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阵法
㈠ 五子棋梅花阵如何解
无禁破梅花阵 有两个办法
1, 抢对方梅花阵的点 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但也比较回危险 一定要保证答对方没有连攻取胜 方可使用 。
2, 使用八卦阵 这是更常用 更有效的办法 八卦阵由四子构成 相邻两子间成“日”字对角 (即象棋中的“马步”) 整体为一个 斜放的正方形 在连续八卦阵中 梅花阵永远不能成五连, 八卦阵与梅花阵相反, 是完全防守的阵势 ,没有任何一个活二, 但当它发展到后期 ,很容易形成“通三路”(一手棋同时形成三个活二等) 是后发制人的着法 。
这两种办法只要综合使用 还是可以对梅花阵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的。
梅花阵
八卦阵是棋子成“日”字。梅花阵是棋子斜线相连,直线中间空一个格子,围棋中的“虎口”棋形一样。其实梅花阵只是对初学者来说的一个基本阵式,到了高手的眼中,梅花只是些华丽的技巧,并不实用。最后要提醒大家,就是梅花是最强的防守。但如果你是用黑子的话,千万别一开局就用梅花阵来主攻,因为梅花阵守转攻时最容易遇到的就是三三棋跟长连,这些都是禁手。所以俗话有说“黑子用梅花,眼泪花啦啦”。记着黑子不要靠梅花阵主攻.
㈡ “五梅花操法”考
书中欧阳泰多次强调郑成功军队具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其中提到一种神秘的阵法,书中谓之“五梅花操法”。
而查阅作者引用的杨英《先王实录》中的原文:
这是关于郑成功在厦门演武亭教习士兵操练“五梅花阵法”的原文记载。需注意的是,汉学家欧阳泰先生显然是不太熟悉汉语词汇,在这里出现了断句的错误。此阵法名为“五梅花”,而不是“五梅花操”,“操”是“操习”的意思,“照五梅花操阵法”意思是“按照五梅花的阵式操习阵法”。
何谓“五梅花”,其实就是骰子里面的五点的形状。南方武术里面练习步法有使用一种叫“梅花桩”的木桩,即是把木桩按照“梅花”装布置。因此可以意会,所谓“照五梅花操阵法”也就是如梅花五点的方式间隔交替排列阵型。也就是如下图所示:
这种阵型非郑成功之独创,其实中国古代即有“鱼鳞阵”,大概也是如此,只是不同时代不同地方叫法不同。那么若“五梅花阵”确如我推测,则此阵用法是否是如欧阳泰先生所说是一种佯装撤退的队形呢?我们且再依欧阳泰先生所说的1659年镇江之役,从杨英的《先王实录》的记录来考稽,我认为欧阳泰先生指的是郑成功于1659年6月22日(农历)攻打镇江外围的银山之战。
关于镇江之役,与清军的大战只此数段的记录。银山大捷之后镇江不战而降,后便是张煌言下芜湖,郑成功坐镇镇江围困南京,而后败北。败军退至镇江亦未在此经历大战,随即收兵金、厦。
从《先王实录》来看,与欧阳泰先生的描述有较大出入。文中并未提及此战之中郑军特地运用了五梅花阵对敌,只是说郑军分为三叠,当是指的把军队排成前后三条线分别对敌,至于这三条线是否是如我上文推测的如五梅花的方式每条线交替排列,还是按照惯例对齐前线排列,则文中没有细说,不得而知。且郑军此战也没有在阵营中央(或是指的文中的“中军营”)挥舞白旗,让前线接敌之兵佯装撤退。相反,郑军此战是一往无前地以郑成功亲率的精锐中军(亲军左武卫、亲军右武卫、五军卫、马步卫)作全军的先锋一往无前地推进,先击退了一路一千八百余人的满汉骑兵,并攻克清军步炮阵地,再击退了后来的三路满汉骑兵(从第一路满汉骑兵有一千八,剩余四路满汉军以三路攻郑成功中军,以一路千余人的汉军骑兵牵制郑军左右其他提督、统领的军队来看,攻击郑成功中军的三路人马每一路至少不应少于牵制的那一路汉军人数,即总兵力当有三千以上),最后彻底击溃清军。
不过从实录里的记载推测,此战中郑军确实有可能运用了梅花阵。比如上述引文中提到在清军先锋一千八百余骑分作三条线与郑军中军交战时,第一线的清军骑兵曾有三百余人冲过了郑军中军的第一线,而被郑军中军第二线的士兵阻挡并击杀溃散。
若郑军的五梅花阵确如我所推测是一种每列交替排列的阵型,那么此次清军先锋之所以冲过郑军第一线,而郑军第一线却没有溃散,反而“任其冲突,安然不动”,则很可能是郑军第一线并不是一个紧密的阵线,而是像我上述推测的五梅花阵型一样,是中间有很大的空隙。这三百清军骑兵正好是冲入了这个空隙中,却被后面的第二线士兵阻击。
因此,我个人认为,虽然欧阳泰先生对五梅花阵的理解并不准确,但他的说法依然有价值。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也大可略窥五梅花阵可能的运作方式。
其实,如前文所述,这种多线交替排列的阵型古已有之。古代所谓的“鱼鳞阵”也可能就是此类阵型。并且不独古代中国有此阵型,在西方历史上也多次出现。比如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将军团重装步兵中的青年兵(hastati)、壮年兵(principes)和老年兵(triarii)排成三线的方式也是如此交错排列。
在古罗马共和国时代的三线阵型的运用中,这样的列阵方式有如下几点优势:
1、在相对平坦的战场上,敌人远远看过去,会以为我方的阵线是完整无缺的,而实际交战时对方才会突然发现中央的空缺。则敌人很可能聚集在我方的一块块阵线前、左、右,还有一部分人冲入空隙。则前者容易把自己的侧翼露出来,后者会因为人少且打乱了原来完整的阵线变得混乱,很容易被我方第二线的士兵击溃,进而我方第二线的士兵在侧击与我一线胶着的敌军,很容易造成敌军全线混乱溃散。
如图所示:
2、灵活运用小部队,进行有效机动。可以让我方每条线上单独的一个个小方块队伍根据情况选择攻击敌方任意位置。相比于敌军大部队的调动攻击,这种小部队的机动更具有灵活性,更容易应付多种战场情况。
罗马共和国的军团经常是用战斗力相对最低的青年兵作为一线,壮年兵则作为预备队根据情况,在青年兵不能抵挡时穿过空出的空隙(或许可以称之为甬道)上前进行增援,或进行机动,以部分兵力绕到青年兵的两翼侧面攻击敌军的两翼。最后的老年兵亦然,可作为总预备队以作为最后的增援替补,掩护青年兵、壮年兵撤退,或上前增援,也可绕行两翼侧击敌军两翼。
拿破仑战争时期,有一种被欧洲各国骑兵广泛运用的的列阵攻击方式,被称之为“交错攻击”。这种攻击方式似乎是和梯队攻击配合使用的,其原理也与五梅花阵的交错排列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图所示
在乔治·纳夫齐格的《皇帝的刺刀——拿破仑战争条令中的连、营、旅级战术》一书中引用了一段英军的1799年条令:
通过条令的描述可以看出,交错攻击似乎是作为梯队攻击受阻,采取的一种退却方式。即每个梯队互相策应,掩护旁边交错的梯队有序退出战场。这种退却方式或可作为欧阳泰先生所说的“佯装撤退”的一种参考。
综合西方历史来看,这种交错列阵一方面可以隐藏自己的兵力和实际列阵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小部队的机动性,进行包抄侧击。但要做到后者,则还需要每个小部队的指挥官具有较高的军事素养,能够发挥能动性,调动自己的小部队进行快速机动。士兵也有有很高的素养,第一线的士兵势必要遭受前方和侧翼的多面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定,一直坚持到二线、三线的部队完成增援或机动侧击。二线、三线的部队则要有快速大迂回的速度,既要快,也要在快速奔跑中队伍不能散乱。因此日常的操练,各部分的互相配合非常关键。少了任何一项,一线在二线增援、侧击前就已经崩溃,二线机动不够快,队伍散乱,则此阵的精妙也就无所显现。
㈢ 五子棋如何摆梅花阵
1,
抢对方梅花阵的点
这是最直接的办法
但也比较危险
一定要保证对方没有连攻取胜
方可使用
2,
使用八卦阵
这是更常用
更有效的办法
八卦阵由四子构成
相邻两子间成“日”字对角
(即象棋中的“马步”)
整体为一个
斜放的正方形
在连续八卦阵中
梅花阵永远不能成五连
八卦阵与梅花阵相反
是完全防守的阵势
没有任何一个活二
但当它发展到后期
很容易形成“通三路”(一手棋同时形成三个活二等)
是后发制人的着法
这两种办法只要综合使用
还是可以对梅花阵起到很好的防御作用的
㈣ 五子梅花残局
五子棋常见的有6种阵
斜三阵: 多由浦月、流星、丘月、游星、慧星演变而来。见图一。由本阵还可演变成一字长蛇阵,见图二。以及长勾阵,见图三。斜三阵的进攻多以成角或成半燕翼发起。
二.四角阵: 黑方四子呈四方形的摆布,因而得名。此阵多由明星、恒星、流星、金星、瑞星等开局演变而来。见图四。四角阵的特点是轻易形成2、3支“剑”(棋语有云:三剑在手无不胜),局势利于向纵深发展。攻防的要点是夺先与反夺先,较少出现做棋的机会。在图五中,黑方的四角阵与白方的四角阵互相交错,称为双四角阵,是夺先与反夺先的典型。
三.梅花阵: 图六所示阵形因黑方四子如梅花状而被称之为梅花阵。梅花阵多由浦月、斜月、寒星、花月、丘月演变而来。在传统阵法中属攻强守弱的类型。在进攻时,多以斜直相辅、连跳结合来组织攻势。变化极多。但是要注重,有些梅花阵却是持黑必败的,如图十所示。
四.剑阵: 见图七,黑白双方所下子成剑状,故得此名。剑阵好象是花月的专利,偶见于丘月、浦月。黑方第9手多选G10或J7,也有选H10、J8、G9、I7等点,战斗基本上是在剑柄处展开。
五.燕阵: 图八是典型的燕阵,白2为燕头、白8、6为双翅、黑9、7为尾翼,形态象展翅翱翔的燕子。燕阵也是变化极多的一种阵法,但大多是黑胜。有多种开局可演变出燕阵(有些可能要在十手之后才成形),多见于恒星、明星、流星。
六.八卦阵: 图九是从峡月中演变而成的最标准的八卦阵。黑方各子之间均呈日形连接,形似象棋中的马步。在八卦阵中,任意一条线都有黑子在防守,白无力进攻。在攻守转换时,黑方极易走出一子通三路、二路的好手,当其时,白方攻无从攻,守无从守,除败无他。此阵为中国民间传统阵法中“以守待攻”战术的代表杰作。
其实所谓的阵法 好多时候未必有用哦`建议可以先学学花月谱,或者多做些简单的VCF或VCT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