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袅袅婷婷
⑴ 帮忙找一些古典乐器..可以当小说中用乐器作法器的乐器
古人把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八音”。编钟、磬这两种乐器所发出的音响清脆明亮,被称为“金石之声”,是官方认可的“最高雅的声音”。
古代乐器主要有埙、缶、筑、排箫、箜篌、筝、古琴、瑟等。汉唐以后,源于外国的乐器如笛子、筚篥、琵琶、胡琴等大量为中国音乐采纳,并被中国人改良发展,逐渐替代了中国原来的本土乐器。除了古琴一直被文人宠爱,得以乐器流传,正式在“民乐”公众中演出的乐器几乎都是外来的。
编钟由若干大小不同的“钟”组成,每一个钟体上都饰有简 单的兽面,内腔是空的。编钟的编制有许多种类,东周时期的 编钟以九枚一组的居多;较大的编制以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墓 出土的编钟)为代表,共计六十四枚,分三层悬挂。
编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晚期,当时的钟多为陶制;商代以后的编钟多为铜制。
编钟属于变音打击乐器族,发音类似钟声,清脆悦耳、延音持久 。具有东方色彩,适合于演奏东方五声音阶的音乐。
编钟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5/04/30/[email protected]
古人在演奏乐器时特别讲究氛围,必定先焚香沐浴,净心调神,这与佛教文化似出一源,体现了中国乐器的深邃性和高贵不可亵渎性。
喜欢中国古典乐器,喜欢品赏古典音乐,每每沉浸于那种远古空灵的境界中而清心寡欲,忘记周遭一切。最近鲜少听西洋音乐,倒不是因为西洋乐不够动听,总觉少了某种内涵韵味——一种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后的韵味。以为西洋乐器表现的形式多是通过听者的感官来引发其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而中国的古乐器则是透过感官直达心底,在心灵深处回旋、激荡、屡屡不绝,余味无穷。这可能就是我比较喜欢中国音乐的原因吧!
古琴就象个大度的贤士能包容一切的高人名士。古人云:“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这个琴字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因为长期在文人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又有着优雅诗意的名字,诸如“绿绮”“九霄环佩”“海月清辉”等。虽然唐宋元明清时的古琴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却始终是作为活的、有生命力的乐器在使用,而不单是作为文物或工艺品被陈列着。“琴者靠天地之声”“通神明,惊鬼神”,因而瓠巴鼓琴,飞鸟翔集,渊鱼出听;师旷鼓琴,六马仰秣,玄鹤延颈.....几乎所有有关音乐的故事都来自古琴。古琴又有着极为广阔的艺术表现力,清越、古朴、圆浑而又极富穿透力和质感,所以其表现境域十分宽广:清微淡远的《平沙落雁》、质雅清纯的《梅花三弄》、悠闲舒缓的《渔樵问答》、刚烈粗厉的《广陵散》、哀婉沉痛的《长门怨》、 气势磅礴的《流水》,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古琴所能及。
如果说古琴是高人名士,那末箜篌便是袅袅婷婷、飘逸优雅的上古佳人。
在所有乐器中,箜篌外型是最特别最漂亮的,有着古琴同样悠久的历史。其音色更偏向清亮圆润又内含悠扬之韵,也是唯一可以用左右手同时弹奏出旋律的乐器。《隋书音乐志》中记载它本来自西域,于是更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白乐天形容琵琶“大珠小珠落玉盘”,我却觉得此句用来形容箜篌之音韵更贴切。它比琵琶轻柔雅致,有如纤纤佳人长袖起舞。一曲空灵又写意的《湘妃竹》传来,旷野上的行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使人远离喧嚣。
古筝又如传统中带着现代因素的女子,其音色比较清脆典雅却不同于古琴的沉稳、箜篌的飘逸,所以更被现代的女孩子大为接受,学习它可以少些古琴所必须的古典文化底蕴。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春江花月夜》《渔舟唱晚》的意境最适合古筝来诠释,任何乐器的声韵都无法做到如此完美。古人曾有“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句形容筝演奏艺术达到令人神弛的境地。
葫芦丝的外形毫无修饰,简单朴素得象十七八岁纯真无忧的邻家少女,给人纯美愉悦的感觉。但它节奏感却特别强,音色亲切动人。它能传达男女间的纯洁的情爱,可以是云南美丽山水的声音,也可以是孔雀美丽的多姿的羽屏,只是它没有大气空阔的意象。《月光下的凤尾竹》是甜甜脆脆的小家碧玉式的低吟,《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婀娜清丽的浣沙女儿式的浅唱。这样浪漫迷人的音律当作清雅场所的背景倒是最好不过了。
琵琶的线条和形态很柔美,娴静地摆在那里犹如一个性感的女人。可它的品性却是刚烈的,一如霸气的勇士。所以它最能演绎《霸王卸甲》和《十面埋伏》,因为它的密度和强度及嘈嘈切切的声音总不免绷紧人的神经,随时担心着弦会断裂。一般场合心境是不大适宜听这样的曲子的。
而洞箫更象隐者僧人,总在月色下在松林中在幽涧边超然忘我。
其实今日洞箫之源就是汉代的羌笛,王之焕的“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情感基调正也说明了前代羌笛和今日洞箫所善于表达的情绪。洞箫与竹笛外形相似又同是吹奏的乐器,但笛音色粗犷、高昂、嘹亮,大异洞箫。微微惆怅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低低说着箫史与弄玉的动人传说,竹笛是无法摹拟的。同时它又蕴含着禅味,《寒山僧踪》《深山禅林》是最适合它的,幽深渺远的声音绵长不绝,让人恍惚中悟到回归和出世之高深。
二胡是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或许就说是瞎子阿炳更贴切。
阿炳其实也擅长琵琶、瑟、笙、鼓等多种乐器,他是天才的音乐家。可他却只因为二胡而被推崇,他的经历背景和二胡的品性多么相似!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与二胡融合为一体,这个带着悲剧性的乐器根本就是他本人。他只开始调弦,你便感觉到了那种凄惨和悲凉。《汉宫秋月》中宫女孤伶的幽怨、《二泉映月》里命运的劫厄,都是清冷黑暗的长夜里对人生的控诉。只是《二泉映月》这文雅的曲名偏和曲子本身营造的意境是多么不和谐,仿佛是故意为之的讽刺。
埙是所有乐器中最无法言喻的东西,它的成质是泥土,发出的声音也是泥土的呜咽,仿佛沉埋千年后的殉葬品,有永远诉不尽的伤感。只能说它象个幽灵,不属于尘寰不属于白天也不属于人类,你也根本无法分辨它的声音来自何处,若远若近那么飘渺迷茫。《哀郢》的旷古、凄厉,《楚歌》的古朴、低沉表现了埙的极度荒凉不着边际之感。埙是一件沉思的乐器、怀古的乐器 ,《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埙的声音是立秋西风中的萧索,异常冷静的,是另人深思的,也许人们受不了那种沉沉的哀怨,所以很少有人去“感受”--我以为埙的呜咽声不能只用“听”字。
中国的古典乐器还有好多,每种乐器都驾奴着演奏者倾听者的思维神经,安静地感受它们,你会被那种无形的网纠缠着感染着,那是着了魔的状态,直到曲终时才能缓缓找回自己。
参考资料:http://www.blogercn.com/user1/6285/archives/2005/9927.shtml
⑵ 梅花的散文诗
梅花(散文诗)
正月,是梅的世界,《诗经·国风》“终南何有?有条有梅”。那花、那香,千古依旧,娇艳欲滴,睥睨天下,胜过阳羡春茶,兰陵美酒;
斜斜的夕阳,凛冽的风,在树梢间徘徊,发出细细的俏笑,寒尽暖来的日子已不太远了。
依旧黝黑的树枝间,一簇簇欲放还闭的花蕾,五瓣的梅花,已早早绽开了笑靥,露出丝丝嫩嫩的鹅黄,散沁缕缕浅浅的幽香;
那是岁寒三友中最清丽的,花中的四君子中最纯朴的。那是正月的花神,那就是象征五福的“报春花”,梅花;
梅花灿灿地开了,凝冰挂凌的枝上,带看隐隐的绿,皑皑的雪,衬看洁洁的花,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灵气。折得疏梅香满袖,暗喜清白依旧。
从铮铮的梅树的倩影中,我似乎看到先哲前贤的身影,从细细的梅花的喃呢中,我彷佛听到文采风骚的吟诵,从烂漫的花蕊的绚丽里,我感触到弘大深邃的精神。那铮铮铁骨,那高雅纯洁,那俏不争春,那迎看严寒的怒放;
那袅袅婷婷的梅树下,才高八斗的柳梦梅,遇到了情窦初开的杜丽娘,是《牡丹亭》的勾魂摄魄;云蒸霞蔚的飞花,女孩喜爱“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妆扮了寿阳公主的时尚,是“梅花妆”的魅力;
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林和靖,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余,那一阙《相思令·吴山青》是诗人荡漾着挥之不去的浓浓的故乡的深沉思念,还是真切的两情相悦,难舍难分的刻骨相思,也许,只有笑靥靥的梅知道。
梅是坚贞高洁的,也是浪漫冶艳的。
⑶ “梅花礼赞”的作文
“梅花礼赞”
“冰肌玉骨一枝斜,历尽寒风独放花。迎得春光来大地,奇香飘送到天涯。”这是我对梅花的礼赞。
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它傲立在冰雪严寒之中,从不理会刺骨的寒风与片片雪花浸入它的罗衣。依然是那样娇人、漂亮。淡淡的晨曦映着刚窜出的嫩红的花瓣。一种高雅淡洁的清香使人心醉,执迷。
梅花,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它在天地之间占着一片空间,让人们清清楚楚看到她全部姿态。枝干扎曲苍劲,黝黝地写满了岁月的皱纹。乍看这枝干,好似早已枯死,只在这里伸展着一个悲枪的历史造型。实在难以想象,就在这样的枝干顶端,猛地一下涌动出了那么多鲜活的生命。花瓣粉红的不夹一丝混浊,轻的没有质地,只剩片片色的影子,娇怯而透明。周围不再有其他色彩,好像叶落枝黄的秋天,天寒地冻的冬天,全是为这枝冬梅做铺垫。梅瓣在寒风中微微颤动,这种颤动似乎能把整个天空摇撼。雪地赏梅,天下的至色至香,都与清寒相伴。这里的美学概念也只剩下一个词——“冷艳”。
大雪纷飞,世界一片银白。冬梅袅袅婷婷地站立着,她被这雪色烘托着,俨然仙风道骨,气韵翩然。
在寒光月色下观那树梅花,四周暗暗的,唯有晶莹的花瓣与明月遥相对望。“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这就是“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
⑷ 有哪些赞美竹子、松树、莲花、梅花、蜡烛、小草的散文或诗歌,至少要三个,简短一点的。
1。古诗
轻阁雅室逸芬芬,绿透裱纸力轻渗。
枝孤何惧风雨来,晨宵相伴得竹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竹〉
无数春笋满林生,柴门密掩断行人。
会须上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 ――唐.杜甫《咏春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宋.苏轼《于潜僧绿筠轩〉
2。现代诗
a.《竹子》张润峰
清隽的高洁
在寒碧的涟漪抒怀
文人有吾虚怀若谷
大家闺秀不被深阁尘累
春天看水田飞白鹭
夏听采茶女啭黄鹂
秋收中送燕子新迁
腊月焐松梅岁寒二友
银婚的竹席,一句句
在篾匠的手里娓娓道来
b.竹子开花
这是我今生的第一次
也是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题记
长久以来
我固守着脚下的那片土地
从小小的一丛开始
逐渐茂盛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悄悄地向外生发
我就是我
从来都不曾理会过
那些文人墨客
或褒或贬的言语
自顾苍翠着
春来我向外延伸的根须
漫延出新的生命
如果没有你
一切可能就会这样
平静地延续下去
直到地老天荒
直到我生长的土地
被海水淹没
可是世界不相信假设
我的生活同样
不可能再回到
假设之前的原点
你的出现
让我空虚的内心
陡然充盈起无边的激情
我想要为你爆发
用尽我全部的心力
你知道我从不开花
你对我的欣赏
也只是碧翠的叶子
但我清楚你的遗憾:
作为一种植物
怎么能不开花呢?
于是,我决定开花
为了你,只是为了
你
我不管不顾上天对我的警告
甚至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能
开出美丽的花
我只是想证明给你看
我的决心
于是,在那样的一个夜晚
我为了你
而开出了花
我是那么的疲惫
在清晨的阳光中
我甚至都无力打量自己
是一副什么模样
我只是告诉自己
我已经完成了
一生中最大的心愿
你向我走来
脸上带着的分明是惊诧的表情
我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
但我知道已经错了
你的遗憾
仅仅只是遗憾
可是现在
我却连让你欣赏的资本
都已经没有了
憔悴的叶子只是为了开出
那并不美丽的花朵
于是
你只是惋惜地望了我一眼
转身离去
那一瞬间
我再也支撑不住自己
枯萎
是我最后的结局
3。散文
a.竹 ·朱闻麟
环绕小村的青青翠竹已和我的童年一样只留在记忆之中了,连片的竹林把古老的水乡小村妆成绿的世界,袅袅婷婷的竹子齐齐伸向天际,似我童年那高不可攀的梦想,似剪的竹叶把春夏秋冬一一剪去,只留下片片破碎的回忆。多情的暖风,把竹的清香送入鼻息,沁人心脾。无比的清纯,溶入深深的记忆,时时回味。
竹影摇曳的日子已成过去,只有那编有美丽图案的竹席依然在夏日里伴着怕热的我,失去生命力的竹子整个被用作了晾衣服的工具,长年的日晒雨淋,早已失去了原有的绿色,变成了泛黄的回忆。
也没见竹子的开花,但它却真正地在我的面前消失了,也许是现在的孩子已经不需要这样的竹林了,他们更多地拥有了昂贵的玩具。已都是独生子女了,父母们也不放心让他们进入竹林,因为竹林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危险,在幽深的竹林里我也曾经遭遇过蛇。
竹子的清高或许是它消失的真正原因,有一日,小村的边上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从此竹子就走向了灭绝。没有竹的日子,人们一样快乐,那是经济腾飞的结果。然而,竹林在我的心中却占据了很大的一块,在竹林中,有着我无忧无虑的童年,有过我的欢笑、我的快乐。
鲜嫩的竹笋是我最喜欢的食物,笋衣包成的粽子又是那样的异常清香。日暮西斜时,成群的鸟雀是我追击的目标,虽说手中有的只是一把由几根橡皮筋制成的弹弓,射出的小石子未必能击中鸟雀,但兴奋的心情却是无法形容的。爬竹子、荡秋千、掏鸟窝……竹的清雅高洁,因此与文人墨客产生了不解之缘,以至于到了"不可居无竹"的地步。在院子里种上一丛竹子,它在带给你绿色的同时,也给生活增添了一份雅致,于是就有了"新篁才解箨,寒色已青葱。冉冉偏疑粉,萧萧渐引风。扶疏多透日,寥落未成丛。唯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近窗卧砌两三丛,佐静添幽别有功。影镂碎金初透月,声敲寒玉乍摇风。无凭费叟烟波碧,莫信湘妃泪点红。自是子猷偏爱汝,虚心高节雪霜中。"的感慨,元稹与刘兼把新竹的静幽和坚贞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隐在山间的的小舍,那几丛青翠的竹子就是全部的装饰,隐士就像仙者神客,在院间品茗赏竹,这大概就是我们从小就被灌入的世外仙境之美景吧。
文人爱竹,不单是爱它的秀美,更因它的高洁,它那刚正不阿的性格,不畏风霜严寒,正是文人学者毕生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是明太祖朱元璋给予竹的刚正之誉;"凌霜竹箭傲雪梅,直与天地争春回"是竹的自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是竹的坚强;"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是竹的清高;"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侵见前峰。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阴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是竹的可人。能得到如此的美誉,人们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欢竹了。
竹的伟大还在于它能制成各色的物品,小巧精致的竹篮能盛放物品;坚实的竹凳、竹椅能让人坐着舒心;精制的竹席又是盛夏必不可少的。竹制的钓杆虽不是金贵之物,但却是实用的。小时就是用它一次次为餐桌上增添了新鲜的鱼汤,在那生活并不富裕的年代,这样的日子也就算是幸福了。竹还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秀长的竹节制成一支支竹笛、箫等乐器,随即,天空中就会响起一曲曲动人的思乡曲,竹把我们的情感融化在这一个个优美的音符之中。"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这是苏轼对竹的一往情深;"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先娟娟秀,风吹片片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是杜甫笔下竹的娟秀……有了文坛先圣们的赞美,竹子也就更加被文人墨客看好了。
然而就竹的秉性,它容不得半点的乌烟瘴气,一旦身陷其间,宁愿以死亡来面对,于是,家乡的竹林因此变成了一片荒土。
虽已无童年时的竹林,但心中的竹林依旧,带着一丝惆怅,找出横卧于抽屉中的竹笛,那悠悠的思乡曲又一次回荡在耳畔。青翠的竹子,我心中永远的爱。
b.竹子精神 张兴旺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对梅花不知倾注了多少情。南宋诗人陆游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佳句,把梅花推到了群芳之首。然而,梅必竟有“花”。而竹呢?她既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雪雨的坚强品格,更以文静、高雅、虚心进取、高风亮节、乐于奉献的美德而给人留下完美的形象。我爱竹、欣赏竹、崇拜竹、赞美竹,不仅是因为竹的万般风情给人以艺术的美感,而是因为竹的自然天情和独特品格给了我哲理的启迪和人格的力量!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千古流传的佳句,可说把竹子坚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写得淋漓尽致。竹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无论是峰峰岭岭,还是沟沟整整,她都能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雪雨的抽打与折磨,但她始终“咬定青山”、专心致志、无怨无悔。千百年来,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的品格形象,为人师表、令人崇拜。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 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象个活泼的小姑娘,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炯娜多姿。暑尽寒来, 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松树,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树,使人想起了将军;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隐者。竹轻盈细巧、 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 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置身万倾碧波的竹海,只见苍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弯弯新竹,却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举目望去,那成方成阵的竹林,就象一队队,一排排跨马飞戈的兵团,而当漫步两旁茂竹夹道,竹叶轻轻拂面,又显得万般温柔,宁静和幽雅。刚柔相济能屈能伸,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
哪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俱、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成宁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 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筲。”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
说行天下 是非常不错的小说网站大全,值得拥有。
⑸ 姿态优美的成语
描写姿态优美的成语:
仪态万方 仪态:姿态,容貌;万方:多方面。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以退为进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英姿焕发 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摇头摆脑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逸态横生 指清新美妙的姿态洋溢而出。
跃马弯弓 〖释义〗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仙姿玉貌 形容女子姿态容貌都美。
惺惺作态 装模作样,故意做出一种姿态。形容不老实。
仙姿玉色 形容女子姿态容貌极美。
揎拳捰袖 伸出拳头,捋起袖子。一种粗野蛮横或准备动武的姿态。
揎拳裸臂 伸出拳头,露出手臂。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
揎拳舞袖 伸出拳头,挥动衣袖。一种粗野蛮横的姿态。
揎腕攘臂 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飒爽英姿 飒爽:豪迈矫健;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塞翁失马 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沈腰潘鬓 形容姿态、容貌美好(特指男子)。
姗姗来迟 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
千娇百媚 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千姿百态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盘马弯弓 驰马盘旋,张弓要射。形容摆开架势,准备作战。后比喻故做惊人的姿态,实际上并不立即行动。
婆娑起舞 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娉婷婀娜 ①形容女子姿态柔美。②借指美人。
娉婷袅娜 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翩翩风度 翩翩:形容举止潇洒超脱。风度:美好的举止姿态。形容人的举止言谈超逸洒脱。
袅袅婷婷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拿云攫石 攫:取。形容古树高耸入云,枝干悬空,姿态奇特,气势雄伟。
袅娜娉婷 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亦借指美人。
袅袅娉娉 袅袅:柔美貌;娉娉: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
面目一新 样子完全改变,有了崭新的面貌。
龙腾虎跃 腾:飞腾;跃:跳跃。像龙在飞腾,像虎在跳跃。形容非常活跃的姿态
梨花带雨 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龙姿凤采 形容姿态风采非凡。
开弓不放箭 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尽态极妍 容貌姿态美丽娇艳到极点。
举止娴雅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矫情饰貌 矫情:掩饰实情。掩饰实情,故作姿态。亦作“矫情饰行”。
矫情饰行 掩饰实情,故作姿态。同“矫情饰貌”。
久久不忘 久久:好久,很久。形容印象深刻。
横戈跃马 横持戈矛,策马腾跃。形容将士威风凛凛,准备冲杀作战的英勇姿态。
鹤发松姿 白色的头发,松树的姿态。形容人虽老犹健。
虎步龙行 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顾盼生姿 姿:姿色,姿态。回首抬眼之间就有美妙的姿色。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
顾影弄姿 顾影:看着自己的身影;弄姿:做出各种姿态。对着自己的身影,做出各种姿态。形容卖弄身形,自我欣赏。
顾盼生辉 形容眉目传神,姿态动人。同“顾盼生姿”。
风姿绰约 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风度翩翩 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分花约柳 亦作“分花拂柳”。形容女子走路姿态美好。
凤翥龙翔 龙飞凤舞,形容风采姿态的高超。翥:鸟飞。
丰姿冶丽 容貌姿态艳丽到极点了。
丰姿绰约 丰姿:风姿,风度姿态。绰约:柔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同“丰神绰约”。
婀娜多姿 形容姿态柔和而美好。
婀娜妩媚 婀娜:轻盈柔美;妩媚:姿态美好。轻盈柔美的姿态
绰约多姿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愁眉锁眼 锁:紧皱。愁得紧皱眉头,眯起双眼。形容非常苦恼的样子。
半真半假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百媚千娇 媚、娇:美好。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爱惜羽毛 羽毛:比喻人的声望。比喻为珍惜自己的名声,行事十分谨慎。
暗香疏影 原形容梅花的香味和姿态,后被用为梅花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