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俺之遇

梅花俺之遇

发布时间: 2021-02-05 14:46:41

梅花的别称

梅花(蔷薇科杏属植物)一般指梅(蔷薇科杏属植物)。别称:春梅、千枝梅、红梅、乌梅。

梅原产中国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还可以栽为盆花,制作梅桩。鲜花可提取香精,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果实可食、盐渍或千制,或熏制成乌梅人药,有止咳、止泻、生津、止渴之效。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1)梅花俺之遇扩展阅读:

梅花在中国的地位很高,而中国在梅花品种上也有着相当的权威。1998年,中国拿到了梅品种国际登录权,这是一种鉴别、判定花卉植物知识产权的母权。也就是说,新发现或新培育的梅花观赏品种,要通过“国际登录权威”审定和手续才能成为国际承认的新品种。

花蕾(梅花):微酸、涩,平。开郁和中,化痰,解毒。用于郁闷心烦,肝胃气痛,梅核气,瘰疬疮毒。果实(乌梅):酸、涩,平。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胆道蛔虫症。

Ⅱ 苏轼梅花二首的翻译

梅花二首 苏轼
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其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第一句以动衬静写梅花生长的环境,诗句侧重表现野梅远离人世的喧嚣,冰心玉骨不杂尘的绰约风姿。第二句写野梅蓬勃的生命力与傲然不群的品格。“灼”是燃烧的意思,“烁”是光亮的样子。朵朵梅花像是缀在枝头的团团星火,开放得何等热烈,何等夺目,何等娇艳;而冬末春初的“草”自然是黄白而枯败的。“棘”也自然是绿叶尽脱。以衰草瘦棘的背景相衬,梅花则更显得容丽品高,卓然不凡。她是那样的迷人,却又难以触摸,可远观,而不可近亵。这超群脱俗的“灼烁梅花”显现了幽谷的灵魂,构成了空山的绝唱。
“一夜东风吹石裂”“一夜”足见时间之长,而袭击竟在“夜”里进行,使你难以提防、抵档,足见用心之险恶。“吹石裂”足见打击之猛烈。不难想象,“一夜”梅与风的博斗是怎样的惨烈:狂风将梅花恶狠狠地压在地上,梅却将铁般的腰肢不屈地伸挺起来。再压下去,再挺起来......但终因双方争斗力量悬殊,悲剧的结果是必然的——“半随飞雪度关山”。摧落的梅花漫空飞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那瓣瓣梅花是不屈的魂灵,在空中控诉、呐喊。这里的“半”字很值得玩味,深隐的潜台词好像是说:“一夜”的刀光剑影,狂风也未必全胜,梅花也未必全败,你看,不是还有朵朵梅花“灼烁”在枝头吗?一旦日出,她又会让幽谷更加靓丽起来。 句句景语皆情语。
这首诗,苏轼是在写梅花,也是在写他自己的不幸遭遇,苏轼才高八斗,鹤立鸡群。然而,草木俊秀搜索,风必摧之。虽然悲剧的出现在所难免,但小人肮脏的嫉妒与邪恶的陷害,也并没使诗人屈服,他的傲骨没有被折断,他冷漠地承受着风霜刀剑,迎接春天的来临。
第二首诗紧承第一首而来,就像是词的下阕。第一首侧重梅花具体形象刻画与不幸遭遇的描绘。第二首则物我合一,更鲜明地坦露出诗人矛盾而复杂的内心世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读这两名诗,不禁使人想起了陆游的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其境相似,怨也相似。两诗几乎可以互释。所不同的是,苏诗对景物没作具体的工笔描绘,而是以反诘句直接喷发出郁郁于胸的愁的愁怨与不平。诗人仿佛凝神于梅花前,默默问:“梅花呀梅花,你这样娇艳可人,你这样零落成泥,又哪得知音呢?你只得无奈地将娇容与泪水静静地留在这深深的幽谷里呀!”“开自无聊落更愁”一句寄托了诗人对梅花境遇的深深同情。其实,梅花不幸而有幸,因为她终究遇到了久伫花前的诗人,而诗人满腹报国之才又有谁能尝识呢?当诗人从“琼楼玉宇”重跌在地时,又有谁同情?诗句流露出诗人心中深深的孤寂与痛楚。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大安山南面是一望无际的平川。曲曲弯弯的举水河直向黄州边的长江流去。而大安山下的歧亭古镇是个水码头,饱受爬涉之苦的苏轼再可直接乘船去黄州了。惆怅之余又有几分惬意。这两句,诗人将自已与花瓣二合为一了,因为二者遭遇相同,“同是天涯沦落人”;境况也相似--随波逐流。诗人的“无聊”与“愁苦”的处境实有一些可叹、可悲,但诗人并没有一味地悲观哀叹,而是从哲理的角度作深入的思考:这“幸”实从“不幸”中来,孤芳自赏,言打风吹,花之不幸;才高人妒,世态炎凉,人之不幸。然而,魂落清溪而不陷污沼是花之大幸,摆脱官宦樊笼而得珍贵的自由是人之大幸。“幸”字浓缩了诗人对得失进退漫长而痛苦的思维过程。最后,诗人终于通达了,清醒了,他在长叹一声之后,无奈而且又不无希翼地敞开胸襟,向新的人生道路迈去。

Ⅲ 洞庭山 梅花 译文

吴中梅花,玄墓、光复二山为最胜[1];入春则游人杂沓,舆马相望。洞庭梅花不减二山,而僻远在太湖之中,游屐罕至[2],故余年来多舍玄墓、光复,而至洞庭。
庚子正月八日,自昆山发棹,明日渡湖,舍于山之阳路苏生家。时梅花尚未放,余亦有笔墨之役,至元夕后始及游事[3]。
十七日,侯月鹭、翁于止各携酒至郑薇令之园。园中梅百余株,一望如雪,芳气在襟袖。临池数株,绿萼玉叠,红白梅相间,古干繁花,交映清波。其一株横偃池中。余酒酣,卧其上,顾水中花影人影,狂叫浮白。口占二绝句,大醉而归寓。
其明日,乃为长圻之游,盖长圻梅花,一山之胜也。乘篮舆,一从者携襆被屐过平岭,取道周湾,一路看梅至杨湾,宿于周东藩家。
明日,东藩移樽并絜山中酒伴同至长圻。先至梅花深处名李湾,又止湖滨名寿址者,怪石屴崱,与西山之石公相值[4]。太湖之波,激荡其涯,远近诸峰,环拱湖外。既登高丘,则山坞湖村二十余里,琼林银海,皆在目中。还,过能仁寺,寺中梅数百株,树尤古,多答藓斑剥。晴日微风,飞花满怀。遂置酒其下,天曛酒阑,诸君各散去,余遂宿寺之翠岩房。
自是日,令老僧为导,策杖寻花,高下深僻,无所不到。某胜处,有所谓西方景览胜石、西湾骑龙庙者。每日任意所之,或一至,或再三,或携酒,或携菜及笔砚弈具,呼弈客登山椒对局.仍以其间。闲行觅句,望见者以为仙人。足倦则归能仁寺。山中友人,知余在寺,多携酒至,待于花下。往往对客吟诗挥翰,无日不醉。余意须俟花残而去。
二十四日,路氏复以肩舆来迎,遂至山之阳。
明日,策杖至法海寺。归途闻曹坞梅花可观,雨甚,不能往,遥望而已。
又明日,往翁港看梅,复遇雨,手执盖而行。
二月朔,天初霁。薇令语余:“家园梅花尚未残,可往尽余兴。”欣然诺之。薇令尚在书馆,余已先步至其园,登高阜而望,如雪者未改也。徘徊池上,则白梅素质尚妍,玉叠红梅,朱颜未凋,绿萼光彩方盛,虢国淡扫,飞燕新妆[5],石家美人,玉声珊珊,未坠楼下,佳丽满前,顾而乐之。就偃树而卧,方口占诗句未成,而薇令自外至。薇令读书学道,吾之畏友,顾取余狂兴高怀,出酒共酌。时夕阳在树,花容光洁,落英缤纷,锦茵可坐。酒半,酌一卮环池行,遍酹梅根,且酹且祝。已复大醉,每种折一枝以归。
探梅之兴,以郑园始,以郑园终。以梅花昔称五岭、罗浮[6],皆远在千里之外,无缘得至;区区洞庭,近在咫尺,聊以自娱。在长圻遇九年前梅花主人,已不复相识,盖颜貌之衰可知矣。而世事如故,吾之行藏如故,能无慨然?昨为薇令述之。薇令曰:“人生逆旅,又当乱世,九年之后,尚得无恙,复来寻花,已为幸矣。”其言尤可悲也。已复自念,惟当乱世,故得偷闲山中耳,半月之际,勿谓易得也。退而为之记。
————来自网络知道

Ⅳ 毛泽东梅花诗词集

原文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译文
风雨刚刚把春天送回来,飞舞的雪花又在迎接春天的来到。已经是冰封雪冻最冻骨的时刻,悬崖边上还盛开着俏丽的梅花。
梅花虽然美丽,但并不炫耀自己,只是为了向人们报告春天到来的消息。等到百花 盛开时,她在花丛中欣慰地笑了。
赏析
当我们读到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时,很自然地便会联想到南宋杰出诗人陆游的那首同一词牌的《咏梅》词。我们无意比较这两篇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社会背景和作者性格各异的作品之高下,因为那样做既无甚必要也是不尽科学的。我们只能说:这两首词都是各自那个时代非同凡响的优秀篇章。我们还可以说,时间毕竟已经跨越了八百多年,社会向前大大发展了,诗人的人生观和美学思想也不可同日而语。从这个意义上当然可以说:毛泽东的《咏梅》词,以前人所不具有的昂扬格调和社会主义时代精神,诉之于优美的艺术形象,出色地描绘了一个自信、自豪、自强的革命家性格与情味浓郁的诗的意境。

梅花,是我国历代诗人所爱吟诵的物象。特别是一些品格正直的诗词作家,往往借梅花以抒发内心未申之志,喻节操之高洁,表示决不与浊世同流合污之骨气。这方面的名篇佳句不胜枚举,已与梅花这种高洁的花种一样,亦作为精神瑰宝位列艺术的芳园之中。但古代诗人的咏梅诗,往往在傲骨厌俗中,难免带有孤芳自赏甚至是顾影自怜的气质,感情天地和精神境界毕竟不够广阔。当做,这是不能苛求古人的。毛泽东同志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于世界风云变幻,托物言志于日理万机之中。他也喜欢以梅喻不畏严寒、蔑敌如鼠的革命战士,并在诗词中渗透着乐观主义精神和必胜信念。“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这是他在另一首诗中脍炙人口的名句,足见他对梅花这一物象的挚爱之情。

《卜算子·咏梅》一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致与《冬云》一诗相同。中国共产党自她诞生之日起,就是在刀光血影中艰苦奋斗,在敌人的疯狂绞杀中成长养大,直至取得解放全中国的伟大胜利。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内外形形色色的敌人并没有放弃他们明攻暗算的种种图谋。在三年困难时期,国际上的反共反华势力更是串演了一出有声有色的大合唱,妄图倾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厦,改变历史发展的进程。当时中斩形势不可谓不严峻,国内外敌对势力加于党与人民头上的压力不可谓不沉重。但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泰然自若,以举重若轻的气度吟诵出迥异于以往诗人所有咏梅作品的诗篇。

雪,本是严寒的象征,但在诗人看来,只是迎接新的春天到来的使者。尽管冰凌垂挂于危崖,朔风怒号于幽谷,气象森然,望而股栗,但梅花偏偏于此时此地坚枝奋挺,花朵繁茂,直若置寒风于不顾,视冰凌为温床,俏色夺目并使人为这一振。这是一幅何等瑰伟壮阔的图景,又是何等超拔不凡的气魄!

一个“俏”字提挈全篇,传神写照,以少许胜多许。“俏”,不只是一般的美,它美得俊逸,美得机智,美得趣味横生,美得使仇视者嫉恨者也无可奈何。然而,梅花之俏却绝非春色春情的垄断者,更不是一个与百花争宠的角色。“俏也不争春”,她的超前出现,无非是为了证明一个无可逆转的规律――严寒之后必定是百花争艳的春天。做一个义务报春者,梅花心愿足矣!她真正足以自慰的时刻,则是山花烂漫遍野飘香之际。这时,她也没有做那飘然远遁的仙子,而是隐身于百花丛中,为春天的真正到来而展露出会心的笑。这个“笑”,是看谁笑到最后的笑,也是预示下一个胜利的笑,表明她不是旁观者,既在群花之中,又是百卉之神、百卉之胆。

短短八句四十四字,由于注入非凡之精魂,精确传神之词采,便使这首词透射出诗人的高尚品格和鲜明性格:即先行者和公仆的品格,艰危中奋不顾身、转安后乐于奉献的执著性格。这首词,于庄严中寓轻松,于严谨中有跳荡,于明快中富含蓄,于流畅中见丰厚。这就是属于毛泽东的这一个“梅”。

一首诗词不是枪炮,更不是原子弹和导弹,但在这首词出现之后,反共反华鬼蜮们的图谋确实并没有得逞。那么,诗为心声――作为物质和精神威力的标志,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对后世有着长久的思想启示作用和艺术鉴赏价值。历史的发展虽非循环,但其不同阶段有时却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对于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真正的爱国者来说,我们任何时候都需要具有梅花的坚定意志:狂风袭来时头脑清醒目不迷,冰天雪地中依然不畏严寒火焰不息。坚信尽管又一个更严酷的冬天袭来,繁花似锦的春天仍会俏立人间。

今天我们重读《卜算子·咏梅》之所以如此亲切,只能证明这首词的思想和艺术的强大生命力。任何真正优秀的作品,都不应是一哄而起赶时髦。以马列主义武装头脑的战士们不是占卜者,也从不相信什么算命先生。但由于他们具有真正科学的头脑和敏锐的目光,能够比较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预见未来的风雨阴晴,这也可以说是他们分布于敌人的得天独厚之处。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咏梅”的命题好,“卜算子”的词牌也用得俏!

陆游《卜算子·咏梅》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爱国的大诗人。他生当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的时代,爱国抱负不为时用,晚年退居家乡。他在《咏梅》词中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调子。

原文
[卜算子 咏梅
陆游(南宋)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译文
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将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为泥浆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

赏析
这首咏梅词,作者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
上阕状物写景,描绘了风雨中独自绽放的梅花。 梅花长在偏僻的“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它不是由人精心栽种的,它寂寞地开放着。“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在这样的暮色黄昏中,独自挺立开放的梅花难免会有着孤苦无依的愁苦,更何况环境如此恶劣,风雨交加,倍受摧残。这实在令人深深叹息。
下阕抒情, 主要抒写梅花的两种美 德。“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它的其一美德是朴实无华,不慕虚荣,不与百花争春,在寒冬就孤傲挺立开放,它的与世无争使它胸怀坦荡,一任群花自去嫉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它的其二美德是志节高尚,操守如故,就算沦落到化泥作尘的地步,还香气依旧。这几句词意味深长。作者作此词时,正因力主对金用兵而受贬,因此他以“群花”喻当时官场中卑下的小人,而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这首词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的坚贞不屈,笔致细腻,意味深隽,是咏梅词中的绝唱。这首《卜算子》,作者自注“咏梅”,可是它意在言外,象“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正是以梅花自喻的。
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绝少、寂寥荒寒、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得护理,也无人来欣赏,随着四季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孓然一身,四望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这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
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孓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几个字与上句的“寂寞”相互呼应。而且,偏偏在这个时候,又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均,写出了梅花的艰困处境,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完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总之,从上面四句看,这对梅花的压力,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无所不至,但是这一切终究被它冲破了,因为它还是开了!谁是胜利者?应该说,是梅花!
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象这象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词人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片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
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是一点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争春,“群芳”如果有“妒心”,那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妒忌吧。这里把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花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说“争春”,是暗喻。“妒”,则非草木能所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句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辨何这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令人不忍卒读。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腿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请看,“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呵。
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尘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尽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尽节”的得以“想见”,正是由于此词运用比兴手法,十分成功,托物言志,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

Ⅳ 急求文徵明《梅花》翻译~

咏花诗·梅花
【明】文徵明
林下仙姿缟袂轻,水边高韵玉盈盈。细香撩鬓内风无赖,瘦容影涵窗月有情。
梦断罗浮春信远,雪消姑射晓寒清。飘零自避芳菲节,不为高楼笛里声。
【诗意】
山林下的梅花如仙人般美妙的身姿,白色的裙袂轻轻飘起,

清水边的梅花如高人般超然的韵致,如玉的梅枝盈盈欲泪。
细细的清香缓缓侵入鬓角的发丝,这善解人意的风儿真是可爱,
梅树清瘦的身影探入残夜的纱窗,这皎洁明亮的月光确实有情。
一场思乡怀人的春梦在这罗浮山下被无情地打断,故乡春来的讯息太远无法传递,
那传说中的美丽飘渺的姑射山上的积雪已经消融了吧,难怪这清晨让人觉得了寒意。
在远方不断漂泊流离的人啊不敢在万花开放的节令流连,
不敢为了远处那高楼上吹笛人笛声里的缠绵情思而远足楼下啊。

Ⅵ 李清照的梅花词,《临江仙·梅》好在哪里

李清照的梅花词,《临江仙·梅》字面通俗易懂。把男主人公比做春天的和煦东风,而担心自己将成为芳姿憔悴、浓香吹尽的落梅。

Ⅶ 梅花二首 苏轼翻译

梅花二首
作者:苏轼 年代:宋
其一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专飞雪度关山属.
其二 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 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春天幽静的山谷里溪水潺潺,冬天未谢的梅花在花草岩石间闪烁点点繁华。 而袭击竟在“夜”里进行,使你难以提防、抵档, 摧落的梅花漫空飞舞,梅花似雪,雪似梅花。
这首诗,苏轼是在写梅花,也是在写他自己的不幸遭遇,苏轼才高八斗,鹤立鸡群。然而,草木俊秀搜索,风必摧之。虽然悲剧的出现在所难免,但小人肮脏的嫉妒与邪恶的陷害,也并没使诗人屈服,他的傲骨没有被折断,他冷漠地承受着风霜刀剑,迎接春天的来临。

Ⅷ 帮我简单得解释下这几句话意思,谢谢!(岭南梅开最早,将花入酒杯,饮之甚香,遇有骑驴者,寄此梅花于人

此签中复平 孟浩然寻梅 岭南初放一枝制梅 片片晶莹入酒杯 却遇骑驴人早至 如意背负占春魁 孟浩然,唐朝著名诗人。早年隐居鹿门山,游历东南各地,生活隐逸,与多座名山的僧道友善,常有来往,久有修道之意。在“宴梅道士山房”一诗中有“忽逢青鸟侠,邀入赤松家”句,反映孟浩然对赤松子的尊崇。 这支签,是孟浩然在岭南寻梅的际遇。把梅花花瓣放入酒中而饮,人生极雅乐之事。路上遇有骑驴人先来一步,在其引领,得偿所愿。 流年:梅傲雪凌霜,冬天以及春初,运气较佳。 事业:如无贵人,难成事。但与人共事,要提防他捷足先登。 财富:求财较难,且要与人分。并要小心财物损失。 自身:家宅平安,一切如常,无大起大落。 姻缘:避免第三者介入,结婚宜拣冬季。 移居:出门多遇贵人,往南方北方皆宜。 名誉 :苦乐自知,勿望扬名。 健康:很可能会有小病或慢性病,特别是气管、皮肤。 友谊:朋友运很奇怪,一是很能帮你,一是很想谋你。仙机:宅平常。财难求。蚕禾造。不用忧。病未愈。行有邮。养六畜。慎之始。名难成。婚不利。孕生男。最欢喜。问风水:平常无损害。问遗失:寻之亦可得。问自身:积善愈精神。问天时:寒暑皆合意。问出行:善者多扶持。

Ⅸ 苏轼的《梅花》翻译…急求!!

翻译:

春天幽静的山谷里溪水潺潺,冬天未谢的梅花在花草岩石间闪烁点点繁华。

忽然一夜的东风袭来,风起石落,伴随着满天的飞雪渡过关山。

苏轼《梅花》原文

春来幽谷水潺潺,灼烁梅花草棘间。

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

(9)梅花俺之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这首诗由北宋文学家诗人苏轼创作。这首诗既有对暴虐的狂风飞雪的揭露与控诉,有对不幸而坚强的梅花同情与尊敬,同时借此抒发了遭受迫害后的痛苦以及坚守自我不肯低头的情感。托物抒情,将个人遭际及复杂情怀都是寄寓梅花这个形象之中。

梅花生长在远离世俗的幽谷之中,荒芜的草棘之间,并且遭到了狂风暴雪的猛烈摧残,处境十分恶劣。它品格坚贞,傲立荒谷,顽强生长;尽管遭到打击,枝损花飞,但仍然半守残枝,坚强不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苏轼古诗词作品: 《书戴嵩画牛》 《过岭寄子由·七年来往我何堪》 《乌说》 《书上元夜游》 《寄黎眉州·胶西高处望西川》 《游白水书付过》 《记游松风亭》 《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 《又答王庠书》。

Ⅹ 张道洽的诗《梅花》的解释

译文:

走到荒林的尽头看到小路上的绿苔,竹林的身处开着无数枝梅花。

知晓南专方的雪花羞于与之相属见,想要与东风一道又不好意思自荐。

无主的野桥追随着月光,有根的寒谷也逐渐展现出绿意。

喝醉了之后我并不能睡在庭前的地上,只因担心风吹梅花落下花瓣。

原文:

梅花 [宋]张道洽

行尽荒林一径苔,竹梢深处数枝开。

绝知南雪羞相并,欲嫁东风耻自媒。

无主野桥随月管,有根寒谷也春回。

醉余不睡庭前地,只恐忽吹花落来。

注释:

1、三峰:即黄陵山。词人因改官被调离湖南,途经洞庭湖畔黄陵山时遇风受阻,泊舟山下,而作此词。

2、风回:指风向转为顺风。

3、准拟:一定能。

(10)梅花俺之遇扩展阅读:

作品鉴赏

《梅花》通过描写梅花的特征,表达作者对仕宦生涯的决绝态度和对自由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通过周围环境的幽僻来烘托梅的精神。

《梅花》主要采用实写。实写梅的生存环境、清高之格和疏野之性。《梅花》主要表达诗人对梅花不随俗浮沉,坚贞品性与顽强的生命力的赞扬。《梦寻梅》主要表现诗人对仕宦生涯的决绝态度和对自由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热点内容
百合电影大全 发布:2025-04-28 07:29:22 浏览:377
老桩弯头盆景 发布:2025-04-28 07:16:52 浏览:876
洗手盆荷花 发布:2025-04-28 07:14:57 浏览:589
茶花的品种和名称图片 发布:2025-04-28 07:08:33 浏览:637
夏天载兰花 发布:2025-04-28 07:07:34 浏览:703
梅花小图标 发布:2025-04-28 06:56:52 浏览:743
伤心的玫瑰花 发布:2025-04-28 06:56:49 浏览:97
家种盆栽绿豆 发布:2025-04-28 06:29:53 浏览:435
好一朵美丽茉莉歌曲 发布:2025-04-28 06:26:08 浏览:964
迷岩盆栽 发布:2025-04-28 06:24:26 浏览: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