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画长幅
⑴ 梅花国画作品
梅花国画作品有
国画梅花十大经典作品
⑵ 画家沈梅个人简介
沈梅,安徽人。自幼酷爱书画艺术,毕业于北京画院,现为北京画院王培东艺术工作室画家;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客座教授;受教于王明明、王成喜、王培东、王文芳、石齐、霍春阳、邢少臣等著名艺术大师,并得到精心指点。擅长于大写意花鸟,尤精画梅,并有“沈梅画梅”之称;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术大展和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
上海市美学学会审美时尚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建桥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王梅芳主持开幕式 新华网发
“走进临港新片区时尚艺术展”开幕式剪彩 新华网发
本次艺术展由上海建桥学院、上海港城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美学学会审美时尚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以“临水而兴、港通万界、大鱼天地、尚美生活”为主题,展现临港新片区鲜活面貌和文化精神。展览内容由临水而兴的国际化港城、以滴水湖为标志的城市景观和鱼水和谐的新城故事起源等提炼出大鱼天地、中西对话、尚美生活三个模块呈现。
为彰显和表达这个故事和这座城市的灵魂,艺术展特别展出上海著名海派油画家金柏松先生的《大鱼天地》系列油画,意喻讲述着临水而兴的港城之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体现新片区鱼跃前进的精神和风貌。临港发展史中常常萦绕“大鱼”“司南鱼”“信息飞鱼”等一个个充满温情与寄予的地域符号,在金柏松的一幅幅画中成为这片新土地新地标的共同记忆。此番,这一系列的油画引众多参观者驻足欣赏。
⑶ 一幅是梅花一幅是字谁写的
《唐寅墨梅图轴》由明朝画家唐寅创作,描绘了一幅梅花。画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唐寅墨梅图轴》画面中间的梅花风姿绰约,本幅自题:黄金布地梵王家,白玉成林腊后花。对酒不妨还弄墨,一枝清影写横斜。□堂看梅和王少傅韵。吴趋唐寅。钤唐居士朱文、唐寅私印白文、南京解元朱文、六如居士朱文、吴趋朱文印。唐寅墨梅图轴此幅以枯笔焦墨画梅花枝干,皴擦纹理,表现梅枝苍劲虬曲的姿态。以浓淡相间的水墨点画花朵,以谨细之笔画出花蕊,笔法刚健清逸,表现出梅花清丽脱俗的风貌。右上的题诗洒脱清秀,左下的印章工稳典雅,三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后游历名山大川,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⑷ 国画梅花作品
国画梅花作品
明 王谦《梅花黄鸟图》 明 陈洪绶 《梅石图轴》 清 沈铨 《雪中游兔图》 清 金农 《红绿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汪士慎 《梅花图》 上海博物馆藏 清 八大山人《梅花图》
作为“四君子”之首、“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自古以来备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花。
梅花,它先天下而春,欺霜傲雪凌寒而开,这种精神尤其被文人墨客喜爱。
梅花气节高洁,孤芳自赏,疏影暗香,更是惹得无数人踏雪寻梅,吟诗作对;也颇得画家青睐,成为花鸟画题材里,常见的主题。
苗桂芹写意花鸟梅花四尺斗方《梅花图》
梅花,花姿清雅孤洁,清丽脱俗,白梅冰肌玉骨,红梅灿若朝霞,粉色梅花则羞涩俏丽。梅花,花开五瓣,寓意五福“富裕、长寿、健康、美德、幸福”。同时,它代表着坚贞谦虚、不屈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起欣赏几幅国画梅花佳作,品读它“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美”。
王振兴写意花鸟画六尺横幅《梅开五福》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是一幅描写老枝奇怪横斜,红梅璀璨繁闹的写意佳作。
枝干笔墨肆意,浓淡相宜,表现出老枝虬结崎岖的特点;梅花花开成簇,绚丽如云霞,花蕾则用淡粉浅橙敷色。
枯木枝头春意闹,生机勃勃的气息喷薄而出。
张国稳写意花鸟画梅花四尺横幅《梅花图》
⑸ 有一幅田成喜画的梅花《清香溢远》,是3米*1米的,应该是十年前的作品,大概价值
田成喜,出生1956年,笔名白杨,陕西人,著名花卉画家,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长安东方书画院院长。如是真品可藏!
⑹ 人在万点梅花中画作简介
在中国现代艺术史上,一幅深受瞩目的作品是李可染在1961年创作的《人在万点梅花中》。这幅画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展现了江南的美丽风情,同时又融入了艺术家的深厚情感和浓烈的色彩表现力。
尽管取材于江南的典型景致,梅花点点,但李可染并未停留在自然的再现上,而是通过他的笔触,赋予了画面一种超越现实的激情。这种艺术处理使得《人在万点梅花中》不仅仅是一幅风景画,更是一个情感的载体,展现了艺术家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在尺寸上,这幅作品的规格为57.5厘米 x 5.7厘米,采用的是中国传统书画装裱形式——立轴,也称为挂轴。这种装裱方式使得画面在悬挂时,能够完整地展现出其细腻的笔触和深远的意境,增添了观赏的趣味和艺术享受。
总的来说,《人在万点梅花中》是李可染艺术生涯中的一个杰作,它将江南的秀美与艺术家的情感表达完美融合,体现了中国画的魅力,值得一探究竟。
(6)梅花画长幅扩展阅读
《人在万点梅花中》取材于江南地区初春盛开的红梅和苏杭一带的苑囿,是李可染先生诸多梅花画作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⑺ 我国历代梅花绘画有什么特点
梅作为绘画题材,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梁代,《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张僧繇画过《咏梅图》,张僧繇,即“画龙点睛”传说中之画龙者。到了唐代,花鸟画已独立成科,梅的形象也多了起来,这时画中的梅多伴有禽鸟或其他花卉。五代滕昌佑画有《梅花图》,是梅独立入画的最早记载。宋代,画梅在花鸟画中比较普遍,而且出现了专一画梅的画家——华光。华光以墨晕作梅,即墨梅,有人认为墨梅画始自华光。得华光亲传的有6人,其中扬补之最为突出。宋代出现了梅谱,这标志宋代写梅、画梅从理论到技法都达到了一定的完善程度。梅谱中以《华光梅谱》最受推崇,历经千年传到如今。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是我国历史上以图著谱的第一部梅谱。该谱画有梅花自蓓蕾、欲开、烂漫、欲谢、就实等各种状态,共100幅图,每幅图各缀五言绝句诗一首。
元代画梅,是华光、补之的继续。王冕博采众长,墨晕、圈花俱佳。这时的整体画风是文人笔墨极盛,追求清逸淡泊,求意境不重形似。明代的工笔梅有所发展,唐寅、项圣漠、陈洪绶都各具面貌,各有新意。由于理论技法的完善,画梅逐渐进入了程式化。到清代初年,摹古风盛行。清代中期画梅在个性上有所发展,形式上有所突破,比较典型地出现在扬州画派,代表人物是金农。到了清代末期,又出现了虚谷、赵之谦和吴昌硕等画梅高手。清《芥子园画传》是著名画谱,有三集。第二集为兰竹梅菊,其中梅谱收集有画法歌诀起手式,以及古今名人图画共25幅,美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
现代画梅,尤其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才济济,风格多样。齐白石、潘天寿传统功力深厚;徐悲鸿、刘海粟溶进了西法;黄宾虹、石鲁突出个性;董寿平、关山月生机蓬勃等。他们的探索实践,给画梅带来了光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