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青釉梅花瓶

青釉梅花瓶

发布时间: 2024-05-05 19:38:53

㈠ 这个瓷瓶是老的吗

这个瓷瓶是老的,但是,并不是太久的,应该是建国后的。

梅花瓶是什么意思

梅花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

它最早出现在唐代,在宋辽时期更为流行,并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它既是葡萄酒容器又是令人钦佩的装饰品。因此,这样的装置大多制作精美,不仅考虑了葡萄酒的储存能力,而且还注重外形美观。

历史上,它已经在每个主要的窑系统中发现,其形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其形状可以被认为是中国瓷器的第一种形状。它是梅花瓶,也被称为“精瓶”。

陈设观赏:

随着社会的发展,梅瓶逐渐具有了陈设装饰的功能,甚至梅瓶还常被作为冥器随葬,桂林明代藩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的梅瓶便是明证。这些梅瓶已成为上层统治者等级地位的标志和“风水”寓意的象征。

明中晚期以后,梅瓶的观赏陈设作用则越来越明显。清代梅瓶多为传世品,这应与梅瓶此时主要用于陈设装饰有关。

㈢ 梅花插瓶怎么养,梅花用什么瓶子养(素净陶瓷瓶或铜瓶)

每年到了梅花盛开的季节,很多人都喜欢将梅花折枝养在花瓶中,但是却又许多人不知道梅花插瓶怎么养,最后梅花还没养几天就谢了,这主要是因为没有选择正确的花瓶,那么梅花用什么瓶子养比较好呢?

一、梅花插瓶的4个养护步骤

如果家中有瓦片,可以将瓦片烧红后放入养梅花的瓶中,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瓶水J变质发臭,还能让插瓶梅花的花期延长,一举两得。当然,如果家中没有瓦片,也可以在水中滴入几滴鲜花的保鲜剂,效果也是一样的。

结语: 通过上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知道了梅花插瓶怎么养,以及梅花用什么瓶子养,希望大家都能掌握梅花插瓶养的方法,让梅花在花瓶中也能开出美丽鲜艳的花朵!

㈣ 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竟然是花500元淘来的,其背后有哪些故事

武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竟然是花500元淘来的,其背后有一个当事人、现任中山舰博物馆馆长王瑞华捡漏的故事。这个青花的“四爱图梅花瓶”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珍品。20世纪80年代从市民手中购得,被国务院文物鉴定专家评为国宝。然而,也许你无法想象这些珍宝是由原来的武汉文物商店以500元人民币的价格购买的,在今天看来简直是一个大漏洞!

就这样,这款青花“四爱图梅花瓶”从此易手,成为文物商店的收藏。后来,我国著名陶瓷专家耿常宝先生来到武汉文物商店做业务咨询。当他仔细看着“梅瓶”时,他惊讶地说,“这件瓷器是一件精美的元末明初青花瓷器,它的形状精致,胚质细腻,釉色纯净明亮,装饰图案丰富多样,是国宝。”

㈤ 梅瓶就是插花用的瓶子吗

 梅瓶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并且出现了许多新品种。宋元时期各地瓷窑均有烧制,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

    近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

    “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关于梅瓶的用途,磁州窑系有一对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书“清沽美酒”,一书“醉乡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无疑的。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爱不释手的观赏品。因此,这类器多制作精美,不但考虑到贮酒容量,还要注意造型优美。 {广交藏友. 壹叁壹捌 叁零壹肆 贰伍陆}

  一、梅瓶的称谓与用途

    “梅瓶”这一雅称,直到清末《陶雅》一书中才出现,其得名有几种说法,其中民国初年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较为可信,该书解释为:“梅瓶,口小而项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

    最早的梅瓶出现在宋代,最初用途可不是用来插花和欣赏的,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两件金代白地黑花梅瓶,分别在瓶腹写有“清沽美酒”与“醉香酒海”, 辽宁省博物馆收藏有明代唐寅绘制的《饮中八仙图》,被认为临摹自北宋赵公麟的作品。画面描绘了李白、贺之章、张旭等八人坐于松林间畅饮,一名侍童正把梅瓶中的酒倒在酒缸里。这些都说明梅瓶最初的用途是一种储酒、储水用具。辽宁叶茂法库台辽墓中出土有鸡腿瓶,江西瑞昌发现的南宋淳佑十年(1251年)墓中,墓主的头部顶端也放置有一对磁州窑梅瓶,南宋时期的墓葬中也出土有梅瓶,说明辽宋时期的梅瓶主要用途为实用贮酒具,但有时也被用作陪葬品。

    北宋赵令畤《侯鲭录》记载:“陶人之为器,有酒经焉。晋安人盛酒似瓦壶之制,小颈,环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馈人牲,兼云以酒器,书云就一经或五经焉。他境人有游于是邦,不达其义,闻五经至,束带迎于门,乃知是酒五瓶为五经焉”。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可装酒一斗、名为“酒经”的小口修腹瓷瓶,很可能就是宋代人对梅瓶的称谓,因此宋代的梅瓶也可称作“经瓶”。到了元明时期,从古人的诗文分析,此时的梅瓶可能被称为酒“樽”、“”酒瓶。

     二、梅瓶的前身——鸡腿瓶

    北宋以前的陶瓷器中,并无梅瓶造型,唐代仅有接近梅瓶的白釉瓶(上海博物馆和故宫都有收藏,形体较矮,都施有化妆土,应为北方地区烧造),与我们后代所说的带有S形曲线的梅瓶造型有一定差异。

    梅瓶的出现与辽国契丹族有着重要关系。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的一支,在唐代就与北方汉族多有交往,《辽史》称“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辽国尽有大漠,浸包长城之境,因宜为治。秋冬违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

    为了适应迁移生活,契丹人仿照革囊创烧出便于携带的陶瓷提梁壶(俗称 “马镫壶”、“鸡冠壶”)。他们还创造出了一种上粗下细、状如鸡腿的长腹瓷瓶,用于运水或储酒之用,这种鸡腿瓶被很多现代学者视为梅瓶的雏形之作。小口是为了避免盛装的水、酒溅出,减少酒的挥发并方便携运,辽墓壁画中还有表现契丹人运输鸡腿瓶的画面。鸡腿瓶口小、胫细、腹长,用绳索捆绑后背运很方便,倒梯形造型使绳扣越勒越紧,确实很适合契丹人游牧射猎、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需要。

    张家口市宣化县曾发掘辽天庆六年(1116)张世卿墓,在后室南壁壁画中描绘有两个捧有酒壶、酒杯的男侍者。画面上画有三只平行摆放的青绿色梅瓶, 瓶口附盖(也有学者认为反映以泥封口),应该表现的是瓷制梅瓶(图1)。有意思的是,这三只梅瓶放置在低矮木几上,木几上开有三个圆口,梅瓶刚好卡放在木几上,这幅画面说明在北宋时期,造型修长、小底的瓷梅瓶由于重心较高,使用中应该是放在这种木架上,由于体积较大,这种长腹大梅瓶还上不了餐桌。1999年,辽宁省博物馆征集入藏了一套辽代彩绘壁画木椁,也描绘有木桌下置一矮几,桌上放有带温碗的注子、深腹碗等酒具,矮几描绘有罩布,上面也放有三只带盖的长腹梅瓶,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壁画上梅瓶的足部比较模糊,看不出矮几是否有开口,但这则壁画与宣化张世卿墓互为佐证,证明了这种矮几是辽代梅瓶的放置用具。

    1999年3月,宣化下八里村的村民在进行春灌时,在已发掘过的张世卿墓东南约50米处耕地里,发现了奇怪的渗水现象,河北省文物研究接报后展开钻探,先后探出9座古墓并予以清理,发现这里是张世卿一族的墓地。其中7号墓出土有墓志,显示墓主张文藻和张世卿为同宗近支,文藻为长辈,属叔侄关系,张文藻与妻子合葬于辽道宗大安九年(1093年)。墓中出土物包括了2件绿釉鸡腿瓶,口径6、底径6.5、高21厘米,造型作小口、短颈、溜肩,长圆腹,小平底,通身施有绿釉,瓶身较一般辽代鸡腿瓶矮,应视为梅瓶造型。出土时,瓶口部用石灰封闭,瓶内尚存留有枣红色的液体。张文藻墓中也保留有题材丰富的壁画,基本占满了整个墓壁,主要为反映墓主人生活为内容的风俗画,包括散乐图、对弈图等。前室东壁上描绘有“童嬉图”,主要为有关茶道的内容,画面中木桌上放有一只短腹小口梅瓶,桌下的矮几上放有腹部修长的鸡腿瓶,考虑到墓中出土的两只绿釉鸡腿瓶在造型上与传统梅瓶已比较接近,瓶中盛有枣红色液体,墓中壁画描绘的鸡腿瓶也应是用作装酒,并且从壁画可知,当时的梅瓶已分长腹、短腹两种,短腹梅瓶已可摆放在桌上了。

    辽代梅瓶有茶叶沫釉和白釉剔粉、白釉划花、白釉剔粉填黑等种类,装饰图案多为牡丹纹。造型上,有继承契丹传统造型的鸡腿瓶,如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乾二年田”款茶叶沫釉梅瓶,高64.9、腹径24.3、口径8.4厘米,作平底,底足无釉,“乾二”应当是指辽乾统二年(1102),“田”字应为制作工匠的姓氏(图2);而图3展示的则是受汉族文化影响而烧造的剔刻花填彩梅瓶。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的猴头沟乡是辽代缸瓦窑所在地,北京故宫的刘毅先生曾在《关于梅瓶历史沿革的探讨》一文中提及,他在缸瓦窑考察时,见到许多鸡腿瓶的残器,说明赤峰缸瓦窑为是辽代梅瓶的一处重要产地。

  三、宋金时期的梅瓶

    鸡腿瓶传入北宋后,北方汉族地区也开始烧造这种长腹小口瓷瓶,最终使梅瓶造型固定下来,在宋代南、北方民窑中多有生产,而少见于宋代的官、汝等官办瓷窑,说明梅瓶作为盛装实用具主要为民间生活所使用。在造型上,北方梅瓶较多保留了契丹鸡腿瓶的痕迹,形体修长而秀丽,瓶口为蘑菇形或梯形,便于使用绳索捆扎。而南宋景德镇生产的影青梅瓶和江西吉州窑等地烧造梅瓶,其高度明显低于北方梅瓶,容积缩小,腹径较大,显得矮而胖,造型上显得比较小巧,反映了当时大江南北不同窑区的产品有一定地域特点。除了陶瓷器中出现梅瓶外,宋代的金银器中也存在梅瓶造型,1996年4月,四川彭州市西大街发现过一处宋代金银器窖藏,出土金银器多达350多件,其中有10件银制梅瓶,均为锤揲加工成型,包括素面梅瓶、如意云纹梅瓶、凤鸟纹梅瓶等,有些还附有银制瓶盖,从出土金碗上有“绍熙改元”纪年看,这批窖藏金银器为南宋中期产品,少量为北宋中晚期到南宋早期产品,类似的宋代银制梅瓶在国内博物馆还有收藏,说明了宋代梅瓶的质材已从陶瓷扩大到到金属制品。

    宋代北方生产的梅瓶以耀州窑刻花梅瓶为代表。这件青瓷刻花梅瓶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口径7.5、足径11、通高48.4厘米,造型挺拔修长,瓶腹无接胎痕迹,说明系一次拉坯成型,显示了耀州窑制瓷匠师的高超技艺。由于长腹小底梅瓶不便于放置,耀州窑在北宋时期还创造出一种吐噜瓶,造型上看如同将长腹梅瓶截去下半部,这种瓶型在北方名为吐噜瓶,据说因酒从瓶中倒时发出“吐噜”响声而得名。河北定窑、磁州窑和河南扒村窑、鹤壁集、登封窑诸窑都烧造刻花梅瓶。

    1951年,考古部门在河南省禹县白沙镇发掘了宋代墓群,其中一号墓年代为北宋元符2年,墓室内壁采用了砖雕与绘画相结合的技法描绘生活场景,其中墓前室西壁表现了墓主人夫妇饮宴画面,居中的方桌上摆有注子、带托盏杯,墓主夫妻二人袖手坐于桌旁,两边有三位侍女和一名男侍分别捧着唾壶、果盘,在桌下描绘了一只梅瓶,放置在束腰方座上(图6)。从桌上摆放酒具看,这只梅瓶的用途也应是盛酒具,考虑到辽张世卿墓描绘的梅瓶被插放在开孔的木座上,白沙宋墓壁画表现的梅瓶比北宋梅瓶实物要短一些,是否可解释为束腰高方座可能也开有圆形开孔,梅瓶足部同样被插放在圆槽中,这样一来,放在木座上的梅瓶感觉瓶身矮了一些。

    北宋的梅瓶都为小口、腹修长,底部比较小,到北宋晚期和金代初期,梅瓶的造型有了发展,梅瓶的底径增大,直接可以放在地上,不必再依赖木制支架了。这在考古资料中也可以找到例证,山西稷山马村曾发掘金代墓葬,其中一座金代早期墓的北壁砖雕表现了夫妻对饮,南壁设有舞台和杂剧砖雕,说明这些砖雕共同组成了墓主夫妇饮宴并观看杂剧的场面,画面居中为方桌,上置注子、盏杯、果盘等,桌下有一梅瓶,底径较大,已可以平稳的放置在地上了。

    陕西省文物局鉴定组徐涛先生告知笔者,他们在陕北作馆藏文物鉴定时,很多市县都收藏有宋金时期的黑釉梅瓶,说明梅瓶在比较干燥的北方地区使用量较大。故宫博物院收藏有10多件造型近似的黑釉梅瓶,其中一件黑釉梅瓶肩部刻划有“天威军官瓶”,这种粗瓷梅瓶就是北宋北方装运水、酒之用,水是行军的必需补给,而酒则可以鼓舞士气。南宋赵彦卫在《云麓漫钞》卷七记载,南宋初年岳飞、韩世忠军中“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峞军”,“一入背峞,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峞军,无有不破者”。至于为何酒瓶被称作“峞”, 赵彦卫考证说“范参政致能说,雁北人呼酒瓶为峞,大将之酒瓶必令亲信人负之。范尝使燕,见道中人有负罍者,则指云:此背峞也。故韩兵用以名军。峞即罍,北人语讹故云,韩军误用字耳”,按此记载,峞(wēi)与罍(léi)两字发音相近,所以产生了讹传。南宋初期统领抗金主力部队的将帅大部分为陕北人,韩世忠等陕北籍主将的亲信部队被称为“背峞军”(即为主帅背酒瓶的亲军),显示了北方军旅中使用陶瓷梅瓶的遗风。

    与南宋同时期的金政权,由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同样表现出喜好豪饮的民族特点,此时的北方梅瓶继承了粗犷的风格,以磁州窑和扒村窑烧造的白地黑花梅瓶、黑釉梅瓶为代表,同时期的西夏灵武窑也烧制有剔刻花梅瓶。宋金时期河北磁州窑烧制的白地黑花梅瓶以绘画为特色。金代磁州窑烧制有一种黑瓷弦纹梅瓶,造型上接近辽鸡腿瓶的样式,装饰简单,肩部刻有“葡萄酒瓶”字样,山西省文物部门在怀仁窑调查时,还发现有凸凹弦纹黑釉梅瓶,肩部刻划有“酒都司使”,说明亦为金代梅瓶,较多保留了辽代鸡腿瓶的遗韵。上海博物馆收藏有数件金代梅瓶,代表器为金代磁州窑“清沽美酒”款梅瓶和金代扒村窑黑地白龙纹“正八”款梅瓶。黑地白花“正八“款梅瓶在绘画处填有白色化妆土,瓶身旋修痕比较明显,瓶腹两侧分别描绘竖向龙纹,并在一条龙下部书写“正八”两字,“正八”两字可能来源自佛教“八正道”、“八部众”(即天龙八部)观念。

    南宋梅瓶标准器下面几件可为代表:是南宋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釉刻花梅瓶,现藏广东省博物馆,口径4.3、底径9.4、高31.8厘米,肩部装饰以流畅的刻花缠枝莲纹,辅以浅细篦纹模拟水波,如同随着微风摇曳的满塘莲荷,莲花水波与淡雅的影青釉相互映衬,给人满目清新之感。1991年9月,四川遂宁金鱼村发现过一处南宋窖藏,出土瓷器985件,也包括青白釉梅瓶8件,其中的青白釉刻花梅瓶还带有浅杯形的瓷盖。图12是一件南宋龙泉窑带盖青瓷梅瓶,口径5.9、底径7.3、,通高28.5厘米,胎色灰白,釉色青雅,釉面润泽晶莹,底部露胎,通体装饰了凹凸弦纹,线条流畅优美。这件梅瓶1979年出土于浙江松阳县庆元元年墓葬(1195年),现藏于遂昌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图13则是南宋吉州窑烧造的黑釉刻花梅瓶,通高21.2,口径4.8、底径6.6厘米,1972年江西吉州窑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它的底径明显增大,在腹部两侧装饰以剔刻折枝梅花,刀法细劲流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金代和南宋时,还出现一种口部稍大的新样式梅瓶。这种大口梅瓶在耀州窑北宋晚期到金代初期曾有烧造,窑址中发掘出土过多件。这种北宋晚期开始出现的大口长腹梅瓶,造型上看应是自小口梅瓶改进而来,其装酒量有所减少,高度较北宋时降低,口部与底部尺寸均增大,放置时应不必依赖于支架,也便于使用提子一次打出一斤、半斤的酒来,是对梅瓶造型的一种改进。四川广元大足石刻中保留有南宋石刻地狱图,雕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其中一幅雕刻为劝饮图,图旁镌刻有《大藏经》文:“世尊告诸比丘饮酒者入地狱”,画面上一男子手捧带托盘的酒碗劝饮,身后的女子抱持一大口梅瓶。从大足石刻劝酒图可知,南宋时这种大口梅瓶在南方地区也有烧造,用途亦是装酒用具。

㈥ 鍖呮潗姊呰姳鐡剁殑浣跨敤鏂规硶

璇ョ被鍨嬬摱瀛愪娇鐢ㄦ柟娉曚负鐩存帴鎵撳紑浣跨敤銆佸掔珛浣跨敤銆佹尋鍘嬬摱韬鏉ヤ娇鐢ㄣ
1銆佺洿鎺ユ墦寮浣跨敤锛氱敱浜庡叾閲囩敤楂樺搧璐ㄧ殑濉戞枡鏉愭枡鍒舵垚锛屽洜姝ゅ叿鏈夊緢濂界殑瀵嗗皝鎬у拰淇濇姢鎬э紝鍙浠ユ湁鏁堝湴淇濇姢鐡跺唴鐨勬恫浣撲笉娉勬紡銆
2銆佸掔珛浣跨敤锛氳繖绉嶄娇鐢ㄦ柟娉曠壒鍒閫傚悎浜庨渶瑕佸皢娑蹭綋鍊掑嚭鐨勫満鍚堬紝姣斿傚湪鐑归オ鎴栬皟鍒堕ギ鏂欐椂銆
3銆佹尋鍘嬬摱韬鏉ヤ娇鐢锛氳繖绉嶄娇鐢ㄦ柟娉曢傚悎浜庨渶瑕佸皢娑蹭綋鎸ゅ嚭鐨勫満鍚堬紝鍦ㄦ竻娲佹垨娲楁钉鏃躲

热点内容
麻城看郁金香地址 发布:2025-01-19 10:33:08 浏览:577
开元康乃馨 发布:2025-01-19 10:23:06 浏览:419
牡丹江人民公园公交 发布:2025-01-19 10:14:46 浏览:57
玫瑰金色的车 发布:2025-01-19 10:05:10 浏览:906
狮子女鲜花 发布:2025-01-19 10:02:12 浏览:528
杭州花卉摆放 发布:2025-01-19 10:02:10 浏览:206
鲜花置物架 发布:2025-01-19 10:01:26 浏览:941
牡丹真伪 发布:2025-01-19 10:00:50 浏览:34
栀子花能不能用尿素 发布:2025-01-19 09:14:40 浏览:217
叶兰花看叶 发布:2025-01-19 09:07:52 浏览: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