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百嘉村见梅花翻译

百嘉村见梅花翻译

发布时间: 2021-02-03 07:53:40

❶ 《百嘉村见梅花》一诗的内容及翻译

百嘉村见梅花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白石《暗香》云:“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若联想到此,则句中“玉笛”。非但承上之“疏影”,又启下之“寒月”矣。笛声之中,既有梅影,复含月色,此读者所尤不可不经意者。
第三句“梦醒忽惊身是客”,从次句跌出,又紧承首句。“梦醒”,知次句全在梦中,知首句之梅影伴我,实不能慰我寂寞,适足以催我入梦,于梦中求故园梅花以慰我。言“身是客”,则故园高楼,去我实远,梦中依稀,实亦不能慰我寂寞。次句语意甚为显豁,细想之,则有百愁萦缭、无可奈何之慨。
末句“一船寒月到江村”,承上“忽惊”而来。梦醒惊起,故园之梅固已渺如,天涯之梅亦悄然远引,不复为伴。一梦之间,诗人已度黄昏,所乘孤舟,已到江村,此时,惟有清寒月色载满船中而已,令诗人心神皆凄。此句境界,沈德潜所谓“清绝”是也。然此句中果有月无梅乎?非也。曰:有月即有梅,月即梅也、梅即月也。古人咏梅,每及于月,林之“月黄昏”,姜之“旧时月色”,皆然也。他如明处高启《梅花》九章,乃咏梅之杰作佳构,亦有“月明林下美人来”、“淡月微雪皆似梦”、“愁在三更挂月村”、“夜月初来树欲空”、“月寒深浦泣珠颜”、“帘外钟来初月上”、“夜色朦胧月亦香”、“断魂只有月明知”诸句,九章中几乎章章见月,可谓真知梅月之不可分者。然则揣古人之意,将谓月乃梅之精魂所幻乎?若信然如此,则诗人梦醒所见之一船月色,又岂得无梅,又安能谓非天涯梅、故园梅精魂一时皆至,幻托于月,以慰诗人寂寞?
但月亦终不能慰诗人寂寞——故园高楼若不可睹,此身若犹在天涯,则此寂寞将长随诗人,挥之不去,绝非外物可得解慰。故此月虽含笼梅魂,然由诗人感来,则不能不为“寒月”,盖其心境已寒,故月亦寒意瑟瑟矣。一“寒”字,点出本诗凄清之境,由此可推知,全诗莫不在寒中,疏影、玉笛、高楼,亦无非寒影、寒笛、寒楼而已,不寒者在梦中,梦醒来皆是寒。

❷ 梅花的古诗及翻译

全诗的大意是:白色的梅花如湘妃美女,乘着蛟龙来到月中,忽又如挂在珊瑚枝上的海月,她内是那容样妩媚动人。梅花美,美就美在梅花的风骨清高,仙姿神韵。
而包含的意思一楼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想想珊瑚的形象,弯遒,光秃秃的感觉,但是就是这样的所谓的丑,不如说是仙姿神韵,清高绝世

❸ 百嘉村见梅花的作品原文

百嘉村见梅花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❹ 求《百嘉村见梅花》 翻译

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北宋林和靖《山园小梅》诗,有“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句,最能摄梅之精魂,洵千古绝唱。洎南宋姜白石出,禀其清奇之才,自度《暗香》、《疏影》二曲,推演和靖诗意,踵事增华,尽善尽美,其状梅之幽姿瑰质之工,后人蔑以复加矣。龚鼎孳身列贰臣,品藻与“清”字无涉,自不能望林、姜二公之项背;本诗《百嘉村见梅花》,亦未得可称比肩二公。虽然,此诗善用故典,得前贤咏梅之作意,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所谓“脱去梅花窠臼,清绝超绝”是也,故亦非无可观。要之,鼎孳亦一代才人,得清初江左三大家之鼎足,其下笔仿佛前贤之境,乃至间出新意,亦未为足怪之事。
白石道人二曲,洵美且异,唯犹有“梅边吹笛”之语,未避题面;此虽或乃末节不为大才所经意,然终是一憾。本诗则全篇不犯一“梅”字,亦不涉一笔梅之形态,而处处是梅,句句是梅,梅之精魂化为雾霭,笼罩全诗,令人时时领其清馨,而未睹其迹。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是之谓乎?起句“天涯疏影伴黄昏”,境界渺远凄清。百嘉村未详在何处,既称“天涯”,自当甚远于故里。“疏影”、“黄昏”,皆和靖诗中熟语,中间一“伴”字,便新意摇曳,可圈可点。“疏影”者,梅花临水之影也,和靖“水清浅”语可证,此处遥引末句“一船”。“黄昏”者,谓诗人时处寂寞黄昏。此际,唯梅之疏影默默,伴我悄度黄昏,天涯之人、天涯之梅,同为沦落,相伴有情,此情何凄!“伴”字点活前后二熟语,又点题“见梅花”(言“见”,则有人,梅花所伴,此人也),诚妙手笔。
天涯黄昏伴梅,此际诗人情怀之凄清究属何如?所思又为何者?次句“玉笛高楼自掩门”,即是作答,又妙在不正面作答,但言故园此时,亦高楼寂寞无主,门户自掩,暗中透露思乡之怀,与上句“天涯”相应。此句纯是梦境,观第三句可知。“玉笛”,语本李白《黄鹤楼闻笛》诗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然则玉笛声起,梅随之落,故园正是落花时;有此二字,此句字面无梅而实有梅矣,又与上句“疏影”相应。或曰:高楼既无主掩门,玉笛何人所奏?作此问者,犹未为解人。此句既是梦境,自可依稀仿佛,正不必坐之以实;诗人着“玉笛”二字,但为梅花所设,至于笛声出自何人,是虚是实,谅非其所措意者也。
白石《暗香》云:“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若联想到此,则句中“玉笛”。非但承上之“疏影”,又启下之“寒月”矣。笛声之中,既有梅影,复含月色,此读者所尤不可不经意者。
第三句“梦醒忽惊身是客”,从次句跌出,又紧承首句。“梦醒”,知次句全在梦中,知首句之梅影伴我,实不能慰我寂寞,适足以催我入梦,于梦中求故园梅花以慰我。言“身是客”,则故园高楼,去我实远,梦中依稀,实亦不能慰我寂寞。次句语意甚为显豁,细想之,则有百愁萦缭、无可奈何之慨。
末句“一船寒月到江村”,承上“忽惊”而来。梦醒惊起,故园之梅固已渺如,天涯之梅亦悄然远引,不复为伴。一梦之间,诗人已度黄昏,所乘孤舟,已到江村,此时,惟有清寒月色载满船中而已,令诗人心神皆凄。此句境界,沈德潜所谓“清绝”是也。然此句中果有月无梅乎?非也。曰:有月即有梅,月即梅也、梅即月也。古人咏梅,每及于月,林之“月黄昏”,姜之“旧时月色”,皆然也。他如明处高启《梅花》九章,乃咏梅之杰作佳构,亦有“月明林下美人来”、“淡月微雪皆似梦”、“愁在三更挂月村”、“夜月初来树欲空”、“月寒深浦泣珠颜”、“帘外钟来初月上”、“夜色朦胧月亦香”、“断魂只有月明知”诸句,九章中几乎章章见月,可谓真知梅月之不可分者。然则揣古人之意,将谓月乃梅之精魂所幻乎?若信然如此,则诗人梦醒所见之一船月色,又岂得无梅,又安能谓非天涯梅、故园梅精魂一时皆至,幻托于月,以慰诗人寂寞?
但月亦终不能慰诗人寂寞——故园高楼若不可睹,此身若犹在天涯,则此寂寞将长随诗人,挥之不去,绝非外物可得解慰。故此月虽含笼梅魂,然由诗人感来,则不能不为“寒月”,盖其心境已寒,故月亦寒意瑟瑟矣。一“寒”字,点出本诗凄清之境,由此可推知,全诗莫不在寒中,疏影、玉笛、高楼,亦无非寒影、寒笛、寒楼而已,不寒者在梦中,梦醒来皆是寒。
本诗题曰“见梅花”,知诗中之梅,为天涯客子眼中之梅,非寻常之梅,此又有别于林、姜诸公。然诗以梅魂托于月,以一“寒”字摄出天涯客子眼中梅之神,而一切遗其貌,此等作意,则踵武前贤矣。以此故,诗乃得臻于“清绝超绝”之境界。
望采纳!
谢谢!

❺ 龚鼎孽《百嘉村见梅花》赏析

天涯黄昏伴梅,此际诗人情怀之凄清究属何如?所思又为何者?次句“玉笛高楼自掩门”,即是作答,又妙在不正面作答,但言故园此时,亦高楼寂寞无主,门户自掩,暗中透露思乡之怀,与上句“天涯”相应。此句纯是梦境,观第三句可知。“玉笛”,语本李白《黄鹤楼闻笛》诗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然则玉笛声起,梅随之落,故园正是落花时;有此二字,此句字面无梅而实有梅矣,又与上句“疏影”相应。第三句“梦醒忽惊身是客”,从次句跌出,又紧承首句。“梦醒”,知次句全在梦中,知首句之梅影伴我,实不能慰我寂寞,适足以催我入梦,于梦中求故园梅花以慰我。言“身是客”,则故园高楼,去我实远,梦中依稀,实亦不能慰我寂寞。次句语意甚为显豁,细想之,则有百愁萦缭、无可奈何之慨。末句“一船寒月到江村”,承上“忽惊”而来。梦醒惊起,故园之梅固已渺如,天涯之梅亦悄然远引,不复为伴。一梦之间,诗人已度黄昏,所乘孤舟,已到江村,此时,惟有清寒月色载满船中而已,令诗人心神皆凄。此句境界,沈德潜所谓“清绝”是也。但月亦终不能慰诗人寂寞——故园高楼若不可睹,此身若犹在天涯,则此寂寞将长随诗人,挥之不去,绝非外物可得解慰。故此月虽含笼梅魂,然由诗人感来,则不能不为“寒月”,盖其心境已寒,故月亦寒意瑟瑟矣。一“寒”字,点出本诗凄清之境,由此可推知,全诗莫不在寒中,疏影、玉笛、高楼,亦无非寒影、寒笛、寒楼而已,不寒者在梦中,梦醒来皆是寒。

❻ 梅花草堂笔谈 译文

冯开之先复生喜欢喝茶,而且最喜欢制自己亲自沏茶,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做这事的感觉就像得到美人和古代的书法绘画,怎么能轻易落到别人手里呢!’听到的人都十分赞许。但是冯先生每次会客,都大谈特谈没法停下,下人洗好茶壶在边上伺候着。等到谈到高潮时,还没放茶叶,(先生)就把开水倒进去了。先生(喝着白开水)却从来都没有不高兴还说这茶挺好,客人也不敢不说好。所以人送冯开之先生一个外号‘白水先生’。
从中得知:其实冯友之并不懂茶,是一个附庸风雅的虚伪之人

❼ 高手们请翻译《百家村见梅花》,谢了

百嘉村见梅花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
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

天涯黄昏伴梅,此际诗人情怀之凄清究属何如?所思又为何者?次句“玉笛高楼自掩门”,即是作答,又妙在不正面作答,但言故园此时,亦高楼寂寞无主,门户自掩,暗中透露思乡之怀,与上句“天涯”相应。此句纯是梦境,观第三句可知。“玉笛”,语本李白《黄鹤楼闻笛》诗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然则玉笛声起,梅随之落,故园正是落花时;有此二字,此句字面无梅而实有梅矣,又与上句“疏影”相应。或曰:高楼既无主掩门,玉笛何人所奏?作此问者,犹未为解人。此句既是梦境,自可依稀仿佛,正不必坐之以实;诗人着“玉笛”二字,但为梅花所设,至于笛声出自何人,是虚是实,谅非其所措意者也。
白石《暗香》云:“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若联想到此,则句中“玉笛”。非但承上之“疏影”,又启下之“寒月”矣。笛声之中,既有梅影,复含月色,此读者所尤不可不经意者。
第三句“梦醒忽惊身是客”,从次句跌出,又紧承首句。“梦醒”,知次句全在梦中,知首句之梅影伴我,实不能慰我寂寞,适足以催我入梦,于梦中求故园梅花以慰我。言“身是客”,则故园高楼,去我实远,梦中依稀,实亦不能慰我寂寞。次句语意甚为显豁,细想之,则有百愁萦缭、无可奈何之慨。
末句“一船寒月到江村”,承上“忽惊”而来。梦醒惊起,故园之梅固已渺如,天涯之梅亦悄然远引,不复为伴。一梦之间,诗人已度黄昏,所乘孤舟,已到江村,此时,惟有清寒月色载满船中而已,令诗人心神皆凄。此句境界,沈德潜所谓“清绝”是也。然此句中果有月无梅乎?非也。曰:有月即有梅,月即梅也、梅即月也。古人咏梅,每及于月,林之“月黄昏”,姜之“旧时月色”,皆然也。他如明处高启《梅花》九章,乃咏梅之杰作佳构,亦有“月明林下美人来”、“淡月微雪皆似梦”、“愁在三更挂月村”、“夜月初来树欲空”、“月寒深浦泣珠颜”、“帘外钟来初月上”、“夜色朦胧月亦香”、“断魂只有月明知”诸句,九章中几乎章章见月,可谓真知梅月之不可分者。然则揣古人之意,将谓月乃梅之精魂所幻乎?若信然如此,则诗人梦醒所见之一船月色,又岂得无梅,又安能谓非天涯梅、故园梅精魂一时皆至,幻托于月,以慰诗人寂寞?
但月亦终不能慰诗人寂寞——故园高楼若不可睹,此身若犹在天涯,则此寂寞将长随诗人,挥之不去,绝非外物可得解慰。故此月虽含笼梅魂,然由诗人感来,则不能不为“寒月”,盖其心境已寒,故月亦寒意瑟瑟矣。一“寒”字,点出本诗凄清之境,由此可推知,全诗莫不在寒中,疏影、玉笛、高楼,亦无非寒影、寒笛、寒楼而已,不寒者在梦中,梦醒来皆是寒。

来自网络

❽ 百嘉村见梅花这首诗的诗眼是“惊”,“客”,还是“寒”为什么

《百嘉村见梅来花》源龚鼎孳
天涯疏影伴黄昏,玉笛高楼自掩门。梦醒忽惊身是客,一船寒月到江村。(脱去梅花窠臼,清绝超绝。)

诗眼是“寒”

龚鼎孳《百嘉村见梅花》有“一船寒月到江村”句,“一船寒月”四字妙,到江村的不仅是由船而载的月(其实月在天上,何能载之),一种“寒”的心情也被船带到江村。

但月亦终不能慰诗人寂寞——故园高楼若不可睹,此身若犹在天涯,则此寂寞将长随诗人,挥之不去,绝非外物可得解慰。故此月虽含笼梅魂,然由诗人感来,则不能不为“寒月”,盖其心境已寒,故月亦寒意瑟瑟矣。一“寒”字,点出本诗凄清之境,由此可推知,全诗莫不在寒中,疏影、玉笛、高楼,亦无非寒影、寒笛、寒楼而已,不寒者在梦中,梦醒来皆是寒。 本诗题曰“见梅花”,知诗中之梅,为天涯客子眼中之梅,非寻常之梅,此又有别于林、姜诸公。然诗以梅魂托于月,以一“寒”字摄出天涯客子眼中梅之神,而一切遗其貌,此等作意,则踵武前贤矣。以此故,诗乃得臻于“清绝超绝”之境界。

热点内容
套房摆花卉 发布:2025-04-22 22:38:35 浏览:323
树兰花插扦 发布:2025-04-22 22:18:52 浏览:917
平坝樱花几 发布:2025-04-22 22:14:41 浏览:288
天河梅花村 发布:2025-04-22 22:12:55 浏览:855
丝网花牡丹插花图片 发布:2025-04-22 22:12:05 浏览:454
情人节丝巾 发布:2025-04-22 22:07:40 浏览:346
小茉莉花的护肤功效 发布:2025-04-22 22:01:51 浏览:664
鲜花频道 发布:2025-04-22 22:01:48 浏览:236
朗诵康乃馨诗词 发布:2025-04-22 21:57:38 浏览:638
mk七夕钱包 发布:2025-04-22 21:49:53 浏览: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