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山汪

梅花山汪

发布时间: 2025-02-25 10:02:33

梅花山的变化与介绍

南京梅花山是梅花节连续九年的主会场,也是国内唯一一处位于世界遗产景区内的赏梅胜地,在全国八大赏梅胜地中,无论是按植梅的历史、规模、数量还是品种排比,皆堪称魁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梅山”。

据史料记载,六朝时南京植梅已盛,明朝时候灵谷寺东南一里有一处赏梅胜地,叫梅花坞,是明代宫廷专设的梅园,其间植梅不下千株,所结的梅子专供太庙祭礼皇帝的祖宗之用。梅园里的每株梅树上都悬挂着书有“御用”二字的木牌,由于明代刑律严酷,故而虽然游客众多,但绝没有人敢私自攀枝。

三十年代初,当时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将梅花山一带辟为中山陵园植物园的蔷薇花木区,开始植梅,到抗战前夕,这里已经形成一片梅林,每逢梅花盛开之际,游人常常络绎不绝。1944年这里正式称为梅花山。

近年来,梅花山的植梅规模不断扩大,新的品种不断出现,如今的梅花山有梅园面积400余亩,形成了3大梅花体系、5大种类、18个花型、230多个品种,总数约15000株。其中精品荟萃,如红妆淡抹的“宫粉型梅”,状如游龙的“龙游梅”,萼似翡翠的“绿萼梅”、花如堆雪的“玉蝶型梅”、胭脂点珠的“朱砂型梅”、以及珍奇品种“别脚晚水”、“南京红”等。另外,“单瓣跳枝”、“水红小朱砂”等60余个品种已进行了国际登录。常言到“花是将开未开好”,在梅花含苞欲放之时去梅花山“探花”别有一番情致。而当梅花盛开时节,繁花似锦的梅花山更让游客沉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

“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梅花作为四君子之首,自古就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在全国八大赏梅胜地中,无论是按植梅的历史、规模、数量还是品种排比,南京东郊的梅花山皆堪称魁首,被誉为“天下第一梅山”。 每当早春时节,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使数十万海内外踏青赏梅的游人沉醉其中,留连忘返。

梅花山原名孙陵岗,也叫吴王坟,因东吴的孙权葬在这里而得名。据史书记载,这里还有他的前妻步夫人及宣明太子坟,但已无迹可考了。

上世纪30年代初,当时的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将这一带辟为中山陵园植物园的蔷薇花木区,开始植梅。到抗战前夕,已形成一片梅林,春天梅花盛开之际游人络绎不绝。1937年春,汪精卫曾和陈璧君来此赏梅,仍称这里为吴王坟。1944年11月,汪精卫在日本死去,运回南京安葬于此,这才正式改名为梅花山。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于1946年1月21日派工兵将汪坟秘密炸毁。1947年在原址建造了一座长方形亭子,由当时的国父陵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孙科题名“观梅轩”。“观梅轩”东西长16米,分为三间,四周设砖砌栏杆,东西两间突出处开出入口,颇尽曲折之妙。梅花山东麓原为汪精卫的祭堂,一直保留下来,现在改为“寿星宫”,为老年游客提供品茗赏梅、弈棋赋诗的休息场所。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山陵园管理处在梅花山大量植梅。1958年以后,开辟了一百多亩荒山,大量栽植了猩猩红、骨里红、照水、宫粉、跳枝、千叶红、长枝、胭脂、玉碟、送春等珍贵品种,其中“别角晚水”全国独此一株,尤为珍贵。春季梅花盛开之时,繁花满山,香飘数里。

为了方便游人,1982年陵园管理处又在梅花山东北新建了一座旅游餐厅,以宋代诗人林逋的咏梅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命名为“暗香阁”。餐厅为二层建筑,用餐时可凭窗欣赏梅花山的醉人景色。楼下还有咏梅斋、疏影堂和知春亭,亭、阁之间有曲折、跌落的回廊相接,整个建筑面积约1540余平方米。

1992年以来,中山陵园管理处在梅花山东侧开辟了一座新梅园。新梅园是自成一体的自然山水型梅花专类园。全园面积72309平方米,新植梅树2500余株,与原梅花山合在一起形成了千亩园万株梅。同时,新梅园还配植了樱花、合欢、池杉等观赏植物,并铺设草坪,弥补了季节变化而造成的空白,使全园四季有景。

1993年春天,梅花山上又新建了一座高大典雅的“博爱阁”。博爱阁由台湾海峡商务协调会会长张平沼先生捐款10万美元建造。这座造型美观的建筑是由东南大学研究所建筑师刘叙杰设计、市建委总工程师叶菊华审定,于1993年7月竣工的。阁内外两层共有16根大红立柱,飞檐翘角,高大壮观。顶为重檐十字脊,仿北京紫金城角楼屋顶造型,四角歇山式屋脊环绕中间的攒尖式正脊,形成极富立体感的独特风格。博爱阁高12米,面积80平方米,平面为方形。屋面铺蓝色琉璃瓦,绘大点盘龙锦杉心彩画。阁正面横匾上“博爱阁”三字,选自孙中山手迹,东侧内立柱上有一幅张平沼先生所书的楹联:“博大精深中外古今齐翘首,爱民救国圣贤尧舜证天心。”其余各立柱上也均有名人题书的楹联。两层屋檐的四角悬有八只风铃,在清风吹拂下发出清脆的铃声,为游人增添了游兴。

1993年,陵园在梅花山东麓新建了一座孙权故事园。园的中心是一尊高大的孙权石像,底座正面镌刻“东吴大帝孙权”六个大字。石像高3.5米,底座高1.6米,通高5.1米,由南京市雕塑工作室张祥水先生设计雕刻。石像西南侧,有一座扇形的孙权故事画廊。廊分四间,壁上嵌有“张飞瓜园访孙权”“赔了夫人又折兵”等十二幅孙权故事浮雕石刻。同时在孙权故事园中还引种了一百多种日本的梅品种,为梅花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现在梅花山占地420亩,拥有梅花品种200余种,梅花1.5万株,南京梅花山正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人,逐渐成为全国的梅文化中心。

Ⅱ 南京梅花山山顶上有座亭子,它以前是谁的公墓

那座亭子不是谁的墓,但亭子所在地是汪精卫墓的原址。1944年,汪精卫病死日本后葬于梅花山。1946年,国民政府即将迁回南京,何应钦下令将汪墓炸毁,汪氏尸骸在清凉山火葬场火化扬灰。汪墓原址上建起一座廊亭,北面横额上有孙科手书的“放鹤”二字,此亭名为“观梅轩”。

Ⅲ 焚尸扬灰的相关事件

1864年7月19日,天京(今南京)内外,黑云压城,火光冲天,滚滚的硝烟中弥漫着强烈的人肉焦臭味儿。
正午时分,随着曾国荃一声令下,“轰隆”一声惊天巨响凌空怒炸,太平门处的城墙被炸塌二十余丈,整个天京城地动山摇。数万眼睛血红狂狼暴兽般的湘军一齐呐喊如潮,挥舞着刀剑像龙卷风一样席卷向坍塌的城墙。守城的太平军从各处赶来拼死封堵缺口,他们从城墙扔下雨点般的炸药包,冲在最前面的四百多湘军敢死队员一片惨叫,全被烧死。但成千上万的湘军不顾一切踩着同伴的尸体,打着漩儿挤成一团蜂拥而入。太平军再也抵挡不住洪水般呼啸而来的敌人。战至傍晚,九门皆破,天京失陷。湘军“见人即杀,见屋即烧”。残存的太平军与之展开激烈的肉搏战,许多人大叫着“不留半片烂布与清妖享用!”举家自焚而死。
所有人都疯了!他们无一例外都只想猎取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天王洪秀全。
然而湘军将整个天京城翻了个底朝天,也不见洪秀全的踪影。7月30日,湘军总兵熊登武得到一个太平军黄姓宫女告密,这才知道洪秀全已死十多天了。在她的指引下,曾国荃派人从天王府的大殿内挖出了洪秀全的尸体。
一直到死,洪秀全都保持着他固有的神秘感。临死前,他命人用十几层厚布,在死后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湘军掘开坟墓,将洪秀全浑身的厚布全部扯烂,扛到城南雨花台给曾国藩当面验看。
曾国藩和洪秀全,两个苦苦搏杀了11年的对手,一直都只是相互耳闻,却从未谋面,想不到今天会以如此奇特的方式见面。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记述这位老对手:“胡须微白可数,头秃无发,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黄缎绣龙袍包裹。”
天意从来高难问。刚刚验毕洪秀全的尸首,本来晴空万里的南京城,突然狂风骤起,暴雨袭来,约半时方歇。
8月1日,曾国藩断然下达了最严厉的惩处方式:“戮尸,举烈火而焚之!”洪秀全的尸体再次被拖了出来,被刀斧剁得粉碎。即使这样,还不罢休,曾国藩又命人把肉泥拌进火药,装入炮弹,然后接连发射出去——就是死了,也要让洪秀全灰飞烟灭,阴魂无归。
然而,如果说“焚尸扬灰”对于死后的洪秀全只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报复,那么临死之前,他那走火入魔神秘荒谬的表现,则说明远在湘军的大炮把天京城墙轰塌之前,洪秀全的理想信念已经破灭,精神世界已经坍塌了。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还都南京。
听说汪精卫埋在梅花山上,蒋介石气不打一处来,命令何应钦马上平坟。
于是,何应钦派出工兵营,将汪墓炸毁。
炸坟是在秘密中进行的,前三天,往中山陵方向的交通即被封锁。工兵爆破分两步,第一步炸开外层混凝土,第二步炸开内窖。
1946年1月21日深夜,只听“轰隆”一声巨响,坟墓炸成数块。开棺时,由当时的南京市长马骏超亲自检查,其余无关人员避开。开棺后发现,汪氏入棺经防腐处理,尸体保存完好。除在汪的口袋里找到一张陈璧君亲笔写的“魂兮归来”的三寸纸条外,别无它物。
随后,起出的棺木被装上大卡车,运到清凉山焚尸扬灰。工兵营当夜平整好坟地,在坟地上建了一座小亭,两边修建了长廊,随后又种上花草树木,使这里成为一处风景点,与中山陵遥相映衬。游人至此,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埋葬过投日巨奸汪精卫。
汪精卫死前曾写过一首《自嘲》的绝命诗。诗道: 心宇将灭万事休, 天涯无处不怨尤。 纵有先辈尝炎凉, 谅无后人续春秋。
这首诗,道出了汪精卫临死之际无可奈何的悲凉心境,一代巨奸,就落得如此的下场。 1944年初夏,苏联红军逼近德军的老巢,盟军亦在诺曼底登陆成功。纳粹德国彻底失败的结局已是无可挽回,内部出现了企图推翻希特勒、成立新政府及与美英议和的秘密组织,他们制定出了代号为“瓦尔基里计划”的行动计划。施陶芬贝格上校成为这个组织的核心人物。1944年1月底,在东部前线作战受伤的22岁德国陆军中尉艾瓦尔德冯·克莱斯特突然接到一封电报,要求他立即归队。当他返回部队后,克莱斯特惊讶地发现,这封电报是施陶芬贝格发出的。带着定时炸弹去见希特勒施陶芬贝格对克莱斯特面授机宜:德军即将改用新军服,一批样品已经生产出来,军工厂决定找个时间请军官和士兵试穿,让希特勒检阅。军工厂的内线已与施陶芬贝格达成秘密协议,刺杀行动就选在希特勒阅兵之时进行,而试穿军装的其中一人便是克莱斯特。按照设想,克莱斯特要把炸弹捆绑在腹部,待希特勒上前细看时引爆,与他同归于尽。但新军服在盟军轰炸期间全部被毁,希特勒一纸令下:取消阅兵式。于是,秘密组织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1944年6月,施陶芬贝格被提升为德国后备军司令弗洛姆将军的参谋长。这个位置使施陶芬贝格能够经常与希特勒进行接触。他决心着手进行策划和准备,反复练习用残剩的三个手指安装操控英国制定时炸弹。1944年7月11日,施陶芬贝格带了一个炸弹,与希特勒和戈林在一起待了半小时,但他没有拨动炸弹开关,因为希姆莱不在场。他们曾决定最好将纳粹三魔头(希特勒、希姆莱、戈林)同时杀死。第二次机会是在7月15日,希姆莱和戈林都不在场。施陶芬贝格离开房间打电话通知伙伴,虽然只有希特勒一人,他也决定启动炸弹装置。可是当他返回会议室时,希特勒已经离开。7月19日,施陶芬贝格突然接到通知,要他次日13时到希特勒藏身的地堡“狼穴”报告关于编组新的“人民步兵师”的进展情况。这一次,施陶芬贝格决定不论另外两人是否在场都要炸死希特勒。7月20日早晨,阳光灿烂,天气很热。施陶芬贝格带着自己的副官哈夫登中尉飞往“狼穴”。他在公文包里放了3样东西:两枚炸弹、一个定时引爆装置和一件衬衫。11时,施陶芬贝格准时到达“狼穴”。一位负责接待的副官发现他的皮包非常重,施陶芬贝格神态自若:“我们有很多事情要谈。”桌子底座救了希特勒一命12时过后,施陶芬贝格走进最高统帅部长官凯特尔的办公室。凯特尔告诉他,因为墨索里尼要在14时30分到达,原定13时召开的会议提前到12时30分。时间已所剩无几了。左眼失明,左手只有3个手指的施陶芬贝格匆忙躲进厕所,开始组装炸弹。盛夏的高温加上过分紧张,使施陶芬贝格的动作变得迟缓。在凯特尔副官不断的催促下,他只好把原定的两枚炸弹减为一枚,定时装置设为12分钟。施陶芬贝格换下湿透的衬衫,匆忙赶到会场。他原以为会议会在地下室里举行——地下室的墙是钢筋混凝土,墙上无窗,炸弹的威力会非常集中。可是他却被领进了一座木屋,这座木屋有三个窗子。炸弹在这里的威力将大打折扣。会议已经开始。希特勒正坐在桌子一边的中央,背对着门,一边听着陆军副参谋总长兼作战处长豪辛格将军的汇报,一边摆弄着他的放大镜。桌子四周还站着20来个军官。施陶芬贝格站到桌子旁边,把皮包放在了桌子下面,离希特勒的腿约两米远。此时是12时37分,再有5分钟,皮包里的炸弹就要爆炸了。施陶芬贝格请求离开一会给他的上司打个紧急电话,趁机溜了出去。他身旁的一位军官俯身到桌上,想更清楚地看地图,发现施陶芬贝格那只鼓鼓囊囊的皮包碍事,就用一只手把它拣起来放到桌子那个厚厚底座的靠外一边。这样一来,在炸弹和希特勒之间就隔着这个厚厚的底座。也许就是这个看来不经意的举动救了希特勒的命,也改变了之后的历史。12时42分,炸弹准时爆炸。一声巨响后,24名与会者中4人当场死亡。但刺杀的目标希特勒却逃过一劫,仅烧伤了大腿、烧焦了头发、震坏了耳膜。巨响之后,施陶芬贝格看见了建筑物冒出浓烟和火舌。他毫不怀疑屋内所有人或被炸死或受重伤。虽然警报立即拉响,施陶芬贝格还是顺利通过四道党卫军的检查哨所,抵达了附近的飞机场,飞往柏林。施陶芬贝格抵达柏林后随即命令启动“瓦尔基里计划”,企图夺权。然而,几个小时后,他们得到消息:希特勒没死!克莱斯特急忙向施陶芬贝格汇报:“我们现在遇到了麻烦,你要想想办法。”他被党卫军“焚尸扬灰”18时,希特勒发表讲话:“一伙野心勃勃、毫无理智的军官企图篡夺领导权……可天意让我继续为人民服务。”气急败坏的希特勒随即展开了血腥报复,他拘捕了约7000名“涉案男女”,并处决了其中约5000人,这些人大部分没有直接参与暗杀。施陶芬贝格和克莱斯特的父亲都被枪决,但他们已经比较幸运,许多人惨遭“盖世太保”(德国秘密警察)酷刑虐待,然后用钢琴上的金属丝吊死,或者用铁钩子钩死。部分过程还被拍摄下来,供希特勒“欣赏”。施陶芬贝格最终也被抓获,和另外4名同伴被判以死刑,立即枪决。他在最后一刻还拼命为同伴开脱,高喊:“我们神圣的德意志帝国万岁!”枪声随之响起,施陶芬贝格跌倒在地,年仅36岁。施陶芬贝格的尸体被埋在刑场附近,但党卫军头子希姆莱下令把尸体挖出来焚烧,并把骨灰撒入污水中。

Ⅳ (急)谁知道死去比鸿毛还轻的汉奸

汪精卫于1944 年11月10日在日本名古屋病逝。汪精卫死后葬于南京郊外的梅花山,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呼声中,南京人民对汪精卫的坟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满,纷纷要求铲除。蒋介石在舆论的压力下,派何应钦扒掉此墓。其棺木和尸体被运往清凉山火葬场彻底焚化。 汪陈跪像于1940年10月制成。汪精卫跪像高1.15米,上身裸露,背刻“汪逆精卫”。陈璧君跪像高1.12米,上身裸露,背刻“陈逆璧君”。同时刻有一块《汪逆夫妇跪像志》碑,高1.27米,宽0.27米,厚0.05米,碑文为:“相彼夫妇,汉奸之尤,民众公敌,举国同仇。男名精卫,汪家败类,妇曰璧君,陈门妖魅。认贼作夫,卖身倭奴。斫石肖像,跪诸道途,人人唾骂,万类见羞,臭闻当世,污流千秋。”

热点内容
上海盆栽蛋糕 发布:2025-02-25 13:06:21 浏览:189
当前鲜花 发布:2025-02-25 13:01:31 浏览:948
贵阳有茶花吗 发布:2025-02-25 13:01:30 浏览:248
小石菖蒲盆景种植方法 发布:2025-02-25 12:55:04 浏览:694
梅花果图片 发布:2025-02-25 12:55:02 浏览:125
溧阳玉兰花 发布:2025-02-25 12:54:53 浏览:815
红薯盆栽可以活多久 发布:2025-02-25 12:43:23 浏览:390
鲜花花圈哪有 发布:2025-02-25 12:41:44 浏览:628
水蚯蚓对荷花 发布:2025-02-25 12:23:16 浏览:162
鲜花跟月饼 发布:2025-02-25 12:08:29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