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希宁梅花图片
Ⅰ 于希宁的人物生平
他笔下的白梅,铁骨冰魄,奇逸纵横,雪蕊吐芳,格调清奇,如同他刚挺高洁的品格;
他笔下的红梅,高古雄奇,冷艳出尘,气韵丰沛,灼灼如火,俨然他一颗痴情炽热的艺术之心。
面对于希宁先生姿态各异的梅花图,扑面而来的是“岁寒三友”中梅的浩然正气,也是中国传统的君子气质和磅礴精神!作为我国重要的花鸟画代表人物,于希宁把传统的君子文化赋予了梅花,将人文情愫倾注于花鸟草虫,他把花鸟画的人文境界,拓宽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近日,记者采访了于希宁,走近于老的艺术世界,领略了国画大师的个人风采。 齐鲁大地,钟灵毓秀。博大深厚的齐鲁文化孕育出来的文化艺术名人可谓灿若星辰,早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美誉。
于希宁不但堪称国画大师,同时也是美术教育家,是具有诗、书、画、印和美术史论全面艺术修养的大家。
今年94岁高龄的于老先生,近期正在医院静养,由于年事已高,现在已经动笔很少,除了一些重大活动外,也很少出头露面,除了和家人、老友接触外,多数时间在家中静养,鲜与外界接触,所以一般人心目中,艺术家的生活有些神秘色彩。其实走近于老的身边,就会了解,他的生活非常简朴淡泊、返璞归真。
他说:“我不喜欢热闹,就是这样的生活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写点画点,浇浇花,翻翻过去的作品,也自有一番乐趣。我已经养成习惯了……不断阅读过去的作品,总结经验和教训,总能产生新的感悟与新的想法,这也是一种学习。”
由此可见,于老深居简出固然与年龄身体状况有关,但更多的是缘自于个人的天性,他不习惯于外界的喧嚣,而更喜欢一个人沉浸于自己的艺术世界。
于老的作品在市场上售价不菲,在拍卖会上也屡屡拍出高价,普通人的想象中于老的生活可能应该有很高的档次,完全有资格生活得奢侈一点。但事实上恰恰相反。生活上于老力求简朴,烟酒从来不沾,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他用的床和椅子还是上世纪40年代的物品,饮食上以素为主。家人告知,于老的牙不好,所以只要求把菜做烂一些,至于做什么他从不作要求,做什么就吃什么。 生活中的于老非常单纯、风趣,生活和创作中都有不少趣事。去年秋天,石榴刚下来的时候,家人送了一个大石榴给他,一下子引起了他的画思,画完后在旁边题字的时候,习惯性地写下了“朱竹素梅,共奏清芬”的题款,当他醒悟过来以后,自己笑了,于是又挥笔用小字写下“石榴笑了,我也笑了”。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于老93岁大寿的时候,孩子们送给了他一个玩具,是一个会弹吉他会跳舞的小人,他非常喜欢,经常摆弄,只要家里来人,不管人家年龄多大,他都要拿出来,摆弄给人家看,惹得一片笑声,其赤子童心可见一斑。 梅花作为传统人文的“君子形象”,历来是画家喜爱的素材,历代画梅花的高手不少,大多把梅花画得离尘隔世,孤傲清高,以此来寄托文人的出世情怀。
在于希宁家里,挂着一条字幅:“才德勤修养,三魂共一心。”这是他为自己写下的自勉诗句,于老自称,“是一生的座右铭”。
于希宁提出梅花的精神气质为骨气、生气、清气的“三气”说,在他创作题材中画梅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画梅,还为梅创作了大量的诗文,“我念梅花梅念我”,梅已成为他艺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于老讲,他从20世纪30年代就多次到江南访梅,后来因为政治原因和梅花相隔了40年,在70年代末到90年代10余年时间里,他又七次到江南梅乡探梅访梅,自谓“相思未了有奇缘”。
在早些年,于老就说过:“梅花是我们的国花,它不同于一般的花草,梅的精神气质玉洁冰清,铁骨其本使人油然而生敬意,把梅花画得颓废是不可能的。我觉得梅花的气质尊严和我们的民族精神一脉相通,我要画出这种精神!”他将梅魂与人魂、国魂交融,达到了“三魂共一心”的境界。这也是一个艺术家人品与画品融合的最高境界。
于希宁对梅的“痴”还有不少小故事,比如他曾为杭州超山一株宋梅被伐而伤心欲绝,从此不再踏入超山一步;当年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当乔石同志问他“有什么困难”时,他回答:“我自己没有什么困难,我只担心天台山两株隋代梅树的命运,请求领导责成地方部门保护好。”“梅痴”之名可谓名副其实。 执着艺术、勤于作画的人,也许会在历史上成为一个画匠,但要想成为一个艺术家,还得具备大师的品格和风范。
于老家人拿出一张照片,是90岁的于老拄杖弯腰加工一张铺在地上的大画时的情景,看后令记者震撼和感动不已。于老对艺术有着非同一般的执着。据家里人介绍,90多岁的他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会作画。从70岁开始,他列出“我的十年计划”,到了80岁、90岁高龄还在做“十年计划”,每五年又有更具体的计划,落实到每天都有要做的事情。
在“于希宁九十寿辰暨从艺七十周年艺术展”上,他亲笔书写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我自幼习画,不善言辞,却知道笨鸟先飞。治艺之道,靠的是勤奋与执着,不敢有丝毫懈怠。人渐渐地老了,但精神不能老,艺术不能老,事业心不能减。”
作为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的结晶,于老的画曾五十多次被选为国宾礼物,赠送给英国女王等外国首脑及友好团体。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首都机场、天安门城楼及全国许多美术单位、宾馆等都有于老的精品。
于老习惯说“交作业”。尽管他的画在市场上售价不菲,但他几年前即表示要将自己的作品捐赠给国家美术馆。他说:“这些作品记录了我的艺术生命的轨迹和历程,凝聚着我全部的情感和心血,我愿将这些作品捐给国家,报答养育了我的祖国和人民。”
养颐之年的于老,还一直关注着民生和艺术教育,他曾多次捐画给儿童基金会、抗洪救灾、援防“非典”,并先后多次向社会和学院捐赠书画作品。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100幅作品,2006年,他又把展出的60件艺术精品无偿捐赠给山东艺术学院。他曾经谦逊地说过:“这是我的作品的捐赠展,也是我的一份作业。”
作为山东艺术学院的教授、名誉院长,于老还捐出了个人多年的积蓄,设立了“于希宁奖学金”,用于奖励该校成绩突出、品德优良的优秀本科生、研究生,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成为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人才。
于希宁70多年艺术生涯中,以自己的画品和人品,展示出一个大师级的国画艺术家应有的情操和胸襟。
Ⅱ 于希宁玉兰图的特点
于希宁被誉为“梅痴”。他绘画题材广泛,笔法精妙,尤以梅花超然卓群。历来以梅为题材的画家不乏其数,但在千色百态的梅花作品中仍然能够一眼认出于希宁的梅花,除了形式美、意境、章法等因素外,诉诸究竟是他笔墨的独特性。于希宁的梅花,或浓淡、焦清、虚实自如的横笔皴擦,或纯焦黑枯笔顺势勾皴复略点淡墨,多变的墨色与笔法,打破了传统梅花入画直枝过多的构图局限;改变前人简笔折枝的惯用笔法,赋予了梅花强烈的精神意境。用诗点画为其更妙之处,“我的诗常常是绘画内容的补充,它可以为‘画龙点睛’开光,也可以开创作之思路。在这方面我从寻益到爱益,从立意到创意,丰富心灵,迁想妙得,从突破前贤思路到突破自己思路,诗对我恩惠特多。”由画到诗,已是他的梅花独特性不可或缺的因素。 / p: L$ x7 z4 F3 R4 X r6
玉兰是历代国画中的常见题材,工笔名品亦非少。中国画史上奠定工笔花鸟画地位的大师级人物徐熙有《玉堂富贵图》,将玉兰、牡丹喻人追求富贵荣华(这应与他在李后主身边的一段宫廷生活有关),繁枝密花,构图饱满,极尽绚烂。而明代孙克弘的《玉堂芝兰图》,玉兰枝千勾皴平淡、轻松,很有特色,然而缺乏刚健笔意。现代于非闇的《玉兰黄鹂》刻画详尽,敷色厚重新艳,略有装饰味,但由此便与以虚为实的传统空间美感理念大相径庭。于希宁此作与前人不同,格调清高脱俗,很强调线的书写性和力度,中锋立骨,侧锋扫面,写枝干突出苍劲老辣之致,松紧适度,节奏鲜明,皴染厚实而不板,质感笔意俱足。他以细笔勾花,畅达生动,转折自然巧妙,挺秀婀娜,直如铁线篆。此作设色深浅过渡自然,花托赭墨深重,恰与纯白提醒的花片形成强烈对比,古朴鲜明兼济。其构图取折枝法,不画根杪,以突出表现最旺盛的中部,起承转合,成对角呼应,留白充分且不觉空虚,花枝粗细、高低、伸缩、藏露、虚实等恰到好处。尤其是左下位置的虚处理,颇具凌烟出尘之概,十分空灵,一如“此处无声胜有声”,实为寓意之所在,当视为特征性“画眼”。该作既有深厚的传统功力,又有强调书法用笔的诸多美感特色,较一般不擅书的工笔画家笔下的作品更多坚凝酣畅的气质韵味。作者以大写渴笔梅花称雄,有此工笔存世,“始信真放在精微”。其工放两得,而工者较少,尤为难得矣。余感之于怀,成五绝一首:“铁干昂风骨,琼花出世尘。岂随夸富贵,素洁领初春。”
Ⅲ 张伟宁著名画家张伟宁
张伟宁,字卫宁,是享誉中国的著名画家,尤其擅长描绘梅花。他于1963年出生在山东威海,曾就读于山东艺术学院。张伟宁先后拜国画大师于希宁、山水大家张彦青及张宝珠为师,是于希宁先生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的梅花作品被业界赞誉为“不二之手”,因其梅花飘逸幽香、一支树干足以传神的境界而广受认可。近年来,他的作品在国内外收藏界备受青睐与好评。
张伟宁自幼就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充满热爱,广泛汲取了众家之长,并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刻苦钻研。他擅长写意花卉,特别是对梅花情有独钟。一代国画大师于希宁是梅花之圣,张伟宁对其尤为赞赏,并从其处学得了精湛的技法。他的作品在明艳中流露出清丽淡雅的气息,形成了雅俗共赏、鲜明生动、清新向上的艺术风格。
张伟宁认为,对待用笔也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作为初学者,按照规律学习能有效克服用笔的诸多问题,但笔墨不仅是技巧,更体现了个人的性格与生活感悟。每个个体的用笔力量、速度、节奏以及对主体意象的表达都各不相同。他认为,笔墨应随时代发展,新一代的国画家应该有新的理解和表现,以继承与创新的精神,创作出新的国画艺术作品。
张伟宁的艺术理念在于思想与表现的结合。他认为,意象与抽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意象是创作的源泉,抽象是表现的手段。有了明确的创作理念,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段,可以达到意象的表达目的。抽象与具像是相对的,当一种抽象的表现符号被广泛接受时,它就具有了具像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在清代发展成熟,形成了独特的个性表现符号,强调意象而非对景写生,通过不同的抽象符号表现自然法则。线的运用与赋予线多种内涵是其艺术特色,为中国绘画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
张伟宁的艺术作品曾多次受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参加画展,并代表山东省参加了铁路护路联防会举办的情系大动脉活动。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展览,并被收入大型作品集。许多精品作品被收藏于专业艺术场馆和会议厅,展现了其艺术成就与影响力。
Ⅳ 我有一幅于希宁大师的梅花《丹心铁骨》,3.8平尺,有懂的吗,看看能值多少钱
梅花作品,真品品相好的市场上一般喊价在50000左右,真品一定要好好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