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技法解析
A. 中国画表现技法中,梅花采用了( )方法
一、梅干画法:
(一)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
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
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画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墨中锋,柔中寓刚,线宜光洁劲健不宜涩滞,长线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与“之”字的结合,两枝不能并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如实在难以处理,可在粗细、长短及墨色的浓淡上求变化。
(二)泼墨法
泼墨法画梅干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用大号硬毫提斗笔饱蘸墨色侧锋逆行运笔,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亦随之相互转换,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变化,要一次蘸墨一气呵成。对行笔当中出现的散锋或枯涩笔墨,要顺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后通过罩色全其神貌。主干可用复笔画法,左右两笔并行排列,先左后右依次画出。主干完成后顺势写出粗枝及嫩茎,其画法同于勾皴画法部分所述。
二、梅花画法
梅花画法分勾花和点花两种,现分述如下:
(一)勾花
勾花亦称圈花,用硬毫勾线,用淡墨勾其轮廓。用笔要有提按粗细的变化,圈出的花要似圆非圆,意在方圆之间。要有正、侧、背的各个面和仰偃的不同姿态变化,画梅多取侧面、半侧面,这样易于体现花多角度的不同姿态。点蒂用浓墨,正面瓣四至五笔,背面瓣五笔,侧面瓣三笔。点蕊、勾蕊丝亦用硬毫小笔蘸浓墨从内向外勾挑,示意性地点入八九点即可。白梅画好后用“倒晕”法蘸淡赭或淡草绿沿花的轮廓晕染,其方法是用大白云蘸清水,再于笔尖上蘸淡色,沿花的周围晕染,随染随将笔肚下按,使笔上的清水着于纸面,干后不留淡色痕迹,从而起到烘托作用。花蕊部分亦用淡色点染局部即可。
(二)点花
点花用大白云兼毫笔(秃笔为宜),蘸色由浅到深。以红梅用色为例:
淡朱磦蘸曙红是一种蘸色;第二种是在前一种蘸色基础上再蘸胭脂色;第三种是赭石蘸胭脂(老梅);第四种是淡色锌钛白蘸淡曙红(嫩梅)。
重色瓣蘸色宜浓、宜厚,淡色瓣可在涮去笔尖部分余色后再蘸清水点瓣。
点花瓣的形态亦求方圆之间,一笔点一瓣,自瓣梢入笔从外向里点,当中空出白心。瓣与瓣之间要有透视形成的角度变化,即大小、宽窄的不同,不要每朵花都是几个圆点,既无深浅又无大小的排列。
圈梅、点都有一个组会穿插上的疏密问题,一般讲密易疏难,讲密要密而不乱,讲疏要疏而不散,要密中见疏,要留出“活眼”。另外用色的浓淡虚实也关系到整体构图上的轻重和层次上的变化,亦须重视。
点花、圈花之后还有一点,就是用浓墨穿小枝连接花,使花花都有着落。通过小枝的添加既起醒笔的作用,又可增加画面的生气。
B. 修剪梅花有哪些技巧
梅花需要修剪,但需适时得法。梅花花芽的分化发育规律是:每年月上旬花芽分化结束,12月中下旬开始膨大,2月中旬始花,3月上中旬盛花,4月上旬为末花期。所以花前修剪必须在11月至1月底前完成。花前主要是剪去枯枝、病虫枝、无花的徒长枝等,多采用疏枝方法。花后修剪则必须在末花期后1~2周内进行。因花后很快即进入营养生长旺盛期,若修剪过迟,势必影响梅花的正常生长发育,有碍来年开花。
花后修剪一般先对主枝与副主枝进行适当短截,剪口芽向外留,可根据未来枝条的发育方向选留剪口芽。但要注意主枝与副主枝的平衡,实行强枝强剪、弱枝弱剪的原则。正常情况下,一般剪去主枝或副主枝一年生枝条的1/3,使下部侧枝生长充实。
其后对侧枝进行修剪,实行强枝弱剪、弱枝强剪的原则。梅树上的侧枝应分年更新,不能使之密生衰老,更不可任其自由生长。对于整个树冠来说,一次修剪量不宜过大,如有大枝去除,侧枝修剪则力求轻微,无大枝去除,侧枝修剪可稍加重。侧枝修剪以疏枝为主,短截为辅。对于树冠内的交叉枝、重叠枝应去一留一,留者位置一定要得当,密生枝、纤细枝应当疏去或短截,短截量应根据树势具体情况,变动在枝长的1/3~2/3。当年生长的营养枝,一般枝条充实,长约20厘米。若无这种枝条发生或为数极少,而且又不见徒长枝,则是衰弱的表现。对弱树上的这种营养枝条不宜多剪或略去先端。花枝可分为长花枝(20厘米以上,花芽少)、中花枝(10~19厘米)与短花枝(9厘米以下,花芽多)、花束枝(2厘米左右,无叶芽,只有花芽)等四种。花枝原则上不作修剪,但对于交叉、重叠的花枝,应适当去除。
梅花发枝力强,在生长季节枝梢易密生,往往使树冠内通透性不良,养分分散,影响花芽分化。所以坚持及时除萌、除芽,对过密的或妨碍主枝的新梢,应进行适当疏剪。另外,6月上、中旬也可采用“拧顶捻梢”的措施,适当抑制徒长,促使多分化花芽,以达多开花提高观赏价值的目的。
C. 有关梅花的诗词、解释、赏析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洗砚池】相传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频洗笔砚,池水竟为之黝黑。浙江会稽山下与江西临川均有洗砚池遗迹,传说均曾为王羲之洗砚处。作者是著名画家,以淡墨清雅写梅,因与王羲之同姓,故称“我家”,并暗喻其功底。
注释:
[墨梅]单用墨画的梅花。
[池头]池边。
[洗砚(y4n)池]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淡墨痕]淡黑色的痕迹,指花的颜色。[清气]清香的气味。[乾(qi2n)坤(k&n)]指天地。
诗意:
这幅画画的是我家洗砚池旁边的一棵树,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鲜艳的色彩。我不需要别人夸它颜色多么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间留下清淡的芳香。
一“淡”一“满”尽显个性
——《墨梅》赏析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她傲冰斗雪既有清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愈重,其清香愈加芬芳。因此古人常把她作为坚强品格和高贵气节的象征。本课的墨梅,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的高雅大方。本诗作者王冕是元末明初人,被称为“画梅圣手”。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古人写诗,注重炼字。诗中(亦指画中)的梅花生长在作者日日洗涤笔砚的池水边,那一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墨痕。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再看末句,诗人为什么特别爱画不着颜色的淡墨梅花呢?原来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塞在天地之间。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这种不流于世俗、傲骨铮铮的气节正是作为诗人的王冕的志趣所在,这种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精神的表现方法正是作为画家的王冕的巧夺天工之处。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D. 国画梅花的画法…枝干的画法技巧
国画梅花的画法:
1、用木炭条轻轻将梅的枝干勾画出来,小枝和花朵不用勾回,以免落墨时放不答开笔。
E. 请教拍摄梅花技巧
拍摄梅花最合来适的是短微自距镜头如蔡司Makro Planar 50/2或尼康的60/2.8微距等。这样既可以特写单朵、单簇梅花,又可以适当带上一些梅枝,保留梅花苍劲的感觉,还可以离开几步拍整棵的梅树。比较方便。另外三脚架是必须的。
关键在于构图,梅花的位置分布、梅枝的方向一定要把握好,不要出现主体之外扰目的内容,不仅是焦内,焦外也应该注意。如果天气晴朗,可以试着用蓝天做焦外背景,或者拍摄花朵被逆光打透的效果等等。拍法跟其他花草摄影没什么区别,主要是构图上一定要体现出梅花的特点。
F. 《雪梅》《梅花》表达情感和写作技巧有什么异同
没和梅花表达情感和写作技巧,有什么不同呢?雪梅是指冬天里的梅花,而梅花呢?是指的四季里的梅花,他们有很大的区别,冬天里的梅花嗯,在雪中傲然屹立,表示人们坚强不息,而其他季节的梅花没有这种感觉
G. 梅花的画法。
先画梅花的主枝干,在主枝干的基础上画一枝分枝干。再在主干上画一朵大梅花花朵,在花朵上画出花心和花蕊。
H. 梅花及枝干的画法是什么呢
梅花主干是指老干、粗干(梗)部分。古梅的老干,龙蟠凤舞,苔藓滋蔓。有的树桩疙疙瘩瘩,枝梗也是稀稀疏疏的。因此画老干时要双勾偏锋着笔,墨色以淡、枯、渴为宜,并画出飞白的笔墨情味,再用淡墨皴染,最后用浓墨点苔藓,以浓破淡,枯湿相间,求其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和遒劲的精神。表现老干的基本方法有勾勒法;没骨法;勾皴结合法等。
勾勒法:
4、用浓墨点苔,苔点大小、聚散应有变化,不可大小一般,间距相等。作为勾勒法的延伸,可以边勾边皴,产生线面结合的效果。其画法主要依据老干的姿态,阳面以线为主,暗面以面为主,切忌不加思索随意涂刷,暗面上的笔墨不可过实过死,要适当留些飞白,和阳面的线条能自然涵接过渡。也可在墨将干未干时,加染淡墨,以充实完善。以上两种方法画出的老干,一般可以不着色。如果要着色,可用花青、赭石、或花青加少许赭石,在墨色干后着以非常淡的色。
I. 中国画表现技法中梅花采用了什么方法
一、梅干画法:
(一)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
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
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画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墨中锋,柔中寓刚,线宜光洁劲健不宜涩滞,长线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与“之”字的结合,两枝不能并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如实在难以处理,可在粗细、长短及墨色的浓淡上求变化。
(二)泼墨法
泼墨法画梅干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用大号硬毫提斗笔饱蘸墨色侧锋逆行运笔,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亦随之相互转换,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变化,要一次蘸墨一气呵成。对行笔当中出现的散锋或枯涩笔墨,要顺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后通过罩色全其神貌。主干可用复笔画法,左右两笔并行排列,先左后右依次画出。主干完成后顺势写出粗枝及嫩茎,其画法同于勾皴画法部分所述。
二、梅花画法
梅花画法分勾花和点花两种,现分述如下:
(一)勾花
勾花亦称圈花,用硬毫勾线,用淡墨勾其轮廓。用笔要有提按粗细的变化,圈出的花要似圆非圆,意在方圆之间。要有正、侧、背的各个面和仰偃的不同姿态变化,画梅多取侧面、半侧面,这样易于体现花多角度的不同姿态。点蒂用浓墨,正面瓣四至五笔,背面瓣五笔,侧面瓣三笔。点蕊、勾蕊丝亦用硬毫小笔蘸浓墨从内向外勾挑,示意性地点入八九点即可。白梅画好后用“倒晕”法蘸淡赭或淡草绿沿花的轮廓晕染,其方法是用大白云蘸清水,再于笔尖上蘸淡色,沿花的周围晕染,随染随将笔肚下按,使笔上的清水着于纸面,干后不留淡色痕迹,从而起到烘托作用。花蕊部分亦用淡色点染局部即可。
(二)点花
点花用大白云兼毫笔(秃笔为宜),蘸色由浅到深。以红梅用色为例:
淡朱磦蘸曙红是一种蘸色;第二种是在前一种蘸色基础上再蘸胭脂色;第三种是赭石蘸胭脂(老梅);第四种是淡色锌钛白蘸淡曙红(嫩梅)。
重色瓣蘸色宜浓、宜厚,淡色瓣可在涮去笔尖部分余色后再蘸清水点瓣。
点花瓣的形态亦求方圆之间,一笔点一瓣,自瓣梢入笔从外向里点,当中空出白心。瓣与瓣之间要有透视形成的角度变化,即大小、宽窄的不同,不要每朵花都是几个圆点,既无深浅又无大小的排列。
圈梅、点都有一个组会穿插上的疏密问题,一般讲密易疏难,讲密要密而不乱,讲疏要疏而不散,要密中见疏,要留出“活眼”。另外用色的浓淡虚实也关系到整体构图上的轻重和层次上的变化,亦须重视。
点花、圈花之后还有一点,就是用浓墨穿小枝连接花,使花花都有着落。通过小枝的添加既起醒笔的作用,又可增加画面的生气。
J. 几何图形梅花的画法
按以下几个步骤:
1、先画个圆
2、把圆的周长五等分,并依次连接几个等分点
3、以每条玄为直径,以玄的中心点为圆心画圆,交圆与两点,依次画完即可
4、擦掉多余的线段,就可以形成几何图形梅花