字明写或暗寓感伤二帝之意,亦或佐证。
3.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是谁为谁写的词全词内容是什么
出自《卜算子·咏梅》,是现代思想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61年创作的一首词。1961年12月,面对困难和压力,毛泽东想要表明共产党人的态度和斗志,便酝酿写一首词。全诗如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译文如下:
风雨将春天送走了,飞雪又把春光迎来。正是悬崖结下百丈冰柱的时节,但仍然有花枝俏丽竞放。
俏丽但不掠春光之美,只是把春天的消息来报告。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梅花却在花丛中欢笑。
注释如下:
冰:形容极度寒冷。
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
(3)梅花赞歌扩展阅读:
此词通过对梅花俊美而坚韧不拔形象的塑造,寄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无畏,谦虚磊落,藐视各种困难的情怀,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修正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会实现的信心。
现代诗人臧克家《读〈卜算子·咏梅〉》:毛主席所咏的梅花,格调完全不同。在风雪连天、冷冰百丈的环境中;她花枝俏丽,十分精神,最先向人间报告春天的消息。等到大地春回,百花齐发,她在花从中发笑,欢乐地和大家一道共同享受这风和日丽的大好春光。
咏梅,是梅花的赞歌。梅花的形象和风格,可以使我们想象到坚持真理、英勇卓绝的革命者的高贵品质。这首词,写得很蕴藉,句子极俏丽,使人一读再读,越咀嚼,越有味。
4. 清香传得天心在——咏梅花古诗词赏析(下)
清香传得天心在
——咏梅花古诗词赏析(下)
王传学
元、明、清三代,咏梅之风历久不衰,各朝著名诗人,皆有咏梅佳作。特别是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题画诗,许多画家在热心画梅的同时,也在画卷上留下了咏梅佳作。
在题画诗中,当首推元代画家王冕的《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墨梅》是一首题画诗 ,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清代朱方蔼曾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王冕)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这一幅“墨梅图”即是繁花的代表作。此图作倒挂梅,枝条茂密,前后错落。枝头缀满繁密的梅花,或含苞欲放,或绽瓣盛开,或残英点点。正侧偃仰,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撒落在银枝上。白洁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干枝描绘得如弯弓秋月,挺劲有力。梅花的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交枝处尤其花蕊累累,勾瓣点蕊简洁洒脱。
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名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再看王冕的《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歌咏了白梅的高洁品格。她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诗人既是咏物,也是歌咏人的精神品格。
这也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诗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
元代诗人陶宗仪也有一首《题画墨梅》:
明月孤山处士家, 湖光寒浸玉横斜。 似将篆籀纵横笔, 铁线圈成个个花。
诗人描写画中的梅花似铁线圈成,突出了梅花不畏严寒、凌寒怒放的英姿。
元代诗人冯子振写有一首《西湖梅》:
苏老堤边玉一林, 六桥风月是知音。 任他桃李争欢赏, 不为繁华易素心。
全诗描写了西子湖畔的美丽梅花,与清风明月为知音,不与桃李争欢赏的清幽纯美,不为繁华改变素心的素雅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
冯子振还写有一首《鸳鸯梅》:
并蒂连技朵朵双, 偏宜照影傍寒塘。 只愁画角惊吹散, 片影分飞最可伤。
诗中描写了寒塘边的并蒂梅花,成双成对、恰似鸳鸯的美丽形状。 “只愁画角惊吹散,片影分飞最可伤”,只可惜军营的号角吹散了并蒂梅花的花瓣,最让人伤心。隐喻动乱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时事的忧伤。
明代咏梅诗中,首推高启的《梅花诗》:
琼枝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 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 东风愁绝几回开。
高启是元末明初的著名诗人,咏梅是他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此诗写梅花有着仙风道骨,来到人间,栖居在大雪铺满的深山里,只有到那清风明月的林泉之下,才能见到它清秀动人的姿容。月下梅花之状又何其高洁绝尘!诗中将雪与梅当作是匹配的高士美人,塑造出一个孤高、隐逸的梅花形象。梅伴雪生,正生出梅的坚强与高洁;雪为梅衬,又衬出梅的美丽与多情。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诗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心态变化融入梅花形象,赋予梅花崭新的情感内涵,具体表现为孤高中的激愤之情、乱离惊惧之感和故友挚交之情。他打破了两宋以来重复单调的咏梅模式,为咏梅诗的发展开辟出一片新天地。高启的梅花诗对传统的新变主要表现为其浓厚的主体色彩、复杂化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悟。
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的刘基也写有一首《题墨梅》:
夭桃能紫杏能红, 满面尘埃怯晚风。 争似罗浮山涧底, 一枝清冷月明中。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的开国元勋。他在诗中将梅花与桃花杏花对比,突出梅花的高洁雅致,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之情。
再看明代诗人方孝孺的《画梅》:
微雪初消月半池, 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 未话寻常草木知。
方孝孺的《画梅》描写了微雪初消时的美丽梅花,写出梅花的清幽纯美,清香宜人。“清香传得天心在”,极写梅花的清香溢满人间,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
再看明代画家徐渭的《题画梅》:
从来不见梅花谱, 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 东风吹着便成春。
徐渭是画家,又是诗人,可谓诗、书、画俱佳。这首诗,是诗人为自己的“墨梅”画题诗。诗人画梅,从来没有参照,或者说没见过“梅花谱”,所画的梅花,都是信手拈来,但又神形兼备、自有风韵。如果不信,就请看千千万万条树,冬天还是光溜溜的,东风一来,就染上了春绿。
洒脱不羁,率意而为,妙趣天成,这就是徐渭写诗、画画乃至做人的信条,这就造就了他崇尚自由的性格特征,以致后来造成性格扭曲,自残自辱的现象出现。
从这首诗来看,似乎告诉人们,不要拘泥于一些条条框框,而是要勤于实践,大胆创新。“东风吹着便成春”一句,本来是形容“不拘一格”,崇尚自然法则的创作方法,但现在,也用来形容春天生机勃勃、生动活泼的景象,是一曲春的赞歌。
清代咏梅诗词也有不少佳作。先看清代诗人袁枚的两首咏梅诗:
一般玉露总无私, 山北山南分早迟。 恰使人心怜旧雨, 最开多是隔年枝。
(《看梅四首》 选一)
为惜繁枝手自分, 剪刀摇动万重云。 折来细想无人赠, 还供书窗我伴君。
(《折梅二首》 选一)
诗中赞美梅花无私开放,装点江山,怡人心情的风范,表现自己爱花、惜花、赏花的情致。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乾隆进士。曾任江宁等地知县,辞官后侨居江宁,筑园林于小仓山,号随园。袁枚主张作诗应直抒胸臆,师法自然,强调独创,重视从民间语言中汲取营养。他有两联咏梅佳句: “月映竹成千个字,霜高梅孕一身花。”“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都是受百姓语言的启发而成的。
清代画家李方膺也有一首《题画梅》:
挥毫落纸墨痕新, 几点梅花最可人。 愿借天风吹得远, 家家门巷尽成春。
挥毫纵横,水墨淋漓,那纸上俨然是几朵绽开的梅花,美丽的梅花呵,但愿天风把你吹到千家万户,门前屋后都能见到你报春的身影,让家家户户都能享受到你的清香,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李方膺所画梅花“以难见工”,“为天下先”,用笔倔强放纵,不拘成法,而苍劲有致。画梅时以不剪裁为剪裁,不刻划为刻划,顺乎梅之天性,不见人工雕琢的艺术经验。
李方膺也喜爱画风。他“自笑一身浑是胆”,蔑视传统,蔑视权威,爱画狂风,以此寄托自己与恶劣环境坚决斗争的不屈精神。
李方膺的笔下,狂风固然是不屈精神的象征,但这仅是画家性格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他跟恶势力斗争的一面;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即对下层人民的关怀和同情,《题画梅》中的天风便是与狂风完全不同的暖风、和风,体现出他对劳苦百姓的体恤之情。
清代诗人宁调元写有一首《早梅》:
姹紫嫣红耻效颦, 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 数点开来不借春。
这首诗从“早”字入手,含蓄蕴藉,寄托深远。 梅花耻于像百花那样在春风艳阳下竞相开放,而是早于百花在寒冬的溪山深处苍崖之下傲然开放, 赞美了梅花不惧严寒的大无畏精神。
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写有一首《画梅》:
老梅愈老愈精神, 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 如知明月是前身。
金农的《画梅》描绘了梅花的傲霜挺拔和清丽脱俗,赞美了梅花如明月般纯洁的美丽,抒发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再看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眼儿媚·咏梅》: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梅花冰肌玉骨,斗寒开放,清幽高洁,自然标格,不与凡花为伍,向来受到诗人的赏爱。故诗词中诗人每以梅花之品格喻人之品格。本篇亦是花品、人品合一的咏叹之作。在这首咏白梅的词中,通过对白梅雅淡孤高品格的赞赏和对它孤独凄清处境的同情,表现了词人一种自足,一种孤往的性格与情怀;但也不乏孤高自赏,清凄自适的孤傲之情,寄托了诗人的心志,产生了“高远有味”的艺术效果。
5. 关于梅花发朋友圈的说说有什么
1、融入梅花,感悟梅花的品格;我赞美贞坚的松柏,我欣赏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可我更爱梅花的傲雪怒放,任你数九隆冬,地冻天寒,梅花依然开的那么艳丽,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2、梅花,虽不及月季之梅,也不比牡丹之傲气,却成为古今文人墨客赞美的对象,为什么呢?是梅花艳丽多彩吗?不!是梅花的精神!
3、梅花芬芳浓郁,暄香远溢。若去赏梅,尚未近其树,未见其花,便先有浮动的暗香阵阵袭来,为你引路。待徜徉在梅花丛中,则香气盈怀,你若深深地吸上一口气,更是清香满口,沁心入脾,顿觉心旷神怡。梅香还能持久,赏梅归家,那梅香仍沾襟染袖,萦身绕体,数日不绝。
4、她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人们见到梅花,便会受到坚强、刚正和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
5、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经历饿无数的艰难困苦,梅花才有被世人称颂的娇艳和芬芳。关于梅花的诗句唯美惊艳,看得人心都醉了,赏梅朋友圈心情说说,都是梅花的赞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